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方式的差异则保证了实际结构中党政结构的主导地位。所以,作者得出结论:党政结构基本上 是决策性质的结构,而宪政结构则是执行性质的结构。 由此可见,不管是权力运行的双轨制还是宪政、党政结构,都保证了执政党在我国公共决策权 力分配中的特殊地位。不同于西方的政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特殊的政党,其 宗旨、路线、方针和政策都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中国现代化的进步要求,在 各个历史时期主导着中国政治的走向,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民意基础。因此,中国共产党在我国 既是执政党,也是领导党,党在国家决策体制中起着政治领导的指导作用。这就决定了我国公共决 策权力分配制度中不同于西方其它国家的最大特征。同时,我国其他的八个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 而不是在野党,对我国的公共决策也产生重要的影响,是决策权力分配制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我国,利益团体和作为个人的公民拥有非正式的或非权威的公共决策权力。各利益团体在其 所联系的领域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作为个人的公民通过参加利益团体或直接参与决策过程,表达 自己的意愿。与西方相比,我国人民群众所拥有的非正式决策权力,在实质上更加真实、广泛和协 调。由于传统的全能政治的影响,中国利益团体所拥有的决策权力可以说未能发挥其实质作用,随 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利益多元化格局的出现,利益团体的壮大和发展,以及在公共决 策中充分发挥其决策权力,将成为必然的趋势 第二节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 在本节中,我们将先介绍公共决策体制的几种分类,然后介绍当今国外的两种主要的公共决策 体制(议会制和独裁制),最后介绍我国的公共决策体制,即人民代表大会制,目的在于在相互比 较中加深对各种决策体制的理解和认识 、公共决策体制的分类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公共决策体制加以分类,各种划分方法大都是围绕决策权力进行的。按照 掌握最高决策权的人数可以划分为首长制和委员会制:按照决策权力使用的特点可以划分为集权制 和分权制:如果以历史为线索,以最高决策权力的归属不同,可以对历史上出现的公共决策体制作 个总概括性的分类 1.首长制和委员会制 首长制又称一长制或独任制,是指最高决策权归某个人单独掌握的一种决策体制。首长制的历 史悠久,从古代的神权制、君主制到二战时期的法西斯独裁制,都是国家的各种大权集中于宗教领 袖、君主或国家元首。在现代总统制国家,如美国,行政权由总统掌握,这也是一种首长制。委员 会制(又称合议制),是最高决策权由委员会集体行使、集体负责的一种决策体制。瑞士是实行委 员会制的国家 首长制和委员会制各有利弊。首长制可以做到决策权集中,决策果断、迅速、高效,但容易导 致个人专断,滥用决策权,以及由于个人能力问题而出现的重大决策失误。委员会制可以集思广益, 考虑周密、分工合作,发挥群体的力量进行决策,增进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但容易导致决策缓 慢,办事拖拉,无人负责,效率不高 2.集权制和分权制 集权制是指决策权集中于上级机关,下级机关没有或很少有自主权,只能根据上级指令行事的
6 执行方式的差异则保证了实际结构中党政结构的主导地位。所以,作者得出结论:党政结构基本上 是决策性质的结构,而宪政结构则是执行性质的结构。 由此可见,不管是权力运行的双轨制还是宪政、党政结构,都保证了执政党在我国公共决策权 力分配中的特殊地位。不同于西方的政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特殊的政党,其 宗旨、路线、方针和政策都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中国现代化的进步要求,在 各个历史时期主导着中国政治的走向,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民意基础。因此,中国共产党在我国 既是执政党,也是领导党,党在国家决策体制中起着政治领导的指导作用。这就决定了我国公共决 策权力分配制度中不同于西方其它国家的最大特征。同时,我国其他的八个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 而不是在野党,对我国的公共决策也产生重要的影响,是决策权力分配制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我国,利益团体和作为个人的公民拥有非正式的或非权威的公共决策权力。各利益团体在其 所联系的领域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作为个人的公民通过参加利益团体或直接参与决策过程,表达 自己的意愿。与西方相比,我国人民群众所拥有的非正式决策权力,在实质上更加真实、广泛和协 调。由于传统的全能政治的影响,中国利益团体所拥有的决策权力可以说未能发挥其实质作用,随 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利益多元化格局的出现,利益团体的壮大和发展,以及在公共决 策中充分发挥其决策权力,将成为必然的趋势。 第二节 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 在本节中,我们将先介绍公共决策体制的几种分类,然后介绍当今国外的两种主要的公共决策 体制(议会制和独裁制),最后介绍我国的公共决策体制,即人民代表大会制,目的在于在相互比 较中加深对各种决策体制的理解和认识。 一、公共决策体制的分类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公共决策体制加以分类,各种划分方法大都是围绕决策权力进行的。按照 掌握最高决策权的人数可以划分为首长制和委员会制;按照决策权力使用的特点可以划分为集权制 和分权制;如果以历史为线索,以最高决策权力的归属不同,可以对历史上出现的公共决策体制作 一个总概括性的分类。 1.首长制和委员会制 首长制又称一长制或独任制,是指最高决策权归某个人单独掌握的一种决策体制。首长制的历 史悠久,从古代的神权制、君主制到二战时期的法西斯独裁制,都是国家的各种大权集中于宗教领 袖、君主或国家元首。在现代总统制国家,如美国,行政权由总统掌握,这也是一种首长制。委员 会制(又称合议制),是最高决策权由委员会集体行使、集体负责的一种决策体制。瑞士是实行委 员会制的国家。 首长制和委员会制各有利弊。首长制可以做到决策权集中,决策果断、迅速、高效,但容易导 致个人专断,滥用决策权,以及由于个人能力问题而出现的重大决策失误。委员会制可以集思广益, 考虑周密、分工合作,发挥群体的力量进行决策,增进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但容易导致决策缓 慢,办事拖拉,无人负责,效率不高。 2.集权制和分权制 集权制是指决策权集中于上级机关,下级机关没有或很少有自主权,只能根据上级指令行事的
决策体制:分权制是指下级机关在其管辖范围内有自主权,上级机关无权加以干涉的一种决策体制。 集权制和分权制也各有利弊。集权制的优点是制定政策时,能够统筹全局、协调各方,政策执 行通畅高效:缺点是容易导致上级机关独断专行,不考虑下级机关的实际情况,决策实行“一刀切”, 束缚下级机关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政策的执行。分权制可以发挥下级机关的积极性,使下级机关因 时、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缺点是各政策机关之间容易产生冲突,各行其是,协调困难 3.历史上出现的基本决策类型 在人类历史上,最高决策权的归属大致经历了由人到神、再到王、再到人的过程,不同的决策 权归属产生了不同的决策体制。为了比较方便,我们将古今中外出现过的主要决策类型列表。0 表3-1历史上出现的公共决策体制类型 最高决策权最高决策者 主要决 类型 主要存在时期主要存在地点 归属(集体/个人) 策方式 原始民主制族等原始组全体会议原始社会时各原始氏族部\合以 织全体成员(集体) 期,现代|落,古埃及等 现代海湾伊 僧侣、宗教领 神权制 袖(个人) 古代、现代斯兰教国家独裁 (如伊朗) 君权制 神或专制君主统产生的皇/古代、近现/中国封建王权 由宗教或传 国家现代主独裁 帝(个人) 国家(如沙特) 总统一议 议会(集体) 美国等 会制名义上是总统(个人) 合议, 会/两阁一议“人民”,实 际上是资产/议会(集体)近代、现代英国等 权分 会制 制 制委员会-阶级统治 议会(集体) 瑞士等 议会制 合议民 全国人民代表 人民代表大会制 人民 主集中 大会(集体) 意大利法西斯 法西斯制法西斯国家 政党国家20世纪20-国家德国法西独裁 元首(个人)40年代 斯国家 神或君主或人 军人独裁制民效际是/队首领 个人自古至今条军人专政国 独裁 家 独裁者个人 上面几种划分方法对公共决策体制作了一般的划分,这些分类方法可以使我们了解曾经出现过 的决策体制类型,比较各种决策体制的优缺点。现今世界中主要存在三种决策体制,即国外的议会 ①参见伍启元著公共政策香港商务印书馆,1989217页
7 决策体制;分权制是指下级机关在其管辖范围内有自主权,上级机关无权加以干涉的一种决策体制。 集权制和分权制也各有利弊。集权制的优点是制定政策时,能够统筹全局、协调各方,政策执 行通畅高效;缺点是容易导致上级机关独断专行,不考虑下级机关的实际情况,决策实行“一刀切”, 束缚下级机关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政策的执行。分权制可以发挥下级机关的积极性,使下级机关因 时、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缺点是各政策机关之间容易产生冲突,各行其是,协调困难。 3.历史上出现的基本决策类型 在人类历史上,最高决策权的归属大致经历了由人到神、再到王、再到人的过程,不同的决策 权归属产生了不同的决策体制。为了比较方便,我们将古今中外出现过的主要决策类型列表。① 表 3 –1 历史上出现的公共决策体制类型 上面几种划分方法对公共决策体制作了一般的划分,这些分类方法可以使我们了解曾经出现过 的决策体制类型,比较各种决策体制的优缺点。现今世界中主要存在三种决策体制,即国外的议会 ① 参见伍启元著.公共政策.香港:商务印书馆,1989:217 页. 类 型 最高决策权 归 属 最高决策者 (集体/个人) 主要存在时期 主要存在地点 主要决 策方式 原始民主制 氏族等原始组 织全体成员 全体会议 (集体) 原始社会时 期,现代 各原始氏族部 落,古埃及等 合议 神权制 神 僧侣、宗教领 袖(个人) 古代、现代 现代海湾伊 斯兰教国家 (如伊朗) 独裁 君权制 神或专制君主 由宗教或传 统产生的皇 帝(个人) 古代、近现代 中国封建王权 国家,现代君主 国家(如沙特) 独裁 议 会 制 总统-议 会制 名义上是 “人民”,实 际上是资产 阶级统治 议会(集体) 总统(个人) 近代、现代 美国等 合议, 三权分 立制 内阁-议 会制 议会(集体) 英国等 委员会- 议会制 议会(集体) 瑞士等 人民代表大会制 人民 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集体) 现代 中国 合议,民 主集中 制 法西斯制 法西斯国家 政党领袖、国家 元首(个人) 20 世纪 20- 40 年代 意大利法西斯 国家、德国法西 斯国家 独裁 军人独裁制 神或君主或人 民,实际上是 独裁者个人 军队首领 (集体或个人) 自古至今 各军人专政国 家 独裁
制、独裁制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下面介绍这三种决策体制。 、议会制 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议会制。议会制在“议会之母”的英国首先确立,它否定了君主专 制的决策制度,是历史的一大进步。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在欧美的展开,议会制度相继在各国建立, 并不断完善和发展。议会制建立在西方的人民主权论和代议制理论的基础上,其基本模式是:由人 民选举出他们信任的议员,由议员代表人民做出公共决策,维护人民的利益 议会制的组织结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院制、两院制、三院制、四院制等几种类型。如最初法 国的议会由贵族、教士和平民组成三院,最初瑞典的议会由贵族、教士、市民和农民组成四院。当 今世界主要只有一院制和两院制。实行一院制的国家主要是一些幅员小的国家,如丹麦、芬兰、冰 岛、以色列、卢森堡、新西兰、挪威和瑞典等。这些国家只设一院而不设两院,“因为这些国家中 政治权力平衡问题的解决,不像大国那么复杂,公共决策相对简单。” 实行两院制的国家主要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加拿大、大日本等。两 院分为上院和下院(或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有共同的权力和各自的特权,相互制衡,防止权力 被独掌。下院制定的政策,往往要经过上院的认可,以对下院有时是草率的决定维持小心的制衡 尽管两院制可能导致复杂繁琐、拖延不决和更高的代价,但两院制反应了在议会及其内部需要有 种内部机制的愿望,分权制衡以避免重大决策失误。所以,大多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采用两院制。 议会制是普遍存在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决策体制,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历史文化传统不同,各 国的议会制也不完全相同,有如下几种基本形式。 1.总统一议会制 这种体制有几个特点:第一,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对一切行政事务有决定权, 不受议会约束;第二,总统与议会分别由选民选出,各自对选民负责:第三,政府由总统组织,政 府成员不能兼任国会议员,不得参与议会议案表决;第四,议会有权弹劾总统,但总统无权解散议 会:第五,总统对议会通过得公共政策方案有否决权,议会通过的公共政策方案要经总统批准才能 有效;第六,总统隶属的政党未必就是议会多数党:第七,总统的某些决策权受议会制约。 实行总统一议会制的国家主要有美国、芬兰、法国、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以美国最为典型 2.内阁一议会制 这种决策体制的特点是:第一,国家行政权属于内阁,国家元首是虚设的;第二,议会是国家 的最高权力中心,内阁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第三,国家元首颁布的法令必须经 内阁总理签署才行;第四,内阁所作的重大决策必须取得议会多数支持;第五,议会可以对内阁提 出不信任案,内阁也可以要求国家元首解散议会:第六,内阁总理为议会多数党领袖,内阁由多数 党组建 实行这种体制的国家主要有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 丹麦、新西兰、以色列等 3.委员会一议会制 该决策体制的主要特点是:第一,议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不仅具有立法权,而且具有行政权; 第二,委员会领导日常行政事务,但委员会只是议会的一个执行机关,委员会成员可以为议会的最 后决策提供咨询:第三,委员会不能解散议会,议会也不能解散委员会:第四,委员会所作的决策 ①田穗生、陈延庆主编.各国议会制度概况.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1页
8 制、独裁制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下面介绍这三种决策体制。 二、议会制 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议会制。议会制在“议会之母”的英国首先确立,它否定了君主专 制的决策制度,是历史的一大进步。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在欧美的展开,议会制度相继在各国建立, 并不断完善和发展。议会制建立在西方的人民主权论和代议制理论的基础上,其基本模式是:由人 民选举出他们信任的议员,由议员代表人民做出公共决策,维护人民的利益。 议会制的组织结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院制、两院制、三院制、四院制等几种类型。如最初法 国的议会由贵族、教士和平民组成三院,最初瑞典的议会由贵族、教士、市民和农民组成四院。当 今世界主要只有一院制和两院制。实行一院制的国家主要是一些幅员小的国家,如丹麦、芬兰、冰 岛、以色列、卢森堡、新西兰、挪威和瑞典等。这些国家只设一院而不设两院,“因为这些国家中 政治权力平衡问题的解决,不像大国那么复杂,公共决策相对简单。”① 实行两院制的国家主要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加拿大、大日本等。两 院分为上院和下院(或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有共同的权力和各自的特权,相互制衡,防止权力 被独掌。下院制定的政策,往往要经过上院的认可,以对下院有时是草率的决定维持小心的制衡。 尽管两院制可能导致复杂繁琐、拖延不决和更高的代价,但两院制反应了在议会及其内部需要有一 种内部机制的愿望,分权制衡以避免重大决策失误。所以,大多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采用两院制。 议会制是普遍存在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决策体制,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历史文化传统不同,各 国的议会制也不完全相同,有如下几种基本形式。 1.总统-议会制 这种体制有几个特点:第一,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对一切行政事务有决定权, 不受议会约束;第二,总统与议会分别由选民选出,各自对选民负责;第三,政府由总统组织,政 府成员不能兼任国会议员,不得参与议会议案表决;第四,议会有权弹劾总统,但总统无权解散议 会;第五,总统对议会通过得公共政策方案有否决权,议会通过的公共政策方案要经总统批准才能 有效;第六,总统隶属的政党未必就是议会多数党;第七,总统的某些决策权受议会制约。 实行总统-议会制的国家主要有美国、芬兰、法国、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以美国最为典型。 2.内阁-议会制 这种决策体制的特点是:第一,国家行政权属于内阁,国家元首是虚设的;第二,议会是国家 的最高权力中心,内阁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第三,国家元首颁布的法令必须经 内阁总理签署才行;第四,内阁所作的重大决策必须取得议会多数支持;第五,议会可以对内阁提 出不信任案,内阁也可以要求国家元首解散议会;第六,内阁总理为议会多数党领袖,内阁由多数 党组建。 实行这种体制的国家主要有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 丹麦、新西兰、以色列等。 3.委员会-议会制 该决策体制的主要特点是:第一,议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不仅具有立法权,而且具有行政权; 第二,委员会领导日常行政事务,但委员会只是议会的一个执行机关,委员会成员可以为议会的最 后决策提供咨询;第三,委员会不能解散议会,议会也不能解散委员会;第四,委员会所作的决策, ① 田穗生、陈延庆主编.各国议会制度概况.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