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产业。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高性能复合 材料及纳米材料等共性基础材料,抢占微电子恍光电子/磁电子材料 与器件、先进超导材料、髙效能源材料、生态环境材料、低碳排放 材料等前沿制高点;实施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先进稀土材料 高品质特殊钢、高性能膜材料等科技重点专项,掌握新材料的设 计、制备加工、高效利用、安全服役、低成本循环再利用等关键技 术,攻克稀缺材料替代与高效利用、生物医用新材料及表面改性 高性能光电子材料与器件集成、先进晶体与全固态激光材料、国家 重大重点工程用关键材料等核心技术,提高关键材料的供给能力。 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面实施“纯电驱动技术转型战略,实施新 能源汽车科技重点专项,重点推进关键零部件技术(电池-电机电 控)整车集成技术(混台动力-纯电驱动-下一代纯电驱动)公共 平台技术(技术标准法规-基础设施-测试评价技术)的研究与攻关, 加快现有整车系统技术成果的产业化示范,初步形成整车及零部件 工业体系,建设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产业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系 统 11
— 11 — 新材料产业。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高性能复合 材料及纳米材料等共性基础材料,抢占微电子/光电子/磁电子材料 与器件、先进超导材料、高效能源材料、生态环境材料、低碳排放 材料等前沿制高点;实施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先进稀土材料、 高品质特殊钢、高性能膜材料等科技重点专项,掌握新材料的设 计、制备加工、高效利用、安全服役、低成本循环再利用等关键技 术,攻克稀缺材料替代与高效利用、生物医用新材料及表面改性、 高性能光电子材料与器件集成、先进晶体与全固态激光材料、国家 重大重点工程用关键材料等核心技术,提高关键材料的供给能力。 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面实施“纯电驱动”技术转型战略,实施新 能源汽车科技重点专项,重点推进关键零部件技术(电池-电机-电 控)、整车集成技术(混合动力-纯电驱动-下一代纯电驱动)、公共 平台技术(技术标准法规-基础设施-测试评价技术)的研究与攻关, 加快现有整车系统技术成果的产业化示范,初步形成整车及零部件 工业体系,建设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产业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系 统
(二)打造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 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结合国家区域发展的整体布局, 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带、国家高新区、产业化基地等产业化载体建设 在一些有优势的地区,根据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创新能力、人力 资源等,发展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 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 集群,推动升级一批重点产业集群。加强科技主管部门对产业化载 体空间布局的指导,同时兼顾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发挥地方 政府部门的积极性,形成创新能力强、产业链完整、布局合理的高 新技术产业体系。 将高新区打造成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发挥国家 高新区创新要素集聚和体制机制方面的优势,继续加强国家自主创 新示范区和“三类园区ˆ建设,以高新区作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 核心载体,将核心技术突破与产业跨越式发展相结合,重点在国家 高新区落实一批科技重点专项项目,调动地方政府资源,吸引社会 力量加大投入,共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高新区集聚发展
— 12 — (二)打造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 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结合国家区域发展的整体布局, 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带、国家高新区、产业化基地等产业化载体建设, 在一些有优势的地区,根据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创新能力、人力 资源等,发展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 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 集群,推动升级一批重点产业集群。加强科技主管部门对产业化载 体空间布局的指导,同时兼顾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发挥地方 政府部门的积极性,形成创新能力强、产业链完整、布局合理的高 新技术产业体系。 将高新区打造成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发挥国家 高新区创新要素集聚和体制机制方面的优势,继续加强国家自主创 新示范区和“三类园区”建设,以高新区作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 核心载体,将核心技术突破与产业跨越式发展相结合,重点在国家 高新区落实一批科技重点专项项目,调动地方政府资源,吸引社会 力量加大投入,共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高新区集聚发展
(三)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体系 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孵化体系建设。在有条件的高新区完 善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孵化体系,发现、遴选和培育具有前瞻性和 成长性的源头企业,发掘一批创业团队,围绕高端人才、创业投 资、国际技术合作等,搭建科技中介服务平台,提供高效孵化服务 建设面向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中心。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 领域,加强与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和项目的对接,集成创新资 源,面向一部分有基础和有条件的特色产业集群、高新区,推动建 设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中试转化基地、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发 挥产业组织者的作用,吸引高端技术、领军人才、优质资本等要素, 集聚一批处于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群体,努力打造面向产业集群的 区域创新中心。 促进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融资机制。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杠 杆作用,引导投资银行、风险投资机构,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的国家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扶持中小企业创业,对高成长企业进 行投资,不断优化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
— 13 — (三)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体系 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孵化体系建设。在有条件的高新区完 善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孵化体系,发现、遴选和培育具有前瞻性和 成长性的“源头”企业,发掘一批创业团队,围绕高端人才、创业投 资、国际技术合作等,搭建科技中介服务平台,提供高效孵化服务。 建设面向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中心。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 领域,加强与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和项目的对接,集成创新资 源,面向一部分有基础和有条件的特色产业集群、高新区,推动建 设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中试转化基地、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发 挥产业组织者的作用,吸引高端技术、领军人才、优质资本等要素, 集聚一批处于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群体,努力打造面向产业集群的 区域创新中心。 促进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融资机制。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杠 杆作用,引导投资银行、风险投资机构,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的国家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扶持中小企业创业,对高成长企业进 行投资,不断优化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
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国选择一 批自主创新能力突出的企业,通过匹配政策,支持和引导资本、人 才、技术等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围绕主导产业,选择一批具有品 牌带动能力的企业,通过提供差异化服务,支持其发展成为掌握自 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重点企业,推动高新 技术企业群体快速成长壮大 四、推动先进适用技术应用,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实施产业升级路线图计划,加快以创新驱动为主导的产业升 级,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促进绿色节能减排技术推广 应用,提升传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重点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升级和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加快钢 铁、有色、石化、纺织、轻工、建材等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重点突破一批在设计技术、制造工艺、基础零部件和电子元器件、 大型铸锻件、仪器仪表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加大精密加工技术及装 备、百万吨乙烯/PIA关键装备、新能源装备制造的关键设备等急
— 14 — 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国选择一 批自主创新能力突出的企业,通过匹配政策,支持和引导资本、人 才、技术等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围绕主导产业,选择一批具有品 牌带动能力的企业,通过提供差异化服务,支持其发展成为掌握自 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重点企业,推动高新 技术企业群体快速成长壮大。 四、推动先进适用技术应用,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实施产业升级路线图计划,加快以创新驱动为主导的产业升 级,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促进绿色节能减排技术推广 应用,提升传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重点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升级和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加快钢 铁、有色、石化、纺织、轻工、建材等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重点突破一批在设计技术、制造工艺、基础零部件和电子元器件、 大型铸锻件、仪器仪表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加大精密加工技术及装 备、百万吨乙烯/ PTA 关键装备、新能源装备制造的关键设备等急
需重大装备研发力度,加快提升装备自主化水平。 支持流程制造企业探索向价值链高端提升的有效路径。围绕特 色产业集群和产业化基地,针对产业价值链的核心和关键环节,依 托行业龙头企业和重点共性技术研发机构,加快行业先进适用技术 的硏发和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不断改善工艺流程,加快向产业价 值链高端提升。 支持加工制造企业不断提升高端产品的设计与生产能力。支持 行业龙头企业加大对新产品的研发力度,通过研发外包等创新型组 织模式,提升高端产品的设计与生产能力,推动产品升级换代、及 时更新,提高整体生产效能,持续做大市场空间,形成传统产业的 新的优势领域,推动制造业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 (二)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利用数控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大 型自动化成套设备和仪器的硏发与应用大力推进数控一代机械产 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的组织实施,推动数控技术的推广应用与持续 创新,推动机械产品的创新应用,促进我国机械产品和产业的升级
— 15 — 需重大装备研发力度,加快提升装备自主化水平。 支持流程制造企业探索向价值链高端提升的有效路径。围绕特 色产业集群和产业化基地,针对产业价值链的核心和关键环节,依 托行业龙头企业和重点共性技术研发机构,加快行业先进适用技术 的研发和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不断改善工艺流程,加快向产业价 值链高端提升。 支持加工制造企业不断提升高端产品的设计与生产能力。支持 行业龙头企业加大对新产品的研发力度,通过研发外包等创新型组 织模式,提升高端产品的设计与生产能力,推动产品升级换代、及 时更新,提高整体生产效能,持续做大市场空间,形成传统产业的 新的优势领域,推动制造业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 (二)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利用数控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大 型自动化成套设备和仪器的研发与应用。大力推进数控一代机械产 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的组织实施,推动数控技术的推广应用与持续 创新,推动机械产品的创新应用,促进我国机械产品和产业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