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普通中学2017届高三年级期中语文试卷 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在俄罗斯,年轻人结婚时,新郎新娘会身穿礼服,到烈士纪念碑前献上一束鲜花, 以表达他们对英雄的景仰,这几乎成为俄罗斯年轻人举行婚礼的传统;在美国, 到处可见以英雄命名的公共场所,为英雄修建的纪念塔或纪念堂……景仰英雄, 崇尚英雄,这是人类的一种美好天性。古今中外,莫不如此。说起中华文明的起 源,就会想起尧、舜、大禹这些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英雄,而中国革命战争年代造 就的英雄,同样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董存瑞、黄继光、杨靖宇……每当 我们怀想起他们当年的英雄壮举,神圣与崇敬的情感就会由然而生。在中国现代 文学史中,有一种小说为我们认识英雄、解读英雄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它就是“红 色经典 “红色经典”也被称为“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一般指建国以来,特别是“十 七年”间创作的、表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和反映社会主义建设题材的 批作品。其中一批长篇小说,对人们精神生活产生过巨大影响,代表作品有《红 旗谱》《红岩》《创业史》《青春之歌》《保卫延安》《林海雪原》等。这些作 品代表了那一时期我国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 “红色经典”对我国几代人的成长与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这些作品大多 出自亲历者之手,作者亲身经历过作品所反映的那些重大事件,因此有有为历史 和英雄“立传”的责任感。作品中许多重要的人物形象,真实反映了那个时期的 精神风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精神追求和革命理想,具有很强 的感召力,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作品出版后备受瞩目,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许多作品被改编成多种文学形式。“红色经典”小说中相当一部分作品在汲取我 国传统小说艺术方法上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如《林海雪原》的作者就借鉴传统通 俗小说手法,在情节安排上,曲折动人,一波三折,以奇制胜。书中活捉一撮毛、 打虎上山、舌战小炉匠、会师百鸡宴、打破四方台等故事,惊险感人又富有生活 气息,让人读来爱不释手。 (取材于《走进“红色经典”》) 1.“材料一”中的加点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然而生B.备受瞩目 C.以奇制胜D.爱不释手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红色经典”小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的作者是作品反映的重大事件的参与者 B.小说中的重要人物真实地反映了时代背景 C.小说出版后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与发展。 D.很多小说借鉴了我国传统小说的艺术手法。 材料 很长时间以来,红色经典思想教育在学校渐趋空白,学生学习革命烈士爱 国精神和了解共和国成立史已经不如以前浓烈。同时社会影视改编中出现一股改 编红色经典的热潮和风气,但其内容却与原著出现很大差距,一般都趋向于娱乐
北京市西城区普通中学 2017 届高三年级期中语文试卷 2016.11 一、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4 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7 题。 材料一 在俄罗斯,年轻人结婚时,新郎新娘会身穿礼服,到烈士纪念碑前献上一束鲜花, 以表达他们对英雄的景仰,这几乎成为俄罗斯年轻人举行婚礼的传统;在美国, 到处可见以英雄命名的公共场所,为英雄修建的纪念塔或纪念堂……景仰英雄, 崇尚英雄,这是人类的一种美好天性。古今中外,莫不如此。说起中华文明的起 源,就会想起尧、舜、大禹这些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英雄,而中国革命战争年代造 就的英雄,同样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董存瑞、黄继光、杨靖宇……每当 我们怀想起他们当年的英雄壮举,神圣与崇敬的情感就会由然而生。在中国现代 文学史中,有一种小说为我们认识英雄、解读英雄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它就是“红 色经典”。 “红色经典”也被称为“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一般指建国以来,特别是“十 七年”间创作的、表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和反映社会主义建设题材的 一批作品。其中一批长篇小说,对人们精神生活产生过巨大影响,代表作品有《红 旗谱》《红岩》《创业史》《青春之歌》《保卫延安》《林海雪原》等。这些作 品代表了那一时期我国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 位。 “红色经典”对我国几代人的成长与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这些作品大多 出自亲历者之手,作者亲身经历过作品所反映的那些重大事件,因此有有为历史 和英雄“立传”的责任感。作品中许多重要的人物形象,真实反映了那个时期的 精神风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精神追求和革命理想,具有很强 的感召力,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作品出版后备受瞩目,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许多作品被改编成多种文学形式。“红色经典”小说中相当一部分作品在汲取我 国传统小说艺术方法上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如《林海雪原》的作者就借鉴传统通 俗小说手法,在情节安排上,曲折动人,一波三折,以奇制胜。书中活捉一撮毛、 打虎上山、舌战小炉匠、会师百鸡宴、打破四方台等故事,惊险感人又富有生活 气息,让人读来爱不释手。 (取材于《走进“红色经典”》) 1.“材料一”中的加点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由然而生 B.备受瞩目 C.以奇制胜 D. 爱不释手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红色经典”小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的作者是作品反映的重大事件的参与者。 B.小说中的重要人物真实地反映了时代背景。 C.小说出版后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与发展。 D.很多小说借鉴了我国传统小说的艺术手法。 材料二 很长时间以来,红色经典思想教育在学校渐趋空白,学生学习革命烈士爱 国精神和了解共和国成立史已经不如以前浓烈。同时社会影视改编中出现一股改 编红色经典的热潮和风气,但其内容却与原著出现很大差距,一般都趋向于娱乐
性、低俗化,爱情取代了革命而成为中心,反响也并不尽如人意。于是,有人提 出“红色经典”改编必须遵循“尊重原著”的原则。如何尊重原著?尊重原著的 什么?这又是摆在改编者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一提到尊重原著,很 多人就会把它等同于“还原原著”,即按照原著的本来面目进行改编。这其实是 一种误解,所谓的“尊重原著”,决不是唯原著是从,而是对原著核心精神、思 想内涵的忠实继承,在此基础上可以有所创新,也应该有所创新。对“红色经典 自身而言,其核心的思想内涵就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的革命理想、积极乐观 的浪漫主义精神。戏剧理论家郭汉城说:“现在的一些改编者把人性卑微化,认 为只有七情六欲才是人性,英雄的人性就是七情六欲,这是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是‘自毁精神长城’。”作为审美意识的某种反映,并非改编一定不行,而是得 把握一个度。红色经典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文学经典。它不仅仅具有文学史上的意 义,还承载着整整一代人的生命经验,包含着一种质朴的、丰厚的道德情感。因 此,每一个改编,无论对于创作者还是接受者,都是一次历史意识、道德信心和 生活趣味的考验。 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文明的进步,把红色经典小说进改编成电影或电视 剧是历史的必然,也是顺应历史发展的表现。《文艺研究》杂志社的陈剑澜认为, 红色经典”改编热持久不衰,一个基本原因就是它抓住了当代人的怀旧情绪。 虽然这个年代日趋个性化,灵动化,不固守一个或几个成规,但红色经典中那种 爱国精神还是不应遗忘的。我们没有处于战火纷飞的年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幸 运,但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仍然存在甚至更加激烈,我们仍需全民一致的爱国精神 来保卫自己的热土,国家的强大才有自己个人的荣耀 (取材于杨利景《“红色经典”改编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李思《红色小说接受的现状及意义》) 3.根据“材料二”不属于“红色经典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文学经典”的理由的一 项是(3分) A.具有文学史上的意义 B.承载这一代人的生命经验 C.包含丰富的道德情感 D.常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 4.根据“材料二”对改编红色经典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必须按照原著的本来面目进行改编 B.应该在继承原著思想的基础上创新。 C.反映英雄的七情六欲是低俗的倾向。 D.改编热持久不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材料三 由徐克执导的3D电影《智取威虎山》讲述的是侦察英雄杨子荣假扮土匪 打入威虎山,赢得座山雕的信任之后,与战友们里应外合一举剿灭了顽匪的革命 传奇故事。影片上映两周之后票房便轻松突破7亿元。影片在情节和人物设计上 并没有过多的改编,甚至保留了当年样板戏中的很多经典台词,让老年观众看到 了历史和记忆的影子,同时,徐克以出色的特技效果和纯熟的叙事手段把老故事 拍出了新味道。在“打虎上山”这一场戏中,突然出现的猛虎将路边小憩的杨子 荣惊醒,也惊吓到银幕之外的观众。这只3D特效制作的老虎,体态威猛,动作 迅捷,它的步步逼近带给观众一种“步步惊心”的感觉。影片中的杨子荣立即往 树上蹿,在树上与老虎展开周旋,在最后的危机关头,他迅速从树上冲下去,捡 起猎枪,快速击毙了老虎。整个段落拍得干净利落,氛围拿捏得精准到位,给观
性、低俗化,爱情取代了革命而成为中心,反响也并不尽如人意。于是,有人提 出“红色经典”改编必须遵循“尊重原著”的原则。如何尊重原著?尊重原著的 什么?这又是摆在改编者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一提到尊重原著,很 多人就会把它等同于“还原原著”,即按照原著的本来面目进行改编。这其实是 一种误解,所谓的“尊重原著”,决不是唯原著是从,而是对原著核心精神、思 想内涵的忠实继承,在此基础上可以有所创新,也应该有所创新。对“红色经典” 自身而言,其核心的思想内涵就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的革命理想、积极乐观 的浪漫主义精神。戏剧理论家郭汉城说:“现在的一些改编者把人性卑微化,认 为只有七情六欲才是人性,英雄的人性就是七情六欲,这是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是‘自毁精神长城’。”作为审美意识的某种反映,并非改编一定不行,而是得 把握一个度。红色经典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文学经典。它不仅仅具有文学史上的意 义,还承载着整整一代人的生命经验,包含着一种质朴的、丰厚的道德情感。因 此,每一个改编,无论对于创作者还是接受者,都是一次历史意识、道德信心和 生活趣味的考验。 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文明的进步,把红色经典小说进改编成电影或电视 剧是历史的必然,也是顺应历史发展的表现。《文艺研究》杂志社的陈剑澜认为, “红色经典”改编热持久不衰,一个基本原因就是它抓住了当代人的怀旧情绪。 虽然这个年代日趋个性化,灵动化,不固守一个或几个成规,但红色经典中那种 爱国精神还是不应遗忘的。我们没有处于战火纷飞的年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幸 运,但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仍然存在甚至更加激烈,我们仍需全民一致的爱国精神 来保卫自己的热土,国家的强大才有自己个人的荣耀。 (取材于杨利景《“红色经典”改编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李思《红色小说接受的现状及意义》) 3.根据“材料二”不属于“红色经典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文学经典”的理由的一 项是(3 分) A.具有文学史上的意义 B.承载这一代人的生命经验 C.包含丰富的道德情感 D.常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 4.根据“材料二”对改编红色经典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必须按照原著的本来面目进行改编。 B.应该在继承原著思想的基础上创新。 C.反映英雄的七情六欲是低俗的倾向。 D.改编热持久不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材料三 由徐克执导的 3D 电影《智取威虎山》讲述的是侦察英雄杨子荣假扮土匪 打入威虎山,赢得座山雕的信任之后,与战友们里应外合一举剿灭了顽匪的革命 传奇故事。影片上映两周之后票房便轻松突破 7 亿元。影片在情节和人物设计上 并没有过多的改编,甚至保留了当年样板戏中的很多经典台词,让老年观众看到 了历史和记忆的影子,同时,徐克以出色的特技效果和纯熟的叙事手段把老故事 拍出了新味道。在“打虎上山”这一场戏中,突然出现的猛虎将路边小憩的杨子 荣惊醒,也惊吓到银幕之外的观众。这只 3D 特效制作的老虎,体态威猛,动作 迅捷,它的步步逼近带给观众一种“步步惊心”的感觉。影片中的杨子荣立即往 树上蹿,在树上与老虎展开周旋,在最后的危机关头,他迅速从树上冲下去,捡 起猎枪,快速击毙了老虎。整个段落拍得干净利落,氛围拿捏得精准到位,给观
众从视觉和心理上带来双重的冲击。在“守卫夹皮沟”这场戏中徐克充分利用了 3D技术所营造的立体感,以几个主要人物,203首长、白茹、高波、栓子为视点 展示了一场以少胜多的战斗,让许多观众为之热血沸腾。在“攻克威虎山”这场 戏里,徐克大胆地将坦克、飞机、大炮等元素与原有故事紧密地结合到了一起。 他把威虎山“变”成一个军火库,给飞机、大炮、坦克的出现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也体现出威虎山守卫森严,难以攻入的特点。与之对比,解放军的装备则及其简 单,只不过是一些寻常的枪支弹药和粗制滥造的小土炮。于是,这便给“智取威 虎山”提供了一个背景。随后,通过杨子荣智斗座山雕、巧除栾平、与解放军的 里应外合拿下威虎山等戏份,将“智”的成分发挥得淋漓尽致。 影片在惊险刺激的特技场面之中安插了丰富的情感表现。不仅有解放军战 士之间浓浓的战友情,有小白鸽和203首长之间悄然生发的朦胧爱情,更有军民 之间的鱼水深情。视觉的刺激与情感的激荡融合在一起,让观众深为动容,欲罢 不能 此外,在故事结构上,影片一头一尾设置的两段现代戏码也颇有新意。韩 庚饰演的留美学生姜磊作为故事的讲述人,担负起了让历史与当下观众建立对话 的职能。影片以他的视角和口吻展开一个关于前辈的传奇故事。这样的叙述方式, 也让导演有机会充分施展想象力,能够把诸多商业片元素运用到影片之中。在演 员阵容上,《智取威虎山》也体现出商业片的特质,不仅启用了梁家辉、张涵予 等实力派演员担纲主演,林更新、佟丽娅、于男、陈晓、韩庚等新一代偶像明星 也加盟其中,使得该片星光熠熠,引得众多粉丝前来捧场 5.“材料三”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剿灭jdo B小憩qi C.蹿cudn D.悄然 qiao 6.根据“材料三”下列对电影《智取威虎山》能吸引大批观众的原因,分析不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保留了很多当年样板戏中的经典台词。 B.使用现代化电影技术(如3D)手段 C.结构上增加“故事讲述人”这一角色。 D.选用大牌实力派演员和新一代偶像明星。 7.电影《智取威虎山》的成功对红色题材电影的改编有哪些启示?请根据以上三 个材料作答。(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共22分 【材料一】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卢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 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 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 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 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 岂易得乎!” 怀慎与崇同为相,自以才不及崇,每事推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臣光曰:昔鲍叔之于管仲,子皮之于子产,皆位居其上,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 国政,孔子美之。曹参自谓不及萧何,一遵其法,无所变更;汉业以成。夫不肖 用事,为其僚者,爱身保禄而从之,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贤智用事, 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固以分其权,娼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
众从视觉和心理上带来双重的冲击。在“守卫夹皮沟”这场戏中徐克充分利用了 3D 技术所营造的立体感,以几个主要人物,203 首长、白茹、高波、栓子为视点, 展示了一场以少胜多的战斗,让许多观众为之热血沸腾。在“攻克威虎山”这场 戏里,徐克大胆地将坦克、飞机、大炮等元素与原有故事紧密地结合到了一起。 他把威虎山“变”成一个军火库,给飞机、大炮、坦克的出现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也体现出威虎山守卫森严,难以攻入的特点。与之对比,解放军的装备则及其简 单,只不过是一些寻常的枪支弹药和粗制滥造的小土炮。于是,这便给“智取威 虎山”提供了一个背景。随后,通过杨子荣智斗座山雕、巧除栾平、与解放军的 里应外合拿下威虎山等戏份,将“智”的成分发挥得淋漓尽致。 影片在惊险刺激的特技场面之中安插了丰富的情感表现。不仅有解放军战 士之间浓浓的战友情,有小白鸽和 203 首长之间悄然生发的朦胧爱情,更有军民 之间的鱼水深情。视觉的刺激与情感的激荡融合在一起,让观众深为动容,欲罢 不能。 此外,在故事结构上,影片一头一尾设置的两段现代戏码也颇有新意。韩 庚饰演的留美学生姜磊作为故事的讲述人,担负起了让历史与当下观众建立对话 的职能。影片以他的视角和口吻展开一个关于前辈的传奇故事。这样的叙述方式, 也让导演有机会充分施展想象力,能够把诸多商业片元素运用到影片之中。在演 员阵容上,《智取威虎山》也体现出商业片的特质,不仅启用了梁家辉、张涵予 等实力派演员担纲主演,林更新、佟丽娅、于男、陈晓、韩庚等新一代偶像明星 也加盟其中,使得该片星光熠熠,引得众多粉丝前来捧场。 5.“材料三”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剿灭 jiǎo B.小憩 qì C.蹿 cuàn D. 悄然 qiǎo 6. 根据“材料三”下列对电影《智取威虎山》能吸引大批观众的原因,分析不 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保留了很多当年样板戏中的经典台词。 B.使用现代化电影技术(如 3D)手段。 C.结构上增加“故事讲述人”这一角色。 D.选用大牌实力派演员和新一代偶像明星 。 7.电影《智取威虎山》的成功对红色题材电影的改编有哪些启示?请根据以上三 个材料作答。(6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3 题。共 22 分。 【材料一】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卢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 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 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 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 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 岂易得乎!” 怀慎与崇同为相,自以才不及崇,每事推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臣光曰:昔鲍叔之于管仲,子皮之于子产,皆位居其上,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 国政,孔子美之。曹参自谓不及萧何,一遵其法,无所变更;汉业以成。夫不肖 用事,为其僚者,爱身保禄而从之,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贤智用事, 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固以分其权,媢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
罪人也。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济明皇太平之政,夫何罪 哉 (取材于《资治通鉴》) 【材料二】 唐卢怀慎,清慎贞素,不营资产。器用屋室,皆极俭陋。既贵,妻孥尚不免饥寒, 而于故人亲戚散施甚厚 后为黄门监兼吏部尚书,卧病既久,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常器重璟及从愿, 见之甚喜,留连永日,命设食。有蒸豆两瓯、菜数茎而已,此外翛然无办。因持 二人手谓曰:“二公当出入为藩辅,圣上求理甚切,然享国岁久,近者稍倦于勤, 当有小人乘此而进,君其志之。”不数日而终。疾既笃,因手疏荐宋璟、卢从愿、 李杰、李朝隐。上览其表,益加悼惜。(取材于《明皇杂录》)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须臾,裁决俱尽 俱:全都。 B.顾谓紫微舍人齐浣 顾:回头 C.以济明皇太平之政济:救济 D.近者稍倦于 勤 稍:渐渐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自以才不及崇/皆以美于徐公 B.爱身保禄而从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犹且从师而问焉 D.上览其表,益加悼惜/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 委积:聚积,堆积 B.夫不肖用事 用事:执政,当权 C.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相与:互相,交相。 D.公当出入为藩辅 出入:指出将入相。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以卿坐镇雅俗耳。 (只是想)让您安坐而对雅士俗人起镇抚作用罢了。 B.崇曰:“然则竟如何?” 姚崇(又)问道:“那么到底我是什么样的宰相呢?” C.一遵其法,无所变更。 完全奉行萧何制定的法度,没有变化或修改的内容。 D.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 没有顾及到国家的安全和危险,的确是有罪的行为。 12.请把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 13.当时有人称卢怀慎为“伴食宰相”,含有说他是“吃闲饭的宰相”的意思。 司马光则对此发表了不同的看法。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卢怀慎为相的认 识。(6分) 名句默写。(从以下五题中任选四题作答)。(8分) ①风急天高猿啸哀, 不尽长江滚 滚来 ②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罪人也。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济明皇太平之政,夫何罪 哉! (取材于《资治通鉴》) 【材料二】 唐卢怀慎,清慎贞素,不营资产。器用屋室,皆极俭陋。既贵,妻孥尚不免饥寒, 而于故人亲戚散施甚厚。 后为黄门监兼吏部尚书,卧病既久,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常器重璟及从愿, 见之甚喜,留连永日,命设食。有蒸豆两瓯、菜数茎而已,此外翛然无办。因持 二人手谓曰:“二公当出入为藩辅,圣上求理甚切,然享国岁久,近者稍倦于勤, 当有小人乘此而进,君其志之。”不数日而终。疾既笃,因手疏荐宋璟、卢从愿、 李杰、李朝隐。上览其表,益加悼惜。 (取材于《明皇杂录》)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须臾,裁决俱尽 俱:全都。 B.顾谓紫微舍人齐浣 曰 顾:回头。 C.以济明皇太平之政 济:救济。 D.近者稍倦于 勤 稍:渐渐。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自以才不及崇 / 皆以美于徐公 B.爱身保禄而从之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 / 犹且从师而问焉 D.上览其表,益加悼惜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 委积:聚积,堆积。 B.夫不肖用事 用事:执政,当权。 C.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 相与:互相,交相。 D.公当出入为藩辅 出入:指出将入相。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以卿坐镇雅俗耳。 (只是想)让您安坐而对雅士俗人起镇抚作用罢了。 B.崇曰:“然则竟如何?” 姚崇(又)问道:“那么到底我是什么样的宰相呢?” C.一遵其法,无所变更。 完全奉行萧何制定的法度,没有变化或修改的内容。 D.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 没有顾及到国家的安全和危险,的确是有罪的行为。 12.请把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 13.当时有人称卢怀慎为“伴食宰相”,含有说他是“吃闲饭的宰相”的意思。 司马光则对此发表了不同的看法。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卢怀慎为相的认 识。(6 分) 三、名句默写。(从以下五题中任选四题作答)。(8 分)。 ① 风急天高猿啸哀, , ,不尽长江滚 滚来。 ②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谈笑间, 犹抱琵琶半遮面 ,未成曲 调先有情。 ⑤有志矣, ,然力不足者,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16题。(12分)。 水龙吟秋兴 吴则礼 秋生泽国,无边落木,又作萧萧下。澄江过雨,凉飙吹面,黄花初把。苍鬓羁孤 粗营鸡黍,浊醪催贳①。对斜斜露脚,寒香正好,幽人去,空惊 咤 头上纶巾醉堕,要欹眠,水云萦舍。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②。月底蓬 门,一株江树,悲虫鸣夜。把茱萸细看,牛山③底事,强成沾洒。 注释:①贳:读shi,赊欠。②社:一种民间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③牛山:《晏 子春秋》载,齐景公登牛山,流涕曰:“美哉国乎!若何去此而死也?”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上阕“秋生”句和“澄江”句,交代了时节,描写了环境特点,营造了悲 凉孤寂的氛围,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B.“苍鬓”句,描写了词人两鬓斑白,人生老迈,漂泊孤苦,只能靠自己种地养 鸡糊口,连喝杯浊酒也要赊欠的困顿境遇。 C.“把茱萸细看”与王维诗“遥知兄弟登髙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异曲同工,遥 想了故乡亲人对身处远方的诗人的思念。 D.整首词所描写的萧萧落木,雨后澄江,云水萦舍,月下江树的景象,画面感极 强,表现了词人独具匠心的构图能力。 15、词结尾句“牛山底事,强成沾洒”,借用齐景公登牛山而悲泣的故事,来抒 发时光易逝的人生悲叹。下面诗句中与这句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4分)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诗经·卫风·氓》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 了)》) 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刘禹锡《乌衣巷》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E.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6、下阕写词人酒醉“欹眠”后,有“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一句。 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这一句。(5分) 五、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2题 那里的世界只剩下一种人 ①他,或她,在楼梯台阶上倚墙或栏杄一坐,打开书本,台阶这尺多见方的空间 便是其私人属地。于是,楼梯左右两侧,自上而下,有序无声,便有两行书室 若哪处空着两个台阶,就有人悄无声息地坐进去,好像坐进阶梯教室那么自然 ②那两行个体书室里的人,用心捧着那一本本书。上下楼梯的人,小心翼翼地, 生怕侵犯了左右两行私家属地。我从他们的世界路过,轻轻地走下楼,挥挥手不 带走一片云彩
③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__________,谈笑间, ________ __。 ④ , 犹抱琵琶半遮面, ,未成曲 调先有情。 ⑤ 有志矣, ,然力不足者, 。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4——16 题。(12 分)。 水龙吟 秋兴 吴则礼 秋生泽国,无边落木,又作萧萧下。澄江过雨,凉飙吹面,黄花初把。苍鬓羁孤, 粗营鸡黍,浊醪催贳①。对斜斜露脚,寒香正好,幽人去,空惊 咤。 头上纶巾醉堕,要欹眠,水云萦舍。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②。月底蓬 门,一株江树,悲虫鸣夜。把茱萸细看,牛山③底事,强成沾洒。 注释:①贳:读 shì,赊欠。②社:一种民间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③牛山:《晏 子春秋》载,齐景公登牛山,流涕曰:“美哉国乎!若何去此而死也?”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词的上阕“秋生”句和“澄江”句,交代了时节,描写了环境特点,营造了悲 凉孤寂的氛围,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B.“苍鬓”句,描写了词人两鬓斑白,人生老迈,漂泊孤苦,只能靠自己种地养 鸡糊口,连喝杯浊酒也要赊欠的困顿境遇。 C.“把茱萸细看”与王维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异曲同工,遥 想了故乡亲人对身处远方的诗人的思念。 D.整首词所描写的萧萧落木,雨后澄江,云水萦舍,月下江树的景象,画面感极 强,表现了词人独具匠心的构图能力。 15、词结尾句“牛山底事,强成沾洒”,借用齐景公登牛山而悲泣的故事,来抒 发时光易逝的人生悲叹。下面诗句中与这句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4 分)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诗经·卫风·氓》)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 了)》) 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刘禹锡《乌衣巷》)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E.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6、下阕写词人酒醉“欹眠”后,有“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一句。 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这一句。(5 分) 五、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4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7—22 题。 那里的世界只剩下一种人 ①他,或她,在楼梯台阶上倚墙或栏杆一坐,打开书本,台阶这尺多见方的空间, 便是其私人属地。于是,楼梯左右两侧,自上而下,有序无声,便有两行书室。 若哪处空着两个台阶,就有人悄无声息地坐进去,好像坐进阶梯教室那么自然。 ②那两行个体书室里的人,用心捧着那一本本书。上下楼梯的人,小心翼翼地, 生怕侵犯了左右两行私家属地。我从他们的世界路过,轻轻地走下楼,挥挥手不 带走一片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