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生态学与预测预报教案 绪论 第一章昆虫个体生态学 目的了解昆虫生态学的学科内容、主要研究方向:掌握光照对昆虫的影响 要求 重点重点:昆虫生态学的研究领域和光照对昆虫的影响 主要内容 绪论 、关于生态学的概述:生态学的起源“ oikos 1869年 Heckel生态学定义|10 现代生态学理论(简要介绍,作为一般了解和回顾)—分支到昆虫生态学 昆虫生态学的内容及任务 (一)、昆虫生态学的主要内容:研究自然昆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群体·种群 (二)、昆虫生态学任务 群落 生态系统 1、生理特征2、种群数量与环境变动3、群落结构4、群落关系5、人与昆虫群落 虫生态学的进展、研究手段与研究方向 )研究进展:50年代—60年代 70年代 (二)研究手段:伴随科技而发展。直接观察室内实验一·控制饲养 (三)研究方向: 个体生态学领域 20 以研究对象为依 群体生态学领域 以研究手段和内容数学生态学昆虫经济生态学环境生态学物理生态 学生态能量学昆虫群落生态学昆虫化学生态学(例举相关的人物和著作,了解) 第一章昆虫个体生态学—一昆虫体体发育与环境关系 简述环境要素光照、温度、湿度、空气、水、土壤,回顾以前相关课程中应了解到|5 的知识点。 第一节光照 、光波长对昆虫的影响(虾视神经处理实验为例说明对光的感知 昆虫对光波的感知 单眼或复眼 大脑一活动 光 体壁 2、光波对昆虫体色的影响 色素体 (菜粉蝶的实验事例:白背景—·淡螈蓝背景◆灰蛹红黄背景→橘色蝻) 3、光波对昆虫趋性影响不同种类昆虫对光波的趋性选择不同(举例) 光照度对昆虫的影响 光昭度对昆虫生命活动的影响:活动节律、飞翔、交尾、取食等活动 1、白天活动昆虫2、黄昏活动昆虫3、夜间活动昆虫4、昼夜活动昆虫 、光周期对昆虫的影响(因其主要是对昆虫的滞育的影响,说明在下一章中讲解
昆虫生态学与预测预报教案 1 课 目 绪论 第一章 昆虫个体生态学 目的 要求 了解昆虫生态学的学科内容、主要研究方向;掌握光照对昆虫的影响 重点 难点 重点:昆虫生态学的研究领域和光照对昆虫的影响 主要内容: 绪论 一、关于生态学的概述:生态学的起源“oikos” 1869 年 Heackel 生态学定义 现代生态学理论(简要介绍,作为一般了解和回顾) 分支到昆虫生态学 二、昆虫生态学的内容及任务 (一)、昆虫生态学的主要内容:研究自然昆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个体 群体 种群 (二)、昆虫生态学任务 群落 生态系统 1、 生理特征 2、种群数量与环境变动 3、群落结构 4、群落关系 5、人与昆虫群落 三、昆虫生态学的进展、研究手段与研究方向 (一)研究进展:50 年代 60 年代 70 年代 (二)研究手段:伴随科技而发展。直接观察 室内实验 控制饲养 (三)研究方向: 个体生态学领域 以研究对象为依据 群体生态学领域 以研究手段和内容 数学生态学 昆虫经济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 物理生态 学 生态能量学 昆虫群落生态学 昆虫化学生态学(例举相关的人物和著作,了解) 第一章 昆虫个体生态学——昆虫体体发育与环境关系 简述环境要素 光照、温度、湿度、空气、水、土壤,回顾以前相关课程中应了解到 的知识点。 第一节 光照 一、光波长对昆虫的影响 (虾视神经处理实验为例说明对光的感知) 1、昆虫对光波的感知 单眼或复眼 大脑 活动 光 体壁 2、光波对昆虫体色的影响 色素体 (菜粉蝶的实验事例: 白背景 淡蛹 蓝背景 灰蛹 红黄背景 橘色蛹) 3、光波对昆虫趋性影响 不同种类昆虫对光波的趋性选择不同(举例) 二、光照度对昆虫的影响 光昭度对昆虫生命活动的影响:活动节律、飞翔、交尾、取食等活动 1、 白天活动昆虫 2、黄昏活动昆虫 3、夜间活动昆虫 4、昼夜活动昆虫 三、光周期对昆虫的影响(因其主要是对昆虫的滞育的影响,说明在下一章中讲解) 10 20 20 5 30 15
昆虫生态学与预测预报教案 第一章昆虫个体生态学 课目目 第二节温度对昆虫的影响 的了解温度湿度风土壤对昆虫的影响,掌握昆虫在不同温度下的反应原理和对湿度 要求的调节方法。 重点重点:湿度、温度对昆虫的影响 难点 主要内容 第二节温度对昆虫的影响 、温度对昆虫生长发育的重要性及温区的划分 (一)、结合前述课程内容简要说明温度昆虫生长发育的重要作用 (二)、温区划分及昆虫在各温区内的反应 20 45℃ 40℃ 10℃ 致死高温区亚致死高温区适温区亚致死低温区致死低温区 (对应个绍昆虫在各区内的存活状态和生理反应) 2、40℃ 30℃C 25℃ 高温生长停滞高适温区最适温区低适温区低温生长停滞点(发育起点) (对应介绍昆虫在各区内的存活状态和生理反应 3、昆虫偏嗜温区(实验概念) 4、有效积温法则:(依前述课程讲授情况适当复习) 昆虫在低温下的反应 (一)、据昆虫在不同低温下的死亡分三类: (二)、昆虫在低温前的生理准备:活动减少代谢水少盐胶体增加游水低 (三)、昆虫体液在低温下的过冷却现象:(此处利用曲线图讲解) 20 1、过冷却现象的概念 2、昆虫体液过冷却点 (四)昆虫耐寒性影响因素和评价 1、昆虫耐寒性评价:体液系数Q=(活虫体重M虫体干重P)/活虫体重M 2、影响耐寒能力的因素:a温度下降速度b虫体状态c昆虫生育阶段d食物 (五)低温致死机制分析 20 1、0℃以上低温致死原因:生理失调、营养过度消耗a生理原因 2、0℃以下低温致死原因 b物理原因 、昆虫在高温下的反应 (一)高温不良影响的迟滞反应:高温影响后生存的昆虫在后期的致畸性 (二)高温下昆虫调节温度方式 个体生存调节:生理调节、活动调节20 ∠ 体液蒸发。群体生存调节:群体活动 (三)昆虫高温致死机制 蛋白质变性、酶失活·生理失调 2
昆虫生态学与预测预报教案 2 课 目 第一章 昆虫个体生态学 第二节温度对昆虫的影响 目的 要求 了解温度湿度风土壤对昆虫的影响,掌握昆虫在不同温度下的反应原理和对湿度 的调节方法。 重点 难点 重点:湿度、温度对昆虫的影响 主要内容: 第二节 温度对昆虫的影响 一、温度对昆虫生长发育的重要性及温区的划分 (一)、结合前述课程内容简要说明温度昆虫生长发育的重要作用。 (二)、温区划分及昆虫在各温区内的反应 1、 45℃ 40℃ 8℃ -10℃ 致死高温区 亚致死高温区 适温区 亚致死低温区 致死低温区 (对应介绍昆虫在各区内的存活状态和生理反应) 2、40℃ 30℃ 25℃ 8℃ 高温生长停滞 高适温区 最适温区 低适温区 低温生长停滞点(发育起点) (对应介绍昆虫在各区内的存活状态和生理反应) 3、昆虫偏嗜温区 (实验概念) 4、有效积温法则:(依前述课程讲授情况适当复习) 二、昆虫在低温下的反应 (一)、据昆虫在不同低温下的死亡分三类: -10℃ 0℃ (二)、昆虫在低温前的生理准备:活动减少 代谢水少盐胶体增加 游离水低 (三)、昆虫体液在低温下的过冷却现象:(此处利用曲线图讲解) 1、 过冷却现象的概念 2、 昆虫体液过冷却点 (四)昆虫耐寒性影响因素和评价 1、昆虫耐寒性评价:体液系数 Q=(活虫体重 M-虫体干重 P)/活虫体重 M 2、影响耐寒能力的因素:a 温度下降速度 b 虫体状态 c 昆虫生育阶段 d 食物 (五)低温致死机制分析 1、0℃以上低温致死原因:生理失调、营养过度消耗 a 生理原因 2、0℃以下低温致死原因: b 物理原因 三、昆虫在高温下的反应 (一)高温不良影响的迟滞反应:高温影响后生存的昆虫在后期的致畸性 (二)高温下昆虫调节温度方式 个体生存调节:生理调节、活动调节 体液蒸发 。 群体生存调节:群体活动 (三)昆虫高温致死机制 蛋白质变性、酶失活 生理失调。 20 20 20 20 20
昆虫生态学与预测预报教案 第一章昆虫个体生态学 第三节湿度对昆虫的影响及其它因素 目的 掌握湿度对昆虫的影响和温湿度效应,了解风、土壤等其它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要求 重点重点:掌握湿度对昆虫的影响和温湿度效应 主要内容 第三节湿度对昆虫的影响及温湿度效应 水分对昆虫的重要性(简要介绍→昆虫获取水分的途径食物、代谢、饮水|30 二、昆虫对水分的调节途径 昆虫排泄水分的途径蒸发、直接排泄 (此内容举例讲解) 三、湿度对昆虫的影响 按昆虫对湿度的适应能力分为:好湿性昆虫、好干性昆虫(发育随湿度变化) 2、对昆虫活动节律影响(举例) 3、对昆虫行为能力影响(举例二十八星瓢虫在不同湿度的地下8天后的反应) 4、对昆虫生殖发育影响产卵、羽化等 四、温湿度效应 1、温湿度综合生物效应(概念) 2、温湿度系数 温度湿 风对昆虫形态分化的影响 20 五、风对昆虫的影响 风对昆虫地理分布的影响 风对昆虫迁飞扩散的影响 六、土壤对昆虫的影响 土壤温度对昆虫行为影响 土壤含水量对昆虫发育影响 土壤理化性质对昆虫生存的影响
昆虫生态学与预测预报教案 3 课 目 第一章 昆虫个体生态学 第三节 湿度对昆虫的影响及其它因素 目的 要求 掌握湿度对昆虫的影响和温湿度效应,了解风、土壤等其它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重点 难点 重点:掌握湿度对昆虫的影响和温湿度效应 主要内容: 第三节 湿度对昆虫的影响及温湿度效应 一、水分对昆虫的重要性(简要介绍) 昆虫获取水分的途径 食物、代谢、饮水 二、昆虫对水分的调节途径: 昆虫排泄水分的途径 蒸发、直接排泄 (此内容举例讲解) 三、湿度对昆虫的影响 1、 按昆虫对湿度的适应能力分为:好湿性昆虫、好干性昆虫(发育随湿度变化) 2、 对昆虫活动节律影响(举例) 3、 对昆虫行为能力影响(举例二十八星瓢虫在不同湿度的地下 8 天后的反应) 4、 对昆虫生殖发育影响 产卵、羽化等 四、温湿度效应 1、 温湿度综合生物效应(概念 ) 2、 温湿度系数 温度/湿度 风对昆虫形态分化的影响 五、风对昆虫的影响 风对昆虫地理分布的影响 风对昆虫迁飞扩散的影响 六、土壤对昆虫的影响 土壤温度对昆虫行为影响 土壤 土壤含水量对昆虫发育影响 土壤理化性质对昆虫生存的影响 30 30 20 20
昆虫生态学与预测预报教案 第二章昆虫的几项重要生命活动 第一节昆虫的休眠与滞育第二节昆虫的扩散与迁飞 目的 要求 重点 主要内容 第一节昆虫的休眠与滞育 昆虫休眠与滞育的概念 (因前述前程应有所个绍,以复习的方式对相关概念简单提示) 昆虫休眠滞育过程中的生理状况: (一)昆虫休眠滞育前的生理准备:体内物质积累、冬季死亡分析 (二)昆虫休眠滞育中的生理活动 (三)昆虫在休眠滞育解除前生理状态:物质消耗程度、生理代谢、春季死亡分析 、滞育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一)滞育的机制(复习方式简单提示) (二)影响滞育的因素:光照、温度、湿度、食物 同光照条件、高温高温抑制短日照滞育低温促进 食物调节滞育发生率(由此内容了解打破滞育方法) 第二节昆虫的迁飞与扩散 、昆虫迁飞与扩散的基本概念 (一)扩散的概念人为携带、自然因素携带(风、水)、趋性导致、繁殖导致。|20 (二)迁飞的概念(比较扩散与迁飞的差别,明确迁飞概念) 、昆虫迁飞种群的鉴别 20 迁飞昆虫的不同类群 四、昆虫迁飞的过程 五、控制昆虫迁飞的机制
昆虫生态学与预测预报教案 4 课 目 第二章 昆虫的几项重要生命活动 第一节 昆虫的休眠与滞育 第二节 昆虫的扩散与迁飞 目的 要求 重点 难点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昆虫的休眠与滞育 一、昆虫休眠与滞育的概念 (因前述前程应有所介绍,以复习的方式对相关概念简单提示) 二、昆虫休眠滞育过程中的生理状况: (一) 昆虫休眠滞育前的生理准备:体内物质积累、冬季死亡分析 (二) 昆虫休眠滞育中的生理活动 (三) 昆虫在休眠滞育解除前生理状态:物质消耗程度、生理代谢、春季死亡分析 三、滞育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一) 滞育的机制(复习方式简单提示) (二) 影响滞育的因素:光照、温度、湿度、食物 同光照条件 高温高温 抑制短日照滞育 低温促进 食物 调节滞育发生率(由此内容了解打破滞育方法) 第二节 昆虫的迁飞与扩散 一、昆虫迁飞与扩散的基本概念 (一)扩散的概念 人为携带、自然因素携带(风、水)、趋性导致、繁殖导致。 (二)迁飞的概念 (比较扩散与迁飞的差别,明确迁飞概念) 二、昆虫迁飞种群的鉴别 三、迁飞昆虫的不同类群 四、昆虫迁飞的过程 五、控制昆虫迁飞的机制 10 20 20 20 20 10
昆虫生态学与预测预报教案 第二章昆虫的几项重要生命活动 目的 要求 重点 主要内容 第三节植食性昆虫的取食 昆虫对食物的适应 1.昆虫形态上的适应:如头式,口器分化等消化道的适应等。 2.昆虫生理上适应 昆虫食性特化 1.昆虫食性的相对稳定 2.昆虫对食物的适应表现行为,为后代寻找寄主 、昆虫取食行为 1.远距离作用:嗅觉、视觉 近距离作用:嗅觉、味觉、触觉 3.开始取食:利用触觉、味觉确定取食部位 4.定居、转移:取决于食物营养 四、植物对昆虫的适应 1.适应性 30 形态防御 3.次生物质作用 五、昆虫生物联属现象 1.昆虫于其他生物三种基本联系 20 不均匀性、寄生条件、种间竞争 2.营养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3.昆虫间共生、寄生关系 共生、寄生、寄生形式、寄生生存量 4.天敌昆虫和寄主化学信息 寄主栖境寻找寄主确立寄主
昆虫生态学与预测预报教案 5 课 目 第二章 昆虫的几项重要生命活动 目的 要求 重点 难点 主要内容: 第三节 植食性昆虫的取食 一、昆虫对食物的适应 1. 昆虫形态上的适应:如头式,口器分化等消化道的适应等。 2. 昆虫生理上适应 二、昆虫食性特化 1. 昆虫食性的相对稳定 2. 昆虫对食物的适应表现行为,为后代寻找寄主 三、昆虫取食行为 1. 远距离作用:嗅觉、视觉 2. 近距离作用:嗅觉、味觉、触觉 3. 开始取食:利用触觉、味觉确定取食部位 4. 定居、转移:取决于食物营养 四、植物对昆虫的适应 1. 适应性 2. 形态防御 3. 次生物质作用 五、昆虫生物联属现象 1. 昆虫于其他生物三种基本联系 不均匀性、寄生条件、种间竞争 2. 营养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3. 昆虫间共生、寄生关系 共生、寄生、寄生形式、寄生生存量 4. 天敌昆虫和寄主化学信息 寄主栖境 寻找寄主 确立寄主 10 10 30 30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