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能面 该理论认为反应物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 能是分子间相对位置的函数。 对于反应: A+BC=[A.B.C]'→AB+C 令∠ABC=18O°,Ep=Ep(rAB,rBC)。 随着核间距rAB和rBC的 变化,势能也随之改变。 这些不同点在空间构成 高低不平的曲面,称为 势能面,如图所示。 A+B+C 4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2025/5/13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2025/5/13 势能面 对于反应: A BC AB C [A B C] + + → 令∠ABC=180o , EP =EP (rAB,rBC)。 随着核间距rAB和rBC的 变化,势能也随之改变。 这些不同点在空间构成 高低不平的曲面,称为 势能面,如图所示。 该理论认为反应物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 能是分子间相对位置的函数
势能面 TAB A+BC AB+C A+B+C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2025/5/13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2025/5/13 势能面 BC r AB r Ep O D T
势能面 R点是反应物BC分子的基态,随着A原子的靠近,势能 沿着RT线升高,到达T点形成活化络合物。 随着C原子的离去,势能沿 着TP线下降,到P点是生成物 AB分子的稳态。 D点是完全离解为AB,C原 子时的势能; OE一侧,是原子间的相斥能, A+B+C 也很高。 4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2025/5/13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2025/5/13 势能面 R点是反应物BC分子的基态,随着A原子的靠近,势能 沿着RT线升高,到达T点形成活化络合物。 随着C原子的离去,势能沿 着TP线下降,到P点是生成物 AB分子的稳态。 D点是完全离解为A,B,C原 子时的势能; OEP一侧,是原子间的相斥能, 也很高
反应坐标(reaction coordinate) 反应坐标是一个连续变化的参数,其每一个值都 对应于沿反应体系中各原子的相对位置。如在势能 面上,反应沿RT→TP虚线进行,反应进程不同,则 各原子间相对位置不同,体系的能量也不同。 如以势能为纵坐标, 反应坐标为横坐标,画出 能 [A.B.C]f 的图可以表示反应过程中 体系势能的变化,这是一 AB+C 条能量最低的途径。 A+BC 反应坐标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2025/5/13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2025/5/13 E0 Eb A+BC AB+C A B C ≠ 反应坐标 势 能 反应坐标是一个连续变化的参数,其每一个值都 对应于沿反应体系中各原子的相对位置。如在势能 面上,反应沿RT→TP虚线进行,反应进程不同,则 各原子间相对位置不同,体系的能量也不同。 如以势能为纵坐标, 反应坐标为横坐标,画出 的图可以表示反应过程中 体系势能的变化,这是一 条能量最低的途径。 反应坐标(reaction coordinate)
马鞍点(saddle point) 在势能面上,活化络合物所 处的位置点称为马鞍点。 该点势能与反应物和生成物 所处的稳定态能量R点和P点相 比是最高点,但与坐标原点一 侧和D点的势能相比又是最低点。 如把势能面比作马鞍的话, 则马鞍点处在马鞍的中心。从 反应物到生成物必须越过这个 马鞍形 能垒。 4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2025/5/13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2025/5/13 马鞍点(saddle point) 在势能面上,活化络合物所 处的位置T点称为马鞍点。 该点势能与反应物和生成物 所处的稳定态能量R点和P点相 比是最高点,但与坐标原点一 侧和D点的势能相比又是最低点。 如把势能面比作马鞍的话, 则马鞍点处在马鞍的中心。从 反应物到生成物必须越过这个 能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