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新型半导体墨的生产还处于极早期阶段,它的广泛应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答案B 解析原文是“将使……迈出进一步"。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提到的“射频识别(RFID)标签”和“感应式标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 B.新型半导体墨同时拥有携带正电荷的P型和携带负电荷的N型半导体的特点,所以它可以使芯片和电路 运行得更快、更可靠、更有效。 C.安东尼奥·法凯蒂研究出一种核心不带电的分子,使之成为负电荷的极佳携带者,并且这种分子可以溶 于溶剂,因此可以被用作一种墨。 D.新型半导体墨的研制成功,意味着我们取得了像当前硅技术一样的伟大成果。 谷案C 解析A项“射频识别(RFD)标签”和“感应式标签”是种东西;B项原文是“在同时拥有这两种半导 体的情况下″,而不是说“新型半导体墨同时拥有携带正电荷的P型和携带有负电荷的N型半导体的特点"; D项原文是“有可能取得 四、(河南省洛阳市2008~2009学年高中三年级统一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近日来自多个国家的航空航天专家在意大利罗马举行会议漒烈呼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制定太空交通规则 其实这次会议并不是历史上第一次呼吁制定太空交通规则。”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 都亨在接受采访时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已经有专家注意到太空交通的问题,但是由于当时国际上对太空问 都非常敏感,所以一直没有采取实际行动。 制定太空交通规则,专家们要面对的一个难题就是太空碎片的治理。空间碎片也称为太空垃圾,是指人类航 天活动留下的火箭、卫星残骸等在空间形成的垃圾统称。从人类进入太空至今的50年来,遗留在太空轨道上大 大小小的碎片已超过3500万个。 目前,人类能从地面利用雷达和望远镜观测的太空碎片数量大概是13000多个,这指的是一般距离地面 高度1000公里以下,尺寸在10公分以上的太空碎片。而对于10公分以下太空碎片的探测很不完整。”都亨说。 太空碎片的増多会严重影响到在轨飞行的航天器的安全,一旦受到碎片的撞击,航天器就会解体。而解体以 后就变成了更多的碎片,会危害其他的航天器。由于太空垃圾对航天器形成威胁巨大,所以,美国科学家已经把
6 D.新型半导体墨的生产还处于极早期阶段,它的广泛应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答案 B 解析 原文是“将使……迈出进一步”。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中提到的“射频识别(RFID)标签”和“感应式标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 B.新型半导体墨同时拥有携带正电荷的 P 型和携带负电荷的 N 型半导体的特点,所以它可以使芯片和电路 运行得更快、更可靠、更有效。 C.安东尼奥·法凯蒂研究出一种核心不带电的分子,使之成为负电荷的极佳携带者,并且这种分子可以溶 于溶剂,因此可以被用作一种墨。 D.新型半导体墨的研制成功,意味着我们取得了像当前硅技术一样的伟大成果。 答案 C 解析 A 项“射频识别(RFID)标签”和“感应式标签”是一种东西;B 项原文是“在同时拥有这两种半导 体的情况下”,而不是说“新型半导体墨同时拥有携带正电荷的 P 型和携带有负电荷的 N 型半导体的特点”; D 项原文是“有可能取得”。 四、(河南省洛阳市 2008~2009 学年高中三年级统一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近日,来自多个国家的航空航天专家在意大利罗马举行会议,强烈呼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制定太空交通规则。 “其实这次会议并不是历史上第一次呼吁制定太空交通规则。”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 都亨在接受采访时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已经有专家注意到太空交通的问题,但是由于当时国际上对太空问题 都非常敏感,所以一直没有采取实际行动。 制定太空交通规则,专家们要面对的一个难题就是太空碎片的治理。空间碎片也称为太空垃圾,是指人类航 天活动留下的火箭、卫星残骸等在空间形成的垃圾统称。从人类进入太空至今的 50 年来,遗留在太空轨道上大 大小小的碎片已超过 3 500 万个。 “目前,人类能从地面利用雷达和望远镜观测的太空碎片数量大概是 13 000 多个,这指的是一般距离地面 高度 1 000 公里以下,尺寸在 10 公分以上的太空碎片。而对于 10 公分以下太空碎片的探测很不完整。”都享说。 太空碎片的增多会严重影响到在轨飞行的航天器的安全,一旦受到碎片的撞击,航天器就会解体。而解体以 后就变成了更多的碎片,会危害其他的航天器。由于太空垃圾对航天器形成威胁巨大,所以,美国科学家已经把
能够观测的13000多个太空垃圾逐编号,连续追踪,不断更新轨道直到确定它们以后的位置 现在各国都在极力想办法消除太空碎片,比如设置—个地面激光器,用激光烧毁碎片,如果不能烧毁也会使 碎片变小,或者改变碎片的轨道,让其进入大气层而逐渐销毁。还有就是提出太空垃圾车的构想,把它做成蜂窝 状的结构来收集小碎片,当搜集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坠入大气层自动销毁。 都亨认为,太空交通规则制定的基本原则就是在如何“规避”已经被“管理”起来的太空垃圾和其他航天器 因为太空垃圾沿着固有的轨道运动,我们只需要知道它们的运动轨迹,就可以使发射到太空的航天器避开这些 威胁。”为了维护空间环境,现在国际上已经制定了相关的一些规定,建议以后要限制发射一颗卫星时所产生的 碎片数量。在一个卫星失效前就需要主动离开,不要占据空间资源 都亨认为,太空的情况非常复杂,除了太空碎片,它还涉及到太空的自然环境,电离层,太阳风暴,地球辐 射等都可能使航天器发生故障,我们要想制定科学旳太空交通规则,首先霈要仔细的硏究空间环境,做空间预报 正如我们所听到的天气预报那样。只有对空间所发生的各种情况都熟悉以后,才能制定出正确的交通规则。 太空交通规则现在还只是处于初步的专家呼吁阶段,究竟它会在什么时候能够成为国际上的公约法律,真正 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遵守的法规呢?都亨认为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节选自《北京科技报》) 5.对有关“太空交通规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制定太空交通规则,就是要对遗留在太空轨道上的大大小小的太空碎片进行治理 制定太空交通规则,是为了保护航天器不受太空碎片和其它航天器的撞击 C.国际上已经制定了简单的太空交通的规则,建议限制发射卫星时产生的碎片数量。 D.一旦有了太空交通规则,我们就可以进行空间预报,保护航天器的安全。 答案B 解析A项不是为了治理碎片,而是为了保护航天器。C项仅是一些为维护空间环境的规定 太空交通规则现在还只是处于初步的专家呼吁阶段"。D项“空间预报”是制定“太空交通规则”的前提。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目前,人类能从地面观测到的太空碎片数量大概有13000多个,这些碎片尺寸都在10公分以上 B.现在的科技水平,人类只能观测距离地面高度1000公里以下,尺寸在10公分以上的太空碎片 C.太空虽大,但由于人类航天活动的增加,对空间资源仍要加以控制和管理
7 能够观测的 13 000 多个太空垃圾逐一编号,连续追踪,不断更新轨道直到确定它们以后的位置。 现在各国都在极力想办法消除太空碎片,比如设置一个地面激光器,用激光烧毁碎片,如果不能烧毁也会使 碎片变小,或者改变碎片的轨道,让其进入大气层而逐渐销毁。还有就是提出太空垃圾车的构想,把它做成蜂窝 状的结构来收集小碎片,当搜集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坠入大气层自动销毁。 都亨认为,太空交通规则制定的基本原则就是在如何“规避”已经被“管理”起来的太空垃圾和其他航天器。 “因为太空垃圾沿着固有的轨道运动,我们只需要知道它们的运动轨迹,就可以使发射到太空的航天器避开这些 威胁。”为了维护空间环境,现在国际上已经制定了相关的一些规定,建议以后要限制发射一颗卫星时所产生的 碎片数量。在一个卫星失效前就需要主动离开,不要占据空间资源。 都亨认为,太空的情况非常复杂,除了太空碎片,它还涉及到太空的自然环境,电离层,太阳风暴,地球辐 射等都可能使航天器发生故障,我们要想制定科学的太空交通规则,首先需要仔细的研究空间环境,做空间预报, 正如我们所听到的天气预报那样。只有对空间所发生的各种情况都熟悉以后,才能制定出正确的交通规则。 太空交通规则现在还只是处于初步的专家呼吁阶段,究竟它会在什么时候能够成为国际上的公约法律,真正 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遵守的法规呢?都亨认为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节选自《北京科技报》) 5.对有关“太空交通规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制定太空交通规则,就是要对遗留在太空轨道上的大大小小的太空碎片进行治理。 B.制定太空交通规则,是为了保护航天器不受太空碎片和其它航天器的撞击。 C.国际上已经制定了简单的太空交通的规则,建议限制发射卫星时产生的碎片数量。 D.一旦有了太空交通规则,我们就可以进行空间预报,保护航天器的安全。 答案 B 解析 A 项不是为了治理碎片,而是为了保护航天器。C 项仅是一些为维护空间环境的规定, “太空交通规则现在还只是处于初步的专家呼吁阶段”。D 项“空间预报”是制定“太空交通规则”的前提。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目前,人类能从地面观测到的太空碎片数量大概有 1 3000 多个,这些碎片尺寸都在 10 公分以上。 B.现在的科技水平,人类只能观测距离地面高度 1 000 公里以下,尺寸在 10 公分以上的太空碎片。 C.太空虽大,但由于人类航天活动的增加,对空间资源仍要加以控制和管理
D.利用地面激光器或太空垃圾车等手段,人们正在逐步的销毁太空碎片。 答案C 解析A项“13000多个”仅指“距离地面高度1000公里以下,尺寸在10公分以上“的太空碎片,除此 还应有1000公里以上和10公分以下的碎片未算在内。B项原文有“对于10公分以下太空碎片的探测很不 完整”,说明“只能”不准确。D项地面激光器是正在考虑的办法,而太空垃圾车则更仅是构想。不能说正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太空环境和地球环境所面临的问题一样,都是“先污染,后治理”,但人类现在处于主动的状态 B.即使制定出太空交通规则,短时间内也无法真正被严格执行 C.即使太空交通规则制定并被执行后,航天器也无法完全避免遭受太空碎片的撞击。 D.太空交通规则的执行将不可避免的造成航天器的一些资源浪费 答案 解析A项现在主要是“规避”,人类处于被动状态。B项“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C项原文“太空交通 规则制定的基本原则就是在如何规避'′已经被‘管理′起来的太空垃圾和其他航天器”,还有许多10公分 以下的碎片。D项原文“在一个卫星失效前就霈要主动离开”,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 五、(山东省日照一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考试)阅读下文,完成6~8题 太阳系内存在“暗彗星”? 英国天文学家日前通过计算机模型推测太阳系中存在大量彗星而人们只观测到了其中很小一部分的原因 可能是太阳系内存在很多不发光的“暗彗星 彗星被称为“太阳系中的流浪汉"。传统观点认为它们的“家乡”位于距离地球5万到10万个天文单位(1 个天文单位相当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约1.5亿公里)的奥特星云,那里可能含有数干亿颗彗星。不时路过 太阳系的恒星通过引力干扰奥特星云,将彗星推向太阳。彗星的固体核很小,彗发和彗尾的物质全部来自彗核的 蒸发,所以彗星毎接近太阳一次,它的核就变小一些,最后将消失,剩下的只是一群沿轨道运行的尘埃颗粒,它 们在与地球相遇时会引发流星雨。 鉴于奥特星云的体积,天文学家计算出太阳系中应该有大约3000颗彗星,远大于目前观察到的400多颗 科学界普遍持有的—种解释是,彗星在围绕太阳飞行一两圈后就分解了。但是,英国的两位天文学家对这种理论 提出了疑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近日报道说,这两位分别来自英国阿马天文台和加的夫大学的天文学家通过
8 D.利用地面激光器或太空垃圾车等手段,人们正在逐步的销毁太空碎片。 答案 C 解析 A 项“13 000 多个”仅指“距离地面高度 1 000 公里以下,尺寸在 10 公分以上”的太空碎片,除此 还应有 1 000 公里以上和 10 公分以下的碎片未算在内。B 项原文有“对于 10 公分以下太空碎片的探测很不 完整”,说明“只能”不准确。D 项地面激光器是正在考虑的办法,而太空垃圾车则更仅是构想。不能说“正 在”。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 A.太空环境和地球环境所面临的问题一样,都是“先污染,后治理”,但人类现在处于主动的状态。 B.即使制定出太空交通规则,短时间内也无法真正被严格执行。 C.即使太空交通规则制定并被执行后,航天器也无法完全避免遭受太空碎片的撞击。 D.太空交通规则的执行将不可避免的造成航天器的一些资源浪费。 答案 A 解析 A 项现在主要是“规避”,人类处于被动状态。B 项“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C 项原文“太空交通 规则制定的基本原则就是在如何‘规避’已经被‘管理’起来的太空垃圾和其他航天器”,还有许多 10 公分 以下的碎片。D 项原文“在一个卫星失效前就需要主动离开”,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 五、(山东省日照一中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期末考试)阅读下文,完成 6~8 题。 太阳系内存在“暗彗星”? 英国天文学家日前通过计算机模型推测,太阳系中存在大量彗星,而人们只观测到了其中很小一部分的原因, 可能是太阳系内存在很多不发光的“暗彗星”。 彗星被称为“太阳系中的流浪汉”。传统观点认为它们的“家乡”位于距离地球 5 万到 10 万个天文单位(1 个天文单位相当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约 1.5 亿公里)的奥特星云,那里可能含有数千亿颗彗星。不时路过 太阳系的恒星通过引力干扰奥特星云,将彗星推向太阳。彗星的固体核很小,彗发和彗尾的物质全部来自彗核的 蒸发,所以彗星每接近太阳一次,它的核就变小一些,最后将消失,剩下的只是一群沿轨道运行的尘埃颗粒,它 们在与地球相遇时会引发流星雨。 鉴于奥特星云的体积,天文学家计算出太阳系中应该有大约 3 000 颗彗星,远大于目前观察到的 400 多颗。 科学界普遍持有的一种解释是,彗星在围绕太阳飞行一两圈后就分解了。但是,英国的两位天文学家对这种理论 提出了疑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近日报道说,这两位分别来自英国阿马天文台和加的夫大学的天文学家通过
计算机模型推算,如果传统观点正确,那么地球上观测到的流星雨次数就应该大增,达到毎年30次。因此他们 推测,太阳系中实际上存在一些观测不到的“暗彗星”。这些彗星由漆黑的碳化合物组成,一旦这种彗星离开奥 特星云,就会一直吸收可见光,而不反射光,所以一直保持黑暗。 美国宇航局的“星尘”号探测器收集到的“怀尔德-2″彗星的尘粒似乎为这两位天文学家的理论提供了支 持。该探测器提供的信息表明,这颗彗星向外喷射漆黑的碳化合物 但是,其他天文学家却对这种新理论表示怀疑。他们指出,尽管这种所谓的“暗彗星″不反射光,但它应该 释放小股热量,那么美国宇航局的“斯皮策”红外太空望远镜就应该能观测到这些彗星。而两位英国天文学家反 驳这种说法的理由是,“斯皮策”观测的范围太小。解决这个问题,可能要等到2008年美国宇航局发射“广域 红外勘察者”探测器了,它的观测范围会更广。 6.下面有关“暗彗星”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暗彗星”理论是由两位英国天文学家提出并得到计算机模型验证的。 B.如果“暗彗星”确实存在,那么它们是不宜被称作“太阳系中的流浪汉”的。 C.英天文学家认为“暗彗星”由漆黑的碳化合物组成,它们之所以一直保持黑暗,是因为一直吸收可见光, 而不反射光 D.“星尘”号探测器证明彗星向外喷射漆黑的碳化合物,为“暗彗星”理论提供了支持 答案C 解析A项"验证”不对,应为“通过计算机模型推测″;B项既然彗星被称为“太阳系中的流浪汉″,那么“暗 彗星”也应是“太阳系中的流浪汉″;D项原文是“怀尔徳-2″彗星向外喷射漆黑的碳化合物,此处扩大了 范围;原文是“似乎为这两位天文学家的理论提供了支持′ A.彗星的固体核很小,彗星在接近太阳时,彗发和彗尾就逐渐蒸发,直至最后从宇宙中消失。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流星雨是彗星在太阳作用下分解而成的颗粒与地球相遇时引发的一种自然现象。 C.在地球上观测到的流星雨的次数没有达到每年30次,由此可见,太阳系中的许多彗星并不是在太阳作用下 分解了 D.传统观点认为太阳系中本应有3000颗彗星,而目前只观测到400多颗,是因为绝大多数彗星在围绕太阳 飞行一两圈后就分解了 答案A 解析“彗发和彗尾就逐渐蒸发″不对,原文是彗核蒸发为彗发和彗尾;“从宇宙中消失″也不对,还剩下了 尘埃颗粒。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9 计算机模型推算,如果传统观点正确,那么地球上观测到的流星雨次数就应该大增,达到每年 30 次。因此他们 推测,太阳系中实际上存在一些观测不到的“暗彗星”。这些彗星由漆黑的碳化合物组成,一旦这种彗星离开奥 特星云,就会一直吸收可见光,而不反射光,所以一直保持黑暗。 美国宇航局的“星尘”号探测器收集到的“怀尔德—2”彗星的尘粒似乎为这两位天文学家的理论提供了支 持。该探测器提供的信息表明,这颗彗星向外喷射漆黑的碳化合物。 但是,其他天文学家却对这种新理论表示怀疑。他们指出,尽管这种所谓的“暗彗星”不反射光,但它应该 释放小股热量,那么美国宇航局的“斯皮策”红外太空望远镜就应该能观测到这些彗星。而两位英国天文学家反 驳这种说法的理由是,“斯皮策”观测的范围太小。解决这个问题,可能要等到 2008 年美国宇航局发射“广域 红外勘察者”探测器了,它的观测范围会更广。 6.下面有关“暗彗星”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暗彗星”理论是由两位英国天文学家提出并得到计算机模型验证的。 B.如果“暗彗星”确实存在,那么它们是不宜被称作“太阳系中的流浪汉”的。 C.英天文学家认为“暗彗星”由漆黑的碳化合物组成,它们之所以一直保持黑暗,是因为一直吸收可见光, 而不反射光。 D.“星尘”号探测器证明彗星向外喷射漆黑的碳化合物,为“暗彗星”理论提供了支持。 答案 C 解析 A 项“验证”不对,应为“通过计算机模型推测”;B 项既然彗星被称为“太阳系中的流浪汉”,那么“暗 彗星”也应是“太阳系中的流浪汉”;D 项原文是 “怀尔德—2”彗星向外喷射漆黑的碳化合物,此处扩大了 范围;原文是“似乎为这两位天文学家的理论提供了支持”。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彗星的固体核很小,彗星在接近太阳时,彗发和彗尾就逐渐蒸发,直至最后从宇宙中消失。 B.流星雨是彗星在太阳作用下分解而成的颗粒与地球相遇时引发的一种自然现象。 C.在地球上观测到的流星雨的次数没有达到每年 30 次,由此可见,太阳系中的许多彗星并不是在太阳作用下 分解了。 D.传统观点认为太阳系中本应有 3 000 颗彗星,而目前只观测到 400 多颗,是因为绝大多数彗星在围绕太阳 飞行一两圈后就分解了。 答案 A 解析 “彗发和彗尾就逐渐蒸发”不对,原文是彗核蒸发为彗发和彗尾;“从宇宙中消失”也不对,还剩下了 尘埃颗粒。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奥特星云是属于太阳系的一种天体。 B.2008年美国“广域红外勘察者”探测器发射后,才能证实英国科学家“暗彗星”理论的正确性。 C.英国天文学家所说的“暗彗星”来自于奥特星 D.奥特星云可能含有数千亿颗彗星,其中绝大多数是“暗彗星”。 谷案C 解析A项由奥特星云“可能含有数干亿颗彗星″而太阳系“有大约3000颗彗星”可以得出;B项说证实“暗 彗星″理论的“正确性”不对;D项“暗彗星”是在太阳系范围之内 六、(山西省平遥县2009年4月高三高补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近来,兰州大学的科研人员,正在试图通过DNA技术来解开史学界的一个争论:甘肃到底有没有“罗马军 公元前53年,在古安息(今伊朗带)作战的罗马军团神秘失踪,成为史学上的一桩悬案。19世纪40年 代,一位名叫德效谦的英国著名汉学家,对此做过大量工作,在他的著作《古代中国之骊罢城》一文中称:中国 古代称罗马帝国为“骊罢”,后又改称为“大秦”,《后汉书大秦传》就是以“大秦国一名骊罢”这句话起首的 文章指出,中国古代以外国国名命名的城,当时只有新疆的库车和温宿,它们都是袭用移民的旧称。“骊罢 城的出现,自然会与有外国侨民有关。作者进而运用史料说明,骊罢城最早在中国西汉版图上出现是公元前20 年,那正是罗马帝国向安息要求遣返战俘的时间。 2000年后,英国学者大胆推测,这支罗马军团可能来到了中国,并认为该“骊罢”城就是当时汉朝政府为 安置流落到中国的古罗马人所建。随后,澳大利亚、前苏联、中国等国家的一些学者也参与了进来,并在古“骊 罢”所在地甘肃永昌县境内,发现了一些高鼻梁、深眼窝的村民,认为他们就是罗马人的“后裔 中外学者査阅了大量史书,终于从班固所著《汉书砾汤传》中获得突破。据此书记载,公元前36年,西汉 西域都护甘延寿和副校尉陈汤,率兵讨伐郅攴单于,战于郅攴城(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城)时,在这里见到了· 支奇特的军队,“土城外有重木城″拱卫,其“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阵,讲习用兵″。而这种构筑“重木城″防 御工事和用圆形盾牌连成鱼鳞形状的防御阵势,只有古罗马军团采用过。《汉书》上说,陈汤率领的汉军攻克“重 木城”,以“生虏百四十五人,降虏干余人”而告胜。 负责该项科研计划的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谢小冬博士指岀,对亍个群体甚至一个民族的源流,可
10 A.奥特星云是属于太阳系的一种天体。 B.2008 年美国“广域红外勘察者”探测器发射后,才能证实英国科学家“暗彗星”理论的正确性。 C.英国天文学家所说的“暗彗星”来自于奥特星云。 D.奥特星云可能含有数千亿颗彗星,其中绝大多数是“暗彗星”。 答案 C 解析 A 项由奥特星云“可能含有数千亿颗彗星”而太阳系“有大约 3 000 颗彗星”可以得出;B 项说证实“暗 彗星”理论的“正确性”不对;D 项“暗彗星”是在太阳系范围之内。 六、(山西省平遥县 2009 年 4 月高三高补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近来,兰州大学的科研人员,正在试图通过 DNA 技术来解开史学界的一个争论:甘肃到底有没有“罗马军 团”。 公元前 53 年,在古安息(今伊朗一带)作战的罗马军团神秘失踪,成为史学上的一桩悬案。19 世纪 40 年 代,一位名叫德效谦的英国著名汉学家,对此做过大量工作,在他的著作《古代中国之骊罢城》一文中称:中国 古代称罗马帝国为“骊罢”,后又改称为“大秦”,《后汉书·大秦传》就是以“大秦国一名骊罢”这句话起首的。 文章指出,中国古代以外国国名命名的城,当时只有新疆的库车和温宿,它们都是袭用移民的旧称。“骊罢” 城的出现,自然会与有外国侨民有关。作者进而运用史料说明,骊罢城最早在中国西汉版图上出现是公元前 20 年,那正是罗马帝国向安息要求遣返战俘的时间。 2 000 年后,英国学者大胆推测,这支罗马军团可能来到了中国,并认为该“骊罢”城就是当时汉朝政府为 安置流落到中国的古罗马人所建。随后,澳大利亚、前苏联、中国等国家的一些学者也参与了进来,并在古“骊 罢”所在地甘肃永昌县境内,发现了一些高鼻梁、深眼窝的村民,认为他们就是罗马人的“后裔”。 中外学者查阅了大量史书,终于从班固所著《汉书·陈汤传》中获得突破。据此书记载,公元前 36 年,西汉 西域都护甘延寿和副校尉陈汤,率兵讨伐郅支单于,战于郅支城(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城)时,在这里见到了一 支奇特的军队,“土城外有重木城”拱卫,其“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阵,讲习用兵”。而这种构筑“重木城”防 御工事和用圆形盾牌连成鱼鳞形状的防御阵势,只有古罗马军团采用过。《汉书》上说,陈汤率领的汉军攻克“重 木城”,以“生虏百四十五人,降虏千余人”而告胜。 负责该项科研计划的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谢小冬博士指出,对于一个群体甚至一个民族的源流,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