《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Psychology 总学时:48 讲授学时:48 学分:3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美术学 开课单位:师范学院 一、课程简介 《心理学》是师范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是师范专业为培养合格的未来 数师而开设的一门且有师范性特占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现。本门课程既传樱心理 学的一般规律,又涉及心理学应用问 题,特别是将心理学基础理论在教育教学和 实际生活中进行推广和应用,具有基础性和应用性。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心理现 象的本质、特点和规律,心理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正常成年人的认识过 程、需要与动机、情绪情感与意志、能力与人格等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发展的基 本规律与特点,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培养,以及心理健康等。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学会科学地对教育对象和教育过程等进行心理分析的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 自身的心理素质,为未来从事师范教育做好职前准备。具体要求:第一,通过学 习,使学生掌握心理现象的本质、特点和规律,对心理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 势有所了解。第二,培养师范生的心理学素养,形成从心理学角度理解人、理解 教育教学活动的其木观,白微地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教有教学活动,提高综 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促进师范生自身的心理发展,增强 其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6学时) 教学内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学科性质:心理学发展概况:心理的 实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 里解心理现象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了解心理学的任务和学科性 质:了解心理学发展概况:掌握心理的实质:了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结合 第二章:认知过程 (14学时) 教学内容:感觉与知觉:记亿:想象与思维:注意:青少年的认知发展特点 与这 教学要求:理解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注意等基本概念:掌握感 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注意的基本特点与规律:了解青少年的认知发展 特点与培养。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与演示实验操作相结合 第三章:行为的调节与控制 教学 动机:情绪与情 意志:青少年的行为调节与控制 教学要求:理解需要、动机、情绪与情感、意志等概念:掌握马斯洛需要层 次理论、动机冲突的种类、意志行动的特征及其基本过程:了解青少年的行为调
21 《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Psychology 总学时:48 讲授学时:48 学分:3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美术学 开课单位:师范学院 一、课程简介 《心理学》是师范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是师范专业为培养合格的未来 教师而开设的一门具有师范性特点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本门课程既传授心理 学的一般规律,又涉及心理学应用问题,特别是将心理学基础理论在教育教学和 实际生活中进行推广和应用,具有基础性和应用性。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心理现 象的本质、特点和规律,心理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正常成年人的认识过 程、需要与动机、情绪情感与意志、能力与人格等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发展的基 本规律与特点,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培养,以及心理健康等。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学会科学地对教育对象和教育过程等进行心理分析的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 自身的心理素质,为未来从事师范教育做好职前准备。具体要求:第一,通过学 习,使学生掌握心理现象的本质、特点和规律,对心理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 势有所了解。第二,培养师范生的心理学素养,形成从心理学角度理解人、理解 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观念,自觉地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教育教学活动,提高综合 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促进师范生自身的心理发展,增强 其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6 学时) 教学内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学科性质;心理学发展概况;心理的 实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理解心理现象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了解心理学的任务和学科性 质;了解心理学发展概况;掌握心理的实质;了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结合 第二章:认知过程 (14 学时) 教学内容:感觉与知觉;记忆;想象与思维;注意;青少年的认知发展特点 与培养 教学要求:理解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注意等基本概念;掌握感 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注意的基本特点与规律;了解青少年的认知发展 特点与培养。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与演示实验操作相结合 第三章:行为的调节与控制 (8 学时) 教学内容:需要与动机;情绪与情感;意志;青少年的行为调节与控制 教学要求:理解需要、动机、情绪与情感、意志等概念;掌握马斯洛需要层 次理论、动机冲突的种类、意志行动的特征及其基本过程;了解青少年的行为调
节与控制。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四章:人的心理特性 (12学时) 教学内容:能力:气质与性格;青少年心理个别差异的形成与培养 教学要求:理解能力、智力、人格、气质、性格等基本概念:了解能力与知 识技能的关系、新近智力理论的基本观点、人格结构与特点、人格理论及人格测 验:了解青少年心理个别差异的形成与培养。 方式: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五章: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8学时)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概述: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要求: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以及心理健康的标准:理解青少年常见心理 问题: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教有的内容与途径。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其他 教子 节安 1.与教学内容同步进行,进行心理现象演示与实验操作,4学时; 2.配合教学内容放映必要的影视录像: 3.配合教学内容讲行心理测验,2学时。 四、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其中 出勤:5分 课堂讨论发言:10分 理论知识考核与作业:15分 心理学实验报告:10分 (2)期末考核:满分100分,占总成绩的60%。开卷考试。 总成绩按百分制记录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程正方,高玉祥,郑日昌.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主要参老书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美]里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王垒等译,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杨丽珠等.毕生发展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刘志宏,张丽华,胡今生.教育心理学[.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 撰写人:邹萍 宙核人:高宝梅 课程负责人:于明业
22 节与控制。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四章:人的心理特性 (12 学时) 教学内容:能力;气质与性格;青少年心理个别差异的形成与培养 教学要求:理解能力、智力、人格、气质、性格等基本概念;了解能力与知 识技能的关系、新近智力理论的基本观点、人格结构与特点、人格理论及人格测 验;了解青少年心理个别差异的形成与培养。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五章: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8 学时)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概述;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要求: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以及心理健康的标准;理解青少年常见心理 问题;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途径。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1.与教学内容同步进行,进行心理现象演示与实验操作,4 学时; 2.配合教学内容放映必要的影视录像; 3.配合教学内容进行心理测验,2 学时。 四、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40%。其中, 出勤:5 分 课堂讨论发言:10 分 理论知识考核与作业:15 分 心理学实验报告:10 分 (2)期末考核:满分 100 分,占总成绩的 60%。开卷考试。 总成绩按百分制记录。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程正方,高玉祥,郑日昌.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主要参考书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美]里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M]. 王垒等译,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杨丽珠等.毕生发展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刘志宏,张丽华,胡今生.教育心理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 撰写人:邹 萍 审核人:高宝梅 课程负责人:于明业
《当代教育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Contemporary Pedagogy 总学时:48 讲授学时:48 学分3 先修课程:心理学 适用专业:美术学 开课单位:师范学院 一、课程简介 《当代教育学》是全校师范教育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该课程 既要研究教育的一般规律,更要研究这些规律在教有实践中的运用,指向教育实 际问题的解决, 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理论性课程 本课程以学校教育为主题,以 走近 走 走出”为路径,探讨学校、教育主体、教有内容、教育方式、 教育本质等五个专题的相关内容。 通过本果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刻了解当代教育问题,草握教育基本理论和 适应新课改需求的教育理念:学会运用教育理论解释教育实践问题,养成自主阅 的能力和习惯,具有从事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与能力:能够切实提 高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尊重,树立教育爱和责任感以及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和信 。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教育学的认识与反思 (4学时) 嫩学内容, 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如何学好教育学 教学要求: 了解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理解教育现象 ,教育问题、教育规律等 基本概念的内涵与关系:掌握教育学各发展阶段的主要教育事件,尤其是著名教 育家与著作的核心观点:能自主阅读教育经典著作,领会教育思想,掌握阅读文 献的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学习热情。 授课方式:讲授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专题 :走近学校 学校的认识与反思 (4学时) 教学内容:学校的职能与设立;中国学校的现状分析;当代学校的发展趋势 教学要求:理解学校的基本职能,了解学校设立的基本条件:能全面客观的 分析中国学校的现状,能运用学校的基本原理分析当前的学校教育问题,具有 定的学校变革意识。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专题二:走进学校 一教育主体的认识与反思(10学时) 教学内容:学生;教师:师生关系 教学要求:理解学生的本质特征和教师的劳动特点,掌握教育法律中规定的 学生和教师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了解教师教育的 基本模式,掌握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措施:能运用学生发展的基本规 律解释教育教学现多 ,能结合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 原 教师教育中存在的问 题,能运用师生关系的基本理论分析师生互动的质量和效果,具有一定的教育反 思能力,掌握基本的教育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树立正确的学生 观、教师观,端正从教认识,树立从教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
23 《当代教育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Contemporary Pedagogy 总学时:48 讲授学时:48 学分:3 先修课程:心理学 适用专业:美术学 开课单位:师范学院 一、课程简介 《当代教育学》是全校师范教育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该课程 既要研究教育的一般规律,更要研究这些规律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指向教育实 际问题的解决,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理论性课程。本课程以学校教育为主题,以 “走近——走进——走出”为路径,探讨学校、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式、 教育本质等五个专题的相关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刻了解当代教育问题,掌握教育基本理论和 适应新课改需求的教育理念;学会运用教育理论解释教育实践问题,养成自主阅 读和自主反思的能力和习惯,具有从事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与能力;能够切实提 高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尊重,树立教育爱和责任感以及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和信 念。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教育学的认识与反思 (4 学时) 教学内容: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如何学好教育学 教学要求:了解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理解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等 基本概念的内涵与关系;掌握教育学各发展阶段的主要教育事件,尤其是著名教 育家与著作的核心观点;能自主阅读教育经典著作,领会教育思想,掌握阅读文 献的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学习热情。 授课方式:讲授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专题一:走近学校——学校的认识与反思 (4 学时) 教学内容:学校的职能与设立;中国学校的现状分析;当代学校的发展趋势 教学要求:理解学校的基本职能,了解学校设立的基本条件;能全面客观的 分析中国学校的现状,能运用学校的基本原理分析当前的学校教育问题,具有一 定的学校变革意识。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专题二:走进学校——教育主体的认识与反思 (10 学时) 教学内容:学生;教师;师生关系 教学要求:理解学生的本质特征和教师的劳动特点,掌握教育法律中规定的 学生和教师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了解教师教育的 基本模式,掌握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措施;能运用学生发展的基本规 律解释教育教学现象,能结合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原理解释教师教育中存在的问 题,能运用师生关系的基本理论分析师生互动的质量和效果,具有一定的教育反 思能力,掌握基本的教育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树立正确的学生 观、教师观,端正从教认识,树立从教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
象 授课方式:案例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专题三 走进学校, 教育内容的认识与反思 (8学时) 教学内容:学校教育内容的构成 校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 教学要求:了解学校教育内容的基本组成,掌握学校德育的内涵,理解学校 德育的实施方法和基本模式,了解课程的基本类型,掌握学科课程、活动课程 综合课程的特点,了解果程设计的基木模式与实施的基木取向,堂握新课程改带 的基本理念: ”能结合教育实际分析学校德育的问,能正确评价学校课程的实 施效果: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增强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适应性,树立正确的课 程 授课方式:进授与讨论相结合 专题四:走进学校 一数育方式的认识与反思 (12学时) 教学内容:教学:班级管理 教学要求:理解教学的主要任务,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掌握班级授课 制的优缺点, 正确理解讲授法,了解建构式教学法,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和 程序,了解班级管理的基本模式,掌握班级管理的基本内容:能运用教学相关原 理解释教学现象和问题,能结合各学科完成教学设计,具备基本的班集体建设能 力和基本的班主任工作技能: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班级管理理念,树立改革意识。 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专题五:走出学校 敦育本质的认识与反思 (10学时) 教学内容:教育本质:教育功能:教育目的 教学要求:了解教育的本质特征,理解教育功能的分类,掌握教育的个体功 能和社会功能,掌握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及教学目标的关系,了解教 育目的的基本类型,理解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能运用教育本质的相关原理 能在比较中正确理解我国的教育目的,能正确分析教育 店爽的发腿的关系:埃正对教有的职,树立正确的教有本项观和目的窥 所各种教育问题 授课方式:案例教学与讲授相结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中学教育观察、观看优秀班主任事迹报告等录像、一线教师校长讲座 四、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其中, 出勤、课堂讨论发言、网络教学参与等平时综合表现占20%, 课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占40%,教育经典著作阅读占40%。 (2)期末考核:满分100分,占总成绩的60%,闭卷(开卷)笔试。 总成结以百分制记录」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自编 (2)主要参考书: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 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余立森.新果程背景下的公共教音学教程「门.北京:高等教音出版料,2004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 撰写人:靳涌韬 审核人:轩颖 课程负责人:于明业
24 养。 授课方式:案例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专题三:走进学校——教育内容的认识与反思 (8 学时) 教学内容:学校教育内容的构成;学校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 教学要求:了解学校教育内容的基本组成,掌握学校德育的内涵,理解学校 德育的实施方法和基本模式,了解课程的基本类型,掌握学科课程、活动课程、 综合课程的特点,了解课程设计的基本模式与实施的基本取向,掌握新课程改革 的基本理念; 能结合教育实际分析学校德育的问题,能正确评价学校课程的实 施效果;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增强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适应性,树立正确的课 程观。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专题四:走进学校——教育方式的认识与反思 (12 学时) 教学内容:教学;班级管理 教学要求:理解教学的主要任务,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掌握班级授课 制的优缺点,正确理解讲授法,了解建构式教学法,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和 程序,了解班级管理的基本模式,掌握班级管理的基本内容;能运用教学相关原 理解释教学现象和问题,能结合各学科完成教学设计,具备基本的班集体建设能 力和基本的班主任工作技能;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班级管理理念,树立改革意识。 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专题五:走出学校——教育本质的认识与反思 (10 学时) 教学内容:教育本质;教育功能;教育目的 教学要求:了解教育的本质特征,理解教育功能的分类,掌握教育的个体功 能和社会功能,掌握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及教学目标的关系,了解教 育目的的基本类型,理解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能运用教育本质的相关原理 正确分析各种教育问题,能在比较中正确理解我国的教育目的,能正确分析教育 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端正对教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本质观和目的观。 授课方式:案例教学与讲授相结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中学教育观察、观看优秀班主任事迹报告等录像、一线教师校长讲座。 四、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40%。其中, 出勤、课堂讨论发言、网络教学参与等平时综合表现占 20%, 课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占 40%,教育经典著作阅读占 40%。 (2)期末考核:满分 100 分,占总成绩的 60%,闭卷(开卷)笔试。 总成绩以百分制记录。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自编 (2)主要参考书: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 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余文森.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撰写人:靳涌韬 审核人:轩 颖 课程负责人:于明业
《应用文写作》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Course of Practical Writing 总学时:32讲授学时:32 学分2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美术学、艺术设计 开课单位:美术学院 一、课程简介 该课程是针对美术学和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 程将对于美术专业与艺术设计专业的各种形式的实习报告、毕业创作说明等具体 的论文作以详细的讲解并展开训练,使学生对于美术专业以及艺术设计专业的论 文形式有更加清楚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意:科技论文写作概论 (2学时) 教学内容:应用文写作的内涵:应用论文的特点:美术专业论文与其他专业 论文的区别 第二章:实习报告的写作 (4学时) 教学内容:实习报告的写作意义:实习报告的写作要求。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从理论上对于美术专业论文的写作有所了解,因而, 必须掌握美术专业论文的写作要求与格式。 授课方式:进授。 第三章:毕业创作(设计)过程说明开题报告的写作 (4学时) 教学内容:讲授开题报告的写作要求与注意事项。 教学要求:本章通过开题报告的写作要求的讲授,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开题报 告的写法,基本能够使用顺畅的语言写出符合要求的开题报告。 授课方式:排樱与白主学习相结合 毕业创作(设计)过程管理手册的填写 (2学时) 教学内容:毕业创作(设计)任务书:毕业创作(设计)进度检查表。 教学要求:毕业创作(设计)的任务书与进度检查表的填写在毕业创作(设 计)的过程中是必须填写的内容,因此这部分的内容是必须掌握的。 授课方式:讲授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第五章:毕业创作(设计)过程说明的写作 6学时) 教学内容:毕业创作(设计)过程说明的写作格式:毕业创作(设计)过 程说明的写作要求;导师在毕业创作(设计)中的作用。 教学要求:本章的内容是毕业创作(设计)中的主要环节,因此关于毕业 创作(设计)过程说明的写作格式与写作要求都是必须掌握的:对于导师的作用 可以了解 授课方式:讲授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第六章:图例类型与要求 (6学时) 教学内容:美术专业的毕业创作(设计)过程说明中涉及到图片的使用与说 明,对于图例的类型与要求的明确,利于毕业创作(设计)过程说明的规范
25 《应用文写作》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Course of Practical Writing 总学时:32 讲授学时:32 学分:2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美术学、艺术设计 开课单位:美术学院 一、课程简介 该课程是针对美术学和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 程将对于美术专业与艺术设计专业的各种形式的实习报告、毕业创作说明等具体 的论文作以详细的讲解并展开训练,使学生对于美术专业以及艺术设计专业的论 文形式有更加清楚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科技论文写作概论 (2 学时) 教学内容:应用文写作的内涵;应用论文的特点;美术专业论文与其他专业 论文的区别。 第二章:实习报告的写作 (4 学时) 教学内容:实习报告的写作意义;实习报告的写作要求。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从理论上对于美术专业论文的写作有所了解,因而, 必须掌握美术专业论文的写作要求与格式。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三章:毕业创作(设计)过程说明开题报告的写作 ( 4 学时) 教学内容:讲授开题报告的写作要求与注意事项。 教学要求:本章通过开题报告的写作要求的讲授,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开题报 告的写法,基本能够使用顺畅的语言写出符合要求的开题报告。 授课方式:讲授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1):毕业创作(设计)过程管理手册的填写 (2 学时) 教学内容:毕业创作(设计)任务书;毕业创作(设计)进度检查表。 教学要求:毕业创作(设计)的任务书与进度检查表的填写在毕业创作(设 计)的过程中是必须填写的内容,因此这部分的内容是必须掌握的。 授课方式:讲授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第五章:毕业创作(设计)过程说明的写作 (6 学时) 教学内容:毕业创作(设计)过程说明的写作格式;毕业创作(设计)过 程说明的写作要求;导师在毕业创作(设计)中的作用。 教学要求:本章的内容是毕业创作(设计)中的主要环节,因此关于毕业 创作(设计)过程说明的写作格式与写作要求都是必须掌握的;对于导师的作用 可以了解。 授课方式:讲授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第六章:图例类型与要求 (6 学时) 教学内容:美术专业的毕业创作(设计)过程说明中涉及到图片的使用与说 明,对于图例的类型与要求的明确,利于毕业创作(设计)过程说明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