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 教案 20182019 学年第1学期 学 院 机电工程学院 课程名称 发动机原理 专业、年级、班级 车辆工程2016级2班 主讲教师 肖明伟(副教授)
海 南 大 学 教 案 2018 ~ 2019 学年 第 1 学期 学 院 机电工程学院 课 程 名 称 发动机原理 专业、年级、班级 车辆工程 2016 级 2 班 主 讲 教 师 肖明伟(副教授)
教案编写说明 教案又称课时授课计划,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任课教师应根据专业 的培养方案,紧扣教学大纲,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切合学生实际,提前编写设计 好每门课程每个章、节或主题的全部教学活动。教案编写说明如下: 1、编号:按施教的顺序标明序号(每次课一个序号)。 2、教学时数:指完成一个授课题目所用教学时间。理论课通常以学时数为 单位(一般2学时),而实践课则以学时数,天数或周数为单位 3、教学课型表示所授课程的类型,请在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 及其它栏内选择打“√”。 4、题目:标明章、节或主题。 5、教学目的要求。 6、教学重点、难点。 7、教学方式和手段 8、教学过程(含复习旧课、引入新课、组织教学、启发思维等)。将授课的 内容按逻辑层次,有序设计编排。本部分不同专业的授课可有自己的特色。 9、讨论、思考题和作业。 10、参考资料:列出参考书籍、有关资料。 11、日期的填写系指本堂课授课的时间。 授课教案应根据专业技术领域发展、教学要求变化、学生实际水平,以及教 师以往教学的课后小结、批注等进行补充、修改或重写,以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 性和适用性。请妥善保存各阶段的教案,并配合好学院的教学检查和归档等工作 2
2 教案编写说明 教案又称课时授课计划,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任课教师应根据专业 的培养方案,紧扣教学大纲,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切合学生实际,提前编写设计 好每门课程每个章、节或主题的全部教学活动。教案编写说明如下: 1、编号:按施教的顺序标明序号(每次课一个序号)。 2、教学时数:指完成一个授课题目所用教学时间。理论课通常以学时数为 单位(一般 2 学时),而实践课则以学时数,天数或周数为单位。 3、教学课型表示所授课程的类型,请在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 及其它栏内选择打“√”。 4、题目:标明章、节或主题。 5、教学目的要求。 6、教学重点、难点。 7、教学方式和手段。 8、教学过程(含复习旧课、引入新课、组织教学、启发思维等)。将授课的 内容按逻辑层次,有序设计编排。本部分不同专业的授课可有自己的特色。 9、讨论、思考题和作业。 10、参考资料:列出参考书籍、有关资料。 11、日期的填写系指本堂课授课的时间。 授课教案应根据专业技术领域发展、教学要求变化、学生实际水平,以及教 师以往教学的课后小结、批注等进行补充、修改或重写,以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 性和适用性。请妥善保存各阶段的教案,并配合好学院的教学检查和归档等工作
发动机原理课程教案 编号:01 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课型:理论课☑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实践课口其它口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发动机的性能 第一讲发动机理论循环、实际循环;发动机的指示性能指标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理想循环与实际循环 2.掌握发动机的性能指标 教学重点、难点: 1汽车发动机的三种基本的理想循环 2.发动机的指示性能指标与有效性能指标 教学方式和手段: 教学方式: 1讲授法。制作精美多媒体课件,结合动画、视频进行剂析和演示,使讲解的内容浅显易懂。 2.互动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主讲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容和互动。 3.“举一反三”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注重一步步提出假设和疑问,培养学生思维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2习题库的建立与更新。 3
3 发动机原理课程教案 编 号:01 课时安排: 2 学时 教学课型: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其它□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发动机的性能 第一讲 发动机理论循环、实际循环;发动机的指示性能指标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理想循环与实际循环 2.掌握发动机的性能指标 教学重点、难点: 1.汽车发动机的三种基本的理想循环 2.发动机的指示性能指标与有效性能指标 教学方式和手段: 教学方式: 1.讲授法。制作精美多媒体课件,结合动画、视频进行剖析和演示,使讲解的内容浅显易懂。 2.互动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主讲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容和互动。 3.“举一反三”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注重一步步提出假设和疑问,培养学生思维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2.习题库的建立与更新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导入 从本课时开始,开始讲解汽车发动机原理第一章,发动机的性能,由于该章节内容较多,分两 次进行讲解。 该课时主要讲解发动机的理论循环、四冲程发动机实际 循环以及发动机的指示性能指 标。该课时内容的掌握提高学生对发动机原理的兴趣,为下课时学习发动机的性能剩余内容打好基 础。 第二阶段:知新 S1-1发动机理论循环 一实际循环向理想循环的简化 1研究发动机理论循环的目的 2.实际循环的简化 理想循环及其分析比较 (一)混合加热循环 车用柴油机的理想循环 1循环特征参数 (1)压缩比 (2)压力升高比 (3)预张比 2热效率 3分析 4
4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导入 从本课时开始,开始讲解汽车发动机原理第一章,发动机的性能,由于该章节内容较多,分两 次进行讲解。该课时主要讲解发动机的理论循环、四冲程发动机实际循环以及发动机的指示性能指 标。该课时内容的掌握提高学生对发动机原理的兴趣,为下课时学习发动机的性能剩余内容打好基 础。 第二阶段:知新 §1-1 发动机理论循环 一 实际循环向理想循环的简化 1.研究发动机理论循环的目的 2.实际循环的简化 二 理想循环及其分析比较 (一)混合加热循环 — 车用柴油机的理想循环 1 循环特征参数 (1)压缩比 (2)压力升高比 (3)预胀比 2 热效率 3 分析
p=1 1.5 2.0 2.5 20 (二)定容加热循环(奥托0TT0循环)一汽油机的理想循环 1热效率 2分析 (三)定压加热循环(DISL循环)一船帕用柴油机的理想循环 1热效率 2分析 (四)三种理想循环热效率的比较 1初态1相同,压缩比c相同,加热量q相同 2初态1相同,最高压力Pmx、最高温度Tmax相同,放热量9卵相同 §1-2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 发动机理想循环加上各项损失后,即可分析发动机的实际循环
5 (二)定容加热循环(奥托 OTTO 循环)— 汽油机的理想循环 1 热效率 2 分析 (三)定压加热循环(DIESEL 循环)— 船舶用柴油机的理想循环 1 热效率 2 分析 (四)三种理想循环热效率的比较 1 初态 1 相同,压缩比相同,加热量 q1 相同 2 初态 1 相同,最高压力 pmax 、最高温度 Tmax 相同,放热量 q2 相同 §1-2 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 发动机理想循环加上各项损失后,即可分析发动机的实际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