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14-2015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共20道题。 I卷 积累与运用(共29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炮烙(luo)天梯石栈(zhan)湮没(yon) B.提防(di)恬然自安(tian)广袤(mao) C.罗绮(qi)无语凝噎(ye)国粹(cui) D.负疚(j)喟然而叹(wei)杜撰(zuan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孤立无援放诞无礼厮打B.结外生枝纨绔膏梁烽火 C.休戚相关春寒料峭遵循D.舞榭歌台捐除宿怨诡秘 3.根据语境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但是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 耐劳的人。 ②我乘她不再紧接地问,迈开步便走,匆匆地逃回四叔的家中,心里很觉得不 ③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 不想 A.安逸安分给与取得B.安逸安分取得给与 C.安分安逸取得给与D.安分安逸给与取得 4.文学常识填空(8分) (1)《寡人之于国也》记载了 时期思想家孟轲向梁惠王阐释自己对 的看法和主张 (2)汉代文学家 在《过秦论》中指出秦国灭亡的原因是 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3)明人将唐代文学家韩愈列为“ ”之首,韩愈的《师说》选自 (4)清代沈德潜赞美李白的诗:“太白七古想落天外。”“七古”即七言古诗, 如李白的成名作《 (5)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都 是 词风的典范之作。 5.请在横线上默写原句。(12分) ①弦弦掩抑声声思 。低眉信手续续弹, ②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谁怕? ④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⑤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 ⑥故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 海 ⑦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阅读与鉴赏(共71分) 一)阅读《苏武传》节选部分和【链接材料】,回答第6--11题。(共21分)
北京市西城区 2014-2015 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共 20 道题。 I 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 29 分)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 炮烙(luò) 天梯石栈(zhàn) 湮没(yān) B. 提防(dī) 恬然自安(tián) 广袤(mào) C. 罗绮(qǐ) 无语凝噎(yē) 国粹(cuì) D. 负疚(jiù) 喟然而叹(wèi) 杜撰(zuǎn)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 分) A. 孤立无援 放诞无礼 厮打 B. 结外生枝 纨绔膏梁 烽火 C. 休戚相关 春寒料峭 遵循 D. 舞榭歌台 捐除宿怨 诡秘 3. 根据语境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①但是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 _________耐劳的人。 ②我乘她不再紧接地问,迈开步便走,匆匆地逃回四叔的家中,心里很觉得不 _________。 ③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_________,不想_________。 A. 安逸 安分 给与 取得 B. 安逸 安分 取得 给与 C. 安分 安逸 取得 给与 D. 安分 安逸 给与 取得 4. 文学常识填空(8 分) (1)《寡人之于国也》记载了_________时期思想家孟轲向梁惠王阐释自己对 “_________”的看法和主张。 (2)汉代文学家_________在《过秦论》中指出秦国灭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3)明人将唐代文学家韩愈列为“_________”之首,韩愈的《师说》选自 《________________》。 (4)清代沈德潜赞美李白的诗:“太白七古想落天外。”“七古”即七言古诗, 如李白的成名作《________________》。 (5)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都 是__________________词风的典范之作。 5. 请在横线上默写原句。(12 分) ①弦弦掩抑声声思,_________________。低眉信手续续弹, 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谈 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______________,谁怕?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___________________! ⑤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 海。 ⑦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鉴赏(共 71 分) (一)阅读《苏武传》节选部分和【链接材料】,回答第 6—11 题。(共 21 分)
天汉元年,且鞬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 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 于,答其善意。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 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 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 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 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 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 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 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 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 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軒王 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靳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 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 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 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 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 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 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 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 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 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 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 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 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链接材料】 身幽于无人之处,迹戢(止息)于胡塞之地,歃(饮)朝露以为饮,茹(吃)田 鼠以为粮,穷目极望,不见所识,侧耳远听,不闻人声。当此之时,生不足甘, 死不足恶,所以忍困强存,徒念忠义。虽诱仆(我)以隆爵厚宠,万金之利,不 以滑(改变)其虑也;迫以白刃在颈,铁锧(斧)在喉,不以动其心也。何则? 志定于不回,期誓于殁(死)命。(《报李陵书》苏武) 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厚赂单于赂:贿赂,行贿 B.空以身膏草野膏:使……滋润肥美 C.扶辇下除除:台阶,殿阶 D.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 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 于,答其善意。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 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 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 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 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 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 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 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 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 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 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 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 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 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 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 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 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 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 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 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 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 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 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链接材料】 身幽于无人之处,迹戢(止息)于胡塞之地,歃(饮)朝露以为饮,茹(吃)田 鼠以为粮,穷目极望,不见所识,侧耳远听,不闻人声。当此之时,生不足甘, 死不足恶,所以忍困强存,徒念忠义。虽诱仆(我)以隆爵厚宠,万金之利,不 以滑(改变)其虑也;迫以白刃在颈,铁锧(斧)在喉,不以动其心也。何则? 志定于不回,期誓于殁(死)命。(《报李陵书》苏武) 6.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因厚赂单于 赂:贿赂,行贿 B. 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滋润肥美 C. 扶辇下除 除:台阶,殿阶 D.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欲因此时降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B.乃幽武置大窖中臣乃敢上璧 C.单于愈益欲降之於靳王爱之 D.武与李陵俱为侍中子卿尚复谁为乎 8.下列语句,不能直接体现“武终不可胁”的一项是()(3分) A.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B.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C.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D.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9.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A.单于不杀苏武,主要因为苏武背后是强大的汉廷,斩杀汉使必然引发战祸, 危及自身权位。 B.卫律在剑斩虞常之后,接着判处副使张胜死罪并逼迫其投降,因为张胜谋杀 了单于的近臣。 C.单于用常人难以承受的残酷手段折磨苏武,企图以此摧毁苏武的意志,迫使 苏武屈节投降, D.李陵历数苏武弟兄皆因得罪皇帝而死,指出皇帝法令无常,进而质疑苏武的 忠诚是否必要 10.“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链接材料】中体现苏武当时内心感受 的一句是()(3分) A.身幽于无人之处,迹戢于胡塞之地。 B.歃朝露以为饮,茹田鼠以为粮 C.穷目极望,不见所识,侧耳远听,不闻人声。 D.当此之时,生不足甘,死不足恶 11.苏武为何“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请结合节选内容并参考【链接材料】 简要说明理由。(6分) II卷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4题。(共16分) 如果要揭示诗的比喻的特殊性,请允许我从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开始。《世说新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构成比喻,有两个基本的要素:首先,从客体上说,二者必须在根本上、整体上, 有质的不同。其次,在局部上,有共同之处。《诗经》中有:“出其东门,有女 如云。”首先,女人和云,在根本性质上不可混同;其次,在数量上都给人众多 的印象。撇开显而易见的不同,突出隐蔽的暂时的联系,比喻的力量正是在这里。 但这并不是说,任何不相干的事物,只要任意加以凑合一番,便能构成新颖的比 喻。好的比喻,不但要符合一般比喻的规律,而且要精致,不但词语表层显性意 义相通,而且在深层的、隐性的、暗示的、联想的意义也要相切。这就是《文心 雕龙》所说的“以切至为贵”。有了这样的理论基础,就可以正面来回答谢安侄 儿谢朗的“撒盐空中”和侄女谢道韫的“柳絮因风”哪一个比较好的问题了
A. 欲因此时降武 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B. 乃幽武置大窖中 臣乃敢上璧 C. 单于愈益欲降之 於靬王爱之 D. 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子卿尚复谁为乎 8. 下列语句,不能直接体现“武终不可胁”的一项是( )(3 分) A. 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B.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C. 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D. 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9.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3 分) A. 单于不杀苏武,主要因为苏武背后是强大的汉廷,斩杀汉使必然引发战祸, 危及自身权位。 B. 卫律在剑斩虞常之后,接着判处副使张胜死罪并逼迫其投降,因为张胜谋杀 了单于的近臣。 C. 单于用常人难以承受的残酷手段折磨苏武,企图以此摧毁苏武的意志,迫使 苏武屈节投降。 D. 李陵历数苏武弟兄皆因得罪皇帝而死,指出皇帝法令无常,进而质疑苏武的 忠诚是否必要。 10.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链接材料】中体现苏武当时内心感受 的一句是( )(3 分) A. 身幽于无人之处,迹戢于胡塞之地。 B. 歃朝露以为饮,茹田鼠以为粮。 C. 穷目极望,不见所识,侧耳远听,不闻人声。 D. 当此之时,生不足甘,死不足恶。 11. 苏武为何“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请结合节选内容并参考【链接材料】 简要说明理由。(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卷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2—14 题。(共 16 分) 如果要揭示诗的比喻的特殊性,请允许我从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开始。《世说新语》 载: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构成比喻,有两个基本的要素:首先,从客体上说,二者必须在根本上、整体上, 有质的不同。其次,在局部上,有共同之处。《诗经》中有:“出其东门,有女 如云。”首先,女人和云,在根本性质上不可混同;其次,在数量上都给人众多 的印象。撇开显而易见的不同,突出隐蔽的暂时的联系,比喻的力量正是在这里。 但这并不是说,任何不相干的事物,只要任意加以凑合一番,便能构成新颖的比 喻。好的比喻,不但要符合一般比喻的规律,而且要精致,不但词语表层显性意 义相通,而且在深层的、隐性的、暗示的、联想的意义也要相切。这就是《文心 雕龙》所说的“以切至为贵”。有了这样的理论基础,就可以正面来回答谢安侄 儿谢朗的“撒盐空中”和侄女谢道韫的“柳絮因风”哪一个比较好的问题了
以空中撒盐比降雪,符合本质不同,一点相通的规律。盐的形状、颜色上与雪 点相通,可以构成比喻。但以盐下落比喻雪花,引起的联想,却不及柳絮因风那 么“切至”。因为盐粒是有硬度的,而雪花则没有,盐粒的质量大,决定了下落 有两个特点,一是,直线的;二是,速度比较快。而柳絮质量是很小的,下落不 是直线的,而是方向不定的,飘飘荡荡,很轻盈的,速度是比较慢的。三是,柳 絮飘飞是自然常见的现象,容易引起经验的回忆:而撒盐空中,并不是自然现象 撒的动作,和手联系在一起,空间是有限的,和满天雪花纷纷扬扬之间的联想是 不够“切至”的。四是,柳絮纷飞,在当时的诗文中,早已和春日景象联系在 起,引起的联想是诗意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谢道韫的比喻,不但恰当切至, 而且富于诗意的联想,而谢朗的比喻,则是比较粗糙的 比喻“切至”与否,不能仅仅从比喻本身看,还要从作家主体来看,和作者追求 的风格有关系。谢道韫的比喻之所以好,还因为与她的女性身份相“切至”,如 果换成一个关西大汉,这样的比喻,就可能不够“切至”。有古代咏雪诗曰:“战 罢玉龙三百万,残鳞败甲满天飞”,就含着男性雄浑气质的联想,读者从这个比 喻中,可以感受到叱咤风云的将军气度。 未若柳絮因风起,是七言的古诗(不讲平仄的),是诗的比喻,充满了雅致高贵 的风格,但并不是唯一的写法。同样是写雪的,李白写的“燕山雪花大如席”(《北 风行》)就是另一种豪迈的风格了。李白的豪迈与他对雪花的夸张修辞有关。如 此大幅度的夸张,似乎有点离谱,故鲁迅为之辩护曰 “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 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可就变成笑话 了 鲁迅的这个解释,把问题简单化了。其实,至少应该从三个方面看。第一,本体 与喻体特征的相似性。鲁迅所说,正是这个意思,因为是在北国燕山,雪花特别 大。但是,特征的相似性是很丰富的,有时,北方的雪花并不仅仅是雪片之大, 如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就以雪片之多,铺天盖地之美 取胜。为什么有不同的选择呢?这就有了第二个原因,那就是作家对风格的选择。 第三,文学形式的制约。“燕山雪花大如席”之所以精彩,还因为它是诗。诗的 虚拟性,决定了它的想象要相对自由得多。如果是写游记性质的散文,说是站在 轩辕台上,看到雪花一片一片像席子一样地落下来,那就可能成为鲁迅所担忧的 “笑话”了。 如果从诗的角度看,柳絮因风,撒盐空中,就不仅仅是修辞的问题。同样的比喻, 在不同的文学形式中,效果是不同的。所以比喻的暗示和联想的精致性,还与文 学形式不可分割。 12.依据第三段内容,指出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两项()()(4分) A.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 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C.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 D.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E.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13.纵观全文,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4分 A.“有女如云”不仅取数量众多的共性,而且使人联想到女子体态轻盈如云, 比喻富于诗意
以空中撒盐比降雪,符合本质不同,一点相通的规律。盐的形状、颜色上与雪一 点相通,可以构成比喻。但以盐下落比喻雪花,引起的联想,却不及柳絮因风那 么“切至”。因为盐粒是有硬度的,而雪花则没有,盐粒的质量大,决定了下落 有两个特点,一是,直线的;二是,速度比较快。而柳絮质量是很小的,下落不 是直线的,而是方向不定的,飘飘荡荡,很轻盈的,速度是比较慢的。三是,柳 絮飘飞是自然常见的现象,容易引起经验的回忆;而撒盐空中,并不是自然现象, 撒的动作,和手联系在一起,空间是有限的,和满天雪花纷纷扬扬之间的联想是 不够“切至”的。四是,柳絮纷飞,在当时的诗文中,早已和春日景象联系在一 起,引起的联想是诗意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谢道韫的比喻,不但恰当切至, 而且富于诗意的联想,而谢朗的比喻,则是比较粗糙的。 比喻“切至”与否,不能仅仅从比喻本身看,还要从作家主体来看,和作者追求 的风格有关系。谢道韫的比喻之所以好,还因为与她的女性身份相“切至”,如 果换成一个关西大汉,这样的比喻,就可能不够“切至”。有古代咏雪诗曰:“战 罢玉龙三百万,残鳞败甲满天飞”,就含着男性雄浑气质的联想,读者从这个比 喻中,可以感受到叱咤风云的将军气度。 未若柳絮因风起,是七言的古诗(不讲平仄的),是诗的比喻,充满了雅致高贵 的风格,但并不是唯一的写法。同样是写雪的,李白写的“燕山雪花大如席”(《北 风行》)就是另一种豪迈的风格了。李白的豪迈与他对雪花的夸张修辞有关。如 此大幅度的夸张,似乎有点离谱,故鲁迅为之辩护曰: “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 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可就变成笑话 了。 鲁迅的这个解释,把问题简单化了。其实,至少应该从三个方面看。第一,本体 与喻体特征的相似性。鲁迅所说,正是这个意思,因为是在北国燕山,雪花特别 大。但是,特征的相似性是很丰富的,有时,北方的雪花并不仅仅是雪片之大, 如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就以雪片之多,铺天盖地之美 取胜。为什么有不同的选择呢?这就有了第二个原因,那就是作家对风格的选择。 第三,文学形式的制约。“燕山雪花大如席”之所以精彩,还因为它是诗。诗的 虚拟性,决定了它的想象要相对自由得多。如果是写游记性质的散文,说是站在 轩辕台上,看到雪花一片一片像席子一样地落下来,那就可能成为鲁迅所担忧的 “笑话”了。 如果从诗的角度看,柳絮因风,撒盐空中,就不仅仅是修辞的问题。同样的比喻, 在不同的文学形式中,效果是不同的。所以比喻的暗示和联想的精致性,还与文 学形式不可分割。 12. 依据第三段内容,指出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两项( )( )(4 分) A.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 B.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 C.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柳永《望海潮》) D.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E.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 13. 纵观全文,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4 分) A. “有女如云”不仅取数量众多的共性,而且使人联想到女子体态轻盈如云, 比喻富于诗意
B.谢朗将“白雪纷纷”比作“撒盐空中”,具备构成比喻的两个基本要素,但 缺乏诗意的联想 C.谢道韫“柳絮因风”的比喻,恰当切至,富于诗意的联想,但不如“燕山雪 花大如席”精彩。 D.“燕山雪花大如席”之所以精彩,不仅因其风格豪迈,还因诗歌中的想象可 以不受任何约束。 E.“切至”的比喻,既要贴切而且富于诗意的联想,还要吻合作家的风格特点, 契合文学形式。 14.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所写“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 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句,其中的比喻是否“切至”?请参考本文论述,分条 简要分析。(8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并回答第15-16题。(共14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①写于创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前一年,作者时任镇江知府,65 岁。北固亭,又名北固楼,今镇江北固山上,下临长江。②年少:年轻,指孙权 十九岁继父兄之业;兜鍪(mou):原指兵士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③坐断: 坐镇,占据。④曹刘:指曹操与刘备。⑤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见孙权的军队雄 壮威武,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刘景升即荆州牧 刘表。 15.“不尽长江滚滚流”化用了杜甫的哪联诗句?此句在本词中既是实写也是虚 写,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8分) ①化用的诗句 1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哪一句与本词赞美的是同一历史人物?本 词中,词人通过赞美历史人物寄寓了怎样的情感?(6分) 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四)阅读《哈姆莱特》选段,完成17-19题。(共20分) 【节选一】 注:哈姆莱特去见母后,途中巧遇正在祈祷上帝宽恕的国王克劳狄斯 哈姆莱特他现在正在祈祷,我正好动手;我决定现在就干,让他上天堂去,我 也算报了仇了。不,那还要考虑一下:一个恶人杀死我的父亲;我,他的独生子, 却把这个恶人送上天堂。啊,这简直是以恩报怨了。他用卑鄙的手段,在我父亲 满心俗念、罪孽正重的时候乘其不备把他杀死:虽然谁也不知道在上帝面前,他
B. 谢朗将“白雪纷纷”比作“撒盐空中”,具备构成比喻的两个基本要素,但 缺乏诗意的联想。 C. 谢道韫“柳絮因风”的比喻,恰当切至,富于诗意的联想,但不如“燕山雪 花大如席”精彩。 D. “燕山雪花大如席”之所以精彩,不仅因其风格豪迈,还因诗歌中的想象可 以不受任何约束。 E. “切至”的比喻,既要贴切而且富于诗意的联想,还要吻合作家的风格特点, 契合文学形式。 14. 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所写“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 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句,其中的比喻是否“切至”?请参考本文论述,分条 简要分析。(8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并回答第 15—16 题。(共 14 分)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①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②,坐断③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④,生子当如孙仲谋⑤。 【注】①写于创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前一年,作者时任镇江知府,65 岁。北固亭,又名北固楼,今镇江北固山上,下临长江。②年少:年轻,指孙权 十九岁继父兄之业;兜鍪(móu):原指兵士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③坐断: 坐镇,占据。④曹刘:指曹操与刘备。⑤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见孙权的军队雄 壮威武,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刘景升即荆州牧 刘表。 15. “不尽长江滚滚流”化用了杜甫的哪联诗句?此句在本词中既是实写也是虚 写,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8 分) ①化用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哪一句与本词赞美的是同一历史人物?本 词中,词人通过赞美历史人物寄寓了怎样的情感?(6 分) 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哈姆莱特》选段,完成 17—19 题。(共 20 分) 【节选一】 (注:哈姆莱特去见母后,途中巧遇正在祈祷上帝宽恕的国王克劳狄斯) 哈姆莱特 他现在正在祈祷,我正好动手;我决定现在就干,让他上天堂去,我 也算报了仇了。不,那还要考虑一下:一个恶人杀死我的父亲;我,他的独生子, 却把这个恶人送上天堂。啊,这简直是以恩报怨了。他用卑鄙的手段,在我父亲 满心俗念、罪孽正重的时候乘其不备把他杀死;虽然谁也不知道在上帝面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