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可以灭蚊防病,改善农村环 境卫生状况。 稻田中常常孳生大量了了、螺类等, 其中许多是吸人血或某些疾病的传播者。 我国稻田面积最大,占世界稻田总面积的 三分之一以上,稻田养鱼,能大量消灭这 些有害生物。据浙江卫生实验院对双季间 作稻田的观测,养鱼稻田比未养鱼稻田中 的库蚊减少95.5-99.5%,按蚊减少72.2- 88.9%。另外,蟹、鳖可大量摄食螺类。 因此,稻田养殖名特水产品对改善水田区 环境卫生状况,保护人畜健康所起的作用 也不可忽视
5、可以灭蚊防病,改善农村环 境卫生状况。 稻田中常常孳生大量了了、螺类等, 其中许多是吸人血或某些疾病的传播者。 我国稻田面积最大,占世界稻田总面积的 三分之一以上,稻田养鱼,能大量消灭这 些有害生物。据浙江卫生实验院对双季间 作稻田的观测,养鱼稻田比未养鱼稻田中 的库蚊减少95.5-99.5%,按蚊减少72.2- 88.9%。另外,蟹、鳖可大量摄食螺类。 因此,稻田养殖名特水产品对改善水田区 环境卫生状况,保护人畜健康所起的作用 也不可忽视
总之,稻田养鱼投资少、收益大, 方法简便易行,对于农渔业生产都具有 重要意义。要搞好稻田养鱼,要求农业、 水产等部门密切配合,因地制宜地制订 本地利用稻田养鱼的发展规划,进一步 搞好试点、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大力 组织推广,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 断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稻田养鱼新技术, 使稻田养鱼取得更好成效
总之,稻田养鱼投资少、收益大, 方法简便易行,对于农渔业生产都具有 重要意义。要搞好稻田养鱼,要求农业、 水产等部门密切配合,因地制宜地制订 本地利用稻田养鱼的发展规划,进一步 搞好试点、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大力 组织推广,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 断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稻田养鱼新技术, 使稻田养鱼取得更好成效
二、稻田养鱼的发展状况 稻田养鱼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大量的出土 文物及古籍的文字记载表明,在2000年前陕西的汉 中,四川的成都等地区已普遍流行。但长期以来, 由于受自然经济条件的约束,大多为零星的自给性 田间副业。新中国成立以后,虽有所发展,但由于 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也几经兴衰。七十年代 以后,我国稻田养鱼生产通过在技术上广泛的研究 和生产上的深入实践,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 系。近年来,特别是1983年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了 全国第一次稻田养鱼经验交流会以来,我国稻田养 鱼迅速恢复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二、稻田养鱼的发展状况 稻田养鱼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大量的出土 文物及古籍的文字记载表明,在2000年前陕西的汉 中,四川的成都等地区已普遍流行。但长期以来, 由于受自然经济条件的约束,大多为零星的自给性 田间副业。新中国成立以后,虽有所发展,但由于 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也几经兴衰。七十年代 以后,我国稻田养鱼生产通过在技术上广泛的研究 和生产上的深入实践,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 系。近年来,特别是1983年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了 全国第一次稻田养鱼经验交流会以来,我国稻田养 鱼迅速恢复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水产科技的进步,技术推广工作 的加强以及农渔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创 新性生产实践,我国传统养鱼技术又有所 发展和创新, 稻田养鱼也相应地在基础理 论和技术水平方面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983年全国稻田养鱼面积为661万亩,产鱼 3.63万吨,亩单产达5.5公斤。到1989年, 稻田养鱼面积发展到1330万亩,其中养成 鱼面积1062万亩,产鱼12.49万吨, 平均 亩产12公斤,在生产区域和养殖技术方面 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随着水产科技的进步,技术推广工作 的加强以及农渔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创 新性生产实践,我国传统养鱼技术又有所 发展和创新, 稻田养鱼也相应地在基础理 论和技术水平方面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983年全国稻田养鱼面积为661万亩,产鱼 3.63万吨,亩单产达5.5公斤。到1989年, 稻田养鱼面积发展到1330万亩,其中养成 鱼面积1062万亩,产鱼12.49万吨, 平均 亩产12公斤,在生产区域和养殖技术方面 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为了总结经验,推动稻田养鱼持续 发展,1990年农业部又在重庆市召开了 第二次全国稻田养鱼经验交流会,把我 国稻田养鱼生产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至1993年,全国稻田养鱼面积发展到 1475万亩,其中养成鱼面积1198万亩, 生产成鱼18.5万吨,平均亩产15.5公斤, 生产鱼种2.7万吨,增产稻谷45万吨,共 增加收入18亿元
为了总结经验,推动稻田养鱼持续 发展,1990年农业部又在重庆市召开了 第二次全国稻田养鱼经验交流会,把我 国稻田养鱼生产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至1993年,全国稻田养鱼面积发展到 1475万亩,其中养成鱼面积1198万亩, 生产成鱼18.5万吨,平均亩产15.5公斤, 生产鱼种2.7万吨,增产稻谷45万吨,共 增加收入1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