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主要介绍了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人们 需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这三个问题。教材将本节内容编排在必修模块最后一部分讲述,既是 对前面所学的生物与环境知识的自然延伸和提高,也是综合应用“代谢、生殖、发育、遗传” 等知识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充分体现,同时比较集中地阐述人的自然属性、人与自然必须 协调发展的思想的一节内容 本节的“问题探讨”是让学生分析讨论发生在2003年夏季全球性酷热的现实,这是学 生们很熟悉的,从而很自然地进入第一个问题的学习。教材同样采用了开放式的编写方式, 引导学生联系个人的生活,放开思路、充分讨论,从而加深学生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 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讲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两部分内 容。教材设计了一个“思考与讨论”,提出了一些书本中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这种编写方 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认识。至于 第三个问题,教材文字不多,但涉及对我国古代哲学观念的现代诠释和对可持续发展观的全 面理解,因此是对学生进行升华教育的较好素材 本节的“科学·技术·社会”,可以说是第一次在中学生物教材中引入关注生态伦理道 德的问题。这是当前社会学家、人文学家、科学家和环保工作者共同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学生懂得应当关注生态伦理道德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形 成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坚定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关于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由于学生在学习地理学科知识时已有这方面的知识积 累,因此采用学案教学比较适宜,教师可以发给学生学习提纲布置学生预习、复习,并联系 实际编制好讲课稿,课堂上选1~2位代表讲述, 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由于各方面资料来源较多,比较适宜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 教学,让学生进行分组研究,利用各种手段收集资料,对各种信息进行汇编整理,写成研究 报告。 鉴于本节内容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现实性,学生易于接受,所以选择学生自主学习作为 主要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资料收集、合作交流,在活动中既实现了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增 强了他们在知识学习中的主观感受。 教学重点 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教学难点 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教学设计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主要介绍了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人们 需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这三个问题。教材将本节内容编排在必修模块最后一部分讲述,既是 对前面所学的生物与环境知识的自然延伸和提高,也是综合应用“代谢、生殖、发育、遗传” 等知识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充分体现,同时比较集中地阐述人的自然属性、人与自然必须 协调发展的思想的一节内容。 本节的“问题探讨”是让学生分析讨论发生在 2003 年夏季全球性酷热的现实,这是学 生们很熟悉的,从而很自然地进入第一个问题的学习。教材同样采用了开放式的编写方式, 引导学生联系个人的生活,放开思路、充分讨论,从而加深学生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 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讲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两部分内 容。教材设计了一个“思考与讨论”,提出了一些书本中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这种编写方 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认识。至于 第三个问题,教材文字不多,但涉及对我国古代哲学观念的现代诠释和对可持续发展观的全 面理解,因此是对学生进行升华教育的较好素材。 本节的“科学·技术·社会”,可以说是第一次在中学生物教材中引入关注生态伦理道 德的问题。这是当前社会学家、人文学家、科学家和环保工作者共同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学生懂得应当关注生态伦理道德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形 成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坚定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关于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由于学生在学习地理学科知识时已有这方面的知识积 累,因此采用学案教学比较适宜,教师可以发给学生学习提纲布置学生预习、复习,并联系 实际编制好讲课稿,课堂上选 1~2 位代表讲述。 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由于各方面资料来源较多,比较适宜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 教学,让学生进行分组研究,利用各种手段收集资料,对各种信息进行汇编整理,写成研究 报告。 鉴于本节内容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现实性,学生易于接受,所以选择学生自主学习作为 主要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资料收集、合作交流,在活动中既实现了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增 强了他们在知识学习中的主观感受。 教学重点 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教学难点 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教具准备 1.视频1:美国宇航局发现者航天飞机发射及活动资料。 2.视频2:从太空拍摄的地球。 3.视频3:各种地球环境遭到破坏的景象。 4.学生阅读资料。 5.PPT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学习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 第2课时:收集有关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实例和数据,并作报告。 维目标 1.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2.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 3.关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4.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1:有关美国宇航局发射航天飞机的部分活动情况) [师]人类为什么要花费巨大的人力、财力制造航天飞机,去探索太空呢? [生]为了人类技术发展的需要,为了探究宇宙的奥秘、认识世界的需要;为了获得有关 问题的科学资料,比如生命的起源;为了新的资源,为了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为了寻找适 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教师肯定同学的回答,沿着同学的思路,继续播放视频2—一从太空拍摄的地球) [师]为什么说美丽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生]地球是目前为止我们所发现的惟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地球是大家的,是一个整 体的存在,任何个人或国家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都会涉及整个地球 推进新课 [师]我们既然有了美丽的家园,为什么还要在太空中寻找?(播放视频3:各种地球环 境遭到破坏的景象) 要求学生完成 (1)归纳现在地球上有哪些具体的环境问题。 (2)请同学谈看过视频资料的感受。 (3)选择一个具体的环境问题,根据自己的学科知识和课外知识,说说它的成因和后
教具准备 1.视频 1:美国宇航局发现者航天飞机发射及活动资料。 2.视频 2:从太空拍摄的地球。 3.视频 3:各种地球环境遭到破坏的景象。 4.学生阅读资料。 5.PPT 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 1 课时:学习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 第 2 课时:收集有关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实例和数据,并作报告。 三维目标 1.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2.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 3.关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4.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 1:有关美国宇航局发射航天飞机的部分活动情况) [师]人类为什么要花费巨大的人力、财力制造航天飞机,去探索太空呢? [生]为了人类技术发展的需要,为了探究宇宙的奥秘、认识世界的需要;为了获得有关 问题的科学资料,比如生命的起源;为了新的资源,为了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为了寻找适 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教师肯定同学的回答,沿着同学的思路,继续播放视频 2——从太空拍摄的地球) [师]为什么说美丽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生]地球是目前为止我们所发现的惟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地球是大家的,是一个整 体的存在,任何个人或国家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都会涉及整个地球…… 推进新课 [师]我们既然有了美丽的家园,为什么还要在太空中寻找?(播放视频 3:各种地球环 境遭到破坏的景象) 要求学生完成: (1)归纳现在地球上有哪些具体的环境问题。 (2)请同学谈看过视频资料的感受。 (3)选择一个具体的环境问题,根据自己的学科知识和课外知识,说说它的成因和后
果。 [生](略) [师]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什么就破坏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这需要从生物的多样性谈起。 [师]哪位同学尝试回答一下你所理解的生物多样性? [生](略) (学生阅读后直接讲解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的内容和涵义:基因(遗传)的多样性;物 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师]生物的多样性到底有什么价值呢?请同学阅读教材的“思考与讨论”,相互探讨, 发表意见。 课件展示 1.红树林的消失,使得潮间带多种鱼类、甲壳类、贝类以及多种水鸟因生态环境改变 而无法存活和繁衍,并且影响附近多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最终使大量的物种无法生存和发 展。红树林能维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防风、抗海潮侵蚀海岸的作用。因此, 红树林的消失还将直接影响附近的农田、养殖场、森林和城市等多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 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2.可以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检测并获取水稻、小麦等栽培作物野生种细胞中人类所需 要的某些优良基因(如抗旱基因、抗病基因等),然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这些优良基因 导入到相应的栽培种的细胞中并使之表达。袁隆平曾利用在海南岛发现的一株花粉败育的普 通野生水稻(含有使花粉不育的基因),利用杂交技术成功地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从而 掀起了水稻生产的“第二次绿色革命”。后来,经过分子检测技术得知,野生水稻细胞中至 少含有两个增产基因:其中的一个增产基因就能增产18%,两个增产基因则能增产36% 3.这两个例子能够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潜在价值(红树、野生水稻等生物很可能还有 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重要功能)、间接价值(红树林对海岸的防护作用)和直接价值(潮间 带的鱼类、贝类、甲壳类等可供食用、药用和用作工业原料等)。 [师]生物的种类繁多,人类对它们已经做过比较充分研究的只是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 的价值—一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森林生态系统同农田生态系统相比,具有 更加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对自身的调节功能更强大,因而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这属于生物多 样性的间接价值;芦苇是一种重要的造纸原料,从金鸡纳树中可以提取治疗疟疾的药物 奎宁,这些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通过以上的讨论,请同学归纳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略) [师]实际上,我们更多地看到了什么价值而没有看到什么价值?哪一价值的价值更大? [生]间接使用价值。 [师]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更主要的原因是为了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的间接使用
果。 [生](略) [师]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什么就破坏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这需要从生物的多样性谈起。 [师]哪位同学尝试回答一下你所理解的生物多样性? [生](略) (学生阅读后直接讲解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的内容和涵义:基因(遗传)的多样性;物 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师]生物的多样性到底有什么价值呢?请同学阅读教材的“思考与讨论”,相互探讨, 发表意见。 课件展示: 1.红树林的消失,使得潮间带多种鱼类、甲壳类、贝类以及多种水鸟因生态环境改变 而无法存活和繁衍,并且影响附近多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最终使大量的物种无法生存和发 展。红树林能维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防风、抗海潮侵蚀海岸的作用。因此, 红树林的消失还将直接影响附近的农田、养殖场、森林和城市等多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 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2.可以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检测并获取水稻、小麦等栽培作物野生种细胞中人类所需 要的某些优良基因(如抗旱基因、抗病基因等),然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这些优良基因 导入到相应的栽培种的细胞中并使之表达。袁隆平曾利用在海南岛发现的一株花粉败育的普 通野生水稻(含有使花粉不育的基因),利用杂交技术成功地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从而 掀起了水稻生产的“第二次绿色革命”。后来,经过分子检测技术得知,野生水稻细胞中至 少含有两个增产基因:其中的一个增产基因就能增产 18%,两个增产基因则能增产 36%。 3.这两个例子能够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潜在价值(红树、野生水稻等生物很可能还有 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重要功能)、间接价值(红树林对海岸的防护作用)和直接价值(潮间 带的鱼类、贝类、甲壳类等可供食用、药用和用作工业原料等)。 [师]生物的种类繁多,人类对它们已经做过比较充分研究的只是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 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森林生态系统同农田生态系统相比,具有 更加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对自身的调节功能更强大,因而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这属于生物多 样性的间接价值;芦苇是一种重要的造纸原料,从金鸡纳树中可以提取治疗疟疾的药物—— 奎宁,这些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通过以上的讨论,请同学归纳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略) [师]实际上,我们更多地看到了什么价值而没有看到什么价值?哪一价值的价值更大? [生]间接使用价值。 [师]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更主要的原因是为了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的间接使用
价值关键体现在某种生物对它所生存的生态系统的影响,对围绕它而存在的食物网中有直接 或间接关系的其他生物的影响。所以,一个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消失,往往会对生态系统 中其他多种生物造成直接影响,进而使整个生态系统受到影响,因此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 价值是非常巨大的。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到底有多大,请同学们看教材表61列举的数据。 误堂小结 选择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一些实例,加深同学的印象。 (结束第一课时的内容,布置学生课后的活动任务) 请同学们在课后收集三个方面的内容,以便下一堂课进行交流。 (1)收集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实例 (2)收集关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数据。 (3)预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内容,收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师]上一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个问题: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和生物多样性的价 值。要求同学们收集有关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实例和数据,下面请几位同学将你所收集的资料 向大家介绍一下 推进新课 [师]既然我们已经了解了生物多样性存在的重要性,那么人类在对自然界合理地进行开 发和利用的同时,对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要进行最大限度的保护,目前,我们对生物多样性保 护的措施主要有哪些呢? [生]就地保护、易地保护。 [师]这两种保护方式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生]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建立 精子库、种子库等 [师]两种保护方式中,哪一种是最主要的、最有效的保护措施?还有什么措施呢? [生]就地保护。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 [师]对,对现有的生态系统进行保护是最重要的方式,等到生态系统已经被破坏了、其 中的物种变成濒危物种时再进行保护,就未免是亡羊补牢了。 [师]有人说,一些濒危生物数量稀少,已经没有直接或间接使用价值,为什么还要花大 力气进行拯救? [生]生物多样性还有潜在的使用价值,一个物种有其独特的基因库,一旦灭绝,基因库 就随之消失,其目前未知的使用价值也就随之丧失 [师]很好!以上我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进行了讨论,课前要求同学们对有关这方 面的知识进行搜集,现在请几位同学来做一下交流
价值关键体现在某种生物对它所生存的生态系统的影响,对围绕它而存在的食物网中有直接 或间接关系的其他生物的影响。所以,一个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消失,往往会对生态系统 中其他多种生物造成直接影响,进而使整个生态系统受到影响,因此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 价值是非常巨大的。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到底有多大,请同学们看教材表 61 列举的数据。 课堂小结 选择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一些实例,加深同学的印象。 (结束第一课时的内容,布置学生课后的活动任务) 请同学们在课后收集三个方面的内容,以便下一堂课进行交流。 (1)收集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实例。 (2)收集关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数据。 (3)预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内容,收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 第 2 课时 导入新课 [师]上一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个问题: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和生物多样性的价 值。要求同学们收集有关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实例和数据,下面请几位同学将你所收集的资料 向大家介绍一下。 推进新课 [师]既然我们已经了解了生物多样性存在的重要性,那么人类在对自然界合理地进行开 发和利用的同时,对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要进行最大限度的保护,目前,我们对生物多样性保 护的措施主要有哪些呢? [生]就地保护、易地保护。 [师]这两种保护方式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生]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建立 精子库、种子库等。 [师]两种保护方式中,哪一种是最主要的、最有效的保护措施?还有什么措施呢? [生]就地保护。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 [师]对,对现有的生态系统进行保护是最重要的方式,等到生态系统已经被破坏了、其 中的物种变成濒危物种时再进行保护,就未免是亡羊补牢了。 [师]有人说,一些濒危生物数量稀少,已经没有直接或间接使用价值,为什么还要花大 力气进行拯救? [生]生物多样性还有潜在的使用价值,一个物种有其独特的基因库,一旦灭绝,基因库 就随之消失,其目前未知的使用价值也就随之丧失。 [师]很好!以上我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进行了讨论,课前要求同学们对有关这方 面的知识进行搜集,现在请几位同学来做一下交流
方面我们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另一方面我们人类又要利用自然资源,你如何看待这 一对矛盾? [生]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而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 对生物多样性的利用,只要不超过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不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 不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在海洋捕捞中,过度捕捞会造成海洋渔业资源的破坏,但适度捕捞 却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如果使种群数量维持在不低于K/2的水平,可以使种群一直处于快速 增长中。 [师]非常好!但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对环境的关爱却并不总是这样理性,请看下 列一些资料 (学生阅读,老师课前准备的资料) 资料一:周代时,黄土髙原的森林覆盖率达到53%,那里是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但随 着人口的增加,耕地的需求日益迫切,森林被大量砍伐。从汉代开始不到400年的掠夺式的 开采,终于使那里的植被彻底地破坏,成为名副其实的黄土地。大量的泥沙流入黄河,使黄 河泥沙含量达到70%,黄河河床日益升高,有些地段甚至成为悬河。黄河由中国的母亲河成 为了一条害河。 资料二: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致使地面严重沉降,估计损失达到 1万亿元/年,远远超过该地区的经济生产总量。 [师]看了以上资料,你们该如何看待人与环境的关系呢 [生]地球孕育了人类,人类应当善待地球;人与环境必须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人也是 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服从于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否则,对环境的破坏也是人类自己 自取灭亡。人类必须认清自身的地位,不能凌驾于其他生物之上,认为自己是地球的主宰。 误堂小结 [师]对!人类作为地球上最聪明的生物,对自然界具有非凡的认识能力和改造能力,但 是人类对自然界的能动作用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只有你今天善待了环境,环境才会源源不 断地给你以回报,否则今天你对环境的虐待,明天环境将十倍地奉还。所以本章题图上引用 了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中的一句话:我们不是继承了父辈的地球,而是借用了儿孙的地 球。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句话究竟蕴涵了什么深意? [生]我们不能只顾自己对地球环境、资源的恣意挥霍,而使子孙后代失去安身立命之所 我们要实现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师]对!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一代人 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持久而协调地发展。普通生物尚且以本物种的保存 和繁衍作为生存的第一要务,聪明的人类为什么不能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和谐而舒适的生存
一方面我们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另一方面我们人类又要利用自然资源,你如何看待这 一对矛盾? [生]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而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 对生物多样性的利用,只要不超过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不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 不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在海洋捕捞中,过度捕捞会造成海洋渔业资源的破坏,但适度捕捞 却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如果使种群数量维持在不低于 K/2 的水平,可以使种群一直处于快速 增长中。 …… [师]非常好!但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对环境的关爱却并不总是这样理性,请看下 列一些资料。 (学生阅读,老师课前准备的资料) 资料一:周代时,黄土高原的森林覆盖率达到 53%,那里是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但随 着人口的增加,耕地的需求日益迫切,森林被大量砍伐。从汉代开始不到 400 年的掠夺式的 开采,终于使那里的植被彻底地破坏,成为名副其实的黄土地。大量的泥沙流入黄河,使黄 河泥沙含量达到 70%,黄河河床日益升高,有些地段甚至成为悬河。黄河由中国的母亲河成 为了一条害河。 资料二: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致使地面严重沉降,估计损失达到 1 万亿元/年,远远超过该地区的经济生产总量。 [师]看了以上资料,你们该如何看待人与环境的关系呢? [生]地球孕育了人类,人类应当善待地球;人与环境必须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人也是 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服从于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否则,对环境的破坏也是人类自己 自取灭亡。人类必须认清自身的地位,不能凌驾于其他生物之上,认为自己是地球的主宰。 …… 课堂小结 [师]对!人类作为地球上最聪明的生物,对自然界具有非凡的认识能力和改造能力,但 是人类对自然界的能动作用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只有你今天善待了环境,环境才会源源不 断地给你以回报,否则今天你对环境的虐待,明天环境将十倍地奉还。所以本章题图上引用 了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中的一句话:我们不是继承了父辈的地球,而是借用了儿孙的地 球。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句话究竟蕴涵了什么深意? [生]我们不能只顾自己对地球环境、资源的恣意挥霍,而使子孙后代失去安身立命之所; 我们要实现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师]对!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一代人 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持久而协调地发展。普通生物尚且以本物种的保存 和繁衍作为生存的第一要务,聪明的人类为什么不能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和谐而舒适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