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发车场的平面设计 ①一般应设计在与编组站中轴线相平行的直线上。 ②如果条件困难,可允许利用咽喉区的道岔布置及 其连接曲线,在车场咽喉部分设置较小的转角以 适应地形的需要,但在线路有效长范围内仍应保 持直线。 ③在特别困难条件下,允许将到达场、到发场和出 发场设在曲线上,曲线半径不应小于800米。在 任何情况下,车场两端咽喉区都必须铺设在直线
1.到、发车场的平面设计 ① 一般应设计在与编组站中轴线相平行的直线上。 ② 如果条件困难,可允许利用咽喉区的道岔布置及 其连接曲线,在车场咽喉部分设置较小的转角以 适应地形的需要,但在线路有效长范围内仍应保 持直线。 ③ 在特别困难条件下,允许将到达场、到发场和出 发场设在曲线上,曲线半径不应小于800米。在 任何情况下,车场两端咽喉区都必须铺设在直线 上
到、发车场的纵断面设计 ①设计原则 保证列车安全停车、顺利起动,有利于调车 和车列转线以及停留车辆不会溜逸。 ②峰前到达场设在面向驼峰的下坡道上,站坪坡度 不宜大于1.5‰。在困难条件下,也可设在不大 于1.5‰的上坡道上。 ③出发场和到发场一般宜设在平道上。在困难条件 下,也可设在保证列车起动且不大于15‰的坡 道上
2.到、发车场的纵断面设计 ① 设计原则: 保证列车安全停车、顺利起动,有利于调车 和车列转线以及停留车辆不会溜逸。 ② 峰前到达场设在面向驼峰的下坡道上,站坪坡度 不宜大于1.5‰。在困难条件下,也可设在不大 于1.5‰的上坡道上。 ③ 出发场和到发场一般宜设在平道上。在困难条件 下,也可设在保证列车起动且不大于1.5‰的坡 道上
四、调车场的平、纵断面设计 1调车场的平面设计 调车场的中轴线必须是直线,除两端咽喉连接 形成的曲线外,调车场必须设在直线上。 2调车场的纵断面设计 根据调车场采用的不同调速制式和调速工具分 别设计。 般设为锅底形,车辆溜行远,不越出尾部警 冲标,方便尾牵调车和防溜
四、调车场的平、纵断面设计 1.调车场的平面设计 调车场的中轴线必须是直线,除两端咽喉连接 形成的曲线外,调车场必须设在直线上。 2.调车场的纵断面设计 根据调车场采用的不同调速制式和调速工具分 别设计。 一般设为锅底形,车辆溜行远,不越出尾部警 冲标,方便尾牵调车和防溜
调车场的纵断面
调车场的纵断面
五、牵出线的平、纵断面设计 1牵出线的平面设计 ◆一般情况下,牵出线应设在直线上 ◆办理解编作业的调车牵出线, ◆困难条件下,可设在不小于1000m的同向曲线上; ◆特别困难条件下,半径不得小于600m。 ◆除为调整线间距,牵出线不设在反向曲线上 2牵出线的纵断面设计 ◆根据不同的调车方式采用不同的设计 ◆平面牵出线设计为面向调车场不大于25%‰的下 坡道或平道 ◆调车场尾部咽喉区采用不陡于4%的下坡道
五、牵出线的平、纵断面设计 1.牵出线的平面设计 一般情况下,牵出线应设在直线上; 办理解编作业的调车牵出线, 困难条件下 ,可设在不小于1000m的同向曲线上 ; 特别困难条件下,半径不得小于600m 。 除为调整线间距,牵出线不设在反向曲线上。 2.牵出线的纵断面设计 根据不同的调车方式采用不同的设计 平面牵出线设计为面向调车场不大于2.5‰的下 坡道或平道 调车场尾部咽喉区采用不陡于4‰的下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