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七校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任务1-3题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朴实 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 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 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 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尚书·五子之歌》:“训 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彫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 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 因。《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 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 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 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 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 国的原则。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 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 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 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理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 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 求宏大之美,其中的《逍遥游》、《秋水》等篇都表现出壮美的气势,但在对美的形态作 论述的时候,他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 致性。 崇尚自然、平淡、朴素、简约,本来是老庄美学思想的精髓,但在先秦时期,其他派别 的许多思想家也加入了对华丽之美的尖锐批判,这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 统。墨家从下层人民的立场出发,提出“非乐”的主张,曰:“为乐非也。”法家对华丽之 美的批判态度更加尖锐,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其质至美,物不足以 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
重庆市七校语文试题 第 I 卷(阅读题,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毎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任务 1-3 题。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朴实 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 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 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 身的社会 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尚书·五子之歌》:“训 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彫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 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 因。《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 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 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 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 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 为一种治 国的原则。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 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 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 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 治理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 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 求宏大之美,其中的《逍遥 游》、《秋水》等篇都表现出壮美的气势,但在对美的形态作 论述的时候,他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 一致性。 崇尚自然、平淡、朴素、简约,本来是老庄美学思想的精髓,但在先秦时期,其他派别 的许多思想家也加入了对华丽之美的尖锐批判,这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 统。墨家从下层人民的立场出发,提出“非乐”的主张,曰:“为乐非也。”法家对华丽之 美的批判态度更加尖锐,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 质:“其质至美,物不足以 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
还同老子、庄子、墨子一样,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而且,儒家美学思 想中本来就包含着“节用”的观念和“辞达而已矣”的主张。这样,不但是儒与道,而且又 加上了墨与法,这四家的美学思想在朴素、自然、平淡、简约、实用这诸多方面形成了合流, 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华丽之美也就成为众矢之的了。 (节选自《华夏文明》,有删节) 1.下面有关“朴素为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 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B.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因为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大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 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 C.朴素为美不仅在中国美学传统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在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 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D.艺术创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是老子的政治理想、社会理想在艺 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在特定的 历史时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B.《尚书·五子之歌》中旗帜鲜明地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的等同起来,甚 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C.老子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美学思想,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强 调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 D法家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 而且还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在美与真的关 系问题上,他提出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主张 B.庄子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时,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之美,但从整体上看是追 求宏大之美的,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不同。 C.如果传统美学观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它就将成为一种 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D.在先秦时期,儒道墨法等思想家在美学思想上达成的共识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 美学思想传统,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还同老子、庄子、墨子一样,把追求华丽之美 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而且,儒家美学思 想中本来就包含着“节用”的观念和“辞达而已矣”的主张。这样,不但是儒与道,而且又 加上了墨与法,这四家的美学思想在朴素、自然、平淡、简约、实用这诸多方面形成了合流, 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华丽之美也就成为众矢之的了。 (节选自《华夏文明》,有删节) 1.下面有关“朴素为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 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B.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因为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大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 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 C.朴素为美不仅在中国美学传统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在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 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D.艺术创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是老子的政治理想、社会理想在艺 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在特定的 历史时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B.《尚书·五子之歌》中旗帜鲜明地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的等同起来,甚 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C.老子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美学思想,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强 调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 D.法家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 而且还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在美与真的关 系问题上,他提出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主张。 B.庄子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时,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之美,但从整体上看是追 求宏大之美的,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不同。 C.如果传统美学观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它就将成为一种 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D.在先秦时期,儒道墨法等思想家在美学思想上达成的共识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 美学思想传统,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蒋贵,字大富,以燕山卫卒从成祖起兵。积功至昌国卫指挥同知。从大军征交趾及沙漠, 迁都指挥佥事,掌彭城卫事。 宣德二年,四川松潘诸番叛,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 巢。一日十数战,大败之。进都指挥同知,镇守密云。七年复命为参将,佐怀镇松潘。明年 进都督佥事,充副总兵,协方政镇守。又明年,诸番复叛,政等分道进讨。贵督兵四千,攻 破任昌大寨。会都指挥赵得、宫聚兵以次讨平龙溪等三十七寨,斩首一千七百级,投崖坠水 死者无算。捷闻,进都督同知,充总兵官,佩平蛮将军印,代政镇守。 英宗即位,以所统皆极边地,奏增军士月粮。正统元年召还,为右都督。阿台寇甘、凉, 边将告急。命佩平虏将军印,帅师讨之。贼犯庄浪,都指挥江源战死,亡士卒百四十余人 侍郎徐晞劾贵,朝议以贵方选军甘州,势不相及。而庄浪乃晞所统,责睎委罪。置贵不问。 明年春,谍报敌驻贺兰山后。诏大同总兵官方政、都指挥杨洪出大同迤西,贵与都督赵 安出凉州塞会剿。贵至鱼儿海子,都指挥安敬言前途无水草,引还。镇守陕西都御史陈镒言 状,尚书王骥岀理边务,斩敬,责贵立功。贵感奋,会朵儿只伯惧罪,连遣使入贡,敌势稍 弱。贵帅轻骑败之于狼山,追抵石城。已,闻朵儿只伯依阿台于兀鲁乃地,贵将二千五百人 为前锋往袭。副将李安沮之,贵拔剑厉声叱安曰:“敢阻军者死!”遂出镇夷。间道疾驰三日 夜,抵其巢。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輕①惊马,马尽佚。敌失挽引步 头贵纵骑蹂走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太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遺骑乘高为疑兵转战人士果会 任礼亦追敌至黑泉,阿台与朵儿只伯以数骑远遁,西边悉平。 十四年正月,贵卒,年七十。赠泾国公,谥武勇。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 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B.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 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C.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 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D.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 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蒋贵,字大富,以燕山卫卒从成祖起兵。积功至昌国卫指挥同知。从大军征交阯及沙漠, 迁.都指挥佥事,掌彭城卫事。 宣德二年 ....,四川松潘诸番叛,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 巢。一日十数战,大败之。进都指挥同知,镇守密云。七年复命为参将,佐怀镇松潘。明年.. 进都督佥事 .....,充副总兵,协方政镇守。又明年,诸番复叛,政等分道进讨。贵督兵四千,攻 破任昌大寨。会都指挥赵得、宫聚兵以次讨平龙溪等三十七寨,斩首一千七百级,投崖坠水 死者无算。捷闻,进都督同知,充总兵官,佩平蛮将军印,代政镇守。 英宗..即位,以所统皆极边地,奏增军士月粮。正统元年召还,为右都督。阿台寇甘、凉, 边将告急。命佩平虏将军印,帅师讨之。贼犯庄浪,都指挥江源战死,亡士卒百四十余人。 侍郎徐晞劾贵,朝议以贵方选军甘州,势不相及。而庄浪乃晞所统,责晞委罪。置贵不问。 明年春,谍报敌驻贺兰山后。诏大同总兵官方政、都指挥杨洪出大同迤西,贵与都督赵 安出凉州塞会剿。贵至鱼儿海子,都指挥安敬言前途无水草,引还。镇守陕西都御史陈镒言 状,尚书王骥出理边务,斩敬,责贵立功。贵感奋,会朵儿只伯惧罪,连遣使入贡,敌势稍 弱。贵帅轻骑败之于狼山,追抵石城。已,闻朵儿只伯依阿台于兀鲁乃地,贵将二千五百人 为前锋往袭。副将李安沮之,贵拔剑厉声叱安曰:“敢阻军者死!”遂出镇夷。间道疾驰三日 夜,抵其巢。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韣①惊马,马尽佚。敌失马挽弓步 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会 任礼亦追敌至黑泉,阿台与朵儿只伯以数骑远遁,西边悉平。 十四年正月,贵卒,年七十。赠泾国公,谥武勇 ...。 注:①弓韣:弓袋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 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B.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 /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C.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 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D.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 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 指
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文中“谥武勇”的“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 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 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先生,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 淹为范文正公。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 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D.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 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文中的谥号还有“英宗”;唐朝以后,由于谥 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蒋贵出身低微,作战勇猛。他以燕山卫一名士兵的身份随从成祖起兵,因为作战勇猛 不断累积军功,从昌国卫指挥同知一路升官,曾经升至总兵 B.蒋贵身经百战,深受朝廷信赖。阿台侵犯庄浪时,侍郎徐晞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而弹 劾了蒋贵,但是朝廷明察秋毫,追究了徐晞,并没有问责蒋贵 C.蒋贵身处高位,心系士兵。因为所管辖的都是非常偏远的地方,所以他向英宗皇帝奏 请增加军士的月粮。英宗很生气,于是他被召回担任右都督。 D.蒋贵智勇双全,立功边塞。在征讨阿台时,他不仅分兵为两翼,而且还派一百名骑兵 登上高处布为疑兵迷惑敌人,迫使敌人远遁,从而平定西部边境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 (2)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羈惊马,马 尽佚。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注:杜牧的弟弟杜顗患眼疾,暗无所视,寄住在扬州城东的禅智寺。杜枚告假,从洛阳带了 眼医石公集前去探视。此诗便作于此时。唐制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杜牧这
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文中“谥武勇”的“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 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 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先生,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 淹为范文正公。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 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D.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 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文中的谥号还有“英宗”;唐朝以后,由于谥 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蒋贵出身低微,作战勇猛。他以燕山卫一名士兵的身份随从成祖起兵,因为作战勇猛, 不断累积军功,从昌国卫指挥同知一路升官,曾经升至总兵。 B.蒋贵身经百战,深受朝廷信赖。阿台侵犯庄浪时,侍郎徐晞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而弹 劾了蒋贵,但是朝廷明察秋毫,追究了徐晞,并没有问责蒋贵。 C.蒋贵身处高位,心系士兵。因为所管辖的都是非常偏远的地方,所以他向英宗皇帝奏 请增加军士的月粮。英宗很生气,于是他被召回担任右都督。 D.蒋贵智勇双全,立功边塞。在征讨阿台时,他不仅分兵为两翼,而且还派一百名骑兵 登上高处布为疑兵迷惑敌人,迫使敌人远遁,从而平定西部边境。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 (2)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韣惊马,马 尽佚。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注:杜牧的弟弟杜顗患眼疾,暗无所视,寄住在扬州城东的禅智寺。杜枚告假,从洛阳带了 眼医石公集前去探视。此诗便作于此时。唐制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杜牧这
次即因告假逾百日而离职 8.(原刨)诗歌用字很讲究,请分析“雨过一蝉噪”中“噪”字的妙处 9.(原刨)结合全诗,分析尾联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原创)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赤壁赋》中“ ”两句, 借沧海中的一粟和蜉蝣的生命,感叹天地间生命的渺小和短促。 (2)庄周《逍遥游》“ 两句,指出如果 水积蓄得不深厚,就没有负载大船的力量。 (3)《论语》十则“ ”两句,指出见到贤人就向 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就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只能作选定大题内的小 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尘埃里的上帝 李代金 威尔逊原本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每个月都能拿到一份不错的薪水,但是一场车祸却夺去 他的双腿,从此,他不但失去工作,而且行动变得艰难。成天无所事事的威尔逊总是闷闷不 乐,妻子看在眼里,就建议他在自己家旁边开一家超市。威尔逊想了想,同意了。超市开起 来了,没想到生意非常不错,附近的人都到他的超市购物。一整天,超市人来人往,大家还 跟威尔逊聊聊天,威尔逊的脸上成天都堆满了笑容 威尔逊的生意做得风风火火,一家人过得开开心心,可是邻居蒂芬妮的丈夫却因为车祸 去世了。因为责任在蒂芬妮的丈夫,蒂芬妮为此需要支付对方一大笔赔偿金,为此她家顿时 陷入了困境。威尔逊决定出来帮他们。他清楚,自己现在之所以过得开心,是因为大家照顾 他的生意 然而妻子说:“我们要帮她,但这不能明帮,只能暗帮。”威尔逊想了想,便有了主意, 威尔逊取出一笔钱,用一个袋子装好,然后交给了马克。马克带着这笔钱,去了蒂芬妮家, 并悄悄地藏在了一个角落里,然后,他跟蒂芬妮家的比尔和大卫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不 会儿,马克就叫了起来:“哇,这里有好多钱!”马克的叫声引来了比尔和大卫,他们见到 那袋钱,不由得吃了一惊:“这是我家的,这是我家的!”马克把钱交给他们,他们赶紧去
次即因告假逾百日而离职。 8.(原创)诗歌用字很讲究,请分析“雨过一蝉噪”中“噪”字的妙处。 9.(原创) 结合全诗,分析尾联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原创)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 借沧海中的一粟和蜉蝣的生命,感叹天地间生命的渺小和短促。 (2)庄周《逍遥游》“ , ”两句,指出如果 水积蓄得不深厚,就没有负载大船的力量。 (3)《论语》十则“ , ”两句,指出见到贤人就向 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就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只能作选定大题内的小 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尘埃里的上帝 李代金 威尔逊原本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每个月都能拿到一份不错的薪水,但是一场车祸却夺去 他的双腿,从此,他不但失去工作,而且行动变得艰难。成天无所事事的威尔逊总是闷闷不 乐,妻子看在眼里,就建议他在自己家旁边开一家超市。威尔逊想了想,同意了。超市开起 来了,没想到生意非常不错,附近的人都到他的超市购物。一整天,超市人来人往,大家还 跟威尔逊聊聊天,威尔逊的脸上成天都堆满了笑容。 威尔逊的生意做得风风火火,一家人过得开开心心,可是邻居蒂芬妮的丈夫却因为车祸 去世了。因为责任在蒂芬妮的丈夫,蒂芬妮为此需要支付对方一大笔赔偿金,为此她家顿时 陷入了困境。威尔逊决定出来帮他们。他清楚,自己现在之所以过得开心,是因为大家照顾 他的生意。 然而妻子说:“我们要帮她,但这不能明帮,只能暗帮。”威尔逊想了想,便有了主意。 威尔逊取出一笔钱,用一个袋子装好,然后交给了马克。马克带着这笔钱,去了蒂芬妮家, 并悄悄地藏在了一个角落里,然后,他跟蒂芬妮家的比尔和大卫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不一 会儿,马克就叫了起来:“哇,这里有好多钱!”马克的叫声引来了比尔和大卫,他们见到 那袋钱,不由得吃了一惊:“这是我家的,这是我家的!”马克把钱交给他们,他们赶紧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