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念孙《读书杂志》:““柱’非谓屋柱 之‘柱’也,‘柱’当读为“祝’。哀十 四年《公羊传》‘天祝予’、十三年《谷 梁传》“祝发文身’,何、范注并曰: 祝,断也。’此言物强则自取断折,所谓 太刚则折也。《大戴记》作‘强自取折 ,是其明证矣。《南山经》“招摇之山有 草焉,其名曰祝余’,“祝余’或作‘柱 茶’,是“祝’与“柱’通也
• 王念孙《读书杂志》:“‘柱’非谓屋柱 之‘柱’也, ‘柱’当读为‘祝’ 。哀十 四年《公羊传》‘天祝予’ 、十三年《谷 梁传》‘祝发文身’ ,何、范注并曰:‘ 祝,断也。’此言物强则自取断折,所谓 太刚则折也。《大戴记》作‘强自取折’ ,是其明证矣。《南山经》‘招摇之山有 草焉,其名曰祝余’ , ‘祝余’或作‘柱 荼’ ,是‘祝’与‘柱’通也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辨者不 善。(老子,第八十章)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周易·系辞下) 尺蠖,虫名,北方称步曲,南方称造桥虫 ,体细长,生长于树,爬行时一屈一伸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辨者不 善。(老子,第八十章) •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周易·系辞下) 尺蠖,虫名,北方称步曲,南方称造桥虫 ,体细长,生长于树,爬行时一屈一伸
通假有两种情形 音同通假 音近通儼。 说明:本课件对通假字的分析主要依据郭 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增订本),商务 印书馆,2010年
• 通假有两种情形: • 音同通假; • 音近通假。 ➢说明:本课件对通假字的分析主要依据郭 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增订本),商务 印书馆,2010年
音同倀例 ●声符相同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诗经·大雅·既醉)锡,借 为“赐”。上古音,两字皆从“易”得声,同属锡部 母。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咸畔之;多 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 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老子》 第五十七章)忌讳,禁忌避讳。奇物,邪事、奇事。 燕王振怖大王之威。(战国策·燕策
音同通假例 ⚫声符相同 •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诗经·大雅·既醉)锡,借 为“赐” 。上古音,两字皆从“易”得声,同属锡部 ,心母。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 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 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老子》 第五十七章)忌讳,禁忌避讳。奇物,邪事、奇事。 • 燕王振怖大王之威。(战国策·燕策)
·今日之事,臣故伏诛。(战国策·赵策 ·今日之事,臣固伏诛。(《史记·刺客列 传》)
• 今日之事,臣故伏诛。(战国策·赵策一 ) • 今日之事,臣固伏诛。(《史记·刺客列 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