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年年度报告 单位:亿个 8.70 7.80 7.1 80 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 ■xDSL端口占比 ■LAN端口占比 ■FTTH0端口占比 一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左轴) 图3:2015-2020年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发展情况 2020年,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931万个,全年净增90万个。其中4G基站总数达到575 万个,城镇地区实现深度覆盖。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按照适度超前原则,新建5G基站超60 万个,全部已开通5G基站超过718万个,其中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共建共享5G基站超33万个, 5G网络已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及重点县市。(数据来源: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20年通信业 统计公报》) 单位:万个 619 600466 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 ■移动电话基站数 4G基站数 图4:2015-2020年移动电话基站发展情况 ③物联网连接数稳步扩大,支撑社会智能化转型 我国拥有全球覆盖最广的移动网络,并依托移动网络建成最大的蜂窝物联网,移动网络连接 数(包括手机用户和物联网终端)每年保持新增超亿户。截至2020年底,全国移动电话用户达 1594亿户,普及率为1139部/人,高于全球平均的1024部/百人。我国蜂窝物联网连接设备达 到11.36亿户,全年净增1.08亿户,蜂窝物联网连接数占移动网络连接总数的比重已达41.6% 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与移动手机用户规模差距不断缩小。我国蜂窝物联网连接设备中应用 于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公共事业的终端用户占比分别达18.5%、18.3%、22.1%。在政策 技术推动以及疫情的影响下,服务于公共事业的智慧终端如智能水表、电表、气表等应用明显加 快,增速达192%。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加速万物互联进程,未来移动网络连接的 重点将从“人”转向“物”。 ④5G网络建设全球领先,创新应用逐步落地 适度超前部署5G网络,以共建共享大力推动5G网络建设,形成全国所有地级及重点县区 11/269
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 年年度报告 11 / 269 图 3:2015-2020 年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发展情况 2020 年,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 931 万个,全年净增 90 万个。其中 4G 基站总数达到 575 万个,城镇地区实现深度覆盖。5G 网络建设稳步推进,按照适度超前原则,新建 5G 基站超 60 万个,全部已开通 5G 基站超过 71.8 万个,其中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共建共享 5G 基站超 33 万个, 5G 网络已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及重点县市。(数据来源: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20 年通信业 统计公报》) 图 4:2015-2020 年移动电话基站发展情况 ③物联网连接数稳步扩大,支撑社会智能化转型 我国拥有全球覆盖最广的移动网络,并依托移动网络建成最大的蜂窝物联网,移动网络连接 数(包括手机用户和物联网终端)每年保持新增超亿户。截至 2020 年底,全国移动电话用户达 15.94 亿户,普及率为 113.9 部/百人,高于全球平均的 102.4 部/百人。我国蜂窝物联网连接设备达 到 11.36 亿户,全年净增 1.08 亿户,蜂窝物联网连接数占移动网络连接总数的比重已达 41.6%, 比上年提高 2.5 个百分点,与移动手机用户规模差距不断缩小。我国蜂窝物联网连接设备中应用 于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公共事业的终端用户占比分别达 18.5%、18.3%、22.1%。在政策、 技术推动以及疫情的影响下,服务于公共事业的智慧终端如智能水表、电表、气表等应用明显加 快,增速达 19.2%。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加速万物互联进程,未来移动网络连接的 重点将从“人”转向“物”。 ④5G 网络建设全球领先,创新应用逐步落地 适度超前部署 5G 网络,以共建共享大力推动 5G 网络建设,形成全国所有地级及重点县区
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年年度报告 的广泛覆盖。截至2020年底,我国新建5G基站数超过60万个,基站总规模在全球遥遥领先 三家电信企业均在第四季度开启5GSA独立组网规模商用,使我国成为全球5GSA商用第一梯队 国家。我国5G用户规模同步快速扩大,用户规模以每月新增千万用户的速度爆发增长,至2020 年底我国5G手机终端连接数近2亿户。5G行业应用逐步落地商用,“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 数超1100个,分布在矿山、港口、钢铁、汽车等多个行业,致力于研发、生产、视觉检测、精准 远程操控等领域,形成一批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 (二)电力建设产业 1、业务情况 以服务电网为已任,公司拥有行业最完备的输电、配电产品产业链优势,积极参与特高压电 网和智能电网建设,全力守护万家灯火。产业链覆盖OPGW、铝包钢、铝合金、特种导线、电力 金具、绝缘子、避雷器、架空绝缘导线、高中低压电力电缆、电缆附件、配电变压器、配电开关、 电力工程设计与服务等,为输电、配电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和装备 公司围绕节能、环保、安全可靠,开发高性能输配电产品,为智慧能源物联网提供系统解决 方案,在输电产品技术上保持领先水平,成为重要线路和关键工程项目的主要供应商。配电网领 域方面,随着城市及农网改造的快速发展,将海缆技术陆缆化,成为以电力电缆为龙头,变压器、 电缆附件等产品协同发展,设计及施工一体化的系统集成商。得益于国家电网公司在智能电网、 农网升级改造及配电网的持续投入,促使公司电力产业链保持稳定增长。报告期内,普通导线 特种导线、ADSS、OPGW保持国内市场领先,电力金具、电力电缆、架空绝缘导线、绝缘子等 产品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列。 公司拥有行业顶尖的高性能特种导线技术,多次入选国家电网新产品、新技术目录,“高性能 铝合金架空导线制造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工信部认定行业单项冠军产 品:世界一流的OPGW在线运行超过50万km,市场占有量全球第一;世界最大容量±525kV柔 性直流电缆、大长度高压电缆、免维护系列金具等一批新品,为电网运行“本质安全”保驾护航 公司增强在高端电力领域的硏发生产能力,2020年研发成功50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系统、220kⅤ交联聚乙烯绝缘平滑铝套电力电缆系统,180μm光纤OPGW、超长距离输电线路光 纤随机激光传感监测系统( uLOFS TM1.0)等产品,经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专家鉴定均达到国 际领先水平,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响应能源互联网和电力物联网的需求,中天科技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开发成功超长距离输电 线路光纤随机激光传感监测系统( ULOFSTM1.0)。首次提出一种基于光纤随机激光的长距离传感 系统并用于架空输电线路状态监测,传感响应时间短,传感精度不受光源波长漂移影响、不受传 输光纤温度变化因素影响,传感器可复用,可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颠覆性的监测技术手段;首次 提出了基于高阶光纤随机激光的光纤光栅解调技术,解决了现有光纤传感技术监测距离短的问题 将系统传感距离延长至150km 行业情况 ①电网工程建设投资略有下降 国家能源局发布了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数据显示,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75110亿 千瓦时,同比增长3.1%。2020年,纳入行业投资统计体系的主要电力企业合计完成投资9944亿 12/269
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 年年度报告 12 / 269 的广泛覆盖。截至 2020 年底,我国新建 5G 基站数超过 60 万个,基站总规模在全球遥遥领先。 三家电信企业均在第四季度开启 5G SA 独立组网规模商用,使我国成为全球 5G SA 商用第一梯队 国家。我国 5G 用户规模同步快速扩大,用户规模以每月新增千万用户的速度爆发增长,至 2020 年底我国 5G 手机终端连接数近 2 亿户。5G 行业应用逐步落地商用,“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 数超 1100 个,分布在矿山、港口、钢铁、汽车等多个行业,致力于研发、生产、视觉检测、精准 远程操控等领域,形成一批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 (二)电力建设产业 1、业务情况 以服务电网为已任,公司拥有行业最完备的输电、配电产品产业链优势,积极参与特高压电 网和智能电网建设,全力守护万家灯火。产业链覆盖 OPGW、铝包钢、铝合金、特种导线、电力 金具、绝缘子、避雷器、架空绝缘导线、高中低压电力电缆、电缆附件、配电变压器、配电开关、 电力工程设计与服务等,为输电、配电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和装备。 公司围绕节能、环保、安全可靠,开发高性能输配电产品,为智慧能源物联网提供系统解决 方案,在输电产品技术上保持领先水平,成为重要线路和关键工程项目的主要供应商。配电网领 域方面,随着城市及农网改造的快速发展,将海缆技术陆缆化,成为以电力电缆为龙头,变压器、 电缆附件等产品协同发展,设计及施工一体化的系统集成商。得益于国家电网公司在智能电网、 农网升级改造及配电网的持续投入,促使公司电力产业链保持稳定增长。报告期内,普通导线、 特种导线、ADSS、OPGW 保持国内市场领先,电力金具、电力电缆、架空绝缘导线、绝缘子等 产品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列。 公司拥有行业顶尖的高性能特种导线技术,多次入选国家电网新产品、新技术目录,“高性能 铝合金架空导线制造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工信部认定行业单项冠军产 品;世界一流的 OPGW 在线运行超过 50 万 km,市场占有量全球第一;世界最大容量±525kV 柔 性直流电缆、大长度高压电缆、免维护系列金具等一批新品,为电网运行“本质安全”保驾护航。 公司增强在高端电力领域的研发生产能力,2020 年研发成功 500kV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系统、220kV 交联聚乙烯绝缘平滑铝套电力电缆系统,180μm 光纤 OPGW、超长距离输电线路光 纤随机激光传感监测系统(uLOFSTM1.0)等产品,经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专家鉴定均达到国 际领先水平,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响应能源互联网和电力物联网的需求,中天科技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开发成功超长距离输电 线路光纤随机激光传感监测系统(uLOFSTM1.0)。首次提出一种基于光纤随机激光的长距离传感 系统并用于架空输电线路状态监测,传感响应时间短,传感精度不受光源波长漂移影响、不受传 输光纤温度变化因素影响,传感器可复用,可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颠覆性的监测技术手段;首次 提出了基于高阶光纤随机激光的光纤光栅解调技术,解决了现有光纤传感技术监测距离短的问题 ,将系统传感距离延长至 150km。 2、行业情况 ①电网工程建设投资略有下降 国家能源局发布了 2020 年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数据显示,2020 年全社会用电量 75110 亿 千瓦时,同比增长 3.1%。2020 年,纳入行业投资统计体系的主要电力企业合计完成投资 9944 亿
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年年度报告 元,同比增长96%。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5244亿元,同比增长29.2%,其中风电、太阳能发 电、水电投资分别增长706%、664%、19.0%,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4699亿元,同比下降6.2% 主要因电网企业提前一年完成国家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任务,占电网投资比重达443%的35千伏 及以下电网投资同比下降20.2% 2020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延续平衡态势,华中和南方区域部分省份电力供需在用电高峰期有 所偏紧。同期国内大型流域电站的不断推进以及风电、光伏的抢装,带动全国电源投资额及装机 容量稳步提升,且考虑到ˆ碳达峰、碳中和”的调控目标,未来的装机结构将继续保持清洁化趋势 进而亦将推动全国发电设备容量持续提升,将会加快跨省跨区电力通道的建设,有效发挥大电网 综合平衡能力,促进新能源发电消纳。 ②特高压项目核准加速推进 国家能源局2020年9月3日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一批输变电重点工程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 要求加快核准开工的九大工程,共规划了12条特高压工程(其中7条为交流,5条为直流),新 增3条支流特高压规划。白鹤滩-江苏工程已于2020年11月获国家发改委核准,计划于2022年 建成投运,该工程全长2087公里,工程总投资307亿元。此后,发改委于12月21日核准建设南 昌-长沙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12月24日湖北省发改委核准建设荆门-武汉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 程,两项工程合计静态总投资可达169亿元。 总体来看,考虑到特高压建设加快落地、为保障新能源消纳的电力通道建设等因素,2021年 国网投资规模有望超预期。 (三)海洋产业 l、业务情况 公司已完成海缆-海底观测、勘探-海缆敷设-海上风电基础施工、风机吊装于一体的海洋系 统工程全产业链布局并不断巩固完善。致力发展成为国际一流的海工项目EPC总承包商 受益于海上风电抢装潮,海上风电产业链持续出现供不应求状态。典型业绩如下: 1)海上风电领域 ①稳居国内海缆龙头,跻身海缆国际领军企业行列 中天科技耕耘于海底光电复合缆产品系列化、配套化、工程化的研发创新与应用,近年来 市场份额名列前茅,获得了工信部颁发的单项冠军称号:并通过多种途径进军国际市场,跻身全 球超高压海缆国际领军企业行列。 中天科技寻求自身突破,不断刷新行业纪录。其中,圆满交付的如东三峡±400kV柔性直流海 缆项目,其直流海缆输电距离约100公里,是目前国内电压等级最高、输送距离最长的柔性直流 输电海上风电项目:公司受欧洲领先的电力供应商荷兰 TenneT的邀请,成为其±525kV柔性直流 海底电缆系统的研发合作厂家之一。这是中天海缆继2017年参与德国 Tennel±525kV直流电力电 缆系统硏发后,逐鹿欧洲高端市场的又一重大突破。 ②海工领域形成行业领先的“两型三船”海上风电EPC总承包工程能力,并中标国家电投如东 H4#、H7#800MW海上风电总包项目。 中天海洋工程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 13/269
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 年年度报告 13 / 269 元,同比增长 9.6%。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 5244 亿元,同比增长 29.2%,其中风电、太阳能发 电、水电投资分别增长 70.6%、66.4%、19.0%,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 4699 亿元,同比下降 6.2%, 主要因电网企业提前一年完成国家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任务,占电网投资比重达 44.3%的 35 千伏 及以下电网投资同比下降 20.2%。 2020 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延续平衡态势,华中和南方区域部分省份电力供需在用电高峰期有 所偏紧。同期国内大型流域电站的不断推进以及风电、光伏的抢装,带动全国电源投资额及装机 容量稳步提升,且考虑到“碳达峰、碳中和”的调控目标,未来的装机结构将继续保持清洁化趋势, 进而亦将推动全国发电设备容量持续提升,将会加快跨省跨区电力通道的建设,有效发挥大电网 综合平衡能力,促进新能源发电消纳。 ②特高压项目核准加速推进 国家能源局 2020 年 9 月 3 日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一批输变电重点工程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 要求加快核准开工的九大工程,共规划了 12 条特高压工程(其中 7 条为交流,5 条为直流),新 增 3 条支流特高压规划。白鹤滩-江苏工程已于 2020 年 11 月获国家发改委核准,计划于 2022 年 建成投运,该工程全长 2087 公里,工程总投资 307 亿元。此后,发改委于 12 月 21 日核准建设南 昌-长沙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12 月 24 日湖北省发改委核准建设荆门-武汉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 程,两项工程合计静态总投资可达 169 亿元。 总体来看,考虑到特高压建设加快落地、为保障新能源消纳的电力通道建设等因素,2021 年 国网投资规模有望超预期。 (三)海洋产业 1、业务情况 公司已完成海缆--海底观测、勘探--海缆敷设--海上风电基础施工、风机吊装于一体的海洋系 统工程全产业链布局并不断巩固完善。致力发展成为国际一流的海工项目 EPC 总承包商。 受益于海上风电抢装潮,海上风电产业链持续出现供不应求状态。典型业绩如下: 1)海上风电领域 ①稳居国内海缆龙头,跻身海缆国际领军企业行列 中天科技耕耘于海底光电复合缆产品系列化、配套化、工程化的研发创新与应用,近年来, 市场份额名列前茅,获得了工信部颁发的单项冠军称号;并通过多种途径进军国际市场,跻身全 球超高压海缆国际领军企业行列。 中天科技寻求自身突破,不断刷新行业纪录。其中,圆满交付的如东三峡±400kV 柔性直流海 缆项目,其直流海缆输电距离约 100 公里,是目前国内电压等级最高、输送距离最长的柔性直流 输电海上风电项目;公司受欧洲领先的电力供应商荷兰 TenneT 的邀请,成为其±525 kV 柔性直流 海底电缆系统的研发合作厂家之一。这是中天海缆继 2017 年参与德国 TenneT ±525kV 直流电力电 缆系统研发后,逐鹿欧洲高端市场的又一重大突破。 ②海工领域形成行业领先的“两型三船”海上风电 EPC 总承包工程能力,并中标国家电投如东 H4#、H7#800MW 海上风电总包项目。 中天海洋工程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
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年年度报告 司)组成联合体分别与如东和风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签署了《国家电投江苏如东H4#海上风电 场项目EPC总承包合同》合同金额为598445万元人民币,中天海洋工程占326,795万元人民币 与如东海翔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签署了《国家电投江苏如东H7#海上风电场项目EPC总承包合 同》合同金额为651019万元人民币,中天海洋工程占379,370万元人民币。上述合同中天海洋工 程总价共计706,165万元人民币 2)海洋观测领域 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在“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863项目研发基础上,在国内率先进行观 测网核心部件及接驳技术产业化,突破多项技术瓶颈,参与国内所有海底观测网系统的建设和运 作为海洋观测装备产业化领域的开拓者和引领者,在保持技术领先的同时,围绕着“海洋观测 由有缆向无缆、固定向机动、海底向立体”的发展战略,产品应用水深从2000米到4500米,工作 电压从-10kV到-15kV,从近海到远海应用的不断覆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 海洋资源勘测、水环境监测及水下安防服务等重大工程,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 2、行业情况 据2021年1月29日国家能源局一季度网上新闻发布会通报的数据,2020年我国海上风电新 增装机306万千瓦,占全球新增一半以上。另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数据显示,至2020 年底,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约900万千瓦,仅次于英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海上风电市场。各国 海上风电新增及累计装机份额详见下图(图片来源: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 Global annual offshore wind Global cumulative offshore wind tallations in 2020 installations by end of 2020 TOTAL= TOTAL 6,067MW 35,196MW GWEC GWEN 图5:2020年各国新增的海上风电比例(%) 图6:截止2020年各国累计建设的海上风电比例(%) 已并网的海上风电项目主要集中在江苏、福建、上海等省市,其中江苏省占全国总装机比例 超过60%。2020年行业总体呈现保电价、保收益、抢开工、抢并网的发展态势,海上风电产业链 持续处于供需不平衡状态,零部件原材料紧缺、主机价格髙涨、施工船机设备资源不足,部分设 备及施工费用上涨达30%以上。 近年来海上风电迎来快速发展,但仍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比如:1、市场机制未发挥作用 我国海上风电目前还是地方政府导入产业以带动资源分配的“潜规则”。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强制性 的市场保障政策,无法形成稳定的市场需求,部分企业发展海上风电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获取配额 来发展常规能源发电,导致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缺少持续的市场拉动力。2、补贴机制退出过快,缺 14/269
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 年年度报告 14 / 269 司)组成联合体分别与如东和风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签署了《国家电投江苏如东 H4#海上风电 场项目 EPC 总承包合同》合同金额为 598,445 万元人民币,中天海洋工程占 326,795 万元人民币; 与如东海翔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签署了《国家电投江苏如东 H7#海上风电场项目 EPC 总承包合 同》合同金额为 651,019 万元人民币,中天海洋工程占 379,370 万元人民币。上述合同中天海洋工 程总价共计 706,165 万元人民币。 2)海洋观测领域 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在“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 863 项目研发基础上,在国内率先进行观 测网核心部件及接驳技术产业化,突破多项技术瓶颈,参与国内所有海底观测网系统的建设和运 行。 作为海洋观测装备产业化领域的开拓者和引领者,在保持技术领先的同时,围绕着“海洋观测 由有缆向无缆、固定向机动、海底向立体”的发展战略,产品应用水深从 2000 米到 4500 米,工作 电压从-10kV 到-15kV,从近海到远海应用的不断覆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 海洋资源勘测、水环境监测及水下安防服务等重大工程,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 2、行业情况 据 2021 年 1 月 29 日国家能源局一季度网上新闻发布会通报的数据,2020 年我国海上风电新 增装机 306 万千瓦,占全球新增一半以上。另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数据显示,至 2020 年底,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约 900 万千瓦,仅次于英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海上风电市场。各国 海上风电新增及累计装机份额详见下图(图片来源:全球风能理事会 GWEC)。 图 5:2020 年各国新增的海上风电比例(%) 图 6:截止 2020 年各国累计建设的海上风电比例(%) 已并网的海上风电项目主要集中在江苏、福建、上海等省市,其中江苏省占全国总装机比例 超过 60%。2020 年行业总体呈现保电价、保收益、抢开工、抢并网的发展态势,海上风电产业链 持续处于供需不平衡状态,零部件原材料紧缺、主机价格高涨、施工船机设备资源不足,部分设 备及施工费用上涨达 30%以上。 近年来海上风电迎来快速发展,但仍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比如:1、市场机制未发挥作用: 我国海上风电目前还是地方政府导入产业以带动资源分配的“潜规则”。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强制性 的市场保障政策,无法形成稳定的市场需求,部分企业发展海上风电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获取配额 来发展常规能源发电,导致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缺少持续的市场拉动力。2、补贴机制退出过快,缺
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年年度报告 乏平稳过渡缓冲期:以目前产业链的技术水平,离平价尚有一定的距离。对“补贴真空期”的投资 意愿形成了抑制 (四)新能源产业 1、业务情况 公司以分布式光伏为引领,微电网技术为支撑,关键材料为突破,大型储能系统为亮点,为 客户提供全方位绿色能源解决方案。光伏领域主打光伏背板、氟膜等封装材料,提供光伏电站项 目设计、设备成套、工程总包、电站运维等一揽子服务,享有“分布式光伏专家”的美誉:储能领 域,发力用户侧、电网侧等大型储能业务,同时以通讯配套基站后备电源系统为着力点,逐渐成 为行业领跑者。 公司新能源产业以绿色能源为指导方向,组建“光伏产业”和“储能产业”双链条,细化梳理双 产业链精细配置,放眼谋划双产业链协同发展 在储能领域,公司立足大型储能市场、后备电源市场向国内外全面发展。后备电源方面以通 讯配套基站为着力点,稳抓5G商用时机,集中供应配套后备电源系统,在中国移动2020年度通 信用磷酸铁锂电池组集中采购项目中中标第一名,后续在中国铁塔2020年度磷酸铁锂电池集中采 购项目亦中标,后备电源产品供应名列前茅。储能系统方面以大型储能系统技术为核心竞争力, 发力电网侧,用户侧及电源侧储能应用,并承接了多项重大工程项目,累计达500余MWh将绿 色能源系统解决方案与制造业服务化深度融合。2020年度,中天科技承建的全球最大的电网侧储 能电站江苏二期昆山484MWh储能电站投入运营,中天科技承建的国家863重点研发项目,动 力电池规模化梯次利用工程储能电站是全国最大的用户侧梯次利用储能电站项目,亦于2020年末 投入试运行。截至2020年末,实现用户侧储能电站所需设备内部自主配套率99%以上,在储能 设备安全性、规范性方面深度硏究,凭借产业链优势,逐渐成为储能行业公认的领跑者。同时 公司向上游延伸,成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铜箔信息化管理系统及在线工艺控制平台,并拥 有自主研发的添加剂工艺和表面处理工艺,能够生产高性能线路板用铜箔和6微米超薄锂电池用 铜箔。 光伏产业主要产品有氟膜、光伏背板、光伏系统,主要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光伏电站等 保障组件使用寿命,助力光伏发电平价上网,是各组件厂及终端电站的优质供应商。同时成立设 计院,为客户提供电站设计、EPC总包以及运维服务。 M3氟膜的产业化实现国产氟膜技术升级并通过反光膜产品及技术服务实现终端增益:结合 双玻组件发展趋势,公司推出透明T3氟膜及间隙反光膜,为双面组件提供解决方案;以技术创 新为行业发展提供更佳解决方案:开拓PⅤDF薄膜在非光伏领域的应用,如建筑领域,户外防护 家居建材、轻质组件、电动汽车等。 2、行业情况 (1)储能产业 2020年,储能产业虽受新冠疫情影响,但基于产业内生动力和外部政策及碳中和目标等利好 因素多重驱动,储能装机逆势大幅增长,如期步入规模化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1月25日,工信部发布2020年1-12月电池行业生产情况,数据显示,12月当月,全国锂离 子电池完成产量21.7亿只,同比增长264%;2020年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188.5亿只,同比增 15/269
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 年年度报告 15 / 269 乏平稳过渡缓冲期:以目前产业链的技术水平,离平价尚有一定的距离。对“补贴真空期”的投资 意愿形成了抑制。 (四)新能源产业 1、业务情况 公司以分布式光伏为引领,微电网技术为支撑,关键材料为突破,大型储能系统为亮点,为 客户提供全方位绿色能源解决方案。光伏领域主打光伏背板、氟膜等封装材料,提供光伏电站项 目设计、设备成套、工程总包、电站运维等一揽子服务,享有“分布式光伏专家”的美誉;储能领 域,发力用户侧、电网侧等大型储能业务,同时以通讯配套基站后备电源系统为着力点,逐渐成 为行业领跑者。 公司新能源产业以绿色能源为指导方向,组建“光伏产业”和“储能产业”双链条,细化梳理双 产业链精细配置,放眼谋划双产业链协同发展。 在储能领域,公司立足大型储能市场、后备电源市场向国内外全面发展。后备电源方面以通 讯配套基站为着力点,稳抓 5G 商用时机,集中供应配套后备电源系统,在中国移动 2020 年度通 信用磷酸铁锂电池组集中采购项目中中标第一名,后续在中国铁塔 2020 年度磷酸铁锂电池集中采 购项目亦中标,后备电源产品供应名列前茅。储能系统方面以大型储能系统技术为核心竞争力, 发力电网侧,用户侧及电源侧储能应用,并承接了多项重大工程项目,累计达 500 余 MWh,将绿 色能源系统解决方案与制造业服务化深度融合。2020 年度,中天科技承建的全球最大的电网侧储 能电站江苏二期昆山 48.4MWh 储能电站投入运营,中天科技承建的国家 863 重点研发项目,动 力电池规模化梯次利用工程储能电站是全国最大的用户侧梯次利用储能电站项目,亦于 2020 年末 投入试运行。截至 2020 年末,实现用户侧储能电站所需设备内部自主配套率 99%以上,在储能 设备安全性、规范性方面深度研究,凭借产业链优势,逐渐成为储能行业公认的领跑者。同时, 公司向上游延伸,成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铜箔信息化管理系统及在线工艺控制平台,并拥 有自主研发的添加剂工艺和表面处理工艺,能够生产高性能线路板用铜箔和 6 微米超薄锂电池用 铜箔。 光伏产业主要产品有氟膜、光伏背板、光伏系统,主要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光伏电站等, 保障组件使用寿命,助力光伏发电平价上网,是各组件厂及终端电站的优质供应商。同时成立设 计院,为客户提供电站设计、EPC 总包以及运维服务。 M3 氟膜的产业化实现国产氟膜技术升级并通过反光膜产品及技术服务实现终端增益;结合 双玻组件发展趋势,公司推出透明 T3 氟膜及间隙反光膜,为双面组件提供解决方案;以技术创 新为行业发展提供更佳解决方案;开拓 PVDF 薄膜在非光伏领域的应用,如建筑领域,户外防护、 家居建材、轻质组件、电动汽车等。 2、行业情况 (1)储能产业 2020 年,储能产业虽受新冠疫情影响,但基于产业内生动力和外部政策及碳中和目标等利好 因素多重驱动,储能装机逆势大幅增长,如期步入规模化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1 月 25 日,工信部发布 2020 年 1-12 月电池行业生产情况,数据显示,12 月当月,全国锂离 子电池完成产量 21.7 亿只,同比增长 26.4%;2020 年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 188.5 亿只,同比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