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2022 (三)行业领城分布广泛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广泛,涉及交通运输、能源电力、工业与民用建筑、石化、通闲等国民 经济的各个领域。2021年,交通运输,一般建筑和电力工程三大传统业务依旧是中国对外承包工程 最具优势的行业领域,三者新签合同额之和占总新签合同额的比重高达63,3%,完成营业额之和占 总完成营业额的比重高达641%。其中,2021年,交通运输新签合同额643.4亿美元,同比增长1.6%, 占当年新签合同总额的24.%,完成营业额414.6亿美元,同比增长2.9%,占26,8%。一般建筑新 签合司顺505.2亿美元,同比下降21.1%,占19.5%。电力工程新益合同额486.5亿美元,同比下 降4,1%,占18.8%。 新竖合领 克域帮业领 他座 油化工,8裤 书线王理,路 线上形建线雅 其能,4件 老成国州目,商 击上方建线,线 工业量受.代 卡出明硅明机用 发水的明具线 制通工2 量登目,酒 线水6作1制理 出时 ,理 生每理过机s 图72021年对外承包工程新客合阿辆和完成警亚额行业分布 数端金透:高多年 (四)新签大型项目能力特续增强 中国企业承藏大型项目能力持续增强,传统承包方式依然占据主流。2021年。中国企业对外承 包工程斯益合同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959个,较上年同期增加55个,合计2222亿美元, 占新蓝合同总额的86%。其中上亿美元项目560个,较上年增加46个,无上百亿美元特大顾目 从承包方式来看,以EPC总包和传统承包方式新益合同2200亿美元,占当年新益总额的85.1%, 传统承包依然是中国企业承搅工程项目的主流方式:以雕资模式新签合同1127亿美元,占4.4%: 以其他模式新签合同2727亿美元,占10.5%。从大型项目领域来看,主要集中在路桥、房地产, 电力、铁路、工业设施等传统优势领域。从具体项目来看,新签合同氨较大的承包工程项目有:中 国化学工程第七建设有限公司承摘的乌克兰600万吨/年煤制汽油和二甲陡综合体EPC项目,中国 溶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税的意尔维亚污水处理项目、中国土木工程集因有限公司承藏的尼日利亚 东线铁路修复改造项日等。 三,对外男务合作发服摄况 2021年,在全球夜情的持续冲击下,境外工程项目生产经营和劳务人员跨境流动受阻。在此背 景下,广大对外劳务合作企业针对国标形势变化,统等疫情防控和业务发属,积级调整劳务合作结构, 保障劳务人员安全,推进复工复产进程,推动对外劳务合作实现平稳发展。 12
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 2022 2022 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 12 ( 三 ) 行业领域分布广泛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广泛,涉及交通运输、能源电力、工业与民用建筑、石化、通讯等国民 经济的各个领域。2021 年,交通运输、一般建筑和电力工程三大传统业务依旧是中国对外承包工程 最具优势的行业领域,三者新签合同额之和占总新签合同额的比重高达 63.3%,完成营业额之和占 总完成营业额的比重高达 64.1%。其中,2021 年,交通运输新签合同额 643.4 亿美元,同比增长 1.6%, 占当年新签合同总额的 24.9%,完成营业额 414.6 亿美元,同比增长 2.9%,占 26.8%。一般建筑新 签合同额 505.2 亿美元,同比下降 21.1%,占 19.5%。电力工程新签合同额 486.5 亿美元,同比下 降 4.1%,占 18.8%。 ( 四 ) 新签大型项目能力持续增强 中国企业承揽大型项目能力持续增强,传统承包方式依然占据主流。2021 年,中国企业对外承 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在 5000 万美元以上的项目 959 个,较上年同期增加 55 个,合计 2222 亿美元, 占新签合同总额的 86%。其中上亿美元项目 560 个,较上年增加 46 个,无上百亿美元特大项目。 从承包方式来看,以 EPC 总包和传统承包方式新签合同 2200 亿美元,占当年新签总额的 85.1%, 传统承包依然是中国企业承揽工程项目的主流方式;以融资模式新签合同 112.7 亿美元,占 4.4%; 以其他模式新签合同 272.7 亿美元,占 10.5%。从大型项目领域来看,主要集中在路桥、房地产、 电力、铁路、工业设施等传统优势领域。从具体项目来看,新签合同额较大的承包工程项目有:中 国化学工程第七建设有限公司承揽的乌克兰 600 万吨 / 年煤制汽油和二甲醚综合体 EPC 项目、中国 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揽的塞尔维亚污水处理项目、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承揽的尼日利亚 东线铁路修复改造项目等。 三、对外劳务合作发展概况 2021 年,在全球疫情的持续冲击下,境外工程项目生产经营和劳务人员跨境流动受阻。在此背 景下,广大对外劳务合作企业针对国际形势变化,统筹疫情防控和业务发展,积极调整劳务合作结构, 保障劳务人员安全,推进复工复产进程,推动对外劳务合作实现平稳发展。 图 7 2021 年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行业分布 数据来源:商务部 交通运输建设项目, 25% 一般建筑项目 19% 电力工程建设, 19% 其他, 8.7% 石油化工项目, 8% 工业建设项目, 6% 通讯工程建设, 6% 水利建设项目, 3% 废水(物)处理项目, 3% 制造加工设施 建设项目 新签合同额 交通运输建设 项目, 27% 电力工程建设 19% 一般建筑项目 19% 石油化工项目, 10% 通讯工程建设, 9% 其他, 4.8% 水利建设项目 , 4% 工业建设项目, 4% 制造加工设施 建设项目, 2% 废水(物)处理 项目, 1% 完成营业额 , 2%
2022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 (一》劳务合作现模总体隐定 2021年,中国对外劳务合作规模总体稳定。当年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23万人,较上年增加2.2 万人。其中承包工程项下派出133万人,较上年减少0.6万人,劳务合作项下派出19万人。较上 年增加28万人。2021年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59,2万人,较上年减少3,1万人。具中承包工程项 下刚末在外25.B万人,较上年减少1.5万人,劳务合作项下聊末在外33.4万人,较上年减少1.6万 人。持续的全球疫情导致劳务人员跨境叠动受阻,大量境外项目停工停产也限制了承包工程项下的 劳务派出规模,尽管如此,大多数境外劳务人员魅续坚守岗位,当年派出劳务人员略有增加。为境 外项目正常运营和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做出了积极贡献。 10 100.6 102.7 969 97.9 997 92 100 85.3 23 56 592 60 52 51 49 52 49 48 40 2013 20142015 2016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当年黑出人数■期末在外人数 图82D13-2021年时外秀务合作派出人数,年末在外人数 (二)亚靠劳务市场特续凡因 2021年,中国对外劳务合作市场分布稳定,亚洲和非洲依然是中国最重要的劳务输出目的 地。截至2021年末,中国黑计派往亚洲和非洲市场劳务人员902,6万人。占派出各类劳务人员总 戴的84.9%。2021年当年,派往亚洲和非洲劳务人员合计28万人,占服出备类劳务人员总数的 86.7%。具中,派往亚洲地区劳务人员23,6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1万人,主要分布在中回澳门, 中国香港,新加坡、日本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地区),派往非洲地区劳务人员4.4万人,较上年 同期增加0,4万人,主要分布在刚果(金),埃及、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和阿尔及利亚等巴, 13
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 2022 2022 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 13 ( 一 ) 劳务合作规模总体稳定 2021 年,中国对外劳务合作规模总体稳定。当年派出各类劳务人员 32.3 万人,较上年增加 2.2 万人。其中承包工程项下派出 13.3 万人,较上年减少 0.6 万人,劳务合作项下派出 19 万人,较上 年增加 2.8 万人。2021 年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 59.2 万人,较上年减少 3.1 万人。其中承包工程项 下期末在外 25.8 万人,较上年减少 1.5 万人,劳务合作项下期末在外 33.4 万人,较上年减少 1.6 万 人。持续的全球疫情导致劳务人员跨境流动受阻,大量境外项目停工停产也限制了承包工程项下的 劳务派出规模,尽管如此,大多数境外劳务人员继续坚守岗位,当年派出劳务人员略有增加,为境 外项目正常运营和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做出了积极贡献。 ( 二 ) 亚非劳务市场持续巩固 2021 年,中国对外劳务合作市场分布稳定,亚洲和非洲依然是中国最重要的劳务输出目的 地。截至 2021 年末,中国累计派往亚洲和非洲市场劳务人员 902.6 万人,占派出各类劳务人员总 数的 84.9%。2021 年当年,派往亚洲和非洲劳务人员合计 28 万人,占派出各类劳务人员总数的 86.7%。其中,派往亚洲地区劳务人员 23.6 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 1 万人,主要分布在中国澳门、 中国香港、新加坡、日本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地区)。派往非洲地区劳务人员 4.4 万人,较上年 同期增加 0.4 万人,主要分布在刚果(金)、埃及、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和阿尔及利亚等国。 图 8 2013-2021 年对外劳务合作派出人数、年末在外人数 数据来源:商务部
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2022 表22021年对外劳务合作业务分布的主要国家(地区) 当年酒出名关劳务人员 年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圆 国家(地区) 人数(人》 比重(%)国家地区 人数(人) 比重(%】 中国澳门 56695 17.6 中国演门 114223 19.3 中国香港 48908 152 日本 58990 10.0 新加按 28944 9.0 新加坡 44069 7.4 印度尼西亚 15399 4.8 中国香港 43108 73 巴基斯坦 119的8 3.7 印度尼西亚 25056 42 中国台湾 8120 2.5 巴基斯坦 14776 25 孟加拉国 6048 1.9 沙特阿拉伯 14349 24 日本 5989 1.9 伊拉克 13025 22 巴拿马 5913 1.8 孟加拉国 12084 20 阿根廷 5689 1.8 阿拉伯联合首长国 12027 20 合计 193601 60.2 合计 351707 59.3 是料品漂:有备年 (三》行业分布基本稳定 2021年,中国对外劳务合作行业分布基本稳定。建筑.交通和制造业依然层中国对外劳务合作 三大传统领域,截至2021年来,三大传统领域年来在外劳务人数合计42万人,占全部在外劳务人 数的70,9%。受到度情冲击的影响,上述三大领城在外劳务人员规模虽然仍占据主流,但其在外劳 务人员规模也有所下降。其中,建筑业在外劳务人员274万人,较上年同期减少07万人:交通运 输业在外劳务人员8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0.1万人。制造业在外劳务人员6.6万人,较上年同期减 少1,9万人,下降规模最大,疫情改变了人门的生产生话方式,越来植多的企业开始采用线上方式办 公,对电子通信设备和信息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中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最务业的劳务人 员规梗略有上升。采矿业、居民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劳务人员规模增加较多,显示上送行业的生产 活动正逐步依复改善
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 2022 2022 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 14 15399 4.8 43108 7.3 11998 3.7 25056 4.2 8120 2.5 14776 2.5 6048 1.9 14349 2.4 5988 1.9 13025 2.2 5813 1.8 12084 2.0 5688 1.8 12027 2.0 193601 60.2 351707 59.3 % % 56695 17.6 114223 19.3 48908 15.2 58990 10.0 28944 9.0 44069 7.4 表 2 2021 年对外劳务合作业务分布的主要国家(地区) ( 三 ) 行业分布基本稳定 2021 年,中国对外劳务合作行业分布基本稳定。建筑、交通和制造业依然是中国对外劳务合作 三大传统领域,截至 2021 年末,三大传统领域年末在外劳务人数合计 42 万人,占全部在外劳务人 数的 70.9%。受到疫情冲击的影响,上述三大领域在外劳务人员规模虽然仍占据主流,但其在外劳 务人员规模也有所下降。其中,建筑业在外劳务人员 27.4 万人,较上年同期减少 0.7 万人;交通运 输业在外劳务人员 8 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 0.1 万人。制造业在外劳务人员 6.6 万人,较上年同期减 少 1.9 万人,下降规模最大。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线上方式办 公,对电子通信设备和信息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中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劳务人 员规模略有上升。采矿业、居民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劳务人员规模增加较多,显示上述行业的生产 活动正逐步恢复改善。 资料来源:商务部
2022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 其的 制造业 124% 112% 住宿和餐饮业 交通运输 65% 农林教渔业 企储和年政业 39% 135% 居民服务、修理 和其他厘务北 1.8% 一批发和零售业 14% 采矿业,14% 卫生和社会工作 12% 信息传输、软件 和信息服务业 文化、体育 0.3% 建筑亚 规乐业 0.2% 462% 因92021年末对外劳务合作人员行业分有 童料表通:商务的 (四)大型对外劳务合作企业业务发展平稳 2021年。中国大型对外劳务合作企业仍占较离的对外劳务合作市场份额。据商务部统计 2021年外派劳务人数位居前20家企业外派各英劳务人员合计10,5万人,期末在外人数合计12.9 万人,两项指标均与去年同期水平持平。 15
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 2022 2022 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 15 ( 四 ) 大型对外劳务合作企业业务发展平稳 2021 年,中国大型对外劳务合作企业仍占较高的对外劳务合作市场份额。据商务部统计, 2021 年外派劳务人数位居前 20 家企业外派各类劳务人员合计 10.5 万人,期末在外人数合计 12.9 万人,两项指标均与去年同期水平持平。 建筑业 46.2% 交通运输 仓储和邮政业 13.5% 其他 12.4% 制造业 11.2% 住宿和餐饮业 6.5% 农林牧渔业 3.9% 居民服务、修理 和其他服务业 1.8% 批发和零售业 1.4% 采矿业 ,1.4% 卫生和社会工作 1.2% 信息传输、软件 和信息服务业 0.3% 文化、体育 娱乐业 0.2% 图 9 2021 年末对外劳务合作人员行业分布 资料来源:商务部
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2022 2对外投资合作面临形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国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雅动高质量发展。提升贸易投资合作 质量和水平。022年以来,尽管受全球经济复苏不稳定和不平衡.地区安全彩势恶化.夜情局部反复、 产业链供应链修复缓慢,贸易按资保护主义怡头等因素影响。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前景存在不确定性 因素,但从整体来看,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依然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态势设有改变,对外投资合作业务 面临外都挑战,但同样也面临重大机违,机遇与挑战井存。 重大机遇 一,中国经济基本面隐中向好 2022年以来,中国经济经受住内外即多重挑战,保持了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未来一段时期,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劳不变,为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创造良好基硅条件。与此洞时,中国经济高质 量发展持续推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根本导胸,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的作用更加凸显,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成为主要发展方向,戴乡之间、区域之同发展更加协调, 更高水平开故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形成,稳定的经济发展将为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提供有力的资本,技术、 果道支持,也将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二,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前景广国 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载至023年2月中句。中 国已与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益暑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 项目遍布全球,覆盖范国不断扩大,许多国家都将本因的发展规划与共建”一带一路”对接。据世 界银行研究报告指出,若共建”一带一酱”内的交调基硅设施项目全部实施,到2030年,每年将有 里为全球产生1.6万亿美元的收益,占全球GDP的1,3%,具中90%的收益由饮伴田分享,低收入 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受益最多。新冠防类疲情发生以来。中国向众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抗 变援动,同时,中国暂停7个友展中国家债务俗还,职级为世界卫生组织捐歌,为发展中国家的夜 情防控和经济恢复提供支持。截至2022年底。中国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22亿 别断瘦苗。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共建"一帮一路”有着广国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对外投资合作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方式,也病面临更多发展机遇和发挥更大作用。 三,新技术革命雅全球产业变革持续推进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智能制造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
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 2022 2022 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 1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国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贸易投资合作 质量和水平。2022 年以来,尽管受全球经济复苏不稳定和不平衡、地区安全形势恶化、疫情局部反复、 产业链供应链修复缓慢、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影响,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前景存在不确定性 因素。但从整体来看,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依然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态势没有改变,对外投资合作业务 面临外部挑战,但同样也面临重大机遇,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中国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 2022 年以来,中国经济经受住内外部多重挑战,保持了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未来一段时期,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变,为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创造良好基础条件。与此同时,中国经济高质 量发展持续推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根本导向,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的作用更加凸显,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成为主要发展方向,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更加协调, 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形成。稳定的经济发展将为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提供有力的资本、技术、 渠道支持,也将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二、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前景广阔 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截至 2023 年 2 月中旬,中 国已与 151 个国家、32 个国际组织签署 200 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 项目遍布全球,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许多国家都将本国的发展规划与共建“一带一路”对接。据世 界银行研究报告指出,若共建“一带一路”内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全部实施,到 2030 年,每年将有 望为全球产生 1.6 万亿美元的收益,占全球 GDP 的 1.3%,其中 90% 的收益由伙伴国分享,低收入 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受益最多。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向众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抗 疫援助,同时,中国暂停 77 个发展中国家债务偿还,积极为世界卫生组织捐款,为发展中国家的疫 情防控和经济恢复提供支持。截至 2022 年底,中国已向 12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 22 亿 剂新冠疫苗。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共建“一带一路”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对外投资合作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方式,也将面临更多发展机遇和发挥更大作用。 三、新技术革命推动全球产业变革持续推进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智能制造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 2 对外投资合作面临形势 重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