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13年高三二模试卷 2013.5 高三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将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 3.考试结束,将试卷与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7分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三角架 闻名暇迩 佣金(yong) 装模作样(m6) B.兑换卷 三番两次 连载(zai) 量力而行( liang) C.缉私队 敝帚自珍 颈椎(jing) 弦外之音(xian) D.一幅画 宣宾夺主 掣肘(che) 严惩不贷( che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环境问题绝不是一个区域性问题,任何一个地方都难以独善其身,只有在全 国范围实行统一的环保标准,污染问题才能得到彻底解决。 B.2013年,好几位央视名嘴相继选择离开央视重新创业,这引发了人们的强烈 关注,对于他们离职的原因也是各有猜测、众说纷纭。 C.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围绕作风建设打了一套组合拳,其动作之快、力度之 大、效果之明显,令人耳目一新,也让人充满期待 应该处理掉的剩饭被继续出售,店内的餐具不按要求清洗、消毒……这些耸 人听闻的事实,不禁让人们质问商家的良心何在。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教育专家指出,父母不应轻易让还未成年的孩子过早离开自己,否则,过早的 离开会使他们的心理、性格受到不良影响 B.中国电影之所以在国内难挡好莱坞大片的冲击,在海外仍是非主流,是因为 中国电影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和过于“自闭” C.几个参会的省的代表认为,应在《粮食法》中加入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条 款,以法律手段约束、整顿浪费粮食的行为 D.虽然海水淡化具有洁净、环保、供给稳定等特点,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但是目前还没有被广大沿海地区所利用。 4.下列依次填入的词语和句子,语意最准确、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三峡,这部硕大的典籍,是异常古老的。我们不能设想,在自己有限的一生中读 尽它无限的 ①,但是,总可以 。作为现 实与有限的存在物,人们 ④其间,一种对山川形胜的原始恋情与源远 流长的历史激动,会不期然而然地被呼唤出来。 A.①内含 ②观嬗变于烟波浩渺之外 ③启哲思于残编断简之 中 ④徘徊
北京市西城区 2013 年高三二模试卷 2013.5 高 三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2.将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 3.考试结束,将试卷与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27 分)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三角架 闻名暇迩 佣金(yòng) 装模作样(mó) B.兑换卷 三番两次 连载(zài) 量力而行(liàng) C.缉私队 敝帚自珍 颈椎(jǐng) 弦外之音(xián) D.一幅画 宣宾夺主 掣肘(chè) 严惩不贷(chě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环境问题绝不是一个区域性问题,任何一个地方都难以独善其身,只有在全 国范围实行统一的环保标准,污染问题才能得到彻底解决。 B.2013 年,好几位央视名嘴相继选择离开央视重新创业,这引发了人们的强烈 关注,对于他们离职的原因也是各有猜测、众说纷纭。 C.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围绕作风建设打了一套组合拳,其动作之快、力度之 大、效果之明显,令人耳目一新,也让人充满期待。 D.应该处理掉的剩饭被继续出售,店内的餐具不按要求清洗、消毒……这些耸 人听闻的事实,不禁让人们质问商家的良心何在。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教育专家指出,父母不应轻易让还未成年的孩子过早离开自己,否则,过早的 离开会使他们的心理、性格受到不良影响。 B.中国电影之所以在国内难挡好莱坞大片的冲击,在海外仍是非主流,是因为 中国电影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和过于“自闭”。 C.几个参会的省的代表认为,应在《粮食法》中加入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条 款,以法律手段约束、整顿浪费粮食的行为。 D.虽然海水淡化具有洁净、环保、供给稳定等特点,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但是目前还没有被广大沿海地区所利用。 4.下列依次填入的词语和句子,语意最准确、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三峡,这部硕大的典籍,是异常古老的。我们不能设想,在自己有限的一生中读 尽它无限的 ① ,但是,总可以 ② , ③ 。作为现 实与有限的存在物,人们 ④ 其间,一种对山川形胜的原始恋情与源远 流长的历史激动,会不期然而然地被呼唤出来。 A.①内含 ②观嬗变于烟波浩渺之外 ③启哲思于残编断简之 中 ④徘徊
B.①内涵 ②启哲思于残编断简之中 ③观嬗变于烟波浩渺之 ④徘徊 外C中D外 ①内涵 ②观嬗变于烟波浩渺之外 ③启哲思于残编断简之 ④徜徉 ①内含 ②启哲思于残编断简之中 ③观嬗变于烟波浩渺之 ④徜徉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唐初开始形成,在诗的字数、句数、声韵、 平仄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如《登高》《梦游天姥吟留别》等都属于近体诗。 B.元杂剧可分为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两种。在结构上包 括四折一楔子,每折戏只能用一个宫调。元杂剧剧本由科、唱、白组成。 C.“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烟柳斜阳,归去东南余 半壁;云山故国,望中西北是长安。”两副对联吟颂的对象分别是李白与辛弃疾。 D.英国的狄更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都是世界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 作家。《大卫·科波菲尔》《羊脂球》《装在套子里的人》分别是他们的代表作。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 题 褚遂良,字登善。贞观中,累迁起居郎。博涉文史,工隶楷。太宗尝叹 曰:“虞世南死,无与论书者。”魏征白见遂良,帝令侍书。帝方博购王羲之故 帖,天下争献,然莫能质真伪。遂良独论所出,无舛冒者 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帝曰:“卿记起居,大抵人君得观之否?” 对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也,善恶必记,戒人主不为非法,未闻天子自观史 也。”帝曰:“朕有不善,卿必记邪?”对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载笔,君 举必书。”帝曰:“朕行有三:一,监前代成败,以为元龟:二,进善人,共 成政道;三,斥远群小,有受谗言,朕能守而勿失,亦欲史氏不能书吾恶也。” 于时皇子虽幼,皆外任都督、刺史,遂良谏曰:“昔二汉以郡国参治, 杂用周制。今州县率仿秦法,而皇子孺年并任刺史,陛下诚以至亲扦四方。虽然, 刺史,民之师帅也,得人则下安措,失人则家劳勊。臣谓皇子未冠者,可且留 京师,教以经学,畏仰天威,不敢犯禁,养成德器,审堪临州,然后敦遣。惟陛 下省察。”帝嘉纳 西突厥寇西州,帝曰:“往魏征、褚遂良劝我立麴文泰子弟,不用其计, 乃今悔之。”帝于寝宫侧别置院居太子,遂良谏,以为“朋友深交者易怨,父孑 滞爱者多愆。宜许太子间还东宫,近师傅,专学艺,以广懿德。”帝从其言 帝寝疾,召遂良、长孙无忌曰:“叹武帝寄霍光,刘备托诸葛亮,朕今委卿矣 太子仁孝,其尽诚辅之。”谓太子曰:“无忌、遂良在,而毋忧。”因命遂良草 诏 高宗即位,封河南县公,进郡公。坐事出为同州刺史。再岁,召拜吏部尚书、同 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兼太子宾客。进拜尚书右仆射。 (取材于《新唐书》 [注]①元龟:可作为借鉴的往事。②有:或许。③勊:gui疲乏
B.①内涵 ②启哲思于残编断简之中 ③观嬗变于烟波浩渺之 外 ④徘徊 C.①内涵 ②观嬗变于烟波浩渺之外 ③启哲思于残编断简之 中 ④徜徉 D.①内含 ②启哲思于残编断简之中 ③观嬗变于烟波浩渺之 外 ④徜徉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唐初开始形成,在诗的字数、句数、声韵、 平仄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如《登高》《梦游天姥吟留别》等都属于近体诗。 B.元杂剧可分为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两种。在结构上包 括四折一楔子,每折戏只能用一个宫调。元杂剧剧本由科、唱、白组成。 C.“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烟柳斜阳,归去东南余 半壁;云山故国,望中西北是长安。”两副对联吟颂的对象分别是李白与辛弃疾。 D.英国的狄更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都是世界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 作家。《大卫·科波菲尔》《羊脂球》《装在套子里的人》分别是他们的代表作。 二、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褚遂良,字登善。贞观中,累迁起居郎。博涉文史,工隶楷。太宗尝叹 曰:“虞世南死,无与论书者。”魏征白见遂良,帝令侍书。帝方博购王羲之故 帖,天下争献,然莫能质真伪。遂良独论所出,无舛冒者。 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帝曰:“卿记起居,大抵人君得观之否?” 对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也,善恶必记,戒人主不为非法,未闻天子自观史 也。”帝曰:“朕有不善,卿必记邪?”对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载笔,君 举必书。”帝曰:“朕行有三:一,监前代成败,以为元龟①;二,进善人,共 成政道;三,斥远群小,有②受谗言,朕能守而勿失,亦欲史氏不能书吾恶也。” 于时皇子虽幼,皆外任都督、刺史,遂良谏曰:“昔二汉以郡国参治, 杂用周制。今州县率仿秦法,而皇子孺年并任刺史,陛下诚以至亲扞四方。虽然, 刺史,民之师帅也,得人则下安措,失人则家劳攰③。臣谓皇子未冠者,可且留 京师,教以经学,畏仰天威,不敢犯禁,养成德器,审堪临州,然后敦遣。惟陛 下省察。”帝嘉纳。 西突厥寇西州,帝曰:“往魏征、褚遂良劝我立麹文泰子弟,不用其计, 乃今悔之。”帝于寝宫侧别置院居太子,遂良谏,以为“朋友深交者易怨,父子 滞爱者多愆。宜许太子间还东宫,近师傅,专学艺,以广懿德。”帝从其言。 帝寝疾,召遂良、长孙无忌曰:“叹武帝寄霍光,刘备托诸葛亮,朕今委卿矣。 太子仁孝,其尽诚辅之。”谓太子曰:“无忌、遂良在,而毋忧。”因命遂良草 诏。 高宗即位,封河南县公,进郡公。坐事出为同州刺史。再岁,召拜吏部尚书、同 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兼太子宾客。进拜尚书右仆射。 (取材于《新唐书》) [注]①元龟:可作为借鉴的往事。②有:或许。③ 攰:guì 疲乏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记起居,大抵人君得观之否 起居:皇帝的言行 B.臣谓皇子未冠者 未冠:尚未冠 名 C.近师傅,专学艺,以广懿德 懿德:美好的德行 D.因命遂良草诏 草诏:起草诏书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监前代成败,以为元龟 坐事出为同州刺 史 B.朕能守而勿失 无忌、 遂良在,而毋忧 C.虽然,刺史,民之师帅也 养成德器,审堪临 州,然后敦遣 D.不用其计,乃今悔之 太子仁孝,其 尽诚辅之 8.给下列文句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世南死,无与(之)论书者 B.遂良独论(其)所出 C.臣职载(于)笔,君举必书 D.臣谓皇子未冠者,可且留(诸)京师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起初,褚遂良是由于书法方面有相当的造诣而得到唐太宗青睐的 B.褚遂良负责“起居录”敢于坚持原则,使唐太宗不得不奉公守法。 C.褚遂良作为谏官,遇事勇于进言规劝,他的意见大多被皇帝采纳。 D.唐太宗病危时把太子托付给褚遂良等人,希望他们尽心辅佐太子 第二部分(123分)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6分。 10.把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戒人主不为非法,未闻天子自观史也。 ②朋友深交者易怨,父子滞爱者多愆,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汝独不闻邪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 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 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取材于《庄子·至乐》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8分)
6.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记起居,大抵人君得观之否 起居:皇帝的言行 B.臣谓皇子未冠者 未冠:尚未冠 名 C.近师傅,专学艺,以广懿德 懿德:美好的德行 D.因命遂良草诏 草诏:起草诏书 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监前代成败,以为元龟 坐事出为同州刺 史 B.朕能守而勿失 无忌、 遂良在,而毋忧 C.虽然,刺史,民之师帅也 养成德器,审堪临 州,然后敦遣 D.不用其计,乃今悔之 太子仁孝,其 尽诚辅之 8. 给下列文句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世南死,无与(之)论书者 B.遂良独论(其)所出 C.臣职载(于)笔,君举必书 D.臣谓皇子未冠者,可且留(诸)京师 9.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起初,褚遂良是由于书法方面有相当的造诣而得到唐太宗青睐的。 B.褚遂良负责“起居录”敢于坚持原则,使唐太宗不得不奉公守法。 C.褚遂良作为谏官,遇事勇于进言规劝,他的意见大多被皇帝采纳。 D.唐太宗病危时把太子托付给褚遂良等人,希望他们尽心辅佐太子。 第二部分(123 分) 三、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36 分。 10.把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①戒人主不为非法,未闻天子自观史也。 ②朋友深交者易怨,父子滞爱者多愆。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 分) 汝 独 不 闻 邪 昔 者 海 鸟 止 于 鲁 郊 鲁 侯 御 而 觞 之 于 庙 奏 九 韶 以 为 乐 具太 牢 以 为 膳鸟 乃 眩 视 忧 悲 不 敢 食 一 脔 不 敢 饮 一 杯 三 日 而 死 此 以 己 养 养 鸟 也 非 以 鸟 养 养 鸟也。 (取材于《庄子·至乐》)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 4 道题)。(8 分)
①臣无祖母,无以至今 日 。(李 密《陈情表》) ② 。狗吠深巷中,鸡鸣 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 ③临溪而渔,溪深而鱼 肥 (欧阳修《醉 翁亭记》) ④《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能受下赏的条件 是⑤是⑥是 苏轼《定风波》中,写自己雨中从容淡定地行走于林间的词句 陆游《书愤》一诗中以诸葛亮的典故明志的诗句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其后问题。(共7分)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① 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①许浑,晚唐诗人,久居江苏镇江。②汀洲,水中沙洲,江南地区常见。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着一“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笔触低沉,苍凉伤感的情怀 落笔即出。 B.颔联寓意深远,以形象化的勾画,淋漓尽致地揭示出了诗人“万里愁”的 真实原因。 C.颈联虚实结合,以山雨降至时眼前实景叠合秦苑、汉宫等虚景,吊古之情 油然而生 D.尾联对行人的嘱托,是劝告友人不要沉溺往事,要学眼前东流的渭水,顺 其自然。 ②本诗开篇即言“愁”,结合全诗来看,作者写了哪些“愁”?请结合诗句简 要分析。(4分) 14.“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是诗文含蓄表达的一种方法。上面诗中“山雨欲 来风满楼”一句便具有言外之意,请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这种手法在古代诗 句中颇为常见,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朱熹的“问渠那得清 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请任选一个含有言外之意的古诗文名句(除“山雨 欲来风满楼”之外),分析其本意及言外之意。(200字左右)(12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要求创立于两千多年前的二十四节气,至今依旧能与各地气候一一对应,既苛刻 也不符合自然之本。首先,当时中原地区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得多;其次,不
①臣无祖母,无以至今 日, , 。(李 密 《陈情表》) ② , 。狗吠深巷中,鸡鸣 桑树颠。(陶渊明 《归园田居》) ③临溪而渔,溪深而鱼 肥; , 。 (欧阳修 《醉 翁亭记》) ④《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能受下赏的条件 是: , 。 ⑤ 苏轼《定风波》中,写自己雨中从容淡定地行走于林间的词句 是: , 。 ⑥陆游《书愤》一诗中以诸葛亮的典故明志的诗句 是: , 。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其后问题。(共 7 分)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①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②。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①许浑,晚唐诗人,久居江苏镇江。 ②汀洲,水中沙洲,江南地区常见。 ①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开篇着一“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笔触低沉,苍凉伤感的情怀 落笔即出。 B.颔联寓意深远,以形象化的勾画,淋漓尽致地揭示出了诗人“万里愁”的 真实原因。 C.颈联虚实结合,以山雨降至时眼前实景叠合秦苑、汉宫等虚景,吊古之情 油然而生。 D.尾联对行人的嘱托,是劝告友人不要沉溺往事,要学眼前东流的渭水,顺 其自然。 ② 本诗开篇即言“愁”,结合全诗来看,作者写了哪些“愁”?请结合诗句简 要分析。(4 分) 14.“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是诗文含蓄表达的一种方法。上面诗中“山雨欲 来风满楼”一句便具有言外之意,请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这种手法在古代诗 句中颇为常见,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朱熹的“问渠那得清 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请任选一个含有言外之意的古诗文名句(除“山雨 欲来风满楼”之外),分析其本意及言外之意。(200 字左右)(12 分) 四、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2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7 题。 要求创立于两千多年前的二十四节气,至今依旧能与各地气候一一对应,既苛刻 也不符合自然之本。首先,当时中原地区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得多;其次,不
同纬度、高度,沿海还是内陆等等,都是造成气候差异的因素。所以诗人白居易 游庐山大林寺,才会写下这样的诗句: 二十四节气的确立,有天文、气象、物候的根据。所谓天文,即依太阳在黄 道上的位置来划分。将太阳从黄经零度一一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一一设为起 点,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360度,一回归年,正好为24个节气。 因此24个节气,准确反映了太阳照射地球的角度,也准确反映了四季的变化 其中8个节气的名称,春秋“两分”,冬夏“两至”,春夏秋冬“四立”,就是 这样确立的。而其余节气,则围绕如何指导农事而定。当时的农业生产主要是看 天吃饭,于是二十四节气反映了气温变化,如大暑、小暑、处暑、小寒、大寒 反映了降水情况,如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时机,如 小满、芒种;还反映了物候现象,如惊蛰。当基本的气候现象、规律被二十四节 气描绘、总结出来、成为阴历的补充后,农民即可依历而行。不过中国地域广大, 南北有差异,东西各不同,根据什么调整呢?物候。动植物、生物是最好的老师, 它们会随气候、气温的变化,而有相应表现。花开、燕来、蝉蜕壳,都有时间表。 陆游诗里对此有点睛之句 二十四节气是大自然的语言,中国人善于遵从自然之令,来调整生产生活 日久天长,这些经验被沉淀、总结下来后,就形成了纷繁多样的月令、农谚、民 俗、民谚,世代传承,规范、指导着中国人的生活。如 【丙】 ”。柿子有润燥止咳的作用, 因此霜降吃柿子防感冒一说,并非无稽之谈。只是传到后来,被神话了。其实其 本意是:在特定的季节吃相应的食物,效果最佳。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不 违背天时,是中国人顺应自然的哲学观的体现。与此相似的习俗,可谓林林总总。 诸如立春吃春卷,立秋贴秋膘。 年365天,因为有了二十四节气,也不再是机械、冰冷的阿拉伯数字,每过 15天,生活这个舞台的背景就会被更换一回,那是鸟飞鱼跃,绿满窗前,天心 月圆。我想起杜甫的诗:“ 倘若 没有二十四节气,杜甫也就无感而生了吧 但是实事求是地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二十四节气的特征已不很明显,今天我 们应该如何看待二十四节气?是相信它是灵丹妙药,还是视其为糟粕? (取材于《中华遗产》2010年第12期有删改) 15.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二十四节气都是围绕着如何指导农事确定的。 B.二十四节气的命名依据是基本的物候现象及其规律。 C.遵循二十四节气来规范、指导生活已成为一种文化 D.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认识自然进而改造自然的体现。 16.根据下列各句内容,请分别选择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四处 (4分) ①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 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正盛开。 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④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
同纬度、高度,沿海还是内陆等等,都是造成气候差异的因素。所以诗人白居易 游庐山大林寺,才会写下这样的诗句: “ 【甲】 。” 二十四节气的确立,有天文、气象、物候的根据。所谓天文,即依太阳在黄 道上的位置来划分。将太阳从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设为起 点,每前进 15 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 360 度,一回归年,正好为 24 个节气。 因此 24 个节气,准确反映了太阳照射地球的角度,也准确反映了四季的变化。 其中 8 个节气的名称,春秋“两分”,冬夏“两至”,春夏秋冬“四立”,就是 这样确立的。而其余节气,则围绕如何指导农事而定。当时的农业生产主要是看 天吃饭,于是二十四节气反映了气温变化,如大暑、小暑、处暑、小寒、大寒; 反映了降水情况,如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时机,如 小满、芒种;还反映了物候现象,如惊蛰。当基本的气候现象、规律被二十四节 气描绘、总结出来、成为阴历的补充后,农民即可依历而行。不过中国地域广大, 南北有差异,东西各不同,根据什么调整呢?物候。动植物、生物是最好的老师, 它们会随气候、气温的变化,而有相应表现。花开、燕来、蝉蜕壳,都有时间表。 陆游诗里对此有点睛之句:“ 【乙】 ”。 二十四节气是大自然的语言,中国人善于遵从自然之令,来调整生产生活。 日久天长,这些经验被沉淀、总结下来后,就形成了纷繁多样的月令、农谚、民 俗、民谚,世代传承,规范、指导着中国人的生活。如 “ 【丙】 ”。柿子有润燥止咳的作用, 因此霜降吃柿子防感冒一说,并非无稽之谈。只是传到后来,被神话了。其实其 本意是:在特定的季节吃相应的食物,效果最佳。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不 违背天时,是中国人顺应自然的哲学观的体现。与此相似的习俗,可谓林林总总。 诸如立春吃春卷,立秋贴秋膘。 一年 365 天,因为有了二十四节气,也不再是机械、冰冷的阿拉伯数字,每过 15 天,生活这个舞台的背景就会被更换一回,那是鸟飞鱼跃,绿满窗前,天心 月圆。我想起杜甫的诗:“ 【丁】 ”。倘若 没有二十四节气,杜甫也就无感而生了吧。 但是实事求是地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二十四节气的特征已不很明显,今天我 们应该如何看待二十四节气?是相信它是灵丹妙药,还是视其为糟粕? ( 取材于《中华遗产》2010 年第 12 期有删改) 15.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二十四节气都是围绕着如何指导农事确定的。 B.二十四节气的命名依据是基本的物候现象及其规律。 C.遵循二十四节气来规范、指导生活已成为一种文化。 D.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认识自然进而改造自然的体现。 16.根据下列各句内容,请分别选择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四处。 (4 分) ①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 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正盛开。 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④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