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 在历史上的地位 从十五世纪下半叶起,以意大利为发源地,欧洲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 正如恩格斯曾经指出的,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 变化,是一个需要巨人的时代,而且产生了巨人一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 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尼科洛·马基雅维里 (NiccolòMachiavelli I469一1527)正是这个伟大时代的巨人之一。① 马基雅维里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政治家、外交家;同时是一位思想家一 一政治思想家。马克思曾经肯定马基雅维里及其后一些近代思想家在国家观 上摆脱神学的束缚说,他们“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了,他们都是从理 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②并且又一次指出马基雅 维里及其后的一些近代思想家使政治研究独立于道德,他说:“从近代马基 雅维里…以及近代的其他许多思想家谈起,权力都是作为法的基础的,由 此,政治的理论观念摆脱了道德,所剩下的是独立地研究政治的主张,其他 没有别的了。”③马基雅维里是第一个使政治学独立,同伦理家彻底分家的人, 有资产阶级政治学莫基人之称,并且是历史家、军事著作者、诗人①和剧作家 ⑦。在所有这些方面都有其传世的著作,包括《君主论》、《论提图斯·李维 著[罗马史]前十卷》三卷(下称《李维史论》)、《佛罗伦萨史》八卷、《兵 法》(直译:《战争的艺术》)七卷、《曼陀罗华》(喜剧),还有其他剧 本、诗、文以及大量的关于出使各国的情况报告和通讯等等。 在作者的几部学术名著中,《君主论》是最小的一册,但是最有名。一 一作为一部代表作,它使马基雅维里身后获得举世周知的名声(也包括恶名 和所谓“马基雅维里主义”、“马基雅维里式的人物”等称谓)。此书在马 基雅维里死后五年即1532年印行,迄今四百五十多年,从西方到东方,在宗 教界、政界、学术领域和社会上广泛地引起各种强烈的反响,在二十世纪八 十年代被西方国家一些舆论界列为当代最有影响的世界十大名著之一。《君 主论》和关于马基雅维里思想的研究,从新译本到专著在东西方各国不断出 版。 马基雅维里其人及其学说,一“千秋功罪凭谁说”—一这是值得重新 探索的一项课题。此处仅就作者的时代、生平、事业,《君主论》创作及其 他主要著作有关历史情况等方面加以简介,仅供对此一著作研究的参考。 时代、家庭、服官 一、当时意大利情况马基雅维里在1469年5月3日出生于沸罗伦萨,1527 ①参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20卷,第36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1卷,第128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3卷,第368页。F ①参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20卷,第362页。 ⑧马基雅维里的喜剧被法国伏尔泰称赞胜过希腊阿里斯托芬的喜剧:马基雅维里有意大利的莫里哀之称。 英国马考莱亦赞扬备至
译者序 在历史上的地位 从十五世纪下半叶起,以意大利为发源地,欧洲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 正如恩格斯曾经指出的,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 变化,是一个需要巨人的时代,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 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尼科洛·马基雅维里 (NiccolòMachiavelli l469—1527)正是这个伟大时代的巨人之一。① 马基雅维里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政治家、外交家;同时是一位思想家— —政治思想家。马克思曾经肯定马基雅维里及其后一些近代思想家在国家观 上摆脱神学的束缚说,他们“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了,他们都是从理 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②并且又一次指出马基雅 维里及其后的一些近代思想家使政治研究独立于道德,他说:“从近代马基 雅维里……以及近代的其他许多思想家谈起,权力都是作为法的基础的,由 此,政治的理论观念摆脱了道德,所剩下的是独立地研究政治的主张,其他 没有别的了。”③马基雅维里是第一个使政治学独立,同伦理家彻底分家的人, 有资产阶级政治学莫基人之称,并且是历史家、军事著作者、诗人①和剧作家 ②。在所有这些方面都有其传世的著作,包括《君主论》、《论提图斯·李维 著[罗马史]前十卷》三卷(下称《李维史论》)、《佛罗伦萨史》八卷、《兵 法》(直译:《战争的艺术》)七卷、《曼陀罗华》(喜剧),还有其他剧 本、诗、文以及大量的关于出使各国的情况报告和通讯等等。 在作者的几部学术名著中,《君主论》是最小的一册,但是最有名。— —作为一部代表作,它使马基雅维里身后获得举世周知的名声(也包括恶名 和所谓“马基雅维里主义”、“马基雅维里式的人物”等称谓)。此书在马 基雅维里死后五年即 1532 年印行,迄今四百五十多年,从西方到东方,在宗 教界、政界、学术领域和社会上广泛地引起各种强烈的反响,在二十世纪八 十年代被西方国家一些舆论界列为当代最有影响的世界十大名著之一。《君 主论》和关于马基雅维里思想的研究,从新译本到专著在东西方各国不断出 版。 马基雅维里其人及其学说,——“千秋功罪凭谁说”——这是值得重新 探索的一项课题。此处仅就作者的时代、生平、事业,《君主论》创作及其 他主要著作有关历史情况等方面加以简介,仅供对此一著作研究的参考。 时代、家庭、服官 一、当时意大利情况马基雅维里在 1469 年5 月 3日出生于沸罗伦萨,1527 ① 参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 20 卷,第 361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 1 卷,第 128 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 3 卷,第 368 页。F ① 参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 20 卷,第 362 页。 ② 马基雅维里的喜剧被法国伏尔泰称赞胜过希腊阿里斯托芬的喜剧:马基雅维里有意大利的莫里哀之称。 英国马考莱亦赞扬备至
年6月22日去世,享年五十八岁。他的故乡佛罗伦萨以及意大利的其他一些 城市在十四、十五世纪已早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最初萌芽之地,在文艺复兴时 期,她的文化艺术的繁荣昌盛吸引了整个欧洲,但是意大利的政治体制仍然 没有脱离封建分裂状态:米兰公国、威尼斯共和国、佛罗伦萨共和国、那波 利王国和教皇辖地等五个主要国家,还有许多小的封建领地,为着疆土扩张 问题利用雇佣军长期互相征伐,直到1454年缔结洛迪条约为止。马基雅维里 就在意大利一个比较安宁时期出生、成长,直到他开始参加政治活动,他的 前半生处在佛罗伦萨的黄金时代,文艺复兴的全盛时期,①后半生则处在法国 和西班牙等国在意大利角逐的战争时期。 二、家庭与教育马基雅维里的祖辈是佛罗伦萨贵族,曾经出过十三名政 府首长一正义旗手(Gonfalonieri)和五十三名执政官(Priori)。他的父 亲贝尔纳多(Bernado)是一名律师(法学博士),在桑·卡希阿诺村(San Casciano)附近薄有地产。母亲能作诗。他有弟妹三人。一家六口,并非富 有。据贝尔纳多的日记(1474一1487)记载,贝尔纳多爱好研究古典著作, 在马基雅维里成长期间,曾借阅西塞罗的著作;在1476年曾设法购到李维著 《罗马史》。一一四十年后马基雅维里的名著《李维史论》就是以这部名著 为其基础的。马基雅维里七岁入学,约在十二岁半时已能用拉丁文作文。据 说曾在佛罗伦萨大学完成他的教育:在那里受到人文主义者语言学家马尔切 洛·阿德里亚尼(Marcello Adriani)的古典文学的训练。 马基雅维里熟习拉丁文和意大利的古典文学、史学,尤其是熟悉古罗马 -罗马共和国政制以及西塞罗等人的论辩和社会哲学。这一切为其投身子 政治外交活动准备了充足条件。日后他对罗马共和政治的向往和支配他毕生 的深厚的爱国思想,不能不与此有着密切关系。 三、服官 马基雅维里的政治生涯大体上可以说是从1494年至1512年,即与佛罗 伦萨共和国重建和再度覆灭相始终;也就是说,从原来的统治集团梅迪奇家 族被宗教改革家修道士萨沃纳罗拉领导人民起义驱逐之后,直到梅迪奇家族 卷土重来恢复其统治之日。而1494年正是法国查理八世入侵,从此使意大利 进入内忧外患交并的困难时期。 约在1495年或1496年,他在共和国政府里开始担任助理员 (Coadiutore)。1498年5月,萨沃纳罗拉在反对派的策动和教皇亚力山大 六世的迫害下,作为异端者被绞杀和焚尸。马基雅维里对教皇干涉各国政治 的悲剧不能不有所感受。①后来他在《君主论》中谈到,统治者建立新的秩序 而没有自己的武装作为后盾就不免于毁灭,还提出军队与法律作为立国的两 大支柱的国家学说,其思想渊源与此不是没有关系的 1498年6月19日马基雅维里被任命为佛罗伦萨第二秘书厅秘书长;③随 后于7月14日又被任命为“自由与和平十人委员会” ①从科西莫·德·梅迪奇于1434年当权,到他的曾孙皮埃罗·德·梅迪奇于1494年逃亡,其间六十年是 佛罗伦萨的黄金时代。参阅:H赫德和D.P.韦利编《意大利简史》,第8485页,1963年,剑桥版。 ①马基雅维里曾在1498年3月2日在教堂聆听萨沃纳罗拉讲道,见1498年3月9日信稿。 ⑧见《君主论》第七章 ⑧秘书厅(Cancelleria)是政府工作机构:秘书长(Cancelliere)是机关首长:并非“法官”或“大法官
年 6 月 22 日去世,享年五十八岁。他的故乡佛罗伦萨以及意大利的其他一些 城市在十四、十五世纪已早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最初萌芽之地,在文艺复兴时 期,她的文化艺术的繁荣昌盛吸引了整个欧洲,但是意大利的政治体制仍然 没有脱离封建分裂状态:米兰公国、威尼斯共和国、佛罗伦萨共和国、那波 利王国和教皇辖地等五个主要国家,还有许多小的封建领地,为着疆土扩张 问题利用雇佣军长期互相征伐,直到 1454 年缔结洛迪条约为止。马基雅维里 就在意大利一个比较安宁时期出生、成长,直到他开始参加政治活动,他的 前半生处在佛罗伦萨的黄金时代,文艺复兴的全盛时期,①后半生则处在法国 和西班牙等国在意大利角逐的战争时期。 二、家庭与教育马基雅维里的祖辈是佛罗伦萨贵族,曾经出过十三名政 府首长一正义旗手(Gonfalonieri)和五十三名执政官(Priori)。他的父 亲贝尔纳多(Bernado)是一名律师(法学博士),在桑·卡希阿诺村(San Casciano)附近薄有地产。母亲能作诗。他有弟妹三人。一家六口,并非富 有。据贝尔纳多的日记(1474—1487)记载,贝尔纳多爱好研究古典著作, 在马基雅维里成长期间,曾借阅西塞罗的著作;在 1476 年曾设法购到李维著 《罗马史》。——四十年后马基雅维里的名著《李维史论》就是以这部名著 为其基础的。马基雅维里七岁入学,约在十二岁半时已能用拉丁文作文。据 说曾在佛罗伦萨大学完成他的教育:在那里受到人文主义者语言学家马尔切 洛·阿德里亚尼(Marcello Adriani)的古典文学的训练。 马基雅维里熟习拉丁文和意大利的古典文学、史学,尤其是熟悉古罗马 ——罗马共和国政制以及西塞罗等人的论辩和社会哲学。这一切为其投身子 政治外交活动准备了充足条件。日后他对罗马共和政治的向往和支配他毕生 的深厚的爱国思想,不能不与此有着密切关系。 三、服官 马基雅维里的政治生涯大体上可以说是从 1494 年至 1512 年,即与佛罗 伦萨共和国重建和再度覆灭相始终;也就是说,从原来的统治集团梅迪奇家 族被宗教改革家修道士萨沃纳罗拉领导人民起义驱逐之后,直到梅迪奇家族 卷土重来恢复其统治之日。而 1494 年正是法国查理八世入侵,从此使意大利 进入内忧外患交并的困难时期。 约在 1495 年 或 1496 年,他在共和国政府里开始担任助理员 (Coadiutore)。1498 年 5 月,萨沃纳罗拉在反对派的策动和教皇亚力山大 六世的迫害下,作为异端者被绞杀和焚尸。马基雅维里对教皇干涉各国政治 的悲剧不能不有所感受。①后来他在《君主论》中谈到,统治者建立新的秩序 而没有自己的武装作为后盾就不免于毁灭,②还提出军队与法律作为立国的两 大支柱的国家学说,其思想渊源与此不是没有关系的。 1498 年 6 月 19 日马基雅维里被任命为佛罗伦萨第二秘书厅秘书长;③随 后于 7 月 14 日又被任命为“自由与和平十人委员会” ① 从科西莫·德·梅迪奇于 1434 年当权,到他的曾孙皮埃罗·德·梅迪奇于 1494 年逃亡,其间六十年是 佛罗伦萨的黄金时代。参阅:H.赫德和 D.P.韦利编《意大利简史》,第 84—85 页,1963 年,剑桥版。 ① 马基雅维里曾在 1498 年 3 月 2 日在教堂聆听萨沃纳罗拉讲道,见 1498 年 3 月 9 日信稿。 ② 见《君主论》第七章。 ③ 秘书厅(Cancelleria)是政府工作机构;秘书长(Cancelliere)是机关首长;并非“法官”或“大法官
(简称“十人委员会”)秘书,在最高行政机关一执政团(Signor la) 领导下负责办理外交与军政事务。当时他才二十九岁,任职直到1512年佛罗 伦萨覆灭,这样就结束了他的十四年的政治生活。 四、外交实践与认识这十四年的政治工作,特别是外交实践,为马基雅 维里的政治学说及其《君主论》的著作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例证。 除了负责处理大量的外事文件的日常工作外,他的第一项工作是作为共 和国的代表临时特派出访外国和意大利各城邦,随时向“十人委员会”报告; 在战争时期,负责军事组织等工作。他是政府首脑索代里尼的得力助手和智 囊人物。从三十岁开始先后出访近三十次,到过法国、瑞士、德意志各国和 意大利各城邦。他所作的《法国情况报告》、《德意志情况报告》以及关于 罗马尼阿公爵切萨雷(Ceasare Borgia)的报告和其他通讯等文件,现仍保 存下来,它们表明马基雅维里对欧洲各国和意大利各城邦社会政治现实具有 敏锐的洞察力,对于统治者的真正面目有了深入了解和缜密的分析,并且构 成他所阐述的政治思想与军事理论的根据。在这些出使访问中使他深感弱国 无外交。在1500年秋,就皮萨战争问题,他出使求助法王;在拥有强大武力 的君主集权的大国面前,由于本国武力与财力俱弱,为外国国王蔑视,逗留 数月,快快而归,不能不加深马基雅维里谋求富国强兵、民族独立的渴望。 1502年10月至1503年1月两次出使,对马基雅维里的政治思想产生重大影 响。 由于教皇亚力山大六世的支持,切萨雷·博尔贾于1499年开始征服罗马 尼阿,继而占领伊莫拉、富尔利、里米尼、法恩扎、乌尔比诺等地,进而觊 觎佛罗伦萨属地阿雷佐。马基雅维里出使,企图与博尔贾修好,以求返还占 领地。他耳闻目睹博尔贾施展阴谋诡计,唾手掠取领土,暗杀敌人,假手法 庭斩杀权臣,以及建立国民军取代雇佣军,如此等等。不仅由于博尔贾的“能 力”,主要的是由于他努力创建一个强大的统一的国家,使马基雅维里惊叹, 认为找到了可以作为拯救意大利的统治者(但其后不幸失败),①最后成为《君 主论》中一再奉扬的新君主典范。 军制改革的历程 一、雇佣军的历史教训创建国民军是马基雅维里毕生努力的最大的事业 之一。同时也是《君主论》探讨的最重要课题之一。意大利历史学者费代里 科·卡博德(Feder ico Chabod)甚至强调说,《君主论》的总的特性清楚地 表现在论建立国民军的几章里。⑦马基雅维里认定雇佣军是意大利一切灾难的 原因。他迫切要求把国民军建设起来,就是为了用自己的武力取代意大利各 国已经长期实施的雇佣军制度和外国援军,建设统一的独立自主的国家。他 ①德国著名学者迈内克(Meinecke)主张,《君主论》所推崇的真正英雄是指第六章所说的英雄,即摩西、 罗慕洛等人,而不是博尔贾。(见所著:《在现代史上国家理由学说》(DieldeederStaatsR■son)1924年, 柏林版,第27页)但是马基雅维里在1514」515年1月31日给韦托里(F.Vtoi)的信中仍然说,“假 如我是新君主,我将经常仿效瓦伦蒂诺公爵(即博尔贾)的行迹”。可见马基雅维里自始至终把博尔贾奉 为新君主典范。迈内克的主张似准成立。 。E.卡博德:《君主论》导论,1924年,都灵版:《马基雅维里与文艺复兴》(文集),1958年,伦敦版, 第16页。F
(简称“十人委员会”)秘书,在最高行政机关——执政团(Signorla) 领导下负责办理外交与军政事务。当时他才二十九岁,任职直到 1512 年佛罗 伦萨覆灭,这样就结束了他的十四年的政治生活。 四、外交实践与认识这十四年的政治工作,特别是外交实践,为马基雅 维里的政治学说及其《君主论》的著作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例证。 除了负责处理大量的外事文件的日常工作外,他的第一项工作是作为共 和国的代表临时特派出访外国和意大利各城邦,随时向“十人委员会”报告; 在战争时期,负责军事组织等工作。他是政府首脑索代里尼的得力助手和智 囊人物。从三十岁开始先后出访近三十次,到过法国、瑞士、德意志各国和 意大利各城邦。他所作的《法国情况报告》、《德意志情况报告》以及关于 罗马尼阿公爵切萨雷(Ceasare Borgia)的报告和其他通讯等文件,现仍保 存下来,它们表明马基雅维里对欧洲各国和意大利各城邦社会政治现实具有 敏锐的洞察力,对于统治者的真正面目有了深入了解和缜密的分析,并且构 成他所阐述的政治思想与军事理论的根据。在这些出使访问中使他深感弱国 无外交。在 1500 年秋,就皮萨战争问题,他出使求助法王;在拥有强大武力 的君主集权的大国面前,由于本国武力与财力俱弱,为外国国王蔑视,逗留 数月,快快而归,不能不加深马基雅维里谋求富国强兵、民族独立的渴望。 1502 年 10 月至 1503 年 1 月两次出使,对马基雅维里的政治思想产生重大影 响。 由于教皇亚力山大六世的支持,切萨雷·博尔贾于 1499 年开始征服罗马 尼阿,继而占领伊莫拉、富尔利、里米尼、法恩扎、乌尔比诺等地,进而觊 觎佛罗伦萨属地阿雷佐。马基雅维里出使,企图与博尔贾修好,以求返还占 领地。他耳闻目睹博尔贾施展阴谋诡计,唾手掠取领土,暗杀敌人,假手法 庭斩杀权臣,以及建立国民军取代雇佣军,如此等等。不仅由于博尔贾的“能 力”,主要的是由于他努力创建一个强大的统一的国家,使马基雅维里惊叹, 认为找到了可以作为拯救意大利的统治者(但其后不幸失败),①最后成为《君 主论》中一再奉扬的新君主典范。 军制改革的历程 一、雇佣军的历史教训创建国民军是马基雅维里毕生努力的最大的事业 之一。同时也是《君主论》探讨的最重要课题之一。意大利历史学者费代里 科·卡博德(Federico Chabod)甚至强调说,《君主论》的总的特性清楚地 表现在论建立国民军的几章里。②马基雅维里认定雇佣军是意大利一切灾难的 原因。他迫切要求把国民军建设起来,就是为了用自己的武力取代意大利各 国已经长期实施的雇佣军制度和外国援军,建设统一的独立自主的国家。他 ① 德国著名学者迈内克(Meinecke)主张,《君主论》所推崇的真正英雄是指第六章所说的英雄,即摩西、 罗慕洛等人,而不是博尔贾。(见所著:《在现代史上国家理由学说》(DieldeederStaatsR■son)1924 年, 柏林版,第 27 页)但是马基雅维里在 1514—1515 年 1 月 31 日给韦托里(F.Vettori)的信中仍然说,“假 如我是新君主,我将经常仿效瓦伦蒂诺公爵(即博尔贾)的行迹”。可见马基雅维里自始至终把博尔贾奉 为新君主典范。迈内克的主张似准成立。 ② F.卡博德:《君主论》导论,1924 年,都灵版;《马基雅维里与文艺复兴》(文集),1958 年,伦敦版, 第 16 页。F
痛切地感到雇佣军耗费巨大军饷,而作战不力甚至叛变;求助于外国(如法 国)不仅低首而且还要支付巨款。例如对皮萨作战,请来了雇佣军队长保罗维 泰利,花了六万四千金币一一“十人委员会”被人民称为“败家子”;而到 了胜利在望的时刻,却由于雇佣军队长通敌,功败垂成。佛罗伦萨深感意大 利的雇佣军不可靠,转而求助法国,给法王二万四千金币,雇佣法国人的军 队,包括瑞士军在内。但是这些军队向皮萨进攻前却掠夺佛罗伦萨人民,索 饷要粮。这就不能不使马基雅维里又一次痛感意大利的外国雇佣军队全不可 靠。但是当博尔贾以武力威胁和勒索佛罗伦萨的时候,佛罗伦萨由于没有自 己的武力还是不得不求助于法国,被迫付给三万金币,还答应以后再付给十 二万金币。这种悲惨的境遇,同马基雅维里出使观察到的拥有自己武力的统 一的法国、瑞士,以及博尔贾的夺人声势,形成强烈的对照。事实说明,新 兴资产阶级的统治者只是运用外交上的纵横搏阎而没有自己民族的武力作为 后盾,是无法同强大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抗衡的。因此,在《君主论》 里面,马基雅维里引证古今,反复谈论武力和雇佣军问题,要求建立由自己 臣民、市民或者属民组成的军队;批判雇佣军一在意大利各国已经长期采 取的制度。同时专章阐述君主关于军事方面的责任,甚至强调君主的唯一专 业就是军事,除了战争、军事制度和训练之外,不应该另有其他目标,其他 考虑。除了时代的局限性和固有的阶级性之外,马基雅维里的思想往往趋于 极端,带着某种片面性、夸张性,受着他个人的主观经验束缚与强烈的政治 激情影响。上面说的就是一个例子。但是他的建设国民军的基本目的,是为 了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排除外国的干涉与侵略,维护独立。这些主张是符 合新兴阶级和人民的利益的,因此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在作者去世后四 百年,意大利在法西斯统治下,曾经隆重重印《君主论》,献给墨索里尼, 这是对热切谋求国家统一、民族独立与自由的佛罗伦萨爱国者的侮辱。 二、国民军的创建与胜利1505年9月,佛罗伦萨为收复比萨而发动进攻, 再次失利,使马基雅维里更加坚信军事制度必须彻底改革。①1505年,他写 了:《论佛罗伦萨臣民军队组织化》,他的主张遭到一些贵族们的反对,但 是获得索代里尼的重视。1505年12月30日马基雅维里受命亲自招募志愿参 军的人。1506年2月15日,新军队由仿照瑞士式训练的约四百名新兵组成, 在政府广场以分列式行进,引起了人民的欢呼,贵族的非难。最后在1506 年12月6日最高会议批准马基雅维里拟定的提案,设置一名新官员专门负责 监管军队重建工作,马基雅维里担任“佛罗伦萨国民军军令局”局长。参军 的人来自佛罗伦萨共和国的领土(但已合并而尚未正式成为共和国的一部分 除外)。每二十名军人设军官一人,必须是佛罗伦萨市的市民,而不是农村 的人。骑兵必须限于佛罗伦萨市市民;步兵则来自乡村,给养全部由乡村负 担,⑦在军事组织和军需供给上的城乡差别反映了马基雅维里的军事建设的阶 级性。 马基雅维里亲自向各地招募志愿参军的人作为常备军(步兵)。半年间 自动应募请求审查的不下一万二千人,但是只招收了五千人,依规定,到1507 年步兵至少一万名。马基雅维里选择了曾经为博尔贾效劳以凶残著名的西班 ①参阅:日本佐佐木毅《马基雅维里》,《人类知识遗产》丛书,第24卷,第96页。 ②参阅F.卡博德:《马基雅维里》,载《意大利科学文学艺术百科全书》第21卷,第780页,罗马,1951 年版。F
痛切地感到雇佣军耗费巨大军饷,而作战不力甚至叛变;求助于外国(如法 国)不仅低首而且还要支付巨款。例如对皮萨作战,请来了雇佣军队长保罗·维 泰利,花了六万四千金币——“十人委员会”被人民称为“败家子”;而到 了胜利在望的时刻,却由于雇佣军队长通敌,功败垂成。佛罗伦萨深感意大 利的雇佣军不可靠,转而求助法国,给法王二万四千金币,雇佣法国人的军 队,包括瑞士军在内。但是这些军队向皮萨进攻前却掠夺佛罗伦萨人民,索 饷要粮。这就不能不使马基雅维里又一次痛感意大利的外国雇佣军队全不可 靠。但是当博尔贾以武力威胁和勒索佛罗伦萨的时候,佛罗伦萨由于没有自 己的武力还是不得不求助于法国,被迫付给三万金币,还答应以后再付给十 二万金币。这种悲惨的境遇,同马基雅维里出使观察到的拥有自己武力的统 一的法国、瑞士,以及博尔贾的夺人声势,形成强烈的对照。事实说明,新 兴资产阶级的统治者只是运用外交上的纵横搏阎而没有自己民族的武力作为 后盾,是无法同强大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抗衡的。因此,在《君主论》 里面,马基雅维里引证古今,反复谈论武力和雇佣军问题,要求建立由自己 臣民、市民或者属民组成的军队;批判雇佣军——在意大利各国已经长期采 取的制度。同时专章阐述君主关于军事方面的责任,甚至强调君主的唯一专 业就是军事,除了战争、军事制度和训练之外,不应该另有其他目标,其他 考虑。除了时代的局限性和固有的阶级性之外,马基雅维里的思想往往趋于 极端,带着某种片面性、夸张性,受着他个人的主观经验束缚与强烈的政治 激情影响。上面说的就是一个例子。但是他的建设国民军的基本目的,是为 了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排除外国的干涉与侵略,维护独立。这些主张是符 合新兴阶级和人民的利益的,因此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在作者去世后四 百年,意大利在法西斯统治下,曾经隆重重印《君主论》,献给墨索里尼, 这是对热切谋求国家统一、民族独立与自由的佛罗伦萨爱国者的侮辱。 二、国民军的创建与胜利 1505 年 9 月,佛罗伦萨为收复比萨而发动进攻, 再次失利,使马基雅维里更加坚信军事制度必须彻底改革。① 1505 年,他写 了:《论佛罗伦萨臣民军队组织化》,他的主张遭到一些贵族们的反对,但 是获得索代里尼的重视。1505 年 12 月 30 日马基雅维里受命亲自招募志愿参 军的人。1506 年 2 月 15 日,新军队由仿照瑞士式训练的约四百名新兵组成, 在政府广场以分列式行进,引起了人民的欢呼,贵族的非难。最后在 1506 年 12 月 6 日最高会议批准马基雅维里拟定的提案,设置一名新官员专门负责 监管军队重建工作,马基雅维里担任“佛罗伦萨国民军军令局”局长。参军 的人来自佛罗伦萨共和国的领土(但已合并而尚未正式成为共和国的一部分 除外)。每二十名军人设军官一人,必须是佛罗伦萨市的市民,而不是农村 的人。骑兵必须限于佛罗伦萨市市民;步兵则来自乡村,给养全部由乡村负 担,②在军事组织和军需供给上的城乡差别反映了马基雅维里的军事建设的阶 级性。 马基雅维里亲自向各地招募志愿参军的人作为常备军(步兵)。半年间 自动应募请求审查的不下一万二千人,但是只招收了五千人,依规定,到 1507 年步兵至少一万名。马基雅维里选择了曾经为博尔贾效劳以凶残著名的西班 ① 参阅:日本佐佐木毅《马基雅维里》,《人类知识遗产》丛书,第 24 卷,第 96 页。 ② 参阅 F.卡博德:《马基雅维里》,载《意大利科学文学艺术百科全书》第 21 卷,第 780 页,罗马,1951 年版。 F
牙人唐·未凯莱托作为首领,负责训练国民军,这正是马基雅维里强调“能 力”,轻视伦理道德的反映。他在1506年和1507年大部时间从事新国民军 的组织工作,并负责监督新军三营围困皮萨。至1509年5月24日皮萨由于 粮绝遣使求和,5月31日投降,6月8日马基雅维里率佛罗伦萨军人城。于 是结束了十四、五年的不断纷争,重新拥有皮萨。佛罗伦萨举国欢庆,祝贺 马基雅维里是胜利的真正组织者。这是共和国和马基雅维里政治生涯最辉煌 的一刻。 三、国民军失败与共和国瓦解 马基雅维里在1509年胜利后又奉派出使,对法、德、瑞士各国政治军事 制度的优劣以及意大利积弱原因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瑞士尤其赞赏,在 日后《君主论》中对国民军和雇佣军的评论得力于此甚多。马基雅维里已察 觉到佛罗伦萨厕身于法国同西班牙、教廷等国结成的神圣联盟的尖锐对立之 间的危机,于是致力加强防务。在侵略的威胁下,1512年3月23日通过了 《骑兵军需条例》。马基雅维里曾巧妙地动员了一万二千国民军进行防卫。 但是,这些军队于1512年8月在普拉托被神圣联盟军击溃。出走在外的梅迪 奇家族以一万金币对联盟进行贿赂,并且答应对帮助他回国的人以后还要重 酬。于是在西班牙军威胁下,佛罗伦萨投降。1512年9月1日正义旗手索代 里尼宣告辞职后出走,共和国由是瓦解,梅迪奇家族的首领朱利亚诺及小洛 伦佐回到佛罗伦萨。马基雅维里从此陷入深渊。 罢官以后 一、从冤狱到放逐 马基雅维里没有跟随首脑出走,留在佛罗伦萨迎接梅迪奇家族归国,并 且企求一至死不渝地企求为祖国效命,但是事与愿违。在西班牙武力的支 撑下,1512年9月14日枢机主教焦瓦尼·德·梅迪奇进入佛罗伦萨,重新 建立委任独裁制:恢复了1494年梅迪奇家族统治下的机构和制度。“国民军 军令局”被解散了,马基雅维里一手创建的国民军当然也解散了。11月9日 新政府正式罢免他的一切职务,驱逐出佛罗伦萨一年,禁止离开国境,并勒 令提供巨额保证金。事不止此,随后在1513年2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一参加 反梅迪奇家族的阴谋罪嫌把他逮捕入狱,刑讯逼供,①但马基雅维里不为所 屈,力辩无辜。后经多方营救,于1513年3月出狱。⑦他写信给他的朋友, 驻罗马教廷的大使弗朗切斯科·韦托里表示,他只是把它归诸命运,相信不 ①1494年出走的皮埃罗已故,他的二弟朱利亚诺(Giuliano)、三弟焦瓦尼(Giuvanni)和皮埃罗之子小洛 伦佐(Lorenzode'Medici,1492H519)成为梅迪奇家族首领。F ①据说,有人在索代里尼亲戚家中捡到一名叫做保罗·博斯科利(P.PaoloBoscoli)从口袋里丢下的一张单 子,上面有十多个人名包括马基雅维里的名字在内,于是向公安委员会报告,博斯科利及其亲友(另一青 年)被捕入狱,随后多人相继株连。参阅E.米尔:《马基雅维里及其时代》第104页以下,1936年纽约版, 佐佐木毅:《马基雅维利》123页以下,1978年讲谈社版。 ⑧见1513年3月13日马基雅维里致友人弗朗切斯科·韦托里信。但是另一种说法是在1514年4月4日 在枢机主教焦瓦尼·德·梅迪奇升任教皇称为利奥十世时宣告大赦令获释。见《意大利科学、文学与艺术 百科全书》第21卷,第781页,罗马1951年版。F
牙人唐·未凯莱托作为首领,负责训练国民军,这正是马基雅维里强调“能 力”,轻视伦理道德的反映。他在 1506 年和 1507 年大部时间从事新国民军 的组织工作,并负责监督新军三营围困皮萨。至 1509 年 5 月 24 日皮萨由于 粮绝遣使求和,5 月 31 日投降,6 月 8 日马基雅维里率佛罗伦萨军人城。于 是结束了十四、五年的不断纷争,重新拥有皮萨。佛罗伦萨举国欢庆,祝贺 马基雅维里是胜利的真正组织者。这是共和国和马基雅维里政治生涯最辉煌 的一刻。 三、国民军失败与共和国瓦解 马基雅维里在 1509 年胜利后又奉派出使,对法、德、瑞士各国政治军事 制度的优劣以及意大利积弱原因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瑞士尤其赞赏,在 日后《君主论》中对国民军和雇佣军的评论得力于此甚多。马基雅维里已察 觉到佛罗伦萨厕身于法国同西班牙、教廷等国结成的神圣联盟的尖锐对立之 间的危机,于是致力加强防务。在侵略的威胁下,1512 年 3 月 23 日通过了 《骑兵军需条例》。马基雅维里曾巧妙地动员了一万二千国民军进行防卫。 但是,这些军队于 1512 年 8 月在普拉托被神圣联盟军击溃。出走在外的梅迪 奇家族以一万金币对联盟进行贿赂,并且答应对帮助他回国的人以后还要重 酬。于是在西班牙军威胁下,佛罗伦萨投降。1512 年 9 月 1 日正义旗手索代 里尼宣告辞职后出走,共和国由是瓦解,梅迪奇家族的首领朱利亚诺及小洛 伦佐①回到佛罗伦萨。马基雅维里从此陷入深渊。 罢官以后 一、从冤狱到放逐 马基雅维里没有跟随首脑出走,留在佛罗伦萨迎接梅迪奇家族归国,并 且企求——至死不渝地企求为祖国效命,但是事与愿违。在西班牙武力的支 撑下,1512 年 9 月 14 日枢机主教焦瓦尼·德·梅迪奇进入佛罗伦萨,重新 建立委任独裁制:恢复了 1494 年梅迪奇家族统治下的机构和制度。“国民军 军令局”被解散了,马基雅维里一手创建的国民军当然也解散了。11 月 9 日 新政府正式罢免他的一切职务,驱逐出佛罗伦萨一年,禁止离开国境,并勒 令提供巨额保证金。事不止此,随后在 1513 年 2 月以莫须有的罪名——参加 反梅迪奇家族的阴谋罪嫌把他逮捕入狱,刑讯逼供,①但马基雅维里不为所 屈,力辩无辜。后经多方营救,于 1513 年 3 月出狱。②他写信给他的朋友, 驻罗马教廷的大使弗朗切斯科·韦托里表示,他只是把它归诸命运,相信不 ① 1494 年出走的皮埃罗已故,他的二弟朱利亚诺(Giuliano)、三弟焦瓦尼(Giuvanni)和皮埃罗之子小洛 伦佐(Lorenzode’ Medici,1492—1519)成为梅迪奇家 族首领。F ① 据说,有人在索代里尼亲戚家中捡到一名叫做保罗·博斯科利(P.PaoloBoscoli)从口袋里丢下的一张单 子,上面有十多个人名包括马基雅维里的名字在内,于是向公安委员会报告,博斯科利及其亲友(另一青 年)被捕入狱,随后多人相继株连。参阅 E.米尔:《马基雅维里及其时代》第 104 页以下,1936 年纽约版, 佐佐木毅:《马基 雅维利》123 页以下,1978 年讲谈社版。 ② 见 1513 年 3 月 13 日马基雅维里致友人弗朗切斯科·韦托里信。但是另一种 说法是在 1514 年 4 月 4 日 在枢机主教焦瓦尼·德·梅迪奇升任教皇称为利奥十世时 宣告大赦令获释。见《意大利科学、文学与艺术 百科全书》第 21 卷,第 781 页,罗马 1951 年版。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