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实验室固体废弃物的收集与处理 ·一、实验室垃极桶的设置、分类和标示 。二、分类收集与处理 ·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四、生物危害废料的日常管理 ■五、生物危害废料的处理方法 ·六、可重复使用实验室器材的回收和处理 第四节实验室固体废弃物的收集与处理 ·一、实验室垃极桶的设置、分类和标示 ·实验室垃圾桶应放置在实验室显著的位置,方便随 时监督清理。实验室垃圾桶建议按照普通垃圾(黑 色)、可回收垃圾(绿色)、危险垃圾(黄色)、动 物尸件专用冰柜(黄绿相间)进行设置
第四节实验室固体废弃物的收集与处理 ·二、分类收集与处理: ·将一般废弃物和无污染的机电电子废弃物与其他实 验室废弃物分开,作为普通废弃物送垃圾站统一处 理。 ·对于生物废弃物(除动物尸体外),应根据传染危 害性程度分别采用化学消毒、高压灭菌等无害化操 作后按一般废弃物处理。 ·实验动物尸体原则上应交由专业机构进行焚烧处理。 ·生物污染废弃物先用有效氯浓度不低于0.3%的爱尔 施消毒液浸泡60-120min, 进行消毒,必要时再用 高压灭菌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按一般废弃物处理。 第四节实验室固体废弃物的收集与处理 ■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口2003年6月16日公布并生效 口狭义的医疗废物 ·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 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 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口广义的医疗废物 ·除了上述活动外,还应当包括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医学科研、教学、尸体检查等活动。 口由此可见,与医学研究相关的实验室污染废弃物是 属于广义医疗废物范畴
第四节实验室固体废弃物的收集与处理 ■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口(1)第一责任人制度: ·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 口(2)建立规章制度与应急预案 口(3)人员的培训与劳动保护 口(4)废弃物的登记义务 ·从事医学研究的医疗卫生机构和科研机构,应当对 废弃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废弃物的来源、 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 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第四节实验室固体废弃物的收集与处理 ■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口医疗废弃物收集、存放和运输 ·(1)从事医学研究的医疗卫生机构和科研机构,应 当及时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废弃物,并按照类别分置 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 器内。废弃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应当有明显的警示 标识和警示说明
第四节实验室固体废弃物的收集与处理 ■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口医疗废弃物收集、存放和运输 ·(2)从事医学研究的医疗卫生机构和科研机构,应 当建立废弃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 放废弃物,废弃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 废弃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远离医疗区、 食品加工区和人员活动区以及生活垃存放场所,并 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和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 蟑娜、防盗以及预防儿童接融等安全措施。废弃物 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定期消毒和清洁。 第四节实验室固体废弃物的收集与处理 ·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口医疗废弃物收集、存放和运输 ·(3)从事医学研究的医疗卫生机构和科研机构,应 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的专用运送工具,按照本单 位确定的内部废弃物运送时间、路线,将废弃物收 集、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运送工具使用后应当在 医疗卫生机构内指定的地,点及时消毒和清洁
第四节实验室固体废弃物的收集与处理 ■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口医疗废弃物收集、存放和运输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就近集中处置的原则, 及时将废弃物交由废弃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废弃 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 高危险废物,在交废弃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前应当 就地消毒。 第四节实验室固体废弃物的收集与处理 ·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口医疗废弃物收集、存放和运输 ·(⑤)从事医学研究的医疗卫生机构和科研机构,产 生的污水、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 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 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