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常清,蒲州猗氏人也。外祖教其读书,多所历览。外祖死,常清孤贫,年过三十,未 有名。 将军高仙芝为都知兵马使,颇有材能,每出军,奏慊从三十馀人,衣服鲜明。常清慨然 发愤,投牒请预 常清细瘦,脚短而跛,仙芝见其貌寝,不纳。明日复至,仙芝谢曰:慊已足,何烦复来?” 常清怒曰:慕公高义,愿事鞭辔,故无媒自前,公何见拒之深乎?以貌取人,恐失之子羽 公其念之。”仙芝犹未纳。乃日候门下,仙芝不得已,补为慊 会达奚部落背叛,自黑山北向,西趣碎叶。仙芝以二千骑追蹑,达奚行远,人马疲,擒 贼略尽。常清于幕下潜作捷书,具记井泉次舍,遇贼形势,克获谋略,事颇精审。仙芝取读 之,皆意所欲出,乃大骇。即用之,遂知名。以功授叠州戍主。仙芝毎出征讨,常令常清知 留后事。常清有才学,果决。仙芝委家事于郎将郑德诠,其乳母子也,威动军中。常清尝自 外还,诸将前谒,德诠见常清始贵,易之,走马突常清驺士去。常淸命左右引德诠至廷中, 门辄闭,因离席曰:“吾起细微,中丞公过听,以主留事,郎将安得无礼?”因叱曰:须暂假 郎将死,以肃吾军。”因杖死,以面仆地曳出之。仙芝妻及乳母于门外号哭救之,不得,遂以 状白仙芝。仙芝惊,及见常清,惮其公,不敢让,常清亦不谢。会大将有罪,又杀二人,军 中莫不股栗。常清性勤俭,耐苦劳,出军乘骡,私厩栽二马,赏罚分明。 天宝末入朝,而安禄山反,帝引见,问何策以讨贼。常清见帝忧,因大言曰:“天下太平 久,人不知战。然裹有顺芠有奇变臣讀走马赴东京开度库骁更挑马美渡河计取说胡之 首悬于阙下。”天子壮之。明日,以常清为范阳节度副使,乘驿赴东京,常清募兵得六万人, 然皆佣保市井之流。乃斫断河阳桥,以东京为固守之备。十二月,禄山渡河,常清使骁骑拒 之,杀柘羯数十百人。贼大军至,常清不能御,进入上东门,战不利,贼鼓而进,劫官吏, 再战于都亭驿,又不胜。引兵守宣仁门,复败。乃语高仙芝曰:“贼锐甚,难于争锋,潼关无 兵,一夫奔突则京师危,不如急守潼关。”仙芝从之。 败书闻,帝削常清官,使白衣隶仙芝军效力。仙芝使衣黑衣监左右部军,边令诚以诏书 至,示之,常清曰:“吾所以不死者,恐污国家节,受戮贼手,令死乃甘心 始,常清败,径入关,欲见上陈讨贼事,至渭南,有诏赴潼关,常清忧惧,为表以谢, 且言:“自东京陷,三遣使表论成败,不得对。”又言:“臣死后,望陛下无轻此贼,则社稷安。” 至是临刑,以表授令诚而死,人多哀之。 (节选于《新唐书·封常清传》,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 之首/悬于阙下 B.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 之首悬于阙下 C.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 之首悬于阙下 D.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 之首/悬于阙下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夫”在文言中有多种释义,最初指独夫,暴君,如《孟子·梁惠王下》:“残贼 之人,谓之一夫。”一夫,指殷纣王,后又指“一人,一农夫”,如李白《蜀道难》
封常清,蒲州猗氏人也。外祖教其读书,多所历览。外祖死,常清孤贫,年过三十,未 有名。 将军高仙芝为都知兵马使,颇有材能,每出军,奏傔从三十馀人,衣服鲜明。常清慨然 发愤,投牒请预。 常清细瘦,脚短而跛,仙芝见其貌寝,不纳。明日复至,仙芝谢曰:傔已足,何烦复来?” 常清怒曰:慕公高义,愿事鞭辔,故无媒自前,公何见拒之深乎?以貌取人,恐失之子羽, 公其念之。”仙芝犹未纳。乃日候门下,仙芝不得已,补为傔。 会达奚部落背叛,自黑山北向,西趣碎叶。仙芝以二千骑追蹑,达奚行远,人马疲,擒 贼略尽。常清于幕下潜作捷书,具记井泉次舍,遇贼形势,克获谋略,事颇精审。仙芝取读 之,皆意所欲出,乃大骇。即用之,遂知名。以功授叠州戍主。仙芝每出征讨,常令常清知 留后事。常清有才学,果决。仙芝委家事于郎将郑德诠,其乳母子也,威动军中。常清尝自 外还,诸将前谒,德诠见常清始贵,易之,走马突常清驺士去。常清命左右引德诠至廷中, 门辄闭,因离席曰:“吾起细微,中丞公过听,以主留事,郎将安得无礼?”因叱曰:须暂假 郎将死,以肃吾军。”因杖死,以面仆地曳出之。仙芝妻及乳母于门外号哭救之,不得,遂以 状白仙芝。仙芝惊,及见常清,惮其公,不敢让,常清亦不谢。会大将有罪,又杀二人,军 中莫不股栗。常清性勤俭,耐苦劳,出军乘骡,私厩栽二马,赏罚分明。 天宝末入朝,而安禄山反,帝引见,问何策以讨贼。常清见帝忧,因大言曰:“天下太平 久,人不知战。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 首悬于阙下。”天子壮之。明日,以常清为范阳节度副使,乘驿赴东京,常清募兵得六万人, 然皆佣保市井之流。乃斫断河阳桥,以东京为固守之备。十二月,禄山渡河,常清使骁骑拒 之,杀柘羯数十百人。贼大军至,常清不能御,进入上东门,战不利,贼鼓而进,劫官吏, 再战于都亭驿,又不胜。引兵守宣仁门,复败。乃语高仙芝曰:“贼锐甚,难于争锋,潼关无 兵,一夫奔突则京师危,不如急守潼关。”仙芝从之。 败书闻,帝削常清官,使白衣隶仙芝军效力。仙芝使衣黑衣监左右部军,边令诚以诏书 至,示之,常清曰:“吾所以不死者,恐污国家节,受戮贼手,令死乃甘心。 始,常清败,径入关,欲见上陈讨贼事,至渭南,有诏赴潼关,常清忧惧,为表以谢, 且言:“自东京陷,三遣使表论成败,不得对。”又言:“臣死后,望陛下无轻此贼,则社稷安。” 至是临刑,以表授令诚而死,人多哀之。 (节选于《新唐书·封常清传》,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 之首/悬于阙下 B.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 之首悬于阙下 C.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 之首悬于阙下 D.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 之首/悬于阙下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一夫”在文言中有多种释义,最初指独夫,暴君,如《孟子·梁惠王下》:“残贼 之人,谓之一夫。”一夫,指殷纣王,后又指“一人,一农夫”,如李白《蜀道难》“一
夫当关,万夫莫开”。欧阳修《解官后答韩魏公见寄》“老为南亩一夫去,犹是东宫二 品臣”。而文中,“一夫奔突则京师危”的“一夫”则指一个士兵 B.“牒”指用竹片制成的短简,将短简编连在一起也称为牒。“投牒”,在文中指呈递 文书。 C.“子羽”是孔子弟子,因为相貌和体型都不好看,被孔子认为没有前途,但其刻苦 学习。终成大器,文中借此典故希望高仙芝不要以貌取人 D.“左右”是多义词,有方位“左边右边”之意,有动词“支配”之意,也有副词“反 正”之意,文中指跟随的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封常清出生贫苦,相貌丑陋,开始并不受赏识,但他锲而不舍,抓住时机写出 篇让高仙芝非常赏识的战报,从而崭露头脚 B.封常清执法严明,因郑德全故意纵马冲击他的侍从,就依法处死了他,后又斩杀 两名犯罪的大将,于是军中人都很怕他 C.封常青大声向皇帝进言,提出大的战略方针,皇帝很赏识,派他前往迎敌,他到 达东京后,招募军队,截断河阳桥据守 D.封常清认为,据守潼关,能够守护京师长安,自己虽可能被以临阵逃脱的罪名杀 死,但也胜过死于敌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慕公高义,愿事鞭辔,故无媒自前,公何见拒之深乎?(5分) 2)仙芝惊,及见常清,惮其公,不敢让,常清亦不谢。(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国棋王逢 杜牧 玉子纹楸一路饶,最宜檐雨竹萧萧 羸形暗去春泉长,拔势横来野火烧。 守道还如周伏柱,鏖兵不羡霍嫖姚 得年七十更万日,与子期于局上销 [注]①玉子纹楸:精美的棋子、棋盘;一路饶:即让一子。②周伏柱:指老子,曾做过周朝 的柱下史。③霍 嫖姚:即霍去病,汉武帝时名将,两次大破匈奴,屡建战功,曾为嫖姚校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首联从令人难忘的对弈场景人手,“檐雨竹萧萧”烘托岀幽雅惬意的环境 B.“羸形暗去春泉长”意思是说王逢下棋扶弱起危好比春泉潺湲不息,充满了生机。 C.“拔势横来野火烧”运用比喻,说明王逢进攻起来势如拔旗斩将,疾如野火燎原。 D.颈联不仅写出王逢以静制动、进攻厮杀的棋风,还写出了其精通兵法多才多艺 15.本诗全诗句句写“棋”,那么诗人是怎样借“棋”写别情的?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夫当关,万夫莫开”。欧阳修《解官后答韩魏公见寄》“老为南亩一夫去,犹是东宫二 品臣”。而文中,“一夫奔突则京师危”的“一夫”则指一个士兵。 B.“牒”指用竹片制成的短简,将短简编连在一起也称为牒。“投牒”,在文中指呈递 文书。 C.“子羽”是孔子弟子,因为相貌和体型都不好看,被孔子认为没有前途,但其刻苦 学习。终成大器,文中借此典故希望高仙芝不要以貌取人。 D.“左右”是多义词,有方位“左边右边”之意,有动词“支配”之意,也有副词“反 正”之意,文中指跟随的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封常清出生贫苦,相貌丑陋,开始并不受赏识,但他锲而不舍,抓住时机写出一 篇让高仙芝非常赏识的战报,从而崭露头脚。 B.封常清执法严明,因郑德全故意纵马冲击他的侍从,就依法处死了他,后又斩杀 两名犯罪的大将,于是军中人都很怕他。 C.封常青大声向皇帝进言,提出大的战略方针,皇帝很赏识,派他前往迎敌,他到 达东京后,招募军队,截断河阳桥据守。 D.封常清认为,据守潼关,能够守护京师长安,自己虽可能被以临阵逃脱的罪名杀 死,但也胜过死于敌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慕公高义,愿事鞭辔,故无媒自前,公何见拒之深乎?(5 分) (2)仙芝惊,及见常清,惮其公,不敢让,常清亦不谢。(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国棋王逢 杜 牧 玉子纹楸一路饶①,最宜檐雨竹萧萧。 羸形暗去春泉长,拔势横来野火烧。 守道还如周伏柱②,鏖兵不羡霍嫖姚③。 得年七十更万日,与子期于局上销。 [注]①玉子纹楸:精美的棋子、棋盘;一路饶:即让一子。②周伏柱:指老子,曾做过周朝 的柱下史。③霍 嫖姚:即霍去病,汉武帝时名将,两次大破匈奴,屡建战功,曾为嫖姚校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诗歌首联从令人难忘的对弈场景人手,“檐雨竹萧萧”烘托出幽雅惬意的环境。 B.“羸形暗去春泉长”意思是说王逢下棋扶弱起危好比春泉潺湲不息,充满了生机。 C.“拔势横来野火烧”运用比喻,说明王逢进攻起来势如拔旗斩将,疾如野火燎原。 D.颈联不仅写出王逢以静制动、进攻厮杀的棋风,还写出了其精通兵法多才多艺。 15.本诗全诗句句写“棋”,那么诗人是怎样借“棋”写别情的?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