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原来就有很多官居高位和长厚的人,叔夏已故的高祖、曾祖,都是豪门大户, 江湖高才词客姜夔、孙季蕃这类人。经常进进出出在他家里吃住做张家的门客, 价值千金的衣装,车马众多的聘礼,说笑之间就得到了,也不认为很特别。等到 他走投无路境遇改变,那么也来期望别人,不知道如果正好又遇到姜夔、孙季蕃 等人还活着这种事的话,现在谁还了解他,而且谁还能有空闲顾念他呢 哎!士人本来就还有家世才华和叔夏一样,但是比他这样还要贫困的啊!六月初 他轻装到我的家门来拜访,说将要再去吴国公子季札、春申君黄歇的家乡 带周游,并且去寻找那个知遇之人。我说:是是。于是顺着他谈话的次序写下了 这篇文章来给叔夏送别。 9.(湖北省八校201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9-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9-12题 冯恩传 冯恩,字子仁,松江华亭人。登嘉靖五年进士,除行人。出劳两广总督王守仁, 遂执贽为弟子。 擢南京御史。故事,御史有所执讯,不具狱以移刑部,刑部狱具,不复牒报。恩 请尚书仍报御史。诸曹郎罐,谓御史属吏我。恩曰:“非敢然也。欲知事本末, 得相检核耳。”尚书无以难。已,巡视上江。指挥张绅杀人,立置之辟。 十一年冬,彗星见,诏求直言。恩极论大学士张孚敬、方献夫,右都御史汪鋐三 人之奸。帝得疏大怒,逮下锦衣狱,究主使名。恩日受撈掠,濒死者数,语卒不 变 明年春移恩刑部狱。帝欲坐以上言大臣德政律,致之死。尚书王时中等言:“恩 疏毁誉相半,非专颂大臣,宜减戍。”帝愈怒 “恩非专指孚敬三臣也 徒以大礼故,仇君无上,死有余罪。时中乃欲欺公鬻狱耶?”遂褫时中职, 恩竟论死。 比朝审,鋐当主笔,东向坐,恩独向阙跪。鋐令卒拽之西面,恩起立不屈。卒呵 之,恩怒叱卒,卒皆靡。鋐曰:“汝屡上疏欲杀我,我今先杀汝。”恩叱曰: “圣天子在上,汝为大臣,欲以私怨杀言官耶?且此何地,而对百僚公言之,何 无忌惮也!吾死为厉鬼击汝。”鋐怒曰:“汝以廉直自负,而狱中多受人馈遗, 何也?”恩曰:“患难相恤,古之义也。岂若汝受金钱,鬻官爵耶?”因历数 其事,诋鋐不已。鋐益怒,推案起,欲殴之。恩声亦愈厉。都御史王廷相、尚书 夏言引大体为缓解。鋐稍止,然犹署情真。恩出长安门,士民观者如堵。皆叹曰: “是御史,非但口如铁,其膝、其胆、其骨皆铁也。”因称“四铁御史” 又明年,行可上书请代父死,不许。其冬,事益迫,行可乃刺臂血书疏,自缚阙 下,通政使陈经为入奏。帝览之恻然,令法司再议。尚书聂贤与都御史廷相言, 前所引律,情与法不相丽,宜用奏事不实律,输赎还职,帝不迕。乃言恩情重律 轻,请戍之边徼。制可。遂遣戍雷州。而鋐亦后两月罢矣 越六年,遇赦还。家居,专为德于乡。穆宗即位,录先朝直言。恩年已七十余 即家拜大理寺丞,致仕。复从有司言,旌行可为孝子。恩年八十一,卒 (选自《明史》,有删减)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事,御史有所执讯 讯:审问 B.不复牒报 牒:文书 C.非专颂大臣 赞扬 D.请戍之边徼 边关
杭州原来就有很多官居高位和长厚的人,叔夏已故的高祖、曾祖,都是豪门大户, 江湖高才词客姜夔、孙季蕃这类人。经常进进出出在他家里吃住做张家的门客, 价值千金的衣装,车马众多的聘礼,说笑之间就得到了,也不认为很特别。等到 他走投无路境遇改变,那么也来期望别人,不知道如果正好又遇到姜夔、孙季蕃 等人还活着这种事的话,现在谁还了解他,而且谁还能有空闲顾念他呢! 哎!士人本来就还有家世才华和叔夏一样,但是比他这样还要贫困的啊!六月初 一,他轻装到我的家门来拜访,说将要再去吴国公子季札、春申君黄歇的家乡一 带周游,并且去寻找那个知遇之人。我说:是是。于是顺着他谈话的次序写下了 这篇文章来给叔夏送别。 9.(湖北省八校 2014 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9-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 9—12 题 冯恩传 冯恩,字子仁,松江华亭人。登嘉靖五年进士,除行人。出劳两广总督王守仁, 遂执贽为弟子。 擢南京御史。故事,御史有所执讯,不具狱以移刑部,刑部狱具,不复牒报。恩 请尚书仍报御史。诸曹郎讙,谓御史属吏我。恩曰:“非敢然也。欲知事本末, 得相检核耳。” 尚书无以难。已,巡视上江。指挥张绅杀人,立置之辟。 十一年冬,彗星见,诏求直言。恩极论大学士张孚敬、方献夫,右都御史汪鋐三 人之奸。帝得疏大怒,逮下锦衣狱,究主使名。恩日受搒掠,濒死者数,语卒不 变。 明年春移恩刑部狱。帝欲坐以上言大臣德政律,致之死。尚书王时中等言:“恩 疏毁誉相半,非专颂大臣,宜减戍。” 帝愈怒,曰:“恩非专指孚敬三臣也, 徒以大礼故,仇君无上,死有余罪。时中乃欲欺公鬻狱耶?” 遂褫时中职,而 恩竟论死。 比朝审,鋐当主笔,东向坐,恩独向阙跪。鋐令卒拽之西面,恩起立不屈。卒呵 之,恩怒叱卒,卒皆靡。鋐曰:“汝屡上疏欲杀我,我今先杀汝。” 恩叱曰: “圣天子在上,汝为大臣,欲以私怨杀言官耶?且此何地,而对百僚公言之,何 无忌惮也!吾死为厉鬼击汝。” 鋐怒曰:“汝以廉直自负,而狱中多受人馈遗, 何也?” 恩曰:“患难相恤,古之义也。岂若汝受金钱,鬻官爵耶?” 因历数 其事,诋鋐不已。鋐益怒,推案起,欲殴之。恩声亦愈厉。都御史王廷相、尚书 夏言引大体为缓解。鋐稍止,然犹署情真。恩出长安门,士民观者如堵。皆叹曰: “是御史,非但口如铁,其膝、其胆、其骨皆铁也。” 因称“四铁御史” 。 又明年,行可上书请代父死,不许。其冬,事益迫,行可乃刺臂血书疏,自缚阙 下,通政使陈经为入奏。帝览之恻然,令法司再议。尚书聂贤与都御史廷相言, 前所引律,情与法不相丽,宜用奏事不实律,输赎还职,帝不许。乃言恩情重律 轻,请戍之边徼。制可。遂遣戍雷州。而鋐亦后两月罢矣。 越六年,遇赦还。家居,专为德于乡。穆宗即位,录先朝直言。恩年已七十余, 即家拜大理寺丞,致仕。复从有司言,旌行可为孝子。恩年八十一,卒。 (选自《明史》,有删减)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故事,御史有所执讯 讯: 审问 B.不复牒报 牒: 文书 C.非专颂大臣 颂:赞扬 D.请戍之边徼 徼:边关
10.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冯恩“刚烈正直”的一组是(3分) ①恩请尚书仍报御史 ②恩日受擠掠,濒死者数,语卒不变 ③患难相恤,古之义也 ④鋐令卒拽之西面,恩起立不屈 ⑤是御史,非但口如铁,其膝、其胆、其骨皆铁也 ⑥家居,专为德于乡 A.①②③ B.②④⑤ ③④⑥ D.④⑤⑥ 1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冯恩在任南京御史时,处理案件不依惯例,引来官员们的非议,但冯恩认为 应该了解事情原委,尚书也无话可说。 B.十一年冬,皇帝下书诏求直言,冯恩上书指出张孚敬、方献夫,右都御史汪 鋐三人之奸,使这三人被抓入狱。[来源:Zxxk.Com] C.冯恩在接受汪鋐的审讯时立而不屈,斥责汪鋐收受贿赂,卖官鬻爵,言辞激 烈。百姓都称他是“四铁御史 D.冯恩被判死刑,其子上血书代父受刑。尚书聂贤与都御史王廷相也在皇上面 前替冯恩说情,最终免除冯恩死刑,遺戍边徼。 12.请把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出劳两广总督王守仁,遂执贽为弟子。(3分) (2)遂褫时中职,而恩竟论死。(3分) (3)前所引律,情与法不相丽,宜用奏事不实律,输赎还职,帝不许。(3分) [答案]9.9.C 11.B 12.(1)(冯恩)出京慰劳两广总督王守仁,于是带上见面礼拜师成为他的弟 子 (2)于是削去王时中的官职,而冯恩最终判处死罪。 (3)以前所引用的法律,情与法都不相符,应按奏事不实的法律,让他缴钱赎 罪复职,皇帝不同意。 [解析]9.9.同“讼”,指责。 10.①做事不循旧例,③古代朋友之间的道义,⑥冯恩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11.是冯恩因直言被抓入狱。 12.本题考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答题时要有得分点意识。(1)劳、 贽、句意各1分,(2)褫、论、句意各1分,(3)丽、输赎、句意各1分。 【参考译文】 冯恩字子仁,松江华亭人。考中嘉靖五年进士,授官行人。出京慰劳两广总督王 守仁,于是带上见面礼拜师成为他的弟子
10.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冯恩“刚烈正直” 的一组是(3 分) ①恩请尚书仍报御史 ②恩日受搒掠,濒死者数,语卒不变。 ③患难相恤,古之义也 ④鋐令卒拽之西面,恩起立不屈 ⑤是御史,非但口如铁,其膝、其胆、其骨皆铁也。 ⑥家居,专为德于乡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④⑤⑥ 1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冯恩在任南京御史时,处理案件不依惯例,引来官员们的非议,但冯恩认为 应该了解事情原委,尚书也无话可说。 B.十一年冬,皇帝下书诏求直言,冯恩上书指出张孚敬、方献夫,右都御史汪 鋐三人之奸,使这三人被抓入狱。[来源:Zxxk.Com] C.冯恩在接受汪鋐的审讯时立而不屈,斥责汪鋐收受贿赂,卖官鬻爵,言辞激 烈。百姓都称他是“四铁御史” 。 D.冯恩被判死刑,其子上血书代父受刑。尚书聂贤与都御史王廷相也在皇上面 前替冯恩说情,最终免除冯恩死刑,遣戍边徼。 12.请把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出劳两广总督王守仁,遂执贽为弟子。(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遂褫时中职,而恩竟论死。(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前所引律,情与法不相丽,宜用奏事不实律,输赎还职,帝不许。(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答案] 9.9. C 10. B 11. B 12. (1)(冯恩)出京慰劳两广总督王守仁,于是带上见面礼拜师成为他的弟 子。 (2)于是削去王时中的官职,而冯恩最终判处死罪。 (3)以前所引用的法律,情与法都不相符,应按奏事不实的法律,让他缴钱赎 罪复职,皇帝不同意。 [解析] 9.9. 同“讼” ,指责。 10. ①做事不循旧例,③古代朋友之间的道义,⑥冯恩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11. 是冯恩因直言被抓入狱。 12.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答题时要有得分点意识。(1)劳、 贽、句意各 1 分,(2)褫、论、句意各 1 分,(3)丽、输赎、句意各 1 分。 【参考译文】 冯恩字子仁,松江华亭人。考中嘉靖五年进士,授官行人。出京慰劳两广总督王 守仁,于是带上见面礼拜师成为他的弟子
提升南京御史。按照旧例,御史有案审讯,不定案而把官司移交刑部,刑部定犯 人罪,不再行文通报。冯恩请尚书仍报送御史。各曹官哗然,称御史以我为属吏。 冯恩说:“不敢这样。要明白事情本末,需要互相检査核实。”尚书无法责难。 过后,巡视上江。指挥张绅杀人,立刻处以死刑 十一年冬,彗星出现,皇帝下诏求直言。冯恩极力弹劾大学士张孚敬、方献夫 右都御史汪鋐三人奷诈。皇帝得到上书后大怒,将他逮入锦衣狱,追究指使者的 名字。冯恩每日受拷打,数次濒临死亡,但言辞始终不变。 第二年春天,将冯恩移交刑部监狱。皇帝想按照上言大臣德政的条律,至冯恩于 死地。尚书王时中等说:“冯恩上书毁誉各半,并非专门指斥大臣,应减罪为戍 役。”皇帝更加愤怒,说:“冯恩不是专指张孚敬三位大臣,只是因为大礼的 缘故(不敢直接指责我),仇视君主,目无皇上,死有余辜。王时中想欺骗朝廷 出卖案情吗?”于是削去王时中的官职,而冯恩最终被判处死罪。 等到朝廷审讯时,汪鋐任主笔,面朝东坐,冯恩独自向宫阙跪着。汪鋐命令士兵 拉着他向西跪,冯恩站起来不下跪。士卒呵斥他,冯恩怒声呵斥士卒,士卒都吓 退了。汪鋐说:“你多次上疏想杀我,我今天先杀了你。”冯恩斥骂道:“圣 明天子在上,你作为大臣,却想以个人恩怨杀言官吗?况且这是什么地方,而对 着百官说这些,为何毫无忌惮。我死了做厉鬼也要击杀你。”汪鋐发怒道:“你 以廉洁正直自负,却在狱中多受人馈赠,为什么呢?”冯恩说:“患难相恤 是古代的义理。怎像你接受金钱,卖官鬻爵呢?”于是一一述说汪鋐所做的事, 骂汪鋐不停。汪鋐更生气了,推开桌子站起来想殴打她。冯恩的声音也更严厉。 都御史王廷相、尚书夏言说要以国家大体为重,来缓解汪宏的怒气。汪鋐稍稍止 怒,但仍签署罪行属实。冯恩出长安门,观看的人围成人墙。大家都叹息道:“这 个御史,不但口如钢铁,他的膝、胆、骨都是铁做的。”因此称他为“四铁御 史 又过了一年,冯行可上书请求代父去死,朝廷不允许。冬天,事情更加紧迫了, 冯行可于是刺破手臂血书上疏,自己捆绑自己到阙下,通政史陈经替他上奏。皇 帝看后很是悲悯,命令法律部门再议论。尚书聂贤与都御史王廷相说,以前所引 用的法律,情与法都不相符,应按奏事不实的法律,让他缴钱赎罪复职,皇帝不 同意。于是说冯恩罪重法轻,请求让他到边疆戍守,皇上批准。于是贬到雷州戍 守。而汪鋐也在两月后罢官 过了六年,遇到赦免归家。居在家中,专门在乡里做好事。穆宗即位,录用先朝 直言。冯恩已七十多岁,在家授为大理寺丞,退休。又听从主管部门的上言,表 彰冯行可为孝子。冯恩年八十一岁,去世 10. (重庆市五区2014届高三第一次学生学业调研抽)(1)把第三大题 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使酒人恶能勇?吾将柔之矣!(3分) ②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延誉上下。(4分) (2)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3分) 凡今天下之论议我者苟能取以为善皆是砥砺切磋我也则在我无非警惕 修省进德之地矣昔人谓攻吾之短者是吾师师又可恶乎? 节选自王阳明《传习录》
提升南京御史。按照旧例,御史有案审讯,不定案而把官司移交刑部,刑部定犯 人罪,不再行文通报。冯恩请尚书仍报送御史。各曹官哗然,称御史以我为属吏。 冯恩说:“不敢这样。要明白事情本末,需要互相检查核实。” 尚书无法责难。 过后,巡视上江。指挥张绅杀人,立刻处以死刑。 十一年冬,彗星出现,皇帝下诏求直言。冯恩极力弹劾大学士张孚敬、方献夫, 右都御史汪鋐三人奸诈。皇帝得到上书后大怒,将他逮入锦衣狱,追究指使者的 名字。冯恩每日受拷打,数次濒临死亡,但言辞始终不变。 第二年春天,将冯恩移交刑部监狱。皇帝想按照上言大臣德政的条律,至冯恩于 死地。尚书王时中等说:“冯恩上书毁誉各半,并非专门指斥大臣,应减罪为戍 役。” 皇帝更加愤怒,说:“冯恩不是专指张孚敬三位大臣,只是因为大礼的 缘故(不敢直接指责我),仇视君主,目无皇上,死有余辜。王时中想欺骗朝廷 出卖案情吗?” 于是削去王时中的官职,而冯恩最终被判处死罪。 等到朝廷审讯时,汪鋐任主笔,面朝东坐,冯恩独自向宫阙跪着。汪鋐命令士兵 拉着他向西跪,冯恩站起来不下跪。士卒呵斥他,冯恩怒声呵斥士卒,士卒都吓 退了。汪鋐说:“你多次上疏想杀我,我今天先杀了你。” 冯恩斥骂道:“圣 明天子在上,你作为大臣,却想以个人恩怨杀言官吗?况且这是什么地方,而对 着百官说这些,为何毫无忌惮。我死了做厉鬼也要击杀你。” 汪鋐发怒道:“你 以廉洁正直自负,却在狱中多受人馈赠,为什么呢?” 冯恩说:“患难相恤, 是古代的义理。怎像你接受金钱,卖官鬻爵呢?” 于是一一述说汪鋐所做的事, 骂汪鋐不停。汪鋐更生气了,推开桌子站起来想殴打她。冯恩的声音也更严厉。 都御史王廷相、尚书夏言说要以国家大体为重,来缓解汪宏的怒气。汪鋐稍稍止 怒,但仍签署罪行属实。冯恩出长安门,观看的人围成人墙。大家都叹息道:“这 个御史,不但口如钢铁,他的膝、胆、骨都是铁做的。” 因此称他为“四铁御 史” 。 又过了一年,冯行可上书请求代父去死,朝廷不允许。冬天,事情更加紧迫了, 冯行可于是刺破手臂血书上疏,自己捆绑自己到阙下,通政史陈经替他上奏。皇 帝看后很是悲悯,命令法律部门再议论。尚书聂贤与都御史王廷相说,以前所引 用的法律,情与法都不相符,应按奏事不实的法律,让他缴钱赎罪复职,皇帝不 同意。于是说冯恩罪重法轻,请求让他到边疆戍守,皇上批准。于是贬到雷州戍 守。而汪鋐也在两月后罢官。 过了六年,遇到赦免归家。居在家中,专门在乡里做好事。穆宗即位,录用先朝 直言。冯恩已七十多岁,在家授为大理寺丞,退休。又听从主管部门的上言,表 彰冯行可为孝子。冯恩年八十一岁,去世。 10. (重庆市五区 2014 届高三第一次学生学业调研抽)(1)把第三大题 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 ①使酒人恶能勇?吾将柔之矣!(3 分) ②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延誉上下。(4 分) (2)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3 分) 凡今天下之论议我者苟能取以为善皆是砥砺切磋我也则在我无非警惕 修省进德之地矣昔人谓攻吾之短者是吾师师又可恶乎? ——节选自王阳明《传习录》
[答案]10.(1)①依仗酒醉撒酒风的人怎么会勇悍?我将要制服(降服也可, “柔之”可意译)他。(3分)②到苏州游玩的四方士人,南宫生了解到他们 是贤良的,一定要殷勤恳 切地和他们交往,在各种场合引荐称赞他们。(4分) (2)凡今天下之论议我者/苟能取以为善/皆是砥砺切磋我也/则在我无非警惕修 省进德之地矣/昔人谓攻吾之短者/是吾师/师又可恶乎?(3分) [解析]10.(1)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1)“恶”“柔”的翻译各1 分,语意通顺1分;(2)“察”“款曲”“延誉”的翻译各1分,语意通 顺1分。 (2)现在,天下的人都在议论我,如果能因此为善,那么,都是在与我砥砺切磋, 就我而言,不过是提高警惕,反省自己,增道进德。古人云:“攻我短者是吾师” 作为学生,怎能连老师都不热爱呢? 【附文言参考译文】 南宫生,是苏州人。身材高大,广泛涉猎书籍经典。年轻时喜爱侠义的行为,爱 好击剑和骑马,尤其擅长用弹弓,对准飞鸟就能击落它。家中向来贮藏有丰厚的 财物,南宫生就用家中的财物周济供养宾客,并且和少年们一起喝酒赌博游玩嬉 戏,花尽了家中的资产。到了壮年,见天下大乱,就想着要建功立业,于是离开 酒肉朋友们,去学习兵法,学得了风后布阵打仗的方法。准备往北到中原去,跟 随豪杰们图谋天下大计,正赶上道路阻塞,各处走走都不合意,就沿着长江往上 走,游历了南京,又到了金华县和会稽诸山,搜寻观览瑰丽奇特的景物;渡过钱 塘江,泛游了太湖,然后归家。南宫生在家乡一向因有气节而出名,士大夫们都 仰慕他,争着到他家请他或问候他,他家门前停放(来宾)的车一天有几十辆。 南宫生也喜爱跟人结交,无论贵贱,都倾身恭敬地跟他们交往。 有两个武官凭借有武力,十分蛮横,多次殴打侮辱读书人,(人们)称(他们) 是戴着帽子的老虎。其中一个人曾经请南宫生喝酒,有人说:“那个人酒醉后会 言行失常,不可跟他接近。”南宫生笑着说:“依仗酒醉撒酒风的人怎么会勇 悍?我将要制服他。”即命令仆人套车前往,(酒席上)南宫生坐在上座,给 (那个军将)讲说古代贤良将帅的故事。那个人非常恭敬地听着,还在下面行礼 敬酒,一直到宴会结束,也没有失礼的地方 另外一个人曾经在别人家作客时遇到南宫生,看到南宫生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就 怒视南宫生并离开了。某一天看见南宫生一个人骑着马出去,就带了一些打手 拿着刀策马跟在南宫生的后面,好像就要动手打人。南宫生故意放慢缰绳在路中 央走,一点也不躲避。那个人知道南宫生不是软弱的书生,就带着人离开了,不 敢冲撞冒犯叫他避开道。第二天早上那个人还由朋友引见到南宫生那里赔礼,请 求交好。南宫生能以气节服人大多像这样。南宫生性格刚直,善于谈论,喜爱规 劝朋友的过错。朋友中有抵触自己的,就当面指出他的过错,一点也不记仇。跟 人谈论,总是求胜,然而能引证事实,分析道理,众人没有能驳倒他的。 (后来)家里贫穷了,但仍然喜爱跟人结交,有时赠送酒肉(给朋友),随时召 朋友一起喝酒吃肉以娱乐。到苏州游玩的四方士人,南宫生了解到他们是贤良的, 一定要殷勤恳切地和他们交往,在各种场合引荐称赞他们。相识的人家中死了人 或生了病没有钱财以供安葬或治病的,告诉南宫生,他就让人用纸写清缺少什么, 替他们到公众之中去筹画办理,最后做了好事也不说。所以人们大多称赞他,说 他像任侠好客的楼君卿、原巨先,甚至贤良超过了他们两人
[答案] 10.(1)①依仗酒醉撒酒风的人怎么会勇悍?我将要制服(降服也可, “柔之” 可意译)他。(3 分)②到苏州游玩的四方士人,南宫生了解到他们 是贤良的,一定要殷勤恳 切地和他们交往,在各种场合引荐称赞他们。(4 分) (2)凡今天下之论议我者/苟能取以为善/皆是砥砺切磋我也/则在我无非警惕修 省进德之地矣/昔人谓攻吾之短者/是吾师/师又可恶乎?(3 分) [解析] 10.(1)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1)“恶” “ 柔” 的翻译各 1 分,语意通顺 1 分;(2)“察” “ 款曲” “ 延誉” 的翻译各 1 分,语意通 顺 1 分。 (2)现在,天下的人都在议论我,如果能因此为善,那么,都是在与我砥砺切磋, 就我而言,不过是提高警惕,反省自己,增道进德。古人云:“攻我短者是吾师” , 作为学生,怎能连老师都不热爱呢? 【附文言参考译文】 南宫生,是苏州人。身材高大,广泛涉猎书籍经典。年轻时喜爱侠义的行为,爱 好击剑和骑马,尤其擅长用弹弓,对准飞鸟就能击落它。家中向来贮藏有丰厚的 财物,南宫生就用家中的财物周济供养宾客,并且和少年们一起喝酒赌博游玩嬉 戏,花尽了家中的资产。到了壮年,见天下大乱,就想着要建功立业,于是离开 酒肉朋友们,去学习兵法,学得了风后布阵打仗的方法。准备往北到中原去,跟 随豪杰们图谋天下大计,正赶上道路阻塞,各处走走都不合意,就沿着长江往上 走,游历了南京,又到了金华县和会稽诸山,搜寻观览瑰丽奇特的景物;渡过钱 塘江,泛游了太湖,然后归家。南宫生在家乡一向因有气节而出名,士大夫们都 仰慕他,争着到他家请他或问候他,他家门前停放(来宾)的车一天有几十辆。 南宫生也喜爱跟人结交,无论贵贱,都倾身恭敬地跟他们交往。 有两个武官凭借有武力,十分蛮横,多次殴打侮辱读书人,(人们)称(他们) 是戴着帽子的老虎。其中一个人曾经请南宫生喝酒,有人说:“那个人酒醉后会 言行失常,不可跟他接近。” 南宫生笑着说:“依仗酒醉撒酒风的人怎么会勇 悍?我将要制服他。” 即命令仆人套车前往,(酒席上)南宫生坐在上座,给 (那个军将)讲说古代贤良将帅的故事。那个人非常恭敬地听着,还在下面行礼 敬酒,一直到宴会结束,也没有失礼的地方。 另外一个人曾经在别人家作客时遇到南宫生,看到南宫生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就 怒视南宫生并离开了。某一天看见南宫生一个人骑着马出去,就带了一些打手, 拿着刀策马跟在南宫生的后面,好像就要动手打人。南宫生故意放慢缰绳在路中 央走,一点也不躲避。那个人知道南宫生不是软弱的书生,就带着人离开了,不 敢冲撞冒犯叫他避开道。第二天早上那个人还由朋友引见到南宫生那里赔礼,请 求交好。南宫生能以气节服人大多像这样。南宫生性格刚直,善于谈论,喜爱规 劝朋友的过错。朋友中有抵触自己的,就当面指出他的过错,一点也不记仇。跟 人谈论,总是求胜,然而能引证事实,分析道理,众人没有能驳倒他的。 (后来)家里贫穷了,但仍然喜爱跟人结交,有时赠送酒肉(给朋友),随时召 朋友一起喝酒吃肉以娱乐。到苏州游玩的四方士人,南宫生了解到他们是贤良的, 一定要殷勤恳切地和他们交往,在各种场合引荐称赞他们。相识的人家中死了人 或生了病没有钱财以供安葬或治病的,告诉南宫生,他就让人用纸写清缺少什么, 替他们到公众之中去筹画办理,最后做了好事也不说。所以人们大多称赞他,说 他像任侠好客的楼君卿、原巨先,甚至贤良超过了他们两人
很长时间以后,(南宫生)渐渐厌倦了人事交往,就关闭家门很少接待宾客。清 扫出一间屋子,收藏历代名家法书,周朝的铜器、汉代的笔砚和唐代的雷氏琴 天天沉迷其中自娱自乐。他一向工于草书和隶书,接近钟繇、王羲之的造诣,但 苦于索求的人太多,就隐藏不露,很少再拿笔写字。他羡慕安静退隐(的生活) 常常作诗来表示自己的心意,安乐地过着朴素简约的生活,像是要这样度过一生。 11.(浙江省宁波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与萧翰林傀书 (唐)柳宗元 思谦兄足下:昨祁县王师范过永州,道思谦蹇然有当官之心,乃诚助太平者也。 仆闻之喜甚,然微王生之说,仆岂不素知耶? 仆不幸,向者进当範庖不安之势,平居闭门,口舌无数,况又有久与游者,乃 岌岌而操其间哉。其求进而退者,皆聚为仇怨,造作粉饰,蔓延益肆。非的然昭 晰,自断于内,则孰能了仆于冥冥之间哉?然仆当时年三十三,甚少,自御史 里行得礼部员外郎,超取显美,欽免世之求进者怿怒媚嫉,其可得玊?凡人皆欲 自达仆先得显处才不能逾同列声不能压当世世之怒仆宜也与罪人交十年官又以 是进辱在附会。圣朝弘大,贬黜甚薄,不能塞众人之怒,谤语转侈,嚣嚣嗷嗷 渐成怪民。饰智求仕者,更詈仆以悦仇人之心,日为新奇,务相喜可,自以速援 引之路。而仆辈坐益困辱,万罪横生,不知其端,悲夫!人生少得六七十者,今 已三十七矣。长来觉日月益促,岁岁更甚,大都不过数十寒暑,则无此身矣。是 非荣辱,又何足道!云云不已,祗益为罪。 居蛮夷中久,惯习炎毒。楚、越间声音特异,鳩舌晫噪°,今听之怡然不怪,已 与为类矣。家生小童,皆自然哓哓,昼夜满耳,闻北人言,则啼呼走匿,虽病夫 亦怛然骇之。自料居此尚复几何,岂可更不知止,言说长短,重为一世非笑哉? 读《周易》《困卦》至“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往复益喜,曰:“嗟乎! 余虽家置一喙以自称道,诟益甚耳。”用是更乐喑默,思与木石为徒,不复致 意 今天子兴教化,定邪正,海内皆欣欣怡愉,而仆与四五子者独沦陷如此,岂非命 欤?命乃天也,非云云者所制,余又何恨?独喜思谦之徒,遭时言道。道之行, 物得其利。倘因贼平庆赏之际,得以见白,买土一廛为耕町。,朝夕歌谣,使成 文章。庶木铎者采取,献之法宫,增圣唐大雅之什,虽不得位,亦不虚为太平之 人矣。此在望外,然终欲为兄一言焉。宗元再拜。 (有删改) 【注】①鞔胞(nie吣):不安的样子。②昭晰:清楚明白。③嚣嚣:众口谗毁 的样子。嗷嗷:形容众声喧杂。④鳩舌:比喻语言难懂。晫噪:噪聒。⑤耕町: 旧称农民。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微王生之说 微:如果没有。 B.不知其端 端:开头 C.用是更乐喑默 用:因为。 D.庶木铎者采取 庶:希望。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求进而退者 蟹六跪而二螯 B.更詈仆以悦仇人之心 秦以攻取之外
很长时间以后,(南宫生)渐渐厌倦了人事交往,就关闭家门很少接待宾客。清 扫出一间屋子,收藏历代名家法书,周朝的铜器、汉代的笔砚和唐代的雷氏琴, 天天沉迷其中自娱自乐。他一向工于草书和隶书,接近钟繇、王羲之的造诣,但 苦于索求的人太多,就隐藏不露,很少再拿笔写字。他羡慕安静退隐(的生活), 常常作诗来表示自己的心意,安乐地过着朴素简约的生活,像是要这样度过一生。 11.(浙江省宁波市 2014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20 题。(19 分) 与萧翰林俛书 (唐)柳宗元 思谦兄足下:昨祁县王师范过永州,道思谦蹇然有当官之心,乃诚助太平者也。 仆闻之喜甚,然微王生之说,仆岂不素知耶? 仆不幸,向者进当臲卼①不安之势,平居闭门,口舌无数,况又有久与游者,乃 岌岌而操其间哉。其求进而退者,皆聚为仇怨,造作粉饰,蔓延益肆。非的然昭 晰②,自断于内,则孰能了仆于冥冥之间哉?然仆当时年三十三,甚少,自御史 里行得礼部员外郎,超取显美,欲免世之求进者怪怒媢嫉,其可得乎?凡人皆欲 自达仆先得显处才不能逾同列声不能压当世世之怒仆宜也与罪人交十年官又以 是进辱在附会。圣朝弘大,贬黜甚薄,不能塞众人之怒,谤语转侈,嚣嚣嗷嗷③, 渐成怪民。饰智求仕者,更詈仆以悦仇人之心,日为新奇,务相喜可,自以速援 引之路。而仆辈坐益困辱,万罪横生,不知其端,悲夫!人生少得六七十者,今 已三十七矣。长来觉日月益促,岁岁更甚,大都不过数十寒暑,则无此身矣。是 非荣辱,又何足道!云云不已,祗益为罪。 居蛮夷中久,惯习炎毒。楚、越间声音特异,鴂舌啅噪④,今听之怡然不怪,已 与为类矣。家生小童,皆自然哓哓,昼夜满耳,闻北人言,则啼呼走匿,虽病夫 亦怛然骇之。自料居此尚复几何,岂可更不知止,言说长短,重为一世非笑哉? 读《周易》《困卦》至“有言不信,尚口乃穷” 也,往复益喜,曰:“嗟乎! 余虽家置一喙以自称道,诟益甚耳。” 用是更乐喑默,思与木石为徒,不复致 意。 今天子兴教化,定邪正,海内皆欣欣怡愉,而仆与四五子者独沦陷如此,岂非命 欤?命乃天也,非云云者所制,余又何恨?独喜思谦之徒,遭时言道。道之行, 物得其利。倘因贼平庆赏之际,得以见白,买土一廛为耕甿⑤,朝夕歌谣,使成 文章。庶木铎者采取,献之法宫,增圣唐大雅之什,虽不得位,亦不虚为太平之 人矣。此在望外,然终欲为兄一言焉。宗元再拜。 (有删改) 【注】①臲卼(niè wù):不安的样子。②昭晰:清楚明白。③嚣嚣:众口谗毁 的样子。嗷嗷:形容众声喧杂。④鴂舌:比喻语言难懂。啅噪:噪聒。⑤耕甿: 旧称农民。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然微王生之说 微:如果没有。 B.不知其端 端:开头。 C.用是更乐喑默 用:因为。 D.庶木铎者采取 庶:希望。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其求进而退者 蟹六跪而二螯 B.更詈仆以悦仇人之心 秦以攻取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