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核心是决策,制定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是管理人员工作的基本内容。本章从决策的界定出发,阐述决策的类型和特征,解析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提开学生对管理决策内涵体系的认识,为深入理解决策分析和制定奠定理论基础。重点:决策的基本特征。不同的决策类型及其异同之处。难点:决策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按照不同准则分别选择最优决策方案。第四章环境分析与理性决策组织活动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环境的复杂与动态特点以及人的认知与行动能力的局限性决定了组织决策的理性与正确程度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为尽可能减少这些限制,就要对组织活动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环境对决策过程的影响,掌握PEST、SWOT等环境分析方法,熟练应用决策树等决策方法进行简单分析和决策。重点:环境分析的主要方法。理性决策、非理性决策和行为决策。决策方案生成的主要方法难点:用决策树方法来评价和选择一个具体的决策方案。第五章决策的实施与调整决策是选择组织未来活动的目标和方向,计划则是将决策选择的内容展开,保证组织目标的达成。本章使学生了解到与决策相对应的计划类型与特征,掌握计划编制以及组织实施的方法,以更好理解如何根据内外部变化而进行适时的调整。重点:计划与决策的区别。目标管理的基本主张和特点。难点:进度安排工具的使用第六章组织设计组织设计对管理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章使学生认识组织设计的主要任务和影响因素,更好理解组织结构的选择及组织力量的整合。重点:组织结构设计的内容。机械式组织与有机式组织的区别。难点:如何进行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整合。第七章人员配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人力配备的基本过程和包含要素,熟悉人员选聘的系统方法与基本过程,大致知道培训的类型与过程、职业定位与发展模式,4
4 管理的核心是决策,制定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是管理人员工作的基本内容。 本章从决策的界定出发,阐述决策的类型和特征,解析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提升学生对管理决策内涵体系的认识,为深入理解决策分析和制定奠定理论基础。 重点:决策的基本特征。不同的决策类型及其异同之处。 难点:决策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按照不同准则分别选择最优决策方案。 第四章 环境分析与理性决策 组织活动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环境的复杂与动态特点以及人的认知与 行动能力的局限性决定了组织决策的理性与正确程度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 此,为尽可能减少这些限制,就要对组织活动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和 研究。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环境对决策过程的影响,掌握 PEST、 SWOT 等环境分析方法,熟练应用决策树等决策方法进行简单分析和决策。 重点:环境分析的主要方法。理性决策、非理性决策和行为决策。决策方 案生成的主要方法 难点:用决策树方法来评价和选择一个具体的决策方案。 第五章 决策的实施与调整 决策是选择组织未来活动的目标和方向,计划则是将决策选择的内容展 开,保证组织目标的达成。本章使学生了解到与决策相对应的计划类型与特 征,掌握计划编制以及组织实施的方法,以更好理解如何根据内外部变化而进 行适时的调整。 重点:计划与决策的区别。目标管理的基本主张和特点。 难点:进度安排工具的使用 第六章 组织设计 组织设计对管理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章使学生认识组织设计的主 要任务和影响因素,更好理解组织结构的选择及组织力量的整合。 重点:组织结构设计的内容。机械式组织与有机式组织的区别。 难点:如何进行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整合。 第七章 人员配备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人力配备的基本过程和包含要素,熟悉人员选聘 的系统方法与基本过程,大致知道培训的类型与过程、职业定位与发展模式
掌握基本的绩效评估方法并理解绩效反馈的重要意义,了解薪酬与福利。重点:掌握人员配备的基本过程和要素。理解不同招聘方法的优缺点。难点:学会选择恰当的途径和方法进行选拔和绩效评估。第八章组织文化组织的良好运行和发展,得益于组织文化的协调和凝聚作用。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让学生理解组织文化在推进组织健康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重点:理解影响组织文化的不同因素。组织文化的构成。难点:如何认识选择价值观是塑造良好组织文化的首要任务。第九章领导的一般理论领导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对社会的领导绝不是对人民的统治和剥削,而是为人民服务。本章使学生明确领导的内涵与特征,理解领导者、被领导者和领导情景三项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决定性因素。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领导的一般理论,更好地理解管理活动。重点:领导的三要素。密歇根大学对领导行为的研究内容。俄亥俄州立大学确立的定规和关怀维度的含义难点:费德勒权变领导理论的灵活运用第十章激励激励是促使个体行为与组织目标趋同的管理过程,运用激励理论有助于提高员工积极性,落实人才兴企战略。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激励的实质和激励理论,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激励。重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双因素理论的内容和意义。公平理论的内容和不足之处。期望理论的内容。难点:强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四种强化类型和应用原则。第十一章沟通信息的有效传递是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因此管理者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各种方式的沟通。管理实践中,个体和组织存在着信息传递的障碍,沟通不足而引发的管理冲突。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沟通在管理实践中的重要地位,正确认识沟通障碍和管理冲突。重点:有效沟通的标准。理解不同类型的沟通之间的差异。5
5 掌握基本的绩效评估方法并理解绩效反馈的重要意义,了解薪酬与福利。 重点:掌握人员配备的基本过程和要素。理解不同招聘方法的优缺点。 难点:学会选择恰当的途径和方法进行选拔和绩效评估。 第八章 组织文化 组织的良好运行和发展,得益于组织文化的协调和凝聚作用。通过本部分 的学习,让学生理解组织文化在推进组织健康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重点:理解影响组织文化的不同因素。组织文化的构成。 难点:如何认识选择价值观是塑造良好组织文化的首要任务。 第九章 领导的一般理论 领导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对社会的领导绝不是对 人民的统治和剥削,而是为人民服务。本章使学生明确领导的内涵与特征,理 解领导者、被领导者和领导情景三项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决定性因素。通过本章 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领导的一般理论,更好地理解管理活动。 重点:领导的三要素。密歇根大学对领导行为的研究内容。俄亥俄州立大学 确立的定规和关怀维度的含义 难点:费德勒权变领导理论的灵活运用 第十章 激励 激励是促使个体行为与组织目标趋同的管理过程,运用激励理论有助于提 高员工积极性,落实人才兴企战略。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激励的实 质和激励理论,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激励。 重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双因素理论的内容和意义。公平 理论的内容和不足之处。期望理论的内容。 难点:强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四种强化类型和应用原则。 第十一章 沟通 信息的有效传递是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因此管理者的大部分时间用 于各种方式的沟通。管理实践中,个体和组织存在着信息传递的障碍,沟通不 足而引发的管理冲突。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沟通在管理实践中的重 要地位,正确认识沟通障碍和管理冲突。 重点:有效沟通的标准。理解不同类型的沟通之间的差异
难点:影响沟通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如何克服这些障碍?第十二章控制的类型和过程控制是组织计划顺利进行的保障,在管理活动中至关重要。在组织中,完成计划需要各级管理人员的努力,承担各自责任范围内的控制工作。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控制的内涵和类型,了解控制的原则和过程。重点:控制的内涵。理解不同的控制类型以及各自的优缺点。控制的过程包含的步骤。难点:进行有效控制需要遵循的原则第十三章控制的方法与技术在一个组织的管理体系中,控制的方法与技术都属于“术”的层面,发挥着使“道”落地的作用,直接决定着控制的理念和系统付诸实践的效果。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层级控制、市场控制与团体控制三个层面的控制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了解主要的控制技术。重点: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难点:柔性对企业的重要性,以及柔性工作系统如何能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第十四章风险控制与危机管理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风险与风险管理的概念,了解风险的分类能够描述风险管理的流程,熟悉风险识别、评估的方法与流程,理解风险控制的目的、原则与方法,大致知道如何实施风险管理。重点:风险与风险管理的定义。风险管理的流程以及识别和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的方法。难点:风险的识别、评估,风险控制方法及风险管理第十五章创新原理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掌握管理创新的定义、特征与动因,理解管理创新的基本机制的构建,掌握管理创新的基本内容,从而对组织中的创新工作有一个基本了解。重点:管理创新的涵义、作用,创新的特点与模式,管理创新的原则,以6
6 难点:影响沟通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如何克服这些障碍? 第十二章 控制的类型和过程 控制是组织计划顺利进行的保障,在管理活动中至关重要。在组织中,完 成计划需要各级管理人员的努力,承担各自责任范围内的控制工作。通过本章 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控制的内涵和类型,了解控制的原则和过程。 重点:控制的内涵。理解不同的控制类型以及各自的优缺点。控制的过程包 含的步骤。 难点:进行有效控制需要遵循的原则 第十三章 控制的方法与技术 在一个组织的管理体系中,控制的方法与技术都属于“术”的层面,发挥 着使“道”落地的作用,直接决定着控制的理念和系统付诸实践的效果。通过 本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层级控制、市场控制与团体控制三个层面的控制 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了解主要的控制技术。 重点: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和 基本方法。 难点:柔性对企业的重要性,以及柔性工作系统如何能提高企业的应变能 力 第十四章 风险控制与危机管理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风险与风险管理的概念,了解风险的分类, 能够描述风险管理的流程,熟悉风险识别、评估的方法与流程,理解风险控制 的目的、原则与方法,大致知道如何实施风险管理。 重点:风险与风险管理的定义。风险管理的流程以及识别和评估风险。控 制风险的方法。 难点:风险的识别、评估,风险控制方法及风险管理 第十五章 创新原理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掌握管理创新的 定义、特征与动因,理解管理创新的基本机制的构建,掌握管理创新的基本内 容,从而对组织中的创新工作有一个基本了解。 重点:管理创新的涵义、作用,创新的特点与模式,管理创新的原则,以
及管理创新的基本内容。难点:对创新原则的理解,管理制度创新和管理方法创新。第十六章组织创新组织创新是管理创新工作的关键性内容。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应当理解组织创新的主要模式和变革中的障碍,对学习型组织有基本的认识。重点:组织变革的模式和四条路径。组织变革的障碍。组织变革过程中的管理。难点:知识创新的模式,知识创新的五个阶段。四、达成教学活动目标的途径和措施1.使用现代化媒体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多媒体设备使用率要达到全部课程60%-70%,并因此引领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增加学生对管理学知识理解的现代感和直观感受2.采用案例分析,结合各种组织(企业、政府、学校等)管理实际和案例,针对性的分析管理原理,具体使学生掌握管理技巧方法和艺术在不同条件下的具体应用3.开展课堂讨论,将其作为教学过程的辅助手段,每学期至少组织学生开展两次以上的课堂讨论,每次讨论结束后,教师全面评述之前,须先让学生进行讲评,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4.模拟管理过程。结合课程内容,让学生参与模拟管理过程,从而有效地掌握管理的基本要领,熟悉不同情景下不同管理方法与技巧5.举办讲座。邀请从事各类管理工作的人,是讲授相关行业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五、考核方式(一)考核方式课程成绩采取“N+1”的评定模式,“N”指平时成绩,包括考勤(30分)、平时作业(30分)、课堂笔记(20分)、课堂表现(20分),占比30%;“1”指期未考试成绩,占比70%。(二)成绩评定标准7
7 及管理创新的基本内容。 难点:对创新原则的理解,管理制度创新和管理方法创新。 第十六章 组织创新 组织创新是管理创新工作的关键性内容。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应当理 解组织创新的主要模式和变革中的障碍,对学习型组织有基本的认识。 重点:组织变革的模式和四条路径。组织变革的障碍。组织变革过程中的 管理。 难点:知识创新的模式,知识创新的五个阶段。 四、达成教学活动目标的途径和措施 1. 使用现代化媒体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多媒体设备使用率要达到全部课程 60%-70%,并因此引领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增加学生对管理学知 识理解的现代感和直观感受 2. 采用案例分析,结合各种组织(企业、政府、学校等)管理实际和案例, 针对性的分析管理原理,具体使学生掌握管理技巧方法和艺术在不同条件下的具 体应用 3. 开展课堂讨论,将其作为教学过程的辅助手段,每学期至少组织学生开 展两次以上的课堂讨论,每次讨论结束后,教师全面评述之前,须先让学生进行 讲评,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 模拟管理过程。结合课程内容,让学生参与模拟管理过程,从而有效地 掌握管理的基本要领,熟悉不同情景下不同管理方法与技巧 5. 举办讲座。邀请从事各类管理工作的人,是讲授相关行业的基本技能和 技巧。 五、考核方式 (一)考核方式 课程成绩采取“N+1”的评定模式,“N”指平时成绩,包括考勤(30 分)、 平时作业(30 分)、课堂笔记(20 分)、课堂表现(20 分),占比 30%;“1”指 期末考试成绩,占比 70%。 (二)成绩评定标准
1.平时成绩评价方法与标准课堂考勤全勤记为30分,缺勤一次减10分(一个学期不少于3次)平时作业占分30分,分两次,每次15分,具体评价依据以下几个方面:不交作业,成绩为0分;作业内容基本完整,没有故意的少题、漏题记10分,正确性根据答题情况给出分数1-5分。课堂笔记占分20分,主要从完整性、认真态度、条理性为考查标准来打分。课堂表现占平时成绩中的20分,根据课堂答题提问的情况,或者随堂测试情况给分。2.期未考核评价标准详见期未试题评分标准。六、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一)推荐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二)主要参考书[1]周三多.《管理学》(第六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2]王利平,《管理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3]谭力文《管理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4]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执笔教师:温丽萍审核人:高嘉莉2021年3月21日8
8 1. 平时成绩评价方法与标准 课堂考勤全勤记为 30 分,缺勤一次减 10 分(一个学期不少于 3 次) 平时作业占分 30 分,分两次,每次 15 分,具体评价依据以下几个方面:不 交作业,成绩为 0 分;作业内容基本完整,没有故意的少题、漏题记 10 分,正 确性根据答题情况给出分数 1-5 分。 课堂笔记占分 20 分,主要从完整性、认真态度、条理性为考查标准来打分。 课堂表现占平时成绩中的 20 分,根据课堂答题提问的情况,或者随堂测试 情况给分。 2. 期末考核评价标准 详见期末试题评分标准。 六、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推荐教材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管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主要参考书 [1]周三多.《管理学》(第六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年 [2]王利平.《管理学原理》,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年 [3]谭力文.《管理学》,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年 [4]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年 执笔教师:温丽萍 审 核 人:高嘉莉 2021 年 3 月 2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