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车辆的交通特性 三、机动车的主要特性 1动力性能 2)加速能力 (D-f 行1° 各类车辆的最大加速度 表29 低档 高档 车辆类型 a. (km/h /s) ama(m/92) a(km/w/s) 轿车 2,0-2.5 7.2-9.0 0.8-1.2 2,9-4.3 货车 1.7-2.0 6.1~7.2 0.25-0.5 0.9~1,8 客车 1.8~2.3 6.5-8.3 0. 45-2.9
2.2 车辆的交通特性 三、机动车的主要特性 1.动力性能 2)加速能力 i=0
2.2车辆的交通特性 三、机动车的主要特性 1动力性能 3)爬坡能力 机动车的最大爬坡度:工档的最大动力因 数D1ma与f之差
2.2 车辆的交通特性 三、机动车的主要特性 1.动力性能 3)爬坡能力 机动车的最大爬坡度:I档的最大动力因 数D1max与f之差
2.2车辆的交通特性 三、机动车的主要特性 2制动性能 车辆从某一速度开始制动减速到另一速度所走过的距 离为 EL-E L 2g(f±i)×3.62 式中:S—一制动距离(m); U——初速度(km/h); 末速度(kmh) 滚动阻力系数; 路面的纵坡度 制动距离是指从踏着制动踏板开始到汽车停住为止车 辆所驶过的距离
2.2 车辆的交通特性 三、机动车的主要特性 2.制动性能 车辆从某一速度开始制动减速到另一速度所走过的距 离为: 制动距离是指从踏着制动踏板开始到汽车停住为止车 辆所驶过的距离
2.2车辆的交通特性 三、机动车的主要特性 3通过性 机动车能以足够高的平均速度通过各种路面和越过各 种自然障碍的能力。 1)轮廓通过性 (1)最小离地间隙:车辆的最低点与路面间的距离 间隙失效:车辆被地面拖住无法通过时 顶住失效:车辆底部零件碰到地面而被顶住时
2.2 车辆的交通特性 三、机动车的主要特性 3.通过性 机动车能以足够高的平均速度通过各种路面和越过各 种自然障碍的能力。 1)轮廓通过性 (1)最小离地间隙:车辆的最低点与路面间的距离 间隙失效:车辆被地面拖住无法通过时 顶住失效:车辆底部零件碰到地面而被顶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