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万州中学高2013届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怃然(w 弄巧成拙(zhuo)进升噤若寒蝉 B.潜(qian)伏万马齐喑(yan) 栋梁 班斤道故 C.挣( zheng)揣劣迹昭彰(1ie) 惊蛰闻过饰非 D.扒(pa)窃曲肱而枕(gong) 裨益得鱼忘筌 2.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插队时,由我们选出的管家并不是一个从长计议的人,常常就把我们下一周 的口粮提前消耗掉了 B.初春的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 跳着,欢乐围绕在每 个人的身边。 C.来到公司的第一天,我好像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做,忙得头昏眼花。已 经过了下班的时间,我还在七手八脚地忙乎着。 D.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 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在这里作者由“花山”谬传为“华山”,悟出深思慎取的治学之道;由“夷 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的生活现象,悟出“世之奇伟、瑰怪、非 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的人生哲理。 B.李密坦言祖孙之情:“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 C.奶奶在家有三“怕”:一“怕”妈妈不让她做家务;二“怕”妈妈不让她 花”钱:;三“怕”妈妈给她开小灶 D.人人一他的同事和同事的太太们一开始向别里科夫说:“他应当结婚。”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 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 B.侵入我国的寒潮的路径,不是每一次都一样的,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 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我国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所决定的。 C.黄昏时分,站在山顶远远望去,只见水天相接处一片灯光闪烁,那里就是闻 名中外的旅游胜地一一水乡古镇东平庄。 D.在这次民族联欢节中,举行了各种民族体育比赛,主要有赛马、摔跤、抢花 炮、赛歌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受到来宾的热烈欢迎 (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7题。 “守德”如何不再难 最近,社会道德领域的一些现象给人“冰火两重天”之感。吉林长春一家小馄 饨馆的店主,收下乞讨老人捡的游戏币和圆铁片,照样送上热腾腾的馄饨;河南 郑州卖馒头的老太7年“无人售馍”,顾客自觉“天下无贼”,使人感到暖流涌动。 而一些老人倒地之后无人救助的场景、佛山“小悦悦ˆ事件的伤痛,又让人颇觉寒 意袭来。 其实,在“冰火两重天”的表象背后,是更令人纠结的是“道德两难”问题。当道德 面临现实风险,我们能否为道德埋单?如果见义勇为可能付出被诬陷的司法代
重庆万州中学高 2013 届 12 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怃然(wŭ) 弄巧成拙(zhuό) 进升 噤若寒蝉 B.潜(qián)伏 万马齐喑(yān) 栋梁 班斤道故 C.挣(zhēng)揣 劣迹昭彰(liè) 惊蛰 闻过饰非 D.扒(pá)窃 曲肱而枕(gōng) 裨益 得鱼忘筌 2.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插队时,由我们选出的管家并不是一个从长计议的人,常常就把我们下一周 的口粮提前消耗掉了。 B.初春的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 跳着,欢乐围绕在每 个人的身边。 C.来到公司的第一天,我好像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做,忙得头昏眼花。已 经过了下班的时间,我还在七手八脚地忙乎着。 D.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 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在这里作者由“花山”谬传为“华山”,悟出深思慎取的治学之道;由“夷 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的生活现象,悟出“世之奇伟、瑰怪、非 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的人生哲理。 B. 李密坦言祖孙之情:“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 C. 奶奶在家有三“怕”:一“怕”妈妈不让她做家务;二“怕”妈妈不让她 “花”钱;三“怕”妈妈给她开小灶。 D.人人—他的同事和同事的太太们—开始向别里科夫说:“他应当结婚。”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 210 辆消防车、3000 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 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 B.侵入我国的寒潮的路径,不是每一次都一样的,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 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我国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所决定的。 C.黄昏时分,站在山顶远远望去,只见水天相接处一片灯光闪烁,那里就是闻 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水乡古镇东平庄。 D.在这次民族联欢节中,举行了各种民族体育比赛,主要有赛马、摔跤、抢花 炮、赛歌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受到来宾的热烈欢迎。 二、(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5~7 题。 “守德”如何不再难? 最近,社会道德领域的一些现象给人“冰火两重天”之感。吉林长春一家小馄 饨馆的店主,收下乞讨老人捡的游戏币和圆铁片,照样送上热腾腾的馄饨;河南 郑州卖馒头的老太 7 年“无人售馍”,顾客自觉“天下无贼”,使人感到暖流涌动。 而一些老人倒地之后无人救助的场景、佛山“小悦悦”事件的伤痛,又让人颇觉寒 意袭来。 其实,在“冰火两重天”的表象背后,是更令人纠结的是“道德两难”问题。当道德 面临现实风险,我们能否为道德埋单?如果见义勇为可能付出被诬陷的司法代
价,老人倒下了扶还是不扶?如果救助伤者可能因救助不当被告上法庭,孩子被 撞救还是不救?当经济快速攀升,社会急剧变迁,各种出人意料的道德事件像集 束炸弹轰击传统道德理念,我们又该如何坚守道德底线,重构道德世界 这确实是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严峻挑战,只有找准这一现实问题的“题眼”,才 能找到破解的钥匙。一方面,馄饨店主、售馍老太同样面临道德风险,却用信任 爱心等朴素的情怀避免了“两难处境,带来了良性的道德循环,这说明人们并不 乏道德良知与勇气,个体的善行也能激发出令人敬佩的道德能量。 另一方面,一系列负面道德事件也在警醒我们,如果好人屡屡受到诬陷讹诈 如果法律在关键时刻不能站在善良这一边,如果社会心理一再被暗示行善的恶 果,那么人们即使在情感上渴望扶危济困,在生活中也很可能选择独善其身。“道 德两难ˆ由此向社会现实提岀了迫切的课题:营造道德践行的社会环境,解除道 德行为的后顾之忧 让道德不再为难,降低行善所要付出的代价和成本,是破解“道德两难ˆ的现实路 径,也是描绘社会道德图景的基础工程。正反的事例告诉我们,道德不仅是个人 的良知与修养,更是社会共同的责任与担当。这就需要执法者守护道德底线,别 让常理推定淹没道德情理;需要媒体坚守社会道义,不再为吸引眼球去夸大渲染: 需要公众守望社会公德,不再只是针对他人而抛开自己去做道德评判。只有这些 成为常态,才能走出“道德两难”的困境:只有更多的人站出来去修复和维护道德, 才能为破解“道德两难ˆ提供更多现实支点,让¨两难ˆ变成受助者获益、道德受鼓 舞的“两全”。 道德两难”的存在,也在提醒我们,当经济的洪流冲刷道德的堤岸,对道德的坚 守与建设迫在眉睫,决不能让道德“亡羊”了才想起“补牢”,“积重”了才想起“难 返”。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深入探究道德问题的演化轨迹,照亮其曲折路途,疗 治其存在的病症,以抓经济搞改革那样的干劲,脚踏实地致力于精神家园的建设, 这样才能创造出与时代梦想相辉映的道德成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减) 5.下列事件中出现的“道德两难”困境没有被突破的一项是() A.一方面,收下乞讨老人捡的游戏币和圆铁片,有经济损失;一方面乞讨 老人食不果腹,令人同情。爱心让老板照样送上热腾腾的馄饨 B.一方面,河南郑州卖馒头的老太,7年“无人售馍”;一方面,顾客自 觉“天下无贼”,无人“顺手牵羊”。信任让彼此倍觉温暖。 C.一方面,倒地老人着实可怜,应当出手相帮;一方面,见义勇为可能付 出被诬陷的司法代价。“扶老人”这样简单的事竟要纠结、躲避。 D.一方面,18名路人对车轮下的“小悦悦”“视而不见”;一方面,拾荒 老人陈贤妹,出手相帮。朴素的情怀,简单的举动,令众人羞愧, 6.下列关于解决“道德两难”困境的措施,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法律在关键时刻应站在善良这一边,营造道德践行的社会环境,解除人 们做出道德行为的后顾之忧 B.减少行善的恶果对社会心理的消极甚至负面暗示,降低行善所要付出的 代价和成本,让人们敢于行善。 C.执法者守护道德底线,别让道德情理淹没常理推定;媒体坚守社会道义 不再为吸引眼球去夸大渲染负面事件的不良影响。 D.公众守望社会公德,不再只是针对他人去做道德评判;更多的人站出来 去修复和维护道德,为破解“道德两难”提供更多现实支点
价,老人倒下了扶还是不扶?如果救助伤者可能因救助不当被告上法庭,孩子被 撞救还是不救?当经济快速攀升,社会急剧变迁,各种出人意料的道德事件像集 束炸弹轰击传统道德理念,我们又该如何坚守道德底线,重构道德世界? 这确实是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严峻挑战,只有找准这一现实问题的“题眼”,才 能找到破解的钥匙。一方面,馄饨店主、售馍老太同样面临道德风险,却用信任、 爱心等朴素的情怀避免了“两难”处境,带来了良性的道德循环,这说明人们并不 乏道德良知与勇气,个体的善行也能激发出令人敬佩的道德能量。 另一方面,一系列负面道德事件也在警醒我们,如果好人屡屡受到诬陷讹诈, 如果法律在关键时刻不能站在善良这一边,如果社会心理一再被暗示行善的恶 果,那么人们即使在情感上渴望扶危济困,在生活中也很可能选择独善其身。“道 德两难”由此向社会现实提出了迫切的课题:营造道德践行的社会环境,解除道 德行为的后顾之忧。 让道德不再为难,降低行善所要付出的代价和成本,是破解“道德两难”的现实路 径,也是描绘社会道德图景的基础工程。正反的事例告诉我们,道德不仅是个人 的良知与修养,更是社会共同的责任与担当。这就需要执法者守护道德底线,别 让常理推定淹没道德情理;需要媒体坚守社会道义,不再为吸引眼球去夸大渲染; 需要公众守望社会公德,不再只是针对他人而抛开自己去做道德评判。只有这些 成为常态,才能走出“道德两难”的困境;只有更多的人站出来去修复和维护道德, 才能为破解“道德两难”提供更多现实支点,让“两难”变成受助者获益、道德受鼓 舞的“两全”。 “道德两难”的存在,也在提醒我们,当经济的洪流冲刷道德的堤岸,对道德的坚 守与建设迫在眉睫,决不能让道德“亡羊”了才想起“补牢”,“积重”了才想起“难 返”。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深入探究道德问题的演化轨迹,照亮其曲折路途,疗 治其存在的病症,以抓经济搞改革那样的干劲,脚踏实地致力于精神家园的建设, 这样才能创造出与时代梦想相辉映的道德成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减) 5.下列事件中出现的“道德两难”困境没有被突破的一项是( ) A.一方面,收下乞讨老人捡的游戏币和圆铁片,有经济损失;一方面乞讨 老人食不果腹,令人同情。爱心让老板照样送上热腾腾的馄饨。 B.一方面,河南郑州卖馒头的老太,7 年“无人售馍”;一方面,顾客自 觉“天下无贼”,无人“顺手牵羊”。信任让彼此倍觉温暖。 C.一方面,倒地老人着实可怜,应当出手相帮;一方面,见义勇为可能付 出被诬陷的司法代价。“扶老人”这样简单的事竟要纠结、躲避。 D.一方面,18 名路人对车轮下的“小悦悦”“视而不见”;一方面,拾荒 老人陈贤妹,出手相帮。朴素的情怀,简单的举动,令众人羞愧。 6.下列关于解决“道德两难”困境的措施,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法律在关键时刻应站在善良这一边,营造道德践行的社会环境,解除人 们做出道德行为的后顾之忧。 B.减少行善的恶果对社会心理的消极甚至负面暗示,降低行善所要付出的 代价和成本,让人们敢于行善。 C.执法者守护道德底线,别让道德情理淹没常理推定;媒体坚守社会道义, 不再为吸引眼球去夸大渲染负面事件的不良影响。 D.公众守望社会公德,不再只是针对他人去做道德评判;更多的人站出来 去修复和维护道德,为破解“道德两难”提供更多现实支点
7.怎样理解“人们即使在情感上渴望扶危济困,在生活中也很可能选择独善其 身”,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自己的看法。(5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余十年,精思不 懈,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 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文帝髙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召为建 安王法曹参军。陈灭,与世基入隋。世基辞章清劲过世南,而赡博不及也,俱名 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炀帝为晋王,与秦王俊交辟之。大业中,累至秘书 郎。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世基佞敏得君,日贵 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世南躬贫约,一不改。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 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 侍郎。秦王灭建德,引为府参军,转记室,迁太子中舍人。王践祚,拜员外散骑 侍郎、弘文馆学士。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呒,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 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论议持正。太宗尝 曰:“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 贞观八年,进封县公。会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及江、淮大水,帝忧之,以 问世南,对曰:“汉文帝元年,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诏郡国无来 贡,施惠天下,远近洽穆,亦不为灾。今蛇见山泽,适其所居。又山东淫雨,江 淮大水,恐有冤狱枉系,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 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 帝尝作宫体诗,使赓和。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 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 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尝命写《列女传》于屏风,于时无本,世 南暗疏之,无一字谬。帝每称其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 词,五曰书翰。世南始学书于浮屠智永,究其法,为世秘爱 卒,年八十一,诏陪葬昭陵,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 (《新唐书·虞世南传》) 注]①二陆:西晋文学家陆机与弟陆云的并称。②辨明而从宽处理讼案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高荔行 高:推崇 B.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疾:痛恨,不满 C.其恳诚乃如此 诚:如果 D.妻妾被服拟王者 被:穿着 9.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虞世南忠直诚恳的一组是() ①世南躬贫约,一不改 ②世南抱持号诉请代 ③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 ④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 ⑤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 ⑥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 A.①③⑥ B.②④⑤ D.③④⑥
7.怎样理解“人们即使在情感上渴望扶危济困,在生活中也很可能选择独善其 身”,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自己的看法。(5 分)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余十年,精思不 懈,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 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召为建 安王法曹参军。陈灭,与世基入隋。世基辞章清劲过世南,而赡博不及也,俱名 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①。炀帝为晋王,与秦王俊交辟之。大业中,累至秘书 郎。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世基佞敏得君,日贵 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世南躬贫约,一不改。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 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 侍郎。秦王灭建德,引为府参军,转记室,迁太子中舍人。王践祚,拜员外散骑 侍郎、弘文馆学士。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 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论议持正。太宗尝 曰:“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 贞观八年,进封县公。会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及江、淮大水,帝忧之,以 问世南,对曰:“汉文帝元年,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诏郡国无来 贡,施惠天下,远近洽穆,亦不为灾。今蛇见山泽,适其所居。又山东淫雨,江、 淮大水,恐有冤狱枉系,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 民,申挺狱讼②,多所原赦。 帝尝作宫体诗,使赓和。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 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 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尝命写《列女传》于屏风,于时无本,世 南暗疏之,无一字谬。帝每称其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 词,五曰书翰。世南始学书于浮屠智永,究其法,为世秘爱。 卒,年八十一,诏陪葬昭陵,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 (《新唐书·虞世南传》) [注]①二陆:西晋文学家陆机与弟陆云的并称。②辨明而从宽处理讼案。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帝高荔行 高:推崇 B.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 疾:痛恨,不满 C.其恳诚乃如此 诚:如果 D.妻妾被服拟王者 被:穿着 9.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虞世南忠直诚恳的一组是 ( ) ①世南躬贫约,一不改 ②世南抱持号诉请代 ③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 ④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 ⑤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 ⑥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世南生性沉静,清心寡欲,和哥哥虞世基一起在吴郡顾野王门下学习 十多年,他终日专心学问,从不懈怠,有时甚至几十天也不梳洗 B.虞世南和哥哥世基一起在隋朝任职。虞世南在文章清劲上不如世基,但 他学问渊博,也不像哥哥那样善于用花言巧语来博得皇帝的喜爱。 C.面对陇右一带山崩,江淮一带闹水灾的情况,虞世南劝太宗借鉴汉文帝 时齐楚地震、水灾,采取郡国不来朝贡,给民众以恩惠的办法来稳定局面 D.在皇上作宫体诗叫虞世南依韵唱和这件事上,虞世南认为皇上作的诗诗 体不雅正,担心自己唱和的诗一旦传于世,会引起不好的影响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3 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3分) (2)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4分) (3)用斜线(/)给下面划线的文言文断句。(3分)(限6处) 鲁仲连见新垣衍,衍曰:吾视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今吾观先生之 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也又曰始以先牛者为庸人吾乃今日知先牛为天下之十也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7分)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山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作诗本乎情、景。……景乃诗之媒,情乃 诗之胚,合而为诗。”请指出王勃的《山中》一诗中的情景关系。(3分) 答 (2)两首诗在表达的情感上有什么区别?请作简要分析。(4分)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虞世南生性沉静,清心寡欲,和哥哥虞世基一起在吴郡顾野王门下学习 十多年,他终日专心学问,从不懈怠,有时甚至几十天也不梳洗。 B.虞世南和哥哥世基一起在隋朝任职。虞世南在文章清劲上不如世基,但 他学问渊博,也不像哥哥那样善于用花言巧语来博得皇帝的喜爱。 C.面对陇右一带山崩,江淮一带闹水灾的情况,虞世南劝太宗借鉴汉文帝 时齐楚地震、水灾,采取郡国不来朝贡,给民众以恩惠的办法来稳定局面。 D.在皇上作宫体诗叫虞世南依韵唱和这件事上,虞世南认为皇上作的诗诗 体不雅正,担心自己唱和的诗一旦传于世,会引起不好的影响。 四、(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3 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3 分) (2)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4 分) (3)用斜线(/)给下面划线的文言文断句。(3 分)(限 6 处) 鲁仲连见新垣衍,衍曰:吾视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 于平原君者也今吾观先生之 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也又曰始以先生者为庸人吾乃今日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 12.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7 分)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山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作诗本乎情、景。……景乃诗之媒,情乃 诗之胚,合而为诗。”请指出王勃的《山中》一诗中的情景关系。(3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两首诗在表达的情感上有什么区别?请作简要分析。(4 分)
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2)丛菊两开他日泪,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3) ,唯君图之。(《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 勃《滕王阁序》) (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荀子《劝学》) (6)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王 羲之《兰亭集序》)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8题 做客 游睿 左青青坐在山头一块大石头上,二阵风缓缓吹过来,柔柔地抚模着她的头发她的 今天放学后,左青青并没有像往常一样上山砍柴。奶奶说了,今天左青青可以不 砍柴。早上起床后,奶奶给她煮了碗荷包蛋,然后绽开核桃壳一样的脸笑着对左 青青说,青青啊,今天你就满十岁了。奶奶站起身,一只手扶着腰,另一只手擦 拭了一下眼角说,一晃啊,就十年。 十岁的左青青是奶奶一手带大的。左青青甚至怀疑自己是个孤儿。左青青生下 来不久,爸爸和妈妈就外出打工。除了不断寄回家的汇款单外,几年来左青青只 和妈妈通过几次电话。妈妈的声音很圆润,但每次通话都很短暂,妈妈总会在电 话那头哭,爸爸总会抢过电话,说青青乖,打长途贵,过年的时候我和妈妈回家 看你。说完,就挂了电话。但是过了一年又一年,爸爸妈妈谁也没有回来。 说不出为什么,今天左青青特别想爸爸妈妈。整整一天她的脑子里全是照片上爸 爸妈妈的笑容。左青青想,要是爸爸妈妈回来陪我过生日多好啊。可是爸爸妈妲 为什么都不回来呢? 此刻,左青青坐在山头上,眼前是一座又一座的山,层层叠叠,高低起伏。奶奶 说过,山的尽头,就是爸爸妈妈打工的地方。如果自己现在用力喊,爸爸妈妈会 不会听见呢?左青青站了起来,把手罩在嘴前,试着喊了一声,爸爸,妈妈!很 快左青青就听见对面的山上传来自己的回音:爸爸,妈妈。左青青有些高兴了, 赶紧又喊了一声,山上又传来了一阵回音。 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你们回来吧!左青青使出全身力气喊了起来。左青青 听见,自己的声音不断地在山谷里回荡,一声接着一声,一层连着一层,一直传 到看不见的地方。她看到,层层叠叠的山很快都变成了爸爸妈妈的脸。爸爸妈妈 说,青青乖。爸爸妈妈说,我们过年就回家看你。左青青的声音就小了下来,她 哭了 爸爸,妈妈!就在擦眼泪的时候,左青青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一阵喊声。她扭过来 不知什么时候村里的几个伙伴站在了自己身后。这些伙伴和左青青一样,好几年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___________ 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3)________________ ,唯君图之。(《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 勃《滕王阁序》) (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 。(荀子《劝学》)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王 羲之《兰亭集序》) 五、(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18 题。 做 客 游睿 左青青坐在山头一块大石头上,一阵风缓缓吹过来,柔柔地抚摸着她的头发她的 脸。 今天放学后,左青青并没有像往常一样上山砍柴。奶奶说了,今天左青青可以不 砍柴。早上起床后,奶奶给她煮了碗荷包蛋,然后绽开核桃壳一样的脸笑着对左 青青说,青青啊,今天你就满十岁了。奶奶站起身,一只手扶着腰,另一只手擦 拭了一下眼角说,一晃啊,就十年。 十岁的左青青是奶奶一手带大 的。左青青甚至怀疑自己是个孤儿 。左青青生下 来不久,爸爸和妈妈就外出打工。除了不断寄回家的汇款单外,几年来左青青只 和妈妈通过几次电话。妈妈的声音很圆润,但每次通话都很短暂,妈妈总会在电 话那头哭,爸爸总会抢过电话,说青青乖,打长途贵,过年的时候我和妈妈回家 看你。说完,就挂了电话。但是过了一年又一年,爸爸妈妈谁也没有回来。 说不出为什么,今天左青青特别想爸爸妈妈。整整一天她的脑子里全是照片上爸 爸妈妈的笑容。左青青想,要是爸爸妈妈回来陪我过生日多好啊。可是爸爸妈妈 为什么都不回来呢? 此刻,左青青坐在山头上,眼前是一座又一座的山,层层叠叠,高低起伏。奶奶 说过,山的尽头,就是爸爸妈妈打工的地方。如果自己现在用力喊,爸爸妈妈会 不会听见呢?左青青站了起来,把手罩在嘴前,试着喊了一声,爸爸,妈妈!很 快左青青就听见对面的山上传来自己的回音:爸爸,妈妈。左青青有些高兴了, 赶紧又喊了一声,山上又传来了一阵回音。 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你们回来吧!左青青使出全身力气喊了起来。左青青 听见,自己的声音不断地在山谷里回荡,一声接着一声,一层连着一层,一直传 到看不见的地方。她看到,层层叠叠的山很快都变成了爸爸妈妈的脸。爸爸妈妈 说,青青乖。爸爸妈妈说,我们过年就回家看你。左青青的声音就小了下来,她 哭了。 爸爸,妈妈!就在擦眼泪的时候,左青青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一阵喊声。她扭过来, 不知什么时候村里的几个伙伴站在了自己身后。这些伙伴和左青青一样,好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