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北区) 高二语文2015.1 说明:1.本试卷包括第I卷、第Ⅱ卷、第Ⅲ卷及答题纸四部分 2.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所有答题内容写在答题纸上; 3.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 、课内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24分 1.下面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伎俩(ⅱ)奴颜婢(bei)膝迄今迫不急待 B.剽(piao)窃载(zai)歌载舞灰烬披星戴月 C.滂(pang)沱茅塞(se)顿开仓皇涛天罪行 D.炽(zhi)烈穷困潦(liao)倒迟钝尉为壮观 2.依次填在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是王选一边地吸收新知识,一边地深入研究的时期,人生处在这样的时 刻,就是将要萌生发明创造的前夜了。 ②郑振铎开始感到,抢救文物是不可的责任,他一定要尽力而为之, ③西行路上的荒漠与废墟感觉,更浓重地扑面而来,更大的戈壁更多的沙漠似 乎一直到了祁连山下。 A.如琢如磨如饥似渴推托延伸 B.如琢如磨如饥似渴推脱延长 C.如饥似渴如琢如磨推脱延伸 D.如饥似渴如琢如磨推托延长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营利的制度,使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 鸭捕鱼的事了。 B.左宗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西安到新疆有效地阻挡了风沙线推进,在道路 两旁种了三千里树木的官员。 C.为了亲历现场采集素材,优秀的报告文学作者往往要做出极大的努力和代价。 D.一个国家科研水平高,国家不一定富强;一个国家企业发达,则表明其科技 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已达到无可置疑的高水平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现代作家孙犁的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在叙事的同时注重写景和抒情, 充满诗情画意,代表作《荷花淀》有“诗体小说”之称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著作,“传”是“注释”的意思 《战国策》 经西汉刘向整理,内容多为战国时期策士的活动和言论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西汉时期的历史;《汉 书》也采用 了这一体制,断代成书,记载了东汉一个朝代的历史 D.报告文学是兼具新闻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两种特质的文体。就题材而言,要 求必须选择真人真事;就表达而言,要求必须用文学的表达方法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是 A.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北京市西城区 2014—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北区) 高二语文 2015.1 说明:1.本试卷包括第Ⅰ卷、第Ⅱ卷、第Ⅲ卷及答题纸四部分; 2.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所有答题内容写在答题纸上; 3.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第 Ⅰ 卷 一、课内基础知识。(每题 3 分,共 24 分) 1.下面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伎俩(jì) 奴颜婢(bēi)膝 迄今 迫不急待 B.剽(piāo)窃 载(zài)歌载舞 灰烬 披星戴月 C.滂(páng)沱 茅塞(sè)顿开 仓皇 涛天罪行 D.炽(zhì)烈 穷困潦(liáo)倒 迟钝 尉为壮观 2.依次填在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 这是王选一边 地吸收新知识,一边 地深入研究的时期,人生处在这样的时 刻,就是将要萌生发明创造的前夜了。 ② 郑振铎开始感到,抢救文物是不可 的责任,他一定要尽力而为之。 ③ 西行路上的荒漠与废墟感觉,更浓重地扑面而来,更大的戈壁更多的沙漠似 乎一直 到了祁连山下。 A.如琢如磨 如饥似渴 推托 延伸 B.如琢如磨 如饥似渴 推脱 延长 C.如饥似渴 如琢如磨 推脱 延伸 D.如饥似渴 如琢如磨 推托 延长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营利的制度,使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 鸭捕鱼的事了。 B.左宗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西安到新疆有效地阻挡了风沙线推进,在道路 两旁种了三千里树木的官员。 C.为了亲历现场采集素材,优秀的报告文学作者往往要做出极大的努力和代价。 D.一个国家科研水平高,国家不一定富强;一个国家企业发达,则表明其科技 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已达到无可置疑的高水平。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现代作家孙犁的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在叙事的同时注重写景和抒情, 充满诗情画意,代表作《荷花淀》有“诗体小说”之称。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著作,“传”是“注释”的意思。 《战国策》 经西汉刘向整理,内容多为战国时期策士的活动和言论。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西汉时期的历史;《汉 书》也采用 了这一体制,断代成书,记载了东汉一个朝代的历史。 D.报告文学是兼具新闻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两种特质的文体。就题材而言,要 求必须选择真人真事;就表达而言,要求必须用文学的表达方法。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是 A.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功之有哉 为吾子之将行也 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大王来何操 C.且行千里,其谁不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素善留侯张良善:认为……善良 B.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C.泣孤舟之嫠妇泣:让……落泪 D.侣鱼虾而友麋鹿友:把……当作朋友 8.对下面文言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一一我虽然强壮,但是不如别人 B.穆公访诸蹇叔一一秦穆公拜访了蹇叔 C.吾得兄事之一一我要像兄长一样对待他。 D.此乃臣效命之秋也一一这是我为您效劳报命的时候。 (8分) 9.在横线处写出文章的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 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赤壁赋》) ②寄蜉蝣于天地,_。哀吾生之须臾,_。(《赤壁赋》) ③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由此观之,。(《邹忌讽齐王纳 ④令初下,群臣进谏,;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 忌讽齐王纳谏》) ⑤若亡郑而有益于君,。_,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⑥吾入关,,,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三、阅读《包身工》选段,完成10~11题。(8分) 包身工都是新从乡下出来,而且她们大半都是老板娘的乡邻,这一点,在“管理” 上是极有利的条件。厂家除了在工房周围造一条围墙,门房里置一个请愿警和门 外钉一块“工房重地,闲人莫入”的木牌,使这些“乡下小姑娘”和别的世界隔 绝之外,完全将管理权交给了带工的老板。这样,早晨五点钟由打杂的或者老板 自己送进工厂,晚上六点钟接领回来,她们就永没有和外头人接触的机会。所以 包身工是一种“罐裝了的劳动力”,可以“安全地”保藏,自由地使用,绝没有 因为和空气接触而起变化的危险。…… 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声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一那一扇铁门一推开,就妊 鸡鸭一般地无秩序地冲出一大群没有锁链的奴隶。每人手里都拿着一本打印子 的簿子,不很讲话,即使讲话也没有什么生气。一出门,这人的河流就分开了 第一厂的朝东,二三五六厂的朝西,走不到一百步,她们就和另一种河流——同 在东洋厂工作的“外头工人”们汇在一起。但是,住在这地域附近的人,这河流 里面的不同的成分,是很容易看得出的。外头工人的衣服多少地整洁一点,很多 穿着旗袍,黄色或者淡蓝的橡皮鞋子,十七八岁的小姑娘们有时爱搽些粉,甚至 也有人烫过头发。包身工就没有这种福气了。她们没有例外地穿着短衣,上面是 褪色和油脏了的湖绿乃至莲青的短衫,下面是玄色或者条纹的裤子,长头发,很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功之有哉 为吾子之将行也 B.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大王来何操 C.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素善留侯张良 善:认为……善良 B.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C.泣孤舟之嫠妇 泣:让……落泪 D.侣鱼虾而友麋鹿 友:把……当作朋友 8.对下面文言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我虽然强壮,但是不如别人。 B.穆公访诸蹇叔——秦穆公拜访了蹇叔。 C.吾得兄事之——我要像兄长一样对待他。 D.此乃臣效命之秋也——这是我为您效劳报命的时候。 二、(8 分) 9.在横线处写出文章的原句(限选其中 4 道题)。 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赤壁赋》) ②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赤壁赋》) ③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由此观之, 。(《邹忌讽齐王纳 谏》) ④令初下,群臣进谏,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 忌讽齐王纳谏》) ⑤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⑥吾入关, , ,封府库,而待将军。 (《鸿门宴》) 三、阅读《包身工》选段,完成 10~11 题。(8 分) 包身工都是新从乡下出来,而且她们大半都是老板娘的乡邻,这一点,在“管理” 上是极有利的条件。厂家除了在工房周围造一条围墙,门房里置一个请愿警和门 外钉一块“工房重地,闲人莫入”的木牌,使这些“乡下小姑娘”和别的世界隔 绝之外,完全将管理权交给了带工的老板。这样,早晨五点钟由打杂的或者老板 自己送进工厂,晚上六点钟接领回来,她们就永没有和外头人接触的机会。所以 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可以“安全地”保藏,自由地使用,绝没有 因为和空气接触而起变化的危险。…… 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声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一扇铁门一推开,就好 像鸡鸭一般地无秩序地冲出一大群没有锁链的奴隶。每人手里都拿着一本打印子 的簿子,不很讲话,即使讲话也没有什么生气。一出门,这人的河流就分开了, 第一厂的朝东,二三五六厂的朝西,走不到一百步,她们就和另一种河流──同 在东洋厂工作的“外头工人”们汇在一起。但是,住在这地域附近的人,这河流 里面的不同的成分,是很容易看得出的。外头工人的衣服多少地整洁一点,很多 穿着旗袍,黄色或者淡蓝的橡皮鞋子,十七八岁的小姑娘们有时爱搽些粉,甚至 也有人烫过头发。包身工就没有这种福气了。她们没有例外地穿着短衣,上面是 褪色和油脏了的湖绿乃至莲青的短衫,下面是玄色或者条纹的裤子,长头发,很
多还梳着辫子,破脏的粗布鞋,缠过未放大的脚,走路也就有点蹒跚的样子。在 路上走,这两种人很少有谈话的机会。脏,乡下气,土头土脑,言语不通,这都 是她们不亲近的原因,过分地看高自己和不必要地看不起别人,这种心理是在 “外头工人”的心里下意识地存在着的。她们想:我们比你们多一种自由,多 种权利,一这就是宁愿饿肚子的自由,随时可以调厂和不做的权利 红砖头的怪物,已经张着嘴巴在等待着它的滋养物了。经过红头鬼(她们对卬度 门警的通称)把守着的铁门,在门房间交出准许她们贡献劳动力的凭证。包身工 只交一本打印子的簿子,外头工人在这簿子之外还有一张贴着照片的入厂凭证。 这凭证,已经有十一年的历史了。顾正红事件以后,内外棉摇班(罢工)了,可 其他的东洋厂还有一部分在工作,于是,在沪西的丰田厂,有许多内外棉的工人 冒险混进去,做了一次里应外合的英勇的工作,从这时候起,由丰田的提议,工 人入厂之前就需要这种有照片的凭证。这种制度,是东洋厂所特有的 10.对选文中画线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罐装了的劳动力”意在表明这种劳动力数量充足,效率很高,可以保证产 品质量 B.“鸡鸭”写出了人群的混乱无序,“奴隶”则表明她们待遇差、被剥削、没 有自由。 C.“滋养物”指包身工们,表明帝国主义企业榨取了她们的血汗,获得了巨大 的利润。 D.“红砖罐头”指包身工们居住的地方,“红砖头的怪物”则指包身工们劳动 的厂房 11.请通读选文的三段文字,分析第二段中写“外头工人”的作用。(5分) 四、微写作。(10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 朱自清笔下的荷花,刘基笔下的活水源,布封笔下的天鹅,苏轼笔下的月色和波 光……有很多自然之物经过文字的再现而更显得生动,也更具有了情感和思想的 内涵。 请选择一种你喜欢或熟悉的自然之物(上述例子中的除外),从后面的两个小题 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写一段描写某种自然之物的文字。要求细致、生动。 ②写一段抒情文字(可写诗歌),歌颂某种自然之物的品格。要求感情真挚, 富有文采 第Ⅱ卷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6题。(每题3分,共12分)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时冀州饥荒,盗 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 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 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 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蕃乃谢焉。 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吏、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 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深为民害,岂以污简 札哉!间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臣闻农夫去草,嘉
多还梳着辫子,破脏的粗布鞋,缠过未放大的脚,走路也就有点蹒跚的样子。在 路上走,这两种人很少有谈话的机会。脏,乡下气,土头土脑,言语不通,这都 是她们不亲近的原因,过分地看高自己和不必要地看不起别人,这种心理是在 “外头工人”的心里下意识地存在着的。她们想:我们比你们多一种自由,多一 种权利,──这就是宁愿饿肚子的自由,随时可以调厂和不做的权利。 红砖头的怪物,已经张着嘴巴在等待着它的滋养物了。经过红头鬼(她们对印度 门警的通称)把守着的铁门,在门房间交出准许她们贡献劳动力的凭证。包身工 只交一本打印子的簿子,外头工人在这簿子之外还有一张贴着照片的入厂凭证。 这凭证,已经有十一年的历史了。顾正红事件以后,内外棉摇班(罢工)了,可 其他的东洋厂还有一部分在工作,于是,在沪西的丰田厂,有许多内外棉的工人 冒险混进去,做了一次里应外合的英勇的工作,从这时候起,由丰田的提议,工 人入厂之前就需要这种有照片的凭证。这种制度,是东洋厂所特有的。 10.对选文中画线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罐装了的劳动力”意在表明这种劳动力数量充足,效率很高,可以保证产 品质量。 B.“鸡鸭”写出了人群的混乱无序,“奴隶”则表明她们待遇差、被剥削、没 有自由。 C.“滋养物”指包身工们,表明帝国主义企业榨取了她们的血汗,获得了巨大 的利润。 D.“红砖罐头”指包身工们居住的地方,“红砖头的怪物”则指包身工们劳动 的厂房。 11.请通读选文的三段文字,分析第二段中写“外头工人”的作用。(5 分) 四、微写作。(10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 朱自清笔下的荷花,刘基笔下的活水源,布封笔下的天鹅,苏轼笔下的月色和波 光……有很多自然之物经过文字的再现而更显得生动,也更具有了情感和思想的 内涵。 请选择一种你喜欢或熟悉的自然之物(上述例子中的除外),从后面的两个小题 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 150 字。 ① 写一段描写某种自然之物的文字。要求细致、生动。 ② 写一段抒情文字(可写诗歌),歌颂某种自然之物的品格。要求感情真挚, 富有文采。 第 Ⅱ 卷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3~16 题。(每题 3 分,共 12 分)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时冀州饥荒,盗 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 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 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 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蕃乃谢焉。 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①,滂奏刺吏、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 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深为民害,岂以污简 札哉!间以会日②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臣闻农夫去草,嘉
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滂睹时方艰,知意不 行,因辞官去。 太守宗资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 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显荐异节,抽拔幽陋。滂外甥西平李颂,公 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 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 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 党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 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 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 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弟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 家父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 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 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 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释: ①谣言:群众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 ②会日:指三公会议的日子。三公,即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③李、杜:指当时的贤臣李膺、杜密 1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让:责备 B.滂死则祸塞塞:阻塞,断绝 C.勿增感戚戚:悲伤 D.死亦何恨恨:愤怒,痛恨 14.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 B.岂宜以公礼格之犹以利刃齿腐朽 C.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闭传舍,伏床而泣 D.故先举所急存亡各得其所 15.下列对文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蕃乃谢焉 理解:陈蕃于是向郭林宗表示感谢。 B.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 理解:尚书责备范滂弹劾的人太多了,怀疑他有私心。 C.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 理解:范滂却认为他外甥李颂不是合适人选,就把这件事压下不办 D.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 理解:要你为善吧,可是我不为恶,(而结果如此!) 1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刚刚担任清诏使的范滂很有威名,一些贪官知道他到了冀州,就赶紧弃官而逃。 B.范滂以下属参见上司的礼仪拜访陈蕃,陈蕃没有制止,范滂因此放弃职位离开 C.范滂以弟弟可以供养、自己死得其所来劝说母亲,母亲因此同意他投案的决定
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滂睹时方艰,知意不 行,因辞官去。 太守宗资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 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显荐异节,抽拔幽陋。滂外甥西平李颂,公 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 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 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 党”。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 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 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 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弟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 家父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 得与李、杜③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 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 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释: ①谣言:群众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 ②会日:指三公会议的日子。三公,即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③李、杜:指当时的贤臣李膺、杜密。 1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郭林宗闻而让蕃曰 让:责备 B. 滂死则祸塞 塞:阻塞,断绝 C. 勿增感戚 戚:悲伤 D. 死亦何恨 恨:愤怒,痛恨 14.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 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 B. 岂宜以公礼格之 犹以利刃齿腐朽 C. 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 闭传舍,伏床而泣 D. 故先举所急 存亡各得其所 15.下列对文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蕃乃谢焉 理解:陈蕃于是向郭林宗表示感谢。 B.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 理解:尚书责备范滂弹劾的人太多了,怀疑他有私心。 C.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 理解:范滂却认为他外甥李颂不是合适人选,就把这件事压下不办。 D.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 理解:要你为善吧,可是我不为恶,(而结果如此!) 1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刚刚担任清诏使的范滂很有威名,一些贪官知道他到了冀州,就赶紧弃官而逃。 B.范滂以下属参见上司的礼仪拜访陈蕃,陈蕃没有制止,范滂因此放弃职位离开。 C.范滂以弟弟可以供养、自己死得其所来劝说母亲,母亲因此同意他投案的决定
D.时势艰难,有澄清天下之志的范滂遭遇了很多困难和打击,直到最后投狱而死。 六、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7~19题。(12分)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九江闻雁 (宋)陈均 烟波渺渺梦悠悠,家在江南海尽头。 音信稀疏兄弟隔,一声新雁九江秋 注释:①含山在今山西;韦庄,晚唐诗人,写这首诗时在江南安家 ②九江在今江西;陈均,南宋诗人,福建莆田人 17.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南梦”“梦悠悠”,两诗都借助“梦”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B.韦诗首句着一“惯”字,说明流离失所、作客他乡已是诗人的生活常态 C.陈诗“渺渺”既绘水面空阔辽远,又是诗人惆怅和落寞心境的真实写照。 D.两首诗中的“客天涯”和“海尽头”都客观再现了诗人别家漂泊的遥远。 18.旅人静默,孤灯相伴,韦诗中的“灯”寄托了诗人浓郁的情愫。历来诗家常 借“灯”寓漂泊孤独之感。下列诗句中的“灯”也寓有此感的两项是(4分) 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宋·辛弃疾《破阵子》) B.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唐·高适《除夜作》) C.溪边唤客闲持钓,灯下留僧共覆棋。(宋·陆游《闲趣》) D.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唐·蒋贻恭《咏蚕》) E.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唐·马戴《灞上秋居》 19.两首诗的末句在抒情方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这两句诗分别作简要分 析。(5分) 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0~23题。(26分) 卢梭铜像前的思索 ①我独自去游日内瓦湖,为了上卢梭岛 ②卢梭岛的面积不足两亩,数株高大的白杨,茂盛的枝叶几乎将小岛遮了个严实 绿影间的一块小小的草地上,高高地耸立着十八世纪激进的资产阶级理论家、著 名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卢梭的铜像。 ③凡是读过一些外国书的中国人,谁不知道卢梭的《民约论》《物竞天择》《爱 弥尔》和《忏悔录》呢?谁没有听说过他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呢?微风从远处亮 晶晶的湖面上吹来,片片被秋色染黄的杨树叶,轻轻飘落在碧绿的草坪上,黄黄 绿绿,重叠相间,编织着我异乡的梦幻和灵魂的追求 ④1712年6月28日,卢梭诞生在日内瓦一个贫苦的钟表匠的家里。后来 他在这座湖滨城市受过苦,逃过难,著过书。因此,后人为他在此塑造了这座铜 ⑤像底座呈四方型,卢梭坐在一把旧木椅上。他将厚厚的一叠书稿置于左膝上, 身体稍微前倾;右手擎笔,正陷入沉思。他赤着一双大脚丫,两只补过的拖鞋闲 置一边,左脚跷放在一个小凳上。那神态和造型,表现出这位思想家不接受任何 拘束的本性。这尊铜像,显然颇费雕塑家们的匠心:他既像个流浪者,又像个作 家、不屈的斗士和思想家
D.时势艰难,有澄清天下之志的范滂遭遇了很多困难和打击,直到最后投狱而死。 六、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7~19 题。(12 分) 含山店梦觉作①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九江闻雁② (宋)陈均 烟波渺渺梦悠悠,家在江南海尽头。 音信稀疏兄弟隔,一声新雁九江秋。 注释:①含山在今山西;韦庄,晚唐诗人,写这首诗时在江南安家。 ②九江在今江西;陈均,南宋诗人,福建莆田人。 17.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江南梦”“梦悠悠”,两诗都借助“梦”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B.韦诗首句着一“惯”字,说明流离失所、作客他乡已是诗人的生活常态。 C.陈诗“渺渺”既绘水面空阔辽远,又是诗人惆怅和落寞心境的真实写照。 D.两首诗中的“客天涯”和“海尽头”都客观再现了诗人别家漂泊的遥远。 18.旅人静默,孤灯相伴,韦诗中的“灯”寄托了诗人浓郁的情愫。历来诗家常 借“灯”寓漂泊孤独之感。下列诗句中的“灯”也寓有此感的两项是(4 分) 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宋·辛弃疾《破阵子》) B.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唐·高适《除夜作》) C.溪边唤客闲持钓,灯下留僧共覆棋。(宋·陆游《闲趣》) D.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唐·蒋贻恭《咏蚕》) E.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唐·马戴《灞上秋居》) 19.两首诗的末句在抒情方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这两句诗分别作简要分 析。(5 分) 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20~23 题。(26 分) 卢梭铜像前的思索 ①我独自去游日内瓦湖,为了上卢梭岛。 ②卢梭岛的面积不足两亩,数株高大的白杨,茂盛的枝叶几乎将小岛遮了个严实。 绿影间的一块小小的草地上,高高地耸立着十八世纪激进的资产阶级理论家、著 名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卢梭的铜像。 ③凡是读过一些外国书的中国人,谁不知道卢梭的《民约论》《物竞天择》《爱 弥尔》和《忏悔录》呢?谁没有听说过他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呢?微风从远处亮 晶晶的湖面上吹来,片片被秋色染黄的杨树叶,轻轻飘落在碧绿的草坪上,黄黄 绿绿,重叠相间,编织着我异乡的梦幻和灵魂的追求。 ④1712 年 6 月 28 日,卢梭诞生在日内瓦一个贫苦的钟表匠的家里。后来, 他在这座湖滨城市受过苦,逃过难,著过书。因此,后人为他在此塑造了这座铜 像。 ⑤像底座呈四方型,卢梭坐在一把旧木椅上。他将厚厚的一叠书稿置于左膝上, 身体稍微前倾;右手擎笔,正陷入沉思。他赤着一双大脚丫,两只补过的拖鞋闲 置一边,左脚跷放在一个小凳上。那神态和造型,表现出这位思想家不接受任何 拘束的本性。这尊铜像,显然颇费雕塑家们的匠心:他既像个流浪者,又像个作 家、不屈的斗士和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