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祛风,通络,止。【应用】1.风湿顽痹,中风半身不遂。本品性走窜,能搜风邪,透关节,通经络,常用于风湿痹证及中风半身不遂,尤宜于风湿顽痹,日久不愈者。2.小儿惊风,破伤风。本品能入肝祛风以定惊搐,治小儿急慢惊风,可与香、皂荚等同用,如乌蛇散。3.麻风,疥癣。本品善行祛风而能止痒。此外,本品又可治、恶疮。【用法用量】煎服,9~12g;研末,每次2~3g;或入丸剂、酒浸服。外用,适量。【使用注意】血虚生风者慎服。【鉴别用药】蕲蛇、金钱白花蛇、乌梢蛇性皆走窜,均能祛风,通络,止控,凡内外风毒雍滞之证皆宜,尤以善治病久邪深者为其特点。其作用以金钱白花蛇最强,蕲蛇次之,乌梢蛇最弱;且金钱白花蛇与蕲蛇均有毒性偏温燥,而乌梢蛇性平无毒力较缓。木瓜Mugua《名医别录)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干燥近成熟果实。【性能】酸,温。归肝、脾经。【功效】舒筋活络,和胃化湿。【应用】1.风湿痹证。本品味酸入肝,益筋和血,善舒筋活络,且能去湿除痹,尤为湿痹,筋脉拘挛要药,亦常用于腰膝关节酸重疼痛。2.脚气水肿。本品温通,去湿舒筋,为脚气水肿常用药,多配茱萸、槟榔、苏叶等,治感受风湿,脚气肿痛不可忍者,如鸡鸣散。3.吐泻转筋。本品温香入脾,能化湿和胃,湿去则中焦得运,泄泻可止;味酸入肝,舒筋活络而缓挛急
【功效】袪风,通络,止痉。 【应用】 1.风湿顽痹,中风半身不遂。本品性走窜,能搜风邪,透关节,通经 络,常用于风湿痹证及中风半身不遂,尤宜于风湿顽痹,日久不愈者。 2.小儿惊风,破伤风。本品能入肝袪风以定惊搐,治小儿急慢惊风, 可与麝香、皂荚等同用,如乌蛇散。 3.麻风,疥癣。本品善行袪风而能止痒。 此外,本品又可治瘰疬、恶疮。 【用法用量】煎服,9~12g;研末,每次 2~3g;或入丸剂、酒浸 服。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血虚生风者慎服。 【鉴别用药】蕲蛇、金钱白花蛇、乌梢蛇性皆走窜,均能袪风,通 络,止痉,凡内外风毒壅滞之证皆宜,尤以善治病久邪深者为其特点。其 作用以金钱白花蛇最强,蕲蛇次之,乌梢蛇最弱;且金钱白花蛇与蕲蛇均 有毒性偏温燥,而乌梢蛇性平无毒力较缓。 木 瓜 Mugua 《名医别录》 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性能】酸,温。归肝、脾经。 【功效】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应用】 1.风湿痹证。本品味酸入肝,益筋和血,善舒筋活络,且能去湿除 痹,尤为湿痹,筋脉拘挛要药,亦常用于腰膝关节酸重疼痛。 2.脚气水肿。本品温通,去湿舒筋,为脚气水肿常用药,多配吴茱 萸、槟榔、苏叶等,治感受风湿,脚气肿痛不可忍者,如鸡鸣散。 3.吐泻转筋。本品温香入脾,能化湿和胃,湿去则中焦得运,泄泻可 止;味酸入肝,舒筋活络而缓挛急
此外,本品尚有消食作用,用于消化不良:并能生津止渴,可治津伤口渴。【用法用量】煎服,6~9g。【使用注意】内有郁热,小便短赤者忌服。蚕沙Cansha《名医别录》为蚕蛾科昆虫家蚕幼虫的粪便。【性能】甘、辛,温。归肝、脾、胃经。【功效】祛风湿,和胃化湿。【应用】1.风湿痹证。本品辛甘发散,可以祛风,温燥而通,又善除湿舒筋,作用缓和,可用于各种痹证。2.吐泻转筋。本品入脾胃,能和胃化湿,湿去则泄泻可止、筋脉可舒。3.风疹湿疹瘙痒。本品善祛风湿,止痒,可单用煎汤外洗,或与白鲜皮、地肤子、蝉蜕等同用。【用法用量】煎服,5~15g;宜布包入煎。外用,适量。【鉴别用药】蚕沙与木瓜均能祛风湿、和胃化湿,以治湿痹拘挛及湿阻中焦之吐泻转筋。但蚕沙作用较缓,又善祛风,故凡风湿痹痛,不论风重、湿重均可应用;木瓜善舒筋活络,长于治筋脉拘挛,除常用于湿阻中焦吐泻转筋外,也可用于血虚肝旺,筋脉失养,挛急疼痛等。丁公藤Dinggongteng《中国药典》为旋花科植物丁公藤ErycibeobtusfoliaBenth或光叶丁公藤E.schmidtiiCraib的干燥藤茎。主产于广东等地。全年均可采收,切段或片,晒干。生用。【性能】辛,温。有小毒。归肝、脾、胃经。【功效】祛风湿,消肿正痛
此外,本品尚有消食作用,用于消化不良;并能生津止渴,可治 津伤口渴。 【用法用量】煎服,6~9g。 【使用注意】内有郁热,小便短赤者忌服。 蚕 沙 Cansha 《名医别录》 为蚕蛾科昆虫家蚕幼虫的粪便。 【性能】甘、辛,温。归肝、脾、胃经。 【功效】袪风湿,和胃化湿。 【应用】 1.风湿痹证。本品辛甘发散,可以袪风,温燥而通,又善除湿舒筋, 作用缓和,可用于各种痹证。 2.吐泻转筋。本品入脾胃,能和胃化湿,湿去则泄泻可止、筋脉可 舒。 3.风疹湿疹瘙痒。本品善袪风湿,止痒,可单用煎汤外洗,或与白鲜 皮、地肤子、蝉蜕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5~15g;宜布包入煎。外用,适量。 【鉴别用药】蚕沙与木瓜均能袪风湿、和胃化湿,以治湿痹拘挛及湿 阻中焦之吐泻转筋。但蚕沙作用较缓,又善袪风,故凡风湿痹痛,不论风 重、湿重均可应用;木瓜善舒筋活络,长于治筋脉拘挛,除常用于湿阻中 焦吐泻转筋外,也可用于血虚肝旺,筋脉失养,挛急疼痛等。 丁 公 藤 Dinggongteng 《中国药典》 为旋花科植物丁公藤 Erycibe obtusfolia Benth.或光叶丁公藤 E.schmidtii Craib 的干燥藤茎。主产于广东等地。全年均可采收,切段 或片,晒干。生用。 【性能】辛,温。有小毒。归肝、脾、胃经。 【功效】祛风湿,消肿止痛
【应用】1.风湿痹痛,半身不遂。本品辛散温通,尤长于发散,善祛风湿,消肿止痛。治风寒湿痹,半身不遂,可单用酒水各半煎服;或与桂枝、麻黄、当归等制成酒剂,以治风寒湿痹,手足麻木,腰腿酸痛,如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中国药典》);或配桂枝、羌活、乳香等,如丁公藤风湿药酒(《中国药物大全》)。2.跌打损伤。本品有良好的消肿止痛之功,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丁公藤风湿药酒除治风寒湿痹外,亦常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用法用量】煎服,3~6g;或配制酒剂,内服或外搽。【使用注意】本品有强烈的发汗作用,虚弱者慎用,孕妇忌服。路路通Lulutong《本草纲目拾遗》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的干燥成熟果序。【性能】苦,平。归肝、肾经。【功效】祛风活络,利水,通经。【应用】1.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本品“大能通十二经穴”,既能祛风湿,又能舒筋络,通经脉。2.跌打损伤。本品能通行经脉而散瘀止痛,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常配桃仁、红花、苏木等。3.水肿。本品味苦降泄,能通经利水消肿,治水肿胀满,多与茯苓、猪苓、泽泻等同用。4.经行不畅,经闭。本品能疏理肝气而通经,治气滞血瘀之经少不畅或经闭,小腹胀痛,常与当归、川芎、蔚子等配伍。5.乳少,乳汁不通。本品能通经脉,下乳汁,常配穿山甲、王不留
【应用】 1.风湿痹痛,半身不遂。本品辛散温通,尤长于发散,善袪风湿,消 肿止痛。治风寒湿痹,半身不遂,可单用酒水各半煎服;或与桂枝、麻 黄、当归等制成酒剂,以治风寒湿痹,手足麻木,腰腿酸痛,如冯了性风 湿跌打药酒(《中国药典》);或配桂枝、羌活、乳香等,如丁公藤风湿药 酒(《中国药物大全》)。 2.跌打损伤。本品有良好的消肿止痛之功,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丁 公藤风湿药酒除治风寒湿痹外,亦常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用法用量】煎服,3~6g;或配制酒剂,内服或外搽。 【使用注意】本品有强烈的发汗作用,虚弱者慎用,孕妇忌服。 路 路 通 Lulutong 《本草纲目拾遗》 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的干燥成熟果序。 【性能】苦,平。归肝、肾经。 【功效】袪风活络,利水,通经。 【应用】 1.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本品“大能通十二经穴”,既能祛风 湿,又能舒筋络,通经脉。 2.跌打损伤。本品能通行经脉而散瘀止痛,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常配桃仁、红花、苏木等。 3.水肿。本品味苦降泄,能通经利水消肿,治水肿胀满,多与茯苓、 猪苓、泽泻等同用。 4.经行不畅,经闭。本品能疏理肝气而通经,治气滞血瘀之经少不畅 或经闭,小腹胀痛,常与当归、川芎、茺蔚子等配伍。 5.乳少,乳汁不通。本品能通经脉,下乳汁,常配穿山甲、王不留
行、青皮等,治乳汁不通,乳房胀痛,或乳少之证。此外,本品能祛风止痒,用于风疹瘙痒,可与地肤子、刺藜、苦参等配伍,内服或外洗。【用法用量】煎服,5~9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月经过多及孕妇忌服。第二节祛风湿热药本节药物性味多为辛苦寒,入肝脾肾经。辛行散,苦降泄,寒清热。具有良好的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清热消肿之功,主要用于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经配伍亦可用于风寒湿痹秦荒Qinjiao《神农本草经》为龙胆科植物秦艺的干燥根。【性能】辛、苦,平。归胃、肝、胆经。【功效】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应用】1.风湿痹证。本品辛散苦泄,质偏润而不燥,为风药中之润剂。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无问寒热新久均可配伍应用。其性偏寒,兼有清热作用,故对热痹尤为适宜。2.中风不遂。本品既能祛风邪,舒筋络,又善“活血荣筋”,可用于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斜,四肢拘急,舌强不语等,单用大量水煎服即能奏效。3.骨蒸潮热,痞积发热。本品能退虚热,除骨蒸,亦为治虚热要药。治骨蒸日哺潮热,常与青蒿、地骨皮、知母等同用,如秦芃鳖甲散
行、青皮等,治乳汁不通,乳房胀痛,或乳少之证。 此外,本品能袪风止痒,用于风疹瘙痒,可与地肤子、刺蒺藜、苦参 等配伍,内服或外洗。 【用法用量】煎服,5~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月经过多及孕妇忌服。 第二节 袪风湿热药 本节药物性味多为辛苦寒,入肝脾肾经。辛行散,苦降泄,寒清热。 具有良好的袪风除湿、通络止痛,清热消肿之功,主要用于风湿热痹,关 节红肿热痛等症。经配伍亦可用于风寒湿痹。 秦 艽 Qinjiao 《神农本草经》 为龙胆科植物秦艽的干燥根。 【性能】辛、苦,平。归胃、肝、胆经。 【功效】袪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 【应用】 1.风湿痹证。本品辛散苦泄,质偏润而不燥,为风药中之润剂。风湿 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无问寒热新久均可配伍应用。其性偏寒,兼 有清热作用,故对热痹尤为适宜。 2.中风不遂。本品既能袪风邪,舒筋络,又善“活血荣筋”,可用于 中风半身不遂,口眼喎斜,四肢拘急,舌强不语等,单用大量水煎服即能 奏效。 3.骨蒸潮热,疳积发热。本品能退虚热,除骨蒸,亦为治虚热要药。 治骨蒸日晡潮热,常与青蒿、地骨皮、知母等同用,如秦艽鳖甲散
4.湿热黄疽。本品苦以降泄,能清肝胆湿热而退黄。此外,本品尚能治痔疮、肿毒等。【用法用量】煎服,39g。防己Fangji《神农本草经》为防已科植物粉防己的干燥根。【性能】苦、辛,寒。归膀胱、肺经。【功效】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应用】1.风湿痹证。本品辛能行散,苦寒降泄,既能祛风除湿止痛,又能清热。对风湿痹证湿热偏盛,肢体酸重,关节红肿疼痛,及湿热身痛者,尤为要药。2.水肿,小便不利,脚气。本品苦寒降利,能清热利水,善走下行而泄下焦膀胱湿热,尤宜于下肢水肿,小便不利者。3.湿疹疮毒。本品苦以燥湿,寒以清热,治湿疹疮毒,可与苦参、金银花等配伍。此外,本品有降血压作用,可用于高血压病。【用法用量】煎服,4.5~9g。【使用注意】本品大苦大寒易伤胃气,胃纳不佳及阴虚体弱者慎服。【鉴别用药】汉防已与木防已均有祛风湿、利水之功。但汉防已偏于利水消肿,木防已偏于祛风湿止痛;若症偏于下部,湿重于风者,多用汉防己;症偏于上部,风重于湿者,多用木防己
4.湿热黄疸。本品苦以降泄,能清肝胆湿热而退黄。 此外,本品尚能治痔疮、肿毒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 防 己 Fangji 《神农本草经》 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干燥根。 【性能】苦、辛,寒。归膀胱、肺经。 【功效】袪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应用】 1.风湿痹证。本品辛能行散,苦寒降泄,既能袪风除湿止痛,又能清 热。对风湿痹证湿热偏盛,肢体酸重,关节红肿疼痛,及湿热身痛者,尤 为要药。 2.水肿,小便不利,脚气。本品苦寒降利,能清热利水,善走下行而 泄下焦膀胱湿热,尤宜于下肢水肿,小便不利者。 3.湿疹疮毒。本品苦以燥湿,寒以清热,治湿疹疮毒,可与苦参、金 银花等配伍。 此外,本品有降血压作用,可用于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煎服,4.5~9g。 【使用注意】本品大苦大寒易伤胃气,胃纳不佳及阴虚体弱者慎服。 【鉴别用药】汉防己与木防己均有袪风湿、利水之功。但汉防己偏于 利水消肿,木防己偏于袪风湿止痛;若症偏于下部,湿重于风者,多用汉 防己;症偏于上部,风重于湿者,多用木防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