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一中2010届高三高考冲刺卷 语文试卷(一) 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病症症结症状对症下药B角色角斗角逐发生口角 B难度难处发难难兄难弟 D模范模子楷模一模一样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安全监管局新闻发言人黄毅说,谁敢以身试法,我们就让他身败名裂;谁让职工家破 人亡,我们就让他的企业声名狼藉,谁对安全生产不负责任,我们对他的乌纱帽就不负责任。 B上世纪80年代,流行天王迈克杰克逊曾模仿航天员太空行走,发明一种风糜全球的舞 步“太空漫步” C有多少人在酒泉、西昌等大漠戈壁或偏僻山区,在浩瀚海洋中独斗恶浪的测量船上惮 精竭虑并皓首一生? D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指出,有个别媒体的报道以偏盖全,蓄意炒作,其中不乏对中国 产品提出质疑,甚至有损中国产品声誉的报道,对此,中国政府持保留态度,并坚决反对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学生回答现代文阅读题时,由于表达能力低下,常常出现言不由衷的情况,因此,加 强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十分重要。 B针对在公园四周墙壁信笔涂鸦日益严重的问题,管理人员制定了详细的监管方案 C王武庆称:“我们的拍卖行这几年做了很多流失文物的拍卖工作,一般说来,流失文物 会通过外交途径或竞拍收回。但有限的经费对于上不封顶的文物拍卖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 D国家加大了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加大了对违法事件的惩治力度,制定了一系列检测 措施,不断加强舆论监督,长此以往,日趋严重的安全问题将会得到有效遏制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是指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事业单位的劳动安全设施 不符合国家的规定,经有关部门或者单位职工提出后,对事故隐患仍不采取措施,因而发生 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其它严重后果 B世界金融危机的乌云正在聚集,这一金融危机的最大受害者将是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这 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新的机遇 C当不少非洲民众为他们心目中的英雄奥巴马狂热欢呼的时候,一些普通老百姓、学者 和政治家不得不承认,这位有着非洲血统的美国总统走马上任后,能否为非洲带来期望中的 实惠 D农业资源丰富的国家大力制造生物燃料,以减轻对石油的依赖,缓解高油价带来的冲 击,然而,其直接后果是挤占粮食资源,并加剧全球许多地区的饥饿和贫困。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小题 科技探秘:怎样保障奥运圣火生生不“熄” 北京时间2008年3月24日17时,雅典古奥林匹亚遗址赫拉神庙前,随着最高女祭司玛 利亚·娜芙普利取火时的一次俯身,北京奥运会进入了新的阶段,奥林匹克历史也翻开了崭 新的一页。 采集奥运火种的原理并不高深,因为只有用传统的方式取火,才能象征奧运圣火的纯洁, 象征古奧运会传统的传承。采集奥林匹克圣火的唯一方式是利用凹面镜烧水做饭。由于圣杯
云南省曲靖一中 2010 届高三高考冲刺卷 语文试卷(一) 本试卷分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 第 I 卷(选择题,共 3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病症 症结 症状 对症下药 B 角色 角斗 角逐 发生口角 B 难度 难处 发难 难兄难弟 D 模范 模子 楷模 一模一样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安全监管局新闻发言人黄毅说,谁敢以身试法,我们就让他身败名裂;谁让职工家破 人亡,我们就让他的企业声名狼藉,谁对安全生产不负责任,我们对他的乌纱帽就不负责任。 B 上世纪 80 年代,流行天王迈克·杰克逊曾模仿航天员太空行走,发明一种风糜全球的舞 步“太空漫步”。 C 有多少人在酒泉、西昌等大漠戈壁或偏僻山区,在浩瀚海洋中独斗恶浪的测量船上惮 精竭虑并皓首一生? D 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指出,有个别媒体的报道以偏盖全,蓄意炒作,其中不乏对中国 产品提出质疑,甚至有损中国产品声誉的报道,对此,中国政府持保留态度,并坚决反对。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学生回答现代文阅读题时,由于表达能力低下,常常出现言不由衷的情况,因此,加 强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十分重要。 B 针对在公园四周墙壁信笔涂鸦日益严重的问题,管理人员制定了详细的监管方案。 C 王武庆称:“我们的拍卖行这几年做了很多流失文物的拍卖工作,一般说来,流失文物 会通过外交途径或竞拍收回。但有限的经费对于上不封顶的文物拍卖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 D 国家加大了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加大了对违法事件的惩治力度,制定了一系列检测 措施,不断加强舆论监督,长此以往,日趋严重的安全问题将会得到有效遏制。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是指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事业单位的劳动安全设施 不符合国家的规定,经有关部门或者单位职工提出后,对事故隐患仍不采取措施,因而发生 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其它严重后果。 B 世界金融危机的乌云正在聚集,这一金融危机的最大受害者将是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这 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新的机遇。 C 当不少非洲民众为他们心目中的英雄奥巴马狂热欢呼的时候,一些普通老百姓、学者 和政治家不得不承认,这位有着非洲血统的美国总统走马上任后,能否为非洲带来期望中的 实惠。 D 农业资源丰富的国家大力制造生物燃料,以减轻对石油的依赖,缓解高油价带来的冲 击,然而,其直接后果是挤占粮食资源,并加剧全球许多地区的饥饿和贫困。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小题。 科技探秘:怎样保障奥运圣火生生不“熄” 北京时间 2008 年 3 月 24 日 17 时,雅典古奥林匹亚遗址赫拉神庙前,随着最高女祭司玛 利亚·娜芙普利取火时的一次俯身,北京奥运会进入了新的阶段,奥林匹克历史也翻开了崭 新的一页。 采集奥运火种的原理并不高深,因为只有用传统的方式取火,才能象征奥运圣火的纯洁, 象征古奥运会传统的传承。采集奥林匹克圣火的唯一方式是利用凹面镜烧水做饭。由于圣杯
原理简单、对于阳光有一定的特殊要求、而且女祭司只有三次采集圣火的机会,所以一旦取 火仪式当天遇到恶劣天气,就需要更改圣火采集时间或采用备用火种,备用火种一般在彩排 时就已提前采集 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活动将历时130天,传递总里程约137万公里。在这漫长的 “旅途”中,圣火会在一只只火炬间接力传递。那么我们将怎样保证整个火炬接力过程不出纰 漏呢? 首先我们来看火炬,北京奥运会火炬长72厘米,重985克,在工艺上采用轻薄高品质铝 合金和中空塑件设计,下半部喷涂了高触感塑胶漆,手感轻盈舒适且不易滑落;每支火炬的 燃烧时间15分钟,这对于传递过程已经足够,因为每届奥运会火炬手数量和传递距离有所 不同,此次传递每天将有208名火炬手参与传递,一般每个火炬手传递200到400米,整个 过程不会超过十分钟。北京奥运会的火炬在燃烧稳定性与外界环境适应性方面,达到了全新 的技术高度,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中和每小时50毫米的大雨下保持燃烧,最低零下6℃ 到最高45℃的温度变化也不会对其燃烧产生影响。另外,火炬火焰在零风速下火焰高度25 至30厘米,在强光和日光情况下均可识别和拍摄,也就是说,不能到达现场为火炬手加油 的朋友可以在电视机前看到清晰的火焰。这是因为丙烷产生的火焰呈亮黄色,火炬手跑动时 飘动的火焰在不同背景下都非常醒目。丙烷是一种无色无味且价格低廉的常用燃料,可以适 应比较宽的温度范围,近几届奥运会都用丙烷等混合气体做燃料。北京奥运会的“绿色奥运 理念在火炬上也能够得以体现。火炬的外形制作材料均为可回收的环保材料,而丙烷作为一 种碳氢化合物,在燃烧后主要产生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同样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旦火炬熄灭,必须使用保存在火中灯中的火种引燃火炬。火种灯专门用于储存圣火火 种,每天传递活动结束后,火种就被保存在火种灯里,直到第二天火炬接力再次开始时用其 重新点燃第一支火炬。(2008年3月《科技日报》,有删节) 5下面不属于“保障奧运圣火不熄”的一项是() A采集奥林匹克圣火的唯一方式是利用凹面镜集中阳光,产生高温引燃火种 B在工艺上采用轻薄高品质铝合金和中空塑件设计,下半部喷涂了高触感塑胶漆,手感轻 盈舒适且不易滑落。 C每支火炬的燃烧时间15分钟 D北京奥运会的火炬在燃烧稳定性与外界环境适应性方面,达到了全新的技术高度。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采集奥林匹克圣火的唯一方式是利用凹面镜集中阳光,产生高温引燃火种,因此只有用 传统的方式取火,才能象征奥运圣火的纯洁,象征古奥运会传统的传承 B采集火种对阳光有一定的特殊要求,一旦取火仪式当天遇到恶劣天气,就有可能更改圣 火采集时间或采用彩排时提前采集的备用火种。 C火炬火焰在零风速下火焰高度25厘米至30厘米,在强光和日光情况下均可识别和拍摄 火炬手跑动时,飘动的火焰非常醒目,这是用丙烷做燃料发出亮黄色火焰产生的效果。 D北京奥运会的火炬在燃烧稳定性与外界环境适应性方面达到了全新的技术高度,能在强 风中和大雨下保持燃烧,温度变化也不会对其燃烧产生影响。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雅典股奥林匹克遗址赫拉神庙由最高女祭司取火,历届奥运会采集火种都要经历这个 过程 B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时一般每个火炬手传递200米到400米,但其间一旦超过了15分 钟,将会导致火炬熄灭。 C丙烷这种燃料可以适应比较宽的温度范围,无色无味且价格低廉,不会对环境曹成污染, 是历届奥运会通用的燃料
原理简单、对于阳光有一定的特殊要求、而且女祭司只有三次采集圣火的机会,所以一旦取 火仪式当天遇到恶劣天气,就需要更改圣火采集时间或采用备用火种,备用火种一般在彩排 时就已提前采集。 北京 2008 年奥运会火炬接力活动将历时 130 天,传递总里程约 13.7 万公里。在这漫长的 “旅途”中,圣火会在一只只火炬间接力传递。那么我们将怎样保证整个火炬接力过程不出纰 漏呢? 首先我们来看火炬,北京奥运会火炬长 72 厘米,重 985 克,在工艺上采用轻薄高品质铝 合金和中空塑件设计,下半部喷涂了高触感塑胶漆,手感轻盈舒适且不易滑落;每支火炬的 燃烧时间 15 分钟,这对于传递过程已经足够,因为每届奥运会火炬手数量和传递距离有所 不同,此次传递每天将有 208 名火炬手参与传递,一般每个火炬手传递 200 到 400 米,整个 过程不会超过十分钟。北京奥运会的火炬在燃烧稳定性与外界环境适应性方面,达到了全新 的技术高度,能在每小时 65 公里的强风中和每小时 50 毫米的大雨下保持燃烧,最低零下 6℃ 到最高 45℃的温度变化也不会对其燃烧产生影响。另外,火炬火焰在零风速下火焰高度 25 至 30 厘米,在强光和日光情况下均可识别和拍摄,也就是说,不能到达现场为火炬手加油 的朋友可以在电视机前看到清晰的火焰。这是因为丙烷产生的火焰呈亮黄色,火炬手跑动时, 飘动的火焰在不同背景下都非常醒目。丙烷是一种无色无味且价格低廉的常用燃料,可以适 应比较宽的温度范围,近几届奥运会都用丙烷等混合气体做燃料。北京奥运会的“绿色奥运” 理念在火炬上也能够得以体现。火炬的外形制作材料均为可回收的环保材料,而丙烷作为一 种碳氢化合物,在燃烧后主要产生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同样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一旦火炬熄灭,必须使用保存在火中灯中的火种引燃火炬。火种灯专门用于储存圣火火 种,每天传递活动结束后,火种就被保存在火种灯里,直到第二天火炬接力再次开始时用其 重新点燃第一支火炬。(2008 年 3 月《科技日报》,有删节) 5 下面不属于“保障奥运圣火不熄”的一项是( ) A 采集奥林匹克圣火的唯一方式是利用凹面镜集中阳光,产生高温引燃火种 B 在工艺上采用轻薄高品质铝合金和中空塑件设计,下半部喷涂了高触感塑胶漆,手感轻 盈舒适且不易滑落。 C 每支火炬的燃烧时间 15 分钟 D 北京奥运会的火炬在燃烧稳定性与外界环境适应性方面,达到了全新的技术高度。 6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采集奥林匹克圣火的唯一方式是利用凹面镜集中阳光,产生高温引燃火种,因此只有用 传统的方式取火,才能象征奥运圣火的纯洁,象征古奥运会传统的传承。 B 采集火种对阳光有一定的特殊要求,一旦取火仪式当天遇到恶劣天气,就有可能更改圣 火采集时间或采用彩排时提前采集的备用火种。 C 火炬火焰在零风速下火焰高度25厘米至30厘米,在强光和日光情况下均可识别和拍摄, 火炬手跑动时,飘动的火焰非常醒目,这是用丙烷做燃料发出亮黄色火焰产生的效果。 D 北京奥运会的火炬在燃烧稳定性与外界环境适应性方面达到了全新的技术高度,能在强 风中和大雨下保持燃烧,温度变化也不会对其燃烧产生影响。 7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雅典股奥林匹克遗址赫拉神庙由最高女祭司取火,历届奥运会采集火种都要经历这个 过程。 B 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时一般每个火炬手传递 200 米到 400 米,但其间一旦超过了 15 分 钟,将会导致火炬熄灭。 C 丙烷这种燃料可以适应比较宽的温度范围,无色无味且价格低廉,不会对环境曹成污染, 是历届奥运会通用的燃料
D圣火火种由专门的火种灯加以储存,每天传递活动结束后,火种被保存在火种灯里,火 炬不再继续燃烧,第二天接力再次开始时重新用火种点燃火炬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随②蔓延,涧谷深密, 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 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 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 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 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 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 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 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 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 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 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 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释】①子瞻:苏轼。齐安,黄州。当时苏轼贬谪黄州,苏辙贬谪筠。②(tuo)山冈。 ③褰(qin)裳:提起衣服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适:到 B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席:坐 C扫叶席草,浊酒相劳劳:劳动 D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胜:美景 9下面全都表现苏轼“适意而乐”的一项是() ①穷山之深,力极而息 ②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③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④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 ⑤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 ⑥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②④⑤D②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始叙述苏轼谪居齐安,好游武昌诸山,看似与九曲亭无关,实则介绍曲亭周边的 独特环境,同时写苏轼黄州三年“不知其久”的原因,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 B第二段叙写扩建九曲亭的过程,突出苏轼之“最乐”:第三段宕开一层,以往事印证苏轼“适 意忘反”的性情,以点缀之笔走出“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的主旨 C本文语言明净,条理清晰,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情景相融,浑然一体。全 文围绕着“乐”字展开,旷达超然,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流露出相知相慰的手足深情
D 圣火火种由专门的火种灯加以储存,每天传递活动结束后,火种被保存在火种灯里,火 炬不再继续燃烧,第二天接力再次开始时重新用火种点燃火炬。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 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 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 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 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 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 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 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 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 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 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 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 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释】①子瞻:苏轼。齐安,黄州。当时苏轼贬谪黄州,苏辙贬谪筠。②陁(tuó)山冈。 ③褰(qiān)裳:提起衣服。 8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 适:到 B 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席: 坐 C 扫叶席草,浊酒相劳 劳:劳动 D 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 胜:美景 9 下面全都表现苏轼“适意而乐”的一项是( ) ①穷山之深,力极而息。 ②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③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④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 ⑤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 ⑥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A 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 D②④⑤⑥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始叙述苏轼谪居齐安,好游武昌诸山,看似与九曲亭无关,实则介绍曲亭周边的 独特环境,同时写苏轼黄州三年“不知其久”的原因,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 B 第二段叙写扩建九曲亭的过程,突出苏轼之“最乐”;第三段宕开一层,以往事印证苏轼“适 意忘反”的性情,以点缀之笔走出“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的主旨 C 本文语言明净,条理清晰,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情景相融,浑然一体。全 文围绕着“乐”字展开,旷达超然,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流露出相知相慰的手足深情
D文章表面写自己与兄长游乐山水的洒脱快乐,实际是记录他们共同的坎坷人生,以乐景 写哀情,抒发谪贬后愤怒感伤得情绪。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把第Ⅰ卷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4分) (2)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3分) (3)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3分) 12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①,穷巷②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③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④。 【注释】①墟落:村庄②穷巷:深巷③雉雊(gou):雏鸡鸣叫。④式微:《诗经·邶风·式 微》中有句子:“式微,式微,胡不归? 岁暮自桐庐归钱塘①晚泊渔浦② 宋潘阆 久客见华发,孤櫂桐庐归 新月无朗照,落日有余晖。 渔浦风水急,龙山③烟火微。 时闻沙上雁,一一背人飞 【注释】①钱塘:今杭州。②渔浦:钱塘江东岸的知名度口③龙山:钱塘江西岸 (1)两首诗都着力表现一个“归”字,但“归”的内涵却各有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D 文章表面写自己与兄长游乐山水的洒脱快乐,实际是记录他们共同的坎坷人生,以乐景 写哀情,抒发谪贬后愤怒感伤得情绪。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120 分) 四、(23 分) 11 把第 I 卷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4 分) (2)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3 分) (3)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3 分) 12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①, 穷巷②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 倚杖候荆扉。 雉雊③麦苗秀, 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 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 怅然吟式微④。 【注释】①墟落:村庄 ②穷巷:深巷 ③雉雊(gòu):雏鸡鸣叫。④式微:《诗经·邶风·式 微》中有句子:“式微,式微,胡不归?” 岁暮自桐庐归钱塘①晚泊渔浦② 宋 潘阆 久客见华发,孤櫂桐庐归。 新月无朗照,落日有余晖。 渔浦风水急,龙山③烟火微。 时闻沙上雁,一一背人飞。 【注释】①钱塘:今杭州。②渔浦:钱塘江东岸的知名度口 ③龙山:钱塘江西岸 (1)两首诗都着力表现一个“归”字,但“归”的内涵却各有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 分)
(2)王诗以“牛羊”、“雉”、“蚕”为意向,潘诗以“雁”为意象,意象有别,其中蕴涵的意味 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13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 嘈嘈切切错杂弹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腺凝绝,凝绝不通声哲歇 (白居易《琵琶行》) (2)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李贺《李凭箜篌引》)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屈平 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司马迁《屈原列传》)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最后的沐浴 (1)为母亲沐浴,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2)母亲躺在床上,眼睛微微闭着,嘴角含着一朵淡淡的笑容,仿佛刚刚睡去 (3)哦,母亲即将远行,去那一片永远宁静的净土,作为儿女的我们来为她做临行天的 梳洗 (4)默默地松开蓬松的发髻,我的手在颤抖,心更无法平静。沐浴过多少阳光风雨,堆 砌过多少羞怯秀丽,编织过多少人生梦幻的秀发云髻,全都被漫漫的岁月漂白了 (5)我知道辛勤而省俭的母亲似乎从来都没善待过自己的头发,平日连香皂都舍不得多 抹几下。今天我们特意煮了一锅清香四溢的檀木热水,掺合这飘柔香波。轻轻搓揉,洗去发 髻间每一颗结垢,剔去云髻上每一粒沙尘,让她一尘不染地上路,去寻找等待他多时的夫君 6)骨骼本来就粗壮的手脚,因为肌肉萎缩,青筋暴涨,更峥嵘如古松了。渔家女出身 的母亲,三岁丧父,九岁失母,从小跟着叔叔在风波浪涛中淘海为生。当过童养媳,放过牛 羊,后来,又随着逃荒大军躲过日本鬼子的炮火,跋涉过万水千山。看着手掌上的每一朵茧 花,脚板上的每一道裂痕,无不在诉说着生命的艰辛和苦难。 (7)凑忽,脚踝上一道长长的伤疤,如同一团火焰灼亮了我的眼睛。记得我考上中学那 年,大哥正在读大学,弟妹又小,这是勉强糊口的我们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再苦, 孩子的书一定要念,我们眼睛瞎,可不能误了孩子的前程”母亲斩钉截铁的对父亲说。于是 父亲风雨无阻地奔波在乡间小路上。母亲更是起三更睡半夜,跑码头,摆地摊,种菜养猪, 有空闲别了柴刀上山砍柴卖。一天傍晚,刚从溪边码头卸货回来的母亲,顾不上满头汗水, 拿起柴刀又要上山去。我忍不住跟了去,母亲去砍一棵高大的木荷树,那树长得东倒西歪的, 倒下时,一根粗壮的树丫打在她的脚踝上,顿时鲜血如注 8)是的,这伤疤将永远被母亲带去了,我轻轻地用湿毛巾擦拭着,泪水又一次模糊了 双眼
(2) 王诗以“牛羊”、“ 雉”、“蚕”为意向,潘诗以“雁”为意象,意象有别,其中蕴涵的意味 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 分) 13 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 分) (1) , 嘈嘈切切错杂弹, 。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腺凝绝,凝绝不通声哲歇。 , (白居易《琵琶行》) (2)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 。(李贺《李凭箜篌引》)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屈平 , ,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司马迁《屈原列传》)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 最后的沐浴 (1)为母亲沐浴,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2)母亲躺在床上,眼睛微微闭着,嘴角含着一朵淡淡的笑容,仿佛刚刚睡去。 (3)哦,母亲即将远行,去那一片永远宁静的净土,作为儿女的我们来为她做临行天的 梳洗。 (4)默默地松开蓬松的发髻,我的手在颤抖,心更无法平静。沐浴过多少阳光风雨,堆 砌过多少羞怯秀丽,编织过多少人生梦幻的秀发云髻,全都被漫漫的岁月漂白了。 (5)我知道辛勤而省俭的母亲似乎从来都没善待过自己的头发,平日连香皂都舍不得多 抹几下。今天我们特意煮了一锅清香四溢的檀木热水,掺合这飘柔香波。轻轻搓揉,洗去发 髻间每一颗结垢,剔去云髻上每一粒沙尘,让她一尘不染地上路,去寻找等待他多时的夫君。 (6)骨骼本来就粗壮的手脚,因为肌肉萎缩,青筋暴涨,更峥嵘如古松了。渔家女出身 的母亲,三岁丧父,九岁失母,从小跟着叔叔在风波浪涛中淘海为生。当过童养媳,放过牛 羊,后来,又随着逃荒大军躲过日本鬼子的炮火,跋涉过万水千山。看着手掌上的每一朵茧 花,脚板上的每一道裂痕,无不在诉说着生命的艰辛和苦难。 (7)凑忽,脚踝上一道长长的伤疤,如同一团火焰灼亮了我的眼睛。记得我考上中学那 年,大哥正在读大学,弟妹又小,这是勉强糊口的我们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再苦, 孩子的书一定要念,我们眼睛瞎,可不能误了孩子的前程”母亲斩钉截铁的对父亲说。于是 父亲风雨无阻地奔波在乡间小路上。母亲更是起三更睡半夜,跑码头,摆地摊,种菜养猪, 一有空闲别了柴刀上山砍柴卖。一天傍晚,刚从溪边码头卸货回来的母亲,顾不上满头汗水, 拿起柴刀又要上山去。我忍不住跟了去,母亲去砍一棵高大的木荷树,那树长得东倒西歪的, 倒下时,一根粗壮的树丫打在她的脚踝上,顿时鲜血如注…… (8)是的,这伤疤将永远被母亲带去了,我轻轻地用湿毛巾擦拭着,泪水又一次模糊了 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