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 课堂 ·重难突破 阿拉伯人在促进东西文化交流中作出的 C阿拉伯帝国 贡献 D.奥斯曼帝国 答案C 材料公元634年到公元750年,阿拉伯人建立起一个 解析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通过不断扩张,成为地跨 西起比利牛斯山脉,东至中国边境的帝国。…帝国建立后 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智慧宫”是阿拉伯帝国建立的全国性 的经济繁荣又使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洲。 的综合学术机构:阿拉伯人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 商业贸易频繁交往的同时,科学文化的交流也大大加强了。 的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中国的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到欧 阿拉伯的统治者对异族文化的宽容态度促成了中世纪阿拉 洲,促进了欧洲文明的进步和社会转型,故C项正确。 伯科学的进步。在地理上,阿拉伯联系了东方和西方:在文 化上,阿拉伯在东西方之间承当了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 二日本大化改新 中国、印度的科学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阿拉伯传入欧洲 材料废除皇室和贵族的私有土地和部民(部曲),收归 的: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 国家,是为公地公民。对大夫以上高官贵族赐予食封。 下的作用。…阿拉伯的文化是在同时吸收了古希腊和古 改革统治机构,建立京师和地方行政机构(国、郡、里), 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科学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 设置关塞、防人(戍边军)及驿站,各置职官。 东西方文化的一次大融合。 造户籍、记账(赋税簿账),施行班田收授法,凡田长30 -张帅《阿拉伯文明的起落》 步,广20步为段,10段为町。 问题探究 改革税收制度,施行租庸调新税法 大化改新主要内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人在促进东西方 文化交流中作出的贡献。 问题探究 提示贡献:阿拉伯人保存并传播了东西方的古代文 根据材料,概括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化: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媒介:阿拉伯人吸收其他地区的 提示内容:废除贵族世袭制,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 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融合。 封建国家:把贵族土地败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实行 核心归纳 “班田收授法”和租痛调法。 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核心归纳 1.保存并传播了古代文化。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 大化改新取得成功的原因与评价 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古典作品通过拜占庭帝国流传 1.取得成功的原因 到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学者将许多古代作品译成阿拉伯文。 (1)改革适应了社会需要,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西欧国家后来通过阿拉伯文译本才重新认识古代希腊、罗马 (2)积极引进中国先进文化,加以继承与创新。 的文化成就。 (3)改革派推行了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2.阿拉伯人足迹遍及亚欧非三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交 2.评价 流的媒介。他们把古代印度、古代中国的文化成就介绍到欧 (1)积极方面 洲,又把阿拉伯的科学成就传播到东方。 ①它促进了日本新的生产关系,即封建生产关系的 3.阿拉伯人不但善于吸收其他地区的文化,而且还在钻 发展。 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 ②它为日本历史开创了不发动大规模流血事件而进行 建筑学、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社会改革的先例。 学以致用 ③它维护了日本主权,防止了社会分裂。 (2)消极方面:大化改新未从根本上摧毁旧贵族势力,仍 1,某校高一(1)班同学设计了一张学习卡片,据此推断, 然让他们参与国家的决策,这就使得国家统治仍然存在 他们正在学习的是哪个国家的历史( 隐患。 1.8世纪中期,版图跨亚非欧三洲 学以致用 2.830年,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 3.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 2.646年,日本开始了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废除部民制, 将贵族奴隶主私有的屯仓、田庄统统收归国家所有,对大夫 文献 以上官员按职级赐子俸禄。这表明当时日本() 4.将中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 A.树立了天皇的绝对权威 A.罗马帝国 B.借助改革加强中央集权 B.拜占庭帝国 C.全面照搬唐朝政治制度 21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课堂·重难突破 一 阿拉伯人在促进东西文化交流中作出的 贡献 材料 公元634年到公元750年,阿拉伯人建立起一个 西起比利牛斯山脉,东至中国边境的帝国。……帝国建立后 的经济繁荣又使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洲。 商业贸易频繁交往的同时,科学文化的交流也大大加强了。 阿拉伯的统治者对异族文化的宽容态度促成了中世纪阿拉 伯科学的进步。在地理上,阿拉伯联系了东方和西方;在文 化上,阿拉伯在东西方之间承当了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 中国、印度的科学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阿拉伯传入欧洲 的;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 下的作用。……阿拉伯的文化是在同时吸收了古希腊和古 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科学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 东西方文化的一次大融合。 ———张帅《阿拉伯文明的起落》 问题探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人在促进东西方 文化交流中作出的贡献。 提示 贡献:阿拉伯人保存并传播了东西方的古代文 化;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媒介;阿拉伯人吸收其他地区的 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融合。 核心归纳 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1.保存并传播了古代文化。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 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古典作品通过拜占庭帝国流传 到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学者将许多古代作品译成阿拉伯文。 西欧国家后来通过阿拉伯文译本才重新认识古代希腊、罗马 的文化成就。 2.阿拉伯人足迹遍及亚欧非三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交 流的媒介。他们把古代印度、古代中国的文化成就介绍到欧 洲,又把阿拉伯的科学成就传播到东方。 3.阿拉伯人不但善于吸收其他地区的文化,而且还在钻 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 建筑学、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学以致用 1.某校高一(1)班同学设计了一张学习卡片,据此推断, 他们正在学习的是哪个国家的历史( ) 1.8世纪中期,版图跨亚非欧三洲 2.830年,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 3.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 文献 4.将中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 A.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答案 C 解析 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通过不断扩张,成为地跨 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智慧宫”是阿拉伯帝国建立的全国性 的综合学术机构;阿拉伯人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 的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中国的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到欧 洲,促进了欧洲文明的进步和社会转型,故C项正确。 二 日本大化改新 材料 废除皇室和贵族的私有土地和部民(部曲),收归 国家,是为公地公民。对大夫以上高官贵族赐予食封。 改革统治机构,建立京师和地方行政机构(国、郡、里), 设置关塞、防人(戍边军)及驿站,各置职官。 造户籍、记账(赋税簿账),施行班田收授法,凡田长30 步,广20步为段,10段为町。 改革税收制度,施行租庸调新税法。 ———大化改新主要内容 问题探究 根据材料,概括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提示 内容:废除贵族世袭制,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 封建国家;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实行 “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法。 核心归纳 大化改新取得成功的原因与评价 1.取得成功的原因 (1)改革适应了社会需要,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2)积极引进中国先进文化,加以继承与创新。 (3)改革派推行了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2.评价 (1)积极方面 ①它促进了日本新的生产关系,即封建生产关系的 发展。 ②它为日本历史开创了不发动大规模流血事件而进行 社会改革的先例。 ③它维护了日本主权,防止了社会分裂。 (2)消极方面:大化改新未从根本上摧毁旧贵族势力,仍 然让他们参与国家的决策,这就使得国家统治仍然存在 隐患。 学以致用 2.646年,日本开始了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废除部民制, 将贵族奴隶主私有的屯仓、田庄统统收归国家所有,对大夫 以上官员按职级赐予俸禄。这表明当时日本( ) A.树立了天皇的绝对权威 B.借助改革加强中央集权 C.全面照搬唐朝政治制度 21
历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配人教版 D.谋求与中国的对等关系 皇绝对权威和全面照搬唐朝政治制度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 答案B 除A、C两项:日本仿效唐朝进行改革,没有谋求与中国的对 解析日本大化改新削弱了贵族力量,将权力向中央集 等关系,排除D项。 中,即当时日本借助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故选B项:树立天 课后 ·训练提升 D.政教合一国家 合格考·基础巩固 答案C 一、选择题 解析646年,孝德天皇须布改新诏书,开始改革,史称“大 1.中古时期,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桥梁作用的帝国是 化改新”,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故C项符 ( 合题意。 A.罗马帝国 B.西罗马帝国 6.12世纪末,源赖朝从朝廷取得“征夷大将军”称号,在镰仓 C.阿拉伯帝国 D.查理曼帝国 设置幕府,武土贵族专权自此开始,天皇形同虚设。这一 答案C 事件在日本历史上产生的影响是() 2.“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然后犹如蜜蜂一般,载 A.大化改新取得胜利 蜜而归,把他们储蓄的宝藏,分给发奋的学生们。”这说明 B.武士集团开始形成 阿拉伯文学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C.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 A.经济发达 D.天皇独揽大权 B.注重吸收东西方文明 答案C C.国家重视 D.立足于以往文明的基础之上 解析镰仓幕府从朝廷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 答案B 力,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C项符合题意。 3.奥斯曼帝国手工业者由国家管理,产品的种类、数量与分 7.朝鲜科举制度有各种考试时间不确定的“别试”,还有国 配由国家控制:同样,商业也受国家的监督,商品的质量和 王亲临的“亲临试”,其中著名的有以成均馆的儒生为考试 价格都由法令规定,盐、肥皂、蜡的贸易由国家垄断。从材 对象的“谒圣试”等。材料说明( A.儒家思想对朝鲜影响深远 料中可以看出奥斯曼帝国( A.实行国家垄断工商业的政策 B.朝鲜科举考试和中国完全一样 B.工商业发展比较落后 C.科举考试具有公平公正的特点 C,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D.科举考试扩大了统治基础 D.国家政权的力量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答案A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成均馆的儒生”,可知儒家思想对朝鲜选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奥斯曼帝国对工商业实行垄断政 官制度的影响,故A项正确。 策,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无法看出奥斯曼帝国工商业发 二、非选择题 展比较落后,故B项错误;国家叁断商业并不意味着实行 8.材料一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 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做法不利于工商业 阿拉伯人的文化…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 的发展,故D项错误。 化的摄取…阿拉伯统治者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 4.笈多帝国是印度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下列关于笈多 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 帝国说法不正确的是() 斯和印度的文献…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 A.经过多年的战争,几乎征服了北印度 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逐渐融合起 B.国王直接控制了恒河中下游,政局稳定 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 C由雅利安人建立,建立了种姓制度 一摘编自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 D.印度教产生并得到很大的发展 材料二在中日文化交流中,隋唐以前,主要是中国移民 答案C 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带去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隋 5.日本学习唐朝制度的改革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 唐时期,中日互派使节,尤其是日本派遣大批遣唐使、留学 本的统治制度,指引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大化改新在 生、留学僧来华,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出现了。 政治上是要建立( 交流内容以制度文化为主,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如佛教、 A.贵族世袭制度 诗歌等方面。 B.城市自治机构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 C.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阿拉伯人在东西方 22
历 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配人教版 D.谋求与中国的对等关系 答案 B 解析 日本大化改新削弱了贵族力量,将权力向中央集 中,即当时日本借助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故选 B项;树立天 皇绝对权威和全面照搬唐朝政治制度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 除 A、C两项;日本仿效唐朝进行改革,没有谋求与中国的对 等关系,排除D项。 课后·训练提升 合格考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中古时期,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桥梁作用的帝国是 ( ) A.罗马帝国 B.西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查理曼帝国 答案 C 2.“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然后犹如蜜蜂一般,载 蜜而归,把他们储蓄的宝藏,分给发奋的学生们。”这说明 阿拉伯文学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达 B.注重吸收东西方文明 C.国家重视 D.立足于以往文明的基础之上 答案 B 3.奥斯曼帝国手工业者由国家管理,产品的种类、数量与分 配由国家控制;同样,商业也受国家的监督,商品的质量和 价格都由法令规定,盐、肥皂、蜡的贸易由国家垄断。从材 料中可以看出奥斯曼帝国( ) A.实行国家垄断工商业的政策 B.工商业发展比较落后 C.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D.国家政权的力量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奥斯曼帝国对工商业实行垄断政 策,故 A项正确;根据材料无法看出奥斯曼帝国工商业发 展比较落后,故B项错误;国家垄断商业并不意味着实行 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做法不利于工商业 的发展,故D项错误。 4.笈多帝国是印度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下列关于笈多 帝国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经过多年的战争,几乎征服了北印度 B.国王直接控制了恒河中下游,政局稳定 C.由雅利安人建立,建立了种姓制度 D.印度教产生并得到很大的发展 答案 C 5.日本学习唐朝制度的改革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 本的统治制度,指引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大化改新在 政治上是要建立( ) A.贵族世袭制度 B.城市自治机构 C.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D.政教合一国家 答案 C 解析 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开始改革,史称“大 化改新”,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故 C项符 合题意。 6.12世纪末,源赖朝从朝廷取得“征夷大将军”称号,在镰仓 设置幕府,武士贵族专权自此开始,天皇形同虚设。这一 事件在日本历史上产生的影响是( ) A.大化改新取得胜利 B.武士集团开始形成 C.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 D.天皇独揽大权 答案 C 解析 镰仓幕府从朝廷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 力,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C项符合题意。 7.朝鲜科举制度有各种考试时间不确定的 “别试”,还有国 王亲临的“亲临试”,其中著名的有以成均馆的儒生为考试 对象的“谒圣试”等。材料说明( ) A.儒家思想对朝鲜影响深远 B.朝鲜科举考试和中国完全一样 C.科举考试具有公平公正的特点 D.科举考试扩大了统治基础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成均馆的儒生”,可知儒家思想对朝鲜选 官制度的影响,故 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8.材料一 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 阿拉伯人的文化……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 化的摄取……阿拉伯统治者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 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 斯和印度的文献……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 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逐渐融合起 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 ———摘编自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二 在中日文化交流中,隋唐以前,主要是中国移民 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带去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隋 唐时期,中日互派使节,尤其是日本派遣大批遣唐使、留学 生、留学僧来华,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出现了。 交流内容以制度文化为主,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如佛教、 诗歌等方面。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 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阿拉伯人在东西方 22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 文化交流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 地,封建采邑制度至此形成。封地领有者往往将君主封赐 (2)根据材料二,归纳隋唐以前和隋唐时期中日交流在形 的领地再分封赏赐给自己的臣属,封地的层层分封形成等 式方面和主要内容方面的变化。 级制的附庸臣属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1)措施:重视人才,翻译、研究、摄取东西 A.笈多帝国深受西欧封建制度的影响 方文化,融合东西方文化。举例:将印度的数字(阿拉 B.种姓制度是笈多帝国形成附庸臣属关系的重要原因 伯数字)和中国的造纸术等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 C.采邑制度和由此形成的等级臣属关系在人类历史中具 的发展。 有一定的普遍性 (2)形式方面的变化: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隋 D.采邑制度不利于巩固笈多帝国的统治 唐时期互派使节来往:内容方面的变化:隋唐以前向日本 答案C 传播生产工具和技术,隋唐时期日本以学习中国制度文化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采邑制度在西欧和印度都出现 为主。 过,说明采邑制度在人类历史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故C 等级考·拓展提高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西欧封建制度和种姓制度的相关内 容,故A、B两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采邑制度是否有利 L.阿拉伯天文著作传入欧洲,被哥白尼等西方天文学家奉为 于巩固笈多帝国的统治,故D项错误。 权威著作,对西方天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欧洲语 言中有不少天文学术语、星座和星辰的名称都源自阿拉伯 挑战·创新 语。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材料一人类的历史虽然已有三四百万年,但人类的文明 A.阿拉伯天文学是欧洲天文学的源头 史却仅有五六千年。人类从野蛮步入文明是一个具有划 B.近代科学最先诞生在阿拉伯帝国 时代意义的关键一步…文明首先在自然条件优越、适合 C.阿可拉伯人在东西方交流中起着桥梁的作用 农业生产的亚非大河流域产生,这就是西亚、埃及、印度和 D.阿拉伯天文学对欧洲天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的古代东方文明。随后在地中海区域叉出现了一种 答案D 带有鲜明海洋性质的古代西方文明,这就是希腊、罗马 解析材料只是强调了西方天文学受到阿拉伯天文学的 文明。 影响,但是并未说明西方天文学起源于阿拉伯天文学,故 材料二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 A项错误,D项正确:近代科学诞生于16一17世纪的欧 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 洲,故B项错误:C项本身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故 了领先世界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 排除。 出现在300年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 2.斯蒂文·朗西曼所著的《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一书, 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欧洲语言中的 结构清晰,考据严谨,文笔典雅,篇幅适中,已成为备受推 大多数星宿的名称都来源于阿拉伯语。12世纪开始,许 崇的著作之一。这部著作所描写的战争双方是( 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被重新译成欧洲各种 A.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 B.亚历山大帝国和拜占庭帝国 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 C.西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欧洲带来了心灵上的启迪,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 D.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步,导致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 答案A 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3.当奥斯曼帝国日渐迟暮时,世界正在发生变化。西欧出现 一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 了新的事物,从文化到科技,他们经历了一连串的变革,开 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始超越奥斯曼帝国。无论哪一方面,就连奥斯曼帝国昔日 材料三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果。在以后的 引以为傲的军事,也落入下风。材料主要表明( 时代里,它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 A.奥斯曼帝国的衰落是封建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人 B.奥斯曼帝国曾经军事力量强大 认为,他们的职责在于保存祖先的蓬产而不在于创新,这 C.西欧在文化和科技方面领先于奥斯曼帝国 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千世纪之后,拜占庭文明终于 D.奥斯曼帝国在与西方的较量中开始处于劣势 被历史大潮所淘汰。 答案A 一摘编自朱襄《世界中古史》 解析根据材料“西欧出现了新的事物,从文化到科技,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东西方文明分别诞生于怎样的 他们经历了一连串的变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 自然环境中。 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带来了文化与科技领城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人对欧洲社会的影响。据此 一系列变革,最终使西欧领先了奥斯曼帝国,故A项正 回答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确;B、C、D三项只说明了某一领战的变化,不全面。 (3)材料三中的拜占庭帝国是如何灭亡的?综合以上三则 4.笈多帝国处于印度封建制的完成时期。笈多帝国时期国 材料,你得到怎样的历史启示? 王赐给官吏、贵族、寺院的封地逐渐演变为世袭的私有领: 参考答案(1)东方:大河流域。西方:具有鲜明海洋性 23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文化交流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 (2)根据材料二,归纳隋唐以前和隋唐时期中日交流在形 式方面和主要内容方面的变化。 参考答案 (1)措施:重视人才,翻译、研究、摄取东西 方文化,融合东西方文化。举例:将印度的数字(阿拉 伯数字)和中国的造纸术等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 的发展。 (2)形式方面的变化: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隋 唐时期互派使节来往;内容方面的变化:隋唐以前向日本 传播生产工具和技术,隋唐时期日本以学习中国制度文化 为主。 等级考 拓展提高 1.阿拉伯天文著作传入欧洲,被哥白尼等西方天文学家奉为 权威著作,对西方天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欧洲语 言中有不少天文学术语、星座和星辰的名称都源自阿拉伯 语。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A.阿拉伯天文学是欧洲天文学的源头 B.近代科学最先诞生在阿拉伯帝国 C.阿拉伯人在东西方交流中起着桥梁的作用 D.阿拉伯天文学对欧洲天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只是强调了西方天文学受到阿拉伯天文学的 影响,但是并未说明西方天文学起源于阿拉伯天文学,故 A项错误,D项正确;近代科学诞生于16—17世纪的欧 洲,故B项错误;C项本身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故 排除。 2.斯蒂文·朗西曼所著的《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一书, 结构清晰,考据严谨,文笔典雅,篇幅适中,已成为备受推 崇的著作之一。这部著作所描写的战争双方是( ) A.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和拜占庭帝国 C.西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D.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答案 A 3.当奥斯曼帝国日渐迟暮时,世界正在发生变化。西欧出现 了新的事物,从文化到科技,他们经历了一连串的变革,开 始超越奥斯曼帝国。无论哪一方面,就连奥斯曼帝国昔日 引以为傲的军事,也落入下风。材料主要表明( ) A.奥斯曼帝国的衰落是封建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B.奥斯曼帝国曾经军事力量强大 C.西欧在文化和科技方面领先于奥斯曼帝国 D.奥斯曼帝国在与西方的较量中开始处于劣势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西欧出现了新的事物,从文化到科技, 他们经历了一连串的变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 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带来了文化与科技领域的 一系列变革,最终使西欧领先了奥斯曼帝国,故 A 项正 确;B、C、D三项只说明了某一领域的变化,不全面。 4.笈多帝国处于印度封建制的完成时期。笈多帝国时期国 王赐给官吏、贵族、寺院的封地逐渐演变为世袭的私有领 地,封建采邑制度至此形成。封地领有者往往将君主封赐 的领地再分封赏赐给自己的臣属,封地的层层分封形成等 级制的附庸臣属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笈多帝国深受西欧封建制度的影响 B.种姓制度是笈多帝国形成附庸臣属关系的重要原因 C.采邑制度和由此形成的等级臣属关系在人类历史中具 有一定的普遍性 D.采邑制度不利于巩固笈多帝国的统治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采邑制度在西欧和印度都出现 过,说明采邑制度在人类历史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西欧封建制度和种姓制度的相关内 容,故 A、B两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采邑制度是否有利 于巩固笈多帝国的统治,故D项错误。 挑战 创新 材料一 人类的历史虽然已有三四百万年,但人类的文明 史却仅有五六千年。人类从野蛮步入文明是一个具有划 时代意义的关键一步……文明首先在自然条件优越、适合 农业生产的亚非大河流域产生,这就是西亚、埃及、印度和 中国的古代东方文明。随后在地中海区域又出现了一种 带有鲜明海洋性质的古代西方文明,这就是希腊、罗马 文明。 材料二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 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 了领先世界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 出现在300年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 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欧洲语言中的 大多数星宿的名称都来源于阿拉伯语。12世纪开始,许 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被重新译成欧洲各种 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 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 欧洲带来了心灵上的启迪,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 步,导致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 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 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材料三 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果。在以后的 时代里,它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 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人 认为,他们的职责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 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庭文明终于 被历史大潮所淘汰。 ———摘编自朱寰《世界中古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东西方文明分别诞生于怎样的 自然环境中。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人对欧洲社会的影响。据此 回答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3)材料三中的拜占庭帝国是如何灭亡的? 综合以上三则 材料,你得到怎样的历史启示? 参考答案 (1)东方:大河流域。西方:具有鲜明海洋性 23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配人教版 质的地中海区域。 (3)灭亡:1453年,奥斯曼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 (2)影响: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领先世界 占庭帝国。历史启示: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和共容性:文 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将古代希腊、罗 明在交流中发展,在创新中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开放促进 马文化成果保存并重新传回欧洲,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 发展。 件。作用: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和媒介。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 素养目标定位 目标素养 知识概览 1.通过对古代非洲、美洲代表性文明的学习, 班图文明 进一步认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阿克苏姆王国及东非 2.通过对相关文字、图片等资料的阅读和感 古代非洲文明 沿海地区一系列国家 知,加深对相关历史知识的认知,培养根据 维 西非国家兴起 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津巴布韦文明 3.通过对古代不同文明的对比,认识经济基 玛雅文明 础在各个文明兴起中的决定作用,培养运 洲 古代美洲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 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印加文明 课前·基础认知 一、古代非洲文明 等各种手工业品输入非洲。作为交换,当地出口黄金、象牙 1.班图文明 和奴隶等。 3.西非国家的兴起 西非居民班图人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 (1)概况 表现农作物,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掌握了治铁 ①在西非,8一15世纪,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家先后 技术 兴起。 ②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 班图人的活动区域逐渐扩展到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 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有。 传播 到11世纪,班图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农业、畜牧业 ③它们也出口象牙和奴隶,买进马、布匹和盐。 和治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 (2)马里的强盛 2.阿克苏姆王国及东非沿海地区一系列国家 马里征服加纳后,进一步扩张,逐步把塞内加尔河和尼 扩张 (1)阿克苏姆王国: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 日尔河流域纳入版图,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 了阿克苏姆王国。4世纪,阿克苏姆王国进入鼎盛时期,一 度成为地区强国。 马里继承并扩大了加纳的贸易,城市和文化相当繁荣 (2)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 经济 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不少学者来此讲 ①产生的原因:由于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 学和访问 和伊斯兰教的传入,10一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 系列国家。 (3)桑海的崛起 ②概况 桑海原为马里属国,后乘马里内乱崛起,击败马里,确 a,广泛使用奴隶,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 概况 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16世纪达于极盛 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 b.阿拉伯商人从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把瓷器、纺织品 24
历 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配人教版 质的地中海区域。 (2)影响: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领先世界 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将古代希腊、罗 马文化成果保存并重新传回欧洲,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 件。作用: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和媒介。 (3)灭亡:1453年,奥斯曼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 占庭帝国。历史启示: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和共容性;文 明在交流中发展,在创新中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开放促进 发展。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素养·目标定位 目 标 素 养 知 识 概 览 1.通过对古代非洲、美洲代表性文明的学习, 进一步认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2.通过对相关文字、图片等资料的阅读和感 知,加深对相关历史知识的认知,培养根据 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古代不同文明的对比,认识经济基 础在各个文明兴起中的决定作用,培养运 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前·基础认知 一、古代非洲文明 1.班图文明 表现 西非居民班图人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 农作物,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掌握了冶铁 技术 传播 班图人的活动区域逐渐扩展到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 到11世纪,班图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农业、畜牧业 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 2.阿克苏姆王国及东非沿海地区一系列国家 (1)阿克苏姆王国: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 了阿克苏姆王国。4世纪,阿克苏姆王国进入鼎盛时期,一 度成为地区强国。 (2)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 ①产生的原因:由于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 和伊斯兰教的传入,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 系列国家。 ②概况 a.广泛使用奴隶,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 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 b.阿拉伯商人从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把瓷器、纺织品 等各种手工业品输入非洲。作为交换,当地出口黄金、象牙 和奴隶等。 3.西非国家的兴起 (1)概况 ①在西非,8—15世纪,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家先后 兴起。 ②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 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有。 ③它们也出口象牙和奴隶,买进马、布匹和盐。 (2)马里的强盛 扩张 马里征服加纳后,进一步扩张,逐步把塞内加尔河和尼 日尔河流域纳入版图,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 经济 马里继承并扩大了加纳的贸易,城市和文化相当繁荣。 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不少学者来此讲 学和访问 (3)桑海的崛起 概况 桑海原为马里属国,后乘马里内乱崛起,击败马里,确 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16世纪达于极盛 24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续表 续表 政治上 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 经济基础是农业。阿滋特克人发明了“浮动园地”,扩 经济 大了耕地面积 统治 经济上 扩大对外贸易,奴隶成为生产中的重要力量 文化教 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 特诺奇蒂特兰位于特斯科科湖中的岛上,有淡水供应, 育上 都城 全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 衰落 16世纪末,桑海因遭遇外来入侵逐渐衰落 微思考2印第安人从特斯科科湖中捞起淤泥,堆积 4.津巴布韦文明 在固定于水中的木排上,形成浮动园地。淤泥非常肥沃,耕 (1)时间: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 种者甚至每年可以从他们的田园中获得7次收成。 (2)表现:14一15世纪,津巴布韦进入鼎盛时期,包括今 南非的部分地区都被纳入它的统治之下。 微思考14世纪,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对 摩加迪沙有如下描绘: (摩加迪沙)是一座极大的城池。当地人有许多骆驼,每 日屠宰数百峰。他们有许多绵羊。他们是一些强悍的商人。 当地出产的布匹,以摩加迪沙布出名,是无上珍品,运销埃及 墨西哥浮动园地 等地。 阅读以上图文信息,你能得出什么信息? —[摩洛哥门伊本·白图泰著,马金鹏译 提示信息:浮动园地反映了阿兹特克人的聪明智慧, 《伊本·白图泰游记》 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促进了阿兹特克人财富和人口的增加。 简要概括摩加迪沙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 3.印加文明 提示状况:城市建设得到很大发展,规模较大:畜牧业 12世纪,印加人以库斯科为都城 和手工业都得到很大的发展,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繁荣。 建立国家,13世纪,逐渐崛起。15 二、古代美洲文明 概况 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国家发展 1.玛雅文明 到鼎盛时期 (1)经济上:玛雅人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 最高统治者是国王, 世袭继承,拥 (2)政治上: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氏族首领、贵族和祭 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土地、矿 司构成了统治阶级:一般氏族成员成为平民,从事农业和手 加 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 工业。 明 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每个政区 (3)城市建设:玛雅人的城市建筑精美,有些城市的中心 设立一个长官,由贵族充任。政区之 面积可能达到15平方千米,城内有300多座用于祭祀的金 下, 再按照人口多少设置各级官员 字塔庙宇。 治 为征税和征兵,政府编制了详细的 状 (4)文化:他们制造出精美的陶器,发明了独特的文字, 人口调查表 况 用复杂的历法纪年,并采用二十进制,也知道“零”的概念。 帝国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于 (5)衰落:15世纪中期,玛雅文明衰落。 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以及调动 2.阿兹特克文明 军队 政府还将征服地区的部分或全部居 14世纪,向兹特克人兴起于今墨西哥地区。16世纪 民迁移到新地区,以防止他们反抗 概况 初,阿兹特克人国家进入鼎盛时期,控制了整个墨西哥 微思考3自主查找资料,说一说美洲印第安人培育 谷地及其周边部落,人口有600余万 的农作物有哪些? 提示农作物:玉米、花生、番茄、马铃薯等。 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 政治 落首领管理,但需向阿兹特克人缴纳贡赋 25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续表 统治 政治上 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 经济上 扩大对外贸易,奴隶成为生产中的重要力量 文化教 育上 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 衰落 16世纪末,桑海因遭遇外来入侵逐渐衰落 4.津巴布韦文明 (1)时间: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 (2)表现:14—15世纪,津巴布韦进入鼎盛时期,包括今 南非的部分地区都被纳入它的统治之下。 微思考 1 14世纪,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对 摩加迪沙有如下描绘: (摩加迪沙)是一座极大的城池。当地人有许多骆驼,每 日屠宰数百峰。他们有许多绵羊。他们是一些强悍的商人。 当地出产的布匹,以摩加迪沙布出名,是无上珍品,运销埃及 等地。 ———[摩洛哥]伊本·白图泰著,马金鹏译 《伊本·白图泰游记》 简要概括摩加迪沙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 提示 状况:城市建设得到很大发展,规模较大;畜牧业 和手工业都得到很大的发展,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繁荣。 二、古代美洲文明 1.玛雅文明 (1)经济上:玛雅人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 (2)政治上: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氏族首领、贵族和祭 司构成了统治阶级;一般氏族成员成为平民,从事农业和手 工业。 (3)城市建设:玛雅人的城市建筑精美,有些城市的中心 面积可能达到15平方千米,城内有300多座用于祭祀的金 字塔庙宇。 (4)文化:他们制造出精美的陶器,发明了独特的文字, 用复杂的历法纪年,并采用二十进制,也知道“零”的概念。 (5)衰落:15世纪中期,玛雅文明衰落。 2.阿兹特克文明 概况 14世纪,阿兹特克人兴起于今墨西哥地区。16世纪 初,阿兹特克人国家进入鼎盛时期,控制了整个墨西哥 谷地及其周边部落,人口有600余万 政治 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 落首领管理,但需向阿兹特克人缴纳贡赋 续表 经济 经济基础是农业。阿兹特克人发明了“浮动园地”,扩 大了耕地面积 都城 特诺奇蒂特兰位于特斯科科湖中的岛上,有淡水供应, 全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 微思考 2 印第安人从特斯科科湖中捞起淤泥,堆积 在固定于水中的木排上,形成浮动园地。淤泥非常肥沃,耕 种者甚至每年可以从他们的田园中获得7次收成。 墨西哥浮动园地 阅读以上图文信息,你能得出什么信息? 提示 信息:浮动园地反映了阿兹特克人的聪明智慧, 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促进了阿兹特克人财富和人口的增加。 3.印加文明 微思考 3 自主查找资料,说一说美洲印第安人培育 的农作物有哪些? 提示 农作物:玉米、花生、番茄、马铃薯等。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