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文登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语文(2015.04) 说明:本试卷分试题与答题卡两部分。考试完毕,只收答题卡。共150分,答卷 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36分) (15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犄角畸形绮丽山路崎岖B.弹劾惊骇苛刻荷枪实弹 C.啤酒奴婢俾使无裨于事D.旷野粗犷诓骗条条框框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两千多年来,儒释道三家文化在中国大地相互浸润、滋养,相克相生,共进 共荣,汇聚成中华文化的主体,铸就了人类文化交融史上的奇葩。 B.从发韧于安徽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到萌芽于深圳小渔村的特区开放,35 年来许多重大改革都源自地方创新,再由国家指导支持,最后在全国推广普及。 C.研究发现,由于大部分的冷气机都只能再循环卧房的空气,因此如果冷气机 整晚开着,会导致房内的二氧化炭量髙出可接受量,令人患上病态建筑综合症。 D.时间的重量往往凝聚在史诗的叙述中,它所启迪的不是一代人,而是无数代 人的心志,并且成为他们的集体无意识。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腊梅比红梅色雅而秀清,价钱并不比红梅贵多少。那么,有一盆腊梅罢 腊梅在阳光的照耀下着芬芳,把几枝疏脱的影子漫画在新洒扫的蓝砖地 上,如漆墨画。 ②词中的越王台、刺桐花、大象等南方风物,使这首词_着一种南国情调,令 人赏心悦目。词的作者是早期来华的波斯人后裔,汉、波斯文化对他的交互作用 使李珣的词作在西蜀文坛上 A.虽然散发充满別具一格B.就算散发洋溢别开生面 C.就算荡漾洋溢别具一格D.虽然荡漾充满别开生面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长者,一位博学的老师,它的教诲如春风化雨,为我们指 点迷津,给我们人生的启迪 B.那位获奖者表示,他只是在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这份意料之外的不虞 之誉他倍感荣幸, C.国家工信部今日召集技术专家及校车制造企业技术负责人,对我国校车新标 准进行审定,相信不日我国校车新国标将呼之欲出 D.有些引进版图书的翻译质量很差,艰涩难懂,文理不通,甚至连基本的语句 通顺都难以做到,令人不忍卒读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对于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我国现在生产疫苗的能力还是很有限的,所 以还要坚持前一阶段行之有效的各种防控措施,特别是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护能 力 B.84%的农民工认为参加技能培训对找工作有帮助,但是仍有六成外出农民工没 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培训信息和培训费用是制约农民难以参加技能培训的主
山东省文登市 2015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语 文 (2015.04) 说明:本试卷分试题与答题卡两部分。考试完毕,只收答题卡。共 150 分,答卷 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36 分) 一、(15 分,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 犄角 畸形 绮丽 山路崎岖 B. 弹劾 惊骇 苛刻 荷枪实弹 C. 啤酒 奴婢 俾使 无裨于事 D. 旷野 粗犷 诓骗 条条框框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两千多年来,儒释道三家文化在中国大地相互浸润、滋养,相克相生,共进 共荣,汇聚成中华文化的主体,铸就了人类文化交融史上的奇葩。 B.从发韧于安徽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到萌芽于深圳小渔村的特区开放,35 年来许多重大改革都源自地方创新,再由国家指导支持,最后在全国推广普及。 C.研究发现,由于大部分的冷气机都只能再循环卧房的空气,因此如果冷气机 一整晚开着,会导致房内的二氧化炭量高出可接受量,令人患上病态建筑综合症。 D.时间的重量往往凝聚在史诗的叙述中,它所启迪的不是一代人,而是无数代 人的心志,并且成为他们的集体无意识。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腊梅比红梅色雅而秀清,价钱并不比红梅贵多少。那么,_____有一盆腊梅罢, 腊梅在阳光的照耀下____ 着芬芳,把几枝疏脱的影子漫画在新洒扫 的蓝砖地 上,如漆墨画。 ②词中的越王台、刺桐花、大象等南方风物,使这首词___ 着一种南国情调,令 人赏心悦目。词的作者是早期来华的波斯人后裔,汉、波斯文化对他的交互作用, 使李珣的词作在西蜀文坛上____。 A.虽然 散发 充满别具一格 B.就算 散发 洋溢别开生面 C.就算 荡漾 洋溢别具一格 D.虽然 荡漾 充满别开生面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长者,一位博学的老师,它 的教诲如春风化雨,为我们指 点迷津,给我们人生的启迪。 B.那位获奖者表示,他只是在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这份意料之外的不虞 之誉他倍感荣幸。 C.国家工信部今日召集技术专家及校车制造企业技术负责人,对我国校车新标 准进行审定,相信不日我国校车新国标将呼之欲出。 D.有些引进版图书的翻译质量很差,艰涩难懂,文理不通,甚至连基本的语句 通顺都难以做到,令人不忍卒读。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对于一个 13 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我国现在生产疫苗的能力还是很有限的,所 以还要坚持前一阶段行之有效的各种防控措施,特别是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护能 力。 B.84%的农民工认为参加技能培训对找工作有帮助,但是仍有六成外出农民工没 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培训信息和培训费用是制约农民难以参加技能培训的主 因
C.中俄友协为中俄关系全面深入快速发展,为双方互利合作不断增强,为两国 实现世代友好并让世代友好的和平思想深深植根两国人民心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D.10月份以来,江东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银杏树叶飘舞,满地金黄,吸引了来自 全国各地慕名而至的游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 人的觉醒与魏晋风度 李泽厚 魏晋时期,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 学的崩溃。代之而兴的是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基本特征,就 是人的觉醒。 《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在对日常人事的咏叹中,直抒 胸臆,深发感喟:“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人 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被钟嵘推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 谓几乎一字千金”的这些“古诗”中,却有多少个字用于这种人生无常的慨叹 它们与友情、离别、相思、怀乡、行役、命运、劝慰、愿望、勉励……结合糅杂 在一起,愈显其沉郁和悲凉。这种感喟,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 族,在相当一段时间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命题的咏叹之 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与其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密不可分。从黄巾起 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连大 批的上层贵族也在所不免。于是,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 难的人生,便突现出来了。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正因为如此,才使那 些公开宣扬“人生行乐”的诗篇也抒发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在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底下的,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老骥长嘶,建安 风骨的人生哀伤是与其建功立业“慷慨多气”结合交融在一起的。在“死生亦大 矣,岂不痛哉”后面的,是“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企图在大自然的怀抱 中去找寻人生的慰藉和哲理的安息。正由于有这种内容,便使所谓“人的觉醒” 没有流于颓废消沉;正由于有人的觉醒,才使这种内容具备美学深度 由人的觉醒意识的出现到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其间正以门阀士族的政治制度和 取才标准为中介。 曹丕确定九品中正制度以来,对人的评议不再停留在东汉时代的道德、操守、儒 学、气节的品评,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成了重点所在。“朗朗如日月之 入怀”“双眸闪闪若岩下电”“若登山临下,幽然深远”……无不要求以漂亮的 外在风貌表达出高超的内在人格 “以形写神”和“气韵生动”,在这一时期被提出,是毫不偶然了。所谓“气韵 生动”就是要求绘画生动地表现出人的内在精神气质、格调风度,而不在外在环 境、事件、形状、姿态的如何铺张描述。“以形写神”也是这个意思。顾恺之说, “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即是说,“传神”要靠人的 眼睛,而并不靠人的形体或在千什么;眼睛才是灵魂的窗子。这种美学趣味和标 准,与前述人物品评一致,它们共同体现了这个时代的精神一一魏晋风度。 (节选自《美的历程》,有改动)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魏晋风度”出现的原因的一项是 A.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战祸不已,原本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占据统治地 位的经学解体,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兴起
C.中俄友协为中俄关系全面深入快速发展,为双方互利合作不断增强,为两国 实现世代友好并让世代友好的和平思想深深植根两国人民心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D.10 月份以来,江东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银杏树叶飘舞,满地金黄,吸引了来自 全国各地慕名而至的游客。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9 分) 人的觉醒与魏晋风度 李泽厚 魏晋时期,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 学的崩溃。代之而兴的是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基本特征,就 是人的觉醒。 《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在对日常人事的咏叹中,直抒 胸臆,深发感喟:“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人 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被钟嵘推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 谓几乎一字千金”的这些“古诗”中,却有多少个字用于这种人生无常的慨叹! 它们与友情、离别、相思、怀乡、行役、命运、劝慰、愿望、勉励……结合糅杂 在一起,愈显其沉郁和悲凉。这种感喟,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 族,在相当一段时间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命题的咏叹之 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与其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密不可分。从黄巾起 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连大 批的上层贵族也在所不免。于是,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 难的人生,便突现出来了。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正因为如此,才使那 些公开宣扬“人生行乐”的诗篇也抒发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在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底下的,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老骥长嘶,建安 风骨的人生哀伤是与其建功立业“慷慨多气”结合交融在一起的。在“死生亦大 矣,岂不痛哉”后面的,是“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企图在大自然的怀抱 中去找寻人生的慰藉和哲理的安息。正由于有这种内容,便使所谓“人的觉醒” 没有流于颓废消沉;正由于有人的觉醒,才使这种内容具备美学深度。 由人的觉醒意识的出现到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其间正以门阀士族的政治制度和 取才标准为中介。 曹丕确定九品中正制度以来,对人的评议不再停留在东汉时代的道德、操守、儒 学、气节的品评,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成了重点所在。“朗朗如日月之 入怀”“双眸闪闪若岩下电”“若登山临下,幽然深远”……无不要求以漂亮的 外在风貌表达出高超的内在人格。 “以形写神”和“气韵生动”,在这一时期被提出,是毫不偶然了。所谓“气韵 生动”就是要求绘画生动地表现出人的内在精神气质、格调风度,而不在外在环 境、事件、形状、姿态的如何铺张描述。“以形写神”也是这个意思。顾恺之说, “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即是说,“传神”要靠人的 眼睛,而并不靠人的形体或在千什么;眼睛才是灵魂的窗子。这种美学趣味和标 准,与前述人物品评一致,它们共同体现了这个时代的精神——魏晋风度。 (节选自《美的历程》,有改动)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魏晋风度”出现的原因的一项是 A.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战祸不已,原本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占据统治地 位的经学解体,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兴起
B.魏晋时期,由于社会原因,人生短促而多苦难,但一些人没有随波逐流,而 是努力思考把握人生的方法,这种探寻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 C.当时对人的评议标准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九品中正制度为代表,门阀士族的 政治制度和取才标准,导致那个时代对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 D.“气韵生动”“以形写神”就是要求绘画生动地表现出人的内在精神气质 格调风度,它与“朗朗如日月之入怀”等表达出的内在人格,共同体现了魏晋风 度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的觉醒是魏晋时期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基本特征,它突出地表现在把握 住短促而苦难的人生,活出生命的意义和精彩。 B.正因为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死亡枕藉,当时的文人才写下“烈士暮年,壮心 不已”“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等诗句,表达积极向上的情绪。 C.《古诗十九首》中,人生无常的慨叹与友情、离别、命运、劝慰、愿望、勉 励等结合糅杂在一起形成的感喟,成为从建安直到晋宋时期的典型音调。 D.魏晋时期对人的评价实现了从关注人的道德、操守、儒学、气节到关注人的 才情、气质、格调、风貌,以漂亮的外在风貌表达出高超的内在人格的转变。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嵘评价《古诗十九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 千金”,可见,他也认为《古诗十九首》常常表达人生无常的慨叹 B.顾恺之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要从眼睛去表现一个人的才情、气质 格调、风貌等,这与“双眸闪闪若岩下电”的说法异曲同工。 C.建安风骨的人生哀伤与建功立业交融在一起,正是人生短暂才更想建功立业, 正是希望建功立业才更觉人生短暂,二者互为因果 D.魏晋风度的形成源于当时的社会变迁,它不仅表现为人物品评中对人的存在 风貌的追求,而且表现为其他领域中对人的内在精神气质的强调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每题3分) 吕祖泰,字泰然,吕夷简六世孙,吕祖俭从弟,寓常之宜兴。性疏达,尚气谊, 学问该洽。遍游江、淮,交当世知名士,得钱或分挈以去,无吝色。饮酒至数斗 不醉,论世事无所忌讳,闻者或掩耳而走。 庆元初,祖俭以言事安置韶州。既移瑞州,祖泰徒步往省之,留月余,语其友王 深厚曰:“自吾兄之贬,诸人箝口。我虽无位,义必以言报国,当少须之,今未 敢以累吾兄也。”及祖俭没贬所,嘉泰元年,周必大降少保致仕,祖泰愤之,乃 诣脊闻鼓院上书,谂韩侂胄有无君之心,请诛之以防祸乱。其略曰:“愿亟诛侂 胄及师旦、周筠,而罢逐自强之徒。独周必大可用,宜以代之,不然,事将不测。 书出,中外大骇。有旨:“吕祖泰挟私上书,语言狂妄,拘管连州。”右谏议大 夫程松与祖泰狎友,惧曰:“人知我素与游,其谓预闻乎?”乃独奏言:“祖泰 有当诛之罪,且其上书必有教之者,今纵不杀,犹当杖黥窜远方。”殿中侍御史 陈谠亦以为言。乃杖之百,配钦州牢城收管 初,监察御史林采言伪习之成,造端自必大,故有少保之命。祖泰知必死,冀以 身悟朝廷,无惧色。既至府廷,尹为好语诱之曰:“谁教汝共为章?汝试言之, 吾且宽汝。”祖泰笑曰:“公何问之愚也。吾固知必死,而可受教于人,且与人 议之乎?”尹曰:“汝病风丧心邪?”祖泰曰:“以吾观之,若今之附韩氏得美 官者,乃病风丧心耳
B.魏晋时期,由于社会原因,人生短促而多苦难,但一些人没有随波逐流,而 是努力思考把握人生的方法,这种探寻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 C.当时对人的评议标准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九品中正制度为代表,门阀士族的 政治制度和取才标准,导致那个时代对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 D.“气韵生动”“以形写神”就是要求绘画生动地表现出人的内在精神气质、 格调风度,它与“朗朗如日月之入怀”等表达出的内在人格,共同体现了魏晋风 度。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的觉醒是魏晋时期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基本特征,它突出地表现在把握 住短促而苦难的人生,活出生命的意义和精彩。 B.正因为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死亡枕藉,当时的文人才写下“烈士暮年,壮心 不已”“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等诗句,表达积极向上的情绪。 C.《古诗十九首》中,人生无常的慨叹与友情、离别、命运、劝慰、愿望、勉 励等结合糅杂在一起形成的感喟,成为从建安直到晋宋时期的典型音调。 D.魏晋时期对人的评价实现了从关注人的道德、操守、儒学、气节到关注人的 才情、气质、格调、风貌,以漂亮的外在风貌表达出高超的内在人格的转变。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嵘评价《古诗十九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 千金”,可见,他也认为《古诗十九首》常常表达人生无常的慨叹。 B.顾恺之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要从眼睛去表现一个人的才情、气质、 格调、风貌等,这与“双眸闪闪若岩下电”的说法异曲同工。 C.建安风骨的人生哀伤与建功立业交融在一起,正是人生短暂才更想建功立业, 正是希望建功立业才更觉人生短暂,二者互为因果。 D.魏晋风度的形成源于当时的社会变迁,它不仅表现为人物品评中对人的存在 风貌的追求,而且表现为其他领域中对人的内在精神气质的强调。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12 分,每题 3 分) 吕祖泰,字泰然,吕夷简六世孙,吕祖俭从弟,寓常之宜兴。性疏达,尚气谊, 学问该洽。遍游江、淮,交当世知名士,得钱或分挈以去,无吝色。饮酒至数斗 不醉,论世事无所忌讳,闻者或掩耳而走。 庆元初,祖俭以言事安置韶州。既移瑞州,祖泰徒步往省之,留月余,语其友王 深厚曰:“自吾兄之贬,诸人箝口。我虽无位,义必以言报国,当少须之,今未 敢以累吾兄也。”及祖俭没贬所,嘉泰元年,周必大降少保致仕,祖泰愤之,乃 诣登闻鼓院上书,论韩侂胄有无君之心,请诛之以防祸乱。其略曰:“愿亟诛侂 胄及师旦、周筠,而罢逐自强之徒。独周必大可用,宜以代之,不然,事将不测。” 书出,中外大骇。有旨:“吕祖泰挟私上书,语言狂妄,拘管连州。”右谏议大 夫程松与祖泰狎友,惧曰:“人知我素与游,其谓预闻乎?”乃独奏言:“祖泰 有当诛之罪,且其上书必有教之者,今纵不杀,犹当杖黥窜远方。”殿中侍御史 陈谠亦以为言。乃杖之百,配钦州牢城收管。 初,监察御史林采言伪习之成,造端自必大,故有少保之命。祖泰知必死,冀以 身悟朝廷,无惧色。既至府廷,尹为好语诱之曰:“谁教汝共为章?汝试言之, 吾且宽汝。”祖泰笑曰:“公何问之愚也。吾固知必死,而可受教于人,且与人 议之乎?”尹曰:“汝病风丧心邪?”祖泰曰:“以吾观之,若今之附韩氏得美 官者,乃病风丧心耳
祖泰既贬,道出潭州,钱文子为醴陵令,私赆其行。侂胄使人迹其所在,祖泰乃 匿襄、郢间。侂胄诛,朝廷访得祖泰所在,诏雪其冤,特补上州文学,改授迪功 郎、监南岳庙。 丧母无以葬,至都谋于诸公,得寒疾,索纸书曰吾与吾兄共攻权臣今权臣诛吾死 不憾独吾生还无以报国且未能葬吾母为可憾耳。乃卒。尹王柟为具棺敛归葬焉 节选自《宋史·列传》有删改)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寓常之宜兴寓:居住 B.当少须之,今未敢以累吾兄也须:等待 C.造端自必大造端:开始 D.侂胄使人迹其所在迹:踪迹 10.对文中画波浪线的语段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索纸/书曰吾与吾兄共攻权臣/今权臣诛吾/死不憾独吾生/还无以报国/且未能 葬/吾母为可憾耳 B.索纸书曰/吾与吾兄共攻权臣/今权臣诛吾/死不憾独吾生/还无以报国/且未能 葬/吾母为可憾耳 C.索纸书曰/吾与吾兄共攻权臣/今权臣诛/吾死不憾/独吾生还无以报国/且未能 葬吾母/为可憾耳 D.索纸/书曰吾与吾兄共攻权臣/今权臣诛/吾死不憾/独吾生还无以报国/且未能 葬吾母/为可憾耳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吕祖泰耿直正义的一组是 ①得钱或分挈以去,无吝色②论世事无所忌讳 ③我虽无位,义必以言报国 ④乃诣登闻鼓院上书⑤吕祖泰挟私上书 ⑥若今之附韩氏得美官者,乃病风丧心耳 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③⑤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祖泰性情疏旷豁达,崇尚意气,学问广博,擅饮酒,论述当世的事情无所 顾忌,以至于有人听到后捂着耳朵跑开。 B.嘉泰元年,周必大被降职少保并被要求退休回家,吕祖泰就到登闻鼓院上书, 请求诛杀权臣韩侂胄来防止祸乱的发生,朝廷内外都非常震惊 C.吕祖泰受审毫无惧色,严词拒绝府尹宽恕罪行的劝诱,痛斥依附韩氏得到高 官厚禄的人,表现了他宁死不屈的精神。 D.吕祖泰被贬斥后,韩侂胄并没有善罢甘休,吕祖泰于是躲藏在襄阳、郢州之 间,等到韩侂胄被杀,他的冤屈才得以洗雪。 第Ⅱ卷(114分) 四、(24分) 13.将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祖泰愤之,乃诣登闻鼓院上书,论韩侂胄有无君之心,请诛之以防祸乱。 分) (2)祖泰知必死,冀以身悟朝廷,无惧色。(3分) (3)吾固知必死,而可受教于人,且与人议之乎?(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山居即事
祖泰既贬,道出潭州,钱文子为醴陵令,私赆其行。侂胄使人迹其所在,祖泰乃 匿襄、郢间。侂胄诛,朝廷访得祖泰所在,诏雪其冤,特补上州文学,改授迪功 郎、监南岳庙。 丧母无以葬,至都谋于诸公,得寒疾,索纸书曰吾与吾兄共攻权臣今权臣诛吾死 不憾独吾生还无以报国且未能葬吾母为可憾耳。乃卒。尹王柟为具棺敛归葬焉。 (节选自《宋史·列传》有删改)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寓常之宜兴 寓:居住 B.当少须之,今未敢以累吾兄也 须:等待 C.造端自必大 造端:开始 D.侂胄使人迹其所在 迹:踪迹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语段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索纸/书曰吾与吾兄共攻权臣/今权臣诛吾/死不憾独吾生/还无以报国/且未能 葬/吾母为可憾耳。 B.索纸书曰/吾与吾兄共攻权臣/今权臣诛吾/死不憾独吾生/还无以报国/且未能 葬/吾母为可憾耳 C.索纸书曰/吾与吾兄共攻权臣/今权臣诛/吾死不憾/独吾生还无以报国/且未能 葬吾母/为可憾耳 D.索纸/书曰吾与吾兄共攻权臣/今权臣诛/吾死不憾/独吾生还无以报国/且未能 葬吾母/为可憾耳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吕祖泰耿直正义的一组是 ①得钱或分挈以去,无吝色 ②论世事无所忌讳 ③我虽无位,义必以言报国 ④乃诣登闻鼓院上书 ⑤吕祖泰挟私上书 ⑥若今之附韩氏得美官者,乃病风丧心耳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祖泰性情疏旷豁达,崇尚意气,学问广博,擅饮酒,论述当世的事情无所 顾忌,以至于有人听到后捂着耳朵跑开。 B.嘉泰元年,周必大被降职少保并被要求退休回家,吕祖泰就到登闻鼓院上书, 请求诛杀权臣韩侂胄来防止祸乱的发生,朝廷内外都非常震惊。 C.吕祖泰受审毫无惧色,严词拒绝府尹宽恕罪行的劝诱,痛斥依附韩氏得到高 官厚禄的人,表现了他宁死不屈的精神。 D.吕祖泰被贬斥后,韩侂胄并没有善罢甘休,吕祖泰于是躲藏在襄阳、郢州之 间,等到韩侂胄被杀,他的冤屈才得以洗雪。 第 Ⅱ 卷 (114 分) 四、(24 分) 13. 将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祖泰愤之,乃诣登闻鼓院上书,论韩侂胄有无君之心,请诛之以防祸乱。(4 分) (2) 祖泰知必死,冀以身悟朝廷,无惧色。 (3 分) (3) 吾固知必死,而可受教于人,且与人议之乎?(3 分) 14.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 分)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本诗意象丰富,请赏析第三联中的“嫩竹”“红莲”意象。(4分) (2)结合全诗,具体分析作者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民生各有所乐兮,。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屈原《离骚》 (2)足蒸暑土气,。,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3)且夫天地之间,,苟非吾之所有,。(苏轼《赤壁赋》) 五、(12分,每小题4分)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句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填入下面的横线处,使上下 文衔接。(只写序号,4分) 诱发而在人们头脑中产生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是由客观景物的客观 ①意境既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内涵、传统风格和特色的核心 ②“意境”是一个由“意”和“境”相结合的美学范畴 ③其中“意”指人的思想感情,“境”指客观现实环境 ④意境就是人在审美过程中主客观的高度统 ⑤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境界 ⑥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日前,上海市委研究室联合华东政法大学团委,针对上海青年的法治观念状况进 行了一些调查,以下是调查情况。 □受访对象青年白领青年蓝领 青年学生 最关注的法律」婚姻家庭劳动者权益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受 对象及最关注的法律 (2)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法律是: 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婚姻家庭方面「宪法 80.87% 63.82% 61.43% 35.72 根据以上两组调査情况,请写出调査结论(不超过50字且不得出现数字)。 结论 18.阅读下面的材料,为“鱼道”的设计点个赞。要求语言简明得体,35字以 内。(4分) 南水北调汉江四大工程之一的兴隆水利枢纽工程,由于阻断了汉江鱼类的洄游路 线,耗资1300万元专修了一条保障下游鱼类能够顺利洄游的“鱼道”。“鱼道 长300多米、宽3米,为了分摊高达6米的落差,共分成44级,以改变水流速 度并制造声响,同时装有模拟日光的照明设备,吸引洄游鱼类从下游一级一级上 溯产卵。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我的兄弟王小波 王小平 小波的出生正赶上我父亲遭受贬黜的时候。一场风波,这就是他的名字的由来 我母亲终日以泪洗面。当时他尚在母亲腹中,无法不直接承受这种悲哀的影响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本诗意象丰富,请赏析第三联中的“嫩竹”“红莲”意象。(4 分) (2)结合全诗,具体分析作者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4 分) 1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民生各有所乐兮,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屈原《离骚》) (2) 足蒸暑土气, 。 ,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3)且夫天地之间, ,苟非吾之所有, 。(苏轼《赤壁赋》) 五、(12 分,每小题 4 分) 1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句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填入下面的横线处,使上下 文衔接。(只写序号,4 分)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就是有意境, ,是由客观景物的客观 诱发而在人们头脑中产生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① 意境既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内涵、传统风格和特色的核心 ② “意境”是一个由“意”和“境”相结合的美学范畴 ③ 其中“意”指人的思想感情,“境”指客观现实环境 ④ 意境就是人在审美过程中主客观的高度统一 ⑤ 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境界 ⑥ 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4 分) 日前,上海市委研究室联合华东政法大学团委,针对上海青年的法治观念状况进 行了一些调查,以下是调查情况。 (1 )受 访 对象及最关注的法律: (2)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法律是: 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 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 婚姻家庭方面 宪法 80.87% 63.82% 61.43% 35.72% 根据以上两组调查情况,请写出调查结论(不超过 50 字且不得出现数字)。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的材料,为“鱼道”的设计点个赞。要求语言简明得体,35 字以 内。(4 分) 南水北调汉江四大工程之一的兴隆水利枢纽工程,由于阻断了汉江鱼类的洄游路 线,耗资 1300 万元专修了一条保障下游鱼类能够顺利洄游的“鱼道”。“鱼道” 长 300 多米、宽 3 米,为了分摊高达 6 米的落差,共分成 44 级,以改变水流速 度并制造声响,同时装有模拟日光的照明设备,吸引洄游鱼类从下游一级一级上 溯产卵。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18 分) 我的兄弟王小波 王小平 小波的出生正赶上我父亲遭受贬黜的时候。一场风波,这就是他的名字的由来。 我母亲终日以泪洗面。当时他尚在母亲腹中,无法不直接承受这种悲哀的影响。 受访对象 青年白领 青年蓝领 青年学生 最关注的法律 婚姻家庭 劳动者权益保护 消费者权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