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SCHOOL OE MUSEC SHENYAMG NORMALUNIVERSETT1996课程教案课程名称:自弹自唱2课程代码:14201981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分:2学分授课班级:音乐学(师范)2021级授课教师:董琳开课单位:音乐学院
课程名称: 自弹自唱 2 课程代码: 14201981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学 分: 2 学分 授课班级: 音乐学(师范)2021 级 授课教师: 董 琳 开课单位: 音乐学院
第二周星期三第二章柱式和弦伴奏音型进行无旋律伴奏弹唱训练授课章节授课时数2 学时第一节柱式和弦伴奏音型无旋律伴奏基础构成及弹唱练习知识目标:通过案例曲目《数蛤》,学习柱式和弦无旋律伴奏方式的基础构成,熟悉在G大调中运用柱式和弦无旋律伴奏方式进行键盘和声连接的方法,以及歌曲尾奏的编创方法。教学目标能力目标:运用柱式和弦无旋律伴奏方式的基础形式进行歌曲的弹唱设计;运用柱式和弦无旋律伴奏方式的基础形式弹奏G大调键盘和声连接。素养目标:通过学习四川民歌,了解当地音乐文化特点,提高审美能力,建立正确的艺术创作观。1.柱式和弦无旋律伴奏方式的基础应用;教学重点2.运用柱式和弦无旋律伴奏基础构成形式进行G大调键盘和声连接。教学难点歌曲尾奏的编创。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式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超星学习通。与手段备注教学内容与过程【预习】完成超星学习通3.1-3.3的在线学习。通过3.1“自主学习任务单”了解本节教师在超星学习通上发布学习任务。课的学习任务;通过3.2、3.3学习案例曲目《数蛤蟆》的伴奏织体,熟练歌唱《数学生明确本节课蛤蟆》这首儿歌.的学习任务,进行线上课前学习。【新课导入】教师对线上练习自主学习任务练习隐藏谷素进行总结,引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将图片中柱式和的形式变为无旋律伴费方式(可以是双手齐奏,也可以是左右手交替选行),在G大调上进行一个八度上,下行音阶外明,请提交弹规频。学生已从超星学习通上获知教师对作业的批改情况,可以由线上“自主学习任务练习”这一任务的完成情况,引出本节课的第一个知带着问题听教师讲-1-
— 1 — 第二周 星期三 授课章节 第二章 柱式和弦伴奏音型进行无旋律伴奏弹唱训练 第一节 柱式和弦伴奏音型无旋律伴奏基础构成及弹唱练习 授课时数 2 学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案例曲目《数蛤蟆》,学习柱式和弦无旋律伴奏方式的基础构成, 熟悉在 G 大调中运用柱式和弦无旋律伴奏方式进行键盘和声连接的方法,以及歌曲尾 奏的编创方法。 能力目标:运用柱式和弦无旋律伴奏方式的基础形式进行歌曲的弹唱设计;运用 柱式和弦无旋律伴奏方式的基础形式弹奏 G 大调键盘和声连接。 素养目标:通过学习四川民歌,了解当地音乐文化特点,提高审美能力,建立正 确的艺术创作观。 教学重点 1.柱式和弦无旋律伴奏方式的基础应用; 2.运用柱式和弦无旋律伴奏基础构成形式进行 G 大调键盘和声连接。 教学难点 歌曲尾奏的编创。 教学模式 线上线下混合式。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超星学习通。 教学内容与过程 备注 【预习】 完成超星学习通 3.1-3.3 的在线学习。通过 3.1“自主学习任务单”了解本节 课的学习任务;通过 3.2、3.3 学习案例曲目《数蛤蟆》的伴奏织体,熟练歌唱《数 蛤蟆》这首儿歌。 【新课导入】 由线上“自主学习任务练习”这一任务的完成情况,引出本节课的第一个知 教师在超星学习 通上发布学习任务。 学生明确本节课 的学习任务,进行线 上课前学习。 教师对线上练习 进行总结,引出本节 课的知识点。 学生已从超星学 习通上获知教师对作 业的批改情况,可以 带着问题听教师讲
课。识点一一柱式和弦无旋律伴奏织体的基础构成形式及变化形式。【讲授新知】第一节柱式和弦伴奏音型无旋律伴奏基础构成及弹唱练习教师讲解柱式和一、柱式和弦无旋律伴奏织体的基础构成形式及变化形式弦无旋律伴奏的构成柱式和弦采用无旋律伴奏方式时,有两种构成形式:齐奏、依次弹奏。同时方式与基础应用。结合节奏变化与音的构成形式变化,可以有很多种可能性,这也是我们编创新的学生通过课堂续习与实践进行学习与伴奏织体的一个思路,练习。齐奏依次弹奏基础构成形式南物网南变化形式型(注:本学期为简诺即兴弹唱,歌唱用谱为简谱,教学板书用五线谱,下同。)课堂练习:重新设计一条柱式和弦无旋律伴奏织体,要求书写规范。学生在课堂上重新写一条伴奏织体。教师进行逐一指导。二、弹唱中伴奏织体的设计思路教师对线上案例学习了柱式和弦无旋律伴奏织体的基础构成形式及变化形式,如何选择与设曲目进行知识梳理与计伴奏织体呢?拓展讲解。我们要根据作品的风格与歌词所表达的情感,从歌曲结构、歌唱情感、音乐元素等方面来选择与设计伴奏织体。例如,线上案例曲目《数蛤蟆》:-2-
— 2 — 识点——柱式和弦无旋律伴奏织体的基础构成形式及变化形式。 【讲授新知】 第一节 柱式和弦伴奏音型无旋律伴奏基础构成及弹唱练习 一、柱式和弦无旋律伴奏织体的基础构成形式及变化形式 柱式和弦采用无旋律伴奏方式时,有两种构成形式:齐奏、依次弹奏。同时 结合节奏变化与音的构成形式变化,可以有很多种可能性,这也是我们编创新的 伴奏织体的一个思路。 (注:本学期为简谱即兴弹唱,歌唱用谱为简谱,教学板书用五线谱,下同。) 课堂练习:重新设计一条柱式和弦无旋律伴奏织体,要求书写规范。 二、弹唱中伴奏织体的设计思路 学习了柱式和弦无旋律伴奏织体的基础构成形式及变化形式,如何选择与设 计伴奏织体呢? 我们要根据作品的风格与歌词所表达的情感,从歌曲结构、歌唱情感、音乐 元素等方面来选择与设计伴奏织体。例如,线上案例曲目《数蛤蟆》: 课。 教师讲解柱式和 弦无旋律伴奏的构成 方式与基础应用。 学生通过课堂练 习与实践进行学习与 练习。 学生在课堂上重 新写一条伴奏织体。 教师进行逐一指 导。 教师对线上案例 曲目进行知识梳理与 拓展讲解
1=B号四川儿歌活泼、有趣地5335315255113两一只只张嘴,眼晴数蛤蝶摸只两水眼晴制四2.两只蛤摸532112352512153乒乒兵乓水,腿,跳下四条交乒乓花八条,乒下5-6635231235215平年,希)蝶不吃水太(花儿梅子平希)蛤摸不吃大V(花儿梅子业32225.611113523水(花儿梅子希)漂上漂水上上洗水上漂水(花儿梅子希)Do(一)歌曲结构分析通过教师对作品的分析过程,引导学这是一首四川儿歌,结构简单。由七个乐句构成,但是这首歌曲有一个最大生学会在弹唱中如何的特点,就是歌曲没有结束在主音上,而是结束在了半终止上。在弹唱时,就需选择伴奏织体,并建要通过尾奏来补齐乐句,使它结束在主音上,形成完整的听觉效果。立正确的审美观。(二)歌唱情感分析这首儿歌的歌词简单生动,加入了很多四川方言的衬词,这也是四川民歌的一个特点,这首作品前几句具有跳跃感,歌唱时要生动活泼;中间乐句具有连惯性,歌唱时要注意语气,给人以亲切感。二者在歌唱时要注意区别,演唱出不一样的情感,(三)音乐元素分析1.速度:这首歌曲速度为中速。2.旋律:旋律主要运用了跳跃性的音程表现歌曲的活泼风格。中间衬词的部分运用了级进行旋律,打破了跳跃感。3.节奏:有两类节奏型。①具有连续性的节奏XXXXIXXXXX②具有结束感的节奏XXXIXXXXXI(这个节奏有点类似蛤蟆的叫声,或者蛤蟆的跳跃感)3-
— 3 — (一)歌曲结构分析 这是一首四川儿歌,结构简单。由七个乐句构成,但是这首歌曲有一个最大 的特点,就是歌曲没有结束在主音上,而是结束在了半终止上。在弹唱时,就需 要通过尾奏来补齐乐句,使它结束在主音上,形成完整的听觉效果。 (二)歌唱情感分析 这首儿歌的歌词简单生动,加入了很多四川方言的衬词,这也是四川民歌的 一个特点,这首作品前几句具有跳跃感,歌唱时要生动活泼;中间乐句具有连惯 性,歌唱时要注意语气,给人以亲切感。二者在歌唱时要注意区别,演唱出不一 样的情感。 (三)音乐元素分析 1.速度:这首歌曲速度为中速。 2.旋律:旋律主要运用了跳跃性的音程表现歌曲的活泼风格。中间衬词的部分 运用了级进行旋律,打破了跳跃感。 3.节奏:有两类节奏型。 ①具有连续性的节奏 XX XX |XX XXX ②具有结束感的节奏 XX X|XXXX X |(这个节奏有点类似蛤蟆的叫 声,或者蛤蟆的跳跃感) 通过教师对作品 的分析过程,引导学 生学会在弹唱中如何 选择伴奏织体,并建 立正确的审美观
(四)伴奏织体设计要提醒学生,设根据以上分析,这首作品我们选择柱式和弦进行弹唱计弹唱的伴奏织体时1.节奏型①:低音(左)+柱式和弦伴奏织体(右),采用无旋律的伴奏方式。要考虑弹、唱配合的其中,低声部的单音,可以换成八度。协调性来设计伴奏织体。2.节奏型②:依次弹奏+齐奏增强结束感(五)和声这首作品的和声以正三和弦为主,加人了一个副三和弦VI级起到丰富和声色彩的作用,三、尾奏的编创这是教学难点,这首作品结束在半终止上,给人一种未结束的感觉,需要增加尾奏将其结束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在主音上。的接受程度,及时调尾奏的编创有以下几种方式:整教学难度。1.使用作品中的乐句,一般是直接使用最后一句或者第一句2.根据作品中的乐句进行改编,形成一个新的乐句;3.重新编创一个全新的乐句。本节课我们使用第二种方式,来完成尾奏的编创。可以将最后一句旋律改编成以主音结束的乐句;或者将歌曲中的某几句相结合,编创出新的尾奏,例如选用第一句进行改编:酒读、骨53531512原曲第一句改编的尾奏535321123521535325[1-1-4-
— 4 — (四)伴奏织体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这首作品我们选择柱式和弦进行弹唱。 1.节奏型①:低音(左)+柱式和弦伴奏织体(右),采用无旋律的伴奏方式。 其中,低声部的单音,可以换成八度。 2.节奏型②:依次弹奏+齐奏 增强结束感 (五)和声 这首作品的和声以正三和弦为主,加入了一个副三和弦 VI 级起到丰富和声色 彩的作用。 三、尾奏的编创 这首作品结束在半终止上,给人一种未结束的感觉,需要增加尾奏将其结束 在主音上。 尾奏的编创有以下几种方式: 1.使用作品中的乐句,一般是直接使用最后一句或者第一句; 2.根据作品中的乐句进行改编,形成一个新的乐句; 3.重新编创一个全新的乐句。 本节课我们使用第二种方式,来完成尾奏的编创。可以将最后一句旋律改编 成以主音结束的乐句;或者将歌曲中的某几句相结合,编创出新的尾奏。 例如选用第一句进行改编: 要提醒学生,设 计弹唱的伴奏织体时 要考虑弹、唱配合的 协调性来设计伴奏织 体。 这是教学难点, 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 的接受程度,及时调 整教学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