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配人教版 大利式的小型城市“共和国”。这些新事物动摇了旧的封建 识,并进行评价。 结构,览定了新的制度形式一市政体制。上述材料反映了 提示认识:他认为法律是治理国家、巩固自身统治的 西欧城市的哪一现象( 重要手段。评价:查士丁尼的这种治国理念在一定程度上雏 A,城市自治 B.殖民扩张 护了帝国的统治,促进了罗马法的发展,对近代西方资本主 C君权神授 D.民主共和 义法律的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答案A 1素养阐释 解析根据材料“市政官”“小型城市‘共和国'”“市政体 关于对查士丁尼一世编纂法典的认识和评价可以从维 制”,可知反映的现象与城市自治有密切关系,且动摇了旧的 护东罗马帝国的统治、促进罗马法的发展及对后世的影响等 封建结构,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与材料无关,排除。 角度进行分析。考查学生历史解释的素养。 二罗马法 核心归纳 材料一古罗马于公元前5世纪制定了《十二铜表法》。 罗马帝国时期,统一的法典不断推出。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 罗马法的影响 丁尼编订了《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 1对罗马的影响:一定程度上稳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律体系。古罗马的法律制度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古 2.对近代社会的影响 罗马社会经常使用的“债权”“继承权”“契约”“借贷”“租赁” (1)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中的陪审制度、律师制 等法律术语,注重协调经济和社会关系,在今天仍被广泛 度及诉讼原则,甚至政治制度的某些方面也来源于罗马法。 使用。 (2)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王加卫《古希腊与古罗马法律 如: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 制度的差异及其成因》等 法国的《人权宣言》等,都以罗马法的理论为基础。 (3)罗马法的影响还波及亚洲。19世纪末20世纪初, 问题探究 中国和日本的民法都受到了罗马法的影响。2021年施行的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罗马法律发展的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也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罗马法的 提示特点:时间长;体系完善:影响深远:关注经济和 原则。 社会关系(或私法发达)。 学以致用 素养阐释 2.《查士丁尼法典》规定:“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 通过阅读材料,可得出罗马法具有时间长、体系完善、影 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 响深远和关注经济与社会关系等特点。考查学生史料实证 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材料表明( 和历史解释的素养。 A.罗马法只维护贵族的财产权益 材料二皇帝的咸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 B.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 C.《查士丁尼法典》协调了奴隶与平民间的关系 好:皇帝不但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而且能采取法律手段排 D.《查士丁尼法典》加强了奴隶主对平民的剥削 除违法分子的非法行径。 答案B [古罗马]查士丁尼著,张企泰译 解析材料说明罗马法重视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B 《法学总论—法学阶梯》 项正确:罗马法并不是只单纯维护贵族的财产权益,A项错 问题探究 误;古罗马的奴隶没有法律权利,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 《查士丁尼法典》加强了奴隶主对平民的剥削,D项错误。 (2)根据材料二,指出查士丁尼一世对于编纂法典的认 课后·训练提升 合格考·基础巩固 D.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答案B 一、选择题 2.在国家公共权力系统和政府官僚机构尚不完备的情况下, 1.“一个拥有九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级封君的 封君封臣制度在维系和协调封建主阶级内部的关系、维护 封臣,而更高一级封君又是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 地方封建统治秩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说明封君封臣 下的一名封臣。”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 制度() A.印度种姓制度 A.解决了封建社会的矛盾 B.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B.是历史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 C.罗马教廷的统治 C.促进了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 16
历 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配人教版 大利式的小型城市“共和国”。这些新事物动摇了旧的封建 结构,奠定了新的制度形式———市政体制。上述材料反映了 西欧城市的哪一现象( ) A.城市自治 B.殖民扩张 C.君权神授 D.民主共和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市政官”“小型城市‘共和国’”“市政体 制”,可知反映的现象与城市自治有密切关系,且动摇了旧的 封建结构,故 A项正确;B、C、D三项均与材料无关,排除。 二 罗马法 材料一 古罗马于公元前5世纪制定了《十二铜表法》。 罗马帝国时期,统一的法典不断推出。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 丁尼编订了《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 律体系。古罗马的法律制度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古 罗马社会经常使用的“债权”“继承权”“契约”“借贷”“租赁” 等法律术语,注重协调经济和社会关系,在今天仍被广泛 使用。 ———摘编自王加卫《古希腊与古罗马法律 制度的差异及其成因》等 问题探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罗马法律发展的特点。 提示 特点:时间长;体系完善;影响深远;关注经济和 社会关系(或私法发达)。 素养阐释 通过阅读材料,可得出罗马法具有时间长、体系完善、影 响深远和关注经济与社会关系等特点。考查学生史料实证 和历史解释的素养。 材料二 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 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 好;皇帝不但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而且能采取法律手段排 除违法分子的非法行径。 ———[古罗马]查士丁尼著,张企泰译 《法学总论———法学阶梯》 问题探究 (2)根据材料二,指出查士丁尼一世对于编纂法典的认 识,并进行评价。 提示 认识:他认为法律是治理国家、巩固自身统治的 重要手段。评价:查士丁尼的这种治国理念在一定程度上维 护了帝国的统治,促进了罗马法的发展,对近代西方资本主 义法律的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素养阐释 关于对查士丁尼一世编纂法典的认识和评价可以从维 护东罗马帝国的统治、促进罗马法的发展及对后世的影响等 角度进行分析。考查学生历史解释的素养。 核心归纳 罗马法的影响 1.对罗马的影响:一定程度上稳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2.对近代社会的影响 (1)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中的陪审制度、律师制 度及诉讼原则,甚至政治制度的某些方面也来源于罗马法。 (2)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 法国的《人权宣言》等,都以罗马法的理论为基础。 (3)罗马法的影响还波及亚洲。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中国和日本的民法都受到了罗马法的影响。2021年施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也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罗马法的 原则。 学以致用 2.《查士丁尼法典》规定:“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 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 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材料表明( ) A.罗马法只维护贵族的财产权益 B.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C.《查士丁尼法典》协调了奴隶与平民间的关系 D.《查士丁尼法典》加强了奴隶主对平民的剥削 答案 B 解析 材料说明罗马法重视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B 项正确;罗马法并不是只单纯维护贵族的财产权益,A 项错 误;古罗马的奴隶没有法律权利,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 《查士丁尼法典》加强了奴隶主对平民的剥削,D项错误。 课后·训练提升 合格考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一个拥有九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级封君的 封臣,而更高一级封君又是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 下的一名封臣。”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 ) A.印度种姓制度 B.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C.罗马教廷的统治 D.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答案 B 2.在国家公共权力系统和政府官僚机构尚不完备的情况下, 封君封臣制度在维系和协调封建主阶级内部的关系、维护 地方封建统治秩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说明封君封臣 制度( ) A.解决了封建社会的矛盾 B.是历史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 C.促进了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 16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 D.无法实现中央集权,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6.西欧庄园化初期,社会动荡不安,商贸旅途中盗匪横行。 答案B 在国王修筑的城堡里,聚集着大批的商人和手工工匠,一 解析A项说法明显错误;根据材料“在国家公共权力系统 些边防要塞上的城堡也会随时向进入王国的商人提供庇 和政府官僚机构尚不完备的情况下”,可知西欧封建社会的 护。这表明这时期西欧() 封君封臣制度是在政治体制发展不完善的情况下出现的特 A.封君封臣制度造成了王权的衰落 定的历史现象,故B项正确:西欧封君封臣制对封建经济的 B.王权压制着天主教教会的教权 作用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封君 C,王权对商业采取一定的保护政策 封臣制度的积极作用,故D项错误。 D.王权严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3.在西欧庄园中,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 答案C 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 解析根据题千材料,可知中古时期欧洲的商人和商业活 这说明() 动得到了王权的保护,从而有利于商业的发展,故C项符 A庄园法庭维护领主的利益 合题意,排除D项:材料内容和封君封臣制度、天主教会 B.庄园法庭维护庄园公共秩序 的教权无关,排除A、B两项。 C.庄园法庭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7.伊凡四世时期,从封地贵族、商人、手工业者和国有农民中 D.庄园法庭维护佃户的利益 选举产生的“地方司法税务官”取代了出身波雅尔贵族的 答案B 总督和乡长,他们的俸禄由沙皇政府按规定统一下发。这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园法庭起着雏护庄园公共秩 一措施( 序的作用,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题千材料不符, A.目的是减轻百姓负担 排除。 B.全面削弱了贵族特权 C,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4.从两幅分别描绘中世纪西欧庄园生活与城市街景的油画 中,能较完整地了解中世纪西欧( D.有利于俄罗斯的崛起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封地贵族、商人、手工业者和国 有农民中选举的“地方司法税务官”取代波雅尔贵族的总督 和乡长,波雅尔贵族的权力被削弱了,地方权力机关纳入了 中央集权的轨道,有利于俄罗斯的崛起,D项正确:材料中的 措施是为了巩固统治,而不是减轻百姓负担,排除A项;B、C 两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图1 图2 二、非选择题 A.各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居住环境 8.材料一封建制度即由个别私人在或大或小的领土范固 B.城乡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状况 内,在或高或低的程度上,代表或占有,夺取或行使公共权 C.城乡经济活动方式有明显差异 力的制度。它是由地主贵族等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 D.政治等级森严,贫富差距明显 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执行司法、征收赋税的制度。在 答案B 这样的一个政体里,政府的实质是分梨的。王权只保留一 个空洞的宗主地位,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权力,而国王被缩 解析图1描述的是西欧庄园的生产生活状况,图2描述 成一个阴影而已。…封建制度是一种政府的形式,一种 的是西欧市场交易的情况,因此通过图片可以了解当时西 社会的结构,一种以土地占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 欧的城乡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状况,B项符合题意;A、C、 一[美]汤普逊著,耿谈如译《中世 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纪经济社会史》(上册) 5.西欧封建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对当时的社会产生 材料二随着西欧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易活动 了深刻影响,主要体现在( 频繁,西欧中世纪的城市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以工商业 A.西欧封建制度逐渐瓦解 为主体的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了更好地 B.教皇鼓励市民自治 在城市里自由地进行商业贸易活动,他们反对名目繁多的 C.城市完全摆脱领主控制 封建性商品流通税以及一整套的封建枷锁,因此,这就迫 D.早期资产阶级出现 使他们要与封建主们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西欧有 答案A 很多城市还举行过暴动要求获得城市的自主权。这些权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0一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 利主要包括: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 了众多城市,形成了市民阶层,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 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 成为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 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 条件,对瓦解西欧的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 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 重要的作用,故A项符合题意。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17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D.无法实现中央集权,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答案 B 解析 A项说法明显错误;根据材料“在国家公共权力系统 和政府官僚机构尚不完备的情况下”,可知西欧封建社会的 封君封臣制度是在政治体制发展不完善的情况下出现的特 定的历史现象,故B项正确;西欧封君封臣制对封建经济的 作用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封君 封臣制度的积极作用,故D项错误。 3.在西欧庄园中,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 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 这说明( ) A.庄园法庭维护领主的利益 B.庄园法庭维护庄园公共秩序 C.庄园法庭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D.庄园法庭维护佃户的利益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 序的作用,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 排除。 4.从两幅分别描绘中世纪西欧庄园生活与城市街景的油画 中,能较完整地了解中世纪西欧( ) A.各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居住环境 B.城乡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状况 C.城乡经济活动方式有明显差异 D.政治等级森严,贫富差距明显 答案 B 解析 图1描述的是西欧庄园的生产生活状况,图2描述 的是西欧市场交易的情况,因此通过图片可以了解当时西 欧的城乡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状况,B项符合题意;A、C、 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5.西欧封建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对当时的社会产生 了深刻影响,主要体现在( ) A.西欧封建制度逐渐瓦解 B.教皇鼓励市民自治 C.城市完全摆脱领主控制 D.早期资产阶级出现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 了众多城市,形成了市民阶层,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 成为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 条件,对瓦解西欧的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 重要的作用,故 A项符合题意。 6.西欧庄园化初期,社会动荡不安,商贸旅途中盗匪横行。 在国王修筑的城堡里,聚集着大批的商人和手工工匠,一 些边防要塞上的城堡也会随时向进入王国的商人提供庇 护。这表明这时期西欧( ) A.封君封臣制度造成了王权的衰落 B.王权压制着天主教教会的教权 C.王权对商业采取一定的保护政策 D.王权严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中古时期欧洲的商人和商业活 动得到了王权的保护,从而有利于商业的发展,故C项符 合题意,排除D项;材料内容和封君封臣制度、天主教会 的教权无关,排除 A、B两项。 7.伊凡四世时期,从封地贵族、商人、手工业者和国有农民中 选举产生的“地方司法税务官”取代了出身波雅尔贵族的 总督和乡长,他们的俸禄由沙皇政府按规定统一下发。这 一措施( ) A.目的是减轻百姓负担 B.全面削弱了贵族特权 C.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D.有利于俄罗斯的崛起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封地贵族、商人、手工业者和国 有农民中选举的“地方司法税务官”取代波雅尔贵族的总督 和乡长,波雅尔贵族的权力被削弱了,地方权力机关纳入了 中央集权的轨道,有利于俄罗斯的崛起,D项正确;材料中的 措施是为了巩固统治,而不是减轻百姓负担,排除A项;B、C 两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二、非选择题 8.材料一 封建制度即由个别私人在或大或小的领土范围 内,在或高或低的程度上,代表或占有,夺取或行使公共权 力的制度。它是由地主贵族等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 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执行司法、征收赋税的制度。在 这样的一个政体里,政府的实质是分裂的。王权只保留一 个空洞的宗主地位,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权力,而国王被缩 成一个阴影而已。……封建制度是一种政府的形式,一种 社会的结构,一种以土地占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 ———[美]汤普逊著,耿谈如译《中世 纪经济社会史》(上册) 材料二 随着西欧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易活动 频繁,西欧中世纪的城市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以工商业 为主体的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了更好地 在城市里自由地进行商业贸易活动,他们反对名目繁多的 封建性商品流通税以及一整套的封建枷锁,因此,这就迫 使他们要与封建主们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西欧有 很多城市还举行过暴动要求获得城市的自主权。这些权 利主要包括: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 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 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 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17
历史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配人教版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古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 大学还获得颁发学位的特权。这些内容都体现了巴黎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争取自治权 学为争取自主权而斗争,故C项正确:题千材料未反映巴 的主要原因和途径,并概括西欧市民拥有哪些“自由”。 黎大学是科研基地的特性,故A项错误:题千材料强调的 参考答案(1)特点:庄园里实行的是封建制度:庄园领 是巴黎大学在封建统治下逐步获得某些特权,并未反映与 主或封建主在其领地范围内拥有较大的统治权(拥有行 封建主的斗争,故B项错误:题千材料未反映中古时期的 政、司法、征税等权力):庄园领主或封建主成为封建庄园 巴黎大学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信息,故D项错误。 的实际统治者(王权衰微、王权只是名义上的)。 3.1215年签订的《大宪章》规定:大封建主所属封臣之间的 (2)主要原因:西欧城市商业的繁荣:以工商业者 财产纠纷应由封建主自己来审理,国王法庭不得干涉:不 为主体的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 经教会和封建主的同意,国王不得征收额外的协助金和盾 历史舞台):为了摆脱束缚商业贸易发展的枷锁。途 牌钱。该材料表明() 径: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或者赎买):武装斗争。 A.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 自由:在城市里流动的个人自由:司法自由:承认市民 B.有利于维护教俗封建贵族的特权 财产私有制。 C.国王是国家礼仪的象征 D.《大宪章》阻止了王权的扩张 等级考·拓展提高 答案B 1,公元8世纪,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夺取了 解析国王法庭不得千涉大封建主所属封臣之间的财产 王位。丕平继位后,帮助教皇打败了他的敌人,并将意大 纠纷,不经教会和封建主的同意,国王不得征收额外的协 利半岛中部包括罗马城在内的土地赠送给教皇,史称“丕 助金和盾牌钱,这些措施有利于维护教俗封建贵族的特 平献土”。这个事例说明() 权,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A A.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借此加强对教会的控制 项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大宪章》并没有能够阻止 B.西欧封君封臣制度逐步强化了封建等级制度 之后王权的扩张,D项错误。 C.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和教皇之间具有利益关系 D.罗马教皇始终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实际统治者 挑战·创新 答案C 材料公元11世纪时,在英国的林肯郡有一个出生于庄 2.阅读下表可知,中古时期的巴黎大学() 园农奴家庭的孩子叫圣歌德里克。由于家境贫寒,从小便 巴黎大学大事表(局部) 离开家庭。在流浪的生活中,他发现同一种物品在两个集 市上的价格是不同的,并且相距越远,价格差距越大。有 巴黎大学学生与巴黎圣母院教士发生冲突,法国国 一天早上,他在海边发现了几件船难物品,就拿到集市上 1200 王奥古斯都为牵制罗马教廷在巴黎大学的影响力 换了几个钱。于是,他当上了一名活动商贩。又一个偶然 年 迅速颁布了特许状,赋予巴黎大学学生免受世俗法 的机会,他入股加入了一支商队,从事更远一点的贸易,又 律惩戒,免于税收的特权 赚了好多钱。后来,他有了自己的海上运输船,往返于英 格兰、丹麦和法兰德斯,成为一名极为富有的商人。 1215 教皇特使为巴黎大学制定第一个章程,取消巴黎圣 一摘编自「比利时门亨利·皮雷纳著。 年 母院主事对大学的控制权,学校获得正式法律地位 陈国梁译《中世纪的城市》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此时期西欧社会发展的特征。 参考答案水平1:充分提取材料中的信息,能够全面 借地方政府打死学生的事态,教皇格里高利九世颁 地分析出西欧社会的发展特征,表达清晰完整。能够 布谕旨,把巴黎大学正式纳入其庇护之下,免受地方 首先提出此时期的时代背景,庄园经济占主导地位,能 1231 教会或世俗权力的干扰,还授予巴黎大学拥有结盟 够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出社会发展的新特征。从材料 年 权、罢课权和颁发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专一权, 中“同一种物品在两个集市上的价格是不同的”分析出 并希望就此建立只有获得罗马教廷特许状的大学才 此时商品交换活跃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从材料中他的 有资格颁发学位的先例 个人经商经历,最终成为富商,分析出欧洲内部之间的 贸易发展状况,以及城市的复兴是其贸易发展的基础, 从农奴到富商的个人经历又反映出经济活动导致农奴 A.是科学研究的基地 身份的改变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体现出社会结构的改 B.在封建主的斗争中获得发展 变和社会观念的转变。 C.为争取自主权而斗争 水平2:未根据材料信息进行合理分析。庄园经济活 D.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 动的存在,商品交换活跃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欧洲内部之 答案C 间的贸易发展状况,以及城市的经济活动导致农奴身份的 解析题干材科捉及巴黎大学在与巴黎圣母院教士的冲 改变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体现出社会结构的改变和社会观 突中,获得免税特权:教皇取消对巴黎大学的控制权,巴黎 念的转变
历 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配人教版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古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争取自治权 的主要原因和途径,并概括西欧市民拥有哪些“自由”。 参考答案 (1)特点:庄园里实行的是封建制度;庄园领 主或封建主在其领地范围内拥有较大的统治权(拥有行 政、司法、征税等权力);庄园领主或封建主成为封建庄园 的实际统治者(王权衰微、王权只是名义上的)。 (2)主要原因:西欧城市商业的繁荣;以工商业者 为主体的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 历史舞台);为了摆脱束缚商业贸易发展的枷锁。途 径: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或者赎买);武装斗争。 自由:在城市里流动的个人自由;司法自由;承认市民 财产私有制。 等级考 拓展提高 1.公元8世纪,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夺取了 王位。丕平继位后,帮助教皇打败了他的敌人,并将意大 利半岛中部包括罗马城在内的土地赠送给教皇,史称“丕 平献土”。这个事例说明( ) A.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借此加强对教会的控制 B.西欧封君封臣制度逐步强化了封建等级制度 C.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和教皇之间具有利益关系 D.罗马教皇始终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实际统治者 答案 C 2.阅读下表可知,中古时期的巴黎大学( ) 巴黎大学大事表(局部) 1200 年 巴黎大学学生与巴黎圣母院教士发生冲突,法国国 王奥古斯都为牵制罗马教廷在巴黎大学的影响力, 迅速颁布了特许状,赋予巴黎大学学生免受世俗法 律惩戒,免于税收的特权 1215 年 教皇特使为巴黎大学制定第一个章程,取消巴黎圣 母院主事对大学的控制权,学校获得正式法律地位 1231 年 借地方政府打死学生的事态,教皇格里高利九世颁 布谕旨,把巴黎大学正式纳入其庇护之下,免受地方 教会或世俗权力的干扰,还授予巴黎大学拥有结盟 权、罢课权和颁发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专一权, 并希望就此建立只有获得罗马教廷特许状的大学才 有资格颁发学位的先例 A.是科学研究的基地 B.在封建主的斗争中获得发展 C.为争取自主权而斗争 D.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 答案 C 解析 题干材料提及巴黎大学在与巴黎圣母院教士的冲 突中,获得免税特权;教皇取消对巴黎大学的控制权,巴黎 大学还获得颁发学位的特权。这些内容都体现了巴黎大 学为争取自主权而斗争,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未反映巴 黎大学是科研基地的特性,故 A项错误;题干材料强调的 是巴黎大学在封建统治下逐步获得某些特权,并未反映与 封建主的斗争,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未反映中古时期的 巴黎大学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信息,故D项错误。 3.1215年签订的《大宪章》规定:大封建主所属封臣之间的 财产纠纷应由封建主自己来审理,国王法庭不得干涉;不 经教会和封建主的同意,国王不得征收额外的协助金和盾 牌钱。该材料表明( ) A.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 B.有利于维护教俗封建贵族的特权 C.国王是国家礼仪的象征 D.《大宪章》阻止了王权的扩张 答案 B 解析 国王法庭不得干涉大封建主所属封臣之间的财产 纠纷,不经教会和封建主的同意,国王不得征收额外的协 助金和盾牌钱,这些措施有利于维护教俗封建贵族的特 权,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A 项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大宪章》并没有能够阻止 之后王权的扩张,D项错误。 挑战 创新 材料 公元11世纪时,在英国的林肯郡有一个出生于庄 园农奴家庭的孩子叫圣歌德里克。由于家境贫寒,从小便 离开家庭。在流浪的生活中,他发现同一种物品在两个集 市上的价格是不同的,并且相距越远,价格差距越大。有 一天早上,他在海边发现了几件船难物品,就拿到集市上 换了几个钱。于是,他当上了一名活动商贩。又一个偶然 的机会,他入股加入了一支商队,从事更远一点的贸易,又 赚了好多钱。后来,他有了自己的海上运输船,往返于英 格兰、丹麦和法兰德斯,成为一名极为富有的商人。 ———摘编自[比利时]亨利·皮雷纳著, 陈国梁译《中世纪的城市》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此时期西欧社会发展的特征。 参考答案 水平1:充分提取材料中的信息,能够全面 地分析出西欧社会的发展特征,表达清晰完整。能够 首先提出此时期的时代背景,庄园经济占主导地位,能 够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出社会发展的新特征。从材料 中“同一种物品在两个集市上的价格是不同的”分析出 此时商品交换活跃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从材料中他的 个人经商经历,最终成为富商,分析出欧洲内部之间的 贸易发展状况,以及城市的复兴是其贸易发展的基础, 从农奴到富商的个人经历又反映出经济活动导致农奴 身份的改变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体现出社会结构的改 变和社会观念的转变。 水平2:未根据材料信息进行合理分析。庄园经济活 动的存在,商品交换活跃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欧洲内部之 间的贸易发展状况,以及城市的经济活动导致农奴身份的 改变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体现出社会结构的改变和社会观 念的转变。 18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 水平3:仅提取材料中的信息,未进行合理分析。两 水平4:未根据材料,完全根据教材内容分析中世纪 个集市的价格差异、他的个人经商经历、庄园经济的存 欧洲的社会状况。城市复兴、城市自治、商品交换活跃、封 在等。 : 建制度的形成等。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素养 目标定位 目标素养 知识概览 帝国的政治 阿拉伯帝国 帝国的经济 1.通过对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古代印 度、日本和朝鲜的相关史实的学习,明确人 帝国的文化 中 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培养运用唯物史 帝国的兴起 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帝国的政治 2.通过对相关史料的研读,培养史料实证的 的 帝国的经济 素养 笈多帝国 3.通过对中古时期形成的多样性的政治文明 南亚 德里苏丹国 的学习,认识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南亚与东 亚的国家 日本封建化进程 东亚 朝鲜半岛政局演变 课前·基础认知 一、阿拉伯帝国 2.帝国的统治 1.帝国建立的过程 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 (1)伊斯兰教的创立: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 和宗教大权 兰教。 政治 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 (2)阿拉伯半岛的统一: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 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其中以掌 在那里建立政权,势力范围逐渐扩大。到他去世时,阿拉 管财政和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 伯半岛基本统一。 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阿 (3)帝国的建立: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 拉伯商人在东到东亚、西到西欧 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到 蕾 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 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经济 和海上贸易 治 帝国境内有很多城市,都城巴格 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 阿拉伯人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 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融合东 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 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文化 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 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 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 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19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水平3:仅提取材料中的信息,未进行合理分析。两 个集市的价格差异、他的个人经商经历、庄园经济的存 在等。 水平4:未根据材料,完全根据教材内容分析中世纪 欧洲的社会状况。城市复兴、城市自治、商品交换活跃、封 建制度的形成等。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素养·目标定位 目 标 素 养 知 识 概 览 1.通过对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古代印 度、日本和朝鲜的相关史实的学习,明确人 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培养运用唯物史 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相关史料的研读,培养史料实证的 素养 3.通过对中古时期形成的多样性的政治文明 的学习,认识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课前·基础认知 一、阿拉伯帝国 1.帝国建立的过程 (1)伊斯兰教的创立:7 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 伊斯 兰教。 (2)阿拉伯半岛的统一: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 在那里建立政权,势力范围逐渐扩大。到他去世时,阿拉 伯半岛基本统一。 (3)帝国的建立: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 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到 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2.帝国的统治 19
历史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配人教版 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2)德里苏丹国 1.帝国的兴起过程 建立13世纪初,印度建立德里苏升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1)13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人在小亚细亚发展 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 起来,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逐步征服小亚细亚。 政治 权力: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 (2)14世纪中期,他们跨过今黑海海峡向欧洲进军,逐 位由穆斯林担任 渐征服巴尔千和东南欧部分地区。 (3)1453年,奥斯曼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 2.日本的封建化进程 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定为奥斯曼帝国的 (1)经济上:秦汉之际,中国移民把治铁和水稻种植技术 首都。 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4)到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 (2)政治上 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①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 2.帝国的统治 书,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日 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 ②幕府统治的建立 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政治 10世纪,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开 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 始瓦解 各种苛捐杂税 背 随着新土地的开垦,贵族、佛寺和 神社广占土地,形成庄园 15一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成 贵族及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 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经济 士,武士集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 12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 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 在镰仓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 建立 幕府,并从朝廷获得了镇压叛乱、征 收赋税等权力,日本进入幕府政治 微思考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奥斯曼人对君士坦丁 府 时期 堡进行劫掠: 劫掠继续了三天,没有一个兵士不靠夺得的战利品和奴 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 的 中央政府称号,以将军为首的幕府 隶而致富的。经过三天,苏丹移罕默德用重惩咸吓的办法。 建 掌握实权 禁止继续抢劫和仍然没有停止的屠杀。所有的人都服从了 他的命令。 内容 将军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武士成 为将军的家臣 一周一良、吴于度总主编,郭守田主编 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对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将军宣誓效忠,并承担纳贡和兵役 “所有的人都服从了他的命令”说明了什么?从材料中 等义务 可以看出这场战役的影响是什么? 闭关 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面对世界变 提示说明:苏丹移罕默德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和 锁国 局,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御外 军队的主宰,是最高统治者。影响:这场战役标志着拜占庭 政策 来影响 帝国的灭亡,战争给人民带来很大的伤害,文化通到严重 3.朝鲜半岛的政局演变 破坏。 (1)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 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了中央集权国家。 1.印度 (2)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 (1)笈多帝国 ①政治制度: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在中央设三 省六部,将地方划分为十道。 公元前4世纪,孔雀帝国崛起于印度北部,一度统一南 ②经济:推行土地国有。 兴起 亚大部分地区。4世纪初,恒河中游兴起的笈多帝国 ③选官制度: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经过多年征战,几乎征服了北印度 ④思想文化:中国的儒家经典和辞章之学广为传播。 帝国 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国王直接控制的地区主要 (3)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 的统 为恒河中下游,其余大部分地区仍保留原来的藩王,政 国号为朝鲜。 治 令不够统一 (4)16世纪末,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 印度 微思考2中古时期日本和朝鲜政治制度的演变呈 教的 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得到统治阶级支持,以 后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现出什么特点? 兴起 提示特点:受到中华文明的影响:注重自身的改 革,实现了社会性质的变化,完成了封建化。 20
历 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配人教版 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1.帝国的兴起过程 (1)13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人在小亚细亚发展 起来,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逐步征服小亚细亚。 (2)14世纪中期,他们跨过今黑海海峡向欧洲进军,逐 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 (3)1453年,奥斯曼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 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定为奥斯曼帝国的 首都。 (4)到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 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2.帝国的统治 政治 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 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 各种苛捐杂税 经济 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成 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 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 微思考 1 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奥斯曼人对君士坦丁 堡进行劫掠: 劫掠继续了三天,没有一个兵士不靠夺得的战利品和奴 隶而致富的。经过三天,苏丹穆罕默德用重惩威吓的办法, 禁止继续抢劫和仍然没有停止的屠杀。所有的人都服从了 他的命令。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郭守田主编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所有的人都服从了他的命令”说明了什么? 从材料中 可以看出这场战役的影响是什么? 提示 说明:苏丹穆罕默德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和 军队的主宰,是最高统治者。影响:这场战役标志着拜占庭 帝国的灭亡,战争给人民带来很大的伤害,文化遭到严重 破坏。 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1.印度 (1)笈多帝国 兴起 公元前4世纪,孔雀帝国崛起于印度北部,一度统一南 亚大部分地区。4世纪初,恒河中游兴起的笈多帝国 经过多年征战,几乎征服了北印度 帝国 的统 治 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国王直接控制的地区主要 为恒河中下游,其余大部分地区仍保留原来的藩王,政 令不够统一 印度 教的 兴起 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得到统治阶级支持,以 后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2)德里苏丹国 建立 13世纪初,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政治 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 权力;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 位由穆斯林担任 2.日本的封建化进程 (1)经济上:秦汉之际,中国移民把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 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2)政治上 ①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 书,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日 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②幕府统治的建立 3.朝鲜半岛的政局演变 (1)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 了中央集权国家。 (2)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 ①政治制度: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在中央设三 省六部,将地方划分为十道。 ②经济:推行土地国有。 ③选官制度: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④思想文化:中国的儒家经典和辞章之学广为传播。 (3)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 国号为朝鲜。 (4)16世纪末,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 微思考 2 中古时期日本和朝鲜政治制度的演变呈 现出什么特点? 提示 特点:受 到 中 华 文 明 的 影 响;注 重 自 身 的 改 革,实现了社会性质的变化,完成了封建化。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