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根据要求整合相关知识,完成1-10题。(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横亘(yuan)谄媚(xian)饿殍(piao)滂沱大雨(pang) B.剽窃(pido)嫁奁(lian) 着陆(zhuo)蓦然回首(m) C.譬如(pi) 熏陶(tao)偌大(nuo)自出机杼(zhu) D.封禅(shan)吮吸(shin)惩罚( cheng)载歌载舞(zai)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凋弊 眺望 打呵欠 兵慌马乱 B.决择 好像 芦材棒 睡眼惺忪 C.迄今 诀窍 瓦砾场 迫不及待 D.辖制 牢骚 雄纠纠 信口开合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某些旅行社虽然收费“明码标价”,但遇到老年人报名参团时,却要 加收一定费用,这种 歧视老年人的做法令人愤慨。 ②很多患者一有炎症就用抗生素,殊不知,这种抗生素的做法会 使病菌逐渐具有 免疫力,一旦再次感染将更加难以治疗。 ③在市场竞争中,我国自主汽车品牌必须以技术为依托,走出山寨阴影, 形成品牌价值,这样才能找到牢固的立足之地 A.公然 滥用 进而 B.公开 滥用 从 C.公然 乱用 从而 .公开 乱用 进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进入斯坦福冬令营集训的30名学生,除了要面对紧张的课程安排, 还必须融入风起云涌的营队生活,集训设计者的用心于此可见一斑 B.由于人力资源供不应求,求职者的心理优势明显,自然就会有人左顾 右盼待价而沽, 希望在发挥专长之外还要能够得到较好的全面回报 C.鲁迅的《狂人日记》借鉴了果戈理的同题小说,林语堂的《京华烟云》 与《红楼梦》 如出一辙,可见文学创作也不排斥东施效颦式的模仿。 D.作为闭塞山区的基层干部,他们早已习惯了遍地的沟沟坎坎,满眼的 高山低岭,如今来到这一碧万顷的大草原,不由得生出茅塞顿开之感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进一步加深,可以启动提高法定退休年龄,以 便缓解未来劳动力不足、养老金入不敷出的压力 B.有人认为,恒大的迅速崛起是职业化的胜利而非中国球员的胜利,也 解决不了国家队在赛场上表现疲软的问题的发生。 C.目前实施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在强调考査学生的综合素质、呈现 不同高校各自的专业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D.对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拆迁能否科学设计,有序推进,是防止粗暴 拆迁、保障私人权益、实现执政为民的重要保证
北京市西城区 2013-2014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根据要求整合相关知识,完成 1-10 题。(30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横亘(yuán) 谄媚(xiàn) 饿殍(piǎo) 滂沱大雨(pāng) B.剽窃(piáo) 嫁奁(lián) 着陆(zhuó) 蓦然回首(mù) C.譬如(pì) 熏陶(tāo) 偌大(nuò) 自出机杼(zhù) D.封禅(shàn) 吮吸(shǔn) 惩罚(chéng) 载歌载舞(zài)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凋弊 眺望 打呵欠 兵慌马乱 B.决择 好像 芦材棒 睡眼惺忪 C.迄今 诀窍 瓦砾场 迫不及待 D.辖制 牢骚 雄纠纠 信口开合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某些旅行社虽然收费“明码标价”,但遇到老年人报名参团时,却要 加收一定费用,这种_______歧视老年人的做法令人愤慨。 ②很多患者一有炎症就用抗生素,殊不知,这种______抗生素的做法会 使病菌逐渐具有 免疫力,一旦再次感染将更加难以治疗。 ③在市场竞争中,我国自主汽车品牌必须以技术为依托,走出山寨阴影, _______形成品牌价值,这样才能找到牢固的立足之地。 A.公然 滥用 进而 B.公开 滥用 从 而 C.公然 乱用 从而 D.公开 乱用 进 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进入斯坦福冬令营集训的 30 名学生,除了要面对紧张的课程安排, 还必须融入风起云涌的营队生活,集训设计者的用心于此可见一斑。 B.由于人力资源供不应求,求职者的心理优势明显,自然就会有人左顾 右盼待价而沽, 希望在发挥专长之外还要能够得到较好的全面回报。 C.鲁迅的《狂人日记》借鉴了果戈理的同题小说,林语堂的《京华烟云》 与《红楼梦》 如出一辙,可见文学创作也不排斥东施效颦式的模仿。 D.作为闭塞山区的基层干部,他们早已习惯了遍地的沟沟坎坎,满眼的 高山低岭,如今来到这一碧万顷的大草原,不由得生出茅塞顿开之感。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进一步加深,可以启动提高法定退休年龄,以 便缓解未来劳动力不足、养老金入不敷出的压力。 B.有人认为,恒大的迅速崛起是职业化的胜利而非中国球员的胜利,也 解决不了国家队在赛场上表现疲软的问题的发生。 C.目前实施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在强 调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呈现 不同高校各自的专业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D.对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拆迁能否科学设计,有序推进,是防止粗暴 拆迁、保障私人权益、实现执政为民的重要保证
6.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道德与法律功能互补,作为治国之道,犹如鸟之双翼,不可偏废。 ②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道德是自觉的法律,法律则是强制的道德。 ③其区别在于:刑罚只能弭祸于已发,不足以服民之心。 ④因此,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道德有着刑罚不可替代的教化功能。 ⑤德治则能防患于未然,使庶民有知耻向善之心 A.①②③④⑤B.⑤②①④③C.②①③⑤④D.②③④⑤①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史传文学可以从体例上作分类,如《左传》是国别体,而《史 记》是纪传体。 B.英国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哈姆莱特》,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 父亲复仇的故事。 C.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作品《老人与海》,塑造了老渔夫桑提亚哥这 “硬汉”形象。 D.散文《荷塘月色》、小说《荷花淀》和剧本《茶馆》,作者分别是朱 自清、孙犁和老舍。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8-9题。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今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 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 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 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 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吾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 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度:考虑。 B.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备:周全 C.譬若以肉投馁虎 馁:气馁 D.然公子遇臣厚 遇:对待。 9.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和意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子勉之矣 代词,指代前文“所以欲死秦军状 B.吾固知公子之还也 动词,意思是“到达” C.何功之有哉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D.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代词,指代前文“无一言半辞送我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秦师遂东 C.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D.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阅读《包身工》选段,完成11-13题。(12分,每小题4分) 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菅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 墨鸭捕鱼的事了。和乌鸦很相像的那种怪样子的墨鸭,整排地停在舷上,它们的 脚是用绳子吊住了的,下水捕鱼,起水的时候船户就在它的颈子上轻轻地一挤! 吐了再捕,捕了再吐,墨鸭整天地捕鱼,卖鱼得钱的却是养墨鸭的船户。但是
6.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道德与法律功能互补,作为治国之道,犹如鸟之双翼,不可偏废。 ②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道德是自觉的法律,法律则是强制的道德。 ③其区别在于:刑罚只能弭祸于已发,不足以服民之心。 ④因此,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道德有着刑罚不可替代的教化功能。 ⑤德治则能防患于未然,使庶民有知耻向善之心。 A.①②③④⑤ B.⑤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⑤④ D.②③④⑤①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史传文学可以从体例上作分类,如《左传》是国别体,而《史 记》是纪传体。 B.英国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哈姆莱特》,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 父亲复仇的故事。 C.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作品《老人与海》,塑造了老渔夫桑提亚哥这 一“硬汉”形象。 D.散文《荷塘月色》、小说《荷花淀》和剧本《茶馆》,作者分别是朱 自清、孙犁和老舍。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 8-9 题。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今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 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 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 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 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吾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 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度:考虑。 B.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备:周全 。 C.譬若以肉投馁虎 馁:气馁。 D.然公子遇臣厚 遇:对待。 9.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和意义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子勉之矣 代词,指代前文“所以欲死秦军状” B.吾固知公子之还也 动词,意思是“到达” C.何功之有哉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D.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代词,指代前文“无一言半辞送我”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秦师遂东 C.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D.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二、阅读《包身工》选段,完成 11-13 题。(12 分,每小题 4 分) 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营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 墨鸭捕鱼的事了。和乌鸦很相像的那种怪样子的墨鸭,整排地停在舷上,它们的 脚是用绳子吊住了的,下水捕鱼,起水的时候船户就在它的颈子上轻轻地一挤! 吐了再捕,捕了再吐,墨鸭整天地捕鱼,卖鱼得钱的却是养墨鸭的船户。但是
从我们孩子的眼里看来,船户对墨鸭并没有怎样虐待,而现在,将这种关系转移 到人和人的中间,便连这一点施与的温情也已经不存在了! 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 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 体制忠实服役的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 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 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 子上的冤魂! 11.结合选文,如何理解“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营利的制度”中“饲养” 词? 12.选文第2段中,作者是怎样运用修辞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的? 13.选文中说,“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结合文意如何理解这 句话? 、按照要求完成14-15题。(16分) 14.在下面的横线上默写课文原句。(选作其中4题)(8分,每空1分) (1)群臣吏民 受上赏 ,受中赏;能谤讥于市 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 (2)侯生曰:“将在外, ”(《信陵君窃符救赵》) (3)惟江上之清风 目遇之而成色。(《前赤壁赋》) ,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 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荷塘月色》)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殺 之战》) 第II卷 1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8分) 夜雪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此诗写于诗人任职江州司马期间。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前两句的意思是说,诗人惊异地发现身上的被子有些冰冷,抬眼望去 见那窗户被 雪地映得发亮。 B.全诗前两句写诗人夜里突然醒来之后的身体感觉和眼前所见,在时间 和事件方面 与诗题相呼应。 C.后两句的意思是说,一直到夜深雪都没有停,而由于积雪太重,竹子 被雪压折的 声响不时传来 D.全诗后两句以有声来衬无声,在动静结合之中真切地刻画了一个万籁 俱静粉妆玉
从我们孩子的眼里看来,船户对墨鸭并没有怎样虐待,而现在,将这种关系转移 到人和人的中间,便连这一点施与的温情也已经不存在了! 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 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 20 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 体制忠实服役的 16 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 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 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 子上的冤魂! 11.结合选文,如何理解“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营利的制度”中“饲养”一 词? 12.选文第 2 段中,作者是怎样运用修辞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的? 13.选文中说,“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结合文意如何理解这 句话? 三、按照要求完成 14-15 题。(16 分) 14.在下面的横线上默写课文原句。(选作其中 4 题)(8 分,每空 1 分) (1)群臣吏民,_________,受上赏;________,受中赏;能谤讥于市 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 (2)侯生曰:“将在外,_____,______。”(《信陵君窃符救赵》) (3)惟江上之清风,______,_______,目遇之而成色。(《前赤壁赋》) (4)_________,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 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__________。 (《荷塘月色》) (5)________,_______。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殽 之战》) 第 II 卷 1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8 分)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此诗写于诗人任职江州司马期间。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前两句的意思是说,诗人惊异地发现身上的被子有些冰冷,抬眼望去 见那窗户被 雪地映得发亮。 B.全诗前两句写诗人夜里突然醒来之后的身体感觉和眼前所见,在时间 和事件方面 与诗题相呼应。 C.后两句的意思是说,一直到夜深雪都没有停,而由于积雪太重,竹子 被雪压折的 声响不时传来。 D.全诗后两句以有声来衬无声,在动静结合之中真切地刻画了一个万籁 俱静粉妆玉
砌的银色世界。 2)“时闻折竹声”一句中透露出诗人内心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20题。(20分。16、17、18、19每题3分,20 题8分)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 到官,以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掾。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令其子 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 操兵诣府,称冤叫号。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使门下书佐水 丘岑尽杀之。青州以其多滥,奏宣考岑,宣坐征诣廷尉。在狱,晨夜讽诵,无忧 色。及当出刑,官属具馔送之,宣乃厉色曰:“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 升车而去。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驺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遣使者 诘宣多杀无辜,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使者 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 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 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扣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 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 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 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 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 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 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 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 哭,有大麦数斛 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取材于《后汉书》) 【注】苍头:操持贵族宅院事务的奴仆。文叔:光武帝刘秀字文叔 1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操兵诣府,称冤叫号 诣:前往 B.令青州勿案岑罪 案:查问。 C.大言数主之失 数:列举。 D.诏遣使者临视 视:监视。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初为司徒侯霸所辟∥后特征为洛阳令 B.丹乃令其子杀道行人//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C.升车而去//而纵奴杀良人 D.宣具以状对//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1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举高第,累迁北海相 (董宣)政绩被推举为优等,经历了多次调动后担任北海相 B.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 担心他们与海贼勾结,(皇帝)于是把他们全数收捕 C.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 现在做了皇帝,(你的)威信竟不能使一个县令听命吗 D.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
砌的银色世界。 (2)“时闻折竹声”一句中透露出诗人内心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6-20 题。(20 分。16、17、18、19 每题 3 分,20 题 8 分)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 到官,以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掾。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令其子 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 操兵诣府,称冤叫号。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使门下书佐水 丘岑尽杀之。青州以其多滥,奏宣考岑,宣坐征诣廷尉。在狱,晨夜讽诵,无忧 色。及当出刑,官属具馔送之,宣乃厉色曰:“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 升车而去。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驺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遣使者 诘宣多杀无辜,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使者 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 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 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扣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 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 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 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 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 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 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 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 哭,有大麦数斛、 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取材于《后汉书》) 【注】苍头:操持贵族宅院事务的奴仆。 文叔:光武帝刘秀字文叔。 1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操兵诣府,称冤叫号 诣:前往。 B.令青州勿案岑罪 案:查问。 C.大言数主之失 数:列举。 D.诏遣使者临视 视:监视。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初为司徒侯霸所辟∥后特征为洛阳令 B.丹乃令其子杀道行人//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C.升车而去//而纵奴杀良人 D.宣具以状对//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1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举高第,累迁北海相 (董宣)政绩被推举为优等,经历了多次调动后担任北海相 B.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 担心他们与海贼勾结,(皇帝)于是把他们全数收捕 C.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 现在做了皇帝,(你的)威信竟不能使一个县令听命吗 D.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
(皇帝)赏赐了三十万钱,董宣把它们全都分发给了各位吏佐 1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北海相时,董宣对滥杀无辜的公孙丹父子毫不手软,后又杀掉其宗 族亲党三十多人。 B.董宣因公孙丹宗族亲党事身陷囹圄,有幸得以不死,他还想要独立担 罪以解脱水丘岑。 C.为收捕白昼杀人的奴仆,董宣毫不留情地扣押湖阳公主的车马,公主 只好杀掉该奴仆。 D.董宣死后丧事极为简单,家中资财也只有几斛大麦、破车一辆,这令 光武帝感叹不已。 20.纪传体史书从人物形象刻画这样一个侧面来反映时代历史。上面文言文 中的董宣形象,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方面?请概括说明,并结合生活或阅读体 验,谈谈你的思考和认识 不少于150字。(8分) 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1-24题。(22分) 来自陌生人的赞美 从前的我家,离我就读的中学不远。上学的路程大约10分钟,每天清晨 我都要在途中的一家小吃店买早点。 那年我13岁,念初中一年级。每日清晨,我都带着一副空荡的脑子走在 上学路上,走到那家小吃店门前。我要在那里吃锞子和喝豆浆,锞子就是人们所 说的油条。这个时间的小吃店,永远是热闹的,一口大锅支在门前,滚沸的油将 不断下锅的面团炸得吱吱叫着。当年,能吃到这油炸倮子已经是欢天喜地的事了。 我排在等待锞子的队伍里,看炸倮子的师傅麻利、娴熟地操作。 站在锅前负责炸的是位年轻姑娘,她手持一双长长的竹筷,不失时机地 翻动着油条,将够了火候的成品夹入锅旁那用来控油的钢丝笸箩。当年,油是珍 贵的东西,控油这一关就显得格外重要。她用不着看顾客,只低垂着眼睑做着属 于自己业务范围的事一一翻动、捞起,但她的操作是愉快的,身形也因了这愉快 的劳作而显得十分灵巧。当她偶尔因擦汗把脸抬起来时,我发现她长得非常好看, 那新鲜的肤色,那从白帽檐下掉出来的栗色头发,那纯净、专注的眼光,她的 切 在我当时的生活中,她几乎就是美丽的代名词一一一种活生生的可以感 觉和捕捉的美丽。她使我空荡的头脑骤然满当起来,使我决意要向着她那样子美 好地成长。以后的早晨,我站在队伍里开始了我细致入微的观察,观察她那两条 辫子的梳法,她站立的姿态,她擦汗的手势,脚上的凉鞋,头上的白布帽。当我 学着她的样子,将两条辫子紧紧并在脑后时,便觉得这已大大缩短了我和她之间 的距离。 后来我们搬了家,不能再光顾那家小吃店了。又是一些年过去,我又 次光顾那家小吃店。记得是秋天的一个下午,我乘坐的一辆面包车在那家小吃店 前抛锚。此时,门口只有一只安静的油锅,于是我走进店内。我看见她独自在柜 台里坐着,头上仍旧戴着那白帽,帽子已被油烟沤成了灰色。她目光涣散,不时 打着大而乏的呵欠,脸上没有热情,却也没有不安和烦躁,就像早已将自己的全 部无所他求地交给了这店、这柜台。我算着,无论如何她不过40来岁。 下午的太阳使店内充满金黄的光亮,使那几张铺着干硬塑料布的餐桌也 显得温暖、柔和
(皇帝)赏赐了三十万钱,董宣把它们全都分发给了各位吏佐 1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北海相时,董宣对滥杀无辜的公孙丹父子毫不手软,后又杀掉其宗 族亲党三十多人。 B.董宣因公孙丹宗族亲党事身陷囹圄,有幸得以不死,他还想要独立担 罪以解脱水丘岑。 C.为收捕白昼杀人的奴仆,董宣毫不留情地扣押湖阳公主的车马,公主 只好杀掉该奴仆。 D.董宣死后丧事极为简单,家中资财也只有几斛大麦、破车一辆,这令 光武帝感叹不已 。 20.纪传体史书从人物形象刻画这样一个侧面来反映时代历史。上面文言文 中的董宣形象,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方面?请概括说明,并结合生活或阅读体 验,谈谈你的思考和认识。 不少于 150 字。(8 分) 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21-24 题。(22 分) 来自陌生人的赞美 从前的我家,离我就读的中学不远。上学的路程大约 10 分钟,每天清晨 我都要在途中的一家小吃店买早点。 那年我 13 岁,念初中一年级。每日清晨,我都带着一副空荡的脑子走在 上学路上,走到那家小吃店门前。我要在那里吃馃子和喝豆浆,馃子就是人们所 说的油条。这个时间的小吃店,永远是热闹的,一口大锅支在门前,滚沸的油将 不断下锅的面团炸得吱吱叫着。当年,能吃到这油炸馃子已经是欢天喜地的事了。 我排在等待馃子的队伍里,看炸馃子的师傅麻利、娴熟地操作。 站在锅前负责炸的是位年轻姑娘,她手持一双长长的竹筷,不失时机地 翻动着油条,将够了火候的成品夹入锅旁那用来控油的钢丝笸箩。当年,油是珍 贵的东西,控油这一关就显得格外重要。她用不着看顾客,只低垂着眼睑做着属 于自己业务范围的事——翻动、捞起,但她的操作是愉快的,身形也因了这愉快 的劳作而显得十分灵巧。当她偶尔因擦汗把脸抬起来时,我发现她长得非常好看, 那新鲜的肤色,那从白帽檐下掉出来的栗色头发,那纯净、专注的眼光,她的一 切…… 在我当时的生活中,她几乎就是美丽的代名词——一种活生生的可以感 觉和捕捉的美丽。她使我空荡的头脑骤然满当起来,使我决意要向着她那样子美 好地成长。以后的早晨,我站在队伍里开始了我细致入微的观察,观察她那两条 辫子的梳法,她站立的姿态,她擦汗的手势,脚上的凉鞋,头上的白布帽。当我 学着她的样子,将两条辫子紧紧并在脑后时,便觉得这已大大缩短了我和她之间 的距离。 后来我们搬了家,不能再光顾那家小吃店了。又是一些年过去,我又一 次光顾那家小吃店。记得是秋天的一个下午,我乘坐的一辆面包车在那家小吃店 前抛锚。此时,门口只有一只安静的油锅,于是我走进店内。我看见她独自在柜 台里坐着,头上仍旧戴着那白帽,帽子已被油烟沤成了灰色。她目光涣散,不时 打着大而乏的呵欠,脸上没有热情,却也没有不安和烦躁,就像早已将自己的全 部无所他求地交给了这店、这柜台。我算着,无论如何她不过 40 来岁。 下午的太阳使店内充满金黄的光亮,使那几张铺着干硬塑料布的餐桌也 显得温暖、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