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恒星周年视差:需要更精密仪器 牛顿和布拉德雷对天狼星距离的估算表明 测量恒星周年视差是对极端精密技术的很 大挑战 要等到新一代仪器制造家出现、天文仪器 的精度得到很大改进之后的19世纪早期, 天文学家又开始来挑战这个难题 但对于18世纪晚期的天文学家来说,这个 难题一样具有很大的诱惑力
发现恒星周年视差:需要更精密仪器
赫歇耳企图测出恒星周年视差 跟布拉德雷一样,威廉赫歇耳也试图寻找 恒星的周年视差。虽然同样没有成功,但 也同样取得了许多其他卓越的天文学成就 赫歇耳企图用他的望远镜测出恒星周年视 差。他设想:如果在某一方向上存在着靠 得很近而实际上离我们的距离相差很悬殊 的两颗星(光学双星),那么由于地球的 周年运动,近星会相对于远星有周期性的 位移。由此可以定出近星的视差
A Observer sees. A 開陽(78光年) 言 朝(81光年)
物理双星 赫歇耳尽量搜索双星。1782年和1784 年他两次发表双星和聚星表,其中511对 双星是他的新发现。 问题是,双星数目如此之多,以至于远 远超出了两颗恒星由于透视效应偶然接 近的概率。这说明,大部分双星必定有 物理上的联系一一物理双星
万有引力定律的证明 到1802一1804年间,赫歇耳发现好几对双星 存在一个子星绕另一个子星的轨道运动。这表 面它们被某种引力束缚在一起 但这种力是否就是牛顿的引力呢?1827年巴 黎的天文学家菲利克斯·萨瓦里证实大熊座ξ的 双星在围绕其引力中心的椭圆轨道上运动,与 牛顿理论所要求的一样。从而证明了万有引力 定律同样适用于远离太阳系的恒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