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医文化的海外交流与影响 ①约在公元前二千年就产生了古代的医学,有黄河流域的中国医学,它不仅是古代的东 方医学之源,也是世界医学的发祥地。 中朝两国医学的交往影响很深,公元541年中国曾派医师赴朝,唐代大量的医学书籍 陆续输入朝鲜,其中有《素问》《伤寒论》《千金要方》等:朝鲜医学制度也仿唐制,设置 医学博士,以中国医书为教本。另一方面,朝鲜的药物和医学知识也传到我国,如朝鲜出产 的五味子、昆布、芜荑等在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均有记载,还有治脚气病的药方也来自 朝鲜。中朝两国的医药文化交流到宋代则达到了高峰,不仅有学术、书籍方面的交往,而且 中国的医生甚至有入朝被挽留,以及因精于医术而在朝登第入仕者。 ③中越的医药交流更早,据《历代名医蒙求》记载,三国时中国名医董奉曾到越南,治 愈了交州刺史杜燮的重症,曹州观察判官申光逊通医术,用辛辣药物治愈过越南人的脑痛症。 元代针灸医生邹庚曾在越南为上皇子皞治病,被称为邹神医,官至宣徽院大使兼太医使 ④约自汉代起中国与印度就有医药之交往。唐僧义净,于公元671年去印度,居住 多年,向印度介绍过中国的本草学、针灸学、脉学等知识:隋唐之时,随佛教的传入,印度 医学内容,如医学理论和治疗技术也随之传入中国,如<千金要方》云:“凡四气合德、四 神安和,一气不调,百一病生。”其中就含有印度医学的“四大”说:印度治疗眼科疾患的 《龙树论》也在中国流传很广 ⑤隋唐时期,中国的炼丹术传入阿拉伯,脉学、本草也相继传入。被誉为医学之父的 伊本·西拿,著有<医典》,可以说是对隋唐时的中国医学与阿拉伯医学相交流的一次总结 科学史界认为他是中阿医学、文化交流的一位关键人物。中国汉代就有麻醉法,美国的拉瓦 尔著《药学四千年》书认为阿拉伯的吸入麻醉法可能是由中国传入的 ⑥15世纪以前,中国医学与欧洲医学交流很少,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作为帝国列强 文化入侵的需要开始传播于中国,作为传统民族医学的中国医学与涌入的西方现代医学,两 者已不属于医学学术的交流,而实际是一场交锋,结果是西方现代医学作为现代科学的重要 组成部分在中国取得了绝对的优势,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而中医学则无可辩驳地处于劣势, 阵地日益缩小。近百年交锋,今天的正规中医师不仅要学习西医、懂西医,而且临证医学模 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般都要在西医明确诊断的前提下,实行中医的辩证治疗,在根本不 知其病于西医属何病、何症的情况下,盲目或随便地辩证施治,现临床已极为少见。 ⑦然而,近来中医有所发展,而且重新走出国门。进入80年代后,不仅世界卫生组织 (WHO)已肯定中医和针灸的科学价值及其在实现“人人享受保健”目标的意义,而且越来越 多的医学界、科学界人士投身于中医中药的研究与应用的热潮中。美国几十年前各州政府无 承认中医针灸师的合法地位,但近年资料显示,除个别州外,都认可了合法性 ⑧“中医热”的兴起,其原因在于疾病发生变化,代谢及免疫异常、慢性疾病增加,现 代医学无能为力,而中医则往往取效;对医疗要求多样化,希望有安全可靠的方法改善体质
1 2015—2016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医文化的海外交流与影响 ①约在公元前二千年就产生了古代的医学,有黄河流域的中国医学,它不仅是古代的东 方医学之源,也是世界医学的发祥地。 ②中朝两国医学的交往影响很深,公元 541 年中国曾派医师赴朝,唐代大量的医学书籍 陆续输入朝鲜,其中有《素问》《伤寒论》《千金要方》等;朝鲜医学制度也仿唐制,设置 医学博士,以中国医书为教本。另一方面,朝鲜的药物和医学知识也传到我国,如朝鲜出产 的五味子、昆布、芜荑等在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均有记载,还有治脚气病的药方也来自 朝鲜。中朝两国的医药文化交流到宋代则达到了高峰,不仅有学术、书籍方面的交往,而且 中国的医生甚至有入朝被挽留,以及因精于医术而在朝登第入仕者。 ③中越的医药交流更早,据《历代名医蒙求》记载,三国时中国名医董奉曾到越南,治 愈了交州刺史杜燮的重症,曹州观察判官申光逊通医术,用辛辣药物治愈过越南人的脑痛症。 元代针灸医生邹庚曾在越南为上皇子韟治病,被称为邹神医,官至宣徽院大使兼太医使。 ④约自汉代起中国与印度就有医药之交往。唐僧义净,于公元 671 年去印度,居住 20 多年,向印度介绍过中国的本草学、针灸学、脉学等知识;隋唐之时,随佛教的传入,印度 医学内容,如医学理论和治疗技术也随之传入中国,如<千金要方》云:“凡四气合德、四 神安和,一气不调,百一病生。”其中就含有印度医学的“四大”说;印度治疗眼科疾患的 《龙树论》也在中国流传很广。 ⑤隋唐时期,中国的炼丹术传入阿拉伯,脉学、本草也相继传入。被誉为医学之父的 伊本·西拿,著有<医典》,可以说是对隋唐时的中国医学与阿拉伯医学相交流的一次总结, 科学史界认为他是中阿医学、文化交流的一位关键人物。中国汉代就有麻醉法,美国的拉瓦 尔著《药学四千年》书认为阿拉伯的吸入麻醉法可能是由中国传入的。 ⑥15 世纪以前,中国医学与欧洲医学交流很少,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作为帝国列强 文化入侵的需要开始传播于中国,作为传统民族医学的中国医学与涌入的西方现代医学,两 者已不属于医学学术的交流,而实际是一场交锋,结果是西方现代医学作为现代科学的重要 组成部分在中国取得了绝对的优势,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而中医学则无可辩驳地处于劣势, 阵地日益缩小。近百年交锋,今天的正规中医师不仅要学习西医、懂西医,而且临证医学模 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般都要在西医明确诊断的前提下,实行中医的辩证治疗,在根本不 知其病于西医属何病、何症的情况下,盲目或随便地辩证施治,现临床已极为少见。 ⑦然而,近来中医有所发展,而且重新走出国门。进入 80 年代后,不仅世界卫生组织 (WHO)已肯定中医和针灸的科学价值及其在实现“人人享受保健”目标的意义,而且越来越 多的医学界、科学界人士投身于中医中药的研究与应用的热潮中。美国几十年前各州政府无 一承认中医针灸师的合法地位,但近年资料显示,除个别州外,都认可了合法性。 ⑧“中医热”的兴起,其原因在于疾病发生变化,代谢及免疫异常、慢性疾病增加,现 代医学无能为力,而中医则往往取效;对医疗要求多样化,希望有安全可靠的方法改善体质;
公害增多,西药副作用引起的疾病成为社会问题等,都成为重新评价中医的动力。中医治病 方法的综合性,能治疗一些西洋医学束手无策的多种疾病使世界各国对中医有了兴趣 节选自.刘庚祥著《浅说中医中药》,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原文所论中医与外国的交流与影响的一项是()(3分) A.唐代大量的医学书籍如《伤寒论》《千金要方》等陆续输入朝鲜,朝鲜医学制度也仿唐制 设置医学博士,以中国医书为教本 B.三国时中国名医董奉曾到越南,治愈交州刺史杜燮的重症,元代针灸医生邹庚曾在越南 为上皇子嗥治病,被称为邹神医。 C.伊本·西拿著有《医典》,可以说是对隋唐时的中国医学与阿拉伯医学相交流的一次总 结,科学史界认为他是中阿医学交流的一位关键人物。 D.现代社会中,疾病发生变化,代谢及免疫异常、慢性疾病增加,公害增多,西药副作用 引起的疾病成为社会问题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朝鲜出产的五味子、昆布、芜荑等在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均有记载,说明朝鲜的药物 和医学知识曾经也传到我国,对我国有影响 B.唐僧义净去印度,向印度介绍过中国的医学知识,另一方面,随佛教的传人,印度医学 内容,也随之传人中国,如著名的《千金要方》。 C.美国的拉瓦尔著书《药学四千年》,作者认为阿拉伯的吸入麻醉法可能是由中国传人的, 主要依据是中国早在汉代就有了麻醉法 D.进入80年代后,世界卫生组织(WHO)已肯定中医和针灸的科学价值,越来越多的医学 界、科学界人士投身在中医药的研究与应用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河流域的中国医学,只是世界古代医学中的一种,中国医学不仅是古代的东方医学之 源,也是世界医学的发祥地 B.现代临床上,已经极少见到中医的辩证治疗,因为正规中医师不仅要学习西医、懂西医, 还要通过西医明确诊断。 C.几十年前,美国各州政府无一承认中医针灸师的合法地位,但近年除个别州外,都认可 了合法性,说明美国也承认中医学了 D.中医治病方法的综合性,能治疗一些西洋医学束手无策的多种疾病使世界各国对中医 有了兴趣,可能也是“中医热”兴起原因之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子产①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②,以论执政。然明③谓子产日:“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 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
2 公害增多,西药副作用引起的疾病成为社会问题等,都成为重新评价中医的动力。中医治病 方法的综合性,能治疗一些西洋医学束手无策的多种疾病使世界各国对中医有了兴趣。 (节选自.刘庚祥著《浅说中医中药》,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原文所论中医与外国的交流与影响的一项是( )(3 分) A.唐代大量的医学书籍如《伤寒论》《千金要方》等陆续输入朝鲜,朝鲜医学制度也仿唐制, 设置医学博士,以中国医书为教本。 B.三国时中国名医董奉曾到越南,治愈交州刺史杜燮的重症,元代针灸医生邹庚曾在越南 为上皇子嗥治病,被称为邹神医。 C.伊本·西拿著有《医典》,可以说是对隋唐时的中国医学与阿拉伯医学相交流的一次总 结,科学史界认为他是中阿医学交流的一位关键人物。 D.现代社会中,疾病发生变化,代谢及免疫异常、慢性疾病增加,公害增多,西药副作用 引起的疾病成为社会问题。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朝鲜出产的五味子、昆布、芜荑等在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均有记载,说明朝鲜的药物 和医学知识曾经也传到我国,对我国有影响。 B.唐僧义净去印度,向印度介绍过中国的医学知识,另一方面,随佛教的传人,印度医学 内容,也随之传人中国,如著名的《千金要方》。 C.美国的拉瓦尔著书《药学四千年》,作者认为阿拉伯的吸入麻醉法可能是由中国传人的, 主要依据是中国早在汉代就有了麻醉法。 D.进入 80 年代后,世界卫生组织(WHO)已肯定中医和针灸的科学价值,越来越多的医学 界、科学界人士投身在中医药的研究与应用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黄河流域的中国医学,只是世界古代医学中的一种,中国医学不仅是古代的东方医学之 源,也是世界医学的发祥地。 B.现代临床上,已经极少见到中医的辩证治疗,因为正规中医师不仅要学习西医、懂西医, 还要通过西医明确诊断。 C.几十年前,美国各州政府无一承认中医针灸师的合法地位,但近年除个别州外,都认可 了合法性,说明美国也承认中医学了。 D.中医治病方法的综合性,能治疗一些西洋医学束手无策的多种疾病使世界各国对中医 有了兴趣,可能也是“中医热”兴起原因之一。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子产..①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②,以论执政。然明③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 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
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 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日:“少,未知可否。”子皮日:“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 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 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孑有美锦,不使 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 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范宣子④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日 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意, 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 乐则能久。”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四有封洫⑤,庐井有伍⑥。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 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⑦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⑧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 之及三年又诵之日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选编自《左传》襄公三十—年、二十四年、三十年) 〔注〕①子产:名侨,字孑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②然明:郑国大夫。③乡校: 乡间公共场所。④范宣子:春秋时晋国大臣,晋平公时执掌国政。⑤封洫:田界。⑥伍:五 家相保的民户编制。⑦舆人:众人。⑧褚:储藏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政一年/舆人诵之/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杀/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
3 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 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 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 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 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 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范宣子④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 “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意, 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 乐则能久。”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四有封洫⑤,庐井有伍⑥。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 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⑦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⑧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 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选编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二十四年、三十年) 〔注〕①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②然明:郑国大夫。③乡校: 乡间公共场所。④范宣子:春秋时晋国大臣,晋平公时执掌国政。⑤封洫:田界。⑥伍:五 家相保的民户编制。⑦舆人:众人。⑧褚:储藏。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
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俄我有田畴伃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B、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其与之及三年/又诵 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C、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杀子产其与之及三年/又诵 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D、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杀/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 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才起的 B、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 C、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D、《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产高度重视倾听民众意见,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他认为乡校是民 众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如果取缔乡校,堵塞言路,一定会对国家造成巨大伤害 B、子产认为政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他反对子皮任用年轻而又没有从政经验的尹何治 理封地,认为如果不经过学习实践就委以重任、一定会造成危害 C、子产认为治国应该重德轻财,治国以德可以获取美好的名声,从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使国家根基稳固,人民快乐安逸 D、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贤相,他具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赏罚分明,治国有方 文章最后通过郑国流传的民谣,用对比的手法,对子产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5分) ②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城早秋严武
4 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B、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 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C、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 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D、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 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才起的。 B、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 C、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D、《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子产高度重视倾听民众意见,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他认为乡校是民 众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如果取缔乡校,堵塞言路,一定会对国家造成巨大伤害。 B、子产认为政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他反对子皮任用年轻而又没有从政经验的尹何治 理封地,认为如果不经过学习实践就委以重任、一定会造成危害。 C、子产认为治国应该重德轻财,治国以德可以获取美好的名声,从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使国家根基稳固,人民快乐安逸。 D、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贤相,他具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赏罚分明,治国有方, 文章最后通过郑国流传的民谣,用对比的手法,对子产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5 分) ②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 (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8诗的前两句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5分) 9诗的后两句分别写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漫江碧透 鹰击长空,(《沁园春·长沙》) (2)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再别康桥》) 她静默的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雨巷》)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沁园春·长沙》) 、小说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血的故事 林海音 南腔北调的夏夜乘凉会,一直聊到月上中天,还没有散去的意思。 大家被彭先生的故事迷住了。 彭先生是张医师的朋友。张医师最近常鼓励大家去验血型。大家都没有动过大手术, 对于血的一切不够亲切。 今晚又谈到了血型。这位彭先生说,作为现代的国民,血型不可不验,而且它或许还有 意想不到的妙用呢! 这时,钱太太开腔了:“千脆说罢,我就怕验出是AB型的!” 钱太太所以这么说,实在也怪张医师,他曾说AB型是不祥之兆, “我丈母娘就是AB型的。”这时,彭先生忽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钱太太“咯”地笑了: “还管丈母娘的血型呢!” 张医师紧接着说:“提到彭先生的丈母娘,你们别笑,这里还有段恋爱悲喜剧呢!倒是可 以请彭先生讲给你们听。” “谈起来,是五年前的事了,”彭先生躺在藤椅上,仰着头,喷着烟,微笑着,他倒真 是在做甜蜜的回忆呢!“那时秀鸾在秘书室做打字員,天天从我办公桌的窗前经过。” “你就拿眼盯着看!”有人插嘴。 不错,我盯着她那会说话的眼睛,淘气的鼻子,甜蜜的小嘴儿……” “结果认识了没有?” “我们当然有机会认识啦!日子一久,我们就坠入情网了,互订终身。热带的小姐,实 在另有她们可爱之处
5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 (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8.诗的前两句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5 分) 9.诗的后两句分别写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只按前 3 题计分)(6 分) (1) ,漫江碧透, ,鹰击长空,(《沁园春·长沙》) (2)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再别康桥》) (3) ,她静默的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雨巷》) (4)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沁园春·长沙》) 三、小说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血的故事 林海音 南腔北调的夏夜乘凉会,一直聊到月上中天,还没有散去的意思。 大家被彭先生的故事迷住了。 彭先生是张医师的朋友。张医师最近常鼓励大家去验血型。大家都没有动过大手术, 对于血的一切不够亲切。 今晚又谈到了血型。这位彭先生说,作为现代的国民,血型不可不验,而且它或许还有 意想不到的妙用呢! 这时,钱太太开腔了:“干脆说罢,我就怕验出是 AB 型的!” 钱太太所以这么说,实在也怪张医师,他曾说 AB 型是不祥之兆。 “我丈母娘就是 AB 型的。”这时,彭先生忽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钱太太“咯”地笑了: “还管丈母娘的血型呢!” 张医师紧接着说:“提到彭先生的丈母娘,你们别笑,这里还有段恋爱悲喜剧呢!倒是可 以请彭先生讲给你们听。” “谈起来,是五年前的事了,”彭先生躺在藤椅上,仰着头,喷着烟,微笑着,他倒真 是在做甜蜜的回忆呢!“那时秀鸾在秘书室做打字员,天天从我办公桌的窗前经过。” “你就拿眼盯着看!”有人插嘴。 “不错,我盯着她那会说话的眼睛,淘气的鼻子,甜蜜的小嘴儿……” “结果认识了没有?” “我们当然有机会认识啦!日子一久,我们就坠入情网了,互订终身。热带的小姐,实 在另有她们可爱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