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J-CD B/T 1-2006 3刊名( Journal title与刊号(ISSN,CN) 31期刊应具有稳定的刊名(GB3179)和由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SSN)与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组 成的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GB999)中文刊名应按GB329的要求以词为单位加注汉语拼音,同时应 加英文或拉丁文的并列刊名。 32中文刊名在不同的表示位置(封面、目次页、版权页、刊眉、参考文献……)应保持名称与格式的一致 和完整,不可简缩。外文刊名在封面、目次页、版权页上应以全称表达,在刊眉、参考文献中可按ISO4 规定缩写 3.3刊名若发生变化,除按国家期刊管理有关规定刊登新刊号外,还应在封面、书名页或版权页的显著位 置注明原刊名,或刊登更改刊名的声明 4目次 ontents)与栏目( Columns 41期刊应具有目次页(GBTr13417、GB/T3179),学术期刊应分别编排中、英文目次页。每一条目次应 包括文章题名、作者姓名及正文所在的首页码 42期刊可设立一种或多种栏目相同主题或内容的文章目次可集合于同一栏目名称之下。学术期刊的栏 目名称应保持相对稳定 43栏目可分为综合性栏目(如“大家谈”“读者来信”“综述”等)与专题性栏目(如“数学科学”“工程材料” “红楼梦研究”“人类学研究”等)。专题性栏目名称应在该栏目所属的每篇文章正文首页题名的侧上方 标注 5文章编号( Article d) 51凡具有文献标志码的文章均应标识一个数字化的文章编号,该编号在全世界范围内是该篇文章的唯 标志(参见 ANSINISO Z3956 52文章编号是文章整体的唯一标志代码,其结构为XXXX-XXXX(YYYY)NN- PPPP-CO;其中 XXXX-XXXX为文章所在期刊的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SSN,参见GB99,暂无ISSN的期刊可用国 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中的前9个字符代替,如CN42-1564),YYYY为文章所在期刊的出版年,NN为文 章所在期刊的期次,PPP为文章首页所在期刊页码CC为文章的连续页码数 53期次为两位数字。当实际期次为一位数字时需在前面加“0”补齐,如第1期为“01”。分别用“S1” “S2”等表示第1期增刊、第2期增刊等用“S0”表示仅Ⅰ期无编号增刊。合刊用起始刊期做期次号 如:第1、2期合刊,用“01”;第11、12期合刊用“11”等 54文章首页所在页码为四位数字:实际页码不足四位者应在前面补“0”,如第139页为“0139”。 5.5文章编号由各期刊编辑部给定,中文文章编号的标志为“文章编号:”。如 文章编号:1003-2797(1997)02-0013-05 为发表在《图书情报知识》1997年第2期第13-17页上题为《关于社会经济信息化的思考》(作者: 怡民)一文的文章编号 英文文章编号的标志为“ Article id:"。 6题名(Titl 6I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择 关键词和分类号。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 缩略语、字符、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参见GB7713)。部分文章还应有英文题名(参见附录A2)。 62英文题名的首字母及各个实词的首字母应大写。例 City Planning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Social Economy in China(中国社会经济环境下的城市规划)
CAJ-CD B/T 1-2006 2 3 刊名(Journal title)与刊号(ISSN,CN) 3.1 期刊应具有稳定的刊名(GB 3179)和由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与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组 成的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GB 9999)。中文刊名应按 GB 3259 的要求以词为单位加注汉语拼音,同时应 加英文或拉丁文的并列刊名。 3.2 中文刊名在不同的表示位置(封面、目次页、版权页、刊眉、参考文献……)应保持名称与格式的一致 和完整,不可简缩。外文刊名在封面、目次页、版权页上应以全称表达,在刊眉、参考文献中可按 ISO 4 规定缩写。 3.3 刊名若发生变化,除按国家期刊管理有关规定刊登新刊号外,还应在封面、书名页或版权页的显著位 置注明原刊名,或刊登更改刊名的声明。 4 目次(Contents)与栏目(Columns) 4.1 期刊应具有目次页(GB/T 13417、GB/T 3179),学术期刊应分别编排中、英文目次页。每一条目次应 包括文章题名、作者姓名及正文所在的首页码。 4.2 期刊可设立一种或多种栏目,相同主题或内容的文章目次可集合于同一栏目名称之下。学术期刊的栏 目名称应保持相对稳定。 4.3 栏目可分为综合性栏目(如“大家谈”“读者来信”“综述”等)与专题性栏目(如“数学科学”“工程材料” “红楼梦研究”“人类学研究”等)。专题性栏目名称应在该栏目所属的每篇文章正文首页题名的侧上方 标注。 5 文章编号(Article ID) 5.1 凡具有文献标志码的文章均应标识一个数字化的文章编号,该编号在全世界范围内是该篇文章的唯一 标志(参见 ANSI/NISO Z39.56)。 5.2 文章编号是文章整体的唯一标志代码,其结构为 XXXX-XXXX(YYYY)NN-PPPP-CC;其中 XXXX-XXXX 为文章所在期刊的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参见 GB 9999,暂无 ISSN 的期刊可用国 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中的前 9 个字符代替,如 CN42-1564),YYYY 为文章所在期刊的出版年,NN 为文 章所在期刊的期次,PPPP 为文章首页所在期刊页码,CC 为文章的连续页码数。 5.3 期次为两位数字。当实际期次为一位数字时需在前面加“0”补齐,如第 1 期为“01”。分别用“S1” “S2”等表示第 1 期增刊、第 2 期增刊等,用“S0”表示仅 1 期无编号增刊。合刊用起始刊期做期次号。 如:第 1、2 期合刊,用“01”;第 11、12 期合刊,用“11”等。 5.4 文章首页所在页码为四位数字;实际页码不足四位者应在前面补“0”,如第 139 页为“0139”。 5.5 文章编号由各期刊编辑部给定,中文文章编号的标志为“文章编号:”。如: 文章编号:1003-2797(1997)02-0013-05 为发表在《图书情报知识》1997 年第 2 期第 13-17 页上题为《关于社会经济信息化的思考》(作者:严 怡民)一文的文章编号。 英文文章编号的标志为“Article ID:”。 6 题名(Title) 6.1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择 关键词和分类号。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 20 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 缩略语、字符、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参见 GB 7713)。部分文章还应有英文题名(参见附录 A2)。 6.2 英文题名的首字母及各个实词的首字母应大写。例: City Planning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Social Economy in China(中国社会经济环境下的城市规划)
CAJ-CD B/T 1-2006 63同一期期刊中应避免出现完全相同的题名。对于笔谈(一类将多个作者围绕一个主题发表的独立署名 文字组合在一起的文章形式)中某一作者文字的单独引用,其题名应由笔谈主题名与该作者文字题名以 “:”连接组成 7作者( Author)及其工作单位( Organization) 7.1文章均应有作者署名。作者署名应符合GB7713的有关规定 7.2依据GBT16159,参照ISO690,并经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认可,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 用如下写法: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连写;“双姓”(包括“夫姓十父姓”、 “父姓十母姓”)中加连字符。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名字不缩写。如: ZHANG YIng(张颖) WANG XI-lian(王锡联) ZHUGE Hua(诸葛华 FAN-XU Li-tai(范徐丽泰) 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 7.3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应用逗号隔开,以便于计算机自动切分。这一原则应在论文目次页、正文题录、 摘要、刊眉、参考文献及其他多作者姓名排列时统一应用 74文献标志码为A、B、C的文章,应标明主要作者的工作单位,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省会城 市可略去省名)及邮政编码,以便于联系和按地区、机构统计文章的分布;单位名称与省市名之间应以 逗号分隔,整个数据项用圆括号括起。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力学系,合肥230001) 作者工作单位宜直接排印在作者姓名之下。如注于地脚或文末,应以“作者单位:”作为标志。英文文 章和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工作单位还应在省市名及邮编之后加列国名,其间以逗号分隔。例 (Institute of Nuclear Energy Technology,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China 75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 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若一作者属于多个与该文有关的单位可将其一并列出;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 以分号隔开。例: 韩荚铎!,王仲鸿!,李古兴2,相永康2,黄其励3,蒋建民 (1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北京100084;2华中电力集团公司,武汉430027;3东北 电力集团公司,沈阳110006) 如果多位作者属于同一单位中的不同下级单位,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小写的英文字母,并在其下级单 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上相同的小写英文字母。例: 邢茂1,张恩娟,叶欣1,张林2 (1.北京理工大学a化工与材料学院b机电工程学院,北京100081;2.南京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系,南 京210094) 如果多位作者属于同一一级单位,阿拉伯数字序号可省略。例: 张坤,向文娟,高朋芬b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a肝胆外科b眼科,福州市35025) 8作者简介( Biography) 81完整的作者简介包括作者的基本信息(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出生地)、简历信息(职称、 学位、简历、研究方向等)和联系信息(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三部分,其中基本信息是必需的。对文章 的主要作者可按以下顺序刊出其简介
CAJ-CD B/T 1-2006 3 6.3 同一期期刊中应避免出现完全相同的题名。对于笔谈(一类将多个作者围绕一个主题发表的独立署名 文字组合在一起的文章形式)中某一作者文字的单独引用,其题名应由笔谈主题名与该作者文字题名以 “:”连接组成。 7 作者(Author)及其工作单位(Organization) 7.1 文章均应有作者署名。作者署名应符合 GB 7713 的有关规定。 7.2 依据 GB/T 16159,参照 ISO 690,并经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认可,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 用如下写法: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连写;“双姓”(包括 “夫姓+父姓”、 “父姓+母姓”)中加连字符。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名字不缩写。如: ZHANG Ying (张颖) WANG Xi-lian (王锡联) ZHUGE Hua (诸葛华) FAN-XU Li-tai(范徐丽泰) 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 7.3 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应用逗号隔开,以便于计算机自动切分。这一原则应在论文目次页、正文题录、 摘要、刊眉、参考文献及其他多作者姓名排列时统一应用。 7.4 文献标志码为 A、B、C 的文章,应标明主要作者的工作单位,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省会城 市可略去省名)及邮政编码,以便于联系和按地区、机构统计文章的分布;单位名称与省市名之间应以 逗号分隔,整个数据项用圆括号括起。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数学力学系,合肥 230001) 作者工作单位宜直接排印在作者姓名之下。如注于地脚或文末,应以“作者单位:”作为标志。英文文 章和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工作单位还应在省市名及邮编之后加列国名,其间以逗号分隔。例: (Institute of Nuclear Energy Technology,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7.5 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 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若一作者属于多个与该文有关的单位,可将其一并列出;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 以分号隔开。例: 韩英铎 1 ,王仲鸿 1 ,李古兴 2 ,相永康 2 ,黄其励 3,1,蒋建民 3 (1.清华大学 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北京 100084; 2.华中电力集团公司,武汉 430027; 3.东北 电力集团公司,沈阳 110006) 如果多位作者属于同一单位中的不同下级单位,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小写的英文字母,并在其下级单 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上相同的小写英文字母。例: 邢茂 1a,张恩娟 1a,叶欣 1b,张林 2 (1.北京理工大学 a.化工与材料学院;b.机电工程学院,北京 100081;2.南京理工大学 应用化学系,南 京 210094) 如果多位作者属于同一一级单位, 阿拉伯数字序号可省略。例: 张坤 a ,向文娟 a ,高朋芬 b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a.肝胆外科;b.眼科,福州市 350025) 8 作者简介(Biography) 8.1 完整的作者简介包括作者的基本信息(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出生地)、简历信息(职称、 学位、简历、研究方向等)和联系信息(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三部分,其中基本信息是必需的。对文章 的主要作者可按以下顺序刊出其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