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发芽的适宜温度15~25℃、最低温度6℃、最高温度30℃。谷子种子发芽 需水较少,吸水约占种子重量的25%。适宜的发芽含水量为30%~35%,种子发芽最 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50%左右。成熟的种子在适宜的水分、温度和空气条件下,便 能萌动发芽,种子萌发经过吸水膨胀、物质转化和幼胚生长三个过程。种子萌发时, 首先吸水膨胀,达到饱和,然后呼吸作用增强,各种酶类开始活动,在各种酶的作 用下,胚乳内所含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等比较复杂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简单的碳水化 合物和可溶性的含氮化合物,为胚能直接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在呼吸过程中,释 放的能量能满足谷子幼胚生长对能量的要求。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通气条件下, 胚根鞘伸长,突破种皮,随即胚芽鞘也胀破种皮而出,胚芽鞘不断地向地面伸长, 露出地面,形成一片鞘叶不再生长,由胚芽鞘中长出一片广卵圆形苗叶,即第一片 真叶,称猫耳叶。通常把第一叶露出地面1厘米称为出苗。 (二)根的生长 谷子为须根系,由初生根与次生根和支持根三种根群组成。 1.种子根 种子萌发时,首先长出一条种子根(胚根)即初生根,初生根再生侧根。初生根 人土较浅、一般为20~30cm深的可达40cm以上,向四周扩展,吸收水分和养分供 给幼苗生长,种子根伸长5~10天即发生极细的支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供幼苗生长。至17~18天就能形成相当范围的根群。到播后45天左右,种子根入 土达最大深度,且停止生长。种子根抗旱能力较强,对抗旱保苗具有重要作用。它 的寿命一般维持两个月左右 2.次生根 幼苗4叶时,主茎地下6~7节处发生次生根,人土深度可达100cm以上,水平 分布达40~50cm,主要分布在30cm耕层内。次生根是由幼茎节的分生组织表层分 化形成的,着生在近地表的茎节上。根原始体于三叶期开始分化,到8~9片叶时, 大部分次生根分化完成。3~4片叶时开始生长,拔节期速度加快。孕穗期达到高 峰,至旗叶外露时生长速度显著减慢,抽穗前后停止生长。谷子一般有7~9层, 60~90条次生根,分蘖可长2~3轮次生根。早期形成的最下面的4层次生根密集 在一起,根径小,近似水平分布。从第五层开始,越往上层根数和根量渐多,直径 越大,入土角度越陡,形成谷子一生中吸收力最强的主体根系。次生根向四周伸展 50厘米左右,向深扎可达100~150厘米抽穗前在近地表的茎节上也可发生气生根 苗期根系生长较快,根重约占全株干重的25%。随着生长根的比例下降,拔节期根 重占全株干物重的20%。孕穗期根量有所增加,以后逐渐降低,抽穗期根重只占全 株干重的5%~6% 3.支持根(气生根)
谷子发芽的适宜温度 15~25℃、最低温度 6℃、最高温度 30℃。谷子种子发芽 需水较少,吸水约占种子重量的 25%。适宜的发芽含水量为 30%~35%,种子发芽最 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 50%左右。成熟的种子在适宜的水分、温度和空气条件下,便 能萌动发芽,种子萌发经过吸水膨胀、物质转化和幼胚生长三个过程。种子萌发时, 首先吸水膨胀,达到饱和,然后呼吸作用增强,各种酶类开始活动,在各种酶的作 用下,胚乳内所含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等比较复杂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简单的碳水化 合物和可溶性的含氮化合物,为胚能直接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在呼吸过程中,释 放的能量能满足谷子幼胚生长对能量的要求。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通气条件下, 胚根鞘伸长,突破种皮,随即胚芽鞘也胀破种皮而出,胚芽鞘不断地向地面伸长, 露出地面,形成一片鞘叶不再生长,由胚芽鞘中长出一片广卵圆形苗叶,即第一片 真叶,称猫耳叶。通常把第一叶露出地面 1 厘米称为出苗。 (二) 根的生长 谷子为须根系,由初生根与次生根和支持根三种根群组成。 1.种子根 种子萌发时,首先长出一条种子根(胚根)即初生根,初生根再生侧根。初生根 人土较浅、一般为 20~30cm 深的可达 40cm 以上,向四周扩展,吸收水分和养分供 给幼苗生长,种子根伸长 5~10 天即发生极细的支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供幼苗生长。至 17~18 天就能形成相当范围的根群。到播后 45 天左右,种子根入 土达最大深度,且停止生长。种子根抗旱能力较强,对抗旱保苗具有重要作用。它 的寿命一般维持两个月左右。 2.次生根 幼苗 4 叶时,主茎地下 6~7 节处发生次生根,人土深度可达 100cm 以上,水平 分布达 40~50cm,主要分布在 30cm 耕层内。次生根是由幼茎节的分生组织表层分 化形成的,着生在近地表的茎节上。根原始体于三叶期开始分化,到 8~9 片叶时, 大部分次生根分化完成。3~4 片叶时开始生长,拔节期速度加快。孕穗期达到高 峰,至旗叶外露时生长速度显著减慢,抽穗前后停止生长。谷子一般有 7~9 层, 60~90 条次生根,分蘖可长 2~3 轮次生根。早期形成的最下面的 4 层次生根密集 在一起,根径小,近似水平分布。从第五层开始,越往上层根数和根量渐多,直径 越大,入土角度越陡,形成谷子一生中吸收力最强的主体根系。次生根向四周伸展 5O 厘米左右,向深扎可达 100~150 厘米抽穗前在近地表的茎节上也可发生气生根。 苗期根系生长较快,根重约占全株干重的 25%。随着生长根的比例下降,拔节期根 重占全株干物重的 20%。孕穗期根量有所增加,以后逐渐降低,抽穗期根重只占全 株干重的 5%~6%。 3.支持根(气生根)
抽穗前,在靠近地面的几个茎节上长出2~3轮气生根,有吸收水分、养分和支 持茎秆防止倒伏的作用。 谷子根群主要分布在50厘米以内的土层中,在30厘米的表土内分布最多。根 系发育好坏,直接影响植株地上部的生长发育。根量与籽粒产量呈髙度正相关。 (三)分蘖 幼苗4~5片叶时,地下2~4个茎节上开始发生分蘖。分蘖多少与品种和栽培 条件有关。分蘖性强的品种分蘖可达10个以上。普通栽培品种分蘖力弱或不分蘖 同一分蘖品种在苗期干旱,肥地稀植,营养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分蘖较多,相反情况 下分蘖较少。分蘖大都和主茎一样,能正常抽穗结实。所以在生产条件不良,耕作 条件较差,病虫灾害较重地区,分蘖弥补缺苗,保证种植密度,可获得较稳定的产 (四)叶的生长 谷子叶为长披针形。叶是生长点初生突起形成的叶原基逐渐发育而成的,叶由 叶片、叶舌、叶枕及叶鞘组成,无叶耳。一般主茎叶为15~25片,个别早熟品种 只有10片。基部叶片较小,中部叶片较长,长20~60cm,宽2~4cm,上部叶片逐 步变小。不同品种和不同栽培条件下,单叶数目及叶面积亦有变化。谷子第一叶椭 圆形,称猫耳叶,其他叶呈披针形,最后一片叶短而阔,称旗叶。谷子出苗前,来 源于胚芽的1~5片叶已分化形成。出苗到拔节期间分化形成6~20片叶。拔节后 开始分化20~24片叶。叶片生长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叶片分化期,从叶 原基分化发育开始到形成心叶为止;二是叶片伸长期,从心叶开始伸长到全叶展开 停止生长;三是功能期,叶片全部展开到衰亡。谷子相邻两心叶出现的时间间隔 各叶之间不一样,相差很大。拔节前1~9叶,出叶速度较慢。两叶出生间隔4~5 天。10叶后出叶速度加快,两叶间隔3~4天。18叶后的几片叶相距更近,有时两 叶几乎同时出现。叶片伸长期,各叶片伸长经历的时间不一样,基部1~3叶最短, 仅有10~12天;10叶以下,和20叶以上各叶,时间稍长,为15~20天,中部 11~19叶时间最长,要经历25天以上。叶片功能期长短差别很大,茎部1~8叶功 能期最短,只有30~50天;9~18叶功能期最长,要持续70~90天:19叶以后叶 片功能期一直能维持到完熟以后。由于生育阶段的不同,各节位叶形成的时间不同 在器官建成上的作用不同。故将全株茎叶划分为几个叶组。由下向上1~12片叶, 称根叶组,是决定谷苗质量和根系生长好坏的功能叶组;12~19片叶称穗叶组, 是拔节和抽穗期间,对幼穗分化发育起主要作用的功能叶组;19~24片叶,称粒 叶组,是抽穗后对籽粒形成起主要作用的功能叶组 (五)茎的生长
抽穗前,在靠近地面的几个茎节上长出2~3轮气生根,有吸收水分、养分和支 持茎秆防止倒伏的作用。 谷子根群主要分布在 50 厘米以内的土层中,在 30 厘米的表土内分布最多。根 系发育好坏,直接影响植株地上部的生长发育。根量与籽粒产量呈高度正相关。 (三) 分蘖 幼苗 4~5 片叶时,地下 2~4 个茎节上开始发生分蘖。分蘖多少与品种和栽培 条件有关。分蘖性强的品种分蘖可达 10 个以上。普通栽培品种分蘖力弱或不分蘖。 同一分蘖品种在苗期干旱,肥地稀植,营养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分蘖较多,相反情况 下分蘖较少。分蘖大都和主茎一样,能正常抽穗结实。所以在生产条件不良,耕作 条件较差,病虫灾害较重地区,分蘖弥补缺苗,保证种植密度,可获得较稳定的产 量。 (四) 叶的生长 谷子叶为长披针形。叶是生长点初生突起形成的叶原基逐渐发育而成的,叶由 叶片、叶舌、叶枕及叶鞘组成,无叶耳。一般主茎叶为 15~25 片,个别早熟品种 只有 10 片。基部叶片较小,中部叶片较长,长 20~60cm,宽 2~4cm,上部叶片逐 步变小。不同品种和不同栽培条件下,单叶数目及叶面积亦有变化。谷子第一叶椭 圆形,称猫耳叶,其他叶呈披针形,最后一片叶短而阔,称旗叶。谷子出苗前,来 源于胚芽的 l~5 片叶已分化形成。出苗到拔节期间分化形成 6~20 片叶。拔节后 开始分化 20~24 片叶。叶片生长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叶片分化期,从叶 原基分化发育开始到形成心叶为止;二是叶片伸长期,从心叶开始伸长到全叶展开 停止生长;三是功能期,叶片全部展开到衰亡。谷子相邻两心叶出现的时间间隔, 各叶之间不一样,相差很大。拔节前 1~9 叶,出叶速度较慢。两叶出生间隔 4~5 天。10 叶后出叶速度加快,两叶间隔 3~4 天。18 叶后的几片叶相距更近,有时两 叶几乎同时出现。叶片伸长期,各叶片伸长经历的时间不一样,基部 1~3 叶最短, 仅有 10~12 天;10 叶以下,和 20 叶以上各叶,时间稍长,为 15~20 天,中部 ll~19 叶时间最长,要经历 25 天以上。叶片功能期长短差别很大,茎部 1~8 叶功 能期最短,只有 30~50 天;9~18 叶功能期最长,要持续 70~90 天;19 叶以后叶 片功能期一直能维持到完熟以后。由于生育阶段的不同,各节位叶形成的时间不同, 在器官建成上的作用不同。故将全株茎叶划分为几个叶组。由下向上 1~12 片叶, 称根叶组,是决定谷苗质量和根系生长好坏的功能叶组;12~19 片叶称穗叶组, 是拔节和抽穗期间,对幼穗分化发育起主要作用的功能叶组;19~24 片叶,称粒 叶组,是抽穗后对籽粒形成起主要作用的功能叶组。 (五) 茎的生长
谷子茎直立,圆柱形。茎高60~150cm。茎节数15~25节,少数早熟品种有10 节。基部4~8节密集,组成分蘖节。地上6~17节节间较长。节间伸长顺序由 下而上逐个进行。下部节间开始伸长称拔节。初期茎秆生长较慢,随着生育进程生 长加快,孕穗期生长最快,1日可达5~7cm,以后逐步减缓,开花期茎秆停止生长。 (六)幼穗分化形成 1.穗的结构 穗为顶生穗状圆锥花序,由穗轴、分枝、小穗、小花和刚毛组成。主轴粗壮, 主轴上着生1~3级分枝。小穗着生在第3级分枝上,小穗基部有刚毛3~5根。每 个小穗内有2个颖片,内有两朵小花,上位花为完全花,下位花退化。一个谷穗有 60~150谷码。谷码多以螺旋形轮生在穗轴上,每一轮3~4个谷码。完全花的外 稃稍大,成熟后质硬而有光泽,颜色因品种而异。雌蕊柱头羽毛状分叉,3枚雄蕊, 子房基部侧生2个浆片,开花时柱头和雄蕊伸出颖外,子房受精后结子1粒。每个 谷穗有小穗3000~10000个。由于穗轴一级分枝长短不同,以及穗轴顶端分叉的有 无,构成了不同穗型。常见的穗型有纺锤形、圆筒形、棍棒形、鞭形、鸭嘴形和龙 爪形等 2.穗分化过程(阅读) (1)生长锥未伸长期生长锥未伸长,仍保持营养生长时期的特点。基部是 最初的叶原基,顶部为光滑无色的半球形突起,长宽比<1:1。 (2)生长锥伸长期当谷苗长出12~13个叶片时(春谷,中晚熟品种),茎顶 端生长点开始伸长,长度大于原来半球形突起时的宽度。生长锥伸长时间约12d。 3)枝梗分化期植株长出15~16片叶时,在伸长的生长锥上出现6排乳头 状的突起,而后逐渐发育成为1级分枝。1级分枝原始体膨大呈三角形的扁平圆锥 体,在扁平圆锥体上出现互生两行排列的2级分枝原始体突起。在2级分枝原始体 上,以垂直方向分化出第3级分枝原始突起。枝梗分化约需13d,枝梗分化期是决 定谷子穗码大小、小穗与小花多少的关键时期。 (4)小穗分化期当植株长出16~17片叶时,在3级分枝顶端长出乳头状的 小穗原基。这些小稳原始体在分化中发生变化,一种是小穗原始体继续膨大,分化 成为小穗;另一种是小穗原始体不再继续膨大,而是延长,发育成刚毛。此时期如 遇干旱,小穗原始体的膨大就要受到影响 5)小花分化期。植株长出17~18片叶时进入小花分化期。每个膨大的小 穗原始体分化出两个小花原始体,最先分化的一朵小花(下位花),只形成外稃与内 稃,为不完全花,只有靠上方的第二朵小花(上位花),继续分化。出现1个外稃、 1个内稃、3个花药和羽毛状分枝柱头及子房,为完全花。小穗和小花分化大约需
谷子茎直立,圆柱形。茎高 60~150cm。茎节数 15~25 节,少数早熟品种有 10 节。基部 4~8 节密集,组成分蘖节。地上 6~17 节节间较长。节间伸长顺序由 下而上逐个进行。下部节间开始伸长称拔节。初期茎秆生长较慢,随着生育进程生 长加快,孕穗期生长最快,1 日可达 5~7cm,以后逐步减缓,开花期茎秆停止生长。 (六) 幼穗分化形成 1.穗的结构 穗为顶生穗状圆锥花序,由穗轴、分枝、小穗、小花和刚毛组成。主轴粗壮, 主轴上着生 1~3 级分枝。小穗着生在第 3 级分枝上,小穗基部有刚毛 3~5 根。每 个小穗内有 2 个颖片,内有两朵小花,上位花为完全花,下位花退化。一个谷穗有 60~150 谷码。谷码多以螺旋形轮生在穗轴上,每一轮 3~4 个谷码。完全花的外 稃稍大,成熟后质硬而有光泽,颜色因品种而异。雌蕊柱头羽毛状分叉,3 枚雄蕊, 子房基部侧生 2 个浆片,开花时柱头和雄蕊伸出颖外,子房受精后结子 1 粒。每个 谷穗有小穗 3000~10000 个。由于穗轴一级分枝长短不同,以及穗轴顶端分叉的有 无,构成了不同穗型。常见的穗型有纺锤形、圆筒形、棍棒形、鞭形、鸭嘴形和龙 爪形等。 2.穗分化过程(阅读) (1)生长锥未伸长期 生长锥未伸长,仍保持营养生长时期的特点。基部是 最初的叶原基,顶部为光滑无色的半球形突起,长宽比<1:1。 (2)生长锥伸长期 当谷苗长出 12~13 个叶片时(春谷,中晚熟品种),茎顶 端生长点开始伸长,长度大于原来半球形突起时的宽度。生长锥伸长时间约 12d。 (3)枝梗分化期 植株长出 15~16 片叶时,在伸长的生长锥上出现 6 排乳头 状的突起,而后逐渐发育成为 1 级分枝。l 级分枝原始体膨大呈三角形的扁平圆锥 体,在扁平圆锥体上出现互生两行排列的 2 级分枝原始体突起。在 2 级分枝原始体 上,以垂直方向分化出第 3 级分枝原始突起。枝梗分化约需 13d,枝梗分化期是决 定谷子穗码大小、小穗与小花多少的关键时期。 (4)小穗分化期 当植株长出 16~17 片叶时,在 3 级分枝顶端长出乳头状的 小穗原基。这些小稳原始体在分化中发生变化,一种是小穗原始体继续膨大,分化 成为小穗;另一种是小穗原始体不再继续膨大,而是延长,发育成刚毛。此时期如 遇干旱,小穗原始体的膨大就要受到影响。 (5)小花分化期 。植株长出 17~18 片叶时进入小花分化期。每个膨大的小 穗原始体分化出两个小花原始体,最先分化的一朵小花(下位花),只形成外稃与内 稃,为不完全花,只有靠上方的第二朵小花(上位花),继续分化。出现 1 个外稃、 1 个内稃、3 个花药和羽毛状分枝柱头及子房,为完全花。小穗和小花分化大约需
10d。花药分化成花粉母细胞,经四分体发育成花粉粒。此期对外界条件反应敏感, 干旱、低温都会引起雌雄蕊发育不完全,增加不孕花 (七)抽穗开花与子粒形成 谷子从抽穗开始到全穗抽出,需要3~8d。一般主稳开花期为15d左右,分蘖 穗开花7~15d。开花第3~6d进入盛花期,适宜温度为18~22℃,相对湿度为 70%~90%。每日开花为两个高峰,以6~8时和21~22时开花数量最多,中午和下 午开花很少或根本不开花。每朵小花开放时间需70~140min 开花授粉后,子房开始膨大,胚乳和胚同时发育,进入子粒灌浆期。子粒灌浆 分为三个时期;①缓慢增长期,开花后的一周之内,灌浆速度缓慢,干物质积累量 占全穗总重量的20%左右;②灌浆高峰期,开花后7~25d,于物质积累量占全穗总 重量的65%~70%。③灌浆速度下降期,开花25d后,灌浆速度锐减,子粒进入脱 水过程,干物质积累量仅占全穗总重量的10%~15% 三、谷子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对温度的要求 谷子是喜温作物,对热量要求较高。完成生长发育要求积温在1600~3000℃之 间,生育期短的品种要求低一点,生育期长的品种要求高一些。据山西农科院作物 遗传所研究,在太原地区,早熟品种积温为2140~2695.6℃,中熟品种为 2321.5~2943.7℃,晚熟品种为2352.3~3039.6℃。谷子对积温的要求比较稳定, 达不到生长发育的要求,会延缓生长发育的速度,使霜前不能成熟。种子发芽最低 温度6~8℃,适宜温度为15~25℃,24~25℃时发芽最快,最高为30℃。幼苗不 耐低温,在1~2℃条件下易受冻害,甚至死亡。幼苗生长(从出苗至分蘖)适宜 的温度为20℃。拔节至抽穗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要求较髙的温度, 适宜温度为22~25℃,温度低于13℃不能抽穗。谷子开花授粉期间,适宜温度为 18~21℃,气温过高,影响花粉生活力和授粉,温度低于17℃,则花药不开裂 花器易受障碍型冷害。谷子灌浆时适宜温度是20~22℃,温度过髙过低对灌浆均 不利。低于20℃或高于23℃,对灌浆不利,特别在阴天、低温和多雨的情况下, 延迟成熟,砒谷増多,张履鹏硏究证明,灌浆期日均温低于20℃,秕谷率达1/3· 1/2,降到15℃以下时,全部为秕籽。灌浆期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 质积累,促使籽粒饱满,利于蛋白质合成。 (二)谷子需水规律 谷子比较耐旱。蒸腾系数为142~271,平均为257,低于高粱(322)、玉米(368) 和小麦(513)。 谷子不同阶段生长中心不同,对水分要求有很大差异。 1.种子发芽阶段
10d。花药分化成花粉母细胞,经四分体发育成花粉粒。此期对外界条件反应敏感, 干旱、低温都会引起雌雄蕊发育不完全,增加不孕花。 (七)抽穗开花与子粒形成 谷子从抽穗开始到全穗抽出,需要 3~8d。一般主稳开花期为 15d 左右,分蘖 穗开花 7~15d。开花第 3~6d 进入盛花期,适宜温度为 18~22℃,相对湿度为 70%~90%。每日开花为两个高峰,以 6~8 时和 2l~22 时开花数量最多,中午和下 午开花很少或根本不开花。每朵小花开放时间需 70~140min。 开花授粉后,子房开始膨大,胚乳和胚同时发育,进入子粒灌浆期。子粒灌浆 分为三个时期;①缓慢增长期,开花后的一周之内,灌浆速度缓慢,干物质积累量 占全穗总重量的 20%左右;②灌浆高峰期,开花后 7~25d,于物质积累量占全穗总 重量的 65%~70%。③灌浆速度下降期,开花 25d 后,灌浆速度锐减,子粒进入脱 水过程,干物质积累量仅占全穗总重量的 10%~15%。 三、谷子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 对温度的要求 谷子是喜温作物,对热量要求较高。完成生长发育要求积温在 1600~3000℃之 间,生育期短的品种要求低一点,生育期长的品种要求高一些。据山西农科院作物 遗传所研究,在太原地区,早熟品种积温为 2140~2695.6℃,中熟品种为 2321.5~2943.7℃,晚熟品种为 2352.3~3039.6℃。谷子对积温的要求比较稳定, 达不到生长发育的要求,会延缓生长发育的速度,使霜前不能成熟。种子发芽最低 温度 6~8℃,适宜温度为 15~25℃,24~25℃时发芽最快,最高为 30℃。幼苗不 耐低温,在 1~2℃条件下易受冻害,甚至死亡。幼苗生长(从出苗至分蘖)适宜 的温度为 20℃。拔节至抽穗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要求较高的温度, 适宜温度为 22~25℃,温度低于 13℃不能抽穗。谷子开花授粉期间,适宜温度为 18~21℃,气温过高,影响花粉生活力和授粉,温度低于 17℃,则花药不开裂, 花器易受障碍型冷害。谷子灌浆时适宜温度是 20~22℃,温度过高过低对灌浆均 不利。低于 20℃或高于 23℃,对灌浆不利,特别在阴天、低温和多雨的情况下, 延迟成熟,砒谷增多,张履鹏研究证明,灌浆期日均温低于 20℃,秕谷率达 1/3~ 1/2,降到 15℃以下时,全部为秕籽。灌浆期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 质积累,促使籽粒饱满,利于蛋白质合成。 (二) 谷子需水规律 谷子比较耐旱。蒸腾系数为142~27l,平均为257,低于高粱(322)、玉米(368) 和小麦(513)。 谷子不同阶段生长中心不同,对水分要求有很大差异。 1.种子发芽阶段
对水分要求很少,吸水量达种子重量的26%就可发芽。耕层土壤含水量达9%~ 15%就能满足发芽对水分的要求。春季土壤水分过多,导致土壤温度降低,对发芽 不利。 2.谷子出苗至拔节 生长发育以根系建成为中心,苗小叶少需水最少。耗水量约占全生育期的6.1%。 苗期耐旱性很强,能忍受暂时的严重干旱,抗旱性很强。即使土壤含水量下降到 10%以下,仍可暂时维持生长。下降到5%,仍不致旱死,一旦得到水分又可迅速恢 复生长。苗期适当干旱,有利蹲苗,促根下扎,茎节増粗,对培育壮苗和后期防旱 防倒有积极作用。农谚有“小苗旱个死,老来一肚籽”,“有钱难买五月旱”,说 明苗期干旱的好处。 3.谷子拔节到抽穗 后生长中心由地下根系转移到地上部分,茎叶生长迅速,叶面蒸腾剧增,特别 是穗分化开始以后,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并进,对水分要求大量增加,到抽穗期达 到高峰。拔节至抽穗是谷子需水量最多时期,不耐旱,耗水量占全生育期的65% (50%~70%)。特别是小花原基分化到花粉母细跑四分体时期对干旱反应特别敏感, 是谷子需水的临界期。在幼穗分化初期遇到干旱即“胎里旱”,会影响3级枝梗和 小穗小花分化,减少小穗小花数目;穗分化后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 期遇到干旱,叫“卡脖旱”则会使花粉发育不良或抽不出穗,造成严重干码,产生 大量空壳、砒谷。这时干旱严重影响小花分化及花粉粒形成,造成结实率显著降低 而减产,即使以后水分条件得到改善,所受到的影响也不能挽回。所以群众说: “谷怕胎里旱”,要“拖泥秀谷穗”。 4.从受精到成熟 需水量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30%-40%,是决定穗重和粒重的关键时期。谷子 进入灌浆期对干旱反应也比较敏感,如水分不足,使灌浆受阻,秕谷增加,穗粒重 减轻,造成减产。灌浆期干旱称“夹秋旱”,农谚有“前期旱不算旱,后期旱产量 减一半”。说明灌浆期不能干旱。为保证茎叶制造的营养物质向籽粒输送,仍需充 足水分,要求土壤含水量不低于17%,此期耗水占全生育期的19.3%。灌浆后期直 到成熟,对水分要求渐少,耗水量约占全生育期的9.6%。此时土壤水分过多,易 造成贪青晚熟、霜害、倒伏,而形成大量秕谷。谷子一生的需水规律可概括为“前 期耐旱,中期喜水(宜湿),后期怕涝” (三)谷子的光周期反应及对光的要求 1.光周期反应 谷子是短日照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较长的黑暗与较短的光照交替条 件,才能抽穗开花。日照缩短促进发育,提早抽穗;日照延长延缓发育,抽穗期推
对水分要求很少,吸水量达种子重量的 26%就可发芽。耕层土壤含水量达 9%~ 15%就能满足发芽对水分的要求。春季土壤水分过多,导致土壤温度降低,对发芽 不利。 2.谷子出苗至拔节 生长发育以根系建成为中心,苗小叶少需水最少。耗水量约占全生育期的 6.1%。 苗期耐旱性很强,能忍受暂时的严重干旱,抗旱性很强。即使土壤含水量下降到 10%以下,仍可暂时维持生长。下降到 5%,仍不致旱死,一旦得到水分又可迅速恢 复生长。苗期适当干旱,有利蹲苗,促根下扎,茎节增粗,对培育壮苗和后期防旱 防倒有积极作用。农谚有“小苗旱个死,老来一肚籽”,“有钱难买五月旱”,说 明苗期干旱的好处。 3.谷子拔节到抽穗 后生长中心由地下根系转移到地上部分,茎叶生长迅速,叶面蒸腾剧增,特别 是穗分化开始以后,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并进,对水分要求大量增加,到抽穗期达 到高峰。拔节至抽穗是谷子需水量最多时期,不耐旱,耗水量占全生育期的 65% (50%~70%)。特别是小花原基分化到花粉母细跑四分体时期对干旱反应特别敏感, 是谷子需水的临界期。在幼穗分化初期遇到干旱即“胎里旱”,会影响 3 级枝梗和 小穗小花分化,减少小穗小花数目;穗分化后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 期遇到干旱,叫“卡脖旱”则会使花粉发育不良或抽不出穗,造成严重干码,产生 大量空壳、砒谷。这时干旱严重影响小花分化及花粉粒形成,造成结实率显著降低 而减产,即使以后水分条件得到改善,所受到的影响也不能挽回。所以群众说: “谷怕胎里旱”,要“拖泥秀谷穗”。 4.从受精到成熟 需水量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30%一40%,是决定穗重和粒重的关键时期。谷子 进入灌浆期对干旱反应也比较敏感,如水分不足,使灌浆受阻,秕谷增加,穗粒重 减轻,造成减产。灌浆期干旱称“夹秋旱”,农谚有“前期旱不算旱,后期旱产量 减一半”。说明灌浆期不能干旱。为保证茎叶制造的营养物质向籽粒输送,仍需充 足水分,要求土壤含水量不低于 17%,此期耗水占全生育期的 19.3%。灌浆后期直 到成熟,对水分要求渐少,耗水量约占全生育期的 9.6%。此时土壤水分过多,易 造成贪青晚熟、霜害、倒伏,而形成大量秕谷。谷子一生的需水规律可概括为“前 期耐旱,中期喜水(宜湿),后期怕涝”。 (三) 谷子的光周期反应及对光的要求 1.光周期反应 谷子是短日照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较长的黑暗与较短的光照交替条 件,才能抽穗开花。日照缩短促进发育,提早抽穗;日照延长延缓发育,抽穗期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