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 个如数目成果 西方政府 的治道变革 毛寿龙 李梅著 陈幽泓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序言 自1994年夏以来,我们通过国家行政学院、中国行政学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人事部等单位举行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开 始接触西方政府改革的文献和资料,后来遞过因特网以及许多热 心的荚美著名学者,了解了许多新的资料,发现西方国家普遍都 在进行政府改革。由于这一改革势与中国日前所进行的政府改 荜非常类似,我们就产生了对这一问题进行尞统研究的念头,经 过慎重考虑,开始注意收集本主题的材籽,着手研究工作 与此同时,我们也接触了国家人事部、中央编办、国务院发 展研究中心、国家海关等实际部门的同志,发现他们非常重杋国 外的做法,并且组织了各种各样的考察团,去国外进行考察,但 考察的结果似乎只是了解其中的一些皮毛,对西方政府改革的理 论和实践缺少糸统的把握,对中国的改革实践似乎也没有起到预 怒中的实际参考作用,他们希望我们行政学者能够在这一领域内 亲统地介绍、总结、分析、研究西方政府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此 外,他们也认为,中国行政改草之所以没有取得经济改革那样的 成就,与前者缺之糸统的理论支持而后者具有相对成熟的理论支 持有关。来统地阑述西方政府改革的理论背景,以及在实践中的 应用经验和教训,有助于中国政府改革的顺利进行。 在这一背景之下,本项研究的岀发点是袅统地介绍、客观地 分析西方政府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并着眼于中国政府改革最需要 的主题。我们希望本项砑究会给实践部门更多地了解西方政府改 革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一个大致的背景。同时,也为中国政府改革 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一个世界背景的参考框架
《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是集休合作努力的结果。中国人民 大学行政管理学研究所毛寿龙博士摆写导言、第一韋、第二章第 三节至第五节、第三章以及结语,并负责统稿、定稿;中国社会 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李梅博士参加了硏究資料的收集、讨论和研 究成果的修改工作,冋时也叁与撰写了第一章第六节、第二章第 三节至第五节和结语部分,补充撰写了第二章第二节;中国人民 大学行政管理学研究所副教授陈些泓撰写笫二章第一、二节 本书的成功还得益于许多中外学者的帮助。香港城市大学讲 师张锦泉博士购买、复印并寄送了大量宝貴的研究资料。北京大 学李景鹏教授、谢庆奎教授,国家行政学院方充定教授、徐理明 教授,很关心本书的进展,并在百忙之中阋读了本书的初稿,提 出了许多宝青的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刘军宁博士 提供了宝贵的硏究资料,阅读了部分原稿,并提岀了修改建议。英 国牛津大学教投尼古拉·布宁博士,东安吉利亚大学马丁·霍利 斯教授和高级讲师欧哈根博士,美国著名行政学家、制度分析学 者文森特·奥斯特罗姆教授和艾莉诺·奥斯特罗姆教授,給予了 可責的帮助。他们不仅经常邏过电于邮件答疑解惑,而且还邀请 毛寿龙博士去英国和美国进行学术访问,搜集新信息、新观点、新 资料。他们的热情帮助是本书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也为本 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德国行政学家和行政法学 家毕佳士教授和汉堡大学行政学亲主任布尔教授有关西方行政现 代化的分析使我们受益匪浅。没有他们的帮助,本书不可能顺利 完成。在此谨致谢意! 就在本书最后修改、完稿之际,牛津大学教授尼古拉·布宁 博士过电于邮件传来了不幸的消息:“英国科学院院士马丁·霍 利斯教授,1938年3月14日出生,1998年3月4日清晨,在家 人的陪伴下,在家中与世长辞。”马丁·霍利斯教授,是当代英国 著名的哲学家、理性选择学家,他对理性选择理论的贡献主要表
现在《理性的狡计》和《选择理论》,196年应中国社会科学院 的邀请曾来中国讲授理性选择理论。1997年底笔者赴英进行学术 访问期问,他虽然身在病中,但依然非常关心我们的生活和研究 工作。我们将永远记住他。 作者谨识 1998年5月16日 n) Martin Hollis The Cunning of Reason, Cambridge Cambridge U niversity Press, 1988: Shaun Hargreaves Heap, Martin Hollis, Bruce L yons, Robert Sugden & Albert Weale: The Theory of Choice: A critical Guide, basil blackwell Inc, 1992
目录 导言 第一节治道梳理 第二节变革进程…………… 第三节框架结构……… 11 第一章政府与市场的选择 14 第一节自由至上……… 消极自由 …16 无知自由 看鲁,.· 18 免于强制… 20 第二节有限政府………………………………………24 制止合谋……………………………24 、限制政府 26 三、自食其力 34 四、最弱国家 五、取消政府………… 38 第三节公共选择………………………………41 个人至上 外部效应 43 、选择悖论……… 45 四、宪政制约… 47 第四节保守自由 、自由的历程………………………………………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