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雨晚驼鸣远戍,望乡孤客倚高楼。 明妃去日花应笑,蔡琰③归时鬓已秋。 曲单于④暮烽起,扶苏城上月如钩。 [注]①本诗是韦庄年轻时外出求学因羁留绥州时所作。绥州城亦称扶苏城,最 髙处即秦皇长子扶苏墓。②雕阴:绥州城南门正面之山即雕阴山。③蔡琰:字文 姬,三国时人。④单于:曲 调名 8.颈联中“笑”和“秋”二字分别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请加以赏析。(5分) 9.尾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说明。(6 分) 【答案】8.【知识点】本题考査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鉴 赏评价),重点考查炼字 【答案】“笑”指欢笑,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明妃出塞路经绥州,连路边的 花儿都露出笑脸;“秋”,指秋霜,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写蔡琰归汉路过绥州 时鬓已秋霜。(3分)“笑”和“秋”写出了作者深层的感叹:我也是带着希冀 与笑意来绥州的,归去时大概不会也两鬓秋霜吧。(2分) 【解析】由“花”应笑可知是拟人,由“蔡琰”的“鬓已秋”可知“秋”是借代 的修辞手法;再结合诗句,说说“笑”和“秋”在诗句中的含义及体现作者的情 感即可。 9.【知识点】考查考生鉴赏作者的情感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 【答案】尾联描绘了一幅秋日晩景图:(1分)无边的暮烟在升腾,凄清的曲 子在暮烟中回响,扶苏城上弯月如钩。(2分)整个画面凄凉空茫,既表现了作者 离开家乡的孤独和不知道何时才能摆脱羁留处境的苦闷,也传达了对前途的担 忧。(3分) 【解析】抓住尾联中的“单于”“烽烟”“扶苏城”“月”等意象,描摹图画, 再结合全诗以及注释体味作者的情感 【题文】L0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现实社会中,不尊师不虚心求教者常有之,对这样常妄自尊大、师心白用的 人,我们可以引用《论语》中“ ”两句来进行驳斥和劝诫。 (2)诸葛亮智谋过人,胸怀天下,贏得皇叔三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辅佐蜀 汉两朝。杜甫面对“锦官城”内的武侯祠,以十分的敬意用“ 对 诸葛亮的人生轨迹做了高度的概括。 (3)人生苦短,相对于广阔的天地和横流的沧海,又何其渺小卑微。苏子在《赤 壁赋》中用“ 两句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这一深沉的感伤。 【答案】【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名家名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级(识记) 【答案】(⑩)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3)寄蜉 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解析】考生先通过对情景的揣摩、品味,推断出所填写的答案。这就要求考生 在识记理解的基础上,把“名篇名句”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答题时要注意看命 题者所设计的“情景”究竟怎样,据此调动记忆库中的积累来填写句子 【题文】N2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带雨晚驼鸣远戍,望乡孤客倚高楼。 明妃去日花应笑,蔡琰③归时鬓已秋。 一曲单于④暮烽起,扶苏城上月如钩。 [注]①本诗是韦庄年轻时外出求学因羁留绥州时所作。绥州城亦称扶苏城,最 高处即秦皇长子扶苏墓。②雕阴:绥州城南门正面之山即雕阴山。③蔡琰:字文 姬,三国时人。④单于:曲 调名。 8.颈联中“笑”和“秋”二字分别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请加以赏析。(5 分) 9.尾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说明。(6 分) 【答案】8.【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D 级(鉴 赏评价),重点考查炼字。 【答 案】“笑”指欢笑,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明妃出塞路经绥州,连路边的 花儿都露出笑脸;“秋”,指秋霜,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写蔡琰归汉路过绥州 时鬓已秋霜。(3 分)“笑”和“秋”写出了作者深层的感叹:我也是带着希冀 与笑意来绥州的,归去时大概不会也两鬓秋霜吧。(2 分) 【解析】由“花”应笑可知是拟人,由“蔡琰”的“鬓已秋”可知“秋”是借代 的修辞手法;再结合诗句,说说“笑”和“秋”在诗句中的含义及体现作者的情 感即可。 9.【知识点】考查考生鉴赏作者的情感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D 级(鉴赏评价)。 【答 案】尾联描绘了一幅秋日晚景图:(1 分)无边的暮烟在升腾,凄清的曲 子在暮烟中回响,扶苏城上弯月如钩。(2 分)整个画面凄凉空茫,既表现了作者 离开家乡的孤独和不知道何时才能摆脱羁留处境的苦闷,也传达了对前途的担 忧。(3 分) 【解析】抓住尾联中的“单于”“烽烟”“扶苏城”“月”等意象,描摹图画, 再结合全诗以及注释体味作者的情感。 【题文】L0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6 分) (1)现实社会中,不尊师不虚心求教者常有之,对这样常妄自尊大、师心白用的 人,我们可以引用《论语》中“ , ”两句来进行驳斥和劝诫。 (2)诸葛亮智谋过人,胸怀天下,赢得皇叔三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辅佐蜀 汉两朝。杜甫面对“锦官城”内的武侯祠,以十分的敬意用“ ”对 诸葛亮的人生轨迹做了高度的概括。 (3)人生苦短,相对于广阔的天地和横流的沧海,又何其渺小卑微。苏子在《赤 壁赋》中用“ ,____ 两句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这一深沉的感伤。 【答案】【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名家名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A 级(识记)。 【答 案】(1)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2)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3)寄蜉 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解析】考生先通过对情景的揣摩、品味,推断出所填写的答案。这就要求考生 在识记理解的基础上,把“名篇名句”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答题时要注意看命 题者所设计的“情景”究竟怎样,据此调动记忆库中的积累来填写句子。 【题文】N2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杨老实吃名菜 李德泽 杨老实今年70多岁了,一生都是在农村偏僻的山旯旮里度过的,正宗的乡 巴佬。 近来,他儿子当了局长。在一个双休日,局长开着小车回老家,把他接 到城里去享享福,报答养育之恩。 乡间“茅屋出公卿”,杨老实自然高兴,乜就随小车进了局长之家。 局长对读高中的儿子说:“我没有空闲。你就陪爷爷到城里各个地方去 逛一逛。爷爷老了,你把钱管好。他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吧。 于是,孙儿陪着杨老实逛街。中午,孙儿牵着爷爷的手,走进一家名菜 大酒楼,在豪华的餐厅内入坐。服务小姐走来递给一本名牌莱谱说:“你们要吃 什么菜,请点吧。” 孙儿就说:“爷爷,你喜欢吃啥就点啥,我付钱就是了!”杨老实翻开 莱谱一看,感到莱名很新鲜,一连点了5个菜。 不一会儿,服务小姐就端莱上枭。杨老实一看,顿觉奇怪,就指着一个 个细瓷盘子问是什么莱名。服务小姐也就指着一个个盘子甜甜地做了介绍。 杨老实终于明白:“母子相会”,原来是凉拌的煮熟黄豆铺底,上面放 着豆芽。“小二黑结婚”是在盘子里放了两个剥去黑壳的皮蛋。“青龙卧雪”是 盘子里装点白糖,上面放一根青黄瓜。“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居然是红烧猪 蹄,然后在四周镶一圈香莱。“一国两制”竟然是一盘煮花生米和炸花生米。 杨老实望着菜,默然沉思:这些东西,也不过是我们乡下常吃的东西而 己。城里有文化的人真聪明,取些怪好听的名字 服务小姐又送来一瓶酒,开瓶盖倒了两杯,放在他俩的面前,然后飘然 而去 孙儿一边给爷爷拈莱,一边劝爷爷喝酒。杨老实喝了两口酒,感到不舒 服道:“这是什么酒?怎样像潲水味呢?” 孙儿笑着说:“爷爷,这是名牌啤酒,不太醉人,喝习惯了就好喽。” 杨老实拈莱入口,皱着眉说:“这莱也少,味道也不合我的口。 孙儿接上话:“爷爷,如今不像以往那些年成了,图多填肚子。现在好 多人都讲究玩味了,还都讲究档次哩!你多吃几次,习惯了就合口味了。 酒毕。孙儿说:“爷爷,再吃碗名牌‘羊拉面’吧?” 杨老实心想:羊怎么拉面呢?稀奇。又是啥鬼名堂?我得看看。想到此, 他就答道: 要得。 孙儿叫来服务小姐,立马就端来两碗“羊拉面”。杨老实用筷子一撬, 竞没有一片羊肉,直问服务小姐是何道理。小姐灿然一笑说:“做面条的师傳姓 杨。杨师傅有一手做面条的绝技,在食品技艺大赛上获过金奖,已成名人。以名 人作广告,就将面条命名为‘羊拉面’喽。 杨老实听完,叹了两口气:“唉!唉!真会骗人。” 吃罢。杨老实看见孙儿摸出三张100元钞票,买单结了账。他一下子头 昏眼花,惊呼:“怎么这么贵哟!我们乡下要卖好多谷子才够哟!” 孙儿劝道:“爷爷,你辛苦一辈子,爸让你享受享受 杨老实愤然道:“我再也不来享口福喽!真是‘名莱’宰我们乡巴佬没 商量。我还是回乡下去吃原汁原味的好!
杨老实吃名菜 李德泽 杨老实今年 70 多岁了,一生都是在农村偏僻的山旯旮里度过的,正宗的乡 巴佬。 近来,他儿子当了局长。在一个双休日,局长开着小车回老家,把他接 到城里去享享福,报答养育之恩。 乡间“茅屋出公卿”,杨老实自然高兴,也就随小车进了局长之家。 局长对读高中的儿子说:“我没有空闲。你就陪爷爷到城里各个地方去 逛一逛。爷爷老了,你把钱管好。他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吧。” 于是,孙儿陪着杨老实逛街。中午,孙儿牵着爷爷的手,走进一家名菜 大酒楼,在豪华的餐厅内入坐。服务小姐走来递给一本名牌菜谱说:“你们要吃 什么菜,请点吧。” 孙儿就说:“爷爷,你喜欢吃啥就点啥,我付钱就是了!”杨老实翻开 菜谱一看,感到菜名很新鲜,一连点了 5 个菜。 不一会儿,服务小姐就端菜上桌。杨老实一看,顿觉奇怪,就指着一个 个细瓷盘子问是什么菜名。服务小姐也就指着一个个盘子甜甜地做了介绍。 杨老实终于明白:“母子相会”,原来是凉拌的煮熟黄豆铺底,上面放 着豆芽。“小二黑结婚”是在盘子里放了两个剥去黑壳的皮蛋。“青龙卧雪”是 盘子里装点白糖,上面放一根青黄瓜。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居然是红烧猪 蹄,然后在四周镶一圈香菜。“一国两制”竟然是一盘煮花生米和炸花生米。 杨老实望着菜,默然沉思:这些东西,也不过是我们乡下常吃的东西而 已。城里有文化的人真聪明,取些怪好听的名字。 服务小姐又送来一瓶酒,开瓶盖倒了两杯,放在他俩的面前,然后飘然 而去。 孙儿一边给爷爷拈菜,一边劝爷爷喝酒。杨老实喝了两口酒,感到不舒 服道:“这是什么酒?怎样像潲水味呢?” 孙儿笑着说:“爷爷,这是名牌啤酒,不太醉人,喝习惯了就好喽。” 杨老实拈菜入口,皱着眉说:“这菜也少,味道也不合我的口。” 孙儿接上话:“爷爷,如今不像以往那些年成了,图多填肚子。现在好 多人都讲究玩味了,还都讲究档次哩!你多吃几次,习惯了就合口味了。” 酒毕。孙儿说:“爷爷,再吃碗名牌‘羊拉面’吧?” 杨老实心想:羊怎么拉面呢?稀奇。又是啥鬼名堂?我得看看。想到此, 他就答道: “要得。” 孙儿叫来服务小姐,立马就端来两碗“羊拉面”。杨老实用筷子一撬, 竞没有一片羊肉,直问服务小姐是何道理。小姐灿然一笑说:“做面条的师傅姓 杨。杨师傅有一手做面条的绝技,在食品技艺大赛上获过金奖,已成名人。以名 人作广告,就将面条命名为‘羊拉面’喽。” 杨老实听完,叹了两口气:“唉!唉!真会骗人。” 吃罢。杨老实看见孙儿摸出三张 100 元钞票,买单结了账。他一下子头 昏眼花,惊呼:“怎么这么贵哟!我们乡下要卖好多谷子才够哟!” 孙儿劝道:“爷爷,你辛苦一辈子,爸让你享受享受!” 杨老实愤然道:“我再也不来享口福喽!真是‘名菜’宰我们乡巴佬没 商量。我还是回乡下去吃原汁原味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