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掌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说明 本报告是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组织编制 发布高等学校2021-2022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通知》(国教 督办函〔2022)34号)文件中关于普通高校编制本科教学质量 报告基本要求生成,报告中数据源于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 平台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统计的时间与平台中本科教 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采集时间要求一致。 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要求,补充并完善本校本科教 学质量报告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说明 本报告是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组织编制 发布高等学校 2021-2022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通知》(国教 督办函〔2022〕34 号)文件中关于普通高校编制本科教学质量 报告基本要求生成,报告中数据源于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 平台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统计的时间与平台中本科教 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采集时间要求一致。 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要求,补充并完善本校本科教 学质量报告
南苇大”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目录 一、本科教有基本情况 (一)人木接浆目坛 (二)学科专业设置情况 (三)在校生规模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 .3 1.2022年招生基本情况 22022年招生生预质量 师资与教学条件 …3 (一)师资队伍.…4 1.队伍现状…4 2队伍物成.. ..5 (一)本科主进教师情况 1.高级职称教师积极投入教学 5 2.教师教学能力水平不断提升 5 (四)教学设施应用情况…6 1.教学用房.… 2.教学科研仪器设各与教学实验室 ..6 3.图书馆及图书资源 4.信息资源 …g (一)专业建设, ·10 1.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普.… ..10 2.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创新。 .10 3.“四新”建设有序开展 .10 4.一流专业建设持续加强 (二)课程建设: …10 1.一流课程建设持续加强…10 2.思政教有教学提质增效.…11 3,课程教学供给不断优化 ,11 (二)数材建设 (四)实践教等 .12 1.实践教学体系持续完…12 2.实践教学保障有效强化, ..12 (五)创新创业教有」 13 1.丁作机制不断改讲 13 2.资源保障有效加强 13 3.工作成效稳中有进................ ..13 (六)教学研究. ...13 四、专业培养能力 13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特色。 12 (二)人才培养方案特点 (三)立德树人落实机制.14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目 录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1 (一)人才培养目标................................................................................................................ 1 (二)学科专业设置情况........................................................................................................ 1 (三)在校生规模.................................................................................................................... 2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 3 1.2022 年招生基本情况 .................................................3 2.2022 年招生生源质量 .................................................3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 4 (一)师资队伍 ........................................................... 4 1.队伍现状 ........................................................... 4 2.队伍构成 ........................................................... 5 (二)本科主讲教师情况 ................................................... 5 1.高级职称教师积极投入教学 ........................................... 5 2.教师教学能力水平不断提升 ........................................... 5 (四)教学设施应用情况 ................................................... 6 1.教学用房 ........................................................... 6 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教学实验室 ....................................... 6 3.图书馆及图书资源 ................................................... 8 4.信息资源 ........................................................... 9 (一)专业建设 .......................................................... 10 1.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 .............................................. 10 2.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创新 .............................................. 10 3.“四新”建设有序开展 .............................................. 10 4.一流专业建设持续加强 .............................................. 10 (二)课程建设 .......................................................... 10 1.一流课程建设持续加强 .............................................. 10 2.思政教育教学提质增效 .............................................. 11 3.课程教学供给不断优化 .............................................. 11 (三)教材建设 .......................................................... 11 (四)实践教学 .......................................................... 12 1.实践教学体系持续完善 .............................................. 12 2.实践教学保障有效强化 .............................................. 12 (五)创新创业教育 ...................................................... 13 1.工作机制不断改进 .................................................. 13 2.资源保障有效加强 .................................................. 13 3.工作成效稳中有进 .................................................. 13 (六)教学研究 .......................................................... 13 四、专业培养能力 ............................................................ 13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特色 ............................................ 13 (二)人才培养方案特点 .................................................. 14 (三)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 14
南苇大堂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五、质量保障体系… 16 (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16 1校领导高府重视本科教学 16 2.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保障机制健全 (二)质量保障落实有力..17 1.加强规章制度建设…17 2.严格日常质量监控... 。.17 3.落实以评促建 17 4.健全自我评估体系 六、学生学习效果 4 18 (一)毕业、就业情况.……18 1.毕业情况... ..18 2.就业率和考研率持续向好 1只 (一)学生学习成效 1 (三)学生学习满意度情况.…19 (四)用人单位满意度情祝.19 七、特色发展.…19 八、存在问题及改进计划。 10 (一)存在问题1:个别专业师资保障能力相对薄弱 1.问题描述 .21 1 2.原因分析..2 3.下一步整改举措,..,.,. (二)存在问题2:高水平教学成果薄弱..22 1.问题描述 99 2原因分析 00 3.下 步整政举措 22 附录:《南华大学2021-2022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摔数据.......23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五、质量保障体系 ............................................................ 16 (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 16 1.校领导高度重视本科教学 ............................................ 16 2.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保障机制健全 ...................................... 17 (二)质量保障落实有力 .................................................. 17 1.加强规章制度建设 .................................................. 17 2.严格日常质量监控 .................................................. 17 3.落实以评促建 ...................................................... 17 4.健全自我评估体系 .................................................. 18 六、学生学习效果 ............................................................ 18 (一)毕业、就业情况 .................................................... 18 1.毕业情况 .......................................................... 18 2.就业率和考研率持续向好 ............................................ 18 (二)学生学习成效 ...................................................... 18 (三)学生学习满意度情况 ................................................ 19 (四)用人单位满意度情况 ................................................ 19 七、特色发展 ................................................................ 19 八、存在问题及改进计划 ...................................................... 19 (一)存在问题 1:个别专业师资保障能力相对薄弱 ...........................21 1.问题描述 .......................................................... 21 2.原因分析 .......................................................... 21 3.下一步整改举措 .................................................... 21 (二)存在问题 2:高水平教学成果薄弱 .....................................22 1.问题描述 .......................................................... 22 2.原因分析 .......................................................... 22 3.下一步整改举措 .................................................... 22 附录:《南华大学 2021-2022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 .................... 23
南苇大”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人才培养目标 建校60多年来,学校秉承“明德、博学、求是、致远”的校训,弘扬“勤 勉务实、甘于奉献、刚健自强、敢为人先”的南华精神,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坚 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形成了鲜明的“核特色”“医品牌”和“环保优势”,培 养了核工业系统约1/3的技术和管理骨干,被誉为“核工业培养输送人才突出贡 献”高校:培养了中科院院士以及湖南省医疗卫生单位中60%以上的院领导、科 室主任和业务骨干,造就了医学领域的“南华现象”;有13名南华人荣获“全 国抗疫先进个人”称号,为健康湖南、健康中国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政 治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和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国际视野 的高级专门人才。 办学定位与发展目标: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积极推进教育国 际化,适度发展继续教育: 学科发展定位:以工学、医学为主,强核优医融创一流,培育交叉与新兴学 科,推动多学科协调发展: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湖南、面向世界,积极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在 国防事业、核工业、卫生与健康事业、环保事业发展中担当作为: 发展目标:建设新时代高水平大学。 (二)学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形成了以工学、医学为主,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管理学、 艺术学等9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设有直属学院25个,直属型附属 医院7所,研究生协作培养单位23个。本科招生专业6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 授权点2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9种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 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科研工作站1个。 学校临床医学、化学、工程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4个学科进入E$I全球 排名前1%,拥有湖南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1个,一流培育学科3个,服务湖南 省“三高四新”战略优势特色学科群1个。 学校拥有1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国防重点专业和 紧缺专业、卓越计划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实践教有基地7个,国家级一流课程7门,国家级精品 1
1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人才培养目标 建校 60 多年来,学校秉承“明德、博学、求是、致远”的校训,弘扬“勤 勉务实、甘于奉献、刚健自强、敢为人先”的南华精神,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坚 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形成了鲜明的“核特色”“医品牌”和“环保优势”,培 养了核工业系统约 1/3 的技术和管理骨干,被誉为“核工业培养输送人才突出贡 献”高校;培养了中科院院士以及湖南省医疗卫生单位中 60%以上的院领导、科 室主任和业务骨干,造就了医学领域的“南华现象”;有 13 名南华人荣获“全 国抗疫先进个人”称号,为健康湖南、健康中国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政 治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和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国际视野 的高级专门人才。 办学定位与发展目标: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积极推进教育国 际化,适度发展继续教育; 学科发展定位:以工学、医学为主,强核优医融创一流,培育交叉与新兴学 科,推动多学科协调发展;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湖南、面向世界,积极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在 国防事业、核工业、卫生与健康事业、环保事业发展中担当作为; 发展目标:建设新时代高水平大学。 (二)学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形成了以工学、医学为主,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管理学、 艺术学等 9 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设有直属学院 25 个,直属型附属 医院 7 所,研究生协作培养单位 23 个。本科招生专业 67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 授权点 26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19 种;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5 个;一 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3 个、科研工作站 1 个。 学校临床医学、化学、工程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 4 个学科进入 ESI 全球 排名前 1%,拥有湖南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 1 个,一流培育学科 3 个,服务湖南 省“三高四新”战略优势特色学科群 1 个。 学校拥有 19 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国防重点专业和 紧缺专业、卓越计划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21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实践教育基地 7 个,国家级一流课程 7 门,国家级精品
南苇大掌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课程和精品开放课程3门。 学校面向全国(含港澳台)以及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招生。学校现有67个 本科招生专业中有工学专业39个占58.21%、医学专业10个占14.93%、理学专 业3个占4.48%、文学专业4个占5.97%、经济学专业2个占2.98%、管理学专 业4个占5.97%、艺术学专业4个占5.97%、法学专业1个占1.49%。 表】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等优势专业 类别 名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核工程与核技术、核物理、软件工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矿物资源工程、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安全工程、临床医学、生物技术、预防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 护理学、药学、英语、工商管理、会计学、电子信息工程、医学 检验技术 临床医学、护理学、安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资源 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评 糊查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电子信息工程、 辐射防护与核安全、软件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物资原 估)专业 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 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 核工程与核技术、预防医学、矿物资源工程、工商管理、临床医 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核工程与核技术 国防重点专业和紧缺专业 核工程与核技术(国防重点专业、国防紧缺专业)、核化工与核 燃料工程(国防紧缺专业) 卓越工程师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白动化、核工程与核技术、 卓越计划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矿物资源工程、安 工稻 卓越医生培养:临床医学(五年制,农村订单定向) (三)在校生规模 2021-2022学年,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37523人,其中,普通本科生 为30742人,硕士研究生6268人(其中全日制6019人、非全日制249人),全 日制博士研究生334人:留学生总数为428人(含硕士研究生49人、博士研究 生5人)。本科生数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81.93%。 学校各类学生人数情况详见表2。 表2各类学生人数一览表 层次/类别 形式 数量(人) 普通本科生 全日制 30742
2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课程和精品开放课程 3 门。 学校面向全国(含港澳台)以及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招生。学校现有 67 个 本科招生专业中有工学专业 39 个占 58.21%、医学专业 10 个占 14.93%、理学专 业 3 个占 4.48%、文学专业 4 个占 5.97%、经济学专业 2 个占 2.98%、管理学专 业 4 个占 5.97%、艺术学专业 4 个占 5.97%、法学专业 1 个占 1.49%。 表 1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等优势专业 类 别 名 称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核工程与核技术、核物理、软件工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矿物资源工程、 安全工程、临床医学、生物技术、预防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 护理学、药学、英语、工商管理、会计学、电子信息工程、医学 检验技术 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评 估)专业 临床医学、护理学、安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资源 勘查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电子信息工程、 辐射防护与核安全、软件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矿物资源 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 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 核工程与核技术、预防医学、矿物资源工程、工商管理、临床医 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核工程与核技术 国防重点专业和紧缺专业 核工程与核技术(国防重点专业、国防紧缺专业)、核化工与核 燃料工程(国防紧缺专业) 卓越计划专业 卓越工程师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核工程与核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矿物资源工程、安 全工程 卓越医生培养:临床医学(五年制,农村订单定向) (三)在校生规模 2021-2022 学年,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 37523 人,其中,普通本科生 为 30742 人,硕士研究生 6268 人(其中全日制 6019 人、非全日制 249 人),全 日制博士研究生 334 人;留学生总数为 428 人(含硕士研究生 49 人、博士研究 生 5 人)。本科生数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 81.93%。 学校各类学生人数情况详见表 2。 表 2 各类学生人数一览表 层次/类别 形式 数量(人) 普通本科生 全日制 30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