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营养品质与环境 1蛋白质 谷子蛋白质含量有随降水量增加而提高的趋势。在同样降水年份,旱地谷子比 水地谷子的粗蛋白质含量要高。施用肥料的种类、用量不同,对谷子蛋白质含量影 响也不同。据张珠玉试验,在单施氮肥时,0~112.5kg/hm用量范围,其蛋白质含 量的增加幅度最大,112.5~168.75kg/hm时,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趋势减弱,配合 施磷与单施氮肥相比,对谷子蛋白质的增加影响不明显。谷子的产地、品种与生产 年份不同,蛋白质含量有明显差异。 2.脂肪 干旱有助于谷子脂肪的含量提高。据杨官厅研究,在干旱条件下比在水分充足 的条件下脂肪含量提高9.6%,最高的提高27.4%。谷子脂肪含量与温度呈负相关 随着积温的増加,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脂肪含量还随纬度、海拔増加而呈増加趋 势,随施肥量增加而呈下降趋势。 3淀粉 谷子无论是单施氮肥,还是氮、磷配合,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总淀粉含量减少。 而直链淀粉含量则随施肥量増加呈增长趋势,支链淀粉含量则随施肥量增加呈下降 趋势。 (三)小米的食味品质 1淀粉 谷子淀粉由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组成,两种淀粉的比例关系决定着小米饭的适 口性,据王润奇等人硏究,大多数谷子品种直链淀粉含量在14%~25%之间,我国 公认的泌州黄、晋谷14等优质品种,直链淀粉含量在9.0%~11.9%之间。直链淀 粉含量分别与小米饭的柔软性、香味、色泽、光泽有关 2.糊化温度 糊化温度是小米淀粉粒在热水中膨胀而不可逆转时的温度,由此可以反映出胚 乳和淀粉粒的硬度。糊化温度越低,小米越容易煮烂,且食味较好。反之糊化温度 高,小米越不易煮烂,且食味较差。谷子品种不同,糊化温度不同。小米的糊化温 度划分为低(<60℃)、中(60~63℃)和高(>63℃)三个等级。糊化温度与蒸煮米 饭时间及用水量成正相关。 3.胶稠度 胶稠度是指小米蒸煮一定时间后,米汤中胶质的流动长度。胶稠度反应了米 胶冷却后的黏稠程度,与小米饭的柔软性有关。胶稠度与适口性之间呈正相关。胶 稠度在6~7cm之间的品种,其米饭黏性适中,冷却后仍柔软,有光滑感,食味品
(二) 营养品质与环境 1.蛋白质 谷子蛋白质含量有随降水量增加而提高的趋势。在同样降水年份,旱地谷子比 水地谷子的粗蛋白质含量要高。施用肥料的种类、用量不同,对谷子蛋白质含量影 响也不同。据张珠玉试验,在单施氮肥时,0~112.5kg/hm2 用量范围,其蛋白质含 量的增加幅度最大,l12.5~168.75kg/hm2 时,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趋势减弱,配合 施磷与单施氮肥相比,对谷子蛋白质的增加影响不明显。谷子的产地、品种与生产 年份不同,蛋白质含量有明显差异。 2.脂肪 干旱有助于谷子脂肪的含量提高。据杨官厅研究,在干旱条件下比在水分充足 的条件下脂肪含量提高 9.6%,最高的提高 27.4%。谷子脂肪含量与温度呈负相关。 随着积温的增加,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脂肪含量还随纬度、海拔增加而呈增加趋 势,随施肥量增加而呈下降趋势。 3.淀粉 谷子无论是单施氮肥,还是氮、磷配合,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总淀粉含量减少。 而直链淀粉含量则随施肥量增加呈增长趋势,支链淀粉含量则随施肥量增加呈下降 趋势。 (三) 小米的食味品质 1.淀粉 谷子淀粉由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组成,两种淀粉的比例关系决定着小米饭的适 口性,据王润奇等人研究,大多数谷子品种直链淀粉含量在 14%~25%之间,我国 公认的泌州黄、晋谷 14 等优质品种,直链淀粉含量在 9.0%~11.9%之间。直链淀 粉含量分别与小米饭的柔软性、香味、色泽、光泽有关。 2.糊化温度 糊化温度是小米淀粉粒在热水中膨胀而不可逆转时的温度,由此可以反映出胚 乳和淀粉粒的硬度。糊化温度越低,小米越容易煮烂,且食味较好。反之糊化温度 高,小米越不易煮烂,且食味较差。谷子品种不同,糊化温度不同。小米的糊化温 度划分为低(<60℃)、中(60~63℃)和高(>63℃)三个等级。糊化温度与蒸煮米 饭时间及用水量成正相关。 3.胶稠度 胶稠度是指小米蒸煮一定时间后,米汤中胶质的流动长度。胶稠度反应了米 胶冷却后的黏稠程度,与小米饭的柔软性有关。胶稠度与适口性之间呈正相关。胶 稠度在 6~7cm 之间的品种,其米饭黏性适中,冷却后仍柔软,有光滑感,食味品
质好;胶稠度在6cm以下的品种,其米饭干燥,冷后发硬,适口性差。胶稠度与糊 化温度之间呈中度负相关。糊化温度高的品种其米胶质流动长度较短 4.其他因素 谷子品种是影响小米食味质的主要因素。品种不同,小米的直链淀粉含量、糊 化温度、胶稠度不同。收获期的早晩,特别是提早收获,子粒灌浆尚未结束,小米 中蛋白质、脂肪与淀粉等物质尚未完全充实,减少了固形物质,而影响食味品质 除此之外,肥料、土壤类型及光、温、水等气候因子的变化也会影响食味品质。 第四节 谷子栽培技术 、轮作 谷子不宜重茬,“重茬谷,坐着哭”,“倒茬如上粪”,生动地说明连作的缺 点和轮作的重要意义。实行合理的轮作,可以合理利用土壤肥力,减少病、虫、杂 草为害,提髙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和劳动生产率。还可消除土壤有害物质,改变农田 生态条件等。我国谷子主产区都把谷子安排.在好的茬口上,为谷子高产创造了条 件。如华北平原二年三熟的小麦一夏大豆一春谷一小麦一玉米;一年两熟的小麦一 夏玉米一小麦一夏谷一小麦一夏休闲等。 谷子对前茬作物无严格要求,但实践证明,豆类作物是谷子的最好前作。农谚 说:“豆茬谷,享大福”。马铃薯、红薯、麦类、玉米是谷子较好的前茬。它们共 同的特点是土壤耕层比较疏松,养分、水分较充足,杂草少,不易荒地。而髙粱、 养麦等茬口较差,要获得较髙产量,必须施更多的肥料和采用良好的栽培技术 土壤耕作 (一)秋冬深耕 “秋耕深一寸,顶上一车粪”,“秋天谷田划破皮,赛过春天犁出泥”,生动 地说明秋深耕的作用。秋冬深耕改变了土壤物理性状,増强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活跃了土壤微生物,促进有效养分的释放,提高土壤肥力;减少杂草;病虫为害 从而促进整个生长发育,有显著增产作用,秋冬深耕,结合秋施肥效果更好。秋冬 深耕要尽早进行,使土壤有充分的时间风化、熟化,接纳雨雪,积蓄水分。农谚 八月(阴历)深耕一碗油,九月深耕半碗油:十月深耕白打牛”。说明秋冬深耕越 早越好。据各地试验,秋冬深耕一般以25~30厘米为宜。深耕一般可维持3~4年 的后效,每4~5年深翻一次即可。秋深耕后除盐碱地外,一般都要耙耪,既碎土 块,又利于保墒。有灌溉条件的也可不耙耱进行晒垡。 (二)春季耕作 我国谷子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丘陵山区,播种季节又干旱多风,降雨量 少,蒸发量大。谷子籽粒小,不宜深播,表土极易干燥。因此做好春季耕作整地保 墒工作,对谷子全苗至关重要,是谷子栽培成败的关键。春季气温回升,土壤化冻
质好;胶稠度在 6cm 以下的品种,其米饭干燥,冷后发硬,适口性差。胶稠度与糊 化温度之间呈中度负相关。糊化温度高的品种其米胶质流动长度较短。 4.其他因素 谷子品种是影响小米食味质的主要因素。品种不同,小米的直链淀粉含量、糊 化温度、胶稠度不同。收获期的早晚,特别是提早收获,子粒灌浆尚未结束,小米 中蛋白质、脂肪与淀粉等物质尚未完全充实,减少了固形物质,而影响食味品质。 除此之外,肥料、土壤类型及光、温、水等气候因子的变化也会影响食味品质。 第四节 谷子栽培技术 一、轮作 谷子不宜重茬,“重茬谷,坐着哭”,“倒茬如上粪”,生动地说明连作的缺 点和轮作的重要意义。实行合理的轮作,可以合理利用土壤肥力,减少病、虫、杂 草为害,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和劳动生产率。还可消除土壤有害物质,改变农田 生态条件等。我国谷子主产区都把谷子安排.在好的茬口上,为谷子高产创造了条 件。如华北平原二年三熟的小麦一夏大豆—春谷—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的小麦— 夏玉米—小麦—夏谷—小麦—夏休闲等。 谷子对前茬作物无严格要求,但实践证明,豆类作物是谷子的最好前作。农谚 说:“豆茬谷,享大福”。马铃薯、红薯、麦类、玉米是谷子较好的前茬。它们共 同的特点是土壤耕层比较疏松,养分、水分较充足,杂草少,不易荒地。而高粱、 养麦等茬口较差,要获得较高产量,必须施更多的肥料和采用良好的栽培技术。 二、土壤耕作 (一) 秋冬深耕 “秋耕深一寸,顶上一车粪”,“秋天谷田划破皮,赛过春天犁出泥”,生动 地说明秋深耕的作用。秋冬深耕改变了土壤物理性状,增强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活跃了土壤微生物,促进有效养分的释放,提高土壤肥力;减少杂草;病虫为害, 从而促进整个生长发育,有显著增产作用,秋冬深耕,结合秋施肥效果更好。秋冬 深耕要尽早进行,使土壤有充分的时间风化、熟化,接纳雨雪,积蓄水分。农谚 “八月(阴历)深耕一碗油,九月深耕半碗油;十月深耕白打牛”。说明秋冬深耕越 早越好。据各地试验,秋冬深耕一般以 25~30 厘米为宜。深耕一般可维持 3~4 年 的后效,每 4~5 年深翻一次即可。秋深耕后除盐碱地外,一般都要耙耪,既碎土 块,又利于保墒。有灌溉条件的也可不耙耱进行晒垡。 (二) 春季耕作 我国谷子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丘陵山区,播种季节又干旱多风,降雨 量 少,蒸发量大。谷子籽粒小,不宜深播,表土极易干燥。因此做好春季耕作整地保 墒工作,对谷子全苗至关重要,是谷子栽培成败的关键。春季气温回升,土壤化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