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次课 课目害虫防治方法 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害虫防治中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方法两种防治方法的定义、内 要求容及农业防治的优缺点,以便灵活综合使用各种方法。 重点两种防治方法的定义、农业防治方法优缺点、主要措施 难点 时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第 2 次课 课目 害虫防治方法 目 的 要 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害虫防治中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方法两种防治方法的定义、内 容及农业防治的优缺点,以便灵活综合使用各种方法。 重 点 难 点 两种防治方法的定义、农业防治方法优缺点、主要措施 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100分钟 第二章害虫防治的原理和方法 第二节害虫防治方法 按其性质和作用将害虫防治方法归纳岀五种:植物检疫、农业防治 举例说明检 方法、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法。 疫对象为害 植物检疫 的严重性 先举例说明植物检疫的重要性,引出定义。 (绿豆象是 (一)植物检疫的定义 日本侵华时 是个国家或一个国家的地方政府利用法律的力量禁止或限制危险 传入中国 性病、虫、杂草人为的从国外传入国内,从本国传到国外,或传入 然后传播蔓 后限制在国内传播的—一整套措施 延 (二)植物检疫的作用和意义 作用 意义 (三)物检疫的内容和任务 从植物检疫的定义可以看出其内容包括两方面:即对内检疫和对外 检疫。 讲授 1.对内检疫 2.对外检疫 3.植物检疫的任务:包括三项内容。 (四)植物检疫对象的确定和疫区、保护区的划分 检疫对象:就是检疫措施所指定的防止随同植物及植物产品传播蔓 延的危险性病、虫、杂草等。 1.确定植物检疫对象的原则(同时具备以下三方面)
100 分钟 第二章 害虫防治的原理和方法 第二节 害虫防治方法 按其性质和作用将害虫防治方法归纳出五种:植物检疫、农业防治 方法、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法。 一。植物检疫 先举例说明植物检疫的重要性,引出定义。 (一)植物检疫的定义 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国家的地方政府利用法律的力量禁止或限制危险 性病、虫、杂草人为的从国外传入国内,从本国传到国外,或传入 后限制在国内传播的一整套措施。 (二)植物检疫的作用和意义 作用: 意义: (三)物检疫的内容和任务 从植物检疫的定义可以看出其内容包括两方面:即对内检疫和对外 检疫。 1.对内检疫: 2.对外检疫: 3.植物检疫的任务:包括三项内容。 (四)植物检疫对象的确定和疫区、保护区的划分 检疫对象:就是检疫措施所指定的防止随同植物及植物产品传播蔓 延的危险性病、虫、杂草等。 1.确定植物检疫对象的原则(同时具备以下三方面) 举例说明检 疫对象为害 的严重性 (绿豆象是 日本侵华时 传入中国, 然后传播蔓 延)。 讲授
(1)国内尚未发现或虽已发现而分布不广,或发生相当普遍,但正 在大力处治,进行消灭的。 (2)在各国或传播地区,对经济上有严重危害性而防除极为困难的。 (3)必须是人为传播的。即容易随同种子、栽植材料农产品、工业 原料等运往各地的 2.疫区保护区的划分(根据定义划分 疫区 保护区 (五)植物检疫的执行步骤 1.划定和宣布疫区、保护区 2.组织力量进行消灭 3.检验及处理 检验:产地检验、抽样检验、试种检验 处理:酌情处理(包括几种方法)
(1)国内尚未发现或虽已发现而分布不广,或发生相当普遍,但正 在大力处治,进行消灭的。 (2)在各国或传播地区,对经济上有严重危害性而防除极为困难的。 (3)必须是人为传播的。即容易随同种子、栽植材料农产品、工业 原料等运往各地的。 2.疫区保护区的划分(根据定义划分) 疫区: 保护区: (五)植物检疫的执行步骤 1.划定和宣布疫区、保护区 2.组织力量进行消灭 3.检验及处理 检验:产地检验、抽样检验、试种检验 处理:酌情处理(包括几种方法)
第2次课 时间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农业防治方法 (-)定义:根据作物、害虫、环境条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 合整个农事操作过程中的各种具体措施,有目的的创造有利于农作 物而不利于害虫发生的农田环境,达到直接消灭或抑制害虫的目的。 从概念可以总结出农业防治方法的理论依据和意义。 以讲授为 (二)农业防治对害虫的控制作用:通过五个途径对害虫进行控制。 (三)农业防治的应用 从农业生产 1.改进耕作制度 实际出发, (1)合理轮作:对防治害虫有三方面的作用;轮作治虫必须具备三 逐步展开, 个方面的条件(学生用书中没有,需放慢速度记笔记 归纳总结 (2)间、套、复种:先简单介绍间、套、复种的概念,然后介绍对 防治害虫的作用 (3)耕作改制对害虫发生的影响:简单介绍。 2.兴修水利合理灌溉:对防治害虫作用 3.整地合理施肥 (1)整地的作用:有三方面 (2)合理施肥的作用:有五方面 4.合理密植:有三方面作用 5.加强田间管理:包括五方面的内容。 6.抗虫育种 (1)作物品种抗虫性的一般表现:不选择性、抗生性、耐害性(简
第 2 次课 时 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二.农业防治方法 (一)定义:根据作物、害虫、环境条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 合整个农事操作过程中的各种具体措施,有目的的创造有利于农作 物而不利于害虫发生的农田环境,达到直接消灭或抑制害虫的目的。 从概念可以总结出农业防治方法的理论依据和意义。 (二)农业防治对害虫的控制作用:通过五个途径对害虫进行控制。 (三)农业防治的应用 1.改进耕作制度 (1)合理轮作:对防治害虫有三方面的作用;轮作治虫必须具备三 个方面的条件(学生用书中没有,需放慢速度记笔记)。 (2)间、套、复种:先简单介绍间、套、复种的概念,然后介绍对 防治害虫的作用。 (3)耕作改制对害虫发生的影响:简单介绍。 2.兴修水利合理灌溉:对防治害虫作用 3.整地合理施肥 (1)整地的作用:有三方面 (2)合理施肥的作用:有五方面 4.合理密植:有三方面作用。 5.加强田间管理:包括五方面的内容。 6.抗虫育种 (1)作物品种抗虫性的一般表现:不选择性、抗生性、耐害性(简 以讲授为 主。 从农业生产 实际出发, 逐步展开, 归纳总结
单解释概念) (2)作物品种的抗虫机制 形态解剖特性:举例说明; 生物化学特性:举例说明; 物候学特性:举例说明; 生长发育特性:举例说明; (3)抗虫育种在筛选和鉴定抗性的技术上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应重视四方面的问题。 (四)农业防治的优缺点 优点:五点。 缺点:四点 第3次课 课目第二章害虫防治方法第三章害虫调查和预测预报
单解释概念) (2)作物品种的抗虫机制 形态解剖特性:举例说明; 生物化学特性:举例说明; 物候学特性:举例说明; 生长发育特性:举例说明; (3)抗虫育种在筛选和鉴定抗性的技术上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应重视四方面的问题。 (四)农业防治的优缺点 优点:五点。 缺点:四点。 第 3 次课 课目 第二章 害虫防治方法 第三章 害虫调查和预测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