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唯有天上的明月。说为“汉月”,是一种怀旧的情绪,如王琦《李长吉歌诗 汇解》所言:“因革之间,万象为之一变,而月体始终不变,仍似旧时,故称‘汉 月’。因铜人亲眼看到过大汉王朝的繁荣昌盛的景象,亲身感受过汉武帝的爱抚 对于武帝、汉宫有着深厚的感情。如今要长别故地,远离故主,抚今追昔,不禁 潸然泪下。 第三部分为后四句,即“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 渭城已远波声小”,写铜人出长安城后的情景。长安城外的道路上长满了泽兰。 而肃杀的秋风,已把泽兰摧残得枯萎衰谢了。“兰”,古人称为幽兰,属幽静之 物。兰之所以“衰”,不仅是秋风的摧残,更是其愁苦的情怀所致。以“衰兰” 的愁衬托铜人的愁,这愁也正是诗人的愁,恰如其《开愁歌》中的句子:“秋风 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我生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凡是有情 之物都会衰老的,苍天之上,日出月没,似乎终古不变,但假若苍天有情的话, 定会与有情之物一样衰老。“天若有情天亦老”,此句设想奇绝,想落天外,极 为真切地烘托出了铜人(亦即诗人自己)艰难的处境和凄苦的情怀,感情炽烈执 著,意境深沉博大,实为千古名句。最后两句更进一步地抒写铜人恨离伤别的情 绪。尽管铜人不忍离去,却又不得不离去,时间的推移,故都也越来越远。诗人 从铜人的听觉落笔,用“波声小”反衬铜人渐渐远去的背影。这既是波声邈远, 也是前途漫漫。委婉而形象地写出了铜人“思悠悠,恨悠悠”的复杂心情,而这 正是诗人自己遭受打击,仕途无望,被迫离开长安时的复杂而痛苦的心境。 鉴赏要点 ①语中含情,寄寓深刻。如风射眸子,知其酸楚:眼中流泪,忠君情怀:听觉细 微,波声渐小等,情思绵绵。实际上寄寓了诗人自己仕途无望,离开长安时的痛 苦心声 ②拟人手法的运用。写金铜仙人,把它写得如人一样有情有义,难舍汉宫,难舍 故主,一片凄怆忠义柔肠 ③全诗摹写铜人神态,正面和侧面交互着墨,使诗意开阖宕荡,摇曳多姿。抒写 时始终围绕一“愁”字,于错杂中见整饬。如“魏官”二句从侧面写,“空将” 句则从正面写。诗人通过正面和侧面的描绘,成功地塑造出金铜仙人这样一个 兼有人性和神性的独一无二的艺术形象,新奇生动。 ④比喻奇特。“泪如铅水”,不仅是正面抒写铜人对故主深厚感情,而且比喻奇 妙非凡,绘声绘色。这是铜人“人性”的一面,涔涔的泪水,正是其对汉宫、故 主的无限依恋之情。同时,“铅水”一词,又与铜人“物性”的一面相吻合,构 想新奇独特。 、过陈琳墓温庭筠 基本解读 这首诗怀古伤今,通过写诗人在陈琳墓前的幽思,抒发诗人怀才不遇、落魄潦倒 的身世之悲。(主旨) 首联“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古坟”,叙写自己对陈琳的景仰之情,而今 日漂泊江湖路过陈琳的坟墓。“青史见遗文”,言陈琳文章的重要而宏大,于史 书中常见其有关军国大事的文章,暗含对陈琳的尊崇和仰慕。第二句正面点题, “今日飘蓬”,透出诗人的感慨和际遇密不可分。 颔联“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是全篇寄寓之意所在。“词客”, 指以文章名世的陈琳;“识”,这里是真正了解、相知的意思。这里所蕴含的感 情是复杂难言的:既有对自己才华的自负,也有与陈琳虽隔数代但异代同心、惺
人的唯有天上的明月。说为“汉月”,是一种怀旧的情绪,如王琦《李长吉歌诗 汇解》所言:“因革之间,万象为之一变,而月体始终不变,仍似旧时,故称‘汉 月’。因铜人亲眼看到过大汉王朝的繁荣昌盛的景象,亲身感受过汉武帝的爱抚, 对于武帝、汉宫有着深厚的感情。如今要长别故地,远离故主,抚今追昔,不禁 潸然泪下。 第三部分为后四句,即“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 渭城已远波声小”,写铜人出长安城后的情景。长安城外的道路上长满了泽兰。 而肃杀的秋风,已把泽兰摧残得枯萎衰谢了。“兰”,古人称为幽兰,属幽静之 物。兰之所以“衰”,不仅是秋风的摧残,更是其愁苦的情怀所致。以“衰兰” 的愁衬托铜人的愁,这愁也正是诗人的愁,恰如其《开愁歌》中的句子:“秋风 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我生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凡是有情 之物都会衰老的,苍天之上,日出月没,似乎终古不变,但假若苍天有情的话, 定会与有情之物一样衰老。“天若有情天亦老”,此句设想奇绝,想落天外,极 为真切地烘托出了铜人(亦即诗人自己)艰难的处境和凄苦的情怀,感情炽烈执 著,意境深沉博大,实为千古名句。最后两句更进一步地抒写铜人恨离伤别的情 绪。尽管铜人不忍离去,却又不得不离去,时间的推移,故都也越来越远。诗人 从铜人的听觉落笔,用“波声小”反衬铜人渐渐远去的背影。这既是波声邈远, 也是前途漫漫。委婉而形象地写出了铜人“思悠悠,恨悠悠”的复杂心情,而这 正是诗人自己遭受打击,仕途无望,被迫离开长安时的复杂而痛苦的心境。 鉴赏要点 ①语中含情,寄寓深刻。如风射眸子,知其酸楚;眼中流泪,忠君情怀;听觉细 微,波声渐小等,情思绵绵。实际上寄寓了诗人自己仕途无望,离开长安时的痛 苦心声。 ②拟人手法的运用。写金铜仙人,把它写得如人一样有情有义,难舍汉宫,难舍 故主,一片凄怆忠义柔肠。 ③全诗摹写铜人神态,正面和侧面交互着墨,使诗意开阖宕荡,摇曳多姿。抒写 时始终围绕一“愁”字,于错杂中见整饬。如“魏官”二句从侧面写,“空将” 二句则从正面写。诗人通过正面和侧面的描绘,成功地塑造出金铜仙人这样一个 兼有人性和神性的独一无二的艺术形象,新奇生动。 ④比喻奇特。“泪如铅水”,不仅是正面抒写铜人对故主深厚感情,而且比喻奇 妙非凡,绘声绘色。这是铜人“人性”的一面,涔涔的泪水,正是其对汉宫、故 主的无限依恋之情。同时,“铅水”一词,又与铜人“物性”的一面相吻合,构 想新奇独特。 三、过陈琳墓 温庭筠 基本解读 这首诗怀古伤今,通过写诗人在陈琳墓前的幽思,抒发诗人怀才不遇、落魄潦倒 的身世之悲。(主旨) 首联“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古坟”,叙写自己对陈琳的景仰之情,而今 日漂泊江湖路过陈琳的坟墓。“青史见遗文”,言陈琳文章的重要而宏大,于史 书中常见其有关军国大事的文章,暗含对陈琳的尊崇和仰慕。第二句正面点题, “今日飘蓬”,透出诗人的感慨和际遇密不可分。 颔联“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是全篇寄寓之意所在。“词客”, 指以文章名世的陈琳;“识”,这里是真正了解、相知的意思。这里所蕴含的感 情是复杂难言的:既有对自己才华的自负,也有与陈琳虽隔数代但异代同心、惺
惺相惜之意。纪昀说:“‘词客’指陈,‘霸才’自谓,此一联有异代同心之感 实则彼此互文。‘应’字极兀傲,‘始’字极沉痛,通首以此二语为骨,纯是自 感,非吊陈琳也。”(《瀛奎律髓汇评》)这里是说诗人怀才不遇且知音难觅,只 能向早已作声的前贤倾诉,这是多么寂寞悲凉的心境。“霸才”,犹言盖世超群 的才华,应是诗人自指。陈琳遇到了曹操那样礼贤下士、豁达大度的主帅,应是 “霸才有主”,而诗人恰好相反,接下来着一“怜”字,意为欣羡之意,正是水 到渠成,二人处境多么之不同,其中有对比,有感慨,暗含自己生不逢时的不幸, 颈联“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即景抒情。前句是墓前之景,下句 是墓前的遥思。年深日久,陈琳墓前的石麟已深埋在萋萋的荒草之中。诗人对前 贤的追思缅怀,正寓含着对当代才人难遇的惋惜、对小人横行之痛恨、对统治者 任凭陈琳这样一代才子之墓荒芜的不满。由陈琳得遇曹操而联想到远在邺都的铜 雀台,猜想当年是何等显赫的铜雀台如今也一定是独对黯淡的暮云了。这既是对 曹操这位识才爱才惜才的明主的追思,也是对那个重才时代的向往。而“铜雀荒 凉”正象征着一个重才时代的永远消逝,诗人对身处弃才毁才时代之憎恶也就尽 在不言中了。 尾联,“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抒发诗人无限惆怅之情。文章无 用,怀才不遇,诗人欲弃文投军,但时代不同,投军又能有什么遇合和机遇呢? 无怪诗人临风惆怅,黯然神伤了 鉴赏要点 这首诗巧用对比,将诗人怀才不遇的满腹怨情尽情抒发出来。诗人和陈琳不同时 代、不同际遇的对比,也就是诗人霸才无主和陈琳霸才有主的对比;陈琳青史垂 名和自己书剑飘零的对比,写得文采斐然,寄托遥深。 3.即景抒情诗词 般来说,写景诗往往塑造形象,或者勾勒意境,或者用衬托、对比的手 法,或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者用白描手法,或托物言志;诗的中间两联往 往对仗工整,诗的语言特点:明快、清新、简洁、质朴 例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①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明确:月落、乌啼、满天白霜、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特征:秋夜幽 寂清冷。 ②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写出落榜后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例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①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晩,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 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②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明确: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 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
惺相惜之意。纪昀说:“‘词客’指陈,‘霸才’自谓,此一联有异代同心之感, 实则彼此互文。‘应’字极兀傲,‘始’字极沉痛,通首以此二语为骨,纯是自 感,非吊陈琳也。”(《瀛奎律髓汇评》)这里是说诗人怀才不遇且知音难觅,只 能向早已作声的前贤倾诉,这是多么寂寞悲凉的心境。“霸才”,犹言盖世超群 的才华,应是诗人自指。陈琳遇到了曹操那样礼贤下士、豁达大度的主帅,应是 “霸才有主”,而诗人恰好相反,接下来着一“怜”字,意为欣羡之意,正是水 到渠成,二人处境多么之不同,其中有对比,有感慨,暗含自己生不逢时的不幸。 颈联“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即景抒情。前句是墓前之景,下句 是墓前的遥思。年深日久,陈琳墓前的石麟已深埋在萋萋的荒草之中。诗人对前 贤的追思缅怀,正寓含着对当代才人难遇的惋惜、对小人横行之痛恨、对统治者 任凭陈琳这样一代才子之墓荒芜的不满。由陈琳得遇曹操而联想到远在邺都的铜 雀台,猜想当年是何等显赫的铜雀台如今也一定是独对黯淡的暮云了。这既是对 曹操这位识才爱才惜才的明主的追思,也是对那个重才时代的向往。而“铜雀荒 凉”正象征着一个重才时代的永远消逝,诗人对身处弃才毁才时代之憎恶也就尽 在不言中了。 尾联,“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抒发诗人无限惆怅之情。文章无 用,怀才不遇,诗人欲弃文投军,但时代不同,投军又能有什么遇合和机遇呢? 无怪诗人临风惆怅,黯然神伤了。 鉴赏要点 这首诗巧用对比,将诗人怀才不遇的满腹怨情尽情抒发出来。诗人和陈琳不同时 代、不同际遇的对比,也就是诗人霸才无主和陈琳霸才有主的对比;陈琳青史垂 名和自己书剑飘零的对比,写得文采斐然,寄托遥深。 3.即景抒情诗词 一般来说,写景诗往往塑造形象,或者勾勒意境,或者用衬托、对比的手 法,或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者用白描手法,或托物言志;诗的中间两联往 往对仗工整,诗的语言特点:明快、清新、简洁、质朴。 例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① 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明确:月落、乌啼、满天白霜、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特征:秋夜幽 寂清冷。 ② 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写出落榜后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例 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①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 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② 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明确: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 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