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质改变损失 (一)工质性质 (二)比热容 (三)高温分解 二传热、流动损失 (一)传热损失 (二)流动损失 (三)换气损失 (四)时间损失 (五)补燃损失 (六)淮漏损失 §1-3发动机的指示性能指标 发动机性能指标:指示指标,有效指标。 指示指标 有效指标 示功图 一指示功和平均指示压力 (-)指示功W, (二)平均指示压力P 二指示功率N, 单位时间所做的指示功。 三指示比油耗和指示热效率 6
6 一 工质改变损失 (一)工质性质 (二)比热容 (三)高温分解 二 传热、流动损失 (一)传热损失 (二)流动损失 (三)换气损失 (四) 时间损失 (五) 补燃损失 (六) 泄漏损失 §1-3 发动机的指示性能指标 发动机性能指标:指示指标,有效指标。 指示指标 有效指标 示功图 一 指示功和平均指示压力 (一)指示功 Wi (二)平均指示压力 pi 二 指示功率 Ni 单位时间所做的指示功。 三 指示比油耗和指示热效率
(一)指示燃油消耗率8 (二)指示热效率刀, 第三阶段:小结 (1)依次梳理本堂课的的知识点: (2)简要概括和总结本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 第四阶段:作业 讨论、思考题、作业: 1、简述发动机的实际循环与理想循环的区别。 2、什么是发动机的指示指标及有效指标?分别有哪些?(注意要求会计算) 3、总结提高发动机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指标的基本途径。 参考资料: 1、陈培陵主编《汽车发动机原理》人民交通出版社 2、刘峥,王建昕《汽车发动机原理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3、周一鸣主编《汽车拖拉机学一发动机原理》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后记: 本次课通过图示案例分析方式,让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理想循环与实际循环:发动机的性能指 标等有一个具体的认识,深刻掌握本专题内容,同时本专题的学习方法对以后各个章节的开展有很 大帮助
7 (一)指示燃油消耗率 gi (二)指示热效率 i 第三阶段:小结 (1)依次梳理本堂课的的知识点; (2)简要概括和总结本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 第四阶段:作业 讨论、思考题、作业: 1、简述发动机的实际循环与理想循环的区别。 2、什么是发动机的指示指标及有效指标?分别有哪些?(注意要求会计算) 3、总结提高发动机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指标的基本途径。 参考资料: 1、陈培陵主编《汽车发动机原理》人民交通出版社 2、刘峥,王建昕《汽车发动机原理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3、周一鸣主编《汽车拖拉机学-发动机原理》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后记: 本次课通过图示案例分析方式,让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理想循环与实际循环;发动机的性能指 标等有一个具体的认识,深刻掌握本专题内容,同时本专题的学习方法对以后各个章节的开展有很 大帮助
编号:02 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课型:理论课☑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实践课口其它口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发动机的性能 第二讲发动机的有效性能指标:机械损失、机械效率:热平衡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掌握发动机的机械效率与机械损失,以及机械损失的测定方法 2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热平衡 教学重点、难点: 1发动机的机械效率与机械损失,以及机械损失的测定方法 2汽车发动机的热平衡 教学方式和手段: 教学方式: 1讲授法。制作精美多媒体课件,结合动画、视频进行剖析和演示,使讲解的内容浅显易懂。 2互动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主讲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容和互动。 3.“举一反三”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注重一步步提出假设和疑问,培养学生思维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2.习题库的建立与更新 8
8 编 号:02 课时安排: 2 学时 教学课型: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其它□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发动机的性能 第二讲 发动机的有效性能指标;机械损失、机械效率;热平衡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掌握发动机的机械效率与机械损失,以及机械损失的测定方法 2.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热平衡 教学重点、难点: 1.发动机的机械效率与机械损失,以及机械损失的测定方法 2.汽车发动机的热平衡 教学方式和手段: 教学方式: 1.讲授法。制作精美多媒体课件,结合动画、视频进行剖析和演示,使讲解的内容浅显易懂。 2.互动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主讲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容和互动。 3.“举一反三”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注重一步步提出假设和疑问,培养学生思维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2.习题库的建立与更新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温故 复习: (1)发动机理论循环(理论循环机器分析比较、): (2)四冲程发动机实际循环: (3)发动机指示性能指标。 第二阶段:导入 上课时学习了第一章发动机的性能部分知识,了解了发动机理论循环、四冲程发动机实际循环 以及掌握了一些发动机的指示性能指标,对汽车发动机原理这门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该课时继续 学习发动机性能剩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发动机的有效性能指标、机械损失和机械损失效率以及热 平衡的知识点。 第三阶段:知新 §14发动机的有效性能指标 有效功率和机械损失功率 (一)有效功率N。 (二)机械损失功率Nm 二有效扭矩M。 功率输出轴输出的扭矩。 三平均有效压力P。 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的有效功。 四升功率和比重量 (一)升功率N, (二)比重量G。 五有效比油耗和有效热效率 (-)有效比油耗ge
9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温故 复习: (1)发动机理论循环(理论循环机器分析比较、); (2)四冲程发动机实际循环; (3)发动机指示性能指标。 第二阶段:导入 上课时学习了第一章发动机的性能部分知识,了解了发动机理论循环、四冲程发动机实际循环、 以及掌握了一些发动机的指示性能指标,对汽车发动机原理这门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该课时继续 学习发动机性能剩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发动机的有效性能指标、机械损失和机械损失效率以及热 平衡的知识点。 第三阶段:知新 §1-4 发动机的有效性能指标 一 有效功率和机械损失功率 (一)有效功率 Ne (二)机械损失功率 N m 二 有效扭矩 Me 功率输出轴输出的扭矩。 三 平均有效压力 pe 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的有效功。 四 升功率和比重量 (一)升功率 Nl (二)比重量 Ge 五 有效比油耗和有效热效率 (一)有效比油耗 ge
(二)有效热效率门e §15机械损失与机械损失效率 ·机械效率门m 对于不同类型的发动机,绝对损失大的,其相对损失却不一定也大。必须有一个衡量标准,故 引进机械效率的概念。 有效功率与指示功率的比值 二机械损失的测定 (一)倒拖法一只能在电力测功机上试验 在压缩比不很高的汽油机上得到广泛应用。 (二)灭缸法一仅适用于多缸机 其它还有示功图法,油耗线法等。 三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一)转速 其中:Cm为活塞平均运行速度。 (二)负荷 发动机的负荷一柴油机:油门拉杆或齿条位置:汽油机:节气门开度。 (三)润滑油品质和冷却水温度 润滑油粘度影响润滑效果,润滑油温度影响润滑油粘度,冷却水温度影响润滑油温度,即冷却 水、润滑油温度通过润滑油粘度间接影响润滑效果。 水冷发动机的冷却水温应保持在80-95℃
10 (二)有效热效率 e §1-5 机械损失与机械损失效率 一 机械效率 m 对于不同类型的发动机,绝对损失大的,其相对损失却不一定也大。必须有一个衡量标准,故 引进机械效率的概念。 有效功率与指示功率的比值。 二 机械损失的测定 (一)倒拖法 — 只能在电力测功机上试验 在压缩比不很高的汽油机上得到广泛应用。 (二)灭缸法 — 仅适用于多缸机 其它还有示功图法,油耗线法等。 三 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一) 转速 其中: cm 为活塞平均运行速度。 (二)负荷 发动机的负荷 — 柴油机:油门拉杆或齿条位置;汽油机:节气门开度。 (三)润滑油品质和冷却水温度 润滑油粘度影响润滑效果,润滑油温度影响润滑油粘度,冷却水温度影响润滑油温度,即冷却 水、润滑油温度通过润滑油粘度间接影响润滑效果。 水冷发动机的冷却水温应保持在 8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