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要求 重点难点 不同因素引起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因分析 第一节物理因素所致的病害 一、温度:冷害、冻害、土壤低温根系发有不良、日烧、温度聚变 二、水分:涝害、早害、水分聚变 三、光照:弱光长势衰弱,强光日烧 四、风 第二节化学因素所致的病害 一、营养失调:缺素症、元素过量、失衡 教学进程 二、环境污染:空气有毒气体、土壤、水污染 三、农药、激素使用不当:急性、慢性、残留药害 1,引起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对植物造成什么影响 本章思考题 2。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区别和联系 1.宗兆锋等,植物病理学原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要参考资料 2。陆家云主编,植物病害诊断.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3.许志刚主编,普通植物病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备注 教案 学时:10 章节 第三章植物病原真菌概述 教学目的了解真菌地位、形态、生活史特点及分类概况,为后续内容莫定基础
6 和要求 重点难点 不同因素引起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因分析 教学进程 第一节物理因素所致的病害 一、温度:冷害、冻害、土壤低温根系发育不良、日烧、温度聚变 二、水分:涝害、旱害、水分聚变 三、光照:弱光长势衰弱,强光日烧 四、风 第二节化学因素所致的病害 一、营养失调:缺素症、元素过量、失衡 二、环境污染:空气有毒气体、土壤、水污染 三、农药、激素使用不当:急性、慢性、残留药害 本章思考题 1.引起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对植物造成什么影响 2.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区别和联系 要参考资料 1.宗兆锋等,植物病理学原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 陆家云主编,植物病害诊断.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3.许志刚主编,普通植物病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备注 教 案 学时:10 章节 第三章 植物病原真菌概述 教学目的 了解真菌地位、形态、生活史特点及分类概况,为后续内容奠定基础
和要求 重点难点 真菌繁殖方式及过程、生活史多样性 第一节真菌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一、五界系统 二、八界系统 第二节真菌的一般性状 一、真菌的营养体 1.营养体的类型:原质团、单细胞、单胞具须、假茵丝、菌丝体 2菌丝体:菌丝体、菌丝、隔膜、有隔菌丝、无隔菌丝、菌丝生长 二、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三、菌丝的变态:吸器、附着胞、假根、菌环、菌网 四、菌组织体 1.菌组织:疏丝组织、拟薄壁组织 2。菌组织体:茵核、菌索、子座(用挂图或多媒体图示、实验观察) 第三节真菌的繁殖 一、真菌的无性繁殖 教学进程 1.无性繁殖方式:断裂、芽殖、裂殖、割裂 2.无性孢子: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坦孢子 二、真菌的有性繁殖 1.性的亲和性:同宗配合、异宗配合(两极性、四极性)、单孢结实 2.有性繁殖过程:质配(游动配子配合、配子囊接触交配、配子囊 直接配合、授精作用、体细胞结合)入、核配、减数分裂 3.有性孢子:休眠孢子囊、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三、准性生殖:异核体一杂合二倍体一有丝分裂一单倍体化 (用挂图或多煤体图示、实验观察) 第四节真茵的生活史 一、生活史概念:过程、生活史阶段(有性、无性)、细胞核的变化 二、生活史类型:无性型、单倍体型、单倍体一双核型、单倍体一二倍 体交替型、二倍体型(用挂图或多媒体图示) 第五节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 专化型、生理小
7 和要求 重点难点 真菌繁殖方式及过程、生活史多样性 教学进程 第一节 真菌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一、五界系统 二、八界系统 第二节 真菌的一般性状 一、真菌的营养体 1.营养体的类型:原质团、单细胞、单胞具须、假菌丝、菌丝体 2.菌丝体:菌丝体、菌丝、隔膜、有隔菌丝、无隔菌丝、菌丝生 长 二、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三、菌丝的变态:吸器、附着胞、假根、菌环、菌网 四、菌组织体 1.菌组织:疏丝组织、拟薄壁组织 2.菌组织体:菌核、菌索、子座(用挂图或多媒体图示、实验观察) 第三节 真菌的繁殖 一、真菌的无性繁殖 1.无性繁殖方式:断裂、芽殖、裂殖、割裂 2.无性孢子: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 二、真菌的有性繁殖 1.性的亲和性:同宗配合、异宗配合(两极性、四极性)、单孢结实 2.有性繁殖过程:质配(游动配子配合、配子囊接触交配、配子囊 直接配合、授精作用、体细胞结合)、核配、减数分裂 3.有性孢子:休眠孢子囊、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三、准性生殖:异核体-杂合二倍体-有丝分裂-单倍体化 (用挂图或多媒体图示、实验观察) 第四节 真菌的生活史 一、生活史概念:过程、生活史阶段(有性、无性)、细胞核的变化 二、生活史类型:无性型、单倍体型、单倍体-双核型、单倍体-二倍 体交替型、二倍体型(用挂图或多媒体图示) 第五节 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 一、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变种、专化型、生理小 种、菌系、毒系、株系、生物性、营养体亲和群、菌丝融和群
三、命名 三、分类系统:Ainsworth系统 1.多界菌物系统与过去的真菌分类系统有何区别?菌物和真菌在实际意义 上有何不同” 本章思考题 2. 真菌的形态有何特征?对真菌的分类有何意义? 菌物的典型生活史包括哪些阶段?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在植物病害发生 过程中起到哪些重要作用? 1.许志刚主编,《普通植物病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2.陆家云主编,《植物病原真菌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 主要参考资料 3。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中国农业出版社, 4.E.高又曼,《真南发展史及其形态演化》科学出版社1979《植物病害 诊断》陆家云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备注 教案 学时:6 章节 第四章鞭毛菌亚门
8 二、命名 三、分类系统:Ainsworth 系统 本章思考题 1.多界菌物系统与过去的真菌分类系统有何区别?菌物和真菌在实际意义 上有何不同? 2.真菌的形态有何特征?对真菌的分类有何意义? 3.菌物的典型生活史包括哪些阶段?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在植物病害发生 过程中起到哪些重要作用? 主要参考资料 1. 许志刚主编,《普通植物病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2. 陆家云主编,《植物病原真菌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3. 魏景超 ,《真菌鉴定手册》中国农业出版社, 4. E. 高又曼,《真菌发展史及其形态演化》 科学出版社 1979《植物病害 诊断》陆家云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备注 教 案 学时:6 章节 第四章 鞭毛菌亚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