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课程思政教学大纲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类别课程编号1312003B适用专业先修课程无财务管理468学久分总学时0讲授68实践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会计学》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学习专业核心课程的必备基础知识。该课程既有特定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又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该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全面的会计基础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能力、会计职业思想和会计职业道德。(二)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会计工作环境和职业道德,认识会计工作的一般流程,理解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和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掌握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具备会计核算和监督能力,正确认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的社会意义,形成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树立成本核算理念,加强经济效益意识,为将来从事财务或审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教学活动目标(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课程目标1:了解会计概念、会计职能,熟悉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和核算一般原则,掌握会计工作流程,理解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掌握会计等式和借贷记账法。(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1-2,2-1)课程目标2:掌握企业采购业务、生产业务、销售业务等日常核算,培养学生的会计业务的基本处理能力。(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2-2,3-2)9
9 会计学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编号 1312003B 适用专业 财务管理 先修课程 无 总 学 时 68 学 分 4 讲 授 68 实 践 0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会计学》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学习专业核心课程的必 备基础知识。该课程既有特定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又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践 性。该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全面的会计基础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的 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能力、会计职业思想和 会计职业道德。 (二)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会计工作环境和职业道德,认识会计工作的一般流 程,理解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和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掌握填制和审核凭证、 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具备会计核算和监督能力,正确认识“诚信为本、操 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的社会意义,形成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树立成 本核算理念,加强经济效益意识,为将来从事财务或审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活动目标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 课程目标 1:了解会计概念、会计职能,熟悉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和核算一般 原则,掌握会计工作流程,理解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掌握会计等式 和借贷记账法。(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1-2,2-1) 课程目标 2:掌握企业采购业务、生产业务、销售业务等日常核算,培养学 生的会计业务的基本处理能力。(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2-2,3-2)
课程目标3:掌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概念、分类,能够完成从填制和审核凭证、设置和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一系列会计工作流程。(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2-1,2-3)课程目标4:掌握财产清查方法,能够进行简单财产清查工作和错账查找工作。(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2-2)(二)思政目标思政目标1:诚信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强调诚信原则,诚实守信也是会计学科注重的根本理念,是会计行业得以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思政目标2:谨慎原则。谨慎性是会计核算中的重要原则,是管理者对于不确定性的审慎反应,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培养学生谨慎、务实的品格,强调做事未雨绸缪,提高人生抗风险能力。思政目标3:责任与担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责任观,树立可持续性的长远业绩观,恪尽职守、敬业奉献,埋头苦干,而不舍。思政目标4:合规意识。注重对学生合规意识的培养,要求自觉遵守各项法律制度,恪守职业道德,知法、守法、敬法,切实保护国家、社会公众和投资人等利益。三、学习内容、学时分配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支撑的毕学时分配支撑章序内容业要求指课程目标讲授实践小计标点总论第一章22课程目标11-2,2-166第二章课程目标11-2, 2-1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第三章66会计核算基础课程目标11-2,2-1第四章账户与复式记账66课程目标11-2, 2-1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2020第五章课程目标22-2,3-2核算第六章会计凭证662-1,2-3课程目标36第七章6会计账薄课程目标32-1, 2-310
10 课程目标 3:掌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概念、分类, 能够完成从填制和审核凭证、设置和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一系列会计工作流程。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2-1,2-3) 课程目标 4:掌握财产清查方法,能够进行简单财产清查工作和错账查找工 作。(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2-2) (二)思政目标 思政目标 1:诚信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强调诚信原则,诚实守信也 是会计学科注重的根本理念,是会计行业得以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 思政目标 2:谨慎原则。谨慎性是会计核算中的重要原则,是管理者对于不 确定性的审慎反应,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培养学生谨慎、务 实的品格,强调做事未雨绸缪,提高人生抗风险能力。 思政目标 3:责任与担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责任观,树立可持 续性的长远业绩观,恪尽职守、敬业奉献,埋头苦干,锲而不舍。 思政目标 4:合规意识。注重对学生合规意识的培养,要求自觉遵守各项法 律制度,恪守职业道德,知法、守法、敬法,切实保护国家、社会公众和投资人 等利益。 三、学习内容、学时分配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章序 内容 学时分配 支撑 课程目标 支撑的毕 业要求指 讲授 实践 小计 标点 第一章 总论 2 2 课程目标 1 1-2,2-1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6 6 课程目标 1 1-2,2-1 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 6 6 课程目标 1 1-2,2-1 第四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6 6 课程目标 1 1-2,2-1 第五章 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 核算 20 20 课程目标 2 2-2,3-2 第六章 会计凭证 6 6 课程目标 3 2-1,2-3 第七章 会计账簿 6 6 课程目标 3 2-1,2-3
882-2第八章财产清查课程目标488第九章财务会计报告课程目标32-1,2-3学习内容:第一章总论了解会计产生和发展历程及其原因的基础上,理解会计、会计职能与目标、任务与作用、会计方法等基本概念,以及会计方法与会计学分支的基本组成内容。掌握会计的含义、会计职能的特征、会计目标的基本观点和会计核算方法之间的联系。重点:会计的概念及职能。难点:会计核算的方法。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了解资金运动的含义,理解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这一定义,掌握会计要素的内容以及会计等式。重点: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难点:具体会计要素的含义及基本特征,各类经济业务对基本会计等式的影响。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了解各项会计假设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基本含义,理解会计实务中实质重于形式和谨慎性的具体应用形式,能够运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对企业发生的收入、费用及利润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计算,重点掌握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基本要求。重点: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其要求。难点: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在确认收入和费用方面的区别。第四章账户与复式记账了解账户的基本结构和设置原则、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以及企业常用会计科目的内容,理解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借贷记账法处理简单的经济业务,重点掌握借贷记账法下记账符号的含义、账户的结构、记账规则等内容,以及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的要点。11
11 第八章 财产清查 8 8 课程目标 4 2-2 第九章 财务会计报告 8 8 课程目标 3 2-1,2-3 学习内容: 第一章 总论 了解会计产生和发展历程及其原因的基础上,理解会计、会计职能与目标、 任务与作用、会计方法等基本概念,以及会计方法与会计学分支的基本组成内容。 掌握会计的含义、会计职能的特征、会计目标的基本观点和会计核算方法之间的 联系。 重点:会计的概念及职能。 难点:会计核算的方法。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了解资金运动的含义,理解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这一定义,掌握会 计要素的内容以及会计等式。 重点: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 难点:具体会计要素的含义及基本特征,各类经济业务对基本会计等式的 影响。 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 了解各项会计假设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基本含义,理解会计实务中实质 重于形式和谨慎性的具体应用形式,能够运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对企业 发生的收入、费用及利润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计算,重点掌握会计要素确认与计 量的基本要求。 重点: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其要求。 难点: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在确认收入和费用方面的区别。 第四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了解账户的基本结构和设置原则、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以及企业常用 会计科目的内容,理解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借贷记账法处理简单的 经济业务,重点掌握借贷记账法下记账符号的含义、账户的结构、记账规则等 内容,以及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的要点
重点:借贷记账法下各类账户的结构、记账规则。难点: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第五章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了解制造业企业资金筹集业务、供应过程业务、产品生产业务、产品销售业务以及财务成果形成与分配业务的具体内容,理解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所设置账户的结构和用途,能够熟练运用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等方法对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进行核算,重点掌握制造业企业供、产、销经营过程中各项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重点:制造业企业供、产、销经营过程中各项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难点:制造业企业供、产、销经营过程中各项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第六章会计凭证了解会计凭证的作用、种类和传递程序,理解原始凭证填制、审核及会计凭证保管的一般要求,重点掌握各种专用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重点:会计凭证的种类及其填制方法。难点:各种专用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第七章会计账筹了解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特种日记账的常见格式及其适用范围,理解各种账簿的登记依据和登记方法,重点掌握错账的更正方法以及结账的含义和结账工作所包括的内容。重点:各种账薄的登记依据和登记方法难点:错账的更正方法。第八章财产清查了解财产清查的含义、必要性和种类,理解各种材料物资、货币资金和往来款项的清查方法,重点掌握存货的盘存制度,以及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重点:各种材料物资、货币资金和往来款项的清查方法及存货的盘存制度。难点: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第九章财务会计报告12
12 重点:借贷记账法下各类账户的结构、记账规则。 难点: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第五章 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了解制造业企业资金筹集业务、供应过程业务、产品生产业务、产品销售 业务以及财务成果形成与分配业务的具体内容,理解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 核算所设置账户的结构和用途,能够熟练运用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等方法对制 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进行核算,重点掌握制造业企业供、产、销经营过程中 各项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重点:制造业企业供、产、销经营过程中各项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难点:制造业企业供、产、销经营过程中各项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第六章 会计凭证 了解会计凭证的作用、种类和传递程序,理解原始凭证填制、审核及会计 凭证保管的一般要求,重点掌握各种专用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 重点:会计凭证的种类及其填制方法。 难点:各种专用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 第七章 会计账簿 了解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特种日记账的常见格式及其适用范围,理解 各种账簿的登记依据和登记方法,重点掌握错账的更正方法以及结账的含义和 结账工作所包括的内容。 重点:各种账簿的登记依据和登记方法。 难点:错账的更正方法。 第八章 财产清查 了解财产清查的含义、必要性和种类,理解各种材料物资、货币资金和往 来款项的清查方法,重点掌握存货的盘存制度,以及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 理。 重点:各种材料物资、货币资金和往来款项的清查方法及存货的盘存制 度。 难点: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第九章 财务会计报告
了解财务会计报告的定义与种类,理解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及编制的基本要求,重点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格式及编制方法重点: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及编制的基本要求。难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格式及编制方法。四、达成教学活动目标的途径和措施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练习法和演示法相结合。1.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所以在授课时应借助多媒体教学,强调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2.引导学生采用直接或间接调研方法了解现实的基础会计核算工作内容,走出课堂,接近现实,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3..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可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或实务操作等形式解决,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掌握。4.每章节安排习题作业和思考题,重在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基本理论和实务操作技能的掌握。五、考核方式(一)考核方式本课程期末综合成绩采取“N+1”的评定模式,“N”指平时成绩,包括考勒(20分)、课堂表现(20分)、平时作业(40分)、课堂笔记(20分),占比30%;“1”指期末考试成绩,占比70%。(二)成绩评定标准1.课堂教学情况评价方法与标准课堂考勤占平时成绩的20分,随机考勤4次,考勤全勤记20分,缺勤一次减5分。课堂表现占平时成绩的20分,根据课堂提问的回答情况,或随堂测试情况给分。课堂笔记占平时成绩的20分,主要以完整性、准确性、拓展性为考查标准予以评分。平时作业占平时成绩的40分,评价依据为:不交作业,成绩为0分:完整性:占每次13
13 了解财务会计报告的定义与种类,理解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及编制的基本 要求,重点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格式及编制方法。 重点: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及编制的基本要求。 难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格式及编制方法。 四、达成教学活动目标的途径和措施 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练习法和演示法相结合。 1.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所以在授课时应借助多媒体 教学,强调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2. 引导学生采用直接或间接调研方法了解现实的基础会计核算工作内容, 走出课堂,接近现实,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3. 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可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或实务操作等形式解 决,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掌握。 4. 每章节安排习题作业和思考题,重在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基本理论和 实务操作技能的掌握。 五、考核方式 (一)考核方式 本课程期末综合成绩采取“N+1”的评定模式,“N”指平时成绩,包括考勤(20 分)、课堂表现(20 分)、平时作业(40 分)、课堂笔记(20 分),占比 30%;“1” 指期末考试成绩,占比 70%。 (二)成绩评定标准 1. 课堂教学情况评价方法与标准 课堂考勤占平时成绩的 20 分,随机考勤 4 次,考勤全勤记 20 分,缺勤一次 减 5 分。 课堂表现占平时成绩的 20 分,根据课堂提问的回答情况,或随堂测试情况给 分。 课堂笔记占平时成绩的 20 分,主要以完整性、准确性、拓展性为考查标准予 以评分。 平时作业占平时成绩的 40 分,评价依据为: 不交作业,成绩为 0 分;完整性:占每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