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补 该尽力鼓励其为自已的幸福奋斗, 二二斗 那么,是谁真正地实践了市场中的自由,并且取得了巨大的 成就呢?答案是企业家。企业家是实践市场自由的英雄,企业家 能够开拓,能够创新,勇于承担风险,知道如何运用组织和管理 技术为人类谋福利。企业家为他人提供职业,为杜会创造财富,以 无数种方式为人类的进步作出贡献。没有企业家,社会就会停滞, 所有的人就将受害。有了企业家,经济和文化都将得到迅猛的发 展,而所有人都将受益。就如弗里德曼夫妇所说:“在所有的国家 都是…一小部分人设定前进的步伐,决定事件的进程。在发展最迅 速、最成功的国度里,总是有一小部分满怀创业精神、敢冒风险 的人努力前进,为后继的模仿者创造机会,使大多数人提高其生 产力。”① 企业家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呢?其原因是他们在 市场中拥有各种各样的自由。进一步说,如果政府给企业家以充 分的自由,不对他们管这管那,随意干预,那么企业家就能够充 分发挥作用,充分利用市场中的自由,从而实现繁荣,实现进步, 所有的人均能够过上体而而富足的生活。相反,如果政府随意干 预市场,管制企业家,那么繁荣就会变成萧条,进步就会变为倒 退,所有的人均将陷人贫困。阿瑟·塞尔顿说:“在市场过程的引 导下,即使恶人也会行善,而在政治过程的引导下,即使善人也 会害人……目标不是以含混不清的政府职能原则为基础的“有限 国家’,而是以政府应该只做它必须做的事之原则为基础的最小限 度的国家。②政府是如此无效率、如此不负责任、如此易于腐败, 如果有可能,就最好避免用它。 Statement,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80, pp 60-6 Onal o Milton Friedman and Rose Friedman: Free to Choose: A Pet 2 Arthur Seldor Capitalism, Cambridge, Mass.: Basil Blackwell 1990,p.239 17
二、无知自由 那么,人类为什么要自由呢?一般的自由至上主义者都认为, 只要人们获得了自由,商品就会生产出来,而且还会生产出许多 连梦中都想不到的优质商品。哈耶克教授则从经验和传统的角度 进一步论证了自由的必要性。 在哈耶克看来,人类的无知是最基本的、非常重要的事实,人 类的无知是普遍存在的,而且不可避免。即使在最简单的情况下, 人类也不可能完全了解或者理解世界是如何运转的。人们有许多 不同的要求和欲望,在努力满足自己的要求和欲望的过程中人们 与他人交往。每一个生产者和消费者介入一系列的以交换为目的 的网络,在网络中相可联系。没有人设计或者创造这一生产和交 换体系,认为某个人创造了这一体系,这是颠倒黑白。它是自然 而然地出现的,但对我们极有好处。① 这一体系的核心是自由市场,它提供了发现的程序,从而使 人们在有限知识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行动。生产者和消费者、买 者和卖者,包括企业家,都为欲望所驱使,来增进自身的利益及 其家庭的利益,他们最明了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目标。他们知道何 种创新或者何种交换能够促进自身的利益,至少他们能够最大限 度地猜测到增进自身利益的可能性,而且他们不必知道得非常多。 一个社会的般利益不必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实际上他们也 不可能确切地知道什么是社会的一般利益,不可能知道什么能够 增进社会利益。人们着眼于自己的利益进行讨价还价,并相互签 订合同,来购买或者出售劳动力、商品和服务,生产或者交换,希 望能够从中增进自己的利益。某些生意的结果可能是亏本的,但 o Hayek: Collected Works, Vol. I, The Fatal Conceit: The Errors of Socialism, Edited by W. W. Bartley III,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8,pp.6,14 18
从整体上来看,他们的利益事实上均会得到最大可能的增进。 个体系如果这样运转的话,生产力就能够发展,人们就能够过上 较高水平的生活,人类社会在各个方面均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发展。 哈耶克十分强调这种体制不是精心设计的结果,面是自然演 进的结果。“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经济、法律和道德制度的传统 框架中,在其中我们遵守特定的行为规则,这些行为规则我们从 未制定过,也从未理解过。0这就是市场秩序,它是自发形成的 是人力设计所不能及的。对于这一观点,国内有许多人总是进 步发挥为最好的秩序是自然演进的秩序,其实哈耶克所说的是指 市场秩序是演进的秩序,而不是设计的秩序,并非泛指所有自然 演进的秩序就是最好的秩序。比如非市场的垄断制度也是自然演 进的,不是精心设计的,但它就不是最好的秩序。 自由至上主义者崇尚自由,反对强制,自然也会在个人主义 和集体主义之间选择个人主义。自由至上主义者认为,政府本身 是一种集体性质的努力,因此必须小心翼翼地、严格地限制它。自 由市场对于参与交易的人都是好的,都能够使他们获得有关的知 识,去增进各自的利益。相反,在集体行动领域里,包括政治生 活领域,作出决策的人们不可能拥有采取有效行动所需要的足够 的知识,也不可能理解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哈耶克非常充分地展开了这一思想。在他的眼里,社会主义 (计划经济)是坏的,因为它呼吁中央集权的计划和控制,放弃传 统,压制个人的自由,使个人屈从于政府的意志。而且还假定人 们的理性能力和所拥有的知识足以使人类塑造未来,为人类的利 益服务,而实际上人类并不拥有这样的能力和知识,不可能塑造 未来。政府能够动员很多个人的知识,但是即便如此,也不可能 o Hayek: Law, Legislation and Liberty, vol. 3, The Political Orde of a Free Peopl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9, p.9
保证正确运用各种动员起来的权力,如果他们假定可以这样,其 后果可能是非常危险洏有害的。他们在中央集权控制的道路上走 得越远,他们的知识就越不够,也越可能犯错,他们所面临的危 险以及损失也就会越大,就越不能引导或者管理经济生活。0 哈耶克认为,“建构理性主义”假定“社会制度是而且应该是 精心设计的产物”,人类能够理性地控制或指导社会进程,人类能 够精心地“创造人类的未来”,这是一种幻想。建构理性主义者相 Et 信、人们遵循理性的命令而不是传统的指令,他们没有意识到人 类的知识是如何的有限。如果理性主义者以不完备的知识和理智 试图重新设计世界,就会走向极权主义,并卷人可怕的强制。194 年哈耶克出版了《通往奴役之路》,系统地阐述了这一思想。②50 年代出版的《科学的反革命:理性滥用研究》一书,更为系统地 阐述了这一思想。③ 哈耶克反对寻找“中间道路”的任何努力。因为这样的努力 只能导致经济进程从属于政治进程。哈耶克对集体行动的恐惧,使 他反对运用“经济”( economy)一词,因为他认为该词意味着 种有组织的、有目的的集合体。为了避免这一隐含的意思,他用 catallaxy替代 economy,意味着自由市场的个人主义体制,而且 是演进的宝贵产物。 三、免于强制 杜会正义是进步自由主义者的核心话题,他们都倾向于强调 ①[英]哈耶克:《知识在杜会中的利用》,载《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 中文1版,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a Hayek: The Road to Serfdom, Chicaga: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1944;[英]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中文1版,北京,中国杜会科 学出版社,1997。 8 Hayek, Friedrich A.i The Counter-Revolution of Science: Studies on the Abuse af Reason, London The Free Press of Glencoe, 1955
个人的社会责任,强调平等,强调利用政府的权威来促进平等。自 由至上主义者一股不讨论社会正义,也不呼吁社会责任。他们尊 重自已所认为的美德,痛恨进步自由主义者的平等观。哈耶克讽 刺社会正义观念,认为那是海市蜃楼式的幻想。他认为,正义就 是人们审慎地对待他人,而不是某些人所计划和设想的东西。①由 于在自由市场中,任何经济活动的结果都不是任何机构、任何人 所计划和意想的,因此,社会的或者分配的正义的说法是不恰当 的 人们只是根据规则采取行动,根据规则受益或者受损。就像 体育比赛那样,正义并不是目的。要促进正义或者保障正义,就 会于预自由市场的运作,让一种社会的目的来取代个体参与者的 目的,就会导致强制个人、否定个人的自由。因此,在政策上哈 耶克显然反对通过再分配的税收政策来增进正义的努力。 弗里德曼坚决反对社会责任的观念。在他看来,竞争者的目 的应该是增进自己的利益,或者他们所代表的人的利益。如果他 们应该承担社会责任,说明他们应该是选任的或者任命的,就如 民主政治体制中承担政治责任的政府官员是选任的或者任命的那 样。如果是这样的话,经济生活也会像政治生活那样充满浪费和 无效率。② 有些自由至上主义者痛恨政府有意去促进美德,他们反对用 法律禁止毒品的出售和运用,反对政府禁止卖淫和色情制品。如 弗兰克·迈耶( Frank s. Meyer)认为:“自由只意味着自由:不 是必然性,而是选择;不是责任,而是责任和无责任的选择;不 是义务,而是认可和拒绝义务的选择;不是美德,而是美德和邪 i Hayek: 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 go Press, 1960, p. 99 2 Milton Friedman: Capitalism and Freedo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2, p. 133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