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授内容注解些生命必需物质(如K+,Na+,I-,单糖,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和有机酸、碱等弱电解质的离子型等。主动转运有如下特点:①逆浓度梯度转运:②需要消耗机体能量,能量的来源主要由细胞代谢产生的ATP提供③主动转运药物的吸收速度与载体数量有关,可出现饱和现象;④可与结构类似的物质发生竞争现象;③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③主动转运有结构特异性,如单糖、氨基酸、嘧啶及某些维生素都有本身独立的主动转运特性:③主动转运还有部位特异性。3.促进扩散(facilitateddiffusion)促进扩散文称中介转运(meadiatedtransport)或易化扩散,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或转运的过程。促进扩散具有载体转运的各种特征:有饱和现象,与被动扩散不同之处在于:促进扩散不消耗能量,而且是顺浓度梯度转运,转运的速率大大超过被动扩散。4.胞饮作用胞饮作用是细胞摄取药物的另一种形式,主动变形而将某些物质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称为胞饮。某些高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肽类、脂溶性维生素和重金属等,可按胞饮方式吸收。表:药物膜转运机制及特点转运机制转运型式载体机体能量膜变形无单纯扩散无(被动)不需要被动转运无不需要膜孔转运无(被动)无促进扩散有(主动)不需要载体媒介转运无需要主动转运有(主动)有无(主动)需要胞饮作用膜动运需要有吞噬作用无(主动)三、胃肠道的结构与功能表:胃肠道生理和药物吸收6
6 .讲授内容 注解 一些生命必需物质(如 K+,Na+,I-,单糖,氨基酸,水 溶性维生素)和有机酸、碱等弱电解质的离子型等。 主动转运有如下特点:①逆浓度梯度转运;②需要消耗机 体能量,能量的来源主要由细胞代谢产生的 ATP 提供;③主 动转运药物的吸收速度与载体数量有关,可出现饱和现象;④ 可与结构类似的物质发生竞争现象;⑤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 ⑥主动转运有结构特异性,如单糖、氨基酸、嘧啶及某些维生 素都有本身独立的主动转运特性;⑦主动转运还有部位特异 性。 3.促进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促进扩散又称中介转运(meadiated transport)或易化扩散, 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或转运的过程。 促进扩散具有载体转运的各种特征:有饱和现象,与被动 扩散不同之处在于:促进扩散不消耗能量,而且是顺浓度梯度 转运,转运的速率大大超过被动扩散。 4.胞饮作用 胞饮作用是细胞摄取药物的另一种形式,主动变形而将某 些物质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称为胞饮。 某些高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肽类、脂溶性维生素和重 金属等,可按胞饮方式吸收。 表:药物膜转运机制及特点 三、胃肠道的结构与功能 表:胃肠道生理和药物吸收
注解.讲授内容部位pH长度(cm)表面积转运时间胃小1~3 30~40min较大十二指肠4~620~306s很大空肠6~7150~2502~8 h7回肠很大200~350结肠8较小90~15024 h(一)胃胃液:2L/d,胃蛋白酶、盐酸,pH低(》1),面积小,药物崩解、分散、溶解、少量吸收(二)小肠面积非常大:200平方米皱壁+绒毛+微细绒毛,pH:5-7,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毛细淋巴管F血管绒毛静味动脉(三)大肠面积小,吸收差,pH=8.3~8.4,直肠给药、结肠定位给药第二节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30)一、消化系统因素
7 .讲授内容 注解 部位 pH 长度(cm) 表面积 转运时间 胃 1~3 - 小 30~40 min 十二指肠 4~6 20~30 较大 6 s 空肠 6~7 150~250 很大 2~8 h 回肠 7 200~350 很大 结肠 8 90~150 较小 24 h (一) 胃 胃液:2L/d,胃蛋白酶、盐酸,pH 低(»1),面积小,药物 崩解、分散、溶解、少量吸收 (二) 小肠 面积非常大:200 平方米 皱壁 + 绒毛 + 微细绒毛,pH:5 – 7,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 (三) 大肠 面积小,吸收差,pH = 8.3~8.4,直肠给药、结肠定位给药 第二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30’) 一、消化系统因素
.讲授内容注解(一)胃肠液的成分与性质胃液pH变化,可使弱酸性药物在胃中吸收发生变化。药物吸收部位的pH值对很多药物,特别是有机弱酸或弱碱类药物的吸收至关重要。大多数有机药物都是弱酸性或弱碱性物质,消化道中的不同pH或其变化,都会影响药物的解离状态从而影响药物制剂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主动转运吸收的药物是在特定部位由载体或酶促系统进行的,一般不受消化道pH变化的影响。胆汁中的的胆酸盐对难溶性药物有增溶作用,可促进吸收,但与新霉素和卡那霉素等生成不溶性物质而影响吸收。(二)胃排空和胃空速率胃排空速率:胃排空速率表观为一级速度过程:影响胃排空速率的因素很多,与内容物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有关。黏度低,渗透压低时,一般胃排空速率较大;稀的软体食物比稠的或固体食物的胃排空快;服用某些抗胆碱药物、抗组织胺药物、麻醉药物时,胃排空速率都可下降。胃排空的快慢,对药物消化道中的吸收有一定影响。由于大多数药物在小肠中吸收好,胃排空加快,药物到达小肠部位时间缩短,吸收快,生物利用度提高,出现药效时间也快。少数主动吸收药物如核黄素等在十二指肠由载体转运吸收,胃排空速率快,大量的核黄素同时到达吸收部位,吸收达到饱和,因而只有一小部分药物被吸收;若饭后服用,胃排空速率小,使吸收量增加。表:影响胃排空的因素影响因素胃排空情况随内容物增加,开始胃胃内容物的体积排空速率增加,继而减慢80
8 .讲授内容 注解 (一)胃肠液的成分与性质 胃液 pH 变化,可使弱酸性药物在胃中吸收发生变化。药 物吸收部位的 pH 值对很多药物,特别是有机弱酸或弱碱类药 物的吸收至关重要。大多数有机药物都是弱酸性或弱碱性物 质,消化道中的不同 pH 或其变化,都会影响药物的解离状态, 从而影响药物制剂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主动转运吸收的药物 是在特定部位由载体或酶促系统进行的,一般不受消化道 pH 变化的影响。 胆汁中的的胆酸盐对难溶性药物有增溶作用,可促进吸 收,但与新霉素和卡那霉素等生成不溶性物质而影响吸收。 (二)胃排空和胃空速率 胃排空速率:胃排空速率表观为一级速度过程:影响胃排 空速率的因素很多,与内容物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有关。黏 度低,渗透压低时,一般胃排空速率较大;稀的软体食物比稠 的或固体食物的胃排空快;服用某些抗胆碱药物、抗组织胺药 物、麻醉药物时,胃排空速率都可下降。 胃排空的快慢,对药物消化道中的吸收有一定影响。由于 大多数药物在小肠中吸收好,胃排空加快,药物到达小肠部位 时间缩短,吸收快,生物利用度提高,出现药效时间也快。少 数主动吸收药物如核黄素等在十二指肠由载体转运吸收,胃排 空速率快,大量的核黄素同时到达吸收部位,吸收达到饱和, 因而只有一小部分药物被吸收;若饭后服用,胃排空速率小, 使吸收量增加。 表: 影响胃排空的因素 影响因素 胃排空情况 胃内容物的体积 随内容物增加,开始胃 排空速率增加,继而减 慢
注解.讲授内容食物类型固体食物较流体排空慢脂肪类食物胃排空速率减慢碳水化合物胃排空速率减慢抗胆碱药(如阿托品)胃排空速率减慢麻醉药(如吗啡)胃排空速率减慢止痛药(如阿司匹林)胃排空速率减慢药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物胃排空速率减慢剂(如异丙肾)β-受体阻断剂(如普萘加速胃排空洛尔)站立较卧姿排空慢,左身体位置侧卧较右侧卧排空慢(三)肠内运行胃蠕动可使食物与药物充分混合,有利于胃中药物的吸收,小肠的固有运动可促进固体制剂的进一步崩解,使之与肠液充分混合溶解,增加药物与吸收黏膜表面的接触,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四)食物的影响表: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影响结果相关药物Vc、头孢辛、VB2、异维A酸、普萘洛尔、更昔洛韦、地增加吸收量丙苯酮、三唑仑、咪达唑仑、特非拉汀降低吸收速率吲哚美辛、非诺洛芬9
9 .讲授内容 注解 食物类型 固体食物较流体排空慢 脂肪类食物 胃排空速率减慢 碳水化合物 胃排空速率减慢 药 物 抗胆碱药(如阿托品) 胃排空速率减慢 麻醉药(如吗啡) 胃排空速率减慢 止痛药(如阿司匹林) 胃排空速率减慢 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 剂(如异丙肾) 胃排空速率减慢 β-受体阻断剂(如普萘 洛尔) 加速胃排空 身体位置 站立较卧姿排空慢,左 侧卧较右侧卧排空慢 (三)肠内运行 胃蠕动可使食物与药物充分混合,有利于胃中药物的吸收,小 肠的固有运动可促进固体制剂的进一步崩解,使之与肠液充分 混合溶解,增加药物与吸收黏膜表面的接触,有利于药物的吸 收。 (四)食物的影响 表: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影响结果 相关药物 增加吸收量 Vc、头孢呋辛、VB2、异维 A 酸、普萘洛尔、更昔洛韦、地 丙苯酮、三唑仑、咪达唑仑、 特非拉汀 降低吸收速率 吲哚美辛、非诺洛芬
.讲授内容注解卡托普利、乙醇、齐多夫定、利福平、普伐他汀、林可霉素、降低吸收速率与吸收量异烟肼、溴苄铵、托西酸盐、红霉素阿司匹林、卡普脲、头孢拉定、降低吸收速率,不影响克林霉素、地高辛、奎尼丁、吸收量西米替丁、优降糖、氧氟沙星、环丙沙星降低吸收速率,增加吸喃妥因、酮康唑收量增加吸收量,不影响吸芬维A胺收速率保泰松、甲基多巴、磺胺异二无影响甲嘧啶、丙基硫氨嘧啶(五)胃肠道代谢作用的影响二、循环系统因素(一)胃肠血流速度(二)肝首过作用(三)淋巴循环三、疾病因素第三节影响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50”)一、解离度与脂溶性未解离型的有机弱酸和有机弱碱由于脂溶性较大,比脂溶性小的解离型药物易吸收,由于非解离型和解离型的比例与环境的pH直接相关。同时,脂溶性又与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有关。这种以油水分配系数和解离状况决定药物吸收的假说,被称为pH分配假说。其关系可用Henderson-Hasselbalch缓冲方程式表示:10
10 .讲授内容 注解 降低吸收速率与吸收量 卡托普利、乙醇、齐多夫定、 利福平、普伐他汀、林可霉素、 异烟肼、溴苄铵、托西酸盐、 红霉素 降低吸收速率,不影响 吸收量 阿司匹林、卡普脲、头孢拉定、 克林霉素、地高辛、奎尼丁、 西米替丁、优降糖、氧氟沙星、 环丙沙星 降低吸收速率,增加吸 收量 呋喃妥因、酮康唑 增加吸收量,不影响吸 收速率 芬维 A 胺 无影响 保泰松、甲基多巴、磺胺异二 甲嘧啶、丙基硫氨嘧啶 (五)胃肠道代谢作用的影响 二、循环系统因素 (一)胃肠血流速度 (二)肝首过作用 (三)淋巴循环 三、疾病因素 第三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 (50’) 一、解离度与脂溶性 未解离型的有机弱酸和有机弱碱由于脂溶性较大,比脂溶 性小的解离型药物易吸收,由于非解离型和解离型的比例与环 境的 pH 直接相关。同时,脂溶性又与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 有关。这种以油水分配系数和解离状况决定药物吸收的假说, 被称为 pH 分配假说。其关系可用 Henderson-Hasselbalch 缓 冲方程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