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志卷一魏书一武帝纪第一 关羽连和。南阳功曹宗子卿往说音曰:“足下顺民心,举大事,远近莫不望风:然执郡将,逆而 无益,何不遣之。吾与子共戳力,比曹公军来,关羽兵亦至矣。”音从之,即释遣太守。子卿因 夜逾城亡出,遂与太守收馀民围音,会曹仁军至,共灭之 夏侯渊与刘备战於阳平,为备所杀。三月,王自长安出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遂至阳平。备因险 拒守。 【裴注】九州春秋曰: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杨脩便自严装,人惊 脩:“何以知之?”脩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夏五月,引军还长安 秋七月,以夫人卞氏为王后。遣于禁助曹仁击关羽。八月,汉水溢,灌禁军,军没,羽获禁,遂围 仁。使徐晃救之 九月,相国锺繇坐西曹掾魏讽反免。 【裴注】世语曰:讽字子京,沛人,有惑众才,倾动鄴都,锺繇由是辟焉。大军未反,讽潜结 徒党,又与长乐卫尉陈祎谋袭鄴。未及期,祎惧,告之太子,诛讽,坐死者数十人。王昶家诫 曰“济阴魏讽”,而此云沛人,未详 冬十月,军还洛阳 【裴注】曹瞒传曰:王更脩治北部尉廨,令过于旧 孙权遣使上书,以讨关羽自效。王自洛阳南征羽,未至,晃攻羽,破之,羽走,仁围解。王军摩陂 【裴注】魏略曰:孙权上书称臣,称说天命。王以权书示外曰:“是兒欲踞吾著炉火上邪!”侍 中陈群、尚书桓阶奏曰:“汉自安帝已来,政去公室,国统数绝,至於今者,唯有名号,尺土 民,皆非汉有,期运久已尽,历数久已终,非適今日也。是以桓、灵之间,诸明图纬者,皆言 汉行气尽,黄家当兴’。殿下应期,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汉,群生注望,遐迩怨叹 是故孙权在远称臣,此天人之应,异气齐声。臣愚以为虞、夏不以谦辞,殷、周不吝诛放,畏 天知命,无所与让也。”魏氏春秋曰:夏侯惇谓王曰:“天下咸知汉祚已尽,异代方起。自古已 来,能除民害为百姓所归者,即民主也。今殿下即戎三十馀年,功德著於黎庶,为天下所依归 应天顺民,复何疑哉!”王曰:“施于有政,是亦为政’。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曹瞒传 及世语并云桓阶劝王正位,夏侯惇以为宜先灭蜀,蜀亡则吴服,二方既定,然后遵舜、禹之轨 王从之。及至王薨,惇追恨前言,发病卒。孙盛评曰:夏侯惇耻为汉官,求受魏印,桓阶方惇 有义直之节:考其传记,世语为妄矣 二十五年春正月,至洛阳。权击斩羽,传其首 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 【裴注】世语曰:太祖自汉中至洛阳,起建始殿,伐濯龙祠而树血出。曹瞒传曰:王使工苏越 徙美梨,掘之,根伤尽出血。越白状,王躬自视而恶之,以为不祥,还遂寝疾 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 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 【裴注】魏书曰:太祖自统御海内,芟夷群丑,其行军用师,大较依孙、吴之法,而因事设奇, 谲敌制胜,变化如神。自作兵书十万馀言,诸将征伐,皆以新书从事。临事又手为节度,从令 者克捷,违教者负败。与虏对陈,意思安间,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故每战 必克,军无幸胜。知人善察,难眩以伪,拔于禁、乐进於行陈之间,取张辽、徐晃於亡虏之内 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其馀拔出细微,登为牧守者,不可胜数。是以创造大业,文武并施 御军三十馀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 乐章。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于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及造作宫室,缮治器 械,无不为之法则,皆尽其意。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帷帐屏 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温,无有缘饰。攻城拔邑,得美丽之物,则悉以赐有功,勋劳宜赏,不 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四方献御,与群下共之。常以送终之制,袭称之数,繁而无益 第21页
三国志卷一 魏书一 武帝纪第一 第 21 页 关羽连和。南阳功曹宗子卿往说音曰:“足下顺民心,举大事,远近莫不望风;然执郡将,逆而 无益,何不遣之。吾与子共戳力,比曹公军来,关羽兵亦至矣。”音从之,即释遣太守。子卿因 夜逾城亡出,遂与太守收馀民围音,会曹仁军至,共灭之。 夏侯渊与刘备战於阳平,为备所杀。三月,王自长安出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遂至阳平。备因险 拒守。 【裴注】九州春秋曰: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杨脩便自严装,人惊问 脩:“何以知之?”脩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夏五月,引军还长安。 秋七月,以夫人卞氏为王后。遣于禁助曹仁击关羽。八月,汉水溢,灌禁军,军没,羽获禁,遂围 仁。使徐晃救之。 九月,相国锺繇坐西曹掾魏讽反免。 【裴注】世语曰:讽字子京,沛人,有惑众才,倾动鄴都,锺繇由是辟焉。大军未反,讽潜结 徒党,又与长乐卫尉陈祎谋袭鄴。未及期,祎惧,告之太子,诛讽,坐死者数十人。王昶家诫 曰“济阴魏讽”,而此云沛人,未详。 冬十月,军还洛阳。 【裴注】曹瞒传曰:王更脩治北部尉廨,令过于旧。 孙权遣使上书,以讨关羽自效。王自洛阳南征羽,未至,晃攻羽,破之,羽走,仁围解。王军摩陂。 【裴注】魏略曰:孙权上书称臣,称说天命。王以权书示外曰:“是兒欲踞吾著炉火上邪!”侍 中陈群、尚书桓阶奏曰:“汉自安帝已来,政去公室,国统数绝,至於今者,唯有名号,尺土一 民,皆非汉有,期运久已尽,历数久已终,非適今日也。是以桓、灵之间,诸明图纬者,皆言 ‘汉行气尽,黄家当兴’。殿下应期,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汉,群生注望,,遐迩怨叹, 是故孙权在远称臣,此天人之应,异气齐声。臣愚以为虞、夏不以谦辞,殷、周不吝诛放,畏 天知命,无所与让也。”魏氏春秋曰:夏侯惇谓王曰:“天下咸知汉祚已尽,异代方起。自古已 来,能除民害为百姓所归者,即民主也。今殿下即戎三十馀年,功德著於黎庶,为天下所依归, 应天顺民,复何疑哉!”王曰:“‘施于有政,是亦为政’。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曹瞒传 及世语并云桓阶劝王正位,夏侯惇以为宜先灭蜀,蜀亡则吴服,二方既定,然后遵舜、禹之轨, 王从之。及至王薨,惇追恨前言,发病卒。孙盛评曰:夏侯惇耻为汉官,求受魏印,桓阶方惇, 有义直之节;考其传记,世语为妄矣。 二十五年春正月,至洛阳。权击斩羽,传其首。 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 【裴注】世语曰:太祖自汉中至洛阳,起建始殿,伐濯龙祠而树血出。曹瞒传曰:王使工苏越 徙美梨,掘之,根伤尽出血。越白状,王躬自视而恶之,以为不祥,还遂寝疾。 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 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 【裴注】魏书曰:太祖自统御海内,芟夷群丑,其行军用师,大较依孙、吴之法,而因事设奇, 谲敌制胜,变化如神。自作兵书十万馀言,诸将征伐,皆以新书从事。临事又手为节度,从令 者克捷,违教者负败。与虏对陈,意思安间,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故每战 必克,军无幸胜。知人善察,难眩以伪,拔于禁、乐进於行陈之间,取张辽、徐晃於亡虏之内, 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其馀拔出细微,登为牧守者,不可胜数。是以创造大业,文武并施, 御军三十馀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 乐章。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于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及造作宫室,缮治器 械,无不为之法则,皆尽其意。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帷帐屏 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温,无有缘饰。攻城拔邑,得美丽之物,则悉以赐有功,勋劳宜赏,不 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四方献御,与群下共之。常以送终之制,袭称之数,繁而无益
三国志卷二魏书二文帝纪第 俗又过之,故预自制终亡衣服,四箧而已。傅子曰:太祖愍嫁取之奢僭,公女適人,皆以阜帐, 从婢不过十人。张华博物志曰:汉世,安平崔瑗、瑗子寔、弘农张芝、芝弟昶并善草书,而太 祖亚之。桓谭、蔡邕善音乐,冯翊山子道、王九真、郭凯等善围釭,太祖皆与埒能。又好养性 法,亦解方药,招引方术之士,庐江左慈、谯郡华佗、甘陵甘始、阳城郤俭无不毕至,又习啖 野葛至一尺,亦得少多饮鸩酒。傅子曰:汉末王公,多委王服,以幅巾为雅,是以袁绍、(崔豹) 崔钧〕之徒,虽为将帅,皆著缣巾。魏太祖以天下凶荒,资财乏匮,拟古皮弁,裁缣帛以为 蛤,合于简易随时之义,以色别其贵贱,于今施行,可谓军容,非国容也。曹瞒传曰:太祖为 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被服轻绡,身自佩小鞶囊,以盛手巾细物 时或冠蛤帽以见宾客。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 膳皆沾汙巾帻,其轻易如此。然持法峻刻,诸将有计画胜岀己者,随以法诛之,及故人旧怨 亦皆无馀。其所刑杀,辄对之垂涕嗟痛之,终无所活。初,袁忠为沛相,尝欲以法治太祖,沛 国桓邵亦轻之,及在兗州,陈留边让言议颇侵太祖,太祖杀让,族其家,忠、邵俱避难交州, 太祖遣使就太守士燮尽族之。桓邵得出首,拜谢於庭中,太祖谓曰:“跪可解死邪!”遂杀之 常出军,行经麦中,令“士卒无败麦,犯者死”。骑士皆下马,付麦以相持,於是太祖马腾入麦 中,敕主簿议罪:主簿对以春秋之义,罚不加於尊。太祖曰:“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然孤 为军帅,不可自杀,请自刑。”因援剑割发以置地。又有幸姬常从昼寝,枕之卧,告之曰:“须 臾觉我。”姬见太祖卧安,未即寤,及自觉,棒杀之。常讨贼,廪谷不足,私谓主者曰:“如何?” 主者曰:“可以小斛以足之。”太祖曰:“善。”后军中言太祖欺众,太祖谓主者曰:“特当借君死 以厌众,不然事不解。”乃斩之,取首题徇曰:“行小斛,盗官谷,斩之军门。”其酷虐变诈,皆 此类也 评曰: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 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 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三国志卷二 魏书二文帝纪第二 文皇帝讳丕,字子桓,武帝太子也。中平四年冬,生于谯。 【裴注】魏书曰:帝生时,有云气青色而圜如车盖当其上,终日,望气者以为至贵之证,非人 臣之气。年八岁,能属文。有逸才,遂博贯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善骑射,好击剑。举茂才 不行。献帝起居注曰:建安十(五)年,为司徒赵温所辟。太祖表“温辟臣子弟,选举故不以 实”。使侍中守光禄勋郗虑持节奉策免温官 建安十六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 【裴注】魏略曰:太祖不时立太子,太子自疑。是时有高元吕者,善相人,乃呼问之,对曰: “其贵乃不可言。”问:“寿几何?”元吕曰:“其寿,至四十当有小苦,过是无忧也。”后无几 而立为王太子,至年四十而薨 太祖崩,嗣位为丞相、魏王。 【裴注】袁宏汉纪载汉帝诏曰:“魏太子丕:昔皇天授乃显考以翼我皇家,遂攘除群凶,拓定九 州,弘功茂绩,光於宇宙,朕用垂拱负扆二十有馀载。天不慭遗一老,永保余一人,早世潜神 哀悼伤切。丕奕世宣明,宜秉文武,绍熙前绪。今使使持节御史大夫华歆奉策诏授丕丞相印绶 魏王玺绂,领冀州牧。方今外有遗虏,遐夷未宾,旗鼓犹在边境,干戈不得韬刃,斯乃播扬洪 烈,立功垂名之秋也。岂得脩谅誾之礼,究曾、闵之志哉?其敬服朕命,抑弭忧怀,旁袛厥绪 时亮庶功,以称朕意。於戏,可不勉与!” 第22页
三国志卷二 魏书二 文帝纪第二 第 22 页 俗又过之,故预自制终亡衣服,四箧而已。傅子曰:太祖愍嫁取之奢僭,公女適人,皆以皁帐, 从婢不过十人。张华博物志曰:汉世,安平崔瑗、瑗子寔、弘农张芝、芝弟昶并善草书,而太 祖亚之。桓谭、蔡邕善音乐,冯翊山子道、王九真、郭凯等善围釭,太祖皆与埒能。又好养性 法,亦解方药,招引方术之士,庐江左慈、谯郡华佗、甘陵甘始、阳城郤俭无不毕至,又习啖 野葛至一尺,亦得少多饮鸩酒。傅子曰:汉末王公,多委王服,以幅巾为雅,是以袁绍、(崔豹) 〔崔钧〕之徒,虽为将帅,皆著缣巾。魏太祖以天下凶荒,资财乏匮,拟古皮弁,裁缣帛以为 帢,合于简易随时之义,以色别其贵贱,于今施行,可谓军容,非国容也。曹瞒传曰:太祖为 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被服轻绡,身自佩小鞶囊,以盛手巾细物, 时或冠帢帽以见宾客。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 膳皆沾汙巾帻,其轻易如此。然持法峻刻,诸将有计画胜出己者,随以法诛之,及故人旧怨, 亦皆无馀。其所刑杀,辄对之垂涕嗟痛之,终无所活。初,袁忠为沛相,尝欲以法治太祖,沛 国桓邵亦轻之,及在兗州,陈留边让言议颇侵太祖,太祖杀让,族其家,忠、邵俱避难交州, 太祖遣使就太守士燮尽族之。桓邵得出首,拜谢於庭中,太祖谓曰:“跪可解死邪!”遂杀之。 常出军,行经麦中,令“士卒无败麦,犯者死”。骑士皆下马,付麦以相持,於是太祖马腾入麦 中,敕主簿议罪;主簿对以春秋之义,罚不加於尊。太祖曰:“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然孤 为军帅,不可自杀,请自刑。”因援剑割发以置地。又有幸姬常从昼寝,枕之卧,告之曰:“须 臾觉我。”姬见太祖卧安,未即寤,及自觉,棒杀之。常讨贼,廪谷不足,私谓主者曰:“如何?” 主者曰:“可以小斛以足之。”太祖曰:“善。”后军中言太祖欺众,太祖谓主者曰:“特当借君死 以厌众,不然事不解。”乃斩之,取首题徇曰:“行小斛,盗官谷,斩之军门。”其酷虐变诈,皆 此类也。 评曰: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 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 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 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三国志卷二 魏书二 文帝纪第二 文皇帝讳丕,字子桓,武帝太子也。中平四年冬,生于谯。 【裴注】魏书曰:帝生时,有云气青色而圜如车盖当其上,终日,望气者以为至贵之证,非人 臣之气。年八岁,能属文。有逸才,遂博贯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善骑射,好击剑。举茂才, 不行。献帝起居注曰:建安十(五)年,为司徒赵温所辟。太祖表“温辟臣子弟,选举故不以 实”。使侍中守光禄勋郗虑持节奉策免温官。 建安十六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 【裴注】魏略曰:太祖不时立太子,太子自疑。是时有高元吕者,善相人,乃呼问之,对曰: “其贵乃不可言。”问:“寿几何?”元吕曰:“其寿,至四十当有小苦,过是无忧也。”后无几 而立为王太子,至年四十而薨。 太祖崩,嗣位为丞相、魏王。 【裴注】袁宏汉纪载汉帝诏曰:“魏太子丕:昔皇天授乃显考以翼我皇家,遂攘除群凶,拓定九 州,弘功茂绩,光於宇宙,朕用垂拱负扆二十有馀载。天不慭遗一老,永保余一人,早世潜神, 哀悼伤切。丕奕世宣明,宜秉文武,绍熙前绪。今使使持节御史大夫华歆奉策诏授丕丞相印绶、 魏王玺绂,领冀州牧。方今外有遗虏,遐夷未宾,旗鼓犹在边境,干戈不得韬刃,斯乃播扬洪 烈,立功垂名之秋也。岂得脩谅闇之礼,究曾、闵之志哉?其敬服朕命,抑弭忧怀,旁祗厥绪, 时亮庶功,以称朕意。於戏,可不勉与!
三国志卷二魏书二文帝纪第 尊王后曰王太后。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 元年二月 【裴注】魏书载庚戌令曰:“关津所以通商旅,池苑所以御灾荒,设禁重税,非所以便民:其除 池鑠之禁,轻关津之税,皆复什一。”辛亥,赐诸侯王将相已下将粟万斛,帛千匹,金银各有差 等。遣使者循行郡国,有违理掊克暴虐者,举其罪。 王戌,以大中大夫贾诩为太尉,御史大夫华歆为相国,大理王朗为御史大夫。置散骑常侍、侍郎各 四人,其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为金策著令,藏之石室 初,汉熹平五年,黄龙见谯,光禄大夫桥玄问太史令单飏:“此何祥也?”飏曰:“其国后当有王者 兴,不及五十年,亦当复见。天事恆象,此其应也。”内黄殷登默而记之。至四十五年,登尚在。 月,黄龙见谯,登闻之曰:“单飏之言,其验兹乎!” 【裴注】魏书曰:王召见登,谓之曰:“昔成风闻楚丘之繇而敬事季友,邓晨信少公之言而自纳 光武。登以笃老,服膺占术,记识天道,岂有是乎!”赐登谷三百斛,遣归家 已卯,以前将军夏侯惇为大将军。漩貊、扶馀单于、焉耆、于阗王皆各遣使奉献。 【裴注】魏书曰:丙戌,令史官奏修重、黎、羲、和之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以奉天时 臣松之案:魏书有是言而不闻其职也。丁亥令曰:“故尚书仆射毛玠、奉常王脩、凉茂、郎中令 袁涣、少府谢奂、万潜、中尉徐奕、国渊等,皆忠直在朝,履蹈仁义,并早即世,而子孙陵迟, 恻然愍之,其皆拜子男为郎中。” 夏四月丁巳,饶安县言白雉见。 【裴注】魏书曰:赐饶安田租,勃海郡百户牛酒,大醐三日:太常以太牢祠宗庙 庚午,大将军夏侯惇薨 【裴注】魏书曰:王素服幸鄴东城门发哀。孙盛曰:在礼,天子哭同姓於宗庙门之外。哭於城 门,失其所也 五月戊寅,天子命王追尊皇祖太尉曰太王,夫人丁氏曰太王后,封王子叡为武德侯。 【裴注】魏略曰:以侍中郑称为武德侯傅,令曰:“龙渊、太阿出昆吾之金,和氏之璧由井里之 田:砻之以砥砺,错之以他山,故能致连城之价,为命世之宝。学亦人之砥砺也。称笃学大儒, 勉以经学辅侯,宜旦夕入侍,曜明其志。” 是月,冯翊山贼郑甘、王照率众降,皆封列侯 【裴注】魏书曰:初,郑甘、王照及卢水胡率其属来降,王得降书以示朝曰:“前欲有令吾讨鲜 卑者,吾不从而降:又有欲使吾及今秋讨卢水胡者,吾不听,今又降。昔魏武侯一谋而当,有 自得之色,见讥李悝。吾今说此,非自是也,徒以为坐而降之,其功大於动兵革也。” 酒泉黄华、张掖张进等各执太守以叛。金城太守苏则讨进,斩之。华降。 【裴注】华后为兗州刺史,见王凌传 六月辛亥,治兵于东郊, 【裴注】魏书曰:公卿相仪,王御华盖,视金鼓之节。 庚午,遂南征 【裴注】魏略曰:王将出征,度支中郎将新平霍性上疏谏曰:“臣闻文王与纣之事,是时天下括 囊无咎,凡百君子,莫肯用讯。今大王体则乾坤,广开四聪,使贤愚各建所规。伏惟先王功无 与比,而今能言之类,不称为德。故圣人曰‘得百姓之欢心’。兵书曰‘战,危事也’是以六国 力战,强秦承弊,豳王不争,周道用兴。愚谓大王且当委重本朝而守其雌,抗威虎卧,功业可 成。而今创基,便复起兵,兵者凶器,必有凶扰,扰则思乱,乱出不意。臣谓此危,危于累卵 昔夏启隐神三年,易有‘不远而复’,论有‘不惮改’。诚原大王揆古察今,深谋远虑,与三事 大夫算其长短。臣沐浴先王之遇,又初改政,复受重任,虽知言触龙鳞,阿谀近福,窃感所诵 危而不持。”奏通,帝怒,遣刺奷就考,竟杀之。既而悔之,追原不及。 秋七月庚辰,令曰:“轩辕有明台之议,放勋有衢室之问,皆所以广询於下也 第23页
三国志卷二 魏书二 文帝纪第二 第 23 页 尊王后曰王太后。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 元年二月 【裴注】魏书载庚戌令曰:“关津所以通商旅,池苑所以御灾荒,设禁重税,非所以便民;其除 池籞之禁,轻关津之税,皆复什一。”辛亥,赐诸侯王将相已下将粟万斛,帛千匹,金银各有差 等。遣使者循行郡国,有违理掊克暴虐者,举其罪。 王戌,以大中大夫贾诩为太尉,御史大夫华歆为相国,大理王朗为御史大夫。置散骑常侍、侍郎各 四人,其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为金策著令,藏之石室。 初,汉熹平五年,黄龙见谯,光禄大夫桥玄问太史令单飏:“此何祥也?”飏曰:“其国后当有王者 兴,不及五十年,亦当复见。天事恆象,此其应也。”内黄殷登默而记之。至四十五年,登尚在。三 月,黄龙见谯,登闻之曰:“单飏之言,其验兹乎!” 【裴注】魏书曰:王召见登,谓之曰:“昔成风闻楚丘之繇而敬事季友,邓晨信少公之言而自纳 光武。登以笃老,服膺占术,记识天道,岂有是乎!”赐登谷三百斛,遣归家。 已卯,以前将军夏侯惇为大将军。濊貊、扶馀单于、焉耆、于阗王皆各遣使奉献。 【裴注】魏书曰:丙戌,令史官奏修重、黎、羲、和之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以奉天时。 臣松之案:魏书有是言而不闻其职也。丁亥令曰:“故尚书仆射毛玠、奉常王脩、凉茂、郎中令 袁涣、少府谢奂、万潜、中尉徐奕、国渊等,皆忠直在朝,履蹈仁义,并早即世,而子孙陵迟, 恻然愍之,其皆拜子男为郎中。” 夏四月丁巳,饶安县言白雉见。 【裴注】魏书曰:赐饶安田租,勃海郡百户牛酒,大酺三日;太常以太牢祠宗庙。 庚午,大将军夏侯惇薨。 【裴注】魏书曰:王素服幸鄴东城门发哀。孙盛曰:在礼,天子哭同姓於宗庙门之外。哭於城 门,失其所也。 五月戊寅,天子命王追尊皇祖太尉曰太王,夫人丁氏曰太王后,封王子叡为武德侯。 【裴注】魏略曰:以侍中郑称为武德侯傅,令曰:“龙渊、太阿出昆吾之金,和氏之璧由井里之 田;砻之以砥砺,错之以他山,故能致连城之价,为命世之宝。学亦人之砥砺也。称笃学大儒, 勉以经学辅侯,宜旦夕入侍,曜明其志。” 是月,冯翊山贼郑甘、王照率众降,皆封列侯。 【裴注】魏书曰:初,郑甘、王照及卢水胡率其属来降,王得降书以示朝曰:“前欲有令吾讨鲜 卑者,吾不从而降;又有欲使吾及今秋讨卢水胡者,吾不听,今又降。昔魏武侯一谋而当,有 自得之色,见讥李悝。吾今说此,非自是也,徒以为坐而降之,其功大於动兵革也。” 酒泉黄华、张掖张进等各执太守以叛。金城太守苏则讨进,斩之。华降。 【裴注】华后为兗州刺史,见王凌传。 六月辛亥,治兵于东郊, 【裴注】魏书曰:公卿相仪,王御华盖,视金鼓之节。 庚午,遂南征。 【裴注】魏略曰:王将出征,度支中郎将新平霍性上疏谏曰:“臣闻文王与纣之事,是时天下括 囊无咎,凡百君子,莫肯用讯。今大王体则乾坤,广开四聪,使贤愚各建所规。伏惟先王功无 与比,而今能言之类,不称为德。故圣人曰‘得百姓之欢心’。兵书曰‘战,危事也’是以六国 力战,强秦承弊,豳王不争,周道用兴。愚谓大王且当委重本朝而守其雌,抗威虎卧,功业可 成。而今创基,便复起兵,兵者凶器,必有凶扰,扰则思乱,乱出不意。臣谓此危,危于累卵。 昔夏启隐神三年,易有‘不远而复’,论有‘不惮改’。诚原大王揆古察今,深谋远虑,与三事 大夫算其长短。臣沐浴先王之遇,又初改政,复受重任,虽知言触龙鳞,阿谀近福,窃感所诵, 危而不持。”奏通,帝怒,遣刺奸就考,竟杀之。既而悔之,追原不及。 秋七月庚辰,令曰:“轩辕有明台之议,放勋有衢室之问,皆所以广询於下也
三国志卷二魏书二文帝纪第 【裴注】管子曰:黄帝立明台之议者,上观於兵也:尧有衢室之问者,下听於民也:舜有告善 之旌,而主不蔽也:禹立建鼓於朝,而备诉讼也:汤有总街之廷,以观民非也:武王有灵台之 囿,而贤者进也:此古圣帝明王所以有而勿失,得而勿忘也 百官有司,其务以职尽规谏,将率陈军法,朝士明制度,牧守申政事,缙绅考六艺,吾将兼览焉 孙权遣使奉献。蜀将孟达率众降。武都氐王杨仆率种人内附,居汉阳郡。 【裴注】魏略载王自手笔令曰:“(吾)前遣使宣国威灵,而达即来。吾惟春秋褒仪父,即封拜 达,使还领新城太守。近复有扶老携幼首向王化者。吾闻夙沙之民自缚其君以归神农,豳国之 众襁负其子而入丰、镐,斯岂驱略迫胁之所致哉?乃风化动其情而仁义感其衷,欢心内发使之 然也。以此而推,西南将万里无外,权、备将与谁守死乎?” 甲午,军次於谯,大飨六军及谯父老百姓於邑东 【裴注】魏书曰:设伎乐百戏,令曰:“先王皆乐其所生,礼不忘其本。谯,霸王之邦,真人本 出,其复谯租税二年。”三老吏民上寿,日夕而罢。丙申,亲祠谯陵。孙盛曰:昔者先王之以孝 治天下也,内节天性,外施四海,存尽其敬,亡极其哀,思慕谅閤,寄政冢宰,故曰“三年之 丧,自天子达於庶人”;夫然,故在三之义惇,臣子之恩笃,雍熙之化隆,经国之道固,圣人之 所以通天地,厚人伦,显至教,敦风俗,斯万世不易之典,百王服膺之制也。是故丧礼素冠 郐人著庶见之讥,宰予降期,仲尼发不仁之叹,子颓忘戚,君子以为乐祸,鲁侯易服,春秋知 其不终,岂不以坠至痛之诚心,丧哀乐之大节者哉?故虽三季之末,七雄之弊,犹未有废继斩 於旬朔之间,释麻杖於反哭之日者也。逮於汉文,变易古制,人道之纪,一旦而废,继素夺於 至尊,四海散其遏密,义感阙於群后,大化坠於君亲;虽心存贬约,虑在经纶,至於树德垂声, 崇化变俗,固以道薄於当年,风颓於百代矣。且武王载主而牧野不陈,晋襄墨缳而三帅为俘 应务济功,服其焉害?魏王既追汉制,替其大礼,处莫重之哀而设飨宴之乐,居贻厥之始而坠 王化之基,及至受禅,显纳二女,忘其至恤以诬先圣之典,天心丧矣,将何以终!是以知王龄 之不遐,卜世之期促也 八月,石邑县言凤皇集 冬十(一)月癸卯,令曰:“诸将征伐,士卒死亡者或未收敛,吾甚哀之;其告郡国给構椟殡敛, 【裴注】構音卫 送致其家,官为设祭。” 【裴注】汉书高祖八月令曰:“士卒从军死,为榫。”应劭曰:“構,小棺也,今谓之椟。”应璩 百一诗曰:“構车在道路,征夫不得休。”陆机大墓赋曰:“观细木而闷迟,睹洪椟而念構。” 丙午,行至曲蠡 汉帝以众望在魏,乃召群公卿士 【裴注】袁宏汉纪载汉帝诏曰:“朕在位三十有二载,遭天下荡覆,幸赖祖宗之灵,危而复存。 然仰瞻天文,俯察民心,炎精之数既终,行运在乎曹氏。是以前王既树神武之绩,今王又光曜 明德以应其期,是历数昭明,信可知矣。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唐尧不私於厥 子,而名播於无穷。朕羡而慕焉,今其追踵尧典,禅位于魏王。” 告祠高庙。使兼御史大夫张音持节奉玺绶禅位,册曰:“咨尔魏王:昔者帝尧禅位於虞舜,舜亦以命 禹,天命不于常,惟归有德。汉道陵迟,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乱兹昏,群凶肆逆,宇内颠覆。 赖武王神武,拯兹难於四方,惟清区夏,以保绥我宗庙,岂予一人获乂,俾九服实受其赐。今王钦 承前绪,光于乃德,恢文武之大业,昭尔考之弘烈。皇灵降瑞,人神告徴,诞惟亮采,师锡朕命, 佥曰尔度克协于虞舜,用率我唐典,敬逊尔位。於戏!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天禄永终;君 其祗顺大礼,飨兹万国,以肃承天命。” 【裴注】献帝传载禅代众事曰:左中郎将李伏表魏王曰:“昔先王初建魏国,在境外者闻之未审 皆以为拜王。武都李庶、姜合羁旅汉中,谓臣曰:‘必为魏公,未便王也。定天下者,魏公子桓, 第24页
三国志卷二 魏书二 文帝纪第二 第 24 页 【裴注】管子曰:黄帝立明台之议者,上观於兵也;尧有衢室之问者,下听於民也;舜有告善 之旌,而主不蔽也;禹立建鼓於朝,而备诉讼也;汤有总街之廷,以观民非也;武王有灵台之 囿,而贤者进也:此古圣帝明王所以有而勿失,得而勿忘也。 百官有司,其务以职尽规谏,将率陈军法,朝士明制度,牧守申政事,缙绅考六艺,吾将兼览焉。 “ 孙权遣使奉献。蜀将孟达率众降。武都氐王杨仆率种人内附,居汉阳郡。 【裴注】魏略载王自手笔令曰:“(吾)前遣使宣国威灵,而达即来。吾惟春秋褒仪父,即封拜 达,使还领新城太守。近复有扶老携幼首向王化者。吾闻夙沙之民自缚其君以归神农,豳国之 众襁负其子而入丰、镐,斯岂驱略迫胁之所致哉?乃风化动其情而仁义感其衷,欢心内发使之 然也。以此而推,西南将万里无外,权、备将与谁守死乎?” 甲午,军次於谯,大飨六军及谯父老百姓於邑东。 【裴注】魏书曰:设伎乐百戏,令曰:“先王皆乐其所生,礼不忘其本。谯,霸王之邦,真人本 出,其复谯租税二年。”三老吏民上寿,日夕而罢。丙申,亲祠谯陵。孙盛曰:昔者先王之以孝 治天下也,内节天性,外施四海,存尽其敬,亡极其哀,思慕谅闇,寄政冢宰,故曰“三年之 丧,自天子达於庶人”;夫然,故在三之义惇,臣子之恩笃,雍熙之化隆,经国之道固,圣人之 所以通天地,厚人伦,显至教,敦风俗,斯万世不易之典,百王服膺之制也。是故丧礼素冠, 郐人著庶见之讥,宰予降期,仲尼发不仁之叹,子颓忘戚,君子以为乐祸,鲁侯易服,春秋知 其不终,岂不以坠至痛之诚心,丧哀乐之大节者哉?故虽三季之末,七雄之弊,犹未有废缞斩 於旬朔之间,释麻杖於反哭之日者也。逮於汉文,变易古制,人道之纪,一旦而废,缞素夺於 至尊,四海散其遏密,义感阙於群后,大化坠於君亲;虽心存贬约,虑在经纶,至於树德垂声, 崇化变俗,固以道薄於当年,风颓於百代矣。且武王载主而牧野不陈,晋襄墨缞而三帅为俘, 应务济功,服其焉害?魏王既追汉制,替其大礼,处莫重之哀而设飨宴之乐,居贻厥之始而坠 王化之基,及至受禅,显纳二女,忘其至恤以诬先圣之典,天心丧矣,将何以终!是以知王龄 之不遐,卜世之期促也。 八月,石邑县言凤皇集。 冬十(一)月癸卯,令曰:“诸将征伐,士卒死亡者或未收敛,吾甚哀之;其告郡国给槥椟殡敛, 【裴注】槥音卫。 送致其家,官为设祭。” 【裴注】汉书高祖八月令曰:“士卒从军死,为槥。”应劭曰:“槥,小棺也,今谓之椟。”应璩 百一诗曰:“槥车在道路,征夫不得休。”陆机大墓赋曰:“观细木而闷迟,睹洪椟而念槥。” 丙午,行至曲蠡。 汉帝以众望在魏,乃召群公卿士, 【裴注】袁宏汉纪载汉帝诏曰:“朕在位三十有二载,遭天下荡覆,幸赖祖宗之灵,危而复存。 然仰瞻天文,俯察民心,炎精之数既终,行运在乎曹氏。是以前王既树神武之绩,今王又光曜 明德以应其期,是历数昭明,信可知矣。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唐尧不私於厥 子,而名播於无穷。朕羡而慕焉,今其追踵尧典,禅位于魏王。” 告祠高庙。使兼御史大夫张音持节奉玺绶禅位,册曰:“咨尔魏王:昔者帝尧禅位於虞舜,舜亦以命 禹,天命不于常,惟归有德。汉道陵迟,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乱兹昏,群凶肆逆,宇内颠覆。 赖武王神武,拯兹难於四方,惟清区夏,以保绥我宗庙,岂予一人获乂,俾九服实受其赐。今王钦 承前绪,光于乃德,恢文武之大业,昭尔考之弘烈。皇灵降瑞,人神告徵,诞惟亮采,师锡朕命, 佥曰尔度克协于虞舜,用率我唐典,敬逊尔位。於戏!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天禄永终;君 其祗顺大礼,飨兹万国,以肃承天命。” 【裴注】献帝传载禅代众事曰:左中郎将李伏表魏王曰:“昔先王初建魏国,在境外者闻之未审, 皆以为拜王。武都李庶、姜合羁旅汉中,谓臣曰:‘必为魏公,未便王也。定天下者,魏公子桓
三国志卷二魏书二文帝纪第 神之所命,当合符谶,以应天人之位。’臣以合辞语镇南将军张鲁,鲁亦问合知书所出?合曰: 孔子玉版也。天子历数,虽百世可知。’是后月馀,有亡人来,写得册文,卒如合辞。合长于 内学,关右知名。鲁虽有怀国之心,沈溺异道变化,不果寤合之言。后密与臣议策质,国人不 协,或欲西通,鲁即怒曰:‘宁为魏公奴,不为刘备上客也。’言发恻痛,诚有由然。合先迎王 师,往岁病亡於鄴。自臣在朝,每为所亲宣说此意,时未有宜,弗敢显言。殿下即位初年,祯 祥众瑞,日月而至,有命自天,昭然著见。然圣德洞达,符表豫明,实乾坤挺庆,万国作孚。 臣每庆贺,欲言合验:事君尽礼,人以为谄。况臣名行秽贱,入朝日浅,言为罪尤,自抑而已 今洪泽被四表,灵恩格天地,海内翕习,殊方归服,兆应并集,以扬休命,始终允臧。臣不胜 喜舞,谨具表通。”王令曰:“以示外。薄德之人,何能致此,未敢当也:斯诚先王至德通於神 明,固非人力也。” 魏王侍中刘廙、辛毗、刘晔、尚书令桓阶、尚书陈矫、陈群、给事黄门侍郎王毖、董遇等言:“臣伏 读左中郎将李伏上事,考图纬之言,以效神明之应,稽之古代,未有不然者也。故尧称历数在躬, 璇玑以明天道:周武未战而赤乌衔书;汉祖未兆而神母告符;孝宣仄微,字成木叶:光武布衣,名 已勒谶。是天之所命以著圣哲,非有言语之声,芬芳之臭,可得而知也,徒县象以示人,微物以效 意耳。自汉德之衰,渐染数世,桓、灵之末,皇极不建,暨於大乱,二十馀年。天之不泯,诞生明 圣,以济其难,是以符谶先著,以彰至德。殿下践阼未期,而灵象变於上,群瑞应於下,四方不羁 之民,归心向义,唯惧在后,虽典籍所传,未若今之盛也。臣妾远近,莫不凫藻。”王令曰:“犁牛 之駮似虎,莠之幼似禾,事有似是而非者,今日是已。睹斯言事,良重吾不德。”於是尚书仆射宣告 官寮,咸使闻知 辛亥,太史丞许芝条魏代汉见谶纬于魏王曰:“易传曰:‘圣人受命而王,黄龙以戊己日见。’七月四 日戊寅,黄龙见,此帝王受命之符瑞最著明者也。又曰:‘初六,履霜,阴始凝也。’又有积虫大穴 天子之宫,厥咎然,今蝗虫见,应之也。又曰:‘圣人以德亲比天下,仁恩洽普,厥应麒麟以戊己日 至,厥应圣人受命。’又曰:‘圣人清净行中正,贤人福至民从命,厥应麒麟来。’春秋汉含孳曰:‘汉 以魏,魏以徵。春秋玉版谶曰:‘代赤者魏公子。’春秋佐助期曰:‘汉以许昌失天下。’故白马令李 云上事曰:‘许昌气见于当涂高,当涂高者当昌於许。’当涂高者,魏也;象魏者,两观阙是也:当 道而高大者魏。魏当代汉。今魏基昌于许,汉徵绝于许,乃今效见,如李云之言,许昌相应也。佐 助期又曰:‘汉以蒙孙亡。’说者以蒙孙汉二十四帝,童蒙愚昏,以弱亡。或以杂文为蒙其孙当失天 下,以为汉帝非正嗣,少时为董侯,名不正,蒙乱之荒惑,其子孙以弱亡。孝经中黄谶曰:‘日载东, 绝火光。不横一,圣聪明。四百之外,易姓而王。天下归功,致太平,居八甲:共礼乐,正万民, 嘉乐家和杂。’此魏王之姓讳,著见图谶。易运期谶曰:‘言居东,西有午,两日并光日居下。其为 主,反为辅。五八四十,黄气受,真人出。’言午,许字。两日,昌字。汉当以许亡,魏当以许昌。 今际会之期在许,是其大效也。易运期又曰:‘鬼在山,禾女连,王天下。’臣闻帝王者,五行之精: 易姓之符,代兴之会,以七百二十年为一轨。有德者过之,至于八百,无德者不及,至四百载。是 以周家八百六十七年,夏家四百数十年,汉行夏正,迄今四百二十六岁。又高祖受命,数虽起乙未, 然其兆徵始于获麟。获麟以来七百馀年,天之历数将以尽终。帝王之兴,不常一姓。太微中,黄帝 坐常明,而赤帝坐常不见,以为黄家兴而赤家衰,凶亡之渐。自是以来四十馀年,又荧惑失色不明 十有馀年。建安十年,彗星先除紫微,二十三年,复扫太微。新天子气见东南以来,二十三年,白 虹贯日,月蚀荧惑,比年己亥、壬子、丙午日蚀,皆水灭火之象也。殿下即位,初践阼,德配天地 行合神明,恩泽盈溢,广被四表,格于上下。是以黄龙数见,风皇仍翔,麒麟皆臻,白虎效仁,前 后献见于郊甸:甘露醴泉,奇兽神物,众瑞并出。斯皆帝王受命易姓之符也。昔黄帝受命,风后受 河图;舜、禹有天下,凤皇翔,洛出书;汤之王,白鸟为符;文王为西伯,赤鸟衔丹书;武王伐殷 白鱼升舟;高祖始起,白蛇为徴。巨迹瑞应,皆为圣人兴。观汉前后之大灾,今兹之符瑞,察图谶 之期运,揆河洛之所甄,未若今大魏之最美也。夫得岁星者,道始兴。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有 周之分野也。高祖入秦,五星聚东井,有汉之分野也。今兹岁星在大梁,有魏之分野也。而天之瑞 第25页
三国志卷二 魏书二 文帝纪第二 第 25 页 神之所命,当合符谶,以应天人之位。’臣以合辞语镇南将军张鲁,鲁亦问合知书所出?合曰: ‘孔子玉版也。天子历数,虽百世可知。’是后月馀,有亡人来,写得册文,卒如合辞。合长于 内学,关右知名。鲁虽有怀国之心,沈溺异道变化,不果寤合之言。后密与臣议策质,国人不 协,或欲西通,鲁即怒曰:‘宁为魏公奴,不为刘备上客也。’言发恻痛,诚有由然。合先迎王 师,往岁病亡於鄴。自臣在朝,每为所亲宣说此意,时未有宜,弗敢显言。殿下即位初年,祯 祥众瑞,日月而至,有命自天,昭然著见。然圣德洞达,符表豫明,实乾坤挺庆,万国作孚。 臣每庆贺,欲言合验;事君尽礼,人以为谄。况臣名行秽贱,入朝日浅,言为罪尤,自抑而已。 今洪泽被四表,灵恩格天地,海内翕习,殊方归服,兆应并集,以扬休命,始终允臧。臣不胜 喜舞,谨具表通。”王令曰:“以示外。薄德之人,何能致此,未敢当也;斯诚先王至德通於神 明,固非人力也。” 魏王侍中刘廙、辛毗、刘晔、尚书令桓阶、尚书陈矫、陈群、给事黄门侍郎王毖、董遇等言:“臣伏 读左中郎将李伏上事,考图纬之言,以效神明之应,稽之古代,未有不然者也。故尧称历数在躬, 璇玑以明天道;周武未战而赤乌衔书;汉祖未兆而神母告符;孝宣仄微,字成木叶;光武布衣,名 已勒谶。是天之所命以著圣哲,非有言语之声,芬芳之臭,可得而知也,徒县象以示人,微物以效 意耳。自汉德之衰,渐染数世,桓、灵之末,皇极不建,暨於大乱,二十馀年。天之不泯,诞生明 圣,以济其难,是以符谶先著,以彰至德。殿下践阼未期,而灵象变於上,群瑞应於下,四方不羁 之民,归心向义,唯惧在后,虽典籍所传,未若今之盛也。臣妾远近,莫不凫藻。”王令曰:“犁牛 之駮似虎,莠之幼似禾,事有似是而非者,今日是已。睹斯言事,良重吾不德。”於是尚书仆射宣告 官寮,咸使闻知。 辛亥,太史丞许芝条魏代汉见谶纬于魏王曰:“易传曰:‘圣人受命而王,黄龙以戊己日见。’七月四 日戊寅,黄龙见,此帝王受命之符瑞最著明者也。又曰:‘初六,履霜,阴始凝也。’又有积虫大穴 天子之宫,厥咎然,今蝗虫见,应之也。又曰:‘圣人以德亲比天下,仁恩洽普,厥应麒麟以戊己日 至,厥应圣人受命。’又曰:‘圣人清净行中正,贤人福至民从命,厥应麒麟来。’春秋汉含孳曰:‘汉 以魏,魏以徵。’春秋玉版谶曰:‘代赤者魏公子。’春秋佐助期曰:‘汉以许昌失天下。’故白马令李 云上事曰:‘许昌气见于当涂高,当涂高者当昌於许。’当涂高者,魏也;象魏者,两观阙是也;当 道而高大者魏。魏当代汉。今魏基昌于许,汉徵绝于许,乃今效见,如李云之言,许昌相应也。佐 助期又曰:‘汉以蒙孙亡。’说者以蒙孙汉二十四帝,童蒙愚昏,以弱亡。或以杂文为蒙其孙当失天 下,以为汉帝非正嗣,少时为董侯,名不正,蒙乱之荒惑,其子孙以弱亡。孝经中黄谶曰:‘日载东, 绝火光。不横一,圣聪明。四百之外,易姓而王。天下归功,致太平,居八甲;共礼乐,正万民, 嘉乐家和杂。’此魏王之姓讳,著见图谶。易运期谶曰:‘言居东,西有午,两日并光日居下。其为 主,反为辅。五八四十,黄气受,真人出。’言午,许字。两日,昌字。汉当以许亡,魏当以许昌。 今际会之期在许,是其大效也。易运期又曰:‘鬼在山,禾女连,王天下。’臣闻帝王者,五行之精; 易姓之符,代兴之会,以七百二十年为一轨。有德者过之,至于八百,无德者不及,至四百载。是 以周家八百六十七年,夏家四百数十年,汉行夏正,迄今四百二十六岁。又高祖受命,数虽起乙未, 然其兆徵始于获麟。获麟以来七百馀年,天之历数将以尽终。帝王之兴,不常一姓。太微中,黄帝 坐常明,而赤帝坐常不见,以为黄家兴而赤家衰,凶亡之渐。自是以来四十馀年,又荧惑失色不明 十有馀年。建安十年,彗星先除紫微,二十三年,复扫太微。新天子气见东南以来,二十三年,白 虹贯日,月蚀荧惑,比年己亥、壬子、丙午日蚀,皆水灭火之象也。殿下即位,初践阼,德配天地, 行合神明,恩泽盈溢,广被四表,格于上下。是以黄龙数见,凤皇仍翔,麒麟皆臻,白虎效仁,前 后献见于郊甸;甘露醴泉,奇兽神物,众瑞并出。斯皆帝王受命易姓之符也。昔黄帝受命,风后受 河图;舜、禹有天下,凤皇翔,洛出书;汤之王,白鸟为符;文王为西伯,赤鸟衔丹书;武王伐殷, 白鱼升舟;高祖始起,白蛇为徵。巨迹瑞应,皆为圣人兴。观汉前后之大灾,今兹之符瑞,察图谶 之期运,揆河洛之所甄,未若今大魏之最美也。夫得岁星者,道始兴。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有 周之分野也。高祖入秦,五星聚东井,有汉之分野也。今兹岁星在大梁,有魏之分野也。而天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