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配人教版 课堂·重难突破 一中古时期的非洲文明 材料一东非沿海的斯瓦希里文化,是由环西北印度 洋周边地区的文化在长期交往中融合形成的,其地域包 括非洲大陆、阿拉伯、波斯、印度西海岸、东南亚,甚至中 国。纪元以前,东非就有土著民族生活。后来,西非居民 班图人来到这里,赶走或同化当地居民。7世纪后,班图 人遍布东非沿海,历史上,阿拉伯人因其生存环境恶化迁 大津巴布韦 居东非沿海,形成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移民浪潮。他们带 通过麦克维尔、汤普森等学者对大津巴布韦遗址及相关 来新的生活方式。 遗址的考查和研究,可以对当时的社会有个粗略的了解。在 —摘编自杨天林《古代文明史》 古城附近及今津巴布韦东部山区的英汤加,都发现古代的梯 田和用于灌溉的水并和水渠;在大津巴布韦卫城外一堆垃圾 问题探究 遗物中发现了大量骨头,其中95%是牲高骨头,这类牲高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斯瓦希里文化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 头在其他遗址中也有发现:从遗址中发掘出了阿拉伯玻璃 学知识,分析其特点形成的原因。 近东陶瓷、印度串珠等,还有数百片中国瓷器的残片;窝人的 提示主要特点:多元化、多样性。原因:阿拉伯人移民 茅屋一般建于山顶,更加高大坚固,屋外还有图墙。 一摘编自艾周昌主编《非洲黑人文明》 带来新的生活方式:班图人遍布东非:环印度洋贸易发达,与 阿拉伯国家、印度、波斯和中国都有贸易往来。 问题探究 素养阐释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津巴布韦文明的 材料“环西北印度洋周边地区的文化在长期交往中融合 社会经济特征。 形成的”说明东非文明具有多元化、多样化的特点。材料“环 提示社会经济特征:建筑工艺发达,创造了独具一格 西北印度洋周边地区的文化…阿拉伯、波斯、印度西海岸、 的巨石文明:农业和畜牧业得到很大的发展:商品贸易比较 东南亚,甚至中国…西非居民班图人来到这里,赶走或同 活跃:社会出现贫富分化。 化当地居民”说明东非文明多样化的原因。考查学生史料实 素养阐释 证和历史解释的素养。 通过阅读材料,可从农业、牧业、手工业、商业和社会财 材料二阿斯基亚·穆罕默德一世是桑海阿斯基亚 王朝著名的统治者,他在位期间鼓励贸易,从而使帝国空 富分配及社会阶级关系等方面分析大津巴布韦文明的经济 前地繁荣起来。他大力引进精确的衡器并对之进行检 特征。考查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素养。 视,并派出大批市场巡视员以保障买卖公平。传说,他在 核心归纳 卡巴拉一廷巴克图地区挖了一条运河以利灌溉。他将战 桑海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概况 争中掳掠来的大批奴隶安置下来,让他们务农,并减轻农 1,政治上,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直 产品税收,以此来鼓励农业生产。他尊重学者,发展文 接为国王服务。 化,握用才智之士。 2.经济上,注重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了农业发展。 摘编自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保障商旅安全,统一度量衡,扩大对外贸易,奴隶成为生产中 问题探究 的重要力量,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3.军事上,用奴隶和战俘组成的常备军来取代战时征兵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阿斯基亚·穆罕默德一世的治国 制。这样既使农民和手工业者不脱离生产,又能保证各地有 措施有哪些?如何评价? 国王的驻军。 提示措施:扩大对外贸易:加强经济管理;重视农 4.文化上,兴建学校,重视文化教育,鼓励文化发展,广 业生产:重视文化事业。评价:加强了对外交流,推动 泛招徕国外学者。 了农业的发展,稳定了市场秩序:促进了文化事业的 发展。 学以致用 I素养阐释 1.新航路开辟前后,桑海帝国的对外贸易,主要是向西非 材料说明阿斯基亚·穆罕默德一世统治时期鼓励贸易 的其他国家进行黄金、铁矿、纺织品、盐、奴隶等买卖。而葡萄 发展,重视市场环境建设,发展农业和教育。考查学生史料 牙对纺织品、奴隶等交易品也情有独钟。材料反映了( 实证的素养。 A.桑海帝国手工业发达 材料三大津巴布韦是古津巴布韦国家都城的遗址,由 B.桑海帝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大航海时代的贸易 石块垒砌而成。 C,罪恶的“三角贸易”在新航路开辟前已经出现 26
历 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配人教版 课堂·重难突破 一 中古时期的非洲文明 材料一 东非沿海的斯瓦希里文化,是由环西北印度 洋周边地区的文化在长期交往中融合形成的,其地域包 括非洲大陆、阿拉伯、波斯、印度西海岸、东南亚,甚至中 国。纪元以前,东非就有土著民族生活。后来,西非居民 班图人来到这里,赶走或同化当地居民。7世纪后,班图 人遍布东非沿海,历史上,阿拉伯人因其生存环境恶化迁 居东非沿海,形成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移民浪潮。他们带 来新的生活方式。 ———摘编自杨天林《古代文明史》 问题探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斯瓦希里文化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 学知识,分析其特点形成的原因。 提示 主要特点:多元化、多样性。原因:阿拉伯人移民 带来新的生活方式;班图人遍布东非;环印度洋贸易发达,与 阿拉伯国家、印度、波斯和中国都有贸易往来。 素养阐释 材料“环西北印度洋周边地区的文化在长期交往中融合 形成的”说明东非文明具有多元化、多样化的特点。材料“环 西北印度洋周边地区的文化……阿拉伯、波斯、印度西海岸、 东南亚,甚至中国……西非居民班图人来到这里,赶走或同 化当地居民”说明东非文明多样化的原因。考查学生史料实 证和历史解释的素养。 材料二 阿斯基亚·穆罕默德一世是桑海阿斯基亚 王朝著名的统治者,他在位期间鼓励贸易,从而使帝国空 前地繁荣起来。他大力引进精确的衡器并对之进行检 视,并派出大批市场巡视员以保障买卖公平。传说,他在 卡巴拉—廷巴克图地区挖了一条运河以利灌溉。他将战 争中掳掠来的大批奴隶安置下来,让他们务农,并减轻农 产品税收,以此来鼓励农业生产。他尊重学者,发展文 化,擢用才智之士。 ———摘编自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问题探究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阿斯基亚·穆罕默德一世的治国 措施有哪些? 如何评价? 提示 措施:扩大对外贸易;加强经济管理;重视农 业生产;重 视 文 化 事 业。评 价:加 强 了 对 外 交 流,推 动 了农业的 发 展,稳 定 了 市 场 秩 序;促 进 了 文 化 事 业 的 发展。 素养阐释 材料说明阿斯基亚·穆罕默德一世统治时期鼓励贸易 发展,重视市场环境建设,发展农业和教育。考查学生史料 实证的素养。 材料三 大津巴布韦是古津巴布韦国家都城的遗址,由 石块垒砌而成。 大津巴布韦 通过麦克维尔、汤普森等学者对大津巴布韦遗址及相关 遗址的考查和研究,可以对当时的社会有个粗略的了解。在 古城附近及今津巴布韦东部山区的英汤加,都发现古代的梯 田和用于灌溉的水井和水渠;在大津巴布韦卫城外一堆垃圾 遗物中发现了大量骨头,其中95%是牲畜骨头,这类牲畜骨 头在其他遗址中也有发现;从遗址中发掘出了阿拉伯玻璃、 近东陶瓷、印度串珠等,还有数百片中国瓷器的残片;富人的 茅屋一般建于山顶,更加高大坚固,屋外还有围墙。 ———摘编自艾周昌主编《非洲黑人文明》 问题探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津巴布韦文明的 社会经济特征。 提示 社会经济特征:建筑工艺发达,创造了独具一格 的巨石文明;农业和畜牧业得到很大的发展;商品贸易比较 活跃;社会出现贫富分化。 素养阐释 通过阅读材料,可从农业、牧业、手工业、商业和社会财 富分配及社会阶级关系等方面分析大津巴布韦文明的经济 特征。考查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素养。 核心归纳 桑海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概况 1.政治上,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直 接为国王服务。 2.经济上,注重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了农业发展。 保障商旅安全,统一度量衡,扩大对外贸易,奴隶成为生产中 的重要力量,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3.军事上,用奴隶和战俘组成的常备军来取代战时征兵 制。这样既使农民和手工业者不脱离生产,又能保证各地有 国王的驻军。 4.文化上,兴建学校,重视文化教育,鼓励文化发展,广 泛招徕国外学者。 学以致用 1.新航路开辟前后,桑海帝国的对外贸易,主要是向西非 的其他国家进行黄金、铁矿、纺织品、盐、奴隶等买卖。而葡萄 牙对纺织品、奴隶等交易品也情有独钟。材料反映了( ) A.桑海帝国手工业发达 B.桑海帝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大航海时代的贸易 C.罪恶的“三角贸易”在新航路开辟前已经出现 26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 D.与桑海的贸易是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的重要原因 得的巨大成就:材料二从人口因素和宗教活动等方面说明了 答案B 玛雅文明消失的原因。考查学生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的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商业的繁荣,并非手工业,故A项 素养。 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桑海和葡萄牙有贸易往来,说明桑海帝 核心归纳 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大航海时代的贸易,故B项正确: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三角贸易”是在新航路开辟后开始的,主 玛雅文明的特点 要是向美洲贩卖黑人奴隶,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葡萄 1.玛雅文明属于石器文明,玛雅人未发明和使用青铜器 牙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是与桑海进行贸易,故D项错误。 和铁器。 2.掌握高超的建造技术,创造了高度的城市文明。 玛雅文明的成就及衰落的原因 3.农业以种植玉米为主,所以又称为“玉米文明”。没有 材料一玛雅人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由于农 出现畜牧业的痕迹,农民采用的是一种极原始的耕作法。 业生产的需要,他们观测天象,制定了精确的历法。…玛雅 4.数学采用二十进制,知道“零”的概念,使用复杂的历 文字被视作神的创造,使用文字的权利均为祭司垄断。…尤 法纪年。 其是他们的建筑工程已达到了古代世界很高的水平。 5.使用独特的文字一玛雅文字。 一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当玛雅文明达到鼎盛的时候,迅速增加的人口 学以致用 超过了农业所能保障的极限…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神权 2玛雅文明时期每个城邦都有自己的国王,称为“库哈阿 政治所能寻求的,不可能是科学的解决办法,而是更度诚地 伽”,意思是“神授的权利”,拥有统治整个城邦的无上权力。国 膜拜神灵。于是,更多的神庙出现在玛雅的土地上,更多耗 王每天都住在宫殿里,制定法律、处理每天发生的事情、接受地 费民力的宗教仪式频繁地举行。在这种恶性循环当中… 方首领的进贡。从材料可以看出玛雅人() 玛雅的辉煌成为历史的陈迹。 A.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摘编自杭侃《玛雅文明: B.宣扬君权神授 文明的另一种模式》 C.实行依法治国 问题探究 D.国王实行残暴的统治 答案B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玛雅文明的主要成就。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玛雅人建立的是城邦国家,国 (2)材料二对玛雅文明的衰落作出何种解释? 王“接受地方首领的进贡”,因此不是中央集权国家,故 提示(1)成就:制定了精确的历法:发明了独特的文 A项错误:根据材料“意思是‘神授的权利’,拥有统治 字:修筑壮观的金字塔。 整个城邦的无上权力”,可知玛雅人宣扬君权神授,故B (2)解释:人口膨胀突破农业保障的极限:频繁的宗教活 项正确:虽然材料提到了制定法律,但是并未说明是依 动严重耗费民力。 据法律治理国家,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无法看出国王 素养阐释 是否实行残暴的统治,故D项错误。 材料一从农业、历法、文字、建筑等方面说明了玛雅人取 课后·训练提升 合格考·基础巩固 图书馆藏有大量的书籍、文献和手稿。材料重点强调 ( 一、选择题 A.马里强盛的国力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1.阿克苏姆王国已使用金属铸币,铸币正反两面分别刻有国 B.廷巴克图是西非文化的中心 王手持宝剑和棕榈叶的图案,象征王权的威严与仁德。从 C.文化的繁荣有助于社会的稳定 中可以看出( D.马里繁荣的文化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A金属铸币的推行有助于强化王权 答案A B.阿克苏姆王国商品经济发达 解析材料“埃及和摩洛哥的学者前来讲学和访问”强调 C.阿克苏姆王国金属冶炼业发达 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廷巴克 D.阿克苏姆王国农业和手工业都很发达 图西非文化的中心,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社会稳定 答案A 的相关内容,故C项错误:D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2.马里各城市逐渐发展为学术中心,其中以廷巴克图最为突 3.津巴布韦国家在其鼎盛时期向外扩张,石建文化迅速向外 出。埃及和摩洛哥的学者前来讲学和访问。廷巴克图的 传播,类似于大津巴布韦的石建出现于津巴布韦周围地 区。从中可以看出() 27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D.与桑海的贸易是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的重要原因 答案 B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商业的繁荣,并非手工业,故 A 项 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桑海和葡萄牙有贸易往来,说明桑海帝 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大航海时代的贸易,故B项正确;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三角贸易”是在新航路开辟后开始的,主 要是向美洲贩卖黑人奴隶,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葡萄 牙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是与桑海进行贸易,故D项错误。 二 玛雅文明的成就及衰落的原因 材料一 玛雅人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由于农 业生产的需要,他们观测天象,制定了精确的历法。……玛雅 文字被视作神的创造,使用文字的权利均为祭司垄断。……尤 其是他们的建筑工程已达到了古代世界很高的水平。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当玛雅文明达到鼎盛的时候,迅速增加的人口 超过了农业所能保障的极限……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神权 政治所能寻求的,不可能是科学的解决办法,而是更虔诚地 膜拜神灵。于是,更多的神庙出现在玛雅的土地上,更多耗 费民力的宗教仪式频繁地举行。在这种恶性循环当中…… 玛雅的辉煌成为历史的陈迹。 ———摘编自杭侃《玛雅文明: 文明的另一种模式》 问题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玛雅文明的主要成就。 (2)材料二对玛雅文明的衰落作出何种解释? 提示 (1)成就:制定了精确的历法;发明了独特的文 字;修筑壮观的金字塔。 (2)解释:人口膨胀突破农业保障的极限;频繁的宗教活 动严重耗费民力。 素养阐释 材料一从农业、历法、文字、建筑等方面说明了玛雅人取 得的巨大成就;材料二从人口因素和宗教活动等方面说明了 玛雅文明消失的原因。考查学生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的 素养。 核心归纳 玛雅文明的特点 1.玛雅文明属于石器文明,玛雅人未发明和使用青铜器 和铁器。 2.掌握高超的建造技术,创造了高度的城市文明。 3.农业以种植玉米为主,所以又称为“玉米文明”。没有 出现畜牧业的痕迹,农民采用的是一种极原始的耕作法。 4.数学采用二十进制,知道“零”的概念,使用复杂的历 法纪年。 5.使用独特的文字———玛雅文字。 学以致用 2.玛雅文明时期每个城邦都有自己的国王,称为“库哈阿 伽”,意思是“神授的权利”,拥有统治整个城邦的无上权力。国 王每天都住在宫殿里,制定法律、处理每天发生的事情、接受地 方首领的进贡。从材料可以看出玛雅人( ) A.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B.宣扬君权神授 C.实行依法治国 D.国王实行残暴的统治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玛雅人建立的是城邦国家,国 王“接受地方首领的进贡”,因此不是中央集权国家,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意思是‘神 授 的 权 利’,拥 有 统 治 整个城邦的无上权力”,可知玛雅人宣扬君权神授,故 B 项正确;虽然材料提到了制定法律,但是并未说明是依 据法律治理国家,故 C项错误;根据材料无法看出国王 是否实行残暴的统治,故 D项错误。 课后·训练提升 合格考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阿克苏姆王国已使用金属铸币,铸币正反两面分别刻有国 王手持宝剑和棕榈叶的图案,象征王权的威严与仁德。从 中可以看出( ) A.金属铸币的推行有助于强化王权 B.阿克苏姆王国商品经济发达 C.阿克苏姆王国金属冶炼业发达 D.阿克苏姆王国农业和手工业都很发达 答案 A 2.马里各城市逐渐发展为学术中心,其中以廷巴克图最为突 出。埃及和摩洛哥的学者前来讲学和访问。廷巴克图的 图书馆藏有大量的书籍、文献和手稿。材料重点强调 ( ) A.马里强盛的国力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B.廷巴克图是西非文化的中心 C.文化的繁荣有助于社会的稳定 D.马里繁荣的文化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答案 A 解析 材料“埃及和摩洛哥的学者前来讲学和访问”强调 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故 A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廷巴克 图西非文化的中心,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社会稳定 的相关内容,故C项错误;D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3.津巴布韦国家在其鼎盛时期向外扩张,石建文化迅速向外 传播,类似于大津巴布韦的石建出现于津巴布韦周围地 区。从中可以看出( ) 27
历史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配人教版 A.战争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 D.按时种植玉米的需求 B.石建文化并非津巴布韦独有 答案A C.津巴布韦已经发展到较高文明阶段 解析根据材料“玛雅人创造了一套精密的数学理论,满 D.石建文明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 足按年记事的需要,决定播种和收成的时间,并对季节和 答案A 年度中雨水最多的时间准确地加以计算”,可知玛雅人创 解析根据材料“津巴布韦国家在其鼎盛时期向外扩张, 造和发展数学主要是基于按年记事和发展农业的雪求,故 石建文化迅速向外传播”,可知津巴布韦对外扩张推动了 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记录文明发展的需求,故B项错 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津巴布韦 误:材料没有反映丰富天文和历法知识的需求,故C项错 的石建文化随着其对外扩张向外传播,没有体现石建文化 误:材料反映了按年记事和发展农业的需求,而不只是按 并非津巴布韦独有,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津巴布韦 时种植玉米的需求,故D项错误。 文明发展的阶段,故C项错误:地理环境并不能完全决定 7.下图是出土于恰帕斯州北部锡莫霍韦尔地区(今墨西哥东 文明的类型,故D顷错误。 南部)石斧上的一个侧面人像,可能代表着玉米神。绿石 4.桑海君主拥有众多的土地,由一村村的奴隶在监工的监督 是与“珍贵”“生命”“繁衍”这些概念联系在一起的,绿石上 下进行耕种。奴隶劳动在桑海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的玉米神具有祈祷玉米丰收的寓意。这反映了( 他们多半是战争的俘虏。材料反映了( A.桑海战争不断 B.奴隶是桑海最主要的劳动者 C.桑海尚处于奴隶制社会时期 D.农业是桑海主要的经济部门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桑海还存在奴隶劳动,统治者通过 剥削奴隶的劳动获得财富,说明此时尚处于奴隶制社会, 故C项正确:材料虽然强调战俘往往成为奴隶,但是无法 反映出战争不断,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奴隶劳动在经济 A.印加人对玉米神的高度崇拜 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并未说明奴隶是最主要的劳动 B.玛雅人的农业以种植玉米为主 者,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农业在桑海经济中的地 C.阿兹特克人出口玉米颇负盛名 位,故D项错误。 D.玛雅人以盛产绿石闻名于世 5.下面所示是古代某一文明的都城示意图,这一都城应是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千中文物的出土地点,可以判断这是玛雅人 的活动区域,其对玉米神的崇拜说明当时玛雅人的农业以 种植玉米为主,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8.材料一 A开罗 B.君士坦丁堡 C.廷巴克图 玛雅金宇塔 玛雅文字 D.特诺奇蒂特兰 材料二现今人们对古玛雅的认识建立在100多年来对墨 答案D 西哥东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伯利兹等地古玛 解析根据图片可知,这一文明的都城位于湖中的一个岛 雅遗址考古发据和记录的基础上。20世纪初,一些博物馆和 上,通过堤道与陆地相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阿兹 调查机构对玛雅文明进行了当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玛雅 特克人国家的都城特诺奇蒂特兰的特点,故D项正确。 的考古、建筑、艺术史、古文字破译都是热门研究领域。目前 6.玛雅人创造了一套精密的数学理论,满足按年记事的 为止,借助古文字破译的成果,我们已基本能理解一篇玛雅 需要,决定播种和收成的时间,并对季节和年度中雨水 历史文献中8%的内容,并能用玛雅语进行朗读。玛雅古文 最多的时间准确地加以计算。据此可知,玛雅人创造 字研究者的兴趣已经不仅局限于释读文字,而更多关注其包 和发展数学主要是基于() 含的文化意义,如象征和隐喻等。 A.按年记事和发展农业的需求 摘编自孙妙凝《玛雅文明 B.记录文明发展的需求 为何“神秘”消失》 C.丰富天文和历法知识的需求 28
历 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配人教版 A.战争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 B.石建文化并非津巴布韦独有 C.津巴布韦已经发展到较高文明阶段 D.石建文明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津巴布韦国家在其鼎盛时期向外扩张, 石建文化迅速向外传播”,可知津巴布韦对外扩张推动了 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故 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津巴布韦 的石建文化随着其对外扩张向外传播,没有体现石建文化 并非津巴布韦独有,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津巴布韦 文明发展的阶段,故C项错误;地理环境并不能完全决定 文明的类型,故D项错误。 4.桑海君主拥有众多的土地,由一村村的奴隶在监工的监督 下进行耕种。奴隶劳动在桑海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他们多半是战争的俘虏。材料反映了( ) A.桑海战争不断 B.奴隶是桑海最主要的劳动者 C.桑海尚处于奴隶制社会时期 D.农业是桑海主要的经济部门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桑海还存在奴隶劳动,统治者通过 剥削奴隶的劳动获得财富,说明此时尚处于奴隶制社会, 故C项正确;材料虽然强调战俘往往成为奴隶,但是无法 反映出战争不断,故 A项错误;材料强调奴隶劳动在经济 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并未说明奴隶是最主要的劳动 者,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农业在桑海经济中的地 位,故D项错误。 5.下面所示是古代某一文明的都城示意图,这一都城应是 ( ) A.开罗 B.君士坦丁堡 C.廷巴克图 D.特诺奇蒂特兰 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片可知,这一文明的都城位于湖中的一个岛 上,通过堤道与陆地相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阿兹 特克人国家的都城特诺奇蒂特兰的特点,故D项正确。 6.玛雅人创造了一套精密的数学理论,满足按年记事的 需要,决定播种和收成的时间,并对季节和年度中雨水 最多的时间准确地加以计算。据此可知,玛雅人创造 和发展数学主要是基于( ) A.按年记事和发展农业的需求 B.记录文明发展的需求 C.丰富天文和历法知识的需求 D.按时种植玉米的需求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玛雅人创造了一套精密的数学理论,满 足按年记事的需要,决定播种和收成的时间,并对季节和 年度中雨水最多的时间准确地加以计算”,可知玛雅人创 造和发展数学主要是基于按年记事和发展农业的需求,故 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记录文明发展的需求,故B项错 误;材料没有反映丰富天文和历法知识的需求,故C项错 误;材料反映了按年记事和发展农业的需求,而不只是按 时种植玉米的需求,故D项错误。 7.下图是出土于恰帕斯州北部锡莫霍韦尔地区(今墨西哥东 南部)石斧上的一个侧面人像,可能代表着玉米神。绿石 是与“珍贵”“生命”“繁衍”这些概念联系在一起的,绿石上 的玉米神具有祈祷玉米丰收的寓意。这反映了( ) A.印加人对玉米神的高度崇拜 B.玛雅人的农业以种植玉米为主 C.阿兹特克人出口玉米颇负盛名 D.玛雅人以盛产绿石闻名于世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中文物的出土地点,可以判断这是玛雅人 的活动区域,其对玉米神的崇拜说明当时玛雅人的农业以 种植玉米为主,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8.材料一 材料二 现今人们对古玛雅的认识建立在100多年来对墨 西哥东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伯利兹等地古玛 雅遗址考古发掘和记录的基础上。20世纪初,一些博物馆和 调查机构对玛雅文明进行了当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玛雅 的考古、建筑、艺术史、古文字破译都是热门研究领域。目前 为止,借助古文字破译的成果,我们已基本能理解一篇玛雅 历史文献中80%的内容,并能用玛雅语进行朗读。玛雅古文 字研究者的兴趣已经不仅局限于释读文字,而更多关注其包 含的文化意义,如象征和隐喻等。 ———摘编自孙妙凝《玛雅文明 为何“神秘”消失》 28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图中建筑和文字所 项错误。 体现的玛雅文明的特点。 3.在印第安人的部落和村社中,玉米磨坊设置在村镇中心, (2)根据材料二,指出研究玛雅文明借助的主要载体,说明 因为家家户户都要磨面,所以磨坊也是全村的重要社交场 当代对玛雅文明研究呈现出的新趋向。 所。有时村民大会也在这里举行,从而又使磨坊与“权力” 参考答案(1)建筑:梯形结构:作为庙宇用于祭祀。文 联系在一起。这反映了() 字:方块图形。 A.玉米是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 (2)载体:古玛雅遗址考古发掘和记录。趋向:研究领 B.印第安人实行直接民主 域的扩大化:文字研究的深入化。 C.食物生产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D.印第安人注重集体活动 等级考·拓展提高 答案C 1.下表记录了班图人大迁徙的概况。根据表中信息,可知班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玉米是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之 图人大迁徙( 一。根据材科,可知在印第安人的部落和村社中,玉米磨 路线 概况 坊是重要的社交场所,与“权力”有关。这反映了玉米生产 对印第安人的社会生活有重要影响,C项正确:A项说法 最早的迁徙路线,进入西赤道非洲,西迁后形成刚果 西线 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不能反映B、D两项, 人、隆达人、卢巴人、库巴人等 均排除。 4.印加国王称为萨帕印加,世袭继承,是政治、军事和宗教的 向南迁徙的人最多,直至抵达南非,最终建立了祖鲁 南线 最高首脑。全国以库斯科(都城)为中心,分为四大政区, 部落联盟 由印加贵族任总督,听命于国王。下列对此说法错误的是 ( 9一10世纪时抵达东非沿海地区,一部分人同移居 A.印加帝国实行中央集权制 东线 的阿拉伯人、印度人、波斯人混合,形成斯瓦希里人 B.印加帝国实行王位世袭制 C.贵族担任总督威胁国王的统治 D.印加国王实行独裁统治 A破坏了南非的先进生产方式 答案C B.促使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形成统一国家 C.加速了阿拉伯帝国的衰落 解析材料明确说明印加国王是最高首脑,贵族担任总督 D.有利于古代非洲文明演进的多样性 但是听命于国王,因此“贵族担任总督威胁国王的统治”说 答案D 法错误,C项符合题意。 解析根据材料“西迁后形成刚果人、隆达人、卢巴人、库 挑战·创新 巴人”“最终建立了祖鲁部落联盟”“一部分人同移居的阿 材料最后一批入侵者就是阿兹特克人。他们在特斯科 拉伯人、印度人、波斯人混合,形成斯瓦希里人”,可知班图 科湖的一些岛屿上定居下来,然后,占据了阿纳瓦克谷地 人迁徙后与当地人融合,形成新的族群,这有利于古代非 的大部分地区。随着人口的增长,岛屿变得非常拥挤,阿 洲文明演进的多样性,D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班图人 兹特克人通过建造“浮动园地”来扩大耕地面积。“浮动园 迁徙后与当地人融合并形成新的族群,没有体现对南非先 地”是一些在湖底丛生的杂草上面铺垫上湖土、由生长的 进生产方式的破坏,A项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阿 杂草固定在湖底的浮岛。直到今天,某些地区仍使用这种 拉伯帝国的衰落与统治阶级腐败有直接关系,与材料内容 耕作方法。每次播种之前,农民们都要挖些新的湖土,铺 无关,C项错误。 在“浮动园地”上,因此,其表面随着一次次耕种而不断增 2.马里帝国盛产黄金,并控制着西苏丹广大的贸易网,特别 高。然后,农民们再挖去表层的泥土,用于建造新的“浮动 是南方产金地区通往北非的贸易,马里的城市和文化相当 园地”,于是开始了一个新的循环。…阿兹特克人的势 繁荣。国王垄断着重要物资如马匹和金属等的进口,并从 力建立在持久备战的基础上。所有男人都要携带武器:国 中积累了巨额财富。从上述材料中可以分析出( 家军火库始终备有武器,供需要时使用。凭借有效的军事 A商品经济的繁荣推动了马里社会发展 机器,阿兹特克人从其臣民那里榨取到数量惊人的贡物。 B.马里农业生产落后 据其现存的资料记载,除其他各种物品如军服、盾牌和宝 C.实行国王专制的制度 石之外,他们一年还征集到玉米1400万磅、豆类和苋莱 D.黄金是马里最重要的财富来源 各800万磅、棉花200万包。 答案A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马里商品经济的繁荣,城市和文 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 化比较发达,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马里农业生产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洲的阿兹特克人的 情况,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国王的权力问题,故C 政治、经济特点。 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黄金是马里最重要的财富来源,D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29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图中建筑和文字所 体现的玛雅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研究玛雅文明借助的主要载体,说明 当代对玛雅文明研究呈现出的新趋向。 参考答案 (1)建筑:梯形结构;作为庙宇用于祭祀。文 字:方块图形。 (2)载体:古玛雅遗址考古发掘和记录。趋向:研究领 域的扩大化;文字研究的深入化。 等级考 拓展提高 1.下表记录了班图人大迁徙的概况。根据表中信息,可知班 图人大迁徙( ) 路线 概况 西线 最早的迁徙路线,进入西赤道非洲,西迁后形成刚果 人、隆达人、卢巴人、库巴人等 南线 向南迁徙的人最多,直至抵达南非,最终建立了祖鲁 部落联盟 东线 9—10世纪时抵达东非沿海地区,一部分人同移居 的阿拉伯人、印度人、波斯人混合,形成斯瓦希里人 A.破坏了南非的先进生产方式 B.促使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形成统一国家 C.加速了阿拉伯帝国的衰落 D.有利于古代非洲文明演进的多样性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西迁后形成刚果人、隆达人、卢巴人、库 巴人”“最终建立了祖鲁部落联盟”“一部分人同移居的阿 拉伯人、印度人、波斯人混合,形成斯瓦希里人”,可知班图 人迁徙后与当地人融合,形成新的族群,这有利于古代非 洲文明演进的多样性,D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班图人 迁徙后与当地人融合并形成新的族群,没有体现对南非先 进生产方式的破坏,A 项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阿 拉伯帝国的衰落与统治阶级腐败有直接关系,与材料内容 无关,C项错误。 2.马里帝国盛产黄金,并控制着西苏丹广大的贸易网,特别 是南方产金地区通往北非的贸易,马里的城市和文化相当 繁荣。国王垄断着重要物资如马匹和金属等的进口,并从 中积累了巨额财富。从上述材料中可以分析出( ) A.商品经济的繁荣推动了马里社会发展 B.马里农业生产落后 C.实行国王专制的制度 D.黄金是马里最重要的财富来源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马里商品经济的繁荣,城市和文 化比较发达,故 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马里农业生产的 情况,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国王的权力问题,故 C 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黄金是马里最重要的财富来源,D 项错误。 3.在印第安人的部落和村社中,玉米磨坊设置在村镇中心, 因为家家户户都要磨面,所以磨坊也是全村的重要社交场 所。有时村民大会也在这里举行,从而又使磨坊与“权力” 联系在一起。这反映了( ) A.玉米是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 B.印第安人实行直接民主 C.食物生产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D.印第安人注重集体活动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玉米是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之 一。根据材料,可知在印第安人的部落和村社中,玉米磨 坊是重要的社交场所,与“权力”有关。这反映了玉米生产 对印第安人的社会生活有重要影响,C项正确;A 项说法 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不能反映B、D两项, 均排除。 4.印加国王称为萨帕印加,世袭继承,是政治、军事和宗教的 最高首脑。全国以库斯科(都城)为中心,分为四大政区, 由印加贵族任总督,听命于国王。下列对此说法错误的是 ( ) A.印加帝国实行中央集权制 B.印加帝国实行王位世袭制 C.贵族担任总督威胁国王的统治 D.印加国王实行独裁统治 答案 C 解析 材料明确说明印加国王是最高首脑,贵族担任总督 但是听命于国王,因此“贵族担任总督威胁国王的统治”说 法错误,C项符合题意。 挑战 创新 材料 最后一批入侵者就是阿兹特克人。他们在特斯科 科湖的一些岛屿上定居下来,然后,占据了阿纳瓦克谷地 的大部分地区。随着人口的增长,岛屿变得非常拥挤,阿 兹特克人通过建造“浮动园地”来扩大耕地面积。“浮动园 地”是一些在湖底丛生的杂草上面铺垫上湖土、由生长的 杂草固定在湖底的浮岛。直到今天,某些地区仍使用这种 耕作方法。每次播种之前,农民们都要挖些新的湖土,铺 在“浮动园地”上,因此,其表面随着一次次耕种而不断增 高。然后,农民们再挖去表层的泥土,用于建造新的“浮动 园地”,于是开始了一个新的循环。……阿兹特克人的势 力建立在持久备战的基础上。所有男人都要携带武器;国 家军火库始终备有武器,供需要时使用。凭借有效的军事 机器,阿兹特克人从其臣民那里榨取到数量惊人的贡物。 据其现存的资料记载,除其他各种物品如军服、盾牌和宝 石之外,他们一年还征集到玉米1400万磅、豆类和苋菜 各800万磅、棉花200万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 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洲的阿兹特克人的 政治、经济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29
历史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配人教版 参考答案(1)特点:政治方面,崇尚战争:经济方面,发 决湖岛上日益增多的都城人口的生存问题,发明了“浮动 明了“浮动园地”的农耕方式。 园地”,以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2)原因:经常发生战争以获取战俘和贡物。为了解 第一、二单元过关检测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问题,C项错误。 1根据目前的研究,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 4.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 和豆类作物,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等地也培育出水稻、 是城邦”之句。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解释最为 粟、南瓜、玉米等农作物。据此可知( 确切的是() A.人类文明的兴起以农耕为基础 A妇女地位低下,属于奴隶阶层,无权参与政治 B.亚洲地区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 B.男人参军,保卫国家,确保了雅典城邦的安全 C.农业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 C.成年男性公民共同分享城邦的权力,承担社会义务 D.粮食作物培育推动了社会分工 D.全体男性皆为公民,他们拥有管理国家的权利 答案A 答案C 解析西亚、南亚和中国以及中南美洲是人类早期文明的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古代雅典只有城邦的成年男 发源地,这些地方培育出各自的农作物,说明人类文明的 性公民才能享有民主权利,材料“男人就是城邦”中的“男 兴起以农耕为基础,A项正确:题干材料还提到了中南美 人”指的是雅典城邦的成年男性公民,城邦权力掌握在成 洲,因此不能得出亚洲地区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排除B 年男性公民手中,他们同时也要承担保护城邦的义务,C 项:城市的出现、文字的产生、国家制度的建立是文明诞生 项正确,D项错误。古代雅典妇女既有奴隶,也有奴隶主, 的标志,排除C项:题干材料未提及社会分工,排除D项。 A项错误:享有参军权利的是城邦成年男性公民,不是所 2.研究表明,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于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西 有男性,不包括奴隶和外邦人,B项错误。 亚的两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 5.《摩奴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 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从中 (银钱单位)。如果是吠舍骂了婆罗门,就要罚款150帕那 可以看出() 到200帕那。要是首陀罗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 A.北非地区文明发展程度最高 入他的口中和耳中。此规定说明了() B.早期文明大都出现于大江大河流域和交通便利的地区 A.四个种姓的职业世袭 C.君主专制是早期文明的共同特点 B.四个种姓的宗教生活界限分明 D.古代文明都是各自发展,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小 C.四个种姓的宗教权利不平等 答案B D.四个种姓的法律地位不平等 解析从题千材料可以概括出,早期文明大都出现在大江 答案D 大河流域和交通便利的地区,故B项正确:题千材料并未 解析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 说明北非地区文明发展程度最高,故A项错误;早期文明 制度,史称“种姓制度”。材料只强调了不同种姓的法律地 大多是君主制,但是爱琴海地区也出现了民主政治,故C 位不平等,没有涉及职业、宗教生活、宗教权利等方面的内 项错误:古代文明大都是各自发展,但是个别地区受外来 容,故选D项。 文明影响较大,如爱琴海文明等,故D项错误。 6.在亚历山大大帝统治下的城市中,可以发现有许多与希腊 3.按照希腊人的观念,即使城邦参加了某个“帝国”,它还是 生活相似的制度。在任何地方希腊语都是官方语言、文化 有自己的法律,有自己的议事会、执政官和法庭,它仍是一 语言,一个人从希腊旅行到印度,不怕语言沟通不便。这 个独立的城邦。由此可见,古希腊的城邦() 有助于推动( A.常常依附于一个强大的“帝国” A.直接民主 B.容易丧失独立地位而沦为附庸 B.平等理念 C.具有面积狭小、人口较少的特点 C.文化认同 D.在政治上具有比较强的独立性 D.小国寡民 答案D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有自己的法律,有自己的议事会、执政官 解析根据材料“在任何地方希腊语都是官方语言、文化 和法庭,它仍是一个独立的城邦”,可知古希腊城邦在政治 语言,一个人从希腊旅行到印度,不怕语言沟通不便”,可 上具有比较强的独立性,B项错误,D项符合题意;“常常 知希腊文化在亚历山大大帝统治的城市中得到扩张,希腊 依附于一个强大的·帝国”与材料“城邦参加了某个‘帝 文化的扩展有利于推动文化认同,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 国”不符,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城邦的面积和人口 是各地对希腊文化的认同,直接民主、平等理念和小国寡 30
历 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配人教版 参考答案 (1)特点:政治方面,崇尚战争;经济方面,发 明了“浮动园地”的农耕方式。 (2)原因:经常发生战争以获取战俘和贡物。为了解 决湖岛上日益增多的都城人口的生存问题,发明了“浮动 园地”,以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第一、二单元过关检测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根据目前的研究,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 和豆类作物,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等地也培育出水稻、 粟、南瓜、玉米等农作物。据此可知( ) A.人类文明的兴起以农耕为基础 B.亚洲地区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 C.农业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 D.粮食作物培育推动了社会分工 答案 A 解析 西亚、南亚和中国以及中南美洲是人类早期文明的 发源地,这些地方培育出各自的农作物,说明人类文明的 兴起以农耕为基础,A项正确;题干材料还提到了中南美 洲,因此不能得出亚洲地区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排除B 项;城市的出现、文字的产生、国家制度的建立是文明诞生 的标志,排除C项;题干材料未提及社会分工,排除D项。 2.研究表明,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于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西 亚的两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 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从中 可以看出( ) A.北非地区文明发展程度最高 B.早期文明大都出现于大江大河流域和交通便利的地区 C.君主专制是早期文明的共同特点 D.古代文明都是各自发展,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小 答案 B 解析 从题干材料可以概括出,早期文明大都出现在大江 大河流域和交通便利的地区,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并未 说明北非地区文明发展程度最高,故 A项错误;早期文明 大多是君主制,但是爱琴海地区也出现了民主政治,故 C 项错误;古代文明大都是各自发展,但是个别地区受外来 文明影响较大,如爱琴海文明等,故D项错误。 3.按照希腊人的观念,即使城邦参加了某个“帝国”,它还是 有自己的法律,有自己的议事会、执政官和法庭,它仍是一 个独立的城邦。由此可见,古希腊的城邦( ) A.常常依附于一个强大的“帝国” B.容易丧失独立地位而沦为附庸 C.具有面积狭小、人口较少的特点 D.在政治上具有比较强的独立性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有自己的法律,有自己的议事会、执政官 和法庭,它仍是一个独立的城邦”,可知古希腊城邦在政治 上具有比较强的独立性,B项错误,D项符合题意;“常常 依附于一个强大的‘帝国’”与材料“城邦参加了某个‘帝 国’”不符,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城邦的面积和人口 问题,C项错误。 4.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 是城邦”之句。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解释最为 确切的是( ) A.妇女地位低下,属于奴隶阶层,无权参与政治 B.男人参军,保卫国家,确保了雅典城邦的安全 C.成年男性公民共同分享城邦的权力,承担社会义务 D.全体男性皆为公民,他们拥有管理国家的权利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古代雅典只有城邦的成年男 性公民才能享有民主权利,材料“男人就是城邦”中的“男 人”指的是雅典城邦的成年男性公民,城邦权力掌握在成 年男性公民手中,他们同时也要承担保护城邦的义务,C 项正确,D项错误。古代雅典妇女既有奴隶,也有奴隶主, A项错误;享有参军权利的是城邦成年男性公民,不是所 有男性,不包括奴隶和外邦人,B项错误。 5.《摩奴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 (银钱单位)。如果是吠舍骂了婆罗门,就要罚款150帕那 到200帕那。要是首陀罗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 入他的口中和耳中。此规定说明了( ) A.四个种姓的职业世袭 B.四个种姓的宗教生活界限分明 C.四个种姓的宗教权利不平等 D.四个种姓的法律地位不平等 答案 D 解析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 制度,史称“种姓制度”。材料只强调了不同种姓的法律地 位不平等,没有涉及职业、宗教生活、宗教权利等方面的内 容,故选D项。 6.在亚历山大大帝统治下的城市中,可以发现有许多与希腊 生活相似的制度。在任何地方希腊语都是官方语言、文化 语言,一个人从希腊旅行到印度,不怕语言沟通不便。这 有助于推动( ) A.直接民主 B.平等理念 C.文化认同 D.小国寡民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在任何地方希腊语都是官方语言、文化 语言,一个人从希腊旅行到印度,不怕语言沟通不便”,可 知希腊文化在亚历山大大帝统治的城市中得到扩张,希腊 文化的扩展有利于推动文化认同,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 是各地对希腊文化的认同,直接民主、平等理念和小国寡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