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 【注】①锛:木工用的一种工具,用时向下向内用力砍,称“锛子”,这里用作动词。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前半部分花了不少笔墨写老侯学木匠活的过程,看起来与中心情节无关,但这 部分内容既是对人物身份的初步交代,也为下文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B.小说中神父、干部模样的人、刷大字报的人等次要人物,虽然和老侯身份地位不相 但却同处在特定的时代,其命运及行为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的影响 C.通过小说情节的发展,我们也见证了老侯精神世界的巨大转变,他由一个普通的手 工艺人,转变为一个关心国家命运、有较高政治觉悟的上进者。 D.这篇小说不以情节紧张取胜,而是以冷峻的笔调写人写事,文中没有强烈的抒情段 落,作者也几乎没有什么议论性的文字,但却体现了作者的深刻思考 13.小说主人公老侯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6分) 14.小说为何以“提琴”为题,试作简要探究。(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写字 梁实秋 在从前,写字是一件大事,在“念背打”教育体系当中占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从描红模 子的横平竖直,到写墨卷的黑大圆光,中间不知有多勤苦。记得小时候写字,老师冷不防地 从你脑后把你的毛笔抽走,弄得你一手掌的墨,这证明你执笔不坚,是要受惩罚的。这样恶 作剧还不够,有的在笔管上套大铜钱,一个,两个,乃至三四个,摇动笔管只觉头重脚轻 这原理是和武术家腿上绑沙袋差不多,一旦解开重负便会身轻似燕极尽飞檐走壁之能事,如 果练字的时候笔管上驮着好几两重的金属,一旦握起不加附件的竹管,当然会龙飞蛇舞,得 心应手了。写一寸径的大字,也有人主张用悬腕法,甚至悬肘法,写字如站桩,挺起腰板, 咬紧牙关,正襟危坐,道貌岸然,在这种姿态中写出来的字,据说是能力透纸背。现代的人 无须受这种折磨。“科举”已经废除了,只会写几个“行”“阅”“如拟”“照办”,便可为官。 自来水笔代替了毛笔,横行左行也可以应酬问世,写字一道,渐渐地要变成“国粹”了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 【注】 ①锛:木工用的一种工具,用时向下向内用力砍,称“锛子”,这里用作动词。 1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 A. 文章前半部分花了不少笔墨写老侯学木匠活的过程,看起来与中心情节无关,但这 部分内容既是对人物身份的初步交代,也为下文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B. 小说中神父、干部模样的人、刷大字报的人等次要人物,虽然和老侯身份地位不相 同,但却同处在特定的时代,其命运及行为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的影响。 C. 通过小说情节的发展,我们也见证了老侯精神世界的巨大转变,他由一个普通的手 工艺人,转变为一个关心国家命运、有较高政治觉悟的上进者。 D. 这篇小说不以情节紧张取胜,而是以冷峻的笔调写人写事,文中没有强烈的抒情段 落,作者也几乎没有什么议论性的文字,但却体现了作者的深刻思考。 13. 小说主人公老侯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6 分) 14. 小说为何以“提琴”为题,试作简要探究。(6 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7 题。 写 字 梁实秋 在从前,写字是一件大事,在“念背打”教育体系当中占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从描红模 子的横平竖直,到写墨卷的黑大圆光,中间不知有多勤苦。记得小时候写字,老师冷不防地 从你脑后把你的毛笔抽走,弄得你一手掌的墨,这证明你执笔不坚,是要受惩罚的。这样恶 作剧还不够,有的在笔管上套大铜钱,一个,两个,乃至三四个,摇动笔管只觉头重脚轻, 这原理是和武术家腿上绑沙袋差不多,一旦解开重负便会身轻似燕极尽飞檐走壁之能事,如 果练字的时候笔管上驮着好几两重的金属,一旦握起不加附件的竹管,当然会龙飞蛇舞,得 心应手了。写一寸径的大字,也有人主张用悬腕法,甚至悬肘法,写字如站桩,挺起腰板, 咬紧牙关,正襟危坐,道貌岸然,在这种姿态中写出来的字,据说是能力透纸背。现代的人 无须受这种折磨。“科举”已经废除了,只会写几个“行”“阅”“如拟”“照办”,便可为官。 自来水笔代替了毛笔,横行左行也可以应酬问世,写字一道,渐渐地要变成“国粹”了
作一种艺术看,中国书法是很独特的。因为字是艺术,所以什么“永字八法”之类的 说数,其效用也就和“新诗作法”“小说作法”相差不多,绳墨当然是可以教的,而巧妙各 有不同,关键在于个人。写字最容易泄露一个人的个性,所谓“字如其人”大抵不诬。如果 每个字都方方正正,其人大概拘谨;如果伸胳臂拉腿的都逸出格外,其人必定豪放;字瘦如 柴,其人必如排骨;字如墨猪,其人必近于“五百斤油”。所以郑板桥的字,就应该是那样 倾斜古怪,才和他那吃狗肉傲公卿的气概相称,颜鲁公的字就应该是那样的端庄凝重,才和 他的临难不苟的品格相合,其间无丝毫勉强。 在“文字国”里,需要写字的地方特别多,擘窠大字至蝇头小楷,都有用途。可惜的是, 写宇的人往往不能用其所长,且常用错了地方。譬如,凿石摹壁的大字,如果不能使山川生 色,就不如给当铺酱园写写招牌,最不济也可以给煤栈写“南山高煤”。有些人的字不宜在 壁上题诗,改写春联或“抬头见喜”就合适得多。有的人写字技术非常娴熟,在茶壶盖上写 “一片冰心”是可以胜任的,却偏爱给人题跋字画。中堂条幅对联,其实是人人都可以写的, 不过悬挂的地点应该有个分别,有的宜于挂在书斋客堂,有的宜于挂在饭铺理发馆,求其环 境配合,气味相投,如是而已 “善书者不择笔”,此说未必尽然,秃笔写铁线篆,未尝不可,临赵孟類“心经”就有 困难。字写得坚挺俊俏,所用大概是尖毫。笔墨纸砚,对于字的影响是不可限量的。有时候 写字的人除了工具之外还讲究一点特殊的技巧,最妙者无过于某公之一笔虎,八尺的宣纸, 布满了一个虎字,气势磅礴,一气呵成,尤其是那一直竖,顶天立地的笔直一根杉木似的, 煞是吓人。据说,这是有特别办法的,用马弁一名,牵着纸端,在写到那一竖的时候把笔顿 好,喊一声“拉”,马弁牵着纸就往后扯,笔直的一竖自然完成。 写字的人有瘾,瘾大了就非要替人写字不可,看着人家的白扇面,就觉得上面缺点什么, 至少也应该有“精气神”三个字。相传有人爱写字,尤其是爱写扇子,后来腿坏,以至无扇 可写;人问其故,原来是大家见了他就跑,他追赶不上了。如果字真写到好处,当然不需腿 健,但写字的人究竟是腿健者居多。 (有删改) 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不同角度逐层展开,既有趣闻枚举、知识点拨,也有人生世相的勾勒,既让 读者长见识,又给人审美雅趣
当作一种艺术看,中国书法是很独特的。因为字是艺术,所以什么“永字八法”之类的 说数,其效用也就和“新诗作法”“小说作法”相差不多,绳墨当然是可以教的,而巧妙各 有不同,关键在于个人。写字最容易泄露一个人的个性,所谓“字如其人”大抵不诬。如果 每个字都方方正正,其人大概拘谨;如果伸胳臂拉腿的都逸出格外,其人必定豪放;字瘦如 柴,其人必如排骨;字如墨猪,其人必近于“五百斤油”。所以郑板桥的字,就应该是那样 倾斜古怪,才和他那吃狗肉傲公卿的气概相称,颜鲁公的字就应该是那样的端庄凝重,才和 他的临难不苟的品格相合,其间无丝毫勉强。 在“文字国”里,需要写字的地方特别多,擘窠大字至蝇头小楷,都有用途。可惜的是, 写字的人往往不能用其所长,且常用错了地方。譬如,凿石摹壁的大字,如果不能使山川生 色,就不如给当铺酱园写写招牌,最不济也可以给煤栈写“南山高煤”。有些人的字不宜在 壁上题诗,改写春联或“抬头见喜”就合适得多。有的人写字技术非常娴熟,在茶壶盖上写 “一片冰心”是可以胜任的,却偏爱给人题跋字画。中堂条幅对联,其实是人人都可以写的, 不过悬挂的地点应该有个分别,有的宜于挂在书斋客堂,有的宜于挂在饭铺理发馆,求其环 境配合,气味相投,如是而已。 “善书者不择笔”,此说未必尽然,秃笔写铁线篆,未尝不可,临赵孟頫“心经”就有 困难。字写得坚挺俊俏,所用大概是尖毫。笔墨纸砚,对于字的影响是不可限量的。有时候 写字的人除了工具之外还讲究一点特殊的技巧,最妙者无过于某公之一笔虎,八尺的宣纸, 布满了一个虎字,气势磅礡,一气呵成,尤其是那一直竖,顶天立地的笔直一根杉木似的, 煞是吓人。据说,这是有特别办法的,用马弁一名,牵着纸端,在写到那一竖的时候把笔顿 好,喊一声“拉”,马弁牵着纸就往后扯,笔直的一竖自然完成。 写字的人有瘾,瘾大了就非要替人写字不可,看着人家的白扇面,就觉得上面缺点什么, 至少也应该有“精气神”三个字。相传有人爱写字,尤其是爱写扇子,后来腿坏,以至无扇 可写;人问其故,原来是大家见了他就跑,他追赶不上了。如果字真写到好处,当然不需腿 健,但写字的人究竟是腿健者居多。 (有删改) 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 A.文章从不同角度逐层展开,既有趣闻枚举、知识点拨,也有人生世相的勾勒,既让 读者长见识,又给人审美雅趣
B.“写字”在古代教育体系中占重要地位。到了现代已日渐式微,渐渐蜕变成“国粹” 了 C.文章列举写字人不能用其长的种种弊病,语带提醒和规劝,可见作者雅正的书艺识 D.末段对“爱写扇子瘾者‘后来腿坏,以至无扇可写’”的情状进行勾画及点评,这 个“瘾”可以理解为“痴迷”和“热爱”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夹叙夹议,首段叙写老师教学生写字的种种恶作剧,语言凝练,同时阐释“恶 作剧”背后的原理,要言不烦 B.“字瘦如柴,其人必如排骨:字如墨猪,其人必近于‘五百斤油’”句运用比喻、夸 张,强调字体与个性的关系,言过其实中风趣横生。 C.第三节举例子从反面论证“写字各有用途”但“写字的人往往不能用其长”乃至“常 用错”的弊病 D.“秃笔写铁线篆,未尝不可,临赵孟頫‘心经’就有困难”为了证明“善书者不择 笔”的说法未必完全正确。 17.结合全文,分析文中“写字一道,渐渐要变成国粹”的原因。(6分) 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近百部古装剧涌进荧屏,中国灿烂的历史成为创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 源库。然而与此成反比的,却是精品剧难见,而华丽空洞的视听垃圾居多。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传承历史文化,传播历史文化,古装剧是一个 很好的载体。但是,既然选择了拍摄古装剧,就应该妤好研究历史,认真推敲时代,让古装 剧能真正把观众带进真实的古代,让观众了解历史、认识历史、丰富历史文化知识。千万不可让 现代人穿上古代的服装说现代话、做现代事,这样的“古装剧”就没有“古代模样”,只有“湑 稽模样”罢了。 拍摄古装剧是为了传承古代文化,启迪今日征程,丰富公众精神生活。拍摄古装剧不能 背离“古代模样”,只有回归古代“初心”,才能赢得今人“爱心
B.“写字”在古代教育体系中占重要地位。到了现代已日渐式微,渐渐蜕变成“国粹” 了。 C.文章列举写字人不能用其长的种种弊病,语带提醒和规劝,可见作者雅正的书艺识 见。 D.末段对“爱写扇子瘾者‘后来腿坏,以至无扇可写’”的情状进行勾画及点评,这 个“瘾”可以理解为“痴迷”和“热爱”。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 A.文章夹叙夹议,首段叙写老师教学生写字的种种恶作剧,语言凝练,同时阐释“恶 作剧”背后的原理,要言不烦。 B.“字瘦如柴,其人必如排骨;字如墨猪,其人必近于‘五百斤油’”句运用比喻、夸 张,强调字体与个性的关系,言过其实中风趣横生。 C.第三节举例子从反面论证“写字各有用途”但“写字的人往往不能用其长”乃至“常 用错”的弊病。 D.“秃笔写铁线篆,未尝不可,临赵孟頫‘心经’就有困难”为了证明“善书者不择 笔”的说法未必完全正确。 17.结合全文,分析文中“写字一道,渐渐要变成国粹”的原因。(6 分) 七、现代文阅读(三)(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近百部古装剧涌进荧屏,中国灿烂的历史成为创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 源库。然而与此成反比的,却是精品剧难见,而华丽空洞的视听垃圾居多。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传承历史文化,传播历史文化,古装剧是一个 很好的载体。但是,既然选择了拍摄古装剧,就应该好好研究历史,认真推敲时代,让古装 剧能真正把观众带进真实的古代,让观众了解历史、认识历史、丰富历史文化知识。千万不可让 现代人穿上古代的服装说现代话、做现代事,这样的“古装剧”就没有“古代模样”,只有“滑 稽模样”罢了。 拍摄古装剧是为了传承古代文化,启迪今日征程,丰富公众精神生活。拍摄古装剧不能 背离“古代模样”,只有回归古代“初心”,才能赢得今人“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